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10月检测语文试题汇编:写作_第1页
高三上学期10月检测语文试题汇编:写作_第2页
高三上学期10月检测语文试题汇编:写作_第3页
高三上学期10月检测语文试题汇编:写作_第4页
高三上学期10月检测语文试题汇编:写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部分地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检测语文试题汇编写作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提到的“松弛感”是个人内心状态的情绪感知,过于紧绷容易产生内耗,过于松弛容易“躺平”。在学习生活中,你对此有怎样的感悟和体会?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云南民族大学附属高级中学等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人观察到,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在取得一点小成就后便沾沾自喜,导致成长进程缓慢。他们或许能一时登上人生的一个小高峰,但之后便停滞不前,甚至逐渐下滑。然而,另一种人生态度则截然不同,他们即便已经登上了人生的高原,也绝不会止步于此。他们选择一辈子都行走在高原上,不断向更高的地方攀登,从不让自己沉沦。而这一切的秘诀,就是他们常常选择“归零”,以“空杯”心态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5届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高三上学期10月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俗话说,人往高处走。其实,人也可以往低处走。往高处走可以看到天之高,往低处走可以感知地之厚。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高平第一完全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华夏儿女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可是随着现代忙碌生活的到来,古诗词却成了阅读的调味品。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23.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作者:“小林漫画”)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答案】例文:松弛与紧绷之间的平衡当今社会,人们面临着来自学习、工作、生活等多方面的压力,内心常常处于紧绷状态。“松弛感”作为一种个人内心状态的情绪感知,能够帮助我们缓解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从而更好地应对挑战。然而,过于松弛也容易导致“躺平”,缺乏进取心。如何在学习生活中找到“松弛感”的平衡点,不让“松弛”变成“懈怠”,是值得我们不断探索的课题。适度的“松弛感”是保持高效学习和工作状态的秘诀。学习和生活中,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发潜能,但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容易导致效率低下,甚至出现身心健康问题。这时,我们需要适当地放松自己,例如,听听音乐,看看电影,或者进行一些体育锻炼,让自己从紧张的状态中暂时抽离出来,从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正如篮球运动员在高强度训练后需要休息调整一样,我们的大脑和身体也需要“松弛感”来恢复能量,才能更好地迎接新的挑战。然而,过于松弛则会消磨意志,阻碍个人成长。舒适的环境容易让人沉溺于安逸,失去奋斗的动力。就像温水煮青蛙,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过于安逸的环境中,就会逐渐失去对目标的追求,最终沦为平庸之辈。历史上的“玩物丧志”的故事,无一不在警示我们,过度沉迷于享乐,最终只会导致失败。因此,我们不能一味追求“松弛感”,而要保持一定的危机意识,将“松弛”视为一种蓄势待发的状态,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大的进步。那么,如何在学习生活中找到“松弛感”的平衡点呢?这需要我们根据自身情况和不同阶段的目标,灵活调整“松弛感”的程度。制定合理的计划,明确目标,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避免过度劳累,是保持平衡的第一步。自律和坚持则是保证计划顺利实施的关键,将“松弛感”与目标、计划和行动相结合,才能将“松弛感”转化为学习和生活的动力。此外,我们还需要注重积极心态的培养和良好情绪的管理,将“松弛感”与内心的平静和从容结合起来,才能更加游刃有余地应对挑战。“松弛感”不是懒散和放纵,而是一种张弛有度的智慧,是在奋斗的过程中保持内心平和的力量。让我们拥抱“松弛感”,并将其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最终抵达成功的彼岸!【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首先提出了一个概念——“松弛感”,并将其置于个人内心状态的情绪感知层面。