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 理解内容情感、评价观点态度(练习)(学生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_第1页
第4讲 理解内容情感、评价观点态度(练习)(学生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_第2页
第4讲 理解内容情感、评价观点态度(练习)(学生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_第3页
第4讲 理解内容情感、评价观点态度(练习)(学生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_第4页
第4讲 理解内容情感、评价观点态度(练习)(学生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讲理解内容情感、评价观点态度目录01模拟基础练02重难创新练03真题实战练A组训练一、专项练习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立冬日作【宋】陆游室小才容膝,墙低仅及肩。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立冬日作【明】刘基①忽见桃花出小红,因惊十月起温风。岁功不得归颛顼,冬令何堪付祝融。未有星辰能好雨,转添云气漫成虹。虾蟆蛱蝶偏如意,旦夕蜚鸣白露丛。【注释】①刘基:字伯温,谥号文成,明朝开国功臣。1.两首诗虽均为“立冬日”所作,但情感截然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归园田居(其五)陶渊明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①。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②漉③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④。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注】①榛曲:草木丛生的偏僻之处。②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化用《孟子·离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句意。③漉:过滤。④近局:近邻。2.简要结合诗歌描绘的生活场景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客中闻雁(清)黄仲则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3.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九日①(其二)杜甫旧日重阳日,传杯不放杯。即今蓬鬓改,但愧菊花开。北阙②心长恋,西江首独回。茱萸赐朝士,难得一枝来。【注】①九日:重阳节。②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之处。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多重愁情,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题松汀驿①张祜山色远含空,苍茫泽国②东。海明先见日,江白迥闻风。鸟道高原去,人烟小径通。那知旧遗逸③,不在五湖中。【注】①诗人到太湖拜访朋友,在湖畔的松汀驿落脚时,在壁上题写了本诗。②泽国:形容水多的地方。这里指太湖及吴中一带。③旧遗逸:旧日的隐逸之士。这里指遗世独立的老朋友。5.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过沙头杨万里过了沙头渐有村,地平江阔气清温。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6.这两首诗的后两句所表现的哲理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这与我们高中学过的哪篇文言文哪句话所蕴含的哲理意味相同?二、综合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7-8题谪居粮绝请学于农将田南山咏言寄怀[明]王守仁①谪居履在陈②,从者有愠见。山荒聊可田,钱镈③还易办。夷俗多火耕,仿习亦颇便。及兹春未深,数亩犹足佃。岂徒实口腹,且以理荒宴。遗穗及乌雀,贫寡发余羡④。出耒在明晨,山寒易霜霰。[注]①王守仁:字伯安。1506年,因为得罪宦官刘瑾,贬至贵州龙场,做龙场的驿丞。②在陈:语出《论语》“在陈绝粮”,后人以“在陈”作为绝粮的代称。③钱镈(bó):古时的农具。④余羡:多余的,富足的。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两句运用孔子“在陈绝粮”的典故,表现自己谪居时的生活窘状。B.作者向农人学习种田,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甚至还幻想出丰收后的场景。C.末两句尤能表现作者对农事活动的投入,可见其隐居决心之坚定,D.这首诗语言通俗易懂,轻松地袒露个人内心,给人以不疾不徐之感。8.该诗作于王守仁“龙场悟道”时期,生动地体现了儒家“道在伦常日用之中”的观念。诗中体现了哪些“道”?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0题。池口风雨留三日①黄庭坚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水远山长双属玉②,身闲心苦一春锄③。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俯仰之间已陈迹,莫④窗归了读残书。