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1-2022学年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1-2022学年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1-2022学年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1-2022学年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通县教学研究室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高一生物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A.细胞壁 B.细胞质 C.细胞膜 D.遗传物质【答案】D【解析】【分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组成;2、蓝藻属于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遗传物质储存在拟核中,也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拟核;3、酵母菌属于真核细胞含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各种细胞器,遗传物质储存在细胞核中。【详解】A、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无细胞壁,A错误;B、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无细胞质,B错误;C、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无细胞膜,C错误;D、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核酸和蛋白质,其中核酸是遗传物质,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病毒结构的异同点,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2.胰岛素分子有A、B两条肽链,A链有21个氨基酸,B链有30个氨基酸,胰岛素分子中肽键的数目是()A.48个 B.49个 C.50个 D.51个【答案】B【解析】【分析】氨基酸互相结合的方式都是脱水缩合,每脱去一分子的水形成一个肽键,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数等于氨基酸数减去肽链数。【详解】氨基酸互相结合的方式是脱水缩合,每脱去一分子的水形成一个肽键,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数等于氨基酸数减去肽链数,则胰岛素分子肽键的数目=(21+30)-2=49。故选B。3.下列关于细胞中还原糖、蛋白质、脂肪等物质鉴定的叙述,错误的是()A.鉴定时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都一定要现配现用B.脂肪鉴定实验中50%酒精的作用是洗去切片上的浮色C.进行还原糖的鉴定实验时,不能选择番茄汁作为实验材料D.蛋白质和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用到的NaOH溶液浓度相同【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详解】A、斐林试剂需要现配现用,用于检测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的A液与B液,使用时需要先加A液造成碱性环境后加B液,可事先配好A液和B液,A错误;B、酒精可以溶解苏丹Ⅲ,脂肪鉴定实验中50%酒精的作用是洗去切片上的浮色,B正确;C、斐林试剂与还原糖水浴加热后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番茄汁颜色鲜红,会对颜色反应的观察产生干扰,不能作为鉴定还原糖的实验材料,C正确;D、蛋白质和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用到的NaOH溶液浓度相同,都是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D正确。故选A。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细胞膜的功能?()A.控制物质进出细胞B.将胰岛细胞形成的胰岛素,分泌到细胞外面C.提高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速率D.作为系统的边界,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有如下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保证了细胞内有稳定的环境。(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详解】A、由分析可知,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但该控制功能是相的,A不符合题意;B、将胰岛细胞形成的胰岛素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B不符合题意;C、提高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速率不是细胞膜的功能,可能是细胞内酶的催化功能,C符合题意;D、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D不符合题意。故选C。5.在唾液腺细胞中,参与合成并分泌唾液淀粉酶的细胞器有()A.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B.内质网、核糖体、叶绿体、高尔基体C.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 D.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答案】C【解析】【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大致是:首先在游离的核糖体中以氨基酸为原料开始多肽链的合成,当合成了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会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其合成过程,并且边合成边转移到内质网腔内,再经过加工、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膜鼓出形成囊泡,包裹着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然后由高尔基体膜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囊泡转运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详解】唾液淀粉酶属于分泌蛋白,结合分析可知,参与合成并分泌唾液淀粉酶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C正确。故选C。6.图示表示几种细胞器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器①②③④⑤都有膜结构 B.植物根尖细胞中含有细胞器③④⑤C.代谢旺盛的细胞中②的含量较少 D.④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几种细胞器模式图,①是高尔基体,②是线粒体,③是内质网,④是叶绿体,⑤是核糖体。