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语文教材中《故乡》传达的思想内涵分析摘要鲁迅的《故乡》于1923年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在大约100年间,《故乡》不仅出现在我国各个版本的语文教材中,还出现在日本等国家的中学语文教材中。可见《故乡》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不同时期,人们对《故乡》思想内涵的解读不尽相同。通过各个时期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对《故乡》思想内涵的解读,分析《故乡》在中学语文教材中传达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的,探讨如何在教学语文中让同学更好的理解《故乡》的思想内涵。关键词:语文教材鲁迅《故乡》思想内涵目录TOC\o"1-2"\h\u8106摘要 I8718一、《故乡》思想内涵解读 131477(一)不同时期对《故乡》思想内涵的解读 1273881.民国时期 1215402.十七年时期 2124523.八十年代至今 318476(二)《故乡》思想内涵变化的特征 3234731.民国时期——思想启蒙 3120922.十七年时期——政治中心 4299443.八十年代至今——回归文本 425238二、中学语文教材通过《故乡》思想内涵传达的教育理念 57541(一)民国时期--宣传反封建思想 524861(二)十七年时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531497(三)八十年代至今--强化文学的审美教育功能 631120三、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领会《故乡》的思想内涵 726700(一)寻找《故乡》与其它课文的联系 712178(二)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 826623(三)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831207结论 98405参考文献 10《故乡》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重点篇目,一直出现在各个版本的语文教材中,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解读篇目。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同学不能很好地理解《故乡》的思想内涵,以至不喜欢阅读作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既有作品本身思想内涵不好理解的因素,也有教学中老师教学方法不够灵活的因素。基于更有利于让学生理解《故乡》的思想内涵,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的目的,本文对《故乡》的思想内涵进行深入全面的剖析,找出作品中与中学生内在欲求相契合的地方,让同学们理解、接受鲁迅,并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领会《故乡》的思想内涵,力争在教学中达到《故乡》实现内涵良好的传达效果。一、《故乡》思想内涵解读(一)不同时期对《故乡》思想内涵的解读1.民国时期最早对《故乡》的主题进行阐述的是茅盾,1921年,他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隔膜说”的观点。认为《故乡》揭示了底层农民和知识分子之间存在隔膜的现实。《故乡》中“我”和闰土三十年间不曾见面,再相见时“我”感觉和闰土“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茅盾分析闰土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阶级观念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成年后的闰土与“我”见面时,他的表情由欢喜变成恭敬,说明对于成年闰土来说这种等级观念比两人之间的情谊重要的多,隔膜就此产生。1982年,安永兴曾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发表文章说,《故乡》的主题,简言之,即是“哀人生之隔膜”安永兴.《故乡》的思想和艺术特色[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2(01):352.。可见隔膜说影响深远。安永兴.《故乡》的思想和艺术特色[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2(01):352.二十世纪30年代,左翼文学运动兴起,一些学者受此影响,对《故乡》有另一种解读。1930年,钱杏邨在《现代中国文学论》中提到鲁迅的小说《故乡》,认为“《故乡》一篇,是更进一步的说明了在资本主义侵入了农村之后,不仅封建制度根本上动摇了,就是农村经济也必然的陷于破产,封建制度因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崩溃,在此是给予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明。”钱杏邨.鲁迅——“钱杏邨.鲁迅——“现代中国文学论”第二章[J].拓荒者,1930(02):697.1947年12月,孙起孟认为《故乡》的主旨是“写艰涩的世道和凄苦的人情。这样的世道和人情正反映出一个经济濒于崩溃的农业社会。”孙起孟.国文班:第四回《故乡》[J].读写与出版,1947(12):9.孙起孟.国文班:第四回《故乡》[J].读写与出版,1947(12):9.2.十七年时期1953年朱彤在《<故乡>的不朽价值》中分析作者通过对闰土——生活在底层农民悲惨生活的描写,反映出中国农村尖锐的阶级矛盾。朱彤.鲁迅作品的分析第一卷[M].上海:东方书店,1953:109.他们将目光转向农民,认为文章体现出底层人民屈服、挣扎的悲剧,刻画了中国农村的阶级矛盾和经济衰败的面貌。1956年,许钦文在文章中说“我们读这一篇小说,总觉得作者要唤醒像闰土的这一种人,同时大家要注意这种农村问题,这就是这一篇的主题。”许钦文.《呐喊》分析[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6:48.