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信息服务体系与模式创新研究TOC\o"1-2"\h\u878第1章引言 3120771.1研究背景与意义 3189071.2国内外研究现状 3305271.3研究内容与方法 312607第2章农信息服务体系概述 4198162.1农信息服务体系的内涵与特征 4103342.1.1内涵 480292.1.2特征 482382.2农信息服务体系的组成与功能 4133112.2.1组成 478522.2.2功能 5290482.3农信息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5289432.3.1发展现状 5145972.3.2存在问题 616608第3章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 6118523.1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6108793.1.1农业信息基础设施 6118283.1.2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 6105213.1.3农业信息技术应用 665453.1.4政策支持与保障 728533.2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方法 7312703.2.1数据标准化处理 7317043.2.2计算指标权重 7319513.2.3综合评价 7207913.3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实证分析 720937第4章农业大数据与云计算 729854.1农业大数据概述 7195724.1.1数据来源 869754.1.2数据类型 897414.1.3数据处理 8245824.2农业大数据应用场景 889964.2.1精准农业 8179514.2.2农产品流通与营销 966234.2.3农业金融服务 990804.3云计算在农业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918724.3.1农业数据资源共享 9277304.3.2农业智能分析与应用 952114.3.3农业信息化服务 9156154.3.4农业灾害预警与应对 912042第5章农业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10272545.1农业物联网技术概述 10172135.2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与设备 1063245.2.1传感器技术 10138475.2.2网络通信技术 1033355.2.3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1086015.2.4智能控制设备 10255175.3农业物联网应用案例分析 10313025.3.1智能温室 10193105.3.2精准农业 11222215.3.3农产品质量追溯 11161615.3.4农业机械自动化 114609第6章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11133706.1农业电子商务概述 114356.2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分析 11119806.2.1B2B模式 1143866.2.2B2C模式 12283336.2.3O2O模式 12174356.3农业电子商务政策与建议 12180696.3.1政策支持 1241046.3.2建议措施 1230074第7章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1388247.1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发展现状 13234077.1.1农村信息服务政策环境分析 13104737.1.2农村信息服务基础设施现状 13283657.1.3农村信息服务内容与方式 1330337.2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 13152297.2.1农村信息服务主体培育 13244257.2.2农村信息服务资源整合 13178047.2.3农村信息服务技术支撑 1377077.2.4农村信息服务政策支持 13126657.3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案例分析 1398367.3.1案例一:某省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 13265887.3.2案例二:某地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 14313257.3.3案例三:某县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1422358第8章农业智能信息服务模式创新 14307618.1农业智能信息服务概述 14202008.2农业智能信息服务关键技术 14157978.3农业智能信息服务模式创新实践 1431780第9章农业政策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持 15134419.1农业政策信息服务概述 15132789.2农业政策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15292179.2.1农业政策信息资源建设 1585019.2.2农业政策信息传输渠道建设 15147349.2.3农业政策信息服务能力建设 1656899.3农业政策决策支持系统构建与应用 1630099.3.1系统框架设计 16211189.3.2关键技术 16272629.3.3系统应用 1630534第10章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发展策略与展望 161798710.1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发展策略 162412710.1.1完善农业信息服务基础设施 16630610.1.2构建多元化农业信息服务主体 172838510.1.3提高农业信息服务的精准度与覆盖面 173036610.1.4建立健全农业信息服务政策法规体系 171226310.2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770610.2.1挑战 173212810.2.2机遇 17947510.3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172104210.3.1数字化与智能化 172424410.3.2精准化与个性化 171624410.3.3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 1778410.3.4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 18第1章引言1.1研究背景与意义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信息化的推进,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持。但是当前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信息服务不充分、不对称、效率低下等,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链的优化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开展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与模式创新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2国内外研究现状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研究在国际上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国外研究主要关注农业信息化政策、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构建等方面,为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研究提供了有益借鉴。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信息服务模式、信息服务技术等方面,但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且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仍有待提高。1.3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围绕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与模式创新展开,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分析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后续创新提供依据;(2)构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框架,明确各环节的功能定位和相互关系;(3)研究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创新,提出适应我国农业发展需求的多元化信息服务模式;(4)探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与模式创新的关键技术,为实践应用提供技术支持;(5)分析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与模式创新的保障机制,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总结国内外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与模式创新的实践经验;结合具体案例,深入剖析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与模式创新的内在规律;运用实证分析法,验证研究假设,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与模式创新提供理论依据。第2章农信息服务体系概述2.1农信息服务体系的内涵与特征2.1.1内涵农信息服务体系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活动中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处理、传输和利用的一种服务体系。