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重庆市南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法云寺双桧①温庭筠晋朝名辈此离群,想对浓阴去住分。题处尚寻王内史,画时应是顾将军②。长廊夜静声疑雨,古殿秋深影胜云。一下南台到人世,晓泉清籁更难闻。【注】①晋谢安领扬州刺史,于宅内手植双桧。后其姑于本宅建寺,名法云。寺中有楼台名“南台”。本诗作于温庭筠入李绅幕府无望,离开扬州之际。②颔联中的王内史指王羲之,顾将军指顾恺之。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诗人面对饱经历史洗礼却依旧苍翠的桧树,思接前朝,颇有怀古况味。B.颔联呼应“名辈”二字,提及王羲之书法和顾恺之画技,暗含对桧树的赞美。C.颈联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既写夜籁,又写树影,凸显法云寺的幽美之境。D.本诗语言和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一样,都有绮丽典雅的特点。16.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请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15.D16.①这句话的意思是表面咏物,实际咏怀。②诗人入幕无望,观览双桧,寻访前贤,不愿离开,寄寓了仕途不济的失落。③法云寺桧高大茂盛,颇具盛名,象征诗人的卓异才能,暗含一展抱负的渴盼。④桧树深秋依旧郁茂,以清音为伴,表达诗人对清高自持品性的坚守。【解析】【导语】温庭筠的《法云寺双桧》通过描绘晋代名人的桧树,寄托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与对自然景致的欣赏。诗人借物抒怀,映射自己困顿失意的心情,表现出一种对往昔人事与现实时光的深刻思索。全诗语言典雅,意境幽美。【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理解和赏析的能力。D.“都有绮丽典雅的特点”错误。根据“晋朝名辈此离群,想对浓阴去住分”“长廊夜静声疑雨,古殿秋深影胜云”等可知,本诗语言风格以沉稳凝重为主,用词朴实,意境深远,不属于绮丽典雅的风格。而《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则以描写女子闺怨为主,语言风格偏向秾丽细腻。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事物形象,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首联“晋朝名辈此离群,想对浓阴去住分”中,温庭筠借晋朝名士在此离群索居的历史背景,暗示自己入李绅幕府无望的现实处境,表达了内心深处的失落与不甘。这种情感的流露,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于仕途不顺的深切感受,也反映出他不愿轻易向命运低头,仍怀揣希望、渴望有所作为的心态。“题处尚寻王内史,画时应是顾将军”两句,通过提及历史上的王羲之与顾恺之,将双桧与古代文人雅士相联系,赋予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双桧不仅象征着历史的见证者,更成为诗人自我形象的象征——它们的挺拔与坚韧,恰如诗人卓越的才华和不屈的精神,寄托了他对于施展抱负、实现理想生活的热切期盼。“长廊夜静声疑雨,古殿秋深影胜云”与“一下南台到人世,晓泉清籁更难闻”等词句,不仅勾勒出一幅宁静幽美的画面,更深层次地传达了诗人对于清高自持品性的追求。即使面对人生逆境,诗人依然向往那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展现出一种超越物质束缚的精神追求,以及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无限向往。重庆市巴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定风波•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辛弃疾听我尊前醉后歌,人生无奈别离何。但使情亲千里近,须信。无情对面是山河。
寄语石头城下水。居士①,而今浑不怕风波。借使未如鸥鸟伴;经惯②,也应学得老渔蓑。【注】①居士,古代称有德才而隐居不仕或未仕的人。此处稼轩自称。②经惯,意指经历一段时间,已经习惯当前生活。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词写送行而不流于感伤。明快爽朗,开人心胸。起笔点明离宴,似悲实旷。
B.临别赠言,叹离别是人生中无可奈何的事情。此是自然之事,亦是情深之语。
C.词人把“千里”“近”两个看似矛盾的词放在一起,有“天涯若比邻”之意。
D.建康是当时的抗金前线,词人眺望对面的中原山河,引起了深沉的家国之恨。
(2)这首词的下阕情感复杂且矛盾,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前,既要对诗歌内容做出整体把握,又要对诗歌局部做出具体分析。
