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子信息行业网络安全防护方案TOC\o"1-2"\h\u19144第1章网络安全防护概述 497851.1网络安全防护的重要性 4206021.2网络安全防护的基本原则 4263431.3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架构 517223第2章网络安全风险评估 5290932.1风险识别与评估方法 5298872.1.1资产识别 5304022.1.2威胁识别 5278912.1.3脆弱性识别 6315202.1.4风险评估方法 635922.2风险评估流程与工具 6117622.2.1风险评估流程 6208632.2.2风险评估工具 6300552.3风险评估报告与应对措施 6216852.3.1风险评估报告 6127132.3.2应对措施 622116第3章网络安全防护策略 7288913.1物理安全防护策略 754233.1.1设备安全 7255943.1.2环境安全 7162493.1.3网络边界安全 791623.2数据安全防护策略 7263973.2.1数据加密 736453.2.2数据备份 7163233.2.3数据访问控制 820323.3应用安全防护策略 8258193.3.1应用系统安全 827403.3.2应用层防护 832143.3.3用户身份认证 828990第4章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8305034.1防火墙技术 8126554.1.1包过滤防火墙 899164.1.2状态检测防火墙 84744.1.3应用层防火墙 823344.2入侵检测与防御技术 831804.2.1入侵检测系统(IDS) 9200624.2.2入侵防御系统(IPS) 980384.2.3异常检测与签名检测 9144404.3加密技术 958914.3.1对称加密 9216334.3.2非对称加密 9198454.3.3混合加密 921935第5章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 932015.1访问控制策略 9162025.1.1基本原则 945075.1.2访问控制策略分类 10187735.1.3访问控制策略实施 1025805.2身份认证方法与实现 10297665.2.1身份认证概述 10173655.2.2身份认证实现技术 10123905.3权限管理与实践 1020235.3.1权限管理原则 10238035.3.2权限管理实践 11290345.3.3权限管理优化 1117867第6章安全运维管理 11280456.1安全运维制度与流程 11147876.1.1建立安全运维管理制度 11133446.1.2运维操作流程 11275856.1.3运维人员培训与管理 11178276.2安全审计与监控 1158506.2.1安全审计 1189776.2.2安全监控 11270186.2.3安全事件分析 12216816.3应急响应与处置 1260696.3.1应急预案制定 12165596.3.2应急响应团队建设 12126426.3.3安全事件处置 1259706.3.4总结与改进 123221第7章数据安全保护 1225667.1数据备份与恢复 12170777.1.1备份策略 12275417.1.2备份介质 1216297.1.3恢复策略 1328817.2数据加密与脱敏 13318877.2.1数据加密 13270427.2.2数据脱敏 13237127.2.3加密与脱敏策略 1375367.3数据安全交换与共享 13297807.3.1数据交换安全 13121937.3.2数据共享安全 13230397.3.3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 1312680第8章应用安全防护 1493938.1网站安全防护 1494318.1.1网站安全架构设计 146908.1.2防SQL注入 14196278.1.3防跨站脚本攻击(XSS) 1422588.1.4防跨站请求伪造(CSRF) 14307388.1.5网站漏洞扫描与修复 14105968.2移动应用安全防护 1465708.2.1移动应用安全开发规范 14306788.2.2防止移动应用逆向工程 14238808.2.3移动应用数据安全 14179888.2.4移动应用漏洞防护 15132578.3云计算安全防护 15216328.3.1云计算平台安全架构 15200918.3.2云计算资源隔离 15174978.3.3云计算数据安全 1537788.3.4云计算服务安全 15259038.3.5云计算安全合规性 1521471第9章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 15146139.1安全培训体系构建 1582049.1.1培训目标设定 15266409.1.2培训内容规划 1559519.1.3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15148949.1.4培训方式与手段 16116129.1.5培训评估与反馈 16142269.2安全意识提升策略 16180779.2.1宣传教育 16178339.2.2岗位职责明确 16257099.2.3安全演练与竞赛 1648909.2.4奖惩机制 1625859.3安全培训课程与实施 16287289.3.1网络安全基础知识 1681899.3.2岗位操作规范 16245699.3.3应急预案与处置流程 1643729.3.4实操演练 17199099.3.5案例分析与讨论 17322809.3.6定期复训 1730363第10章持续改进与优化 173138010.1安全防护效果评估 171851110.1.1收集安全数据:收集网络安全防护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包括安全事件、漏洞、防护措施等。 171116010.1.2分析安全数据:对收集到的安全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安全防护方案的优点和不足。 172048010.1.3评估安全防护效果:根据分析结果,评估现有安全防护方案在预防、检测、响应和恢复等方面的效果。 17740210.1.4制定改进措施:针对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网络安全防护水平。 172277310.2安全防护策略优化 17228510.2.1跟踪网络安全动态:关注国内外网络安全发展趋势,了解最新的安全漏洞、攻击手段和防护技术。 