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秋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2023秋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2023秋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2023秋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2023秋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单元主题

本单元以“我与自然”为主题,编排了《大自然的声音》《读不完的大书》

《父亲、树林和鸟》三篇课文,这三篇课文语言各具特色,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

相处的美好情感。《大自然的声音》通过对自然界各种声音的生动描写,表现了

用心体验大自然的妙趣;《读不完的大书》呈现了从大自然中感受到的“无尽的

乐趣”;《父亲、树林和鸟》展现了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

本单元的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留心

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篇章页上呈现了问话形式的人文导语:“大自然

赐给我们许多珍贵的礼物,你发现了吗?”导语配合精美的插图,引发想象,发

人深思。

二、语文要素

1.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这是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旨在帮助学生体会生动的语言,并引导学生梳理总

结摘抄的基本方法,主动积累生动的语句。课后题从多个角度帮助学生体会生动

的语言:《大自然的声音》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读不

完的大书》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生动的语言,《父亲、树林和鸟》引导学生感受语

言的丰富性。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主动

积累生动的语句。

2.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本单元安排了习作“我有一个想法”,旨在引导学生关心生活中的现象,积

极思考,并大胆表达想法,提高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不同于之前的记叙文,

本次习作更侧重写现象和想法,以指导生活实践。

要素分解

分类内容/人文主题语文要素

21大自然的声音(人与自然体会并积累生动准确描写声音的

的和谐)词语

22读不完的大书(感受大自

课文体会并积累生动的语句

然的乐趣)

23父亲、树林和鸟(人与自

体会并积累生动准确的修饰词

然和谐相处)

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汇总意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见时尽可能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关心生活中的现象,积极思考,

习作我有一个想法

并大胆表达想法

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养成摘抄积累的习惯,提升书面

语文园地

书写提示日积月累表达的丰富性

教法建议

1.要依托课后题,引导学生感知课文生动的语言,边学习边交流边小结。不

要刻意讲授修辞知识,以免限制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

2.在教学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时,要注意两者内容的关联性,并将表达

与生活紧密联系。

3.教师应结合课文特点对“摘抄什么”“怎么摘抄”作出循序渐进的整体设

计,尤其要对学生从词、短语到句子的摘抄过程给予一定的指导,以帮助学生提

高学习效率,培养扎实的摘抄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篇章页,形成对本单元的整体认识。

21大自然的声音(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妙、奏”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呢”,会写“妙、演”等13个

字,会写“美妙、音乐家”等1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3.能找到第2~4自然段的关键句并填写思维导图,借助思维导图说出课文写

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教学重点)

4.能联系生活经验,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能仿照课文,围绕

一种听到过的声音写几句话。(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妙、奏”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呢”,会写“妙、演”等13个

字,会写“美妙、音乐家”等15个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能找到第2~4自然段的关键句并填写思维导图,借助思维导图说出课文写

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

教具准备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

I激趣导入,引出新课

1.课件出示篇章页,引导:大自然中有什么珍贵的礼物?

2.学生交流。如风、雨、云霞、动物、植物..

3.诵读古诗词,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古诗词:孟浩然《春晓》和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体会古诗词中描绘的大自然的声音。

(2)师:你从上面的古诗词中听到了哪些大自然的声音?(鸟啼声、风雨

声、蝉鸣声、蛙声)

(3)师:你还能背出像这样描写大自然声音的诗句吗?

(4)揭示课题: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用灵敏的听觉,捕捉到大自然中

美妙的声音,写下了许多佳作。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感受大自然中美妙的声音。

(板书课题:大自然的声音)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篇章页的内容、诵读古诗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

欲,引导学生在交流与诵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美,自然导入课文。

II初读课文,聆听声音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课文写了大自然中哪些美妙的声音?找到相关语句画出来。

2.检查初读情况。

(1)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认识多音字“呢”:“呢”在“呢大衣”“呢喃”中读“出”;用作句末语气词

时读“ne”,如“为什么呢”。

(2)对这些词语我们如何理解?

①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演奏、敲敲打打等)

②模拟声音来理解。(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叽叽喳喳等)

(3)你觉得哪些词语生动美妙?为什么?

预设:呢喃细语、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叽叽喳喳。这些都是形容声音的词,

生动形象,读起来颇有美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并体会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

重视了本单元语文要素的训练。

m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将学过的课文《秋天的雨》和本课作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秋天的雨》中大多数段落都是分别围绕一个关键句来写的,引导学生发现

本课大多数段落也都是分别围绕一个关键句来写的。

2.师:在第6单元,我们学习了“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默读

本文第2~4自然段,画出每段的关键句,填写课后题第二题的思维导图,把握课

文主要内容。

(1)师: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这些声音来自哪些“音乐家”呢?