它强调了两种极端情绪状态的潜在负面影响:过于紧绷可能导致过度的压力和心理内耗,而过于松弛则可能导向消极被动或“躺平”的态度。这暗示了一个平衡点的存在,即在生活、学习中找到适度的松弛感,既能避免压力过大,也能防止消极无为。本次作文材料的关键词:“松弛感”指的是一种既不过度紧张也不过分放松的心理状态,它强调的是平衡与和谐;“内耗”过度紧绷导致的能量消耗,包括精神和体力上的过度使用,长期下去可能会损害健康和效率;“躺平”形容一种放弃努力、选择最低限度生活方式的态度,通常被视为缺乏进取心和目标追求的表现。就材料而言,文章可以从“松弛”与“紧张”的辩证关系入手,阐述两者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也可以从个人经历出发,讲述自己在学习生活中是如何逐渐认识到“松弛感”的重要性的,以及是如何通过努力获得“松弛感”的。行文思路上,文章开篇可以从观察到的社会现象(如“内卷”)入手,引出“松弛感”这一话题,阐述在学习生活中找到合适的“松弛感”的重要性。在论述过程中,首先运用举例论证,分析过度紧绷和过于松弛带来的问题,例如:焦虑、失眠、效率低下甚至“躺平”等,增强论证的客观性和说服力。接着,探讨如何在学习生活中实践“松弛感”,可以列举一些具体可行的策略,例如:合理规划时间、培养积极心态、发展兴趣爱好等,分析这些策略带来的积极影响。然后深入讨论找到个人“松弛感”的意义,例如: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心理健康、促进全面发展等。文章结尾部分,再次强调“松弛感”对于学习生活的积极影响,并运用比喻或排比等修辞手法,鼓励读者积极探索、寻找适合自己的平衡点,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更大的成功和幸福。立意:1.松弛有度,学习生活张弛并进。2.告别焦虑,在松弛中拥抱成长。3.寻找平衡,在松弛中发现自我。云南民族大学附属高级中学等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本题旨在探讨在现代社会中,面对成就时,应保持怎样的心态。本题材料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揭示了“归零”心态与持续成长之间的深刻联系。材料首先指出,许多人在取得小成就后容易自满,导致成长停滞甚至倒退,这反映了人性中常见的骄傲自满情绪及其对个人发展的负面影响。接着,材料展示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有人即便已站在人生高峰也绝不满足、持续攀登。他们之所以能保持持续成长,秘诀在于他们常常选择“归零”,以“空杯”心态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在审题时,考生需要准确理解“归零”“空怀”心态的含义,“归零”心态,指在每次成功或达成目标后,将自我状态重置为新的起点,不沉溺于过去的成就,而是以此为契机,准备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这种心态有助于保持谦虚和持续的进取心。“空杯”心态,指让心灵保持一种空的状态,随时准备接纳新的知识、经验,迎接新的挑战。它强调个体应保持开放和接纳的态度,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不同步自封。这两个词语的本质内涵即时刻保持谦逊、开放、接纳新事物的态度,不因过去的成就而自满,始终保持对新知识的渴望和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同时,考生还需认识到,这种心态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考生还需重点把握材料中提及的两种人生态度,其背后的关键在于对“归零”与“空杯”心态的践行。写作时,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论述:阐述“归零”“空怀”心态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强调只有不断清空过去的成就和认知,才能容纳更多的新知和可能,从而实现持续成长;再分析现代社会中人们容易陷入自满情绪的原因,如竞争压力、物质诱惑等,并探讨如何克服这些障碍,保持“归零”“空怀”心态;可结合具体事例,如科学家、企业家、艺术家等成功人士的奋斗历程,展示他们如何通过“归零”“空怀”心态实现自我超越;最后,呼吁全社会倡导“归零”“空怀”文化,鼓励人们勇于面对挑战,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在文体选择上,考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擅长选择议论文、记叙文或散文等形式进行写作。无论选择哪种文体,都需确保文章结构清晰、逻辑严密、语言通顺流畅,并充分展现个人的思考和感悟。立意:1.保持“归零”与“空杯”心态,迎接新的挑战。2.拒绝停滞,持续攀登,追求更高目标。3.不沉湎于过往成就,永远向前奋进。2025届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高三上学期10月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23.略参考译文:材料一:陈蕃和窦太后的父亲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征召重用名流贤士,共同参与国家政治。然而汉灵帝的乳母赵娆,早晚都陪伴在窦太后身边,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她互相勾结,逢迎侍奉太后。