171009610.2.2分析安全风险: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分析潜在的网络安全风险,为策略优化提供依据。 172881910.2.3优化安全防护策略:根据跟踪和分析结果,对现有安全防护策略进行调整和优化,保证其适应新的安全环境。 172235210.2.4实施优化策略:将优化后的安全防护策略部署到实际环境中,并进行验证。 18309810.3持续改进与提升网络安全防护水平 182570710.3.1建立持续改进机制:制定相关制度,明确网络安全防护工作的持续改进目标和要求。 18879710.3.2培训与宣传: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182125410.3.3技术研究与创新:跟踪研究网络安全新技术,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提升安全防护能力。 18102410.3.4合作与交流:与国内外网络安全机构、企业开展合作与交流,共享网络安全资源,共同应对网络安全威胁。 182480010.3.5定期审查与调整:定期对网络安全防护方案进行审查,根据实际需求和网络安全形势,调整防护策略和措施。 18第1章网络安全防护概述1.1网络安全防护的重要性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网络作为信息传输的重要载体,其安全性对整个行业的发展。网络安全防护旨在保护电子信息行业中的数据、系统及网络资源免受恶意攻击、非法访问、篡改和泄露等威胁,保证行业稳定、可靠、高效地运行。加强网络安全防护,不仅有助于维护国家信息安全,而且对保障企业利益、用户隐私及促进电子信息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2网络安全防护的基本原则网络安全防护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分层防护:通过设置多级安全防护措施,形成层次分明的安全防护体系,以提高网络的整体安全性。(2)动态防御:针对网络攻击手段的不断更新,网络安全防护策略应具备动态调整和优化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网络环境。(3)综合防范:结合物理安全、技术安全和管理安全等多方面因素,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4)合规性: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保证网络安全防护工作的合规性。(5)重点保护:针对关键业务、重要数据和核心系统,实施重点防护,保证关键信息资源的安全。1.3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架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1)物理安全:保障网络设备和线路的物理安全,防止设备损坏、线路中断等物理性风险。(2)边界安全:通过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DS)、入侵防御系统(IPS)等技术手段,对网络边界进行安全防护,防止外部攻击和非法访问。(3)主机安全:加强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主机层面的安全防护,包括安全配置、漏洞修复、病毒防护等。(4)应用安全:针对具体应用系统,采取安全编码、安全测试、安全审计等措施,保证应用系统的安全性。(5)数据安全:通过数据加密、访问控制、数据备份等手段,保护数据在传输、存储、处理过程中的安全。(6)网络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网络安全策略,开展网络安全培训,提高网络安全意识。(7)应急响应:建立健全网络安全应急响应机制,对网络安全事件进行及时发觉、处置和恢复,降低网络安全风险。第2章网络安全风险评估2.1风险识别与评估方法为了保证电子信息行业的网络安全,首先需对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以下是风险识别与评估的主要方法:2.1.1资产识别识别组织内的关键信息资产,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系统、数据存储、网络架构等,以便对各类资产进行安全风险评估。2.1.2威胁识别分析电子信息行业面临的内外部威胁,包括但不限于恶意软件、黑客攻击、内部泄露、物理破坏等。2.1.3脆弱性识别评估组织内各类信息系统的技术和管理脆弱性,包括系统漏洞、配置不当、人员培训不足等。2.1.4风险评估方法采用定性、定量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估,如故障树分析(FTA)、危害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安全风险评估矩阵(RAM)等。2.2风险评估流程与工具2.2.1风险评估流程(1)确定评估目标:明确评估的范围、对象和目标。(2)收集信息:收集与评估对象相关的资产、威胁、脆弱性等信息。(3)分析风险:结合资产价值、威胁发生概率、脆弱性严重程度等因素,分析各类风险。(4)风险排序:根据风险严重程度和发生概率,对识别的风险进行排序。(5)制定应对措施:针对不同级别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2.2.2风险评估工具选用专业的风险评估工具,如漏洞扫描器、安全审计软件、风险评估管理系统等,以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效率。2.3风险评估报告与应对措施2.3.1风险评估报告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编写风险评估报告,内容包括:(1)评估背景与目的:描述评估的背景、范围和目标。(2)评估方法与工具:阐述所采用的评估方法、工具及数据来源。(3)风险评估结果:列出识别的风险、风险排序及影响程度。(4)风险分析:对识别的风险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威胁、脆弱性、潜在损失等。