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有关种群数量波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下植物受到的光照强度B.出生率和迁入率导致种群数量增加C.影响种群数量波动的外源性因素包括气候、疾病等D.病原物和寄生物的致病力和传播速度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而下降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生态系统常常朝趋向相对稳定的方向发展B.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的基础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不需要外界能量的输入D.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3.下列不属于细胞间信息传递的是()A.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靶细胞B.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与结合C.叶绿体释放的氧气进入线粒体中D.植物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B.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有害无益C.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寄生关系使寄生者和寄主在生存斗争的过程中共同进化发展5.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况与自然环境中相同。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得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成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BC段较AB段CO2浓度增加减慢,原因是低温使呼吸作用减弱B.FG段CO2浓度下降不明显,原因是气孔关闭,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C.I点较A点CO2浓度低,说明一昼夜该植物有机物的积累量大于0D.CO2浓度下降从D点开始,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从D点开始的6.研究表明,哺乳动物的肾上腺可分泌一种激素,促进肾脏对Na+重吸收。若手术摘除小鼠的肾上腺并给予与术前相同的饲喂条件,则与术前相比,小鼠体内出现的变化是()A.Na+重吸收减少,尿量减少 B.Na+重吸收减少,血浆渗透压上升C.血浆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减少 D.抗利尿激素增加,尿量增加7.下表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戊分别代表构成该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主要种群[表中数据单位:102kJ/(m2·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种群甲乙丙丁戊同化固定的能量16.747093069.51.674体内贮存的能量4.5415.8229200.4呼吸消耗的能量12.254.270149.51.274A.表中的丙为生产者,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930kJ/(m2·a)B.表中体内贮存的能量是指生物体未被利用的能量C.某种原因导致乙数量减少时,甲的数量会明显减少D.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约为15%8.(10分)下列与图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A.图中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B.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不大D.葡萄糖、血红蛋白和细胞因子均属于内环境成分二、非选择题9.(10分)螺旋锥蝇是一种家畜的毁灭性寄生物种。在实验室里对两组数量相同的螺旋锥蝇进行不同的处理: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产生。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1)螺旋锥蝇的翅色有黄翅黑斑和橙黄黑斑两种。研究得知,黄翅黑斑(A)对橙黄黑斑(a)是显性,且基因型及比例是AA(20%)、Aa(68%)、aa(12%),则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若一年后,该种群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18%)、Aa(62%)、aa(20%)。请推测该生物是否进化?_____(是、否),理由是___________。(2)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图中杀虫剂处理后群体中的个体数逐渐上升的原因:________。(3)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通过降低___________来达到降低种群密度的效果,但所需时间较长,从生物变异特点的视角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4)近年发现该种群出现了突变的白翅螺旋锥蝇,如果专家预测该种群的突变基因频率将增大,你认为专家的理由是___________。10.(14分)下面图甲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图乙是甲图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___。图甲中的f表示的结构称为___________,d所指方框内表示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___。当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上的膜电位变为___________。(2)当人体针对某一刺激作出应答时,图乙中经A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B上的___________结合,引起B上的___________变化,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因此,兴奋在A和B之间传递的方向是___________。11.(14分)某家族中存在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甲病的致病基因用A/a表示,乙病的致病基因用B/b表示),其中一种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研究人员通过调查得到了该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图甲),然后对I1、II2、II3、III2的这两对等位基因进行电泳分离,得到了不同的条带(图乙)。请据图回答:(1)甲病是___________遗传病;乙病是___________遗传病。(2)图乙中分别代表甲病和乙病致病基因的是条带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3)只考虑甲、乙两种遗传病,I4与II1的基因型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4)I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II1和II2婚配,生出不患病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___。若人群中甲病的发病率大约为1/100,则II3与该人群中一表现正常的男性婚配,所生孩子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12.美国生物化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琳妮·马奎特,免借RNA生物学与功能的重大发现荣获了2021年沃伦·阿尔珀特奖,并参与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她的研究项目是“发现了一种识别并破坏细胞中突变mRNA的机制-NMD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1)DNA的遗传信息传给RNA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模板为______________,原料为______________,所需酶为______________。