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申论模拟47申论给定资料1.2013年8月,京、鲁、粤、沪等地14位女律师联名致信国家审计署申请信息公开,询问社会抚养费的收支情况是否属于审计事项。这是继浙江律师吴有水致信31省份计生、财政部门,申请公开社会抚养费收支、预算等相关信息后,又有公民加入追问社会抚养费“来龙去脉”的行列。14位女律师之一、北京瑞风律师事务所律师黄溢智表示,虽然《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称,社会抚养费是指“为调节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环境,适当补偿政府的社会事业公共投入的经费,而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生育子女的公民征收的费用”,但11年来,这笔应取之于民、用之于社会事业公共利益的费用,始终未向社会公众公开。今年7月,浙江律师吴有水分别向全国31个省(市、区)计生委、财政厅寄出快递,申请公开2012年度社会抚养费收支及审计情况。事后,他收到来自北京、上海等17个省(市、区)计生或财政部门公开的2012年度社会抚养费征收总额,总计超165亿元。其他14个省份或不予回复,或回复称不能公开。黄溢智说,她们非常支持吴有水的申请,认为其他14个省份不予公开的行为侵犯了公民的知情权,于是决定加入追问行列。考察社会抚养费的历史演变,20世纪80年代初期它叫作“超生罚款”,1994年改为“计划外生育费”,个别省改为“社会抚养费”,这主要是因为政府认识到计划生育是一种倡导性义务,对于超计划生育不宜给予行政处罚。200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文将这一收费统一为“社会抚养费”。2001年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将社会抚养费明确地规定下来。2.自计划生育实施以来,我国人口总生育率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5.8‰下降到现在的1.8‰左右,进入了出生率和低人口增长率的“双低”期,迈进了世界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但由于人口基数大,适龄人口数量巨大,人口总数还没有达到高峰,人口数量还将持续增长。专家预测,到21世纪20~40年代中国将相继进入人口三大高峰:总人口在2020年至2030年至少达到15亿人;劳动年龄人口在2020年达到10亿人;老年人口在2040年也将达到3亿人以上。对社会来说,这三大高峰的来临意味着,即使保持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执行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也并不会感到人口压力的缓解,住房、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多方面的紧张状况将长期化。“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也表示,虽然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中国在未来基本上不会出现粮食危机,但过快增长的人口,会打破人口、耕地和粮食之间的微妙平衡,加大对粮食生产的压力。人口问题是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党和国家始终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作为基本国策常抓不懈。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曾在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十二五’’时期,中国将坚持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下最大力气做好稳定低生育水平工作。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颁布实施以来,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由过去的政策性行为逐步走上了法制的轨道,计划生育工作也逐渐地改变了以往强制粗暴的工作作风,取而代之为优质服务型的工作新机制。现阶段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低生育水平面临反弹的现实风险。如何适应新形势,解决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仍然是当前各级基层党政领导和计生干部需要抓好的头等大事。3。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实施计划生育以来,“421”式家庭比比皆是,“小皇帝”“小太阳”“蜜罐里长大的一代”……人们对于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种种称呼仿佛还回荡在耳边。不经意间,这些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孩子们”已长大成人,并成为四个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的“421”家庭顶梁柱。从昔日的“小皇帝’’到承担家庭与社会双重压力的顶梁柱,“独生一代”如何实现角色转换,“421”家庭又该如何解决家庭中同时存在的养老、奋斗、育儿等难题?来自青岛市有关部门的调查表明,未来的几年,青岛市将进入老龄人口高速发展期,而这一时期也恰恰是“独生一代”的父母进入老龄的高峰期。空巢家庭比例不断攀升,日常生活完全或部分不能自理的老人占老年人口的比重越来越高,这些都使得家庭养老成为许多“421”家庭无法承受之重。与此同时,有学者根据对上海市徐汇区的调查结果总结出,0至16岁孩子的抚养总成本为25万元左右,如估算到子女上高等院校的家庭指出,则高达49万元……养育成本过高,背后折射的是“独一代”父母对宝宝“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养育观。对于孩子的过高期望,也让这些初为人父人母的“独一代”患上了所谓的“育儿焦虑症”。其实,“421”家庭之困,又岂止是家庭成员个体面临的问题,它更是计划生育政策的连续性所必然导致的“社会病”。求解“421”家庭难题,不仅需要无数青年付诸努力,也同样需要通过政府立法、社会参与等形式,加速建立新型的养老模式,解“421”家庭养老的燃眉之急。4.