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考汉语修辞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概说A—.修辞的性质和任务
1.语言的内部规律:语音、词汇和语法的系统和规则
2.修辞的性质:修辞学就是烟具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和技巧的一门学科。是由语言本体的交际功能所决定
的,并贯穿语言运用的全过程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A3.修辞的任务:学习修辞的基础知识,掌握一些修
辞的方法和技巧,并注旨在平常的交际活动中自觉的应用这些知识。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学表达能力很有帮
助,并且对提高阅读欣赏的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也很有好处。4A.修辞学的重要研究对象:语言要素。从功能着
眼研究这些语言要素的特点,规律通过综合作用后所能体现出来的表达效果。A5.修辞研究的领域:修辞研究
应当涉及语言表达的一切领域,在字词句之外,像句群、段落、篇章、修辞方式以及更语言表达密切相关的一切
逻辑学和风格学。
二.修辞和语言规范1A.修辞的基础:把话说通,做到文从字顺。所谓把话说通就是规定用词造句必须合乎语言规
范。A2.语言的规范,是指语言运用中明确一致的标准。A3.修辞和语言规范的关系:从整体来说修辞也
应当遵循语言规范的制约。文从字顺,应当是修辞的基础。当然这也不排斥在特定的场合,由于某种特殊表达需
要,故意突破规范,临时作一些创新。但这跟五十约定俗成的原则,任意破坏语言规范,或者限于表达能力而出
现错误,违反了规则,是完全不同的情况。
三.修辞和语言要素A1.决定句子,文章正误优劣的四个方面的因素是什么?AI.事理,逻辑。就是说要看他
的内容和不合情理,和不合思维规律。
2.规矩,习惯。就是看他合不合词汇语法的规范,合不合大家说话的习惯。A3.情味,色彩。看他的玉体
风格合适不合适,感情色彩对头不对头。
4.声音,语气。就是看他读起来顺口不顺口,听起来悦耳不悦耳,口气合适不合适。
2.修辞研究的重要课题:如何运用这些语言材料及其规律来完美的表情达意。
3.修辞同语音,语汇和语法三者的关系。A1.汉语音节分明,并且有声、韵、调之分,这些语音特点为修
辞提供了很好的条件,除了可以直接构成拟声,谐音等修辞方式之外,更常见的是在语言中组成大双声叠韵的词
语和对帐押运的句式,使得语言节奏鲜明,音调铿锵,有很强的音乐感。
2.修辞同词汇的联系也是十分密切的。需要研究词汇多方面的表达作用,如:词语同义形式,反义形式的选择
运用。词语的感情色彩和风格色采,词语借用和活用的修辞等等。A3.修辞同语法有更直接的联系,充足研究
同义句法形式以及各种不同句式综合运用的表达效果,应当是修辞的重要任务。比如,一般叙述和论说采用陈述
句和判断句必较多,但也可以夹杂一些疑问句或者反诘句。比如,词序是汉语的一种重要形式,改变瓷壶往往就改
变了意义,但是有的句子成分语法也允许他们在句子中有比较灵活的位置,强调语气产生某种特殊的情况。A四.
修辞和逻辑
1.修辞和逻辑的关系:修辞学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逻辑学则是研究人们思维形式和规律的,两者分属不
同的学科。语言是思维的表现者,两者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修辞应当以合乎逻辑为前提,假如表达的内容连事
理都不合,文辞再美,也站不住,逻辑和语言表达的关系比较复杂。A1.不合乎语言习惯的话多数也是不合
乎逻辑的,如“弟弟月饼吃”等。2女有些习惯的说法从形式上看不大合乎逻辑,但大家都不会误解都能听明白,
并且也是对的的表达形式,如,看医生,吃大碗。
3.同一种思维内容可以用多种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而同一种语言形式有时候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思维内容。
如今天天气真好和今天天气不赖。
4.有时候,同一个意思设立可以用互相对立的方法来表达。如,差一点摔跤和差一点没摔跤。a5.也有特
殊的情况,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由于修辞上的某种需要语言表达也可以在形式上突破思维规律的某些限制,但不
能引起误会,不导致思维混乱。如“我的鞋子比你的鞋子大"可以缩写成“我的鞋子比你大
6.也要防止歧义和误解,要防止片面的追求辞藻华丽,或者不适当的选择修辞方式二忽略了语言的准确性。
要避免一组句子或者一段文章的逻辑联系失当。
五.修辞和语境£1.语言环境: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语言本体的环境,如句子中瓷壶之间的关系,句子
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以及篇章内部关系。第二种,是指语言的社会环境,涉及时代民族地区社会的特点说
话时候的具体情景,对话双方的关系和情况等。
2.语言自身的环境和修辞的关系:
1.语言自身的环境是语言表达的土壤无论积极修辞还是悲观虚词都离不开语言自身的环境。
2.词语的搭配问题,是句子每部的语言环境问题,而就句子自身来说也尚有一个语言环境问题,这个语言环境就
是上下文或者叫前后话。
3.前言后语之间的意思衔接的合适不合适语气顺畅不顺畅,情调和谐不河西也是修辞的重要课题。
3.语言的社会环境和修辞的关系:
1.社会语言环境对语言的表达影响也很大,也是方方面面,不同时间地点身份心情目的等等都会影响说话人用
不同的词语句式声调,口吻来说话。△六.修辞的同义形式和变异形式。