它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提供全面、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2.1.2特征(1)系统性:农信息服务体系是一个涵盖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应用等多个环节的有机整体,各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影响。(2)综合性:农信息服务体系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农业、信息技术、经济、管理、政策法规等,是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融合。(3)动态性:农信息服务体系需要根据农业发展、市场需求、技术进步等因素进行不断调整和优化。(4)区域性:农信息服务体系应考虑地域特点,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农民需求等因素,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2.2农信息服务体系的组成与功能2.2.1组成农信息服务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信息资源:包括农业政策、农业技术、市场信息、农业气象等与农业生产、经营相关的各类信息。(2)信息处理: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分析,形成有价值的信息产品。(3)信息传输: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广播、电视等多种渠道,将信息传递给用户。(4)信息服务: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信息查询、咨询、培训、决策支持等服务。(5)信息反馈:收集用户对信息服务的满意度、需求和意见建议,对信息服务体系进行持续优化。2.2.2功能(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提供农业技术、市场信息等服务,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技能,优化生产决策。(2)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企业、农民等提供产业政策、市场动态等信息,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3)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农产品营销水平,拓展农产品市场。(4)助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为农业科研、推广机构提供信息服务,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2.3农信息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与问题2.3.1发展现状(1)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国家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对农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给予支持。(2)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通信网络、信息服务站点等基础设施逐步改善。(3)信息服务内容日益丰富:信息服务涵盖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多个领域,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4)信息服务模式不断创新:线上线下相结合,多元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模式不断涌现。2.3.2存在问题(1)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部分农村地区信息服务站点建设滞后,信息服务覆盖面不足。(2)信息资源整合不足:信息资源分散,缺乏有效整合和共享。(3)信息服务人才短缺:缺乏既懂农业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4)信息服务精准度不高:信息服务与农民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针对性不强。(5)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部分信息服务模式依赖资金支持,缺乏自我发展能力。第3章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3.1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评估需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3.1.1农业信息基础设施(1)互联网覆盖率:以行政村为单位,互联网接入户数占总户数的比例;(2)农村宽带接入率:农村宽带接入用户数占农村总户数的比例;(3)农业信息终端设备普及率:包括智能手机、计算机等农业信息终端设备的拥有率。3.1.2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1)农业数据库建设:涵盖农业政策、市场信息、技术指导等方面的数据库数量及质量;(2)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农业信息服务的平台数量、服务范围及用户满意度;(3)农业信息内容创新:农业信息内容的丰富程度、更新速度及实用性。3.1.3农业信息技术应用(1)农业电子商务:农产品在线销售的比例、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的数量及交易额;(2)智能农业:农业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程度;(3)农业信息化培训:农业信息化培训的覆盖范围、培训内容、培训效果。3.1.4政策支持与保障(1)政策法规:国家及地方出台的农业信息化相关政策法规数量及实施效果;(2)资金投入:国家及地方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3)人才队伍:农业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情况,包括人才数量、结构及素质。3.2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方法本文采用熵权法对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熵权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方法,通过计算指标的信息熵和差异系数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从而避免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3.2.1数据标准化处理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量纲和数量级的影响,使数据具有可比性。3.2.2计算指标权重利用熵权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具体步骤如下:(1)计算指标的信息熵;(2)计算指标的差异系数;(3)确定指标权重。3.2.3综合评价根据各指标权重和标准化后的数据,计算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3.3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实证分析以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对象,采用熵权法对其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分析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现状、区域差异及存在问题,为政策制定和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第4章农业大数据与云计算4.1农业大数据概述农业大数据是指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各个环节中产生的海量数据资源。它涵盖了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等多个领域,包括气象、土壤、生物、经济等多个方面。农业大数据具有数据量大、数据类型繁多、处理速度快和价值密度低等特点。本节将从数据来源、数据类型及数据处理等方面对农业大数据进行概述。4.1.1数据来源农业大数据来源于多个方面,主要包括:(1)农业气象数据:如气温、降水、光照、风速等气象要素;(2)土壤数据:如土壤类型、土壤肥力、土壤水分等;(3)生物数据:如农作物生长状况、病虫害信息、基因序列等;(4)农业经济数据:如农产品价格、产量、需求、供给等;(5)农业机械设备数据:如作业面积、作业效率、能耗等。4.1.2数据类型农业大数据包括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三种类型:(1)结构化数据:如农业统计报表、农产品交易数据等,具有明确的格式和字段;(2)半结构化数据:如农业遥感图像、文本报告等,具有一定的结构但不易进行直接处理;(3)非结构化数据:如视频、音频、图片等,无固定格式,处理难度较大。4.1.3数据处理农业大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数据挖掘等环节:(1)数据采集:通过各种传感器、遥感技术、移动设备等手段收集农业数据;(2)数据存储: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将农业大数据存储在云端或分布式存储系统中;(3)数据处理:对农业大数据进行清洗、整合、预处理等操作,提高数据质量;(4)数据挖掘:运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方法,从农业大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4.2农业大数据应用场景农业大数据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以下列举几个典型应用场景:4.2.1精准农业基于农业大数据的精准农业技术,可以实现对农田的精细化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例如,根据土壤数据和气象数据,为农作物制定适宜的施肥和灌溉方案;利用遥感图像和地面监测数据,监测农作物生长状况和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4.2.2农产品流通与营销农业大数据可以帮助农产品生产者、加工企业和销售商实现信息共享,优化农产品流通和营销体系。