(2)mRNA上有密码子,密码子是______________。科学家发现,自然界中所有的生物共同使用同一个遗传密码子表,这个事实说明了_______________。(3)正常和病理状态下都可以产生PTC,PTC为提前终止密码子,可以导致______________,进而产生病症,例如遗传性弥漫性胃癌。PTC可以触发NMD途径使其降解,NMD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的mRNA质量监控机制,特异性识别并降解含有提前终止密码子的mRNA,但若NMD途径过强,也会降解正常的mRNA,致使______________,形成病理性NMD效应。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调节种群数量的外源性因素有气候、食物、疾病、寄生、捕食等,而内源性因素有行为调节和内分泌调节。【详解】A、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光照强度,A正确;B、出生率和迁入率直接影响种群密度,可导致种群数量增加,B正确;C、调节种群数量的外源性因素有气候、食物、疾病、寄生、捕食等,C正确;D、病源物和寄生物的致病力和传播速度是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的,种群密度越大,抑制增长的作用力也就越强,D错误。故选D。2、C【解析】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详解】A、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所以自然生态系统常常朝趋向相对稳定的方向发展,A正确;B、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常常趋向于达到一种稳态或平衡状态,这种稳态是靠自我调节过程来实现的,调节主要是通过负反馈调节进行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实现稳态的基础,B正确;C、一个生态系统能保持能量输入与输出的动态平衡,说明这个生态系统是稳定的,如果长期输出大于输入,生态系统就会退化,自我调节能力降低,故生态系统保持稳定需要外界的能量输入,C错误;D、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反之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D正确。故选C。3、C【解析】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主要方式:1、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即细胞←→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2、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即细胞←通道→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3、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入体液→体液运输→靶细胞受体信息→靶细胞,即激素→靶细胞。【详解】A、激素作用于靶细胞是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细胞间的间接交流,属于细胞间信息传递,A错误;B、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与结合是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属于细胞间信息传递,B错误;C、叶绿体释放的氧气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线粒体中,不属于细胞间信息传递,C正确;D、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属于细胞间信息传递,D错误故选C。4、B【解析】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2、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详解】A、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而是共同进化的,A正确;B、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是有益的,可以促进被捕食者进化,B错误;C、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C正确;D、寄生关系使寄生者和宿主共同进化发展,D正确。故选B。5、D【解析】据图分析:影响罩内的二氧化碳的浓度的因素有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而罩内二氧化碳浓度取决于二者的相对速度,因此玻璃罩内CO2浓度上升表示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或只进行呼吸作用;当玻璃罩内CO2浓度下降时,表示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图中D点和H点时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详解】A、BC段没有光照,不进行光合作用,并且凌晨时温度较低,因此较AB段CO2浓度增加减慢,是因为低温使植物呼吸作用减弱,A正确;B、FG段原因是中午光照强,气温高,导致蒸腾作用强,水分散失多,气孔大量关闭,CO2吸收减少,使得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B正确;C、I点较A点CO2浓度低,少了CO2转化为有机物贮存在植物体内,因此,一昼夜该植物有机物的积累量大于0,C正确;D、CO2浓度下降从D点开始,说明D点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所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在D点前就已开始,D错误。故选D。6、C【解析】1.体内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

体内水分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详解】由题意知,哺乳动物的肾上腺可分泌一种激素,促进肾脏对Na+重吸收,手术摘除小鼠的肾上腺后,该激素分泌量减少,Na+重吸收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尿量增多,C正确;ABD错误。故选C。7、D【解析】分析表格: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逐级递减,表中丙同化固定的能量最多,是第一营养级;乙同化固定的能量和丁同化固定的能量基本相同,仅比丙同化固定的能量少,且两者同化固定的能量的和在丙同化固定的能量的10%~20%之间,应该都是第二营养级;同理,甲是第三营养级,戊是第四营养级。因此形成的食物链为:丙→乙→甲→戊和丙→丁→甲→戊。【详解】A、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由表中的同化固定的能量数据可知丙的同化量最大,丙应为生产者。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故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为930×102kJ/(m2·a),A错误;B、表中体内贮存的能量是指生物体同化固定的能量减去呼吸消耗的能量的差值,B错误;C、当某种原因导致乙数量减少时,甲可通过捕食丁获得能量,甲的数量短期内仍能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D、乙和丁是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70×102+69.5×102=139.5×102(kJ/(m2.a)),甲是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930×102kJ/(m2.a),则能量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139.5×102)/(930×102)×100%=15%,D正确。故选D。8、A【解析】内环境是指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细胞外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内环境的成分可以实现交换,人体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抗体、激素和神经递质都可以成为内环境的成分。