1.同义的语言形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一些基本意思相仿而修辞色彩上各有差别的语言形式。好友他
的基本意思相仿,才使得“同义的语言形式”的选择和运用称为也许,只有在修辞色彩上各有差别才使得“同义的语
言形式”的选择和运用有了必要,这也许就是修辞学和同义语言形式之间的主线出发点。
2.广义的同义形式:在某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表达基本相同的意思的语言形式都是广义的同义形式。
3.狭义的同义形式:只涉及一般的同义词语和句式狭义的同义形式:只涉及一般的同义词语和句式。A
4.同义形式的选择的作用:按照表达的需要恰当的选择和安排同义词语和句式,是修辞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1.为了避免行文呆板,在需要反复某个概念时候,往往选用同义词语。A2.问精确得充足了的表现事物情态的
复杂性,往往需要在同义词语的选择和连用上下功夫。A3.从修辞角度看,更应充足注意的是同义词语在感
情色彩和风格色彩上的细致区别,词语选用优劣得失往往在这方面体现的最突出。A4.有时,句子的松散
形式和紧缩形式也可以表现不同的修辞色彩。
5.语言的变异现象: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采用某种小变化,小创新,故意突破语言表达的常规,语言词汇语法的
的一般表达习惯和规范,以及通常的事理逻辑,文体风格方面的规定。使得他产生某种特定的修辞效果的做法,
我们称之为语言的变异现象。从修辞的角度看也可以称为语言的变异形式。A6.语言变异的条件:必须在一
定的语言环境,变异形式的运用必须使得他在表达基本意义的同时能额外增长某种修辞色彩。A7.语言变异
的形式:分为三个范畴:
1.逻辑范畴的变异:有时候,为了某种修辞的需要故意说一些不和事理,不和逻辑的话,导致事理上或者逻
辑上的某种变异。传统修辞格如:拟人,接待,比方反语都是修辞的变异形式。
2.风格范畴的变异:故意运用风格上的不协调来取得某种修辞效果,那就称为在风格范畴内的某种变异。重要
有两种:一是句式风格的变异。一是词语风格的变异。£3.语法范畴的变异:涉及词语的组合和实用等哥哥方面,
最常见的是词语的活用,合理的创新。
第二章词语&一.丰富词汇和辨析词义A1.丰富词汇的入手点:一方面是熟悉人民群众的口语。一方面
是从书本上,从阅读中学习。2儿辨析词义的方法:一种是把词放到具体的句子里或者词组里,从他同相关词语
的搭配关系,或者从上下文来了解他的含义。另一种辨析词义的方法是把意义相通或相近的词放在一起比较。
二.同义词的选择和运用1A.同义词:意义绝对相通的词。涉及语言词汇里核心意义相通或者基本相通但有各种
各样细微差别的同义词,和在一定的上下文和语言环境里构成同义关系的词,前者是语言里约定俗成的同义词,
不以语言环境为专一,可以称为语言同义词。后者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就不一定有同义关系,可以称为言语同义
词。A2.同义词特点:同中有异,大同小异。
3.同义词有的三种差别:意义,情味和用法。1M意义上的差别:表现在概念,内涵只有细微的差别,宝货合用
情景,词义轻重,范围宽窄有所不同。如:领略,领略。逐步,逐渐。
2.情味上的差别:A1.重要表现在次的附加意义说带的感情色彩,形象色彩和语体风格上。例如:偏向指示
对的的倾向,有贬意。倾向,泛指事物的发展趋向,是中性词。A2.由单纯表达概念意义的词跟相应的带有形象
色彩的词所构成。同义词之间的差别在于,前者表达抽象的概括和概念意义作用于人的理性。后者表达概念意义
之外,尚有关于那个概念的形象感觉,作用于人的感官。如少先队员和红领巾;再如:祖国和江山。
3.同义词在语体风格上的差别重要表现在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具有个子的同义词语表达手段,他们既又共同
的核心意义,又有不同的附加情味色彩,合用在不同的场合:如母亲和妈妈。A3.同义词在用法上的差别:重要
体现在此行,构词能力和语法功能上。如,领导,引导都是动词,但领导却有名词的意义。如生命,性命,生命可以
扩充为生命线等词汇,性命却不能。
4.同义词的修辞作用:就是增强语言的表现能力。
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着意推敲同义词细致的同中之异,挑选最适合的词汇来应用,是常用的词汇锤炼的修
辞方式。语言的精确性和表现力,往往借助这种微妙而难以察觉的同中之异来表现。
2.古今文章都避讳词语“重出”,在一个句子或句群里,反复用同一个词指称同一事物或者表达同一个概念就
会显得呆板,单调,让人厌烦。假如在上下文里交替合用变换选用的合适的同义词,不仅可以避免文章单调反复,并且
也可以使得意思的表达更加精密圆满。
3.由并列的同义词语形成的联合结构,有下述修辞作用a运用同义词意义上的同中之异,互相补充,使得内容表
达更加周密,更充足,更圆满。B运用同义联合形成对偶,排比的结构形式。C运用同义联合使得语句音节匀称平
衡。
三.反义词的选择和运用
1.反义词:一种是:成对的意义相反,互相相应的词。如真假,对错,这种反义词表达的概念意义互相排斥,是
客观事物矛盾对立现象的反映。另一种是:成对的经常处在并举对立位置的词,有鲜明的对比特点。如,黑白,
春秋。£2.反义词的特点:A1.组成反义词的一对词属于同一个意义范畴。
2.只有矛盾对立或者对立现象的事物才有成对的反义词,以形容词最多,另一方面是动词。
3.多义词可以有几个跟不批准项相对的反义词,如快慢,快,钝。A3.语言反义词:概念意义表达对立关系的反
义词和经常用来对举的反义词是约定俗称的不受语境或者上下文为专一,称之为语言反义词。A4.言语反义
词:概念意义并没有对立裹着对待关系,作者在一定的上下文里临时用来表达对立或对待的现象,离开上下文就
失去这种对立或对比关系的反义词是一种用词上的变异,是言语反义词。
5.如何选用反义词?
