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高一上学期期末试题及解答参考_第1页
人教版历史高一上学期期末试题及解答参考_第2页
人教版历史高一上学期期末试题及解答参考_第3页
人教版历史高一上学期期末试题及解答参考_第4页
人教版历史高一上学期期末试题及解答参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历史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哪一个?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A、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经济的独立奠定了基础D、直接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3、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4、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不包括下列哪一个?A、民族主义B、民主主义C、民生主义D、民权主义5、关于“文化大革命”的正确认识是:()A、是一场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伟大革命B、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C、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D、是连贯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成功实践6、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说法错误的是:()A、成功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形成了民主集中制的国家机构体系D、成功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7、下列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分管行政、监察和军事B.中央设立三公九卿,以丞相为首的九卿负责行政事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C.中央设立三公,分别为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管行政、监察和军事,各公下设若干卿D.皇帝之下设宰相,宰相之下设尚书令,尚书令之下设六部,分管中央和地方行政8、下列关于唐朝科举制的说法,错误的是()A.科举制始于隋朝,唐朝继承并发展了这一制度B.唐朝科举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其中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C.科举制选拔官员,打破了士族门阀的垄断,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D.唐朝科举制以诗词、经义为主要考试内容,注重文学素养9、《汉谟拉比法典》体现了古巴比伦王国的哪种法制精神?A、以牙还牙,以眼还眼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重罪轻罚,轻罪重罚D、国王为法律之上10、下列事件中,最能体现夏商西周时期分封制下诸侯国相互争夺的是:A、牧野之战B、城濮之战C、桂陵之战D、牧野之战和城濮之战11、【题目】: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七七事变D.五卅运动12、【题目】: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一道路的理论基础是:A.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B.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C.中国革命必须走城市抗战的道路D.中国正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3、题干: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鸦片战争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14、题干:以下哪位思想家被尊称为“西学东渐”的先驱?A.魏源B.林则徐C.严复D.康有为15、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力逐渐增强,这主要得益于哪一项措施?()A、铁器的广泛应用B、实行军功爵制C、齐桓公尊王攘夷,提倡霸业D、实行盐铁官营制度16、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哪种观点不在其列?()A、儒家倡导的仁政思想B、道家提出的无为而治C、法家强调的中央集权D、墨家的农战策略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了历时四年的内战。战争期间,中共提出了“土地改革”口号,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目标。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面临严峻的经济和建设任务。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问题:1.材料一中提到的“土地改革”对当时中国农村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2.分析“一五”计划实施的意义及其在当时中国发展中的作用。第二题题目:结合材料,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材料一:(1)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随后各省纷纷响应,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2)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成立。(3)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南北议和成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迁往北京。材料二:(1)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2)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3)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风气的转变,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4)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第三题题目:根据提供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此处为了简化示例,提供一个假设的材料]1.北宋初年,宋太祖完善了一套以分权制衡为核心的中央官制。2.宋太祖设置尊严而少实权的宰相、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别掌管行政、军政和财政大权。3.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文官地位,并将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牢牢掌握中央对地方的控制。4.澶渊之盟时,北宋采取了“抚而勿问,礼币奎赏而重赎其民”的政策。问题:1.根据材料,分析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有哪些?2.“澶渊之盟”反映了北宋统治者对外政策的何种特点?分析其原因。第四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述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村逐步推进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整农村生产关系等。材料二:经过改革,我国农村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ruralpovertyreduction取得显著成效。问题:1.材料一中所指的“农村生产关系的改革”具体措施有哪些?2.根据材料二,列举一例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发展带来的成就。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村发展的意义。人教版历史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及解答参考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哪一个?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A解析:《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于1842年,标志着鸦片战争的结束和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进程的开始。该条约使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开放五个通商口岸,并赔偿巨额赔款。其他选项中的条约都是在《南京条约》之后签订的,且同样是不平等条约,但不是第一个。2、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A、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经济的独立奠定了基础D、直接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答案:D解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包括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传播民主共和观念,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等。然而,直接导致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并不是辛亥革命,而是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激起了民众的强烈不满和抗议。因此,选项D表述不正确。3、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答案:A解析:鸦片战争(1840-1842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主权独立开始被严重削弱,也是中国人民抗争开始的一个起点。4、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不包括下列哪一个?A、民族主义B、民主主义C、民生主义D、民权主义答案:B解析: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包括民族主义、民生主义和民权主义,而民主主义并不是其中的一部分。民权主义主张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民族主义主张反对满族贵族的统治;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重视解决土地和资本集中的问题。5、关于“文化大革命”的正确认识是:()A、是一场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伟大革命B、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C、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D、是连贯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成功实践答案:B解析:文化大革命全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发生于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这场“大革命”被停止后,作为一个政治运动,并没有立即结束。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6、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说法错误的是:()A、成功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形成了民主集中制的国家机构体系D、成功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答案:D解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包括成功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主集中制的国家机构体系等。而“成功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是指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一个重大阶段,并非政治建设方面的成就。