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常见的碱(讲义)(原卷版)_第1页
14常见的碱(讲义)(原卷版)_第2页
14常见的碱(讲义)(原卷版)_第3页
14常见的碱(讲义)(原卷版)_第4页
14常见的碱(讲义)(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常见的碱【知识点分析】一.碱有哪些性质:1.碱(可溶)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变蓝,使无色酚酞变红2.碱(可溶)与酸性气体反应:2NaOH+SO2=

Na2SO3+H2O用来吸收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主要是煤、石油)的工厂产生的废气中的二氧化硫3.碱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NaOH+HC1=NaCl+H2O4.碱(可溶)与盐反应:生成盐和水:Na2CO3+Ca(OH)2=CaCO3↓+2NaOH二.常见的碱:1.氢氧化钠:(1)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2)物理性质:常态下为白色固体,易潮解(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表面潮湿而逐步溶解),极易溶于水且放出大量的热,水溶液有滑腻感、有涩味。(3)化学性质:具有较强的腐蚀性,能腐蚀玻璃和皮肤等,具有碱的通性。(4)用途:重要的化工原料,应用于造纸制铝、制皂精炼石油等工业;生活中可用来除油污等。2.氢氧化钙:(1)俗称:熟石灰、消石灰。(2)物理性质:常态下为白色粉末状固体,微溶于水(3)化学性质:有腐蚀性,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具有碱的通性(4)用途:重要的建筑材料,也是一种工业原料。可用来制作农药波尔多液还可以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等。(5)氢氧化钙的制取:用生石灰与水反应可得:CaO+H2O=Ca(OH)22.氨水:(1)氨水是氨气(NH3)的水溶液,主要成分为NH3.H2O或NH4OH(2)物理性质:常态下为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3)化学性质:具有碱的通性,如氨水显碱性,能使指示剂变色,与酸反应生成铵盐可以用来制氮肥。震荡和加热均可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三.碱的通性:1.与指示剂反应(碱需可溶):使紫色石蕊变蓝,使无色酚酞变红2.碱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NaOH+HCl=NaCl+H2OCa(OH)2+2HCl=CaCl2+2H2O3.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2NaOH+SO2=Na2SO3+H2OCa(OH)2+CO2=CaCO3↓+H2O2NaOH+SiO2=

Na2SiO3+H2O(碱与玻璃反应,所以碱溶液不能用玻璃塞)4.可溶性碱与可溶性盐反应生成不溶性碱或生成氨气3NaOH+FeCl3=Fe(OH)3↓+3NaClNaOH+NH4Cl=NH3↑+H20+NaCl【例题分析】一、选择题1.如图为测定动物呼吸作用的密闭实验装置,图中为红墨水滴,中装有溶液.随着小鼠呼吸作用的进行(装置内一直有足够多的气体供给小鼠呼吸所需),试推测玻璃管中的红墨水滴的移动方向是()A.向左移动B.向右移动C.先向右再向左移动 D.先向左再向右移动2.将一套如图所示的密闭装置放在天平上,使天平平衡,经过一段时间后,出现的情是(

)

A.指针偏左,食盐溶液一定变浓,氢氧化钠固体变质B.指针偏左,食盐溶液一定变浓,氢氧化钠固体潮解C.指针偏右,食盐溶液一定变浓,氢氧化钠固体潮解D.指针偏右,食盐溶液一定饱和,氢氧化钠固体潮解3.物质性质决定它的用途,还决定了它的保存方法。固体具有以下性质:①白色片状固体;②有腐蚀性:③易吸收水分而潮解;④易溶于水,溶解放热:⑤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实验室中必须将它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③⑤4.将a克烧碱溶液与b克硫酸铜溶液充分混合,反应所得的混合物经过滤得蓝色沉淀物和无色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滤液中可能含有硫酸铜 B.滤液的pH一定等于7C.滤液中只含一种溶质 D.滤液的质量一定小于(a+b)克5.现有下列5种物质:①浓盐酸②生右灰③浓硫酸④烧碱,把它们长期露置在空气中,其中质量增加的是()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③④6.在①氧化铁②二氧化碳③硫酸溶液④碳酸钠溶液⑤硫酸铜溶液⑥紫色石蕊溶液六种物质中,跟氢氧化钙溶液能发生反应且反应中表现了“碱的通性”的组合是()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⑤⑥ D.②③⑤7.用碱性溶液浸泡蔬菜能有效除去蔬菜上的残留农药,降低对人体的损害。可用来浸泡蔬菜的碱性溶液是(

)A.食醋溶液 B.食盐溶液 C.纯碱溶液 D.烧碱溶液8.氢氧化铯是一种可溶性碱,其分子式是CsOH,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CsOH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变成红色B.CsOH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CsOH=Cs2++2OH-C.CsOH溶液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D.CsOH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盐的分子式为CsSO49.如图中所有物质的类别均不同,连线两端的物质常温下均能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Y、Z分别属于碱、盐、酸B.X和Z可以是Al2O3和CaCl2C.Y和Z可以是Na2CO3和Ca(OH)2D.X和Y可以是NaCl和NaOH10.下列几种气体可用图所示装置干燥、收集的正确组合是(