(2)课件出示课后题第二题,请学生填空,并说一说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

些声音。

(3)小结:把每个自然段开头的几句话连起来,就是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联系旧知,掌握课文结构,便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同时直观

地去体会大自然中美妙的声音。

IV学写生字,重点指导

1.学生自主观察生字,总结难写字的书写要领。

预设:“激、器”要写紧凑。''奏、琴”要注意上下各部分的比例。

2.重点指导。

上下结构的字“奏、琴”、上中下结构的字“器”和左右结构的字“演、敲

奏:横画平行、均匀,撇捺写舒展。

琴:两个“王”要等大,“今”撇和捺要舒展。

器:四个“口”要小、匀称;“犬”要扁宽,右上角有一点不能丢。

演:右边”下边有一短横,短横下边是“由”,“由”的中竖与短横相连。

敲:两个“口”要小,注意右部不是“支”,右部的短横不出头。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4.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相互借鉴。

5.当堂检测:建议使用小册子“随堂练”中的基础练习的内容。

6.课后作业:建议完成第1课时的练习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联系生活经验,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

2.能仿照课文,围绕一种听到过的声音写几句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教具准备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

I回顾课文,以旧引新

1.认读词语:认读上节课学过的描写声音的词语。

引导体会:描写声音的词语,不仅灵活生动,还充满了趣味,让我们感受到

大自然的声音的美妙。

2.引入: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文章,去探索一下吧。

II赏析品读,感受风声的美妙

1.师:你们听,此时此刻,风这位“音乐家”正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呢!

2.现在请大家自由读一读第2自然段第1~2句话。

(1)提问:你们见过手风琴吗?手风琴是怎么演奏的?(学生交流对手风

琴的了解)

(2)课件出示手风琴图片,播放手风琴的音乐。

3.过渡:听,这音乐多像美妙的风声。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听听美妙的风声,

自由读这一自然段,说一说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风声的美妙。(板书:美妙)

4.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1)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不一样的

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①引导想象:读了上文,你想到了哪些树叶发出的声音?(柳树叶发出的“沙

沙”声,梧桐树叶发出的''喇喇"的声音。)

②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歌曲”“不一样”等词中感受风声的丰富美妙。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

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

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①“呢喃细语”是什么意思呢?你在哪里听到过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呢?

“呢喃细语”形容小声说话,轻声细语。在朋友安慰自己时,在妈妈哄妹妹睡觉

时,在同学之间说悄悄话时……听到过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

②女生的声音轻柔温和,请女生柔和地朗读第1个分句。

③提问:生活中,你在哪里听到过“雄伟的乐曲”和“充满力量”的声音?

预设:在举行升旗仪式时听到过雄伟的国歌声,在音乐会中听到过充满力量

的交响乐...

④男生的声音低沉有力,请男生情感激昂地朗读第2个分句。

⑤男女生齐读这句话。

教师指导:将“轻轻柔柔”“呢喃细语”等词读得轻柔舒缓,读出微风的温

柔,将“激动”“雄伟”“充满力量”“威力”等词读得激昂有力,读出狂风的雄

壮。(板书:风温柔威力)

5.引导背诵。

(1)引导:这个自然段写得多好啊!让我们仿佛听到了美妙的风声,我们

把它背下来吧!背诵有哪些好办法?

(2)学生交流:抓关键词记忆,相似句子可以互相印证记忆……

(3)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的文段挖空,指名学生尝试填空背诵。

(4)全班齐背。

6.小结:风真是一位有才华的音乐家,既会演奏舒缓的音乐,又能合奏出雄

浑的交响曲,让我们发现大自然的风声原来如此美妙。我们也通过抓关键词,联

系生活想象等方法,体会到了大自然的声音的美妙,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课文第2自然段。

m欣赏想象,感受水声的美妙

1.自由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出了水声的美妙?用横线画

出相关句子,圈画关键词。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1)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

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

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①创设情境引导:(播放雨声、水滴声的音频)听,这就是小雨滴演奏的打

击乐,带给你什么感觉?(板书:水:滴滴答答、叮叮咚咚……)

②引导想象:小雨滴还会把什么当作打击乐器呢?会敲打出怎样的声音?

(播放雨滴落在雨伞上、岩石上、荷叶上、池塘里的视频)学生想象并交流。

③小结:不仅是树林、房屋,原来地面上的一切都变成了小雨滴的打击乐器。

④全班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流向河流;河流

潺潺,流向大海;大海哗哗,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

的海洋大合唱。

①联系生活交流:你在哪里听到过轻快的山中小曲、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呢?它们分别带给你什么感觉?