【详解】A、细胞器⑤是核糖体,核糖体没有膜结构,A错误;B、植物的根尖细胞中不含细胞器④叶绿体,B错误;C、②为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工厂”,代谢旺盛的细胞中需能量多,线粒体的含量较多,C错误;D、④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D正确。故选D。7.如图为细胞核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核仁中B.外核膜和内核膜之间的区域属于细胞质基质C.核孔能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D.在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质不会发生形态改变【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其中核膜的作用是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详解】A、细胞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质中,A错误;B、细胞质基质在外核膜外,B错误;C、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C正确;D、在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质会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D错误。故选C。8.如图为某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在低渗、高渗、等渗三种溶液中的细胞状态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细胞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必须经过细胞膜B.图甲可以说明水分进出红细胞达到动态平衡C.图乙表示浸润在低渗溶液中的红细胞状况D.若改用该动物的肌肉细胞,则不会发生图丙细胞皱缩的情况【答案】D【解析】【分析】观察细胞的大小可知,甲乙丙三张图分别表示细胞处于等渗、低渗和高渗三种溶液中。由于渗透压的关系,溶液的渗透压比细胞液的渗透压大就会发生细胞失水,反之则细胞吸水。细胞膜在其中扮演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环境和细胞进行物质交换要进过细胞膜。【详解】A、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因此该细胞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必须经过细胞膜,A正确;B、由分析可知,图甲细胞处于等渗溶液中,细胞处于渗透平衡状态,可以说明水分进出红细胞达到动态平衡,B正确;C、由图可知,图乙中的细胞变大,表示浸润在低渗溶液中的红细胞状况,C正确;D、若换成肌肉细胞,其没有细胞壁且细胞液的渗透压和红细胞的渗透压基本一样,还是会发生细胞失水从而皱缩,D错误。故选D。9.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B.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载体蛋白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内,并且要消耗能量C.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既不需要消耗能量,也不需要膜上的转运蛋白D.主动运输发生在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物质时,既要消耗细胞的能量,也需要依靠膜上的载体蛋白【答案】D【解析】【分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比较项目运输方向是否要载体是否消耗能量代表例子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要不消耗O2、CO2、H2O、乙醇、甘油等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不消耗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等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要消耗葡萄糖、氨基酸、各种离子等大分子物质的运输方式是胞吐和胞吞,胞吐和胞吞依赖于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详解】A.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的运输方式可能是自由扩散、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A错误;B.大分子有机物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内,依赖于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C.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C错误;D.主动运输发生在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物质时,既要消耗细胞的能量,也需要依靠膜上的载体蛋白,D正确。故选D。10.人体组织细胞吸收维生素D的量主要取决于()A.氧气的含量和温度B.细胞外液中维生素D的含量C.细胞膜上维生素D的载体数量D.细胞膜上维生素D含量及其载体数量【答案】B【解析】【分析】维生素D属于脂质一种,细胞吸收维生素D的方式是自由扩散,自由扩散属于被动运输,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详解】维生素D属于脂溶性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故组织细胞吸收维生素D的量主要取决于细胞外液中维生素D的含量,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11.取三支试管编号为甲、乙,丙,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加入2mL过氧化氢溶液,将试管甲和乙均置于37℃水浴锅中,将试管丙置于90℃水浴锅中。然后向试管甲中加入2滴FeCl3溶液向试管乙和丙中分别加入2滴新鲜肝脏研磨液。将三支点燃的卫生香分别放到三支试管口的上方,观察卫生香的燃烧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本实验自变量是试管中加入催化剂的种类和温度B.试管乙中卫生香的燃烧程度比试管丙中的更剧烈C.试管甲与乙比较可说明FeCl3的催化效率比过氧化氢酶低D.试管丙所处温度过高使过氧化氢酶变性失活,因此丙中无气泡产生【答案】D【解析】【分析】无关量是能影响实验结果,但不是本实验要研究的量,通常包括除了自变量外的实验材料本身的属性、实验的环境条件等;结果分析的关键是找准自变量,并保证单一变量。【详解】A、根据各组实验处理情况可知,甲和乙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乙和丙的自变量是温度;所以本实验自变量是催化剂种类和温度,A正确;B、试管乙的处理是37℃+酶,丙的处理是90℃+酶,在90℃下酶已失活,虽然高温也能使过氧化氢分解,但分解速度没有酶催化的快,故试管乙中卫生香的燃烧程度比试管丙中的更剧烈,B正确;C、甲和乙试管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比较气泡的产生、卫生香的复燃等实验结果可说明FeCl3的催化效率比过氧化氢酶低,C正确;D、试管丙所处温度过高使过氧化氢酶变性失活,但90℃的高温也能使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气泡,D错误。