)①H2②O2③CO2④SO2⑤CH4⑥NH3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⑤⑥11.某学生设计了一个“黑笔写红字”的趣味实验。滤纸先用氯化钠、无色酚酞的混合液浸湿,然后平铺在一块铂片上,接通电源后,用铅笔在滤纸上写字,会出现红色字迹。据此,下列猜想肯定不正确的是()A.接通电源后铅笔写字时发生了化学反应B.出现红色字迹可能是因为生成了NaOHC.出现红色字迹可能是因为生成了KOHD.断开电源写字字迹不会变红12.A、B、C三只小烧杯内分别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按下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B.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C.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D.浓氨水易挥发,氨气易溶于水13.无论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还是科学研究中,都需要注意安全,下列关于氢氧化钠使用正确的是()A.去除胃酸过多用氢氧化钠 B.浓硫酸不慎溅到皮肤上,最后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C.中和酸性土壤用氢氧化钠 D.精炼石油时,用氢氧化钠去除过多的硫酸14.家庭中可用石灰水保存鲜蛋,这是一种化学保鲜法。下列对石灰水能保存鲜蛋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石灰水具有碱性,杀菌能力较强②石灰水能渗入蛋内中和酸性物质③Ca(OH)2能与鲜蛋呼出的CO2反应生成CaCO3薄膜④石灰水能渗入蛋内使鸡蛋味道更鲜美A.①②B.②③C.①③ D.③④15.下列关于Ba(OH)2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B.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水C.能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D.能与CO2反应生成水16.按如图所示装置,玻璃棒末端固定一团喷有酚酞溶液的脱脂棉Y,先加入物质X,再塞上带玻璃棒的橡胶塞。片刻后,能观察到喷有酚酞溶液的脱脂棉Y变红,则物质X可能是()A.浓盐酸 B.浓氨水 C.浓醋酸 D.浓氢氧化钠溶液17.下列关于Ca(OH)2的说法,错误的是()A.微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B.能与酸反应,可用于降低土壤的酸性C.可与CuSO4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配制波尔多液,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D.其澄清溶液可用来检验CO2,与CO2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18.小浔利用如图中装置进行“硫燃烧”实验,探究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开始时先点燃酒精灯①,然后用气卿鼓入空气,再点燃酒精灯②B.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Na2SO3和H2OC.该实验装置的优点之一是在同一装置中可以观察两个不同的实验现象D.实验中可以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氢氧化钾溶液19.滴有石蕊试液的氢氧化钙溶液与下列各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仍显蓝色的是(

)A.碳酸钠溶液B.氯化铜溶液C.稀硫酸D.二氧化碳20.已知水的沸点随压强的减少而降低。现有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子开始处于关闭状态。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与气体B充分反应后,打开夹子,发现试管①内的水立刻沸腾。则液体A和气体B的组合可能是(

)

A.A为氯化钙溶液,B为二氧化碳气体B.A为氢氧化钠溶液,B为氯化氢气体C.A为氢氧化钙溶液.B为一氧化碳气体D.A为稀硫酸溶液,B为氢气气体21.小敏同学在复习Ca(OH)2的化学性质时,归纳出了Ca(OH)2与其他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若X是与其他两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X可以是A.H2O B.H2SO4 C.SO2 D.KOH22.看过《神雕侠侣》的人一定会记得杨过中了情花之毒后是用断肠草(见图)以毒攻毒。断肠草是野生藤本植物,花、根、茎、叶剧毒,其主要的毒性物质是葫蔓藤碱。资料表明,葫蔓藤碱是一种碱性物质。下列有关葫蔓藤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葫蔓藤碱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B.误食葫蔓藤碱中毒后可用食醋缓解毒性C.葫蔓藤碱能用来清除铁锈D.断肠草的种子有果皮包被二、填空题23.小乐用传感器研究等量和溶液吸收的效果,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测定结果如图乙所示。回答问题:(1)①中的浓度下降的原因是(写出2点)。(2)②中溶液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4.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物质性质决定用途,反应本质决定变化现象。如图是小科构建的氢氧化钙部分知识网络,其中“—”表示相连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X与图中所给物质的类别不同。请回答:(1)酚酞试液在Ca(OH)2溶液中显红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离子是;(2)X溶液能与Ca(OH)2溶液反应并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写出产生该实验现象的一个化学方程式。25.小李同学用如下图总结NaOH的四类化学性质(即NaOH能够与四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为验证性质④,他选择了二氧化碳与其反应,为探究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小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实验进行验证。实验现象为: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B中。李莉提出质疑,她认为A实验不严谨,应做一个对比实验:。26.喷泉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存在压强差。(1)下图(a)是一个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同种液体。下列关于烧瓶中气体和滴管内液体的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