根据我国政府2010年进行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亿人,男女人口性别比为106.74:100.00。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78,比上年下降0.16。此前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分别为120.56,119.45和117.94。虽有下降的趋势,但总体而言,出生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现象在我国还相当严重。有人把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简单地归因于实行“提倡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这有失偏颇。越是在那些人口稠密的地区、越是在那些人口控制政策执行得严格的省份,出生性别比改善的状况越明显。而像海南、广西等出生性别比失调严重的省、区,恰恰是计划生育工作较为落后,生育率高、两孩和多孩出生比例较大的地方。5.近些年来,农村中出现生育观念的回归是农民在当前形势下“理性思维”逻辑的产物,是农民缺乏对自己未来生活特别是老年生活的稳定的心理预期。长期以来,农村的社会保障工作处于极其落后的境地,在局部地区还是一片空白。农民的生活、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需求主要还是以家庭为单位来进行制度设计的,基本上都是由农户承包的有限土地来承担。我国农村地区家庭养老模式的客观存在,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有关调查情况表明,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和多子女家庭比较,其“养儿防老”的保障水平在多数情况下,相对更低一些,生活水平降低。人们普遍反映,独生女家庭中一旦女儿出嫁,对父母的照顾就相当有限了,生活水平降低了。相反,如果家庭中人多就力量大,保障功能自然实现得更加充分。一些多子女家庭,能够共同承担“养儿防老”的任务:或采取老人到各个子女家轮流住;或采取子女凑钱共同负担老人生活费;还有分工负责的形式,即外出挣钱的子女出钱,老人身边的子女负责生活照料。调查统计显示,就独生子女家庭而言,“没有安全感”和“孩子太少,养老无保障”是生育选择不满意的最主要的原因,这表明计划生育家庭对以后的养老6.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我国年轻劳动力的减少速度在加快。根据统计,与2000年相比,2010年中国20岁至29岁年轻劳动力的规模已缩减了近15%。人口结构所发生的变化,必将对中国经济增长形成影响。基于人13结构变化带来的对经济增所谓人口红利,其核心是劳动人口和被抚养人口之间的比例,劳动人口比例越高,抚养比例越低,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较充足的劳动力供应,并保持较高的储蓄率,能够减少经济发展中资本边“改革开放的30多年来,正好处在人口转变的这一区间,创造了人口要素的比较优势,因此可视为人口红利期。”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说,“但这只是一个机会,将人口机会变为人口红利现实需要综合的因素,错过这一机会的国家也很多。”而人口结构变化所带来的人口红利消退经验在东亚国家特别是日本也得到了验证。20世纪60年代后期,日本总抚养比稳定在45%左右,这种均势一直持续到90年代初期,这段时间是日本的辉煌时期。但是由于年轻劳动人口的不足,老年抚养比不断增加,总抚养比从1990年开始不断攀升,也成为日本经济因此步人长期低迷的主要原因之一。“计划生育政策加速了这种人口转变的速度,使得人口红利来得快,结束得也快。”原新指出。对于人口结构转变可能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冲击,经济学家对此或许更为敏感,而在人口学界,对于这种变化的分析却并不一致。由于不同的认知,对于中国人口结构变化所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学界的评判相差颇大。有部分人口学者认为,中国过去30多年的强劲发展,反映的是劳动生产率的快速增长,劳动力供给的数量扮演的是一个更无关紧要的角色。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的催化剂是中国政府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进行的深入的体制改革。劳动力素质比劳动力数量更重要,人口多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更多是压力,而不是红利。对此,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丰则认为:“人口红利是由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产生的劳动力供给变化与劳动生产率两者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中国过去30年来的经济增长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两者并不互斥。”“就业是由经济发展决定的,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靠减少人口来解决就业。欧盟国家年轻人失业率在20%以上,而这些国家的生育率都已经很低。”王丰对记者说。“劳动力素质和劳动力数量之间并不矛盾,中国的经济发展基础就是从劳动密集型企业上起步的,中国的就业率比印度高很多,印度虽然推崇软件业等高端产业,但很多的低端劳动力就业问题仍然解决不了。”原新说,“不能把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割裂开来看,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仍然不能代替劳动力数量的问题。”同样的问题来自日本,在人口红利期消退之后,日本的劳动生产率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但人口结构的变化,特别是劳动年龄人口的缩减已对其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顾宝昌则认为,人口现象往往是通过综合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关于人口红利的争议并不能掩盖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和社会结构所造成的影响,“沿海城市的民工荒是一种结构性的劳动力短缺,第一代农民工已经差不多50岁了,年轻的劳动力供应不再像过去那样供不应求”。