预设:在山村的小溪边听到过轻快的山中小曲,它带给人活泼明快的感觉;

在海边听到过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它带给人激情澎湃的感觉。

②引导学生从“淙淙”“潺潺”“哗哗”“轻快的山中小曲”“波澜壮阔的海洋

大合唱”等词中感受水声由小到大、由轻柔到壮阔的丰富变化。

3.学生多种形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试着读出水声的变化。

4.联系上一段的背诵,指导学生抓住描写声音的关键词,练习背诵第3自然

段。

5.学习“阅读链接”,感受瀑布声音的美妙。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雨声的美妙。让学生反复朗读,在

朗读中生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理解,感受水声的美妙,培养学生的语感。

IV交流学习,感受动物歌声的美妙

1.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圈出表示声音的词,交流从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到

动物歌声的美妙。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1)走在公园里,听听树上叽叽喳喳的鸟叫;坐在一棵树下,听听唧哩哩

唧哩哩的虫鸣;在水塘边散步,听听青蛙的歌唱。

指导学生朗读,重点指导读好“叽叽喳喳”“唧哩哩唧哩哩”等词,从中感

受到动物歌声各有特色,非常美妙。

(2)课件出示草原、大海、田野等图片,播放牛羊叫声、海鸥叫声、虫鸣

声、麦浪翻滚声等音频并引导:在草原上、大海边、田野上,你会听到哪些声音?

请你用上模拟声音的词,仿照书上的句式说一说:

,听听;,听听;,听听o

小结:这些模拟声音的词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十分生动。

(3)从动物的歌声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动物很快乐)

指导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朗读最后一句。(板书:动物:鸟叫、虫鸣、青蛙

的歌唱)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去感悟动物歌声的美妙,让课堂变得灵活、

生动。

V仿写片段,总结提升

1.你听到过哪些“美妙的声音”?试着写几句话和同学交流,如,“鸟儿是

大自然的歌手……厨房是一个音乐厅……(课后小练笔)

(1)要求围绕一种听到过的“美妙的声音”写几句话。可以围绕“鸟儿是

大自然的歌手”“厨房是一个音乐厅”来写,也可以围绕其他的声音来写。

(2)回顾课文中的生动词句,可以仿照书本上的句式,用上描写声音的词

语,把声音写生动。

2.学生根据自己选取的题材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反馈,教师组织交流,从“是否围绕一个意思写”“是否把声音写得

美妙”两个角度点评。

4.课堂小结: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课文。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

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让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对大自

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板书:热爱和赘美之情)

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同时,我们知道了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并感受

到美妙的声音,想象文中描述的声音,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

5.当堂检测:建议使用小册子“随堂练”中和理解课文相关的题目。

6.课后作业:(1)推荐阅读读书阁中的相关内容。

(2)建议完成第2课时的练习题。

板书设计

「「温柔〕

风1

大自然的声音II威力

<>热爱和赞美之情

美妙水:滴滴答答、叮叮咚咚....

j动物:鸟叫、虫鸣、青蛙的歌唱>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入境、想象、感悟,旨在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让学生的想象在美读中飞扬。

本课学习中,学生听到了大自然中风、水、动物发出的美妙声音,学习兴趣

浓厚,学生结合平时生活中对大自然的观察,说、写出了更多更奇妙的自然界中

的美妙之声,激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不足之处:缺少实践性拓展练习。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鼓励学生或带领学

生走进大自然,了解包罗万象的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丰富多彩,用心灵去感受

那些美妙的声音,并模仿课文的写法把有趣的发现写下来,体现语文“工具性与

人文性统一”的教学理念。

22读不完的大书(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仅、麻”等11个生字,会写“读、虾”等13个字,会写“高远、

沉思”等17个词语。

2.了解课文描写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东西”,能说出从课文中感受到的

大自然的乐趣,并能找出相关语句,体会语言的生动。(教学重点)

3.能简单地写出自己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大自然的乐趣,并和同学交流。(教

学难点)

教学准备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仅、麻”等11个生字,会写“读、虾”等13个字,会写“高远、

沉思”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描写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东西”。

教具准备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

I结合生活,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喜欢读书吗?你们都读过哪些书?哪本书让你们觉得很

有趣?朱维之爷爷向大家推荐了“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这是一部什么样的

书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吧。(板书课题:读不完的大书)

范写、教学“读”的书写:强调右部上横短,横钩不宜太长。

2.课件出示朱维之的相关资料,介绍作者。

n初读课文,解决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想一想:“读不完的大书”是什么?“大书”有哪些内容?为什么读不

完?

