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九年级化学物质燃烧教案范文五篇_第1页
2021年九年级化学物质燃烧教案范文五篇_第2页
2021年九年级化学物质燃烧教案范文五篇_第3页
2021年九年级化学物质燃烧教案范文五篇_第4页
2021年九年级化学物质燃烧教案范文五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九年级化学物质燃烧教案最新范文五篇

化学某些物质的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探究灭火的方法,能用化学知识

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与原理。以下是整理的九年级化学物质燃

烧教案范文五篇,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九年级化学物质燃烧教案范文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探究灭火的方法,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灭火的方法与原

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燃烧既可造福人类,又可能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

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2.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的变化均有规律,认

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避开灾害,造福人

类。

3.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应用、演示实验、探究活动、启发式提问

四.教学过程

1、回忆学过的燃烧事例和燃烧现象,

根据以上事例,归纳燃烧定义和特征

2、播放视频,探究燃烧的条件

小结: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

⑵要与氧气接触。

⑶可燃物要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同时补充:实验的改进

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三者任满足其一

播放视频,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

4、应用

5、谈一谈,遇到火灾自救的措施

6、理解简易灭火器的原理,了解几种常用灭火器

7、小结

8、课堂练习

9、课外任务:调查与研究。

五、板书设计(略)

九年级化学物质燃烧教案范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

法。

教学重难点

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通过探究让学生讨论燃烧的条件及推出灭火的原理。

教学工具

投影自制的幻灯片、白磷、薄铜片、大烧杯、热水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火是燃烧的一种现象。在日常生活和过去的学习中,我们曾见过

或遇到过许多燃烧的事例,你见到过哪些燃烧的事例吗?请把你知道的告诉

大家。

[学生活动]在学生发言过程中,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同时对学生的

回答进行以鼓励为主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踊跃地讨论了我们常见到的燃烧现象,比如,篝

火晚会、煤气烧菜、奥运圣火、火箭发射等。还有第二单元学过的碳、硫、

铁、铝箔等在氧气中的燃烧等。虽然燃烧的事例很多很多,但大家有没有

发现,这些燃烧的现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你知道燃烧的这个共同特征

是什么?我们能不能对燃烧下定义呢?

[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从燃烧的现象(发光、发热)和有新物质产生两个

方面讨论燃烧的特征,并让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交流,汇报自己的观点,最

后形成燃烧的定义。

[小结『燃烧的定义:呵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

化反应。

师: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与人类的生活密

切相关。那么,大家想过没有,什么样的物质在什么条件下才能燃烧?也就

是说.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下面我们一起进行实验探究。

二、实验探究

1.燃烧的条件。

[实验1]学生分组进行教材中“活动探究''的实验。,教师巡视各组,

及时肯定学生的正确操作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事实得出正确的结论。

[讨论](投影)

(1)由上述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

要什么条件?。

(2)由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

还需要什么条件?

(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人氧气(或空气)后燃烧的事

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4)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师:通过同学们进行的实验探究及问题的讨论,这些事实有力地说明

了,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可燃物(即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3)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

组织学生认识常见物质,例如木材、木炭、酒精、无烟煤等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师:火给人类带来了熟食和温暖,但火一旦失控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同学们你知道生活和生产中通常采用的灭火方法吗?请各小组将你们所知

道的灭火方法填人表格,比一比哪个小组知道的最多。

(投影)灭火的事例和方法

i灾火事例I一,方法I

1.

2.II

3.II

4.II

5.II

将各小组的讨论结果用投影进行展示评讲。

[讨论]下面请各小组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把刚才灭火的方法进行归

类,并想一想它们之间有没有联系。然后归纳小结。

[小结]

⑴可燃物跟空气隔绝;(2)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师:你们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灭火的方法呢?

组织学生进行教材中[实验7-1]的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进一步验证了

灭火的方法,然后根据这个灭火的原理设计一个简易的灭火器。

[录像展示]生活中几种灭火器:(1)泡沫灭火器;(2)干粉灭火器;(3)二氧

化碳灭火器。同时分别介绍它们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3.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师:每年我国因地下煤矿的矿井内瓦斯爆炸,化工生产的工厂爆炸、

烟火爆炸等灾难,造成的经济掳失上亿元,造成人员伤亡上千人!多么怵目

惊心数据啊!那么我们作为有知识的青少年,不但要学习知识,还要懂得利

用科学知识为民造福,把灾难雕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一下易知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除了可燃性气体能发生爆炸外,面粉、煤糕等粉尘也能发生爆炸吗?