【注】①熙宁、元丰年间,作者一直位卑职微。元丰三年(1080)秋,他自汴京赴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任县令,于池口镇为风雨所阻,逗留三日,作此诗。②属玉:鸟名。③春锄:即白鹭,其啄食姿态如农夫春锄,故名。④莫:即“暮”。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从扣题入手,交代环境及滞留的原因,同时对小城人民的生活状况做了描述。语言淡雅朴素。B.颔联诗人放眼流观,描写江水流向远方,迤逦的山岭看上去像一双属玉鸟,令他内心苦闷得到释怀。C.颈联用了“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的典故,作者反其意,表达了不求仕进、自甘淡泊的心境。D.诗歌在骈偶中参以散文句法。领联对偶工切,如“双属玉”对“一春锄”,颈联与尾联用散文句法。10.本诗尾联化用了王羲之《兰亭集序》中“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语句,但抒发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全诗比较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张子容赴进士举孟浩然夕曛山照灭,送客出柴门。惆怅野中别,殷勤岐路言。茂林予偃息,乔木尔飞翻。无使谷风诮①,须令友道存。【注释】①“无使谷风诮”:诮,讥刺。典出《诗经·小雅·谷风》,《毛诗序》说:“《谷风》天下俗薄,朋友道绝焉。”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本诗标题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参加科举考试,诗人以诗相赠。B.诗人在山间夕照将尽之时送别友人,与友人在柴门外山野依依话别。C.本诗与李白的《赠汪伦》都属于送别诗,两首诗的风格也较为接近。D.诗中的“客”与“尔”都是指代诗人的友人张子容,含义并无不同。12.本诗表现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一、(2024·山东潍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秋夜偶书赵师秀此生谩与蠹鱼①同,白发难收纸上功。辅嗣②易行无汉学,玄晖③诗变有唐风。夜长灯烬挑频落,秋老虫声听不穷。多少故人天禄贵,犹将寂寞叹扬雄④。【注】①蠹鱼:蛀蚀书籍衣服的小虫。②辅嗣:三国时代经学家王弼,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王弼注解的《易》流布天下,一扫寻章摘句的汉代儒学。③玄晖:南朝诗人谢朓,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在这种新诗体之后,才有了唐人的诗歌。④扬雄:西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以辞赋著作和正统儒学思想留名后世。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蠹鱼”和“白发”分别运用比喻和借代,形象地抒发了诗人勤于读书却老而无功的感慨。B.颔联用典,在“无汉学”与“有唐风”的褒贬对比中寄寓诗人对谢朓文学成就的仰慕之情。C.“夜长灯烬挑频落”与“闲敲棋子落灯花”两句都写了“灯烬”,但表现的意趣并不相同。D.颈联描写秋虫的鸣叫声,具有以动衬静的效果,烘托出诗人在深秋长夜勉力苦读的形象。2.诗歌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二、(2024·山东烟台期中)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3~4题。贾谊宅丁炜①洛阳才子屈长沙,旧宅开残橘柚花。天下治安②犹痛哭,南方卑湿漫伤嗟。霜寒废阁啼妖鵩③,日落荒庭集暮鸦。千载怀湘同有恨,赋成骚客鬓应华。【注】①丁炜:福建晋江人,任湖广按察使时,遭遇讧兵之乱,因抗任伪职而弃家出逃,遭朝廷误解,后被贬官。②治安:指贾谊的《治安策》,文中有“可为痛哭者一”等语。③妖鵩(fú):鵩鸟,为不祥之鸟,贾谊被贬长沙时作有《鵩鸟赋》。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屈长沙”三字点出贾谊的人生际遇,为下文的写景、叙事和抒情张本。B.颔联下句着一“漫”字,形象写出贾谊伤感慨叹情绪之深、之重、之广。C.“废阁”“荒庭”与“旧宅”“开残”相照应,渲染出凄凉萧瑟的气氛。D.末句与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同样表现苦吟之态、创作之难。4.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贾谊的哪些情感?三、(2024·江苏泰州期中)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诗,完成5~6题。再游鹤林寺①道潜招隐山南寺,重来岁已寒。风林惊坠雪,雨涧咽飞湍。壁暗诗千首,霜清竹万竿。东轩谪仙句,洗眼共君②看。【注】①鹤林寺:佛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②君:指苏轼。道潜曾与苏轼交游,其诗颇受苏轼赞许。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描述了诗人重游招隐山南的鹤林寺院,已感觉到岁暮天寒。B.颔联中使用“惊”“咽”二字,状景逼真生动,令人感知到勃勃春意。C.风掠过、雪纷纷是从视觉角度写景,而深涧飞湍呜咽,则是听觉角度。D.本诗从寺庙里面的墙壁写到外面的竹林,万竿翠竹生气凛然,卓尔不凡。6.清朝纪昀评述:“末二句对第五句,意殊兀傲。”