例如,通过分析消费者需求、市场价格和库存数据,为农产品销售提供决策支持;利用大数据分析预测农产品市场走势,指导农产品生产和销售。4.2.3农业金融服务农业大数据可以为金融机构提供风险评估和信贷决策依据。例如,通过分析农业生产数据、农产品价格数据、农民收入数据等,评估农业信贷风险;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发觉潜在的农业金融需求,为农业企业和农户提供精准金融服务。4.3云计算在农业信息服务中的应用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计算模式,为农业信息服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以下是云计算在农业信息服务中的应用实例:4.3.1农业数据资源共享通过云计算平台,可以实现农业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各级农业部门、科研院所、企业等可以在云端存储、管理和共享农业数据,降低数据获取成本,提高数据利用效率。4.3.2农业智能分析与应用云计算为农业智能分析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能力和算法支持。通过构建农业云计算平台,可以实现对农业大数据的实时处理和分析,为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提供智能化决策支持。4.3.3农业信息化服务云计算技术可以助力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农业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例如,通过云计算平台,开展在线农业技术咨询、农产品电商平台、农业政策宣传等业务,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4.3.4农业灾害预警与应对利用云计算技术,可以对农业气象灾害、病虫害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为农业灾害预警和应对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构建农业灾害预警系统,提高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第5章农业物联网技术与应用5.1农业物联网技术概述农业物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在我国农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通过将传感器、网络通信、数据处理等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的各个环节,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生产过程的精准管理以及农产品质量的追溯监管。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5.2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与设备5.2.1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农业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之一,主要包括土壤、气象、作物生长等参数的监测。目前应用于农业领域的传感器种类繁多,如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实时、准确的数据支持。5.2.2网络通信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在农业物联网中起到数据传输的作用,包括有线和无线通信技术。其中,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技术具有低成本、低功耗、易于部署等优点,适用于农业环境监测和智能控制。5.2.3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农业物联网产生的海量数据需要通过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进行挖掘和利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农业物联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农业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5.2.4智能控制设备智能控制设备主要包括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设备。这些设备可根据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实现对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5.3农业物联网应用案例分析5.3.1智能温室智能温室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温室内部环境的实时监测和自动调控,包括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根据作物生长需求,智能温室可自动调节环境条件,为作物生长提供最佳环境。5.3.2精准农业精准农业通过物联网技术收集农田土壤、气象、作物生长等数据,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实现对农田的精细化管理。根据作物生长需求,精准农业可制定合理的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5.3.3农产品质量追溯农业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质量追溯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数据采集和监控,实现农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消费者可通过扫描二维码等方式,了解农产品来源、生产过程及质量检测等信息,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5.3.4农业机械自动化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农业机械,实现作业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如无人驾驶拖拉机、植保无人机等设备,可根据农田环境和作物生长需求,自动完成播种、施肥、喷洒农药等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本章结束)第6章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6.1农业电子商务概述农业电子商务作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它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农产品的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的电子化、智能化和便捷化。农业电子商务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农业产值、促进农民增收、优化农业产业结构。6.2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分析6.2.1B2B模式农业电子商务的B2B(BusinesstoBusiness)模式主要指农产品生产企业与农产品采购商之间的电子商务活动。该模式通过线上平台,实现供需双方的信息对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具体包括:(1)线上批发市场:为农产品生产者和批发商提供线上交易平台,简化交易流程,提高交易效率。(2)产业供应链整合: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实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协同发展。6.2.2B2C模式农业电子商务的B2C(BusinesstoConsumer)模式是指农产品生产企业或销售商直接向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电子商务活动。该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农产品线上零售:通过电商平台,将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2)社区团购:以社区为单位,组织居民线上团购农产品,实现农产品从产地到餐桌的快速流通。6.2.3O2O模式农业电子商务的O2O(OnlinetoOffline)模式是指将线上与线下渠道相结合,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农产品购买体验。具体包括:(1)线上下单、线下配送:消费者在线上平台下单,由附近门店或配送中心完成线下配送。(2)线下体验、线上购买:消费者在实体店体验农产品,然后在线上平台完成购买。6.3农业电子商务政策与建议6.3.1政策支持(1)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和运营。(2)完善农业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交易安全。(3)鼓励金融机构为农业电子商务提供贷款、融资等支持。6.3.2建议措施(1)加强农业电子商务人才培训,提高农民和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电子商务应用能力。(2)优化农业电子商务物流体系,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3)推动农业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深度融合,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4)加强农业电子商务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第7章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7.1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发展现状7.1.1农村信息服务政策环境分析我国对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相关政策密集出台,为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7.1.2农村信息服务基础设施现状农村信息服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率逐年提高。