2.检查初读情况。

(1)课件出示会认字组词,指名认读词语,交流认读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盘旋”的意思,并小结:指环绕着

飞或走。

(3)重点指导。

寸:出示“寸”字的演化过程图,解读并演示“一寸”的距离。

副:认识和它样子相近的字吗?(富、幅、福)

照样子,填一填:一副笑脸一副手套一副眼镜

佩:它有“古代衣带上佩带的玉饰”和“佩服、心悦诚服”等意思。认读积

累“佩服、敬佩、玉佩、佩戴”等词。

3.学习写字“四步法”,学生自主学写字。

四步法:①一步看字形;②二步说笔顺;③三步动笔写;④四步对字帖。

学生按“四步法”学写“册”,教师巡视,指导改进。

(1)教学写“册”:独体字;强调最后一笔是长横,横穿整个字;教师范写;

对照字帖,看看每一笔是不是写在田字格相应的位置上。

(2)学生分别书写其他会写字。

m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交流初读问题。

(1)课件出示初读问题并引导学生交流:“读不完的大书”是什么?“大书”

有哪些内容?为什么读不完?

(2)学生根据第1、6自然段的内容回答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课文第1、6自然段。

预设1:“读不完的大书”就是大自然,因为里面有无穷的奥秘、无尽的乐

趣,所以读不完。

预设2:“读不完的大书”里有很多好玩的东西,有浮云飞鸟、虾蟹游鱼、

走兽昆虫、花草树木等,就是文中说的“世界万物”。

2.梳理文章脉络。

第1自然段写“世界万物,不仅好玩,还让人沉思和遐想”,第2~5自然段

具体描写了动物、植物来表现大自然的乐趣,最后一段写了大自然是“读不完的

大书,里面有无穷的奥秘,有无尽的乐趣”。

3.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解决了生字问题,梳理了文章脉络。

另外,我们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动有趣。(板书:奥秘、乐趣)

4.当堂检测:建议使用小册子“随堂练”中的基础练习的内容。

5.课后作业:建议完成第1课时的练习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说出从课文中感受到的大自然的乐趣。

2.能找出相关语句,体会语言的生动。

3.能简单地写出自己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大自然的乐趣,并和同学交流。

教具准备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

I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回顾交流: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读不完的大书》,知道了这本“大

书”就是大自然。请同学们来说一说,学了课文后,对大自然有什么印象?

2.过渡:本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大自然的

吧。

II品读赏析,感受动物的“好玩”

L品读第2自然段,感受动物的“好玩”。说一说这些动物带给你什么感受。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1)小麻雀叽叽喳喳、蹦蹦跳跳的,叫人愉悦。

①指导读好“叽叽喳喳、蹦蹦跳跳”这两个词,读出“愉悦”的感受。

②指导“麻”的书写:“广”要写得大,将“林”包住,首笔点在竖中线的

上端。

(2)老鹰在高空盘旋,展翅滑翔,突然猛扑而下,给人以雄健勇猛的感觉。

①想象:老鹰在高空盘旋,展翅滑翔,猛扑而下,这一连串的动作呈现了怎

样的画面?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②请学生一边做手势演一演,一边有感情地读一读,要读出老鹰雄健勇猛的

气势。

(3)蚂蚁搬家,井然有序,当两军对垒时,那勇敢忠贞的精神,真叫人敬

佩。

①课件出示蚂蚁搬家图片,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带给你怎样的感

受?

②指导朗读:要读出敬佩的语气。

3.小结:这三句话都是前面写动物的状态,后面写带给人的感受,这样写更

能让我们体会作者对它们的感情。这些动物真“好玩”,这样的大自然真“好玩”!

4.拓展仿说。

(1)课件出示动物图片并引导: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好玩”的动物,它们

在干什么?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请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2)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仿说。

(3)小结:不同的动物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感受中有不同的乐趣,

难怪作者说大自然是一部“读不完的大书”。(板书:动物:麻雀、老鹰、蚂蚁)

【设计意图】第2自然段中每句话都是先写动物的状态,再写带给人的感受。

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等方式感受不同的感情,再联系生活实际仿说,让学生

感受语言的生动,积累典型的语言范例,丰富语言表达。

m研读交流,感受花草的“好玩”

1.品读第3自然段,感受花草的“好玩”。说一说它们“好玩”在哪里。

2.教师根据学生反馈,引导品读相关句子。

(1)植物的开花、结籽,暑寒荣枯,有着不同的趣味。

①“暑寒荣枯”是什么意思?看着这个词,你的脑海里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

面?

