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教案3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教案3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教案3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教案3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教案3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建设供应了相对稳定的国内环境;抗美援朝和新中国进行的主动外交活动为国家建设争取到有利的国际环境;反之,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又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以及有利于我国与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唯物史观】立足唯物史观认知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人民政权的巩固、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时空观念】驾驭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抗美援朝,1955年万隆会议【史料实证】运用史料实证探究中国新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历史说明】概括归纳新中国初期的过渡时期总路途的内容及实践,分析其历史意义。【家国情怀】相识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重点:人民政权的巩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难点: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又有初中的历史学习为基础,在加上中国现代史内容与今日距离较近,一些历史史实会有所了解,所以本课教学中留意学问的分析和深度,以及学科素养的渗透,如唯物史观、历史说明、家国情怀,尤其是相识到今日的华蜜生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立了新中国,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决策下,在人民群众创建下,一步步取得的。(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筹备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1)时间、地点: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2)主要内容①毛泽东在政治协商会议上致开幕词,指出:“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②大会一样确定采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③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④大会选举了中心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2.中心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1)时间:1949年10月1日。(2)主要内容①决议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②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中心人民政府宣告成立。【特殊说明】1949年北平政协会议与1946年重庆政协会议的不同(1)新政协将国民党反动派解除在外。(2)新政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宏大成果。(3)新政协具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4)新政协是长期存在的、固定的统一战线组织。(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时,盛大的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实行。2.历史意义(1)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2)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子,从根本上变更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建了前提条件。(3)中华民族起先以崭新的姿态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特殊说明】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前,是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史料实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与《共同纲领》史料一1949年9月,在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宣布:“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史料二《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研读](1)史料一主要说明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及地位。(2)史料二阐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性质。[思索](1)据史料一,概括指出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什么职权。其主要缘由是什么?提示代行了全国人大的职权。缘由:当时新中国尚未建立起来,不具备召开全国人大的条件,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支持。(2)史料二中的《共同纲领》对中国的社会性质做出了什么规定,它发挥了什么作用?提示《共同纲领》规定中国的社会性质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它发挥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学问点二人民政权的巩固(一)历史背景1.国内:新中国成立时,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地区,人民解放军仍在进行人民解放斗争的后期作战。2.国际:美国发动侵朝斗争,给国家带来平安危害。(二)重要措施1.土地改革(1)背景: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约占总数2/3的农夫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2)概况①1950年夏,中心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②到1952年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3)意义①农夫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②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全国粮食产量大幅提高。【特殊说明】新中国初期土地改革的目的和实质新中国初期的土地改革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全部制,实行农夫的土地全部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拓道路。K2.稳定物价(1)背景①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财政困难,投机商人趁机抢购物资囤积居奇,拒用人民币,倒卖银元,加剧物价飞速上涨。②为制止投机资本制造的市场混乱,巩固人民政权。(2)举措:“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3)影响①全国物价趋于稳定,结束了连续十几年物价暴涨的局面,人民政府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②政务院通过实行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③到1952年年底,解放前遭到严峻破坏的国民经济得到全面复原。3.抗美援朝(1)背景: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睬通过决议,组成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疆的鸭绿江和图门江,扩大侵朝斗争,严峻威逼到中国国家平安。(2)概况①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政府要求开赴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②经过五次战役,中朝军队把美军赶回“三八线”旁边,又经过边打边谈,反复较量,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特殊说明】“停战协定”不同于“和平协定”,前者是指在一场斗争中参战者同意短暂停止作战的协议,而非正式结束斗争,也就是朝鲜半岛的斗争还未最终结束,还未实现真正的和平。(3)结果:中国人民取得抗美援朝斗争的成功。(4)意义:抗美援朝斗争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志愿军涌现出30多万英雄模范和功臣,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汇成强大的民族凝合力,极大地鼓舞着全国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史料实证】新中国成立后复原和发展的措施史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这场“米棉之战”,打出了共产党执政的威望,让当时的工商界人士甚为佩服。当时上海工商业界的代表人物荣毅仁表示:(1949年)6月银元风潮,中共是用政治力气压下去的,此次仅用经济力气就能稳住,是上海工商界始料不及的。经米棉之战,投机资本遭到毁灭性打击。史料二1950年3月3日,政务院会议探讨并通过了《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确定》,以抑制通货膨胀和集中力气发展中国经济。1950年4月,全国财政收支接近平衡,结束了中国长达十二年的恶性通货膨胀的局面,金融物价状况起先好转。——均摘自吕春的《世纪桥·建国初期金融奇才陈云如何打压物价飞涨?》[研读](1)史料一主要评价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稳定物价的“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的举措及意义。(2)史料二反映新中国成立初期统一国家财政经济的措施和结果。[思索](1)据史料一及所学学问,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为稳定物价实行的举措具有什么特点。提示党和政府的强力作为;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法律等手段相结合;主要在大城市进行。