2.3.2应对措施针对识别的风险,制定以下应对措施:(1)技术措施:包括安全加固、漏洞修复、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2)管理措施: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安全意识。(3)应急措施:制定应急预案,保证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4)持续监控:建立网络安全监控体系,实时监测网络安全状况,及时发觉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第3章网络安全防护策略3.1物理安全防护策略3.1.1设备安全(1)对电子信息行业关键设备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保证授权人员才能接触关键设备;(2)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设备运行状态良好,降低因设备故障导致的安全风险;(3)对重要设备进行冗余部署,提高系统的容错能力。3.1.2环境安全(1)设立专门的设备室,保证设备运行环境稳定,防止因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导致的设备损坏;(2)加强对设备室的安防措施,如安装监控设备、门禁系统等,防止非法入侵。3.1.3网络边界安全(1)配置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对进出网络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和审计;(2)对网络边界进行合理划分,实施访问控制策略,防止内部网络被外部攻击。3.2数据安全防护策略3.2.1数据加密(1)采用国际通用的加密算法,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2)定期更新加密密钥,提高数据安全性。3.2.2数据备份(1)制定数据备份策略,保证重要数据定期备份;(2)建立灾难恢复机制,提高数据恢复能力。3.2.3数据访问控制(1)实施严格的用户权限管理,保证用户只能访问其授权范围内的数据;(2)对敏感数据进行访问审计,记录数据访问行为,以便追踪和审计。3.3应用安全防护策略3.3.1应用系统安全(1)定期对应用系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修复,保证应用系统安全;(2)对应用系统实施严格的代码审查,防止恶意代码注入。3.3.2应用层防护(1)部署应用层防火墙,防止应用层攻击,如SQL注入、跨站脚本攻击等;(2)对应用系统进行安全加固,提高系统抗攻击能力。3.3.3用户身份认证(1)采用多因素认证方式,如密码、短信验证码、生物识别等,保证用户身份的真实性;(2)对用户身份认证过程进行监控,防止恶意登录行为。第4章网络安全防护技术4.1防火墙技术防火墙作为网络安全防护的第一道防线,具有的作用。本节主要介绍电子信息行业中所采用的防火墙技术。4.1.1包过滤防火墙包过滤防火墙通过对网络数据包的源地址、目的地址、端口号等进行分析,决定是否允许数据包通过。该技术能有效阻止非法访问和数据传输。4.1.2状态检测防火墙状态检测防火墙通过跟踪网络连接的状态,对数据包进行动态分析。与包过滤防火墙相比,它可以更有效地识别和阻止非法连接。4.1.3应用层防火墙应用层防火墙针对特定应用进行深度检测,能够识别并阻止恶意请求。在电子信息行业,应用层防火墙能够有效保护关键业务系统。4.2入侵检测与防御技术入侵检测与防御技术旨在及时发觉并阻止恶意攻击行为,保障网络安全。4.2.1入侵检测系统(IDS)入侵检测系统通过对网络流量进行实时监控,分析潜在的安全威胁。电子信息行业中,IDS可对异常行为进行预警,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4.2.2入侵防御系统(IPS)入侵防御系统在检测到恶意攻击时,能够自动采取措施进行阻止。与IDS相比,IPS具有实时性和主动防御的特点。4.2.3异常检测与签名检测异常检测基于统计学方法,对正常行为进行建模,发觉偏离正常行为的行为。签名检测则基于已知的攻击特征进行匹配。电子信息行业可结合两者,提高检测效果。4.3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保护电子信息行业数据安全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和混合加密等。4.3.1对称加密对称加密使用相同的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在电子信息行业,对称加密技术可用于保护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4.3.2非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使用一对密钥(公钥和私钥)进行加密和解密。在电子信息行业,非对称加密技术广泛应用于数字签名、身份认证等方面。4.3.3混合加密混合加密技术结合了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的优点,既保证了加密速度,又提高了安全性。在电子信息行业,混合加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安全通信场景。第5章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5.1访问控制策略5.1.1基本原则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护的核心策略之一,其目的是保证经过授权的用户和实体才能访问受保护的资源。访问控制策略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最小权限原则:用户和实体仅被授予完成特定任务所需的最小权限。(2)权限分离原则:将系统中的不同权限分配给不同的用户,以降低内部威胁。(3)权限审计原则:定期对用户权限进行审计,保证权限的有效性和合理性。5.1.2访问控制策略分类(1)自主访问控制(DAC):用户可以自主控制其所拥有资源的访问权限。(2)强制访问控制(MAC):系统强制实施访问控制,用户无法更改权限设置。(3)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根据用户的角色分配权限,便于管理。5.1.3访问控制策略实施(1)制定访问控制策略:根据企业业务需求和网络安全要求,制定合适的访问控制策略。