太后信任他们,多次下达诏令,给他们封爵授官。陈蕃时常憎恨这帮人,决心消灭宦官,恰逢窦武也有这样的谋划,陈蕃于是与窦武商量这件事。因为事情泄露,曹节等人伪造圣旨杀了窦武等人。陈蕃当时七十多岁,听说变乱发生,率领属官和学生八十多人,一起拔刀冲进承明门。王甫当时从宫里出来,于是命令逮捕陈蕃,当日杀害了他。材料二:《易经》上说:“君不保密,就会失去臣的拥护;臣不保密,就会丧失自己的生命;机密大事不保密,则会造成灾害。”因此鸷鸟将搏击猎物时,必定先隐藏起自己的身影,这并不是靠智慧去对付事物,而是事情本身不得不这样。谋划还没有付诸实施,就让人知道了,没有不失败的。陈蕃将要与窦武共同诛杀宦官。陈蕃自以为在外为众人所仰望,在内又对窦太后有恩德,事情没有办不成的,于是事先上表暴露了自己的打算,说:“我听说言论不正直并且行为不端正,就是欺骗上天而且辜负世人。说出正直的言论和表明极端的态度,那么群凶就会怒目而视,灾祸随之而来。比较这两种结果,我宁愿得到灾祸,也不忍心欺骗上天。现在道路喧哗,都在传言侯览、曹节、王甫等与赵娆和各位女尚书一起扰乱天下。如果不赶快诛杀他们,必定会发生变乱,危害国家政权。希望把我的奏章出示给左右的人,让那些奸佞知道我是多么憎恨他们!”太后没有听从他的意见,听到这个消息的人没有不震惊害怕的。谋划还没来得及实施,曹节等人就伪造圣旨杀了窦武。唉!难道天下要使汉朝灭亡吗?陈蕃是一朝老臣,名重天下,但性格急躁狂放,缺少思虑,竟和没有经过世事的年轻人为伍,这和徒手打虎过河没有区别,至死而不悔悟,这难道是孔子所说的贤人吗?材料三:汉桓帝、汉灵帝时代,像陈蕃这些人都能树立良好的风气,批评昏乱的流俗。他们在艰险困厄的环境中奔波,与宦官同朝争辩,最终招来灭亡的祸患,他们不是不能洁身自好,远离污秽。只是哀怜当世士人把脱离世俗作为高标,且人与人之间不相体恤。他们认为逃避现实是不义的,所以多次引退却不离开;他们以仁爱之心作为自己的责任,虽然道路遥远却更加奋发。等到遇上时机,协助窦武谋划诛杀宦官,自以为这是万世难遇的良机。他们的功业差不多可以和伊尹、周公相比,使人敬畏!虽然最后功业没有完成,然而他们的诚信道义足以维系民心。汉朝战乱而没有灭亡,一百多年间,是靠了这几位的作用啊。陈蕃不打扫自己的居室,立志要肃清朝纲。评论说:谋划虽然周密,但气运不适合。看他竭尽心力,汉朝怎么会不亡呢?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高平第一完全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略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例文:处世须带春风,律己宜带秋气人总爱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去俯看世界,而站在低处来仰视自身,无限放大世界万物的缺点,却对自身大大小小的毛病视而不见,实在可笑至极。真正的智者却恰恰相反,他们如春风拂万物一般处世,所到之处花开葳蕤、万般美好;如秋气扫落叶般律己,看清自身不足力求上进,得以遇见更好的自己。人生想要成功,就必定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称得上品德高尚,才会真正获得快乐。因此,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就是生活圆满之关键。我们应当做到处世须带春风,律己宜带秋气。处世带春风,才可以看到春光之明媚、碧波之荡漾,才可觉世间之温暖。发现生活中的小美好,找到自己那份小确是幸何其重要。你不能只看到毒奶粉、假疫苗等乱象,就天天嚎着“世道黑暗,活着好难”之类丧语,我们应当用心发现生活中那些无处不在的美好。看到天眼巡空、嫦娥探月、墨子通讯——这是我们独有的骄傲,听闻袁隆平“禾下乘凉梦”、屠呦呦“悬壶济世心”——这是我们特有的光芒,知晓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等等重大战略之进展——这是我们成长的步伐……这是怎样的山河美好,谁又不称一句人间值得呢?律己带秋气,才可步步接近更好的自己,让清风奔你而来,花儿因你而绽。当人的骨子里总带了点傲慢与偏见,遇人时将己高高挂起,俨然一副居高临下的嘴脸,犯错时只从别处找理,小错不断,大错常犯,如此一来人渐渐地就止步不前甚至倒退滑行,如何成就自我,如何到达理想之远方?泰戈尔有言:“那些把灯背在他们背上的人,把他们的影子投到自己面前。”严于律己便是要把自省自律的灯背在背上,照出自己残缺的影子,并通过努力不断完善之,由此才可抵理想之远方。恰如秋气扫落叶般,严格律己实乃扫除身上弊病的朔风,虽寒冷刺骨但着实为人走上成功大道的必须。同学们对“宽以处世,严以律己”这句箴言一定耳熟能详。故而,在人生的态度上,我们应当如秋风扫落叶般严厉要求自己,不断摒弃缺点,追求卓越;而为人处世上则要像春风般温暖和煦,满腔热情,对人宽容,对事热心,给人以如沐春风之感。严格要求自己且温柔对待他人,我们才不会放纵自己的缺点,也不会苛责他人,才能在自我完善与他人和谐之间找到平衡,营造出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宽以处世,所到之处满春风,严以律己,所达之处皆美好让我们时刻谨记:处世须带春风,律己宜带秋气。【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图画式作文题。图片中,如箭一样的食指指向别人,而如箭一样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指向自己。图片下方的文字“当你指控别人的时候,有三根指头是对着自己的”更明确地揭示了本则漫画的立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