他将农民问题深化到农村问题,认为闰土是被作者反映动荡时期中农村社会的问题。1961年5月,严家炎在《<故乡>与鲁迅小说的现实主义》文章也认为《故乡》的主题应该是农民问题,小说通过闰土的悲惨遭遇,体现出辛亥革命时期底层人民遭受的苦难,反映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我国农村的真实面貌。严家炎.论鲁迅的复调小说[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8.这三位作家都把研究视角转移到闰土身上,以闰土的遭遇凸显当时社会人民的悲苦生活。这种观点被称为“农民问题说”。不同的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他们对于“朱彤.鲁迅作品的分析第一卷[M].上海:东方书店,1953:109.许钦文.《呐喊》分析[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6:48.严家炎.论鲁迅的复调小说[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8.1956年,张泗洋等人在《“呐喊”与“彷徨”的基本内容》对《故乡》的主题思想概括是:“作者真实的反映了自辛亥革命到‘五四’前后的崩溃了的中国农村社会面貌,反映了农民的悲惨生活,指出造成这种社会悲剧的根源。”张泗洋,思基,张芬.论鲁迅的创作[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56:57.他们对闰土所代表的农民阶级表示同情,揭露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鼓舞人们去寻找、探索一天新的道路。刘泮溪等人在《鲁迅研究》中也认为鲁迅是借闰土这一形象来反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被剥削压迫的广大农村农民。刘泮溪、孙昌溪、韩长经.鲁迅研究[M].北京:作家出版社,1957:171.赵晓芳作如下总结“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使得中国社会的实际问题没能得到更好的解决,小说中所鞭挞的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和近百年的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结合起来对于中国农民的压迫、剥削所造成的旧思想,仍然残留在当时的社会中,使得农民在这样的残留的旧思想、旧制度中遭遇了种种不幸,揭示封建社会的罪恶,提出对改造旧社会、消除阶级剥削与压迫的“新生活的希望”。赵晓芳.《故乡》在语文教科书中的经典化历程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0:60.这种对《故乡》思想内涵的解读被称为张泗洋,思基,张芬.论鲁迅的创作[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56:57.刘泮溪、孙昌溪、韩长经.鲁迅研究[M].北京:作家出版社,1957:171.赵晓芳.《故乡》在语文教科书中的经典化历程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0:60.3.八十年代至今这个时期的许多学者都基于茅盾的“隔膜说”展开自己的分析研究,他们都认可这种说法,但是在产生“隔膜”的原因上大家观点各不相同。有人认为是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造成隔膜,还有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是由封建思想和衰败的经济共同造成的。此外,1986年陆建良在文章中提到“《故乡》着重表现的是人与人关系发展中的两个循环带。”陆建良.《故乡》中的两个循环节[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01):42.两个循环带指我与闰土;宏儿与水生。我与闰土之间已产生了隔膜,作者把希望寄托与宏儿与水生中,希望他们之间不会再产生这种隔膜。他说“《故乡》的中心,在于揭露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等级观念对人与人正常关系的无形破坏作用,是‘封建思想吃人’主题的一个变奏曲。”陆建良.《故乡》中的两个循环节[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01):42.陆建良.《故乡》中的两个循环节[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01):43.还有人从《故乡》的叙事模式入手分析其思想内涵。1993年钱理群在《故乡:心灵的诗》中将《故乡》看成现代知识青年的一场归乡寻梦之旅,内含复杂的情感,抵达内心深处,开启人生的信念和重建“希望”,激起寻找生命家园的斗志。钱理群.《故乡》:心灵的诗[J].语文学习,1993(06):8-10.2000年,王富仁《精神“故乡”的失落——鲁迅<故乡>赏析》把故乡分为记忆中的故乡,现实的故乡,未来的故乡三个部分,来分析作者对每一个部分都有什么样的感受,考察文本的审美意蕴和抒情基调,建构出不一样的审美框架。钱理群.《故乡》:心灵的诗[J].语文学习,1993(06):8-10.王富仁.精神“故乡”的失落——鲁迅《故乡》赏析[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0(11):28.(二)《故乡》思想内涵变化的特征1.民国时期——思想启蒙民国时期,由于时代的动荡和战争的影响,文学界对《故乡》的思想内涵有不同层面的解读,相应的,在教学中《故乡》的思想内涵也有不同的变化。鲁迅的《故乡》在1921年发表,在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下,1923年就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中,用来推广白话文。《故乡》在课文中只有原文内容,并无注释、解析等,再加上当时并没有专门的教学参考书,所以教师对于《故乡》的解读是带有主观性的。又因为《新青年》的广泛传播,在课下学生们对《故乡》的讨论也很热烈,大家纷纷阐发自己的观点,这个阶段对《故乡》思想内涵的解读呈多元化。