②学生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小结:同学们真会想象,即使在天寒地冻、万物凋敝的冬

天,有人想到枯草顶着一顶顶“白帽子”的乐趣,有人想到“野火烧不尽,春风

吹又生”蕴含的生机。是呀,暑寒荣枯,各有各的美好,各有各的趣味。

(2)花儿有红的、黄的、紫的、蓝的,形状有单瓣的、重瓣的,千姿百态。

草的叶子各不相同,有长有短,有宽有窄,有的还带着刺。

①课件出示各种花草图片,指名学生仿照“有……有……”的句式说话。(板

书:花草:颜色、形状)

②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小结:花草的世界就是那么丰富,说也说不完。

③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小结:大自然中的花草姿态万千,暑寒荣枯,真是各有奥秘和乐趣,难怪

说一一大自然是一部“读不完的大书”。

【设计意图】这段话语言虽简练浅白,但内涵丰富。本环节抓住关键词“暑

寒荣枯”和“有……有……”的句式,放手让学生想象,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又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好玩”。

IV品读分享,感受树木的“好玩”

1.品读第4自然段,感受果树的“好玩”。你觉得果树“好玩”在哪里?

(1)引导学生抓住了三个“不同”来感受。提问:你在生活中见过这些果

树的变化吗?

课件出示梨树、桃树等开花、结果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这些果树带给我们

的感受。

(2)引导想象说话:不同季节里,在果树下,你分别会做些什么呢?

(3)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2.品读第5自然段,感受竹子和棕桐的“好玩”。作者最喜欢的是竹子和棕

桐,它们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

(1)竹子长得快,雨后春笋,一天长几寸,没几天就长得和我一样高了。

微风吹来,沙沙的竹叶声,如同温柔的细语。

①学生交流竹子带给人的感受。

②播放风吹竹叶的声音,引导想象说话:你们听,竹叶声像“温柔的细语”,

竹子在对作者说些什么?

③小结:带着沉思和遐想,竹子成了作者的伙伴,与作者一起长大,沙沙的

竹叶声仿佛在诉说着什么,多好玩啊!

(2)池塘边的棕桐树高大挺拔,大蒲扇似的叶子在风中摇摆,一副超凡脱

俗的样子。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它倒映在池塘的水中,小鱼在倒影间游玩,又

是另一种境界。

①学生交流棕桐树带给自己的感受。

②引导想象说话:棕桐树倒映在水中,别有一番趣味。大家想一想,小鱼在

倒影间会玩些什么?又会对谁说些什么?

③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小结:同学们的发言,把我们带入童话般的情境,小鱼

在树影间游玩,它们捉迷藏、跳舞,还对棕桐树打招呼呢,多么悠闲自在!

3.小结:你们看,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写大自然中的事物,“沙

沙的竹叶声,如同温柔的细语”,叶子似大蒲扇的棕桐树则是一副超凡脱俗的样

子,自然万物仿佛有了灵性,都成了作者的伙伴,多好玩啊!(板书:树:果树、

竹林、棕桐树)

V交流语言,体会乐趣

1.读下面的句子,再找出类似的语句读一读,体会生动的语言。

课件出示课后习题第二题的句子。

(1)引导:课文中像这样把感受融入描写的句子特别多,有的先写事物的

状态,再写明感受;有的运用修辞手法,让我们感觉到大自然奇妙无比、好玩有

趣……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吧。

(2)有感情地朗读。

(3)你能再从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吗?与同桌一起找一找,互相说说感受。

(4)指名交流。

2.交流并写出从大自然这本“读不完的大书”中读到的内容。(课后第三题)

(1)课件出示大自然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你看,这就是

我们丰富多彩的大自然,让我们带着回忆,带着想象,来到这本“读不完的大书”

中吧!你想写哪些事物?它们的状态是怎样的?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学生交流。

(3)学生尝试写。提示:可以仿照课文的写法,也可以用上本课或平时积

累的生动的词句,使你笔下的“大书”内容更丰富。

(4)交流评价:你的小伙伴在大自然中读到了哪些内容?好玩吗?怎样修

改更好?