(2)权限分配:为用户和实体分配相应的权限,保证其能够完成工作职责。(3)权限审核:定期对权限进行审核,保证权限分配的合理性和有效性。5.2身份认证方法与实现5.2.1身份认证概述身份认证是保证用户身份合法性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密码认证:用户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认证。(2)双因素认证:结合密码认证和实物认证(如短信验证码、动态令牌等)。(3)生物识别:如指纹、人脸、虹膜等生物特征进行认证。5.2.2身份认证实现技术(1)密码技术:采用加密算法对用户密码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2)安全协议:使用SSL/TLS等安全协议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3)认证服务器:部署认证服务器,负责用户身份的验证和权限的发放。5.3权限管理与实践5.3.1权限管理原则(1)权限最小化:用户和实体仅被授予完成工作所需的最小权限。(2)权限动态调整:根据用户职责变化,及时调整权限设置。(3)权限审计:定期对权限进行审计,保证权限分配的合理性和有效性。5.3.2权限管理实践(1)权限管理流程:制定权限申请、审批、变更、回收等流程,保证权限管理的规范性。(2)权限管理工具:采用权限管理工具,实现权限的自动化管理。(3)权限监控:对权限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发觉异常行为及时处理。5.3.3权限管理优化(1)权限精细化:根据用户实际需求,对权限进行精细化设置。(2)权限培训:加强用户对权限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安全意识。(3)权限风险管理:评估权限设置带来的潜在风险,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第6章安全运维管理6.1安全运维制度与流程6.1.1建立安全运维管理制度为了保证电子信息行业的网络安全,首先应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运维管理制度,包括运维人员职责、运维操作规程、安全事件处理流程等,以规范运维人员的行为,降低安全风险。6.1.2运维操作流程明确运维操作的流程,包括系统升级、漏洞修复、配置变更等,保证各项操作符合安全规范,并对操作过程进行记录和审计。6.1.3运维人员培训与管理加强对运维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保证运维过程中的安全性。6.2安全审计与监控6.2.1安全审计建立安全审计制度,定期对系统、网络、应用等进行安全审计,发觉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6.2.2安全监控部署安全监控设备,实时监控系统、网络、应用的安全状况,对异常行为进行报警,防止安全事件的发生。6.2.3安全事件分析对安全事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找出安全风险点,为安全防护策略的优化提供依据。6.3应急响应与处置6.3.1应急预案制定制定应急预案,包括应急响应流程、应急联系人、应急资源等,保证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6.3.2应急响应团队建设建立专业的应急响应团队,负责安全事件的监测、分析、处置等工作。6.3.3安全事件处置在发生安全事件时,按照应急预案和流程进行快速处置,包括隔离攻击源、恢复系统正常运行、调查取证等,以降低安全事件对业务的影响。6.3.4总结与改进对安全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原因和教训,不断优化应急预案和防护措施,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第7章数据安全保护7.1数据备份与恢复为了保证电子信息行业网络安全,数据备份与恢复是的一环。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数据备份与恢复的策略。7.1.1备份策略定期备份: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重要性,制定定期备份计划,保证关键数据得到有效保护。差异备份与增量备份:结合差异备份和增量备份,提高备份效率,减少备份存储空间需求。灾难恢复备份:针对重大灾难,制定灾难恢复备份策略,保证关键业务数据能够快速恢复。7.1.2备份介质磁盘备份:利用磁盘阵列、磁带库等存储设备进行数据备份。云备份:利用云计算技术,将数据备份至云端,提高数据安全性。7.1.3恢复策略数据恢复测试:定期进行数据恢复测试,保证备份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快速恢复: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情况下,快速进行数据恢复,减少业务中断时间。7.2数据加密与脱敏数据加密与脱敏是保障数据安全的关键技术。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数据加密与脱敏的方法。7.2.1数据加密对称加密:采用对称加密算法,如AES、DES等,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非对称加密:采用非对称加密算法,如RSA、ECC等,保障数据传输安全。7.2.2数据脱敏静态脱敏:在数据存储阶段,对敏感数据进行脱敏处理,如替换、加密等。动态脱敏:在数据传输阶段,根据用户权限和业务需求,实时对敏感数据进行脱敏。7.2.3加密与脱敏策略数据分类:根据数据重要性、敏感性进行分类,制定相应的加密和脱敏策略。权限管理:结合用户权限,实施加密和脱敏措施,防止数据泄露。7.3数据安全交换与共享数据安全交换与共享是电子信息行业网络安全防护的重要环节。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数据安全交换与共享的措施。7.3.1数据交换安全安全协议:采用安全传输协议,如SSL、TLS等,保障数据交换过程中的安全性。访问控制: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防止未经授权的数据交换。