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第3部分中国古代近代史第8单元工业革命前的世界-西方文明的滥觞与工业文明的前奏单元高效整合教师用书教案_第1页
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第3部分中国古代近代史第8单元工业革命前的世界-西方文明的滥觞与工业文明的前奏单元高效整合教师用书教案_第2页
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第3部分中国古代近代史第8单元工业革命前的世界-西方文明的滥觞与工业文明的前奏单元高效整合教师用书教案_第3页
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第3部分中国古代近代史第8单元工业革命前的世界-西方文明的滥觞与工业文明的前奏单元高效整合教师用书教案_第4页
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第3部分中国古代近代史第8单元工业革命前的世界-西方文明的滥觞与工业文明的前奏单元高效整合教师用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3部分一、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的区分1.文明的拓展方式(1)古希腊:通过殖民建立新的城邦,汲取外部文明并拓展希腊文明。(2)古罗马:通过兼并斗争扩大疆域,在继承古希腊文明和汲取外部文明的同时拓展罗马文明。2.国家的形式(1)古希腊:分散的城邦制;各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长期独立自治。(2)古罗马:统一的集权制,实行行省制,实行总督统治。3.政治体制和统治方式(1)古希腊:经验了从君主个人统治到贵族集体统治,再到全体公民集体统治的制度演化,在古代首次实现了公民普遍参加、轮番而治的民主制度。(2)古罗马:在摆脱了君主制后建立了共和国,但是一起先权力就集中在少数富人手中,共和国并没有进一步演化为民主制,而是一种贵族共和国;随着疆域的扩大,共和国转化为帝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4.政治文明领域的突出贡献(1)古希腊:以雅典为代表的民主制,其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2)古罗马: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自然法这种人类自然同等的思想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华,标记着罗马法的高度成熟。1.罗马法的“法学的论证”方式,在政治领域表现为“依据人们的权利和统治者有依据的权力来推理”。在帝国时代,元首或皇帝总揽帝国大权,法学家们认为“皇帝所确定的都有法律效力,因为人民已把他们的全部权利通过王权法移转给他”。这一思想()A.否定了雅典人的人民主权原则B.蕴含了启蒙思想中的契约精神C.强调了法律应重视证据的思想D.确立了法律是君办法志的体现B[依据材料“人民已把他们的全部权利通过王权法移转给他”可知未否定主权在民的原则,故A项错误;材料“人民已把他们的全部权利通过王权法移转给他”“依据人们的权利”说明这一思想蕴含了启蒙运动社会契约论中的人民主权和天赋人权的精神,故B项正确;材料“依据人们的权利和统治者有依据的权力来推理”没有体现重视证据,故C项错误;材料“依据人们的权利和统治者有依据的权力来推理”说明并不是君办法志的体现,故D项错误。]二、工业革命前夕西方社会的时代特征1.近代西方社会转型的主要表现(1)经济:手工劳动向机器生产转化,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2)政治:专制独裁向民主法制转化,以法律为标记的国家权力取代以君主为代表的贵族特权。(3)思想:愚昧迷信、思想专制向民主科学、人文主义、理性主义转化。(4)阶级构成:世俗王权取代天主教会,工商业资产阶级取代地主阶级,公民取代臣民。从本质上看,近代社会转型事实上包含了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人本身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基本上概括了人类历史的主要内涵。2.工业革命前英国社会的猛烈变革(1)经济上:圈地运动及海外殖民扩张为经济的发展供应了丰富的劳动力和商品市场,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快速发展,英国成为当时西欧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2)政治上: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3)对外关系上:主动进行海外扩张,参加殖民掠夺,先后战胜了西班牙、荷兰和法国。18世纪下半叶,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建了条件。(4)思想上:16世纪,英国进行了“国教”改革,建立了民族宗教;启蒙思想家最早在英国出现,如:霍布斯、洛克等,推动了英国代议制民主制度的建立;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到来。2.美国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建了新的财宝,不如说新的财宝的发觉,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这里的“向外”是指()A.盛行黑奴贸易 B.广泛传播基督教C.殖民扩张与掠夺 D.出现新型交通工具C[依据所学学问可知,黑奴贸易是早期殖民扩张的方式之一,不足以表达“向外”,故A项错误;B项并非主要缘由,故错误;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对外殖民扩张与掠夺为工业革命供应了资本的原始积累、生产原料和海外市场,是工业革命发生的驱动力之一,故C项正确;D项属于工业革命的成就并非缘由,故错误。]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之间的关系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是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主要侧重于使人获得或满意基本的生理欲望,是对基督教禁欲主义的一种反叛。2.宗教改革是对文艺复兴的一种持续,宗教改革的内容也蕴含着人文主义思想,只不过它侧重宗教领域的思想。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主要是指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特性解放,使人们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3.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继承表现在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上,要求从教会束缚下解放人的特性,对人文主义作了进一步的深化;发展是指启蒙运动把矛头集中指向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并且启蒙思想家为将来的“理性”社会设计了一幅蓝图,提出了改造社会的方案,为欧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供应了理论基础。3.“沙龙”一词原意为“装饰有艺术品的足够大的房间”,后来渐渐成为文人和艺术家探讨文学、艺术、哲学或时事的社交场所。17世纪出现于法国,主要给文人探讨文学艺术供应场所,18世纪则起先趋向哲学性质,法国沙龙宣扬思想和言论自由,成为思想家等社会精英相聚和沟通的重要场所。18世纪法国沙龙的盛行()A.有利于启蒙思想的传播和发展B.体现了民众的民办法识增加C.反映了贵族势力日趋走向没落D.导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A[依据材料“17世纪出现于法国……法国沙龙宣扬思想和言论自由,成为思想家等社会精英相聚和沟通的重要场所”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17世纪启蒙运动在法国取得高潮,沙龙的出现为文人宣扬启蒙运动思想供应了平台,故A项正确。]