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中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2.2中国的古代艺术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中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2.2中国的古代艺术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中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2.2中国的古代艺术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中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2.2中国的古代艺术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中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2.2中国的古代艺术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课时分层作业(六)(建议用时:35分钟)1.汉武帝末年,鲁恭王刘余坏孔子宅,得《尚书》《礼》《论语》等儒家经典,这些经书因其文字与汉代文字不同而被称为古文经,汉代文字所写的被称为今文经。“今文”是指()A.草书 B.隶书C.金文 D.楷书B[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汉代的文字。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后,实行的是小篆,汉代隶书得到了广泛的推行,故选B项;A、D两项与材料时间不符;C项是商周时期的文字,均解除。]2.郭沫若曾惊羡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足知存世契文,实一代法书,而书之契文者,乃殷世之钟、王、颜、柳也。”这种文字是()A.甲骨文B.小篆C.楷书D.草书A[中国历史上的商朝,又称殷商,故郭沫若赞许的是商朝的文字。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商朝的文字是甲骨文,故A项正确。]3.绘画是人们历史生活的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往往带有宗教色调,隋唐时期的绘画,山水、花鸟成为主题,更多的宣扬享受和消遣;宋朝绘画中,表现人民生活的世俗场景大量出现。这些绘画共同之处是()A.佛教起先传入我国 B.艺术形式的多样化C.古代绘画博大精深 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D[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反映了社会动荡下人们找寻精神寄予;隋唐时期的绘画突出享受和消遣,反映的是隋唐盛世的生活特色;宋朝绘画中的世俗场景反映了经济发达状况下市民生活的特点。即不同时期的绘画,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色。]4.清代孔衍栻在《石村画决》中说:“余作画每取古人佳句,借其触动,易于落想,然后层层画去。”孔衍栻强调()A.艺术创作的规律 B.绘画要讲究气概C.作画要立意在先 D.作画要协调比例C[材料信息“取古人佳句,借其触动,易于落想”体现了作画要立意在先,意成下笔,故选C项;艺术创作的规律、绘画气概以及绘画构图比例在材料中均未提及,解除A、B、D三项。]5.宋代之前,音乐的功能主要表现为教化,庄重、正经的宫廷音乐占据着肯定的统治地位;到了宋代,以消遣为目的的市井音乐(类似于流行音乐)起先登上历史舞台,宫廷音乐则渐渐衰落。导致这一改变的主要缘由是()A.市民社会的形成 B.民间教化的发达C.宋代理学的兴起 D.常见的对外沟通A[肯定时期的文化反映了肯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市井音乐出现的根本缘由是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的旺盛,导致市民阶层的兴起,故A项正确。]6.宋人苏轼在谈绘画艺术时说:“视察事物要'空静',创作要'忘我'。”这反映出苏轼的绘画创作主要受到()A.佛、道思想的影响B.市民阶层壮大的影响C.新儒学反专制思想的影响D.文化专制强化的影响A[“空静”体现的是佛教思想,“忘我”体现的是道家思想,故A项正确;市民阶层壮大与商品经济有关,与“空静”“忘我”无关,故B项错误;宋代新儒学是维护专制,不是反专制,故C项错误;文化专制强化是在明清时期,故D项错误。]7.右图是八大山人作品《孤禽图》,整幅画的画面仅在中下方绘一只水禽,鸟的眼睛一圈一点,眼珠顶着眼圈,一副白眼向天的神情。从创作风格看,该画的艺术特色是()A.留意写实,形态逼真B.讲究布局,气概雄壮C.“意在笔先”“趣在法外”D.工笔重彩,色调绚丽C[解读图片信息可知,图中禽鸟一足立地,一足悬,缩颈,拱背,白眼,一副既受欺又不屈、傲兀不群的情态,流露出愤世嫉俗之情,故可推断出该画是文人画。C项正确,A、B、D三项均与图片内容不符。]8.“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下列中国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A.书法B.绘画C.戏曲D.杂技C[题干诗句体现了京剧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故C项正确;书法是指依据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故A项错误;绘画是一种在平面上以手工方式临摹自然或非自然,以达到二维效果的艺术,故B项错误;杂技指柔术(软功)、车技、口技、顶碗、走钢丝、变戏法、舞狮子等技艺,故D项错误。]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古代有“书画同源”的说法。