结合第五句和尾联,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四、(2024·湖北武汉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7~8题。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用“雪泥鸿爪”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B.颈联内容紧扣诗歌标题,是对弟弟子由诗中怀旧之情的应和。C.由尾联中的“崎岖”“困”等字眼,可见兄弟二人历经艰辛。D.“往日崎岖还记否”,往事的回忆让诗人沉溺于感伤的情绪之中。8.本诗充满了理趣,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五、(2024·辽宁沈阳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初春时节新芽发。B.“酒醒却咨嗟”一句,词情荡漾,寄寓了词人对故乡、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C.通过写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细腻、生动地表现了词人细微而复杂的内心活动。D.这首词将写异乡之景与抒思乡之情结合得天衣无缝,显示出词人深厚的艺术功力。10.当代作家吴韵汐在《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一书中这样评价这首词:“词间有淡淡的惆怅,更多的是一股卓立于人间的‘超然’。”请结合全词,分析“超然”体现在何处。B组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崔侍御往容州①宣慰郎士元秦原独立望湘川,击隼南飞向楚天。奉诏不言空问俗,清时因得访遗贤。荆门晓色兼梅雨,桂水春风过客船。畴昔常闻陆贾②说,故人今日岂徒然。【注】①容州:唐朝时容州为岭南道五管之一的容管所在地,今广西境内。②陆贾:西汉时外交家,能言善辩,两次出使南越说服南越王赵佗臣服汉朝。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友人去容州宣扬政令,安抚当地百姓,诗人写诗表达自己的送别之情。B.第二句以展翅南飞的隼来比喻友人,写出了诗人对友人才能的仰慕之意。C.诗人希望友人能切实传达朝廷之意,清闲时能去拜访那些被弃置的贤才。D.颈联两句运用实写,以“梅雨”“春风”暗示时间的变化和路途的遥远。2.尾联一反以往送别诗的感伤,表达了不一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过五原胡儿饮马泉【注】李益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注】唐代五原县属盐州,今为内蒙古五原。中唐时,这是唐和吐蕃反复争夺的边缘地区。李益曾为幽州节度使刘济幕府,居边塞十余年。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旧是”一词暗示五原这片草丰景美的土地,曾被吐蕃占据,后又失而复得,透露出诗人庆幸失地得以收复的欣慰之情,也表达了对昔日国难的感慨和忧思。B.诗中写到了夜宿五原的见闻,既有皎皎明月,又有声声笳鸣,还回顾了一路走来由冬到春的变化,喻指边关收复后与收复前的不同。C.这首七言律诗,语言凝练自然,韵律和谐明快,和激昂高扬的盛唐边塞诗一样,整首诗的感情基调都充满了欢乐与昂扬之情。D.诗人寄情于景,景中融情,一系列景象的描绘以诗人的行踪为线索,渐次展开,脉络清晰,构成了一幅颇有意味的边塞风景画。4.沈德潜曾在《唐诗别裁集》中评论本诗颔联“言备边无人,句特含蓄”,请简要分析颔联表达的思想情感。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奉酬李都督表丈①早春作杜甫力疾②坐清晓,来诗悲早春。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望乡应未已,四海尚风尘。【注】①表丈:表伯叔。②力疾:扶病强起。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力疾坐清晓,来诗悲早春”是在叙事,说自己清晓扶病强起,几不知春至,因拜读亲友李都督寄来的《早春》诗而引发了悲伤之感。B.颔联“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仍是叙事,说自己转瞬间又接待客人,愁绪也因此更增,觉得自己就像来客一样老去。C.颈联“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写实,说岁序更新,桃嫩柳青,春色堪娱。“入”“归”二字传神地写出了早春的意蕴,体现了生命的复苏与萌动。D.整首诗歌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情感可概括为“悲”字,连“红入桃花”“青归柳叶”的初春之景,也触动着诗人的悲情。6.全诗的情感围绕“悲”字展开,请结合全诗分析“悲”的具体内容。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罢郡归洛阳寄友人①刘禹锡远谪年犹少,初归鬓已衰。门闲故吏去,室静老僧期。不见蜘蛛集②,频为佝偻欺。颖微囊未出,寒甚谷③难吹。濩落④唯心在,平生有己知。商歌⑤夜深后,听者竟为谁?[注]①此诗为作者被免职而重归故地洛阳后所作。②蜘蛛集:古人认为蜘蛛聚集,寓示着喜事临门。③谷:指谷风,即东风。④濩落:沦落失意的样子。⑤商歌:春秋时宁戚高唱商歌,以引起路过的齐桓公注意,后得到赏识并成就大业。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以“远谪”对“初归”,远谪时的年轻人,归来时已变成了鬓发苍苍的老人,反映诗人这些年来仕途的坎坷与人生的悲辛。B.第五句以“不见”写出诗人一直难遇好事的失意,第六句以“欺”字写出诗人身形佝偻、行动不便的窘况,两句表现诗人的落魄、衰老。