(2)本题考查了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把握作者的内心感受。【解答】(1)D.“无情对面是山河”意思是如果感情疏远,即使面对面也如隔着山河。并不是词人眺望对面的中原山河而引起深沉的家国之恨。这里是说如果人与人之间无情,即便近在咫尺也如同相隔山河般遥远,重点在说人情的亲疏,而非家国之恨。
故选:D。
(2)豪迈与洒脱:词人首先以“寄语石头城下水”开头,这里的“居士”是词人自称,表达了自己对风波的无所畏惧,展现了一种豪迈之情。他认为自己已经习惯了风波,即使在建康这样的前线地区,也能够泰然处之,这种态度显示出词人的洒脱和坚韧。“经惯,也应学得老渔蓑”是词人对友人的劝勉,希望友人能够像老渔翁一样,习惯于简朴的生活,即使面对困难和挑战,也能保持一种淡泊名利的心态。这里的“经惯”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期望,希望他能适应并习惯新的生活环境。担忧与牵挂:“借使未如鸥鸟伴”一句转折,词人开始表达对友人的担忧。他担心友人范廓之在建康的生活不如鸥鸟那样自由自在,这里的“未如鸥鸟伴”透露出词人对友人的牵挂和不舍。无奈与遗憾:整首词的结尾“也应学得老渔蓑”除了劝勉友人,也反映了词人自己的心态。辛弃疾作为一位有抱负的文人,他的内心是渴望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但现实却是他不得不隐居,这种归隐的愿望背后隐藏着壮志未酬的无奈和遗憾。
答案:
(1)D
(2)首先,词人习惯于风波,显示出词人的洒脱和坚韧,希望友人能够像自己一样,即使面对生活的风波,也能泰然处之。
其次,词人用“借使未如鸥鸟伴”表达出对友人的担忧,担心友人不能像鸥鸟那样自由,这是一种对友人的牵挂和不舍。
最后,词人通过“也应学得老渔蓑”一句,表达出自己归隐的愿望,但又透露出壮志未酬的无奈和遗憾。
译文:
请听听我在酒杯前说的这番话,离别本是人生中无可奈何的事情,如果感情好的话,即使相隔千里,也会感觉很近,只是大江对岸的河山太无情了。告诉建康的山和水,再也没有政治上的风波来纠缠我了。即使不能称为鸥鸟的同伴,但是习惯了以后也能像老渔翁一样,身穿蓑衣,在江上垂钓。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
此词的上片便写情感,写送别。开头三句,“人生无奈别离何”,此是自然之事,亦是情深语,所以无奈者,是人世间终将有别离也,不能不为别离,别离而又无能为,是虽无,亦真不可不为无奈也。即人生中离别是无可奈何的,也是无法改变的。只要亲情真挚,使在千里之外,也觉得很近。正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一种旷达。“无情对面是山河”一句写出作者深沉的感慨,因为建康是当时的抗金前线,词人也多次登建康赏心亭向北眺望中原山河,这次范廓之又要去建康游览,于是引起家国之恨。“但使”二语隽永之甚,“无情”两字,正是词人壮志未酬的忧怨。此处三句语意尤为拓展,既情深意厚,又胸次开阔。对面无情,咫尺天涯,固是路人姿态,若其衷不同,所谋所想为异,理想志意不相侔,根于现实世界之利益关系,则岂仅无情对面是山河而已,所谓无所不用其极以达其目的,世人岂吝为之者邪。
下片作见惯世面语,“而今”一句,仍可见作者之英雄豪气。由于投降派屈辱求和的政策,石头城下的江水也没有了那种怒涛。自己被排挤、受打击,已经闲居山林,假使不与鸥鸟为伴,也和披着蓑衣的渔父差不多。闲适旷达的背后,是志不得伸的愤懑、牢骚。寄语建康故人,而今归退田园,当无宦海风波之虞。此词写送行而不流于感伤。明快爽朗,开人心胸。一起点明离宴,似悲实旷。
上下两片,浑然相融,以此短篇而写寻常事,而能见出作者之性情、思想,而有特出之“神味”。重庆市拔尖强基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联合考试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春雪呈仲谋【注】黄庭坚暮雪霏霏若撒盐,须知千陇麦纤纤。梦阑半枕听飘瓦,睡起高堂看入帘。剩与月明分夜砌,即成春溜滴晴檐。万金一醉张公子,莫道街头酒价添。【注】仲谋:张询,字仲谋,是诗人的好友.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首联照应题目,借撒盐比喻春雪撒落之态,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春雪的美丽景象。B.颔联写雪却不直言形神,而是结合情境暗示其特点,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微观察。C.诗人用正侧面结合的手法描写春雪,以所见所闻多感官交织写出了雪的各种姿态。D.尾联诗人看似打趣友人,实则借街头酒价向友人倾诉民生疾苦,表达了心忧黎民的情怀。16.本诗透露出诗人愉悦的心情,你从哪里读出了诗人的愉悦感,请简要分析。(6分)【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评价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诗歌,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评价和分析。【解答】(1)D.“向友人倾诉民生疾苦,表达了心忧黎民的情怀”错。尾联的意思是张公子能花万金只求喝醉,现在自然不必关心街头酒的涨价。这是对好友的打趣,不是表达他心忧黎民的情怀,表明诗人雪后的愉悦闲适。
故选D。