同时农村信息服务站点、信息服务终端等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效。7.1.3农村信息服务内容与方式农村信息服务内容日益丰富,包括农业科技、市场信息、政策法规、文化生活等多个方面。信息服务方式也不断创新,如线上线下相结合、移动应用、大数据分析等。7.2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7.2.1农村信息服务主体培育加强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培育多元化的信息服务主体,包括部门、企业、社会组织和农民合作社等。各类主体应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7.2.2农村信息服务资源整合整合各类农村信息服务资源,实现信息共享,提高信息服务效率。包括部门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涉农企业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等。7.2.3农村信息服务技术支撑加强农村信息服务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提高信息服务技术水平。重点突破农村信息服务关键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7.2.4农村信息服务政策支持进一步完善农村信息服务政策体系,加大对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力度。包括资金投入、税收优惠、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政策支持。7.3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案例分析7.3.1案例一:某省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分析某省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主要做法和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7.3.2案例二:某地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介绍某地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运行机制和成效,探讨其可持续发展的路径。7.3.3案例三:某县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剖析某县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特点、经验与启示,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本章完)第8章农业智能信息服务模式创新8.1农业智能信息服务概述农业智能信息服务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智能化手段及农业专业知识,为农业生产、管理、流通和消费等环节提供高效、便捷、精准的信息服务。农业现代化、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业智能信息服务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本章主要从农业智能信息服务的概念、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概述。8.2农业智能信息服务关键技术农业智能信息服务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通过遥感、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手段,实现农业数据的实时、快速、准确采集,为农业智能信息服务提供基础数据支持。(2)农业知识库与专家系统:构建农业知识库,将农业专家的经验和知识转化为可计算的模型,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决策支持。(3)农业大数据分析技术: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农业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发觉农业生产经营中的规律和问题,为政策制定和生产经营提供依据。(4)云计算与边缘计算:利用云计算和边缘计算技术,实现农业信息资源的共享和高效利用,降低农业信息服务成本。(5)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通过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对农业生产经营环节的智能预测、决策和优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8.3农业智能信息服务模式创新实践农业智能信息服务模式创新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智能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搭建农业智能信息服务综合平台,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政策咨询、市场信息、技术指导等一站式服务。(2)农业产业链信息协同:通过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信息共享与协同,实现农业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智能化管理。(3)农业智能装备与物联网应用:研发和应用农业智能装备,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环节的自动化、智能化。(4)农业精准营销与电子商务: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对农业市场的精准营销,推动农业电子商务发展。(5)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以农业智能信息服务为手段,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农业服务水平。(6)农业政策与金融服务创新:结合农业智能信息服务,优化农业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提高农业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以上创新实践,农业智能信息服务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风险、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第9章农业政策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持9.1农业政策信息服务概述农业政策信息服务是指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农业政策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分析、传递和利用,为企业、农民等农业主体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政策信息,以支持农业政策制定、执行和评估的过程。本节将从农业政策信息服务的内涵、特点、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概述。9.2农业政策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农业政策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是提高农业政策信息服务效能的关键。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农业政策信息服务体系建设:9.2.1农业政策信息资源建设(1)信息资源整合:对农业政策信息进行梳理、分类和整合,构建统一、全面的农业政策信息资源库。(2)信息资源更新与维护:建立信息资源更新机制,保证农业政策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9.2.2农业政策信息传输渠道建设(1)线上线下相结合:构建包括网站、手机应用、社交媒体等多渠道的信息传输体系。(2)信息推送与定制服务: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政策信息推送和定制服务。9.2.3农业政策信息服务能力建设(1)人才培养:加强农业政策信息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信息服务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能源风力发电标准必要专利许可与风力发电场运维合作协议
- 管理部部长工作概述
- 护理进修述职
- 医院培训课件:《康复医学》
- 钢架大棚安装协议书
- 食堂转让转租协议书
- 车商汽车合同协议书
- 餐厅股东解散协议书
- 酒后驾驶赔偿协议书
- 车辆设备移交协议书
- 化学反应工程第一章-课件
- 降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 《罗密欧与朱丽叶》剧本
- 2022年下半年自贡市自流井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卫生公共基础》题库含专家精析
- 2022年港澳台联考语文真题
- 市政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建标XXXX164号)
- 水性漆涂装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七年级(下)第一章 活动1 网络与社会生活(第一课时)
- (研究生)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ppt教学课件(完整版)
- 机床刀具行业报告:以山特维克为鉴
- 高速铁路路基声屏障桩基试桩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