(5)引导学生修改。

【设计意图】这部分由读到写的设计,一是可以让学生回顾与体会课文较为

典型的生动语言;二是可以让学生在写中灵活运用积累的语言;三是可以让学生

在写中联系生活,体会更多大自然的乐趣。

3.课堂小结:这篇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大自然中缤纷多彩的事物,并融

入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图画,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同时,我们积累了生动的语句,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有趣。

(板书:喜爱之情)

4.当堂检测:建议使用小册子“随堂练”中和理解课文相关的题目。

5.课后作业:(1)推荐阅读读书阁中的相关内容。

(2)建议完成第2课时的练习题。

板书设计

「动物:麻雀、老鹰、蚂蚁]

读不完的大书士,、田

〈花草:颜色、形状>昌芨之情

奥秘、乐趣

<树:果树、竹林、棕桐树,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在教学过程中,从初读课文,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到精读课文,

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都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不仅使学生对大自然产生兴

趣,对课文内容感兴趣,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探究文章的能力。

不足之处:由于担心教学内容没法按时完成,有些锻炼学生动口、动脑能力

的环节,完成得不够到位。

23父亲、树林和鸟(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黎、凝”等5个生字,会写“朝、雾”等13个字,会写“父亲、

童年”等15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这句话的含义,能结合课文内容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教学重点、难点)

3.能体会“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等词语表达的丰富性,能简单说出对这些

词语的感受并选择句子摘抄。(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黎、凝”等5个生字,会写“朝、雾”等13个字,会写“父亲、

童年”等1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

教具准备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

I结合生活,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小河是鱼儿的家,蓝天是白云的家,草丛是小昆虫的家,学校

是学生们的家,你们知道小鸟的家在哪里吗?(树林)

2.课件出示树林和鸟的图片,播放鸟鸣音频。

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起了哪些词语或诗句?

预设:我看到了树林和鸟,听到了鸟叫声,想起了词语“百鸟争鸣、鸟语花

香”,想起了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两个黄鹉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

天”。

3.你喜欢鸟儿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用“我喜欢鸟儿,因为”的句式说话。

4.导入: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与鸟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父亲、树林和

鸟)学生齐读课题。

5.师:读了课题,你想说点儿什么?可以说说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也可

以说说你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说说你的疑问。

预设:父亲、树林和鸟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图片和交流与鸟有关的词句,激发学生的兴

趣和求知欲,把学生自然地引到本课的主题。

II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借助拼音自主识字。(3)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2.学习词语,认写生字。

(1)第一组词语:黎明一瞬间舒畅凝神静气猎人鼻子翅膀沉重

①指名读词语。正音:“凝”字读作“ning”,“畅、瞬”是翘舌音。

②说说“黎明”是什么时候。

(2)第二组词语:浓浓的苦苦的热腾腾雾蒙蒙

①指名读词语。②发现本组词语的特点:都是叠词。

(3)指导书写:''蒙"字不要少了秃宝盖下的短横。

课件出示“鼻”字的篆文字形,使学生知道该字上部是“自”,不是“白”,

下部是“开”不是“兀

“翅”字中的“十”要小,“又”横撇中的撇要短,捺要长,“羽”要写紧凑。

【设计意图】重视词语学习,激发学生识字的热情,做到把字写正确、端正、

漂亮,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

m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了解大意。

引导:相信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对这篇课文有了初步了解。你能从

文中找一个句子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2.师:既然父亲一辈子都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那同学们能读出他的那种

喜欢吗?(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引导学生抓住“一生”“最喜欢”这两个词语,明确父亲、树林和鸟的关系。

3.当堂检测:建议使用小册子“随堂练”中的基础练习的内容。

4.课后作业:建议完成第1课时的练习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含义,能结合课文内容辨析

对父亲的各种判断。

2.能体会“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等词语表达的丰富性,能简单说出对这些

词语的感受并选择句子摘抄。

教具准备

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

I复习导入,以旧引新

1.师:上课前,咱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学过的词语吧。课件出示词语,读

词语。

2.导入: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结合时间、地点、人物来进行简单概

括。

父亲在一个黎明带“我”从树林边走过,告诉了“我”许多关于鸟的事情。

追问: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谁来说一下?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3.过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看看作者是怎样把总写的内容分别告诉我们

的。

II重点研读,体会语言

1.默读课文,思考: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父亲很了解鸟呢?

2.根据学生交流,引导品读重点句子,体会词语表达的丰富性。

(1)课件出示第3~4自然段,赏析学习。

①引导想象:读着'’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这里的父

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②学生交流。教师播放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视频。

③小结:这两个词连在一起多生动,让我们好像走进了那片笼罩在雾气中的

幽深的树林。在如此难以辨认的环境下,父亲依然能够发现鸟的踪迹,说明他对

鸟非常熟悉。

(2)课件出示第5~6自然段,赏析学习。

①观察教材插图,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画面:“凝神静气”的父亲是怎样的?