(2)①首联是对春雪的描写,雪花纷纷扬扬,如同盐一样撒落,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春雪的美丽景象,诗人由此联想到田野里千万亩纤纤麦苗也在期待春雪的到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即将来临、大地即将复苏的期待,透露出愉悦之情。
②颔联说诗人梦醒听到雪飘落在屋顶的声音,起床后看雪飞入帘。颈联写积雪在月色中铺满台阶,天亮了屋顶上的积雪便化成水滴顺着瓦檐滴下。诗人借助清新生动的生活细节,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期待和喜悦。
③诗人在遇雪之日写诗寄友,尾联说张公子能花万金只求喝醉,现在自然不必关心街头酒的涨价,以幽默调侃、打趣的语气邀约好友出去饮酒,表达了诗人的闲适之意,尽显愉悦之情。
答案:
(1)D
(2)①以生活中常见的“撒盐”来比喻大雪纷纷扬扬,由此联想到田间麦苗纤纤生长,表达了赏雪的愉悦、对春天的期待,联想到丰收的喜悦。②通过听雪,看雪飞入帘,积雪化成水等生活细节表现诗人对雪的喜爱和对生活情趣的享受。或:借景抒情,写积雪在月色中铺满台阶,天亮了屋顶上的积雪便化成水滴顺着瓦檐滴下。诗人借助清新生动的生活景象,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期待和喜悦。③借与朋友之间的幽默调侃、打趣来表达愉悦之情。
译文:
春天的雪花纷纷扬扬,像盐一样洒落。你应该知道,千山万水间麦苗细细纤纤。
在梦的尽头,半夜听着屋顶瓦片飘落的声音,清晨起来,站在高堂上透过窗帘看外面。
余雪与明月共同铺满夜晚的屋檐,一夜之间便成了春天的水滴滴落在晴朗的屋檐上。
张公子愿花万金只求一醉,不要再说街头酒的价格涨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以及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诗开篇以春雪形容,雪花纷纷扬扬,如同盐一样洒落,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春雪的美丽景象。
接着,诗人点出了千山万水间麦苗细细纤纤的景象,表达了春天即将来临、大地即将复苏的感受。接下来,诗人通过梦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安静的氛围。在梦境中听到屋顶瓦片飘落的声音,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微变化敏感而留心。清晨醒来,站在高堂上透过窗帘,诗人以高处的视角观察外面的景色,展现了对生活的审视和思考。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余雪与明月共铺夜晚屋檐的景象,表达了春天即将来临,冬日的寒冷即将过去的意象。春天的水滴滴落在晴朗的屋檐上,形成春溜,清新而生动。诗人通过这一景象,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期待和喜悦。
最后两句以张公子为喻,揭示了财富与享受的关系。张公子愿花万金只求喝醉,而不必关心街头酒的涨价。这种对物质享受的轻描淡写,暗示了诗人对名利财富的超然态度,表达了对于物质欲望的淡化。
整首诗以简洁的词语和清新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对世俗欲望的淡泊态度,以及对自然界微妙变化的敏感。诗中融入了生活情趣和哲理思考,展现了黄庭坚独特的诗境和人生态度。重庆市重庆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高考质量调研(二)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舟中书事林景熙①村酒沽来浊可斟,扁舟过雨系枫林。午春吹稻海田熟,秋蔓引瓜茅屋深。天地暗尘②归客鬓,江湖斜日动乡心。衰年自笑为形役,空羡闲鸥卧水阴。【注】①林景熙:南宋遗民诗人。宋亡后不仕,过着隐居生活。②暗尘:积累的尘埃。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叙事,小舟遇雨,故而停靠在枫林边,村酒虽浊却也不妨自斟自饮。B.颔联从嗅觉、视觉的角度描写了稻香随风飘散、藤蔓缠绕着瓜架的景象,充满生活气息。C.尾联化用句子“既自以心为形役”,自嘲虽年老仍不能斩断官场的名缰利锁。D.本诗以精粹简练、质朴自然的语言记述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有一种清婉之美。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15.C C.“自嘲虽年老仍不能斩断官场的名缰利锁”错误,尾联“衰年自笑为形役,空羡闲鸥卧水阴”是说诗人自嘲年老仍被生活所累,羡慕悠闲的鸥鸟,而不是不能斩断官场的名缰利锁。故选C。16.①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漂泊在外,风尘仆仆,江上斜阳,缓缓西沉,又引动了他的思乡之情。②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诗人年老体衰,仍为生活四处奔走,看到悠闲的鸥鸟,顿生羡慕、向往之情。重庆市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度第一期10月第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