“并不否认经济结构要进行转型,但劳动力队伍的老化仍然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影响,年轻劳动力一年比一年减少,不应该用整体劳动力规模仍然庞大来掩盖或否定年轻劳动力不断减少的趋势。”顾宝昌说。“有人说劳动力短缺将会促使中国产业升级,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这种看法并不正确。”人口学者易富贤对记者说。在他看来,其实产业升级减少的只是对第二产业的劳动力需求。而中国目前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占劳动力的28%,与发达国家基本一致。第二产业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如果过度降低,也意味着国力的下降。中国需要的不是降低第二产业的比例(只是需要优化结构),而是增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第三产业对人口素质的要求更高,对劳动力的需求更大(发达国家70%的劳动力从事第三产业)。中国农村劳动力仍然“过剩”,还占总劳动力的38%。但过剩的是中老年劳动力(由于年轻劳动力的不足,使得老年劳动力比例显得过大),他们既不能补充第二产业,又不能补充第三产业。此外,还有一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由于没有兄弟姐妹的分担,只能留在农村照顾父母。中国现在出现了这样一种怪局面:由于年轻人口的不足,第二产业无法补充,第三产业更加发展不起来,农业人口却又无法转移。7.2012年7月11日是第23个世界人口日。7月10日,针对近段时间来计划生育“放开论”“放松论”,长沙市人口计生委主任周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一个时期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不会调整,也没有研究是否要对现行生育政策作出调整。周敏说,目前长沙市执行的是湖南省“有条件的生育二孩”政策,持相同政策的共有19个省。据全国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湖南现有人口已突破7000万人,是全国第七人口大省。据湖南省人口计生委预测,全省要到2035年左右才达到人口峰值,实现零增长。根据目前的情况推算,湖南每年仍将出生95万人左右,正逐渐向临界人口逼近。湖南人口密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倍,是全国人口稠密地区之一;人均占有土地和耕地面积仅分别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2.5%、65%,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已近饱和。未来20年内,湖南将面临人口总量、劳动年龄人口、老龄人口3个高峰,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将更加突出。“目前,人口压力有增无减,必须坚持国策毫不动摇。”周敏表示,今后10年左右时间,中国的生育水平处于回升状态,将形成一个生育小高峰。在这个时期如果调整生育政策,必然会高上加高,给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不可低估的问题。为此,稳定低生育水平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首要任务。针对部分人提出的实行计划生育是导致老龄化的主要原因,国家人口计生委、全国老龄委有关资料说明,导致老龄化主要有三大因素:自然到老导致老龄化占52%,人口预期寿命提高导致老龄化占20%多,实行计划生育导致老龄化占10%多一点。老龄化基础成因是自然到老,预期寿命提高是重要成因,计划生育政策是相关成因。周敏表示,随着老龄化的加速,发展老龄产业,加强公共服务,社会养老、机构养老是未来发展趋势。计生部门也在研究进一步加大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养老扶助。据周敏介绍,长沙市一直坚持兑现对计划家庭的生育奖励扶助政策。据统计,除了国家和省里的统一奖扶政策外,全市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和城市低保户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截至2011年年底,两项共发放扶助金650多万元。实行计划生育以来,长沙市累计减少出生300万人左右,节约孩子抚养费近1000亿元,实现了低生育水平,取得显著成效。周敏表示,计划生育并不是“一胎化”。在城市,是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可以生育两个孩子;在农村,19个省份是“一胎半”的政策,6个省份是两个孩子的政策;新疆是“二三四”的政策;西藏则没有生育限制。8.在最近的人口普查中,印度安德拉邦育龄妇女平均拥有2.1个孩子。目前,全邦已有过半数的已婚妇女做了节育手术。这与邦政府的政策和首席部长奈杜的以身作则不无关系。在印度政坛,思想开放、做事果断的奈杜是一颗“政治明星”。在安德拉邦执政期间,他提出了旨在降低人口出生率的4年工作计划,并推出了一系列鼓励措施:拥有1~2个孩子的穷人家庭可以在贷款、住房、土地使用等方面享有优先权;邦政府在节育者中进行抽奖,获奖者不仅可得到相当于220美元的奖励,还可以免费前往邦首府海德拉巴旅游,奈杜将亲自接见他们。奈杜本人在拥有一个儿子后,带头做了节育手术。多年来,他不辞辛苦地奔波于全邦各个地区,宣讲节育的重要性,告诫全邦人民,人口增长将使得政府无力为人民提供足够的医院、住房。这位多次访问中国、主张印度要像中国一样加快改革开放的首席部长明白,人口问题是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能否使人口合理、稳定地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印度的未来。申论要求第1题、根据“给定资料1”“陕西孕妇引产”事件中存在着一些具体争议,请归纳争议的焦点问题并作简要说明。要求:准确、全面、简明,300字左右。______________我的答案:我的答案:参考答案:[答案提示]争议的焦点在于“强制引产”的问题。具体来说,争议表现在以下方面:(1)当地官方声称强制引产是合法的。其实不仅没有法律依据,同时也是违法的,而且涉嫌犯罪。