故选D。12.下列关于细胞中ATP的合成和利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合成ATP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B.细胞内许多放能反应与ATP的合成相联系C.ATP与ADP相互转化是可逆反应D.ATP释放的能量的去向包括主动运输、大脑思考、电鳐发电等【答案】C【解析】【分析】ATP叫腺苷三磷酸,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T代表三个,P代表磷酸,ATP在细胞内的含量很少,但是细胞对于ATP的需要量很大,ATP与ADP在细胞内不停地转化,保证了细胞对于ATP的大量需求。【详解】A、在植物细胞中,合成ATP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在动物细胞中,合成ATP的生理过程有细胞呼吸,A正确;B、ATP的水解释放能量,吸能反应与ATP的水解相联系,ATP的合成消耗能量,放能反应与ATP的合成相联系,B正确;C、ATP的水解与ATP的合成的场所不同,需要的条件也不同,故ATP和ADP的相互转化不是一个可逆反应,C错误;D、ATP释放的能量可为各种生命活动直接供能,去向包括主动运输、大脑思考、电鳐发电等,D正确。故选C。13.如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装置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装置探究酵母菌有氧呼吸,乙装置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B.相同时间后,实验最可能的结果是C的混浊程度大于FC.从B瓶和E瓶中取样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溶液均变为灰绿色D.A瓶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CO2,C瓶的作用是检验产生的CO2【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装置甲探究的是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其中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测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装置乙探究的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其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测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详解】A、由于甲组左侧连接气泵,通过不断通入氧气,B中酵母菌可进行有氧呼吸,因此可用于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乙组没有氧气通入,用于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A正确;B、由于消耗相同葡萄糖时,有氧呼吸释放的CO2大于无氧呼吸释放的CO2,故相同时间后,实验最可能的结果是C的混浊程度大于F,B正确;C、B瓶内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不产生酒精,因此从B瓶中取样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溶液不会变为灰绿色,C错误;D、A瓶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CO2,保证C中CO2来自B瓶酵母菌产生,C瓶的作用是检验酵母菌呼吸产生的CO2,D正确。故选C14.关于有氧呼吸的特点(与无氧呼吸相比),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需要多种酶参与 B.释放二氧化碳C.生成大量的三磷酸腺苷 D.分解有机物不彻底【答案】D【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之一为:;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详解】A、与无氧呼吸相比,有氧呼吸过程更加复杂,需要多种酶的参与,A正确;B、有氧呼吸能产生二氧化碳,而无氧呼吸不一定能产生二氧化碳,B正确;C、有氧呼吸能将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大量能量,生成大量的三磷酸腺苷;而无氧呼吸不能将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只释放少量能量,生成少量的三磷酸腺苷,C正确;D、有氧呼吸能将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而无氧呼吸不能将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D错误。故选D。15.如图表示细胞无氧呼吸的过程,①②依次代表两个阶段。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过程①②发生的场所都是细胞质基质 B.过程②只释放少量的能量C.两个②过程产物不同,原因是发挥催化作用的酶不同 D.无氧呼吸是有机物不彻底的氧化分解,部分能量储存在酒精或乳酸中【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左边的①②过程代表酒精发酵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右边①②代表乳酸发酵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详解】A、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A正确;B、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B错误;C、两个②过程丙酮酸被分解成不同的产物,所以起催化作用的酶不同,C正确;D、无氧呼吸属于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最终产生的酒精和乳酸,所以大部分能量储存在酒精和乳酸当中,D正确。故选B。【点睛】16.下列有关“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研磨过程中需加入二氧化硅,其目的是防止色素被破坏B.若层析液触及滤液细线,则滤纸条上不会得到色素带C.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高,在滤纸上扩散得最快D.若实验操作正确,则分离后滤纸条上有四条色素带【答案】A【解析】【分析】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①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②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③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④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详解】A、在研磨过程中需加入二氧化硅,其目的是使研磨更充分,A错误;B、若层析液触及滤液细线,滤液细线中的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无法通过纸层析法分离,则滤纸条上不会得到色素带,B正确;C、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高,在滤纸上随层析液扩散得最快,C正确;D、实验成功后的结果应该可以清晰看到滤纸条上有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D正确。