C.第七句反用毛遂自荐的典故,说自己才学疏浅、未能“脱颖而出”,这是自卑、自责之语;第八句用难以吹走的严寒,暗示内心的悲凉。D.全诗紧扣题目展开,先由“罢郡归洛阳”之事起笔,接着写自己归来后的真实境况和切身感受以“寄友人”,于娓娓倾诉中贯注了真情。8.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早蝉[注]白居易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注】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写作《琵琶行》次年,白居易时任江州司马。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六月初七日”,言语浅白,乍看不觉有何诗意,实则含有作者听到早蝉先秋鸣叫时内心的震动与惊悸。B.时值夏季,让作者感到意外的是,竟然在江边听到蝉鸣之声。这连绵不断的蝉声引发了作者的悲慨之情。C.“西风”即秋风。古人常习惯于将春夏秋冬四季之风,分别以东风、南风、西风、北风称之。西风未起,意即还未到秋天。D.“东掖”,宫中东侧的旁门。此联表现作者不无对昔日在宫城槐下听蝉的美好回忆。10.秋虽未至,但秋思已先秋而生。诗人的“秋思”中包含哪些具体情感?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将归赠孟东野房蜀客韩愈君门不可入,势利互相推。借问读书客,胡为在京师。举头未能对,闭眼聊自思。倏忽十六年,终朝苦寒饥。宦途竟寥落,鬓发坐差池①。颍水②清且寂,箕山坦而夷。如今便当去,咄咄无自疑。【注】①差池:参差不齐,此处指黑白相杂。②颍水:相传古代高士巢父、许由曾隐居颍水之北,故用以代指隐栖之地。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借问”二句承上启下,实际是诗人在自问:京城充满“势利”,自己为何还要留在这里。B.诗人回顾与反思了自己十六年来做官的历程,“终朝”二字为诗歌增添了悲凉之感。C.“颍水清且寂,箕山坦而夷”二句用典,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对当前隐居生活的满足。D.诗人将自己的官场经历告知给孟东野和房蜀客两位友人,借此表明自己的复杂心绪。12.“不平则鸣”出自韩愈“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请简要分析该诗抒发了哪些不平之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五①)杜甫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②在还思归。昔去为忧乱兵入,今来已恐邻人非。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③。共说总戎云鸟阵④,不妨游子芰荷衣。【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4年。杜甫于760年在成都营建草堂。762年,严武入朝,杜甫送行至绵州。其后,成都发生兵乱,杜甫流亡至梓州。764年,严武封郑国公、拜剑南节度使,再次镇守成都。②乌皮几:包着黑皮的小桌。③息机:熄灭用世之心。④总戎:主帅。云鸟阵:一种作战的阵法。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昔去”一句,诗人叙写昔日离开成都,担忧乱兵入城骚扰。B.诗人借众人的评价,从侧面称赞严郑公的才能,语言得体而蕴藉有味。C.此诗尾联在语意上与第一句中的“生事微”前后呼应,可谓章法井然。D.末句显示出诗人在战乱背景下对高洁品质的坚守与对安稳生活的向往。2.杜甫的诗内涵深刻而丰富,往往一联就有多重意蕴。颈联“更怀古”“甘息机”表现诗人怎样复杂的感情?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蚕妇杜荀鹤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蚕妇来鹄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若教解爱繁华事,冻煞黄金屋里人。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首句在“粉色”与“饥色”的对举中,写出了蚕妇贫苦艰难的生活现状。B.来诗首句“晓夕”二字直接陈述劳作时间之长,与下句“不闲身”前后呼应。C.两首诗都以蚕妇为吟咏对象,来诗将蚕妇与富人的生活相对比,但杜诗没有。D.两首诗的语言浅显朴实且简洁晓畅,如“底事”“冻煞”等,均为生活口语。4.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侧重点有何不同?请分别概括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白鸥①(节选)王安石江鸥好羽毛,玉雪无尘垢。雄雌屡惊矫,机弋②常纷纠。飘然纷华地,此物乖隔久。白发望东南③,春江绿如酒。[注]①本诗作于熙宁三年(1070年),时王安石为宰相,新法推行艰难,且王安石本人饱受朝臣攻讦。②机弋:泛指猎取禽类的器械。③东南:王安石是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前两句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白鸥的羽毛比作玉石和落雪,赞叹了白鸥羽毛的美丽。B.诗歌表面写白鸥的遭遇,实则有所寄寓:“白鸥”象征诗人本人,“机弋”则借指守旧势力。C.诗人借白鸥羽毛洁白的颜色及其孤高的品性,表明了诗人不染污浊、坚持自我的坚定心志。D.整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诗人自身的形象并未在诗中直接展现。6.