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四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3节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2025年高考地理基础专项复习_第1页
专题十四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3节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2025年高考地理基础专项复习_第2页
专题十四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3节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2025年高考地理基础专项复习_第3页
专题十四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3节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2025年高考地理基础专项复习_第4页
专题十四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3节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2025年高考地理基础专项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四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2025年高考地理专项复习第3节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目录知识点1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壹知识点2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贰知识点3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叁知识点91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壹教材知识萃取1.突发环境事件影响国家安全在导致环境安全问题的环境污染中,突发环境事件较累积性环境污染更有可能影响国家安全。(1)突发环境事件概念是指由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突然爆发并造成严重影响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举例突发性的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以及石油、化学品和危险物质(废弃物)泄漏等特点发生的随机性和瞬时性、成因与形式的多样性、危害的广泛性和严重性影响一般发生在局地或区域,强度和规模有限或能够得到及时应对,不至于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少数特别重大的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危害巨大,如果应对不得当或不及时,可能会触发经济和社会危机,威胁国家安全影响方面具体表现社会经济直接损害在短期内严重威胁生命财产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导致重大健康损害及人员伤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自然环境直接损害使区域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在短期内受到严重损害,甚至导致一定时期内区域环境质量或宜居性恶化、经济发展衰退乃至难以为继社会经济次生危机导致公众对环境恶化的担忧和不满情绪,诱发环境群体性事件,使

环境安全问题转化为公共安全问题,从而威胁正常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2)突发环境事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光化学烟雾(1)成因:自然方面,光照强烈、谷地地形不利于空气流动;人为方面,汽车尾气中的碳氧和氮氧化合物。(2)危害:能见度降低,损害动植物,危及人体健康。(3)治理:工业上对煤进行加工,改进燃烧技术;改进生产工艺,对污染物进行处理和合理排放;严格控制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的排放量。2.污染物跨国转移影响国家安全(1)方式①污染物跨国传输:通过大气环流、河流径流等自然过程传输到其他国家。②废弃物跨国转移:一个国家通过正常贸易或非法入境的手段,将在本国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输送到其他国家。③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有毒有害物质超标或含有尚未被认识的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从一个国家进入其他国家。(2)危害①对输入国家或地区的环境安全造成威胁。②引发跨境环境污染物输出国与输入国之间的矛盾或外交争端。③演变为政治、经济和军事冲突,对双方的国家安全均造成影响。发达国家①公众对污染物问题关注度高,环境标准日趋严格,对污染物的处理程序复杂;②污染物处理费用和环保成本高,污染性企业失去发展空间;③为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减少污染物处理费用发展中国家①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技术落后,资金缺乏;②公众环保意识普遍薄弱;③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就业;④环保法规不健全,不法经营者违法走私污染物跨国转移的原因3.跨国污染问题的应对(1)跨国污染问题的应对措施跨国污染问题通过自然过程产生影响的跨国污染问题废弃物跨国转移、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类型的跨国污染问题措施源头防范要加强监测预警,通过国际合作机制促进污染物来源国的污染治理需要严格环境准入,从源头上控制境外污染物的输入。严格禁止有毒有害物质严重超标的产品和高污染固体废弃物入境,严格打击走私和私自夹带高污染固体废弃物等行为措施事中风险控制一旦发生跨国污染事件,要及时采取应急响应,控制影响范围,消除危害对一些因国内经济发展、就业、资源短缺等原因必须进口的有污染的废弃物和产品,应加强无害化处理,积极发展国内替代以逐步减少进口事后治理做好生态恢复、赔偿损失等善后处理工作对已经产生的跨国污染,要强化污染治理,及早消除污染危害续表(2)跨国环境安全问题①成因:污染物跨国转移将环境安全风险转嫁到其他国家,可能引发跨国环境安全问题。②应对方式方式具体表现关系环境安全冲突环境安全问题的责任国与受害国之间出现的紧张关系,或政治、经济、外交等敌对行为,甚至军事冲突,使相关国家的国家安全受到影响在应对国家间环境安全问题上,冲突和合作两种方式不是截然分开的。减少冲突、加强合作有利于国家安全,反之不利于国家安全环境安全合作各国均严格遵守相关国际环境公约和双边协定,如联合国《控制危险废料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不以邻为壑,故意将污染物转移到其他国家一旦发生跨境的突发环境事件,责任国与受害国要密切合作,联合应对突发的环境安全危机,以控制其危害,避免威胁其他领域的国家安全我国针对跨国污染问题的应对措施(1)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增加污染物转移的违法成本。(2)制定和完善与国际产业转移相关的法律制度。(3)提高和完善环境标准体系,确立依法打击污染物非法入境的依据。(4)调整产业结构和对外招商引资的方向,提高产业准入的环境门槛,严禁高污染和低技术的产业引入。(5)积极参与国际合作。(6)开展绿色贸易,打击和整治污染物走私等。(7)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和素质。变式1