“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又是怎样的?

②小结:你们看,这两个词连用,让父亲的形象更立体了!在作者眼里,父

亲当时既是那么专注,又是那么高大,仿佛与树林融为一体。当父亲观察到林子

里有不少鸟时,“我”却“茫茫然”,并没有发现一只鸟,对比中衬托出父亲对鸟

的了解与喜爱。

(3)课件出示第10-11自然段,赏析学习。

①引导:从“轻声、生怕”中,你能发现父亲的什么特点?(喜爱鸟、对鸟

呵护备至)

②学生交流。

③小结:“浓浓的苦苦的”让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到了草木的气息,父亲能在

这样浓郁的草木气息中闻到鸟的气味,而‘'我”却不能,可见父亲对鸟的习性的

确非常了解。

(4)课件出示第13-15自然段,赏析学习。

①引导学生想象情境并思考问题:通过父亲的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

了什么?

②组织学生交流,进一步感受父亲对鸟的习性和气味的了解。

3.引导学生摘抄积累含有生动表达的句子。

要求:字迹端正,抄写正确,不多字漏字。

4.小结:课文通过“我”和父亲的对比,以及对父亲形象的生动描写,让我

们认识了一位非常熟悉鸟的习性的父亲。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品析重点句子,体会父亲对鸟的挚爱。

m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1.引导学生关注最后一个自然段,提问:为什么父亲不是猎人,“我”很高

兴呢?

预设:父亲对鸟十分了解,如果他是猎人,树林里的鸟就会轻而易举地被猎

杀。但父亲并没有伤害它们,所以“我”会因为父亲不是猎人而感到庆幸。

2.引导学生思考:“我”、父亲、树林和鸟的关系。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我”与父亲在树林里进行的关于鸟的对

话,使“我”了解到父亲对鸟的热爱,这种爱也感染了“我”,“我”也开始爱鸟。

3.小结:父亲如此了解鸟,却不伤害鸟,而是那么喜爱鸟,'‘我”也喜欢鸟,

所以父亲不是猎人“我”很高兴。让我们也像文中的父亲一样,与自然和谐相处

吧!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文的研读,挖掘文章深意,促使学生深入体会文章主

日。

IV辨析判断,总结文章

1.你同意下面这些对父亲的判断吗?说说你的理由。(课后第二题)

2.学生交流。

(1)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正确,第1自然段明确指出)

(2)父亲对鸟的习性十分了解。(3)父亲很善于观察。(4)父亲热爱自然。

也都正确。父亲一闻味道、一看叶动便知有不少鸟,知道鸟什么时候要准备

歌唱,知道鸟飞离枝头的一瞬间最快活;父亲能捕捉到这些信息,说明他善于观

察;父亲喜爱树林和鸟,了解鸟的习性,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

(5)父亲曾经是个猎人。

预设1:父亲对鸟的习性十分熟悉,他可能曾经是个猎人。

预设2:父亲可能没有做过猎人,因为他不会去猎杀自己最喜欢的鸟。

3.师生共同总结父亲的形象。(知鸟爱鸟、热爱自然)

4.课堂小结: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

的熟悉与热爱,这种爱也感染了“我”,使“我”有了爱鸟意识,展现了人与自

然的和谐与融洽。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同时,我们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和

生动。

5.当堂检测:建议使用小册子“随堂练”中和理解课文相关的题目。

6.课后作业:(1)推荐阅读读书阁中的相关内容。

(2)建议完成第2课时的练习题。

板书设计

看:知鸟动闻:知鸟味知鸟爱鸟、热爱自然

父亲、树林和鸟<r

〔听:知鸟声说:知鸟性j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结合课文内容的特点,教学时,我采用了以读悟情,在读中感悟

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地读,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及“我”

护鸟的心愿,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不足之处:教师讲得太多,学生缺乏自主性。在教学中应选择适当放手,让

学生自主探究,成为课堂的主人。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在小组中简单讲述身边的不文明或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并清楚地表达

自己的看法。

2.能汇总小组意见,汇总意见时能尽量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I生活导入,揭示话题

1.谈话导入:老师在上班路上遇到有位志愿者扶老奶奶过马路,你对这件事

有什么看法?学生自由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

2.揭示话题:我们的身边每天都在发生各种各样的“小事”,每件“小事”

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节课,我们就来聊聊身边的“小事”。(板

书课题:身边的“小事”)

II围绕“小事”,组织交流

1.课件出示书上的四幅情境图。

(1)引导:图上画着哪些“小事”?你觉得图中的人做得对不对呢?如果

对,会有什么积极影响?如果不对,会有什么负面影响?应该怎么做才对?