四、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1.含义: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探讨确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2.确立方式:多数国家通过革命斗争或和平改革制定宪法,设立议会,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3.统一性的表现(1)核心:代议制民主。(2)政体: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3)原则: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4.基本特点(1)具有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议会。议会由议员组成,议员由普选产生。国家重大立法和重大决策都须经议会探讨并经多数同意通过,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2)实行权力制衡的原则。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防止专制独裁和官僚腐败,提高了行政效率,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实行。(3)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即必需由在议会选举或大选中获胜的政党领袖出任总统或首相,并以该党人员为主组成内阁。政党政治的主要内容是各党通过对议席的争夺,来实现其代表的利益集团的政治和经济利益。5.历史作用(1)代议制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避开了少数人的专制独裁,保证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具有民主精神,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2)代议制有利于调整资产阶级内部关系,缓和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封建势力的复辟,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3)代议制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在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具有重大的进步作用和历史意义。4.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认为:“纯粹的民主政体……我指的是由少数公民亲自组织和管理政府……成了动乱和争辩的图景,同个人平安或财产权是不相容的,往往由于暴亡而夭折……共和政体……就不同了,它能保证我们正在寻求的矫正工作。”这表明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A.摒弃了代议制民主政治B.强调权力的制约平衡C.维护有产者群体的利益D.提倡联邦制中心集权C[依据材料“纯粹的民主政体……同个人平安或财产权是不相容的……共和政体……能保证我们正在寻求的矫正工作”和所学学问可知,麦迪逊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可以弥补纯粹民主政体的弊端,即可以爱护个人平安及财产权,可以维护有产者群体的利益,故选C项;共和政体属于代议制民主政治的一种,解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故解除;材料未体现联邦制原则,解除D项。]14-17世纪的中国与西方项目中国经济西方经济基本状况封建经济接着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商品经济发达,资本主义经济兴起和发展缘由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重商主义流行表现传统农业与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发展,如农产品商品化、中小城镇大批出现、白银广泛流通、地域性商帮出现新航路开拓,出现“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早期殖民扩张出现影响经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人口增长快速;手工业再生产资金不足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快速;进入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政治“康乾盛世”出现;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进入近代社会前夜;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发生,代议制民主政治出现思想文化文化专制弘扬人文精神——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及启蒙运动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代前期,消费呈现尚俭、务实之特征,万历《通州志》卷2风俗载,南直隶通州“弘、德之间,犹有淳本务实之风”。成化《山西通志》卷2载,太原“工商务实勤俭”。然而中期以降,消费发生嬗变,凸显奢侈之风尚,乾隆《震泽县志》卷25风俗序载,苏州府“万历以后迄于天崇,民多世富,其奢侈乃日甚一日焉”。上自皇室下至民间竞相奢侈,顾炎武认为:“自神宗以来,黩货之风日甚一日,国维不张,而人心大坏,数十年于此矣。”消费奢侈,对明代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摘编自张邦建《明代中后期奢侈之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材料二与16世纪相比,这一时期欧洲消费竞争的特征发生了改变。首先,16世纪消费竞争的主体是家庭,竞争是为了维护家族的地位和荣誉;到了18世纪,消费竞争的主体则成为个人,消费竞争是为了个人的地位和荣誉。其次,16世纪消费竞争的动力主要在于政治,但18世纪消费竞争的动力主要在于文化与市场,其表现形式就是对时尚的追逐和竞争。而时尚的制造者不仅仅是贵族,市场也参加到时尚的制造中来。时尚的大众参加导致西方进入了“大批量需求”时期。——摘编自李琴《从勤俭节约到消费至上——对西方消费主义文化的历史考察》(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明朝中后期社会风尚嬗变的缘由,并对这一现象做简要评价。(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比较说明明朝中后期与16—18世纪欧洲消费改变的相同之处,并分析这种改变产生的不同影响及其缘由。[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材料供应的信息非常有限,这就要求考生更多地结合所学学问进行概括,明朝中后期社会风尚的嬗变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反映,考生可从商品经济发展、思想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其次小问,要留意从主动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分析,二者都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凸显奢侈之风尚”和材料二“对时尚的追逐和竞争”可得出消费都变得奢侈。其次小问,抓住“不同”,结合明朝中后期和16—18世纪欧洲的社会背景,分别分析其影响。第三小问,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别分析其缘由,中国从封建制度、小农经济的地位、经济政策等角度思索;欧洲则从新航路开拓、殖民扩张、重商主义思想、思想解放运动等角度思索。[答案](1)缘由:商品经济发展;工商皆本、趋利经商思想的影响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