首先,计生部门工作人员不是警察,没有强行带走公民的权力。其次,“强制引产”行为不具合法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凡是计划外怀孕的,必须采取补救措施”,规定没有说必须“强制引产”,所以该镇计生办存在滥用权力现象和违法行为。(2)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每个公民都有义务去执行它、遵守它。不论谁违反了计生法规,都应受到相应的惩处。答案解析:第2题、假如你是一名乡镇干部,上级领导到你镇检查计划生育工作。请根据“给定资料”,整理一份汇报提纲。要求:不考虑提纲格式,只列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问题产生的原因,300字左右。______________我的答案:我的答案:参考答案:[答案提示]主要问题:一是低生育水平不稳定;二是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是目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难点和薄弱环节;三是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严重;四是社会抚养费征收难度大。原因:第一,生育观念尚未完全转变,“养儿防老”“儿多光荣,无儿可怜”的封建思潮在农村依旧还十分盛行。第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养老问题主要依靠家庭本身。第三,流动人口管理存在漏洞。对流动人口的动态信息不能及时掌握,极易造成这部分人漏管,另外流动人口信息平台反馈信息有时与实际不符,很难在第一时间调查清楚。第四,超生人群往往不是“经济困难型”,就是“流动型”,通过征收社会抚养费的方式对他们产生的威慑作用有限。答案解析:第3题、“给定资料6”针对人口红利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给出了不同的观点,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对此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全面,表述准确,300字左右。______________我的答案:我的答案:参考答案:[答案提示]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前的“人口红利”的确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近年来出现的“用工荒”现象,并不能简单地说是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低出生率造成的。依靠廉价劳动力起飞的我国经济到了该转变思维的时刻:一是应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经济增长的源泉从依靠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转移到依靠技术创新能力为主上来,以规避当前“人口红利”枯竭带来的巨大风险;二是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提高人力资本积累。第一次“人口红利”行将消失是必然的,它带来的不仅仅是挑战,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倒逼机制,相信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只要我们积极应对,多措并举,一定还能创造出第二次“人口红利”。答案解析:第4题、结合“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计划生育与社会和谐发展关系”的体会与思考。要求:①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独立见解;②可联系自己的经验或感受;③语言流畅;④总字数为1000~1200字。______________我的答案:我的答案:参考答案:[参考例文]坚持计划生育不动摇,实现社会和谐与发展中国作为世界上的第一人口大国,人口问题是影响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控制人口,坚持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国策不动摇,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进入新世纪,尽管我国的生育率已下降到了发达国家水平。但是,我国的低生育率水平主要是依靠行政手段强制实现的,具有不稳定性和不平衡性的显著特点。不少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养儿防老”等传统生育观念根深蒂固,出生率反弹的风险很高。同时,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仍处于高增长量。而且,我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音乐学院《计算机辅助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岩土工程勘察》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机器人学及其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药品包装材料质量检测与医疗器械包装规范协议3篇
- 2025年GRC构件生产及环保涂装一体化服务合同3篇
- 2024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合作协议
- 2024年行政合同管理智能化升级与风险预警合同3篇
- 西餐厅服务员的服务奥秘
- 2024正规离婚协议书模板定制3篇
- 员工激励机制总结
- 道路隐患排查整治
- 非急救转运合同范例
- 车辆使用安全培训
- 肺结核的护理个案
- 陕西省汉中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 节前教育动员部署及安全检查
- AutoCAD2024简明教程资料
- 钳工应急救护知识
-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模板(六套)
- 色卡-CBCC中国建筑标准色卡(千色卡1026色)
- 2023年上海市录用公务员考试真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