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动。【详解】A、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双向交换,细胞内液与组织液之间也可双向交换,外界环境也可以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的双向交换,故图中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A正确;B、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称为稳态,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不一定达到稳态,B错误;C、组织液大部分渗回血浆,只有少量渗入淋巴,C错误;D、血红蛋白属于胞内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9、(1)①.46%②.是③.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通过计算可知,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2)螺旋锥蝇中存在抗药性基因突变,在杀虫剂的选择作用下,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大,存活的抗药性个体通过繁殖使种群数量增多(3)①.出生率②.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和不定向性,需要多代筛选,才能使雄性不育个体数量逐渐增多(4)白翅性状更适应环境【解析】基因突变的频率较低,需要在几代中反复进行,才能使突变个体(即雄性不育个体)的数量逐渐增多,AA36%、Aa48%、aa16%,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对翅色这一相对性状没有作用,基因A、a不产生突变,如果该性状适应环境,则基因频率会增大,如果该性状不适应环境,则基因频率会减小。【小问1详解】a=68%/2+12%=46%,则a的基因频率为46%。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为51%,即一年后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该生物发生了进化。【小问2详解】用杀虫剂处理,可直接导致害虫种群的死亡率上升,使群体中的个体数短时间内迅速减少,但从处理后的第二代起,个体数又逐渐回升了,种群的年龄组成又变成了增长型,其原因是螺旋蛆蝇中存在着抗药性变异类型,杀虫剂起了选择作用,使抗药基因频率不断提高,逐渐形成抗药新类型。【小问3详解】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导致性别比例不均匀,会影响种群繁殖,从而降低了种群的出生率,来达到降低种群密度的效果。由于基因突变的频率较低,需要在几代中反复进行,才能使突变个体(即雄性不育个体〉的数量逐渐增多,所以采用盹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消灭螺旋蝇,所需时间较长。【小问4详解】如果突变的白翅性状适应环境,在自然选择中拥有该性状的个体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增大,则基因频率会增大。【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主要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10、(1).反射(2).效应器(3).突触(4).外负内正(5).特异性受体(6).膜电位(7).A→B【解析】图甲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其中b上有神经节,为传入神经,则a是感受器,c是神经中枢,e是传出神经,f是效应器,d是突触。图乙是甲图中d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A突触小体,B是突触后膜。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详解】(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图甲中的f表示的结构是效应器。d方框所指的结构是突触。静息状态时,K+外流,神经纤维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当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外的Na+内流,使得神经纤维上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2)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出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释放一种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过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B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即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由于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即兴奋由A传向B。【点睛】本题结合图示,考查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及反射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1、(1)①.常染色体隐性②.伴X染色体显性(2)①.①②.③(3)相同(4)①.AAXbXb或AaXbXb②.1/4③.1/11【解析】遗传系谱图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判断:第一、确定是否为Y连锁遗传:若系谱图中患者全为男性,而且患者后代中男性全为患者,则为伴Y遗传病;若系谱图中,患者有男有女,则不是伴Y遗传。第二、确定图谱中遗传病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无中生有”为隐性(无病的双亲,所生的孩子中有患者);“有中生无”为显性(有病的双亲,所生的孩子中有正常的)。第三、确定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染色体上:①子女正常双亲病。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伴X显性遗传。②子女正常双亲病,父病女不病或者子病母不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③双亲正常子女病,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伴X隐性遗传。④双亲正常子女病,母病子不病或女病父不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小问1详解】据图可知,I3和I4均不患甲病,生了一个患甲病的女儿II3,由此可以确定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据题意"其中一种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可知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乙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母病子必病",而该家系中II1患病,II2未患病,由此判断乙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小问2详解】II2不患甲病而II3患甲病,因此电泳带谱中,条带①代表甲病的致病基因,图中Ⅱ2、II3;和III2均不患乙病,因此条带③代表乙病的显性致病基因。【小问3详解】就甲病而言,I4与II1均未患甲病,但都带有隐性致病基因,为杂合子;就乙病而言,I4的儿子II2未患病,则I4为杂合子,II1的母亲I2正常,则II1为杂合子,因此只考虑甲、乙两种遗传病,I4与II1的基因型是相同的,概率为1。【小问4详解】只考虑甲病,I2表现型正常,基因型为AA或者Aa;只考虑乙病,I2表现型正常,基因型为XbXb,因此I2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II1不患甲病,父亲患甲病,II1患乙病,生出女儿正常,因此II1基因型为AaXBXb,条带①代表甲病的致病基因,II2不患甲病,也不患乙病,因此II2基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