(2)交流反馈。指名四位学生分别说一说。

(3)小结:图中这些“小事”有的给人带来温暖,有的令人厌恶甚至给人

带来危险。难怪古人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说一说你身边还有哪些“小事”。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说说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小事二

(2)小组长做好记录。

(3)根据小组长的记录,引导学生从“身边不文明的行为”和“令人感到

温暖的行为”两个方面进行交流。(板书:身边不文明的行为令人感到温暖的行

为)

预设:身边不文明的行为有随地大小便、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在墙上乱涂

乱画、闯红灯、踩踏禁行绿地、破坏学校的环保标语牌...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

有随手捡拾垃圾、随手关掉水龙头、爱护小动物、维护学校的环保标语牌……

3.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到位。如果要针对刚刚几位同学说出的“小事”发表

看法,你认为怎么说才能让人明白你的看法?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说看法时,先简单把事情说清楚,再表明你的观点,

这样就能把看法说得清晰简洁,让人明白。(板书:要求: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

法)

m小组合作,汇总意见

1.引导:同学的看法能带给我们很多启发。因此能够认真听,尽可能汇总他

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你们觉得汇总意见时,怎么做才能尽可能反映每

个人的想法?

2.学生交流后,教师相机总结:要尽可能地汇总同学的意见,需要做到以下

几点:一要认真听;二要记住同学说的主要信息,必要时可以记录几个关键词;

三是不明白时可以追问。

3.课件出示小组交流的要求,组织学生小组合作。

4.小组推选代表汇报,并在汇报后介绍本组在汇总意见时使用的好办法。

5.小结:汇总时要尽可能地把每个同学的意见都囊括进来,不要遗漏,可以

逐一转述每个人讲述的内容,也可以稍微归纳整理一下,比如先说对‘'令人感到

温暖”的行为的看法,再说对“不文明”的行为的看法。(板书:汇总小组意见

时,尽可能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6.课堂小结: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这些“小事”,每件事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

着我们的生活。我们要多关注多思考这些“小事”,大胆交流自己的看法,做生

活的小主人。

7.课后作业:对家人描述自己身边的某件“小事”,并说清楚自己的看法。

板书设计

'身边不文明的行为

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

身边的“小事”<

~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要求<

、1汇总小组意见时,尽可能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在课堂上,教师进行了口语交际指导,使学生明确了如何表达自

己的看法以及如何汇总小组意见,懂得了要多与别人交流,对自己生活中的事情

要多观察多思考,丰富自己口语交际的内容。

不足之处: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点拨显得尤为重要。课堂

上,未能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未能对教学目

标、方法和过程实施有效控制。在以后教学中应避免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放任自流,

从而提高学习有效性。

习作:我有一个想法(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清楚地写下生活中的某种现象及自己对此的想法。

2.能主动用书面的方式与别人交流想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例文,了解怎样把想法表达清楚。

2.能清楚地写下生活中的某种现象及自己对此的想法。

教具准备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

I引入话题,导入主题

1.(课件出示学生戴眼镜上课、活动的图片)从这些图片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2.看到这样的现象,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交流。

预设1: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对眼睛有伤害。

预设2:现在没有非常有效的措施来恢复视力。

3.导入新课: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中会出现很多像“小学生高近视率”

这样需要改进的问题。大家提出改进的意见或者解决的方法,会让我们的生活越

来越美好。今天我们就要试着对自己所关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板书课题:

我有一个想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图片谈谈感受,激发其书面表达想法的兴趣。

II例文引路,丰富选材

1.师:我们在学习本单元口语交际的时候,也讨论过不少身边值得关注的现

象。大家还记得吗?

2.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事情发生。最近有没有什么现象引起了你的关注?小

组内先交流,再全班交流。

3.学习例文,聚焦想法。

(1)请同学们自由默读教材上的两篇例文,想一想:两位小作者分别写了

什么?他们的想法是什么呢?

第一篇例文写的是很多人因为玩手机而忽视了正常的社交这一现象,同时举

了两个例子来说明。小作者还谈了自己对这个现象的想法,他认为过度沉迷手机

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我们应用更多的时间关心身边的人。

第二篇例文谈了自己想在班级建设植物角的想法。小作者把植物角的具体运

作和开辟植物角的好处都写得很清楚。

(2)在写的时候要注意:我们既可以从家庭、校园或社会中的一个现象入

手来谈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写清楚自己的想法以及这样想的原因。(板书:现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