跨国污染问题的影响

[人教选必3-P69案例变式]“洋垃圾”泛指由国外进入中国的高污染固体废弃物。固体废弃物出口,既可减少本国的环境污染,节省大量垃圾处理费用,又可获得可观的贸易收入。受此驱动,发达国家不断寻求固体废弃物出口渠道,把固体废弃物转移到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目前我国已实现了固体废弃物零进口目标。据此完成1—2题。1.“洋垃圾”流入我国属于(

)

AA.废弃物跨国转移

B.含有毒物质的产品贸易

C.污染物跨国传输

D.含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解析】“洋垃圾”泛指由国外进入中国的高污染固体废弃物,“洋垃圾”流入我国属于废弃物跨国转移,A正确。废弃物不属于产品贸易,B、D错误;污染物跨国传输一般指的是污染性气体或液体通过自然过程扩散,C错误。教材素材变式2.进口“洋垃圾”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影响是(

)

BA.提高废弃物处理能力

B.加重我国环境治理负担

C.代替国内生产的原料

D.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解析】进口“洋垃圾”提高了国内环境和人口健康风险,运输和储存时可能会产生霉变及重金属泄漏,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大气环境,废弃垃圾占用大量土地资源,会加重我国环境治理负担,B正确;进口“洋垃圾”加重垃圾处理负担,不会提高废弃物处理能力,A错误;进口“洋垃圾”代替国内生产的原料,不利于国家安全,C错误;进口“洋垃圾”