故选A。17.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原理在生活、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正其行、通其风”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B.长期施用化肥比施用农家肥更有利于作物生长C.白天和晚上适当提高大棚内温度,有利于增产D.在零度以下低温贮存果蔬【答案】A【解析】【分析】提高作物的产量需要促进光合作用,并抑制呼吸作用。促进光合作用的措施有:增加光照、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和合理灌溉和合理施肥。抑制呼吸作用的措施有:适当降低温度、降低氧气浓度和含水量。粮食存储时的条件:低氧、高CO2浓度、低温和干燥。果蔬存储时的条件:低氧、高CO2浓度、零上低温和湿度适当。【详解】A、栽种农作物时“正其行、通其风”有利于通风透气,可为植物提供更多的二氧化碳,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A正确;B、农家肥所含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后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无机盐,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长期施用农家肥比施用化肥更有利于作物生长,B错误;C、白天适当提高大棚内温度,以提高光合作用,夜间适当降低大棚内温度,以降低呼吸作用,有利于增产,C错误;D、在零度以上低温贮存果蔬,D错误。故选A。18.用含有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A.二氧化碳→叶绿素→ADPB.二氧化碳→叶绿体→ATPC.二氧化碳→乙醇→糖类D.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答案】D【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吸收CO2,二氧化碳的固定:CO2+C5→2C3(在酶的催化下),二氧化碳的还原:C3+[H]→(CH2O)+C5(在ATP供能和酶的催化下)。【详解】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二氧化碳首先经过固定形成三碳化合物,然后三碳化合物经过还原形成糖类,即CO2→C3→糖类,D正确。故选D。【点睛】19.细胞的无丝分裂之所以叫无丝分裂,主要原因是()A.细胞分裂过程比较简单 B.分裂中无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出现C.分裂中细胞核先延长缢裂 D.分裂中整个细胞缢裂为两部分【答案】B【解析】【分析】无丝分裂又叫核粒纽丝分裂,是最早被发现的一种细胞分裂方式,指处于间期的细胞核不经过任何有丝分裂时期,而分裂为大小大致相等的两部分的细胞分裂方式。细胞无丝分裂的过程比较简单,一般是细胞核先延长,从核的中部向内凹进,缢裂成为两个细胞核;接着,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详解】无丝分裂是相对于有丝分裂而命名的,有丝分裂是由于分裂过程中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所以叫有丝分裂;而无丝分裂是由于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所以叫无丝分裂。

故选B。20.如图是关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a点之前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B.a点时植物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消耗CO2的相对值为0C.b点之前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D.b点时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达到最多【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题图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情况,由图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随光照强度的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增强。纵坐标为二氧化碳吸收量,代表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由图可知,植物的呼吸速率相对值=4(光照强度为0时的读数)。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详解】A、a点之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但光合速率<呼吸速率,A错误;B、a点时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0,此时光合作用消耗CO2的相对值=呼吸作用释放CO2的相对值=4,B错误;C、b点之前,随光照强度的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增强,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C正确;D、b点时光合速率达到最大,但此时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不是最多,D错误。故选C。21.如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过程中部分时期的图示(局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时期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该时期中心体加倍B.乙时期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该时期细胞中DNA数目加倍C.丙时期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D.甲、乙和丙三个时期细胞中的线粒体都停止活动【答案】C【解析】【分析】甲图正在形成纺锤体,为有丝分裂前期,意图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体正在移向两极,为有丝分裂后期,丙图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中央,为有丝分裂中期。【详解】A、中心体复制加倍发生在间期,甲图为前期,A错误;B、乙图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与前一个时期相比,染色体数加倍,DNA数没有加倍,B错误;C、丙图为有丝分裂中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C正确;D、甲、乙和丙三个时期细胞每时每刻都需要消耗能量,其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因此线粒体没有停止活动,D错误。故选C。