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被分为三个区域:沦陷区、解放区、国统区。这三个区域的语文教材中都选入过《故乡》,对《故乡》思想内涵的解读略有不同。在沦陷区,日本人为了更好的控制民众,实行奴化教学政策。日本人认为鲁迅的《故乡》没有明显的政治倾向,因此选入教材,成为给学生“洗脑”的工具。但在沦陷区的教师们依然在课堂上宣传爱国思想,日本的计谋没能得逞。共产党所在的解放区大都在不发达地区,那里的人民很少有接受过完整教育。因此解放区实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农民的识字能力和文化素养。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引发学生有关国家命运和革命前景的思考。这时解放区对《故乡》的解读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虽然国统区对《故乡》的解读也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但在一些教育学家的努力下,《故乡》在教材中的解读也取得了进步。2.十七年时期——政治中心新中国成立后,文学界受到苏联及西方进步文学的影响,作品要求反映中国人民的历史和现实生活。这时许多学者将鲁迅思想进行道德化解读,对鲁迅作品的解读定位在“反封建反剥削”的基础之上。学术界认为《故乡》的思想内涵是批判封建制度对我国农民的剥削与迫害,以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与此同时,国家大力推进教育事业。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出版了初、高中的语文课本,强调了语文学科对语文能力的培养作用。还提出了语文教学的任务:“无论哪一门功课,都有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宋云彬,朱文叔等.初级中学语文课本(第六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0:1.宋云彬,朱文叔等.初级中学语文课本(第六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0:1.1958年,在“大跃进”浪潮的影响下,我国的教育事业收到冲击,语文教育中开始片面的强调政治因素。可以看出,这时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教育界,对鲁迅的解读基本一致,鲁迅作品成为宣传政治思想的工具。3.80年代至今——回归文本文革结束后,我国濒临瘫痪的教育事业逐步恢复。但是文革带给教育事业的影响也无法立刻消失,在文革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没有变化,对《故乡》的解读也这样,政治色彩依旧浓厚鲜明。1978年版的初中语文课本和中学语文教材参考中对《故乡》思想内涵的解读为“《故乡》通过闰土前后二十年的变化,反映了辛亥革命十年间中国农村破产,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李玮.文艺学视野下的《故乡》教学研究[D].喀什:喀什大学,2018:25.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人们的思想逐渐解放,许多学者,教育学专家开始进行新一轮的教育探索与研究。王富仁、钱理群等从《故乡》的叙事模式入手,分析思想内涵,为以后对《故乡》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综上所述,从1921年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存在了将近一个世纪,中学语文教材对《故乡》思想内涵的解读在随着历史的河流不断翻涌变化。二、中学语文教材通过《故乡》思想内涵传达的教育理念(一)民国时期——宣传反封建思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在文学革命、白话文运动、新文化运动和国语统一运动的大力推动下,白话文在语文教科书中取得了重要地位。《故乡》一文原汁原味进入中学语文教材,多是纯文本内容,注释等其他项目较少,这就说明在大力推广白话文的时期,《故乡》一文内容积极向上,语言恰当得体,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成为语体文学习的典范和中学国文教育的范本。另外,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支持者和领导者,他的一些作品中把反封建的传统内容与白话文融合在一起,成为新文学的经典作品,这种结合当时社会现状,又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文章,深受编者青睐。将其选入教材,可以在学生了解社会现状的同时,了解新文学发展趋势,促进新文学和新思想的传播。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左翼文学运动兴起。《故乡》以新文学现实主义的视角,揭露社会黑暗的真相,这种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涉入语文教学,冲击传统的封建社会伦理思想,让学生吸收新思潮的精神,不断从封建思想牢笼中解脱出来。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自由发表思想的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凸显了选文的思想性。同时,优秀的白话文作品进入教材,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更好地发挥了语文学科的语言功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运用艺术的美感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凸显了语文科的艺术性。此外,语文教材也与当时的社会政治有密切关系。国民党统治区中学语文教材一方面突出宣扬国民党三民主义、封建的买办的思想,侧重文言文教学,忽视听说教学;另一方面强调培养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侧重读写教学和文言文教学。