[实验2]演示教材中[实验7-2]注意:该实验中鼓气球与金属罐之间的

连按管可稍长一些,人应远离金属罐,以防危险。此实验用的面粉应干燥,

金属罐可用八宝粥空罐等。

实验完毕,请同学们观察现象并进行分析。诺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32

页最后一自然段,总结易删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小结]

⑴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

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2)展示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投影:见教材中图7-12所示)

课后小结

师: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

1.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燃

烧需要三个条件:⑴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

(也叫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

(1).消除可燃物或隔离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藏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

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九年级化学物质燃烧教案范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爆炸的含义。

2.了解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过程与方法

能合理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防

火、防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逐步建立防火、防爆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爆炸的含义;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难点如何防火、防爆。

教学工具

蜡烛、火柴、金属罐、小塑料瓶、面粉、橡皮管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氢气在点燃前要验纯,是因为不纯的氢气燃烧容易爆炸,有可能

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害。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爆炸方面的知识。

二、推进新课

爆炸

师:物质具备燃烧的条件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什么有关?

实验探究:粉尘爆炸。(实验7-2)

实验步骤: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

的底侧各打一个比橡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

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口(如图从橡皮管一端鼓入大量

的空气(人距离该装置远一些),使面粉充满罐,观察现象。

现象:发生了爆炸。

师:金属罐和塑料盖构成了一个有限空间,向装置中鼓气后,面粉充

满了金属罐,加大了它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罐内的温度达到了面粉的着火

点,使它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并在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

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爆炸。

师: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

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可能发生爆炸的物质:可燃性气

体、粉尘等。

师:由上可知,物质具备燃烧的条件后,燃烧的剧烈程度和什么有关?

生:氧气的浓度和接触面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

越高,燃烧就越剧烈。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并有气体生成,可以引发

爆炸。

师: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在面粉厂附近是要严禁烟火的。为了使警钟

长鸣,同学们对一些易燃物和一些易爆物的安全问题要时刻提高警觉性。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师:为了防止火灾以及爆炸事故发生,大家在一些易燃、易爆场合会

经常看到以下图标。

师:投影展示:

师:这些图标向人们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

生:(1)当心火灾——易燃物质;(2)禁止放易燃物;(3)当心爆炸——爆炸

性物质;(4)当心火灾——氧化物;(5)禁止烟火;(6)禁止带火种;(7)禁止燃放鞭

炮;(8)禁止吸烟。

师:根据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同学们认为在哪些地方应该贴“严禁

烟火''的字样或图标?

生:油库、加油站、纺织厂、煤矿矿井等。因为油库、面粉加工厂等

地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

的危险。

师:请阅读“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的注意事项

(课本第134页“资料卡片”)

师:易燃物和易爆物在遇到明火、高温或撞击时,极易发生燃烧或爆

炸。因此,为了生命、财产的安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

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板书

第2课时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一、爆炸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在一定

空间内急剧燃烧,并有气体生成,可以引发爆炸。

二、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教学反思:

鉴于学生对燃烧与爆炸的现象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故在教学的

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

探究爆炸的奥秘,并把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

问题。

九年级化学物质燃烧教案范文四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让学生知道二氧化碳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并

且可与水、石灰水反应等化学性质。

3、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对我们生活与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

思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通过实验、合作、交流。

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概括总结能力。

2、通过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理解并掌握

研究实际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二氧化碳性质探究,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化学学科在世界的神

奇奥妙,增强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热情和自豪感。

2、通过课件的演示和实验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学情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主要介绍的是二氧化碳的性质。它是在学习了实验室制取二氧

化碳的基础上,利用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去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

学性质。同时根据总结出的二氧化碳的性质去推断二氧化碳的用途,以及

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所学知

识为生活服务。

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第一单元里学习了空气,对二氧化碳虽有了解,但二氧化碳具

体有哪些性质、以及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并不清楚。二氧化碳是我们生活

中比较熟悉的物质,看不见又摸不着的。学生对二氧化碳肯定感兴趣。所

以我们要抓住学生渴求对二氧化碳要进行全面了解的心理。在教学过程中

恰当的使用幻灯片,教师并加以引导,通过探究使学生获得知识。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决的措施:利用课件和实验探究,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合作来解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