22.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三者数量比是2:1:2的时期是A.前期和中期 B.中期和后期 C.后期和末期 D.间期和末期【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有丝分裂不同时期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三者的数量之比。【详解】A、前期和中期,细胞中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三者数量比都是2∶1∶2,A正确;B、后期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且染色体与DNA之比为1∶1,B错误;C、后期和末期细胞中都不含染色单体,且染色体与DNA之比为1∶1,C错误;D、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才开始出现染色单体,而末期没有染色单体,其染色体与DNA之比为1∶1,D错误。故选A。【点睛】23.细胞的全能性是指:A.细胞具有全面的生理功能B.细胞既能分化,也能恢复到分化前的状态C.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D.已经分化的细胞全部能进一步分化【答案】C【解析】【分析】关于细胞的“全能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概念: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

(3)细胞全能性大小:受精卵>干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

(4)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离体、适宜的营养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详解】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故选C。

【点睛】本题知识点简单,只需识记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即可正确答题。24.下列有关衰老细胞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衰老的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加快 B.在衰老的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降低C.衰老的细胞呼吸速率减慢 D.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答案】A【解析】【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详解】AC、衰老的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慢,呼吸速度减慢,A错误,C正确;B、在衰老的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降低,但衰老的细胞中可能与细胞凋亡有关的酶的活性升高,B正确;D、衰老细胞的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D正确。故选A。25.下列有关细胞增殖的叙述,错误的是()A.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B.细胞要经过发生、生长、成熟、衰老和凋亡的过程C.高度分化的细胞有可能永远失去增殖的能力D.细胞分裂可以无限进行下去【答案】D【解析】【分析】1、-般情况下,细胞分化程度越高,细胞分裂能力越弱。2、细胞通过分裂增殖,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为二分裂。3、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详解】A、癌细胞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A正确;B、细胞的生命历程正常情况下一般经过发生、生长、成熟、衰老和凋亡的过程,B正确;C、高度分化的细胞有可能永远失去增殖的能力,如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神经细胞,C正确;D、正常情况下,细胞的分裂是有一定次数限定的,在人的一生中,体细胞一般能够分裂50~60次,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0分)26.分泌蛋白是指在细胞内合成,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其合成和分泌过程需要多种细胞结构的协调配合。如图为豚鼠胰腺腺泡细胞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结构6的名称是___________,高等植物细胞中_______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该结构。将3H标记的亮氨酸注射到豚鼠细胞中以研究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的途径,此科学方法为___________。(2)图中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填图中标号),各种生物膜的结构和化学成分相似,但功能差别较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囊泡是一种动态的细胞结构,在细胞中穿梭往来﹐繁忙地运输着分泌蛋白,而[]___________(填标号和名称)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囊泡膜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囊泡转运分泌蛋白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___________。【答案】(1)①.中心体②.不存在③.同位素标记法(2)①.1,3、7②.所含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3)①.[7]高尔基体②.磷脂(脂质)与蛋白质③.一定的流动性【解析】【分析】据图分析,1表示线粒体,2表示细胞核,3表示内质网,4表示核糖体,5表示细胞膜,6表示中心体,7表示高尔基体;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小问1详解】6为中心体,由两组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周围的物质构成,中心体存在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内,高等植物细胞中没有中心体,将3H标记的亮氨酸注射到豚鼠细胞中以研究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的途径,此科学方法为同位素标记法。【小问2详解】图中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有1线粒体、3内质网、7高尔基体。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各种生物膜的结构和化学成分相似,但功能差别较大的原因是其所含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小问3详解】内质网形成的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运输到细胞膜,囊泡就像深海中的潜艇,在细胞中穿梭往来,繁忙地运输着“货物”,高尔基体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囊泡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为磷脂(脂质)与蛋白质。