学者吕青云认为,王安石的《白鸥》一诗流露出诗人复杂的情感导向,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请结合诗歌加以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小题。渔家傲·其一①王安石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闻说洊亭新水漫。骑款段②。穿云入坞寻游伴。却拂僧床褰素幔。千岩万壑春风暖。一弄松声悲急管。吹梦断。西看窗日犹嫌短。[注]①这首词是王安石晚年退隐金陵寄身山寺时所作。②款段,本指马行迟缓,此处指词人骑驴缓行。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点明时间是傍晚,季节是初春,同时交代词人居住的山中环境。B.良辰美景引起词人览赏春色的兴致,“闻说”拓展了想象的空间,引出游亭之游。C.下片中“僧床”“素幔”表明词人寄身山寺的境况,也突出其生活清寂素雅。D.“悲急管”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形容松涛犹如急切的笛声,呜咽悲鸣。8.这首词与《桂枝香·金陵怀古》都作于词人罢相后退居金陵时,两者寄寓的情感相同吗?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小题。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程珌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中原一恨杳难论。却似长江万里,忽有孤山两点,点破水晶盆。为借鞭霆力①,驱去附昆仑。望淮阴,兵冶处②,俨然存。看来天意,止欠士雅与刘琨③。三拊④当时顽石,唤醒隆中一老,细与酌芳尊。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注释】①鞭霆力:鞭挞雷霆的力量。②兵冶处:冶炼兵器之处。这里指冶城(今江苏六合县东),汉代吴王濞在此冶铸钱币兵器;淮阴在此北面。③士雅与刘琨:两人均为东晋爱国将领。④拊(fǔ):击、拍。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词前两句以提问作为开头,“谁分”二字,问得尖锐,强烈,蕴含着诗人强烈的情感态度。B.“却似”三句写长江本如水晶盆那样完美,却因两点孤山白璧有瑕,这里暗指江山有缺失。C.“鞭霆力”和“昆仑”都借喻抗金力量,表达出词人决心驱逐金人、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D.“隆中一老”运用典故,词人想象与诸葛亮这样的战略家酌酒细论,表现了对统一的关切。10.“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一句有何意味?请结合全词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鹧鸪天①陆游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②行穿竹,卷罢《黄庭》③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④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注】①南宋乾道二年陆游开始卜居镜湖之三山时作,时年四十二岁。②玉瀣:美酒。③《黄庭》:道家经典。④元:同“原”。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苍烟落照”四字,炊烟与夕阳相映,词人将所居住的田园写得如此苍凉而又灰暗。B.词人在第二句中点明,住在这里与尘事毫不相关,可以一尘不染,过着隐居的生活。C.三四两句对仗工稳,写喝完美酒,穿梭于竹林;读完道家的书,躺下观赏山中景物。D.“造物心肠别”,“造物”,自然,也可指天。“心肠别”,心肠不同,意为无情。12.本词的“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和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在感情上有何异同?请结合两首词的内容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寄高令①苏轼满地春风扫落花,几番曾醉长官衙。诗成锦绣开胸臆,论极冰霜绕齿牙②。别后与谁同把酒,客中无日不思家。田园知有儿孙委,早晚扁舟到海涯。[注]①高令:苏轼的朋友,写此诗时,苏轼在杭州通判任上。②绕齿牙:喻指文章写得好。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描述了落花满地的暮春景象,营造出感伤的氛围。B.次句回忆了两人在一起的时光,二人曾多次在官衙中饮酒叙谈。C.颈联诗人借助想象,想象好友高令在家中与人把酒言欢的景象。D.这首诗集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文思连贯,饱含深情。14.这首诗情感丰富,层次井然,请结合内容进行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马嵬(其二)①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②,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③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④。【注】①安史之乱潼关被攻破时,唐玄宗逃往蜀地避难。随行军队行至马嵬(wéi)驿哗变,杀死杨国忠,并要求杀死杨贵妃。唐玄宗不得已令杨贵妃自缢,史称“马嵬之变”。②海外徒闻更九州:杨贵妃死后,有术士说在海外的仙山找到了她,并带回金钗之类的饰物给唐玄宗看。③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