因此,选项D不符合题意。7、下列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分管行政、监察和军事B.中央设立三公九卿,以丞相为首的九卿负责行政事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C.中央设立三公,分别为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管行政、监察和军事,各公下设若干卿D.皇帝之下设宰相,宰相之下设尚书令,尚书令之下设六部,分管中央和地方行政答案:A解析:秦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中央设有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分别负责行政、监察和军事。因此,选项A正确。8、下列关于唐朝科举制的说法,错误的是()A.科举制始于隋朝,唐朝继承并发展了这一制度B.唐朝科举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其中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C.科举制选拔官员,打破了士族门阀的垄断,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D.唐朝科举制以诗词、经义为主要考试内容,注重文学素养答案:D解析:唐朝科举制确实注重文学素养,但考试内容不仅限于诗词和经义,还包括时务策、杂文等。因此,选项D错误。其他选项A、B、C均为正确说法。9、《汉谟拉比法典》体现了古巴比伦王国的哪种法制精神?A、以牙还牙,以眼还眼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重罪轻罚,轻罪重罚D、国王为法律之上答案:A解析:“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是古巴比伦王国法律中非常典型的一种复仇法则,体现了极端的报复性法制精神。10、下列事件中,最能体现夏商西周时期分封制下诸侯国相互争夺的是:A、牧野之战B、城濮之战C、桂陵之战D、牧野之战和城濮之战答案:B解析:城濮之战发生在春秋时期,涉及晋文公、楚庄王等,是诸侯国之间的争夺之一。而牧野之战是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的战役,桂陵之战则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冲突,与分封制下诸侯国相互争夺最相关的是城濮之战。11、【题目】: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七七事变D.五卅运动【答案】:B【解析】:选项B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选项A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选项C七七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选项D五卅运动是中国大革命的开端。因此,正确答案是B。12、【题目】: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一道路的理论基础是:A.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B.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C.中国革命必须走城市抗战的道路D.中国正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答案】:A【解析】:选项A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理论基础;选项B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但并非这一道路的理论基础;选项C中国革命必须走城市抗战的道路与本题考查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不符;选项D中国正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是这一道路的历史背景,但并非理论基础。因此,正确答案是A。13、题干: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鸦片战争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答案:A解析: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B选项戊戌变法是晚清时期的一场改革运动,C选项辛亥革命是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的重要事件,D选项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因此,选A。14、题干:以下哪位思想家被尊称为“西学东渐”的先驱?A.魏源B.林则徐C.严复D.康有为答案:A解析:魏源是清朝末年的思想家,被誉为“西学东渐”的先驱。他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B选项林则徐是鸦片战争时期的民族英雄,C选项严复是晚清时期的维新派思想家,D选项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主要领导人。因此,选A。15、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力逐渐增强,这主要得益于哪一项措施?()A、铁器的广泛应用B、实行军功爵制C、齐桓公尊王攘夷,提倡霸业D、实行盐铁官营制度答案:C解析:此题考察春秋时期齐国国力增强的原因。齐桓公在位期间,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利用周天子的名义抗御中原地区的戎狄部落侵扰,借此扩大了齐国的影响力,促进了齐国的经济发展和军事力量的壮大。故选C。16、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哪种观点不在其列?()A、儒家倡导的仁政思想B、道家提出的无为而治C、法家强调的中央集权D、墨家的农战策略答案:D解析:百家争鸣是指战国时期各家学派涌现,形成了众多思想流派。儒家的仁政、道家的无为而治、法家的中央集权都是当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墨家提倡的是一种兼爱非攻的和平理念,更侧重于提议人们团结互助,而非单纯强调战争策略,故选项D并不属于百家争鸣时期的主流观点。故正确答案为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了历时四年的内战。战争期间,中共提出了“土地改革”口号,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目标。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面临严峻的经济和建设任务。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问题:1.材料一中提到的“土地改革”对当时中国农村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2.分析“一五”计划实施的意义及其在当时中国发展中的作用。答案:1.影响:(1)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实现了土地的分配公平,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2)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3)巩固了工农联盟,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2.意义及其作用:(1)意义:一五计划的实施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开始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向先进的工业国转变。(2)作用:为后续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积累了经验,为国家的经济独立和自主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有利于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国防实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土地改革和“一五”计划的理解。第一小问要求考生分析土地改革对农村社会的影响,第二小问要求考生分析“一五”计划的意义和作用。考生在做题时应紧密围绕材料提供的信息,如土地改革的背景、过程、结果以及“一五”计划的实施背景、目标、影响等,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第二题题目:结合材料,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材料一:(1)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随后各省纷纷响应,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2)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成立。(3)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南北议和成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迁往北京。材料二:(1)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2)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3)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风气的转变,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4)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答案:(1)历史意义: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②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③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风气的转变,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局限性:①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②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革命没有完成预期的目标。解析:本题要求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首先,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看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历史意义。其次,从材料二中我们可以看出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社会风气的转变,这些都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然而,辛亥革命也存在局限性,如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等。这些局限性使得辛亥革命未能完成预期的目标。因此,我们在评价辛亥革命时,既要看到其历史意义,也要认识到其局限性。第三题题目:根据提供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此处为了简化示例,提供一个假设的材料]1.北宋初年,宋太祖完善了一套以分权制衡为核心的中央官制。2.宋太祖设置尊严而少实权的宰相、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别掌管行政、军政和财政大权。3.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文官地位,并将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牢牢掌握中央对地方的控制。4.澶渊之盟时,北宋采取了“抚而勿问,礼币奎赏而重赎其民”的政策。问题:1.根据材料,分析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有哪些?2.“澶渊之盟”反映了北宋统治者对外政策的何种特点?分析其原因。答案:1.根据材料,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包括:完善中央官制,设置有尊严但少实权的宰相、枢密使和三司使,以分权制衡的方式牵制相权和军权及财权。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文官地位。科举取士使文官地位抬高,为中央直接选用地方官员,削弱了地方割据土豪的势力。收回主要将领的兵权,牢牢掌握中央对军队的控制。分析:这些措施旨在削弱地方割据的基础,通过限制地方权力,加强中央对军队、财政和行政的直接控制,从而实现中央集权。2.“澶渊之盟”反映了北宋统治者对外政策上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