囊泡转运分泌蛋白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器之间的协调合作,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27.图1是物质的几种跨膜运输方式示意图。图2是在完全营养液中培养的南瓜幼苗中氧气含量变化对K+离子吸收速率的影响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的方式I代表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方式Ⅲ代表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2)CO2是通过图1的方式___________(填图1中编号)进出细胞的。(3)据图2判断,南瓜幼苗根系细胞吸收K+的方式是否属于图1的Ⅰ、Ⅱ或Ⅲ所对应的方式?___________,做出该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2中曲线AB段限制K+吸收速率的因素是___________,BC段影响K+吸收速率的内部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自由扩散②.协助扩散(2)I(3)①.不属于②.由图2可看出,K+离子的吸收速率受氧气浓度的影响,表明根细胞吸收K+离子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南瓜幼苗根细胞吸收K+离子的方式为主动运输,图1中并没有主动运输方式(4)①.氧气含量(能量)②.根细胞膜上运输K+的载体蛋白数量【解析】【分析】根据图1所示物质运输的方向和有无载体可以判断,方式I是自由扩散,方式Ⅱ、Ⅲ都是协助扩散,其中方式Ⅲ代表通过通道蛋白进行的协助扩散方式。【小问1详解】根据分析,图1中的方式I代表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方式Ⅲ代表的跨膜运输方式是协助。【小问2详解】CO2是自由扩散,即方式I进出细胞的。【小问3详解】据图2判断,南瓜幼苗根系细胞吸收K+的方式与氧气含量有关,即需要细胞通过呼吸作用提供能量,因此是主动运输,不属于上述三种方式。【小问4详解】细胞吸收K+的方式是主动运输,与能量和载体都有关,图2中曲线AB段限制K+吸收速率的因素是氧气含量,即呼吸作用提供的能量,而BC段,随着氧气含量的上升吸收速率以不再增大,因此影响K+吸收速率的是载体数量。【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物质运输方式,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比较简单。28.如图表示不同条件对某种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除自变量外,其他条件均适宜),其中A、B、C依次表示在酶浓度一定时,反应物浓度、温度、pH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表示在底物足量的条件下,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1)图A中,限制OP段反应速率的因素是___________,限制Р点以后反应速率的因素是___________。(2)图B中,温度由Q上升到N,酶活性逐渐___________,N点所对应的温度称为____________。NW段曲线急剧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3)图C可能是___________(填“胰蛋白酶”或“胃蛋白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4)图D中,酶浓度与反应速率呈____________关系,请再列举一项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___________。【答案】(1)①.反应物浓度②.酶浓度(2)①.增强②.酶的最适温度③.温度升高,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导致活性降低(3)胰蛋白酶(4)①.正比(正相关)②.激活剂(或抑制剂等)【解析】【分析】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有:温度、pH、酶的活性、酶的抑制剂、激活剂、底物浓度、酶的浓度。温度、pH、酶的抑制剂、激活剂、有机溶剂是通过影响酶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小问1详解】图A中,OP段反应速率随着反应物浓度增加而增大,限制因素是反应物浓度;Р点以后反应速率不变,说明反应受酶浓度的限制。【小问2详解】从图B看,温度由Q上升到N,酶活性逐渐升高,N点所对应的温度是酶的最适温度。NW段曲线急剧下降,其原因是高温破坏酶的空间结构,导致酶的活性下降。【小问3详解】从图C看,该酶的最适pH是8左右,胃蛋白酶的最适pH是1.5左右,所以该曲线表示胰蛋白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小问4详解】看图可知,图D中,随着酶浓度增大,反应速率不断增大,酶浓度与反应速率呈正比。前几个图已经提到了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还有激活剂或抑制剂等也会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考查了考生的识图能力和对酶促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的理解能力。29.植物每天都在进行着把无机物变成有机物的生命活动。它们每年吸收7000亿吨二氧化碳,合成5000亿吨有机物,为人类、动植物和无数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食物、能量和氧气,这种生命活动被称为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这种化学反应就是光合作用。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上生命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是____________,光合作用中发生的能量转变途径为___________。(2)二氧化碳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直接参与的化学方应是___________(填“光反应”或“暗反应”)。(3)如图1是某植株光合作用示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物质,丁表示结构;图2是将某植株置于CO2浓度适宜、水分充足的环境中,温度分别保持在15℃和25℃下,测定的CO2吸收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①图1中丁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__。如果甲供给突然减少,则乙的含量短时间内将会___________。②图2中A点时,该植物根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光照强度大于7时,25℃与15℃条件下有机物的合成速率分别为a,b,结果应为a___________b(填“>”“<”或“=”)。【答案】(1)①.太阳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