没有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D错误。变式2

跨国污染问题的应对措施3.[人教选必3-P71活动变式]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我国科考队发现青藏高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于跨境传输,通过研究慕士塔格冰芯、珠穆朗玛峰东绒布冰芯、纳木错湖芯三个监测点BC(指黑碳:石油、煤、柴草等不完全燃烧发生热解的产物)浓度和通量数据,发现三地样本中的BC浓度与西风带气候区、季风气候区(南亚)、青藏高原内陆区存在密切关系。下图示意三地BC浓度(通量)变化情况。(1)如果BC浓度保持上升,推测纳木错水位和水质的变化。(8分)【答案】BC浓度上升,会降低冰川和积雪表面反射率,加快冰川和积雪消融,(2分)使纳木错水量增加,水位升高;(2分)冰雪融水将地表的BC(黑碳)带入湖泊,(2分)纳木错水质会变差。(2分)【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设问,找方向。纳木错水位和水质的变化,主要考虑入湖水量变化和污染物质变化等因素,并且建立起BC浓度上升与其之间的关联。第二步,调用知识,建立联系。根据材料可知,BC指黑碳,是石油、煤、柴草等不完全燃烧发生热解的产物,BC浓度上升→冰川和积雪表面反射率降低→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加→加快冰川和积雪消融→纳木错入湖水量增加,水位升高;同时,BC会随冰雪融水进入湖泊,导致纳木错水质变差。(2)为避免跨境污染物引发的国际矛盾,请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可行性建议。(6分)【答案】污染物输出国控制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污染物输出国给予适度经济赔偿或生态修复技术;中国加强监测预警,通过国际合作机制促进污染物输出国的污染治理;中国及时控制污染影响,做好生态恢复工作。(6分,3点即可)【解题思路】可从污染物的源头防范、事中风险控制、事后治理方面提出建议。知识点2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贰教材知识萃取1.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1)生态退化原因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和人口快速增长,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和破坏不断加强,其后果之一就是导致生态退化主要表现形式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物种灭绝等特点通常是长期渐进的,不同区域表现各异危害导致自然环境服务功能逐步下降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降低,会导致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增加、强度增加等后果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功能降低,会造成可再生资源的数量短缺、稳定性降低和更新障碍等问题(2)生态退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①导致自然环境服务功能逐步下降。②动摇国家安全的自然环境基础,演变为威胁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区域乃至国家安全问题。(3)生态退化的应对措施生态修复、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防治措施2.实施生态修复(1)生态修复的概念及措施概念是指利用自然环境自身恢复能力或辅以人工措施,使受损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趋向良性循环措施自然恢复主要是通过消除或减少人为干扰,使未完全崩溃的生态系统依靠自我调节能力,从退化或破坏状态中逐步恢复,维持其可更新能力,如我国沿海及江湖实行的休渔制度、林区进行的封山育林、退化草场进行的围栏封育等人工修复主要是通过采取一定的生物、工程等措施,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或帮助丧失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安全水平。其中,工程治理措施见效快、成效好,是很多国家治理生态退化的主要方式开展时间我国是较早开展生态修复工作的国家之一重要生态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草)、退牧还草、矿山生态修复等成就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生态系统的恢复(2)我国的生态修复工作(1)自然保护区概念对自然界中有代表性的保护对象所在的区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保护的对象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措施①对未经改造或轻微改造的生态系统,禁止人类活动干扰与破坏,使其继续保持自然状态;②对已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停止继续破坏,通过科学管理使其恢复到原生或次生的稳定状态,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3.建立自然保护区功能区核心区严格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除特殊的科学研究和环境监测活动)缓冲区严格禁止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实验区可进行科研试验、教学参观、旅游、物种驯化繁殖等活动类别、类型分为自然生态系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3个类别9个类型意义①是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②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续表角度意义调节服务功能自然保护区涵盖的森林、草原和湿地等生态系统,具有维持水循环、净化水质、调节气候、降解污染、蓄洪防旱、防风固沙、固定二氧化碳等重要调节功能,在遏制生态恶化、维持自然环境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供给服务功能自然保护区能够有效拯救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典型原生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潜在战略资源需求科学研究自然保护区为生物、生态、农林等学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监测和科学研究基地,是生态保护、人工种苗繁育和生态修复技术研发的基地科普教育自然保护区是培养公众生态文明观、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科普与宣传教育平台(2)自然保护区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意义变式1

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生态保护对象

[人教选必3-P78表3.2、P79图3.24变式]湖南省西北部多山地,东北部有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截至2022年底,湖南省已有省级及以上自然保护区53个。下图为湖南省部分自然保护区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教材素材变式1.湖南省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及分布特征是(

)

AA.西北部多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类型

B.东北部多古生物遗迹和地质遗迹类型C.东南部多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

D.西南部多为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解析】结合材料和湖南省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如下,选A。选项分析结论A西北部多为河流源地,且与重庆接壤,多高山,森林覆盖率较高→自然保护区应主要为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类型正确B东北部为洞庭湖,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自然保护区应主要为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错误C东南部为河流源头,山地分布多,内陆湿地和水域不典型错误D西南部分布有雪峰山脉,位于我国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自然保护区应主要为古生物遗迹和地质遗迹类型错误2.湖南省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的工作重点是(

)

BA.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B.修复河湖湿地,维护湿地生态系统C.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珍贵自然遗迹