在解放区的中学语文教材为了宣扬新民主主义,培养爱国精神,加强白话文教学,重视读写兼顾听说。所以在抗日战争时期在不同区域的语文教材中《故乡》的思想内涵并不一致。(二)十七年时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前,语文学科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在教学中突出强调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淡化了对语文知识的教学。毛泽东曾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道:“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国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698.这里的文化主要是为劳苦大众服务。因此,这一时期语文教材对鲁迅作品的解读政治化倾向极为强烈和突出,片面强调以阶级斗争为主的思想教育,忽视了语文教学的学科属性,语文学科被当作是“思想政治教育”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698.《故乡》作为一篇“反封建”的直面社会现实的文本,无论是对人物的解读还是对主题阐释往往采用一种标准化的方式,如对人物的解读——闰土的勤劳、善良、纯朴到精神麻木,杨二嫂的刻薄自私、爱贪小便宜;对主题的解读——通过描写对闰土生活境况和性格特征的变化,“豆腐西施”——杨二嫂形象的变化,以及“我”和闰土关系的变化,哀叹“我”与闰土之间的深厚隔膜,深刻地揭示出作者对中国旧社会不合理制度的不满和反抗,以对新社会的殷切期盼。由此可见,《故乡》作为启蒙文本逐步变成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对鲁迅形象的解读也从一个启蒙主义者、一个试图变革现实的知识分子转变为一个革命家。总之,“十七年”里,《故乡》存在深刻的政治文化背景,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成为这一时期里语文教材中的“熟客”,教材编者认可《故乡》的社会价值,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所以“十七年”时期《故乡》被作为给中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的课文,强调政治功用。(三)八十年代至今——-强化文学的审美教育功能文革结束后,教育战线迎来了拨乱反正与恢复整顿的机会,教育部开始组织编写新教材。进一步清除之前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政治色彩,显示出时代变革的要求,更换和调整了部分课文,精选了语文基础知识,注重加强“双基”训练。随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开始编写新的语文教科书。这一时期在教学中不仅通过闰土性格特征的变化,揭露出对旧社会的批判,而且统筹了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强化对小说的理解,并严格进行读写训练,如理解词句、分析课文记叙顺序、思想情感的表达、有表情地朗读课文等,以掌握必要的语言表达技巧。也就是说,教材中的选文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读写训练相结合,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再只强调选文的政治功能。同时对朗读背诵课文提出了要求,在课文练习上是取得了进步。《故乡》在语文教科书中更多的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领会词句含义,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了解一些必要语文基础知识,特别是文学知识和文体知识,使学生初步具备研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理清文章的写作思绪,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帮助同学们逐步提升写作能力。同时《故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科的性质,加强对语文基本知识和技艺的训练,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情感进行感染和熏陶,提高社会主义政治觉悟。因此,《故乡》在语文教科书中语文课的教育功能被强化,政治功能弱化。三、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领会《故乡》的思想内涵(一)寻找《故乡》与其它课文的联系很多老师在授课中单纯的讲《故乡》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讲封建社会里农民的痛苦农村的破败,虽然明确了小说的思想内容,但这些内容,恰恰是距离学生最远的,当代学生感觉不到农民的痛苦,也想象不出封建社会是什么样子。所以学生与文本、与鲁迅,总是隔膜的。当下的初中生虽然在现实人生经历中大多没有离乡、思乡的体验,但是从小阅读的诗文、中国乡愁的文化语境让他们对这样的主题天然是亲近的。故而,面对当代中学生,我认为在教学种应当抓住“故乡”的情感内涵这一重要纽带,架起当代读者与作者、与小说沟通的桥梁。比如在导入《故乡》的课文时可以从小学学过的《少年闰土》引入,将熟悉的课文与《故乡》中的故乡情感内涵相比较,能够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为理解《故乡》中更加深层次的情感内涵奠定基础。此外,《故乡》目前是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九年级教学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复习旧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让学生将《故乡》与曾学过的故乡主题的课文中的乡情进行对比,有利于学生巩固曾经学过的课文,在比较阅读中,既深入理解了《故乡》的思想内涵,同时也能够加深对过往课文的理解。