中国书画的确是一对孪生姊妹,她们以独特的风采,跻身于世界艺林,充溢魅力。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画人物时,经常数年不点眼睛,人问其故,答说:“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这个故事,道出了中国书画的魅力所在--“传神”,就是留意、追求表现精神面貌。“以形写神”,乃至“得意忘形”,形成了中国书画的发展形势与传统特色。注:阿堵:六朝口语,意为这、这个。(1)以汉字的起源说明“书画同源”的依据。(2)依据材料回答中国书画的艺术特色。(3)中国书画艺术中最能体现“得意忘形”“以形写神”的各是什么?[解析]第(1)问从汉字起源于图画角度来分析作答。第(2)问可依据材料概括归纳答案。第(3)问依据要求结合所学学问分析作答。[答案](1)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数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2)追求精神面貌,“以形写神”,乃至“得意忘形”,留意意境,形成了中国书画的发展形势与传统特色。(3)文人画、草书。10.汤临初的《书指·卷上》载:“大凡天地间至微至妙,莫如化工,故曰神、曰化,皆由合下自然,不烦凑泊。物物有之,书固宜然。”这说明,汤临初主见书法()A.要契合万物改变之势 B.外在形态要丰富C.字形改变要和谐美观 D.排列组合要有规律A[汤临初认为天地万物具备神、化,书法也不例外,因此在写书法时要体现这种神、化,即契合万物改变的趋势,故选A项;神属于内在特征,B项解除;和谐美观在材料中未体现,解除C项;书法排列组合要有规律在材料中未提及,解除D项。]11.《墨梅图》(下图)是写意画中的精品,画中题诗为: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视察绘画和题诗可以得知()A.风俗画是商品经济旺盛的表象B.中西方文化沟通源远流长C.程朱理学影响深远D.宋代花鸟画艺术造诣超群C[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墨梅图》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符合文人画的特点,文人画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故C项正确;《墨梅图》是文人画,非风俗画,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西方文化沟通状况,故B项错误;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宋代花鸟画的艺术水平,故D项错误。]12.昆曲作为我国古典词曲艺术仅存的活化石,其蕴含的文化底蕴与艺术价值是其他任何剧种都无法匹敌的。但是被尊为“雅部”的昆曲在国家养、文人捧、皇上听的状况下,却在晚清被京剧取代了主流戏曲的地位。这主要是因为京剧()A.蕴涵更高艺术价值 B.得到西方人的认可C.符合晚清政治须要 D.迎合民众文化需求D[依据材料“被尊为'雅部'的昆曲在国家养、文人捧、皇上听的状况下”可见其艺术价值特别高,无法说明京剧比昆曲有更高艺术价值,故A项错误;昆曲和京剧主要在中国流行,故B项错误;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昆曲和京剧的发展没有涉及政治斗争,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世俗文化兴起,迎合广阔民众的须要,徽剧和汉剧相互融合,兼收并蓄,最终定型为京剧,故D项正确。]13.宋以后是戏曲发展时期,三国戏尤其盛行。起初关羽只是在佛教中被济度成神,宋徽宗时封关羽为忠惠公、武安王,明清时关羽被加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材料表明()A.戏剧在社会上发挥教化功能B.儒道佛在民间传播渐渐合流C.市民文化须要世俗神化英雄D.戏剧是加强思想限制的工具A[戏剧是市民文化发展的表现,在市民文化素养不高的时代,广为流传的戏剧不自觉地起到道德规范、内化的功能。统治者神化关羽,这种主流意识形态影响了戏剧的内容和价值取向,A项正确;儒道佛渐渐合流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时间与题干不符,B项错误;市民文化须要世俗神化英雄只是材料中的一个方面,C项错误;戏剧为统治者服务也只是材料中的一个方面,D项错误。]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代以后士风颓靡,诸多士大夫狂荡不羁、沉溺声色,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痴迷于戏曲。明人陈琬《旷园杂记》说,嘉靖四年(1525年)有一位解元周诗,当乡试发榜时,别人都争去省门看榜,他却在戏园里演戏,“门外呼周解元声百沸,周若弗闻,歌竟,下场始归”。材料二戏曲通过参加祭祀社火等民俗活动,成为一种与民众的宗教仪式、年节庆典、春祈秋报、红白喜事浑融一体的民俗艺术,成为民间文化消遣方式的主要承载物。清人焦循说:“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樵渔夫,聚以为欢,由来久矣。”这是对当时平民戏曲生活的生动写照。材料三乾隆五十五年,三庆徽班进京,渐渐汲取了京、秦二腔独擅梨园,因此京剧的前身即为徽剧。道光年间汉调进京,于是形成徽、汉合流,促成湖北的汉调与安徽的徽调融合,京剧渐渐形成。京剧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经过几辈优秀人才的长期舞台实践,执着探究,最终成为代表民族传统文化的珍宝。材料四京剧被称为“国剧”“国粹”,渐渐走向世界,被世界所认可。但有人认为,京剧发展到今日,已不适应现代人的观赏口味,任其衰亡就是了;另一种观点认为,京剧是原汁原味的国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应当原封不动地加以保存。(1)依据材料一、二归纳明清时期戏曲艺术旺盛的缘由。(2)依据材料三,归纳京剧形成并快速发展的缘由。(3)材料四的两种观点是否合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