解决措施:通过实验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师生的互动讨论来解决。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学活动活动1【导

入】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我们知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很少,仅占空气体积分数的0.03%,

但是二氧化碳对人类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同学们你了解二氧化碳吗?那

么今天我们共同来探讨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活动2【讲授】一、通过实验交流、讨论,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和化学性质

(一)、播放幻灯片2,让学生知道本节的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通过探究初步知道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推断其用途

4、了解二氧化碳对我们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二”学生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1、播放幻灯3、4、5、7,通过分组实验来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教

师巡回指导。学生观看幻灯片,按照教师的提示展开实验探究,交流讨论,

了解二氧化碳的各种性质。

2、播放幻灯6、8让学生完成表格内容

3、播放幻灯9、10、结合幻灯片中的提示和知识点组织学生交流讨

论,教师适时的引导点拨,让学生交流总结,大胆的提出自己的猜想

二、二氧化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状态和广泛的应用

(一)、播放幻灯11、阅读教材P119-121页讨论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

境的影响

自学:

1、空气中氧气的来源

2、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

3、温室效应的产生原因

4、如何防止温室效应的产生

(二)、播放幻灯12、13让学生根据性质推断二氧化碳的应用

二氧化碳的用途

1、用于灭火(讨论:为什么?)

2、人工降雨和制冷剂

3、气体肥料(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4、化工原料

三、观看幻灯片3-12后,让学生带着问题翻开书,与书中的知识相

对照幻灯片找出知识遗漏

教师给学生播放幻灯片3-12,同时把每一个幻灯片中的知识点加以强

调,对于学生不理解而提出的探究性问题,给予及时的解答,为下一步的

教学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引导学生讨论、

总结。

四、让学生谈本节的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重温二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通过测试强化学生

的记忆,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师生交流相互补充。

活动3【活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1、二氧化碳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与水反应

4、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

活动4【练习】二氧化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状态和广泛的应用

自学

1、空气中氧气的来源

2、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

3、温室效应的产生原因

4、如何防止温室效应的产生

活动5【测试】课堂测试

检测1:播放幻灯片14,通过实验图回答下列问题:

烧杯C中放有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的蜡

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和的性质。

检测2

1、地球大气中CO2的含量不断增加的后果主要是0

A、破坏臭氧层B、使温室效应加剧

C、产生酸雨D、毒害农作物

2、检验久未开启的菜窖内CO2浓度是否太大的正确方法是0

A、带入一个盛满澄清石灰水的试管

B、带入一杯水

C、带入一个接通电源的手电筒

D、带入一个点燃的油灯或木柴

活动6【作业】课后作业

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具有下述性质:

(1)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2)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第一学时: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二氧化

碳的性质和用途

我们知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很少,仅占空气体积分数的0.03%,

但是二氧化碳对人类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同学们你了解二氧化碳吗?那

么今天我们共同来探讨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活动2【讲授】一、通过实验交流、讨论,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和化学性质

(一)、播放幻灯片2,让学生知道本节的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通过探究初步知道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推断其用途

4、了解二氧化碳对我们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二)、学生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1、播放幻灯3、4、5、7,通过分组实验来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教

师巡回指导。学生观看幻灯片,按照教师的提示展开实验探究,交流讨论,

了解二氧化碳的各种性质。

2、播放幻灯6、8让学生完成表格内容

3、播放幻灯9、10、结合幻灯片中的提示和知识点组织学生交流讨

论,教师适时的引导点拨,让学生交流总结,大胆的提出自己的猜想

二、二氧化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状态和广泛的应用

(一)、播放幻灯11、阅读教材pll9-121页讨论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

境的影响

自学:

1、空气中氧气的来源

2、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

3、温室效应的产生原因

4、如何防止温室效应的产生

(二”播放幻灯12、13让学生根据性质推断二氧化碳的应用

二氧化碳的用途

1、用于灭火(讨论:为什么?)