在引导时可以向同学们提出问题,当年的玩伴闰土现在会变成什么样子?让同学们带着问题进入课文,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明确问题后也便于后面深入文章,分析文章的思想内涵。学生们可能不熟悉《故乡》,但是他们学过不少含有思乡之情的课文,教师可以结合之前学习过的课文进行对比,比如余光中的《乡愁》是对亲人、对祖国的绵绵怀念。余光中的乡愁是想回去而回不去,这与《故乡》中所体现出的希望从故乡中得到慰藉而又不得的情思十分类似。但不同之处在于余光中是身在异地思念故乡,《故乡》中的我是身在故乡,了内心却与故乡无法想通,这是思想的隔膜而非外物造成的思乡梦的破碎。通过与曾经的课文进行对比,可以拉进学生与课文直接的距离感,在巩固曾经学习过的课文的同时,也加深了对本篇课文的理解,一举两得。(二)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我们学习过许多鲁迅的文章。如果向同学们提问鲁迅的相关文学常识,他们一定脱口而出,看似他们已经很了解鲁迅了,实际上学生们了解的只是课堂上的鲁迅,对于鲁迅的了解并不全面。当问到同学们是否喜欢鲁迅的时候他们大多选择沉默。究其原因,还是对鲁迅及其作品理解得不够深入。杨亚鑫在《中学鲁迅作品教材选编与文本解读的演变研究》中写道:“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仍然没有摆脱过于重视知识传授倾向的影响,对文本的解读缺乏新意,学生个性化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这种缺乏思想活力的课堂严重削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杨亚鑫.中学鲁迅作品教材选编与文本解读的演变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8:67.杨亚鑫.中学鲁迅作品教材选编与文本解读的演变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8:67.《故乡》的思想内涵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但是今天的同学们无法体会到那个年代底层人民的困苦与心酸。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角度看待文章,可以让学生仔细品读课文,让他们说出自己在文章中的疑问,结合老师的提示和同学的思考来深入文章。或者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展现那个年代农民真实生活的电影片段,让同学们对当时农村人的生活有深切的认知。汪圆在《故乡》的文学解读与教学解读研究中说:“学生要对作品产生共鸣,需要做到两点:第一点是要肯定主流解读,第二是从现实人生出发关照经典文本的育人价值。”汪圆.《故乡》的文学解读和教学解读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20:43.所以我们可以把《故乡》的解读重点放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故乡》中“我”与闰土对话后说“人人之间各有一道高墙”,他认为闰土与我之间有“隔膜”,希望宏儿与水生不会有“隔膜”。讲到这里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在自己生活中,是否也有过和人产生“隔膜”汪圆.《故乡》的文学解读和教学解读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20:43.(三)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李玮《文艺学视野下的《故乡》教学研究》中说到:“很多教师抱怨鲁迅作品难懂,不容易教好,我们都不能归咎于鲁迅作品的深邃,也应该从教师个人身上找原因。”李玮.文学视野下的《故乡》教学研究[D].喀什:喀什大学,2018:21.实际教学中,老师对于鲁迅的了解仍然只是自己曾经的所学,很少有人耐下性子来仔细钻研作品,更不用说看一些相关研究领域的文章,帮助自己理解,提高自己的分析鉴赏能力。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过度依赖教学参考书,而教学参考书的解读总是有限甚至是教条的,导致教学过程变得比较机械,学生听课状态不好。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也应该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李玮.文学视野下的《故乡》教学研究[D].喀什:喀什大学,2018:21.现在我们倡导多元化解读,老师对于课文的解读可不能局限在教科书里。在备课时可以查找下学术界对于《故乡》的最新解读,在提升自身的同时也帮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浅谈中职学生心理弹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 公司保险培训课件
- 安全培训教材
- 内装修施工消防培训
- 《先天性无阴道》课件
- 100以内加减法竖式计算同步考核例题带答案
- 选材的要求真实是公务文书的生命公务文书自身
-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2届高三化学下学期一模考试试题
- 实验工程质量培训
- 投诉的沟通刘洋单位长沙民政
- 手部先天性疾患多指畸形课件
- 如何面对挫折-心理健康教育课件
- 常见临床研究分级
- 机械设备定期检查维修保养使用台账
- 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第四级上 Stop!Everyone Stop!教学设计
- 希尔顿酒店市场营销环境的swot分析 2
- 消化道穿孔课件
- 可编辑修改中国地图模板
- 最新电大市场调查与商情预测作业1-4参考答案小抄汇总
- CJJ-T 34-2022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标准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20以内加减法口算题汇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