D.禁止砍伐植被,保护珍稀特有物种【解析】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应优先选择适宜林草生长、生态退化较为严重的区域,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宝贵,不能盲目地压缩农业用地,A错误。湖南省洞庭湖、湘江等流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质、水量等方面恶化,需要重点对河湖湿地进行修复,B正确。自然遗迹范围较大,如地质遗迹、古生物遗迹等,治理水土流失与保护珍贵自然遗迹之间并无必然联系,C错误。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不同区域的植被采取的措施不同,有些区域需要封山育林,严禁砍伐,有些区域可以发展林果业、速生林等,可以根据需要砍伐,不能“一刀切”,D错误。变式2

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分3.[人教选必3-P80案例变式]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查干湖位于吉林省西部,是我国第七大淡水湖。湖区水草丰美,栖息着上百种鸟类,蒙古族古老的渔猎文化传承至今。1962年霍林河修建了几座大型水库,查干湖的主要补给水源逐年减少,到1974年,湖泊干涸。查干湖位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水的缺失引发环境要素连锁变化,使查干湖成为危害当地的“害湖”。1976年,当地政府(前郭县)动员民众,修建了一条“草原运河”——引松人工河,水的滋养使查干湖恢复了“天然宝库”的美称,2007年,查干湖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图为查干湖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及引松工程示意图。(1)说明查干湖水源枯竭导致湖泊服务功能降低的具体表现,并指出人们选择人工修复而不是自然修复的原因。(6分)【答案】湖泊服务功能降低的具体表现为:湖泊调节能力降低,干旱频率增加或降水变率大,湖底裸露出盐碱滩,加剧风沙侵蚀,危害农田、草原和村舍;(2分)湖泊供给能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渔业资源遭受严重损失,严重威胁渔民及农牧民的生存。(2分)原因:查干湖地处农牧交错带,自然生态环境脆弱,水源断绝后,湖泊大面积萎缩,难以自我修复,人工修建引水工程,可更快修复湖泊生态系统,事实证明人工修复效果良好。(2分)【解题思路】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类型有支撑服务、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结合湖泊的特征和功能分析即可。选择人工修复的原因可结合湖泊水环境这一特征从人工修复与自然修复的条件(水源)对比角度思考。(2)查干湖自然保护区分为三个功能区,阐述核心区的主要功能。(4分)【答案】核心区的主要功能:野生鸟类及植物分布密集,具有典型性或特有性,是重要的物种基因储存库(生物多样性丰富);原生湖泊自然环境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能保障野生动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和进化(天然);是理想的科研场所。(4分,2点即可)【解题思路】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个功能区,其中核心区是最重要的地段,主要是各种原生性生态系统类型保存最好的地方,是保护对象最典型、最集中的地方,其主要功能可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湖区水草丰美,栖息着上百种鸟类”,所以查干湖核心区具有典型性或特有性,是重要的物种基因储存库,能很好地维持湖区生物多样性;原生自然环境的生物多样性越高,其抵抗力和稳定性越高,越能保障野生动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和进化(天然);湖区“栖息着上百种鸟类”,说明核心区野生动植物分布密集,是相关科研人员研究生态系统稳定性、群落演替规律和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场所。(3)查干湖自然保护区内是否可以开展旅游活动?请给予解释。(4分)【答案】为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在核心区和缓冲区禁止从事旅游和各种生产经营活动;(2分)实验区位于缓冲区外围,可以进行对保护区内重点保护对象不构成威胁的活动,如旅游、参观考察,还可以按规定从事一些生产活动,保留少量居民点、旅游设施,但严禁开设与自然保护区保护方向不一致的旅游项目。(2分)【解题思路】结合所学知识,主要从以保护为前提的发展方向思考。知识点3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叁教材知识萃取1.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碳排放(1)全球气候变化特征全球气温虽有波动,但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增温尤其明显,这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变化密切相关。(2)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①大气的温室效应是决定地球平均气温的关键过程之一。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活动,使大气的温室效应增强,被认为是20世纪以来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②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含量受自然界中碳循环过程调控。自然界的碳循环过程维持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的相对稳定。③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主要通过使用化石燃料和改变土地利用两种方式极大地改变了全球碳循环过程,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走出全球气候变化的三个误区(1)全球变暖不完全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全球变暖是自然与人为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地质历史时期来看,当前地球恰处在间冰期,气温在上升,只不过近百年来气温上升的幅度增大是人类过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的。(2)全球气候变化不代表全球变暖。全球气候始终处于冷暖、干湿交替中,呈周期性变化。而全球变暖仅指全球平均气温明显上升,属于全球气候变化的表现之一。(3)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气温平均状况而言的,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个地区气温都在上升。2.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1)全球变暖的危害全球变暖可通过多种自然过程对人类造成不利影响,危害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甚至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生产活动和社会经济正常运转。例如,①海平面上升,导致岛屿和沿海低地被淹,造成环境难民问题;②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导致高温热浪和旱涝灾害加剧,造成疾病、死亡人数增加。(2)全球变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影响表现生存空间的丧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剧资源危机或自然灾害