7.3.2数据共享安全数据脱敏:在数据共享前,对敏感数据进行脱敏处理,防止数据泄露。权限管理:根据用户角色和业务需求,设置数据共享权限,保证数据安全。7.3.3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建立安全可靠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安全交换。加强平台安全防护,防范外部攻击和内部泄露风险。第8章应用安全防护8.1网站安全防护8.1.1网站安全架构设计本节主要阐述电子信息行业网站安全架构的设计原则,包括安全区域划分、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方面。8.1.2防SQL注入介绍针对电子信息行业网站如何预防SQL注入攻击,包括代码审计、参数化查询、安全编码规范等措施。8.1.3防跨站脚本攻击(XSS)分析跨站脚本攻击的原理及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如输入输出验证、编码转换、浏览器安全策略等。8.1.4防跨站请求伪造(CSRF)阐述跨站请求伪造攻击的原理,以及电子信息行业网站如何通过验证码、token等技术手段进行防护。8.1.5网站漏洞扫描与修复介绍定期进行网站漏洞扫描的重要性,以及针对漏洞的修复措施,保证网站安全。8.2移动应用安全防护8.2.1移动应用安全开发规范本节主要阐述电子信息行业移动应用安全开发规范,包括数据加密、通信安全、权限管理等。8.2.2防止移动应用逆向工程分析逆向工程的手段及危害,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如代码混淆、加固、防篡改等技术。8.2.3移动应用数据安全介绍如何保障电子信息行业移动应用数据安全,包括数据加密存储、安全传输、敏感信息保护等。8.2.4移动应用漏洞防护分析移动应用常见漏洞,如组件安全、文件安全等,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8.3云计算安全防护8.3.1云计算平台安全架构本节主要阐述电子信息行业云计算平台的安全架构,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等方面。8.3.2云计算资源隔离介绍云计算环境下资源隔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有效的资源隔离,保障用户数据安全。8.3.3云计算数据安全分析云计算数据安全的风险,提出数据加密、访问控制、数据备份等防护措施。8.3.4云计算服务安全阐述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如何保障服务安全,包括安全运维、安全审计、合规性检查等。8.3.5云计算安全合规性介绍电子信息行业云计算安全合规性要求,以及如何满足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第9章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9.1安全培训体系构建为了提高电子信息行业员工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构建一套完善的安全培训体系。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9.1.1培训目标设定根据企业规模、业务需求及员工岗位特点,明确安全培训的目标,保证培训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9.1.2培训内容规划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包括网络安全基础知识、岗位操作规范、应急预案等方面的培训内容。9.1.3培训师资队伍建设选拔具有丰富网络安全经验和教学能力的专业人才,担任安全培训讲师,提高培训质量。9.1.4培训方式与手段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实操演练等手段,提高培训效果。9.1.5培训评估与反馈建立培训评估机制,收集员工反馈意见,不断优化培训内容和方法,提升培训效果。9.2安全意识提升策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是保障企业网络安全的关键。以下为安全意识提升策略:9.2.1宣传教育通过内部刊物、宣传栏、网络平台等多种渠道,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9.2.2岗位职责明确让员工明确自身岗位的网络安全职责,树立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9.2.3安全演练与竞赛定期组织安全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网络安全事件的能力;举办网络安全竞赛,激发员工学习安全知识的兴趣。9.2.4奖惩机制建立网络安全奖惩机制,对表现优异的员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十八章 医疗与护理文件课件
- 休学典礼发言稿
- 建设项目审计调查实施方案
- 维修协议劳务合同
- 第二章 抗体课件
- 第二章 光检基本原则课件
- Methyl-6-gingerol-生命科学试剂-MCE
- (新)换填土施工方案
- 教材编制与课程设计
- 教材同步书写课程设计
- 一种40CrNiMoA钢棒的热处理方法及应用与流程
- 脉诊-教学讲解课件
- 闭合导线全站仪导线测量记录表
- 常见猪病的防治
- 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审前调查报告
- 王慧文清华大学《互联网产品管理课》
- 2.PaleoScan详细操作流程
- 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 纱线上浆浆纱工艺浆料配方
- 人教pep四年级上册unit5Dinners-ready-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 计算机网络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山东建筑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