(2)据史料二及所学学问,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为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实行了哪些主要措施。有何重要的影响?提示措施:通过《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确定》文件;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影响:抑制了通货膨胀,国家金融物价状况起先好转;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初步建立起国家安排经济体制。学问点三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外交方针(1)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1)依据“一边倒”方针,先后与苏联、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十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2)依据“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先谈判再建交,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以及瑞典、丹麦、瑞士、芬兰建交。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一次建交高潮。【特殊提示】“一边倒”并不是放弃独立自主的原则(1)“一边倒”不是指依附苏联,而是指坚决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2)“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并不冲突,因为它最终的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地听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K(3)参与日内瓦会议①参与:1954年4月,日内瓦会议召开。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与这次探讨国际问题的重要会议。②成果:由于中国所作的努力,印度支那问题得以政治解决,显示了新中国在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起的主动作用。(4)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①提出:1953年12月,中印两国就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实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印度方面的赞同,并写入两国的协定。②确认:1954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中印、中缅联合声明正式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特殊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涵性和开放性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K(5)参与亚非会议①参与:1955年4月,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实行,这是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与的国际会议。②成果:会议上,中国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朝着达成协议的方向前进。③影响:为中国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创建了条件;推动中国与挪威、南斯拉夫、阿富汗、尼泊尔、埃及、叙利亚、也门等国建交及同英国、荷兰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概念阐释】“求同存异”“求同存异”方针中的“同”是指亚非国家团结一样共同反对殖民主义,谋求发展,而不是社会意识形态相同;“异”是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为了共同的利益加强团结和合作。【史料实证】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及特点史料一新中国确立了“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的外交目标,并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投入到坚决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事业中去。为了与旧中国屈辱外交划清界限,新中国政府确定“另起炉灶”,实行“谈判建交”政策……而对于西方在中国的种种特权,新中国则依据“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政策,按国籍、行业逐步彻底清除西方列强在中国所攫取和拥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权以实现彻底的独立,揭开了新中国独立自主办外交的新篇章。——张胜军《比较视角下的新中国外交:独立、同等和责任》史料二为保障新生国家的主权平安,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坚决地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主动与一些发展中国家共同提出和提倡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中国还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用来指导和平解决包括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在内的全部国际冲突和争端。——卢静《中国和平外交的风格与气派》[研读](1)史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基本特点和影响。(2)史料二说明白新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实践运用。[思索](1)据史料一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基本目标和方针,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其影响。提示基本目标:坚决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影响:巩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果;维护了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为国家建设的顺当开展创建了条件。eq\a\vs4\al((2)据史料二,概括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的突出特征。)提示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具有包涵性和同等性。(3)综合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和缘由。提示特点: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同等外交;主动发展与不同类型国家的外交关系。缘由: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阅历总结;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破坏和阻挠;国际局势带来的压力;维护新中国独立自主地位的须要。学问点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一)实施过渡时期总路途1.提出:1953年,中国共产党依据国内经济、政治条件及国际形势的变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途。2.内容(1)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安排,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2)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实践(1)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记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肯定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2)“一五”安排建设:经过有安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安排提前完成,我国起先变更工业落后的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特殊提示】过渡时期总路途与“一五”安排的联系过渡时期总路途是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总纲领,具有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并举的特点。过渡时期总路途是制定“一五”安排的指导方针和遵循原则;“一五”安排是对过渡时期总路途的详细实施。(二)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法制、思想建设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实行。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性质及原则: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2.政治制度体系的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它们初步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特殊说明】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政协的区分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人民政协属于统一战线组织,其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其决议无法律效力。3.中国共产党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4.毛泽东思想的作用和地位(1)作用: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毛泽东发挥了独特的作用。(2)地位:毛泽东思想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概念阐释】毛泽东思想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阅历做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才智的结晶,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史料实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