影响表现激化国家间的资源争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其他国家波及

3.应对全球气候变化(1)应对措施措施方式举例目的减缓措施减少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降低能耗、使用清洁能源、改善产业结构、征收碳税、倡导节约消费等通过有效控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减缓全球变暖速度,避免全球气温超过危险水平,将升温幅度控制在人类预期目标之内增加温室气体吸收减少森林破坏、植树造林、将二氧化碳封存到地下或海洋等措施方式举例目的适应措施降低不利影响采取预防措施、建设抗御水旱灾害的水利工程、开展灾害保险业务趋利避害利用发展机遇改种高热量资源需求的作物类型或品种等续表(2)应对全球变暖问题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主要途径必要性①全球变暖是全球尺度的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但各国对导致全球变暖的碳排放所应承担的责任和受全球变暖影响的程度各异;②各国所处发展阶段不同,对减排与经济发展的诉求存在明显的分歧关键资金和技术是实现减缓和适应的重要保障,减缓、适应、资金和技术四个方面被认为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是国际合作关注的重点主要内容体现了公平性和有效性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各国需要采取共同但有区别的减排行动,特别是对全球变暖负主要责任的发达国家要率先减排发展中国家缺少资金和技术,发达国家有责任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支持,以提高后者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各国需要通过在科学、经济和外交等多个领域的国际合作,减少不确定性,协商解决分歧,建立国际共同应对机制变式1

气候变暖的全球性影响

[人教选必3-P84案例变式,2023海南卷]气候变化造成的不利影响在空间分布上是不均匀的,一些低收入国家和地区因全球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而受到不利影响,他们的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都很小,但其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受到的影响很大。据此完成1—2题。1.以下区域中,此类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

)

BA.欧洲西部

B.南太平洋

C.南美洲中部

D.中亚地区【解析】结合材料可知,一些低收入国家和地区因全球变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而受到不利影响,此类国家和地区主要是指南太平洋上的岛国,该区域地势低平,海平面上升易淹没该区域的国家和地区,B正确。欧洲西部为世界经济发达区域,大多为高收入国家和地区,A错误;南美洲中部地势较高,受海平面上升产生的不利影响较小,C错误;中亚地区地处内陆,远离海洋,受海平面上升产生的不利影响很小,D错误。教材素材变式2.为减缓上述不利影响,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

)

CA.禁止发达国家碳交易

B.加大区域间产业转移力度C.加强碳减排国际合作

D.鼓励发展中国家大量移民【解析】加强碳减排国际合作有利于减小人类碳排放总量,减轻温室效应,缓解全球变暖,进而减缓海平面上升带来的不利影响,C正确。碳交易可促进发达国家减少碳排放,利于缓解全球变暖,A错误;加大区域间产业转移力度只能使碳排放量大的企业从一地转移至另一地,但碳排放总量没有发生变化,B错误;鼓励发展中国家大量移民会影响世界人口分布,但并不能控制碳排放,D错误。知识总结海平面上升产生的不利影响变式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