2、人工降雨和制冷剂

3、气体肥料(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4、化工原料

三、观看幻灯片3-12后,让学生带着问题翻开书,与书中的知识相

对照幻灯片找出知识遗漏

教师给学生播放幻灯片3-12,同时把每一个幻灯片中的知识点加以强

调,对于学生不理解而提出的探究性问题,给予及时的解答,为下一步的

教学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引导学生讨论、

总结。

四、让学生谈本节的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重温二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通过测试强化学生

的记忆,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师生交流相互补充。

活动3【活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1、二氧化碳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与水反应

4、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

活动4【练习】二氧化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状态和广泛的应用

自学

1、空气中氧气的来源

2、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

3、温室效应的产生原因

4、如何防止温室效应的产生

活动5【测试】课堂测试

检测1:播放幻灯片14,通过实验图回答下列问题:

烧杯C中放有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的蜡

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和的性质。

检测2

1、地球大气中CO2的含量不断增加的后果主要是0

A、破坏臭氧层B、使温室效应加剧

C、产生酸雨D、毒害农作物

2、检验久未开启的菜窖内CO2浓度是否太大的正确方法是0

A、带入一个盛满澄清石灰水的试管

B、带入一杯水

C、带入一个接通电源的手电筒

D、带入一个点燃的油灯或木柴

活动6【作业】课后作业

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具有下述性质:

(1)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2)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九年级化学物质燃烧教案范文五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制取二氧化碳。

2.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3.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4.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反应原理。

教学工具

试管、集气瓶、烧杯、蜡烛、可口可乐j干花、CuO粉末等实验用品。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深呼吸:吸气二一呼气。大家呼出韵气体的

主要成分是什么?它有毒吗?会不会造成空气污染?它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有

何影响?

[展示1-氧化碳的循环挂图,说明二氧化碳的重要性,导人本节教学

内容之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讨论]如何证明你呼吸时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气体?(组织全班学生

进行实验证明)

二、实验探究

1.二氧化碳的性质。

师:(指着桌面上装满有二氧化碳并盖有玻片的集气瓶问):如何检查

集气瓶是否收集满二氧化碳?请你说出有关该气体的物理性质?

生:可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观察火焰是否熄灭。二氧化碳是一种无

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实验1]

教师演示教材中[实验6-3]来证明这个学生的说法的正确性。

[总结](投影)

[实验2]把燃着的木条伸入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结论卜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提问]我们是否根据二氧化碳的这个性质.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C02

的密度比空气大?(组织学生讨论)。

[实验3]演示教材中[实验6-4]o

[实验4]演示教材中[实验6-5]o

[结论1-氧化碳能溶于水。

[讨论]根据实验1、2、3、4,你总结出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

II颜色I状态I气味I密度I溶解性I是否支持燃烧

I二氧化碳I无色I气体I无味I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不

支持燃烧I

[讨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

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

[实验5]演示教材中[实验6-6],观察四朵小花的颜色变化,分析原因,

给出结论。

[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C02+H20=H2C03

<说明实验: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同样H2c03(碳酸)也能使紫

色石蕊试液变红。)

[实验6]将第四朵小花取出后小心加热,观察。

[结论]加热后,小花又恢复原来的颜色。

[分析]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oH2C03=H20—-

C02个

[展示]展示一瓶雪碧。说明生产汽水、雪碧等碳酸型饮料就是利用了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性质。

[提问]你们能否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饮料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呢?

组织学生讨论,并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

[分析]打开饮料盖,用导管将气体通到澄清的石灰水中,一会儿观察

到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浑浊,这就证明了该饮料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二氧

化碳(C02)与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Ca(OH)2]反应生成了白色的碳酸

钙沉淀。

C02+Ca(OH)2=CaC030+H20(板书)o

[结论]该反应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投影资料]美国某地质勘探队,有一次在勘探油矿时,他们用钻探机

往地下打孔,忽然从地下喷出一大堆像雪花一样的固体。好奇的队员上前

滚雪球,结果手上起泡变黑。原来,那“白雪”不是雪,而,是一种名叫“干

冰”的物质。

师:于冰是什么呢?干冰和二氧化碳是什么美系呢?

师:(讲解)原来那“干冰”不是冰,不是水凝结而成的,而是由无色气

体——二氧化碳通过降温加压变成的,即干冰就是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升

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而且没有液体留下,因此

可作制冷剂。如果用飞机从高空撤播干

冰,由于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冷凝变成水滴,于是就

开始下雨了,这就是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的秘密。

师:刚才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很多性质在我们实际

生活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二氧化碳的用途很多,同学们可以阅读教

材中有关内容,总结一下二氧化碳的用途。

[总结]二氧化碳的用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