1.表对比关系的反义词跟同一个词相配的词可以布置一个,对举时有一定的灵活性,要根据语境和上下文来选
用,入老对少,幼,小。
2.在构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许多双音合成词是由一对反义词构成的,如日夜,买卖,方圆,天地。
3.现代口语词汇和文言词汇里的反义词不尽相同。如,现代说真假,本来说真伪。A6.反义词的修辞作用:
每一对反义词自身都是一会特殊大宗词汇统一体,他把互相对立互相对待,互相依存的两种概念并列了起来,揭
示出事物之间的对立或对待的关系,口语鲜明有力的突出事物的特点,使之在对比和映衬中互相映发,取得强调
突出效果。反义词还是形成对偶,反语,警策等修辞方式的重要语言手段。
四.词语的搭配A1.影响词语搭配的三个因素:A1.词义上的选择。词汇意义上搭配不妥,一般在事理逻
辑上也说不通。
2.语法上的选择。往往和词性,作为述语的动词及物不及物,不同的动词规定不同的宾语有关。A3.约定
俗成的语言习惯。假如不合习惯,会让人感到生硬别扭。A五.词语的规范化A1.词语的规范化涉及哪几个
方面?方言词,文言词,新词和生造词。A1.现代书面语里合用的文言词汇有两种。一种是现代汉语里有概念
或语法功能上能与之向相应的词语。另一种是,没有相应的词语。
2.合用文言词要先看有没有必要,另一方面要注意语言风格上协调一致。A3.发明新词除了在结构上不能违
反汉语构词规律之外,还要符合以下的条件:一要有必要,二要十分明确。
六.词语的色彩
1.感情色彩:及其作用
1.人的感情从语音语调上和词语的选择上体现出来就是语言的感情色彩'2.语言里大部分的词语不带
有感情色彩。A3.准确的选用含义有褒贬之分的词语不仅可以鲜明的表现出爱憎好恶的感情还可以突出强调
事物的特点。A4.合用意含褒贬的词语要仔细分清词义和感情色彩。5也有时候词义的褒贬并不是直白的表
达出来,要仔细的辨别。A6.形容词和动词可以通过重叠和儿化等方法变成有感情色彩的词汇。A7.有些代
词可以传达比较细微的感情色彩。A8.书面语的双音节词更大气文雅,口语里的单音节词更亲切自然。A
2.词语的形象色彩及其作用:有关那个概念的•种形象的感觉是细雨的形象色彩。&1.词语的形象色彩是客
观存在的现象。有感知的人对于代表感知过的对象的词语都会有共同的形象感。42.通过锤炼变异让词语产
生形象色彩能达成强调和突出的作用。
3.词语的形象色彩可以增强语言的鲜明性,生动性,是很有效的强调手段。A4.要注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相同
词语的不同形象色彩。
七.词语的声音:
1.汉语的音乐性美感涉及:音节匀整平稳,声调铿锵和谐。AA.骈立四字格和成语:
1.四字格:四音节的格式叫做四字格。
2.骈立四字格:四字格里有一种代表汉语骈体性的骈立格式,在四音节熟语,成语和四音节复合词里占有特殊
的重要位置。叫做骈立四字格。涉及骈立的四音节熟语,成语和复合词。
3.骈立四字格的结构:A1.偏正式:青山绿水,三长两短。
2.述宾式:拖泥带水,标新立异。
3.述补式:掰开揉碎,跌倒爬起。
4.主谓式:眉开眼笑,风平浪静。
5.联合式:抑扬顿挫,艰难险阻。A4.骈立四字格前后两节的关系:
1.同义联合:胡思乱想,心满意足。
2.互相映衬:口蜜腹剑,人面兽心。
3.前后相承:种瓜得瓜,否极泰来。
4.因果关系:唇亡齿寒,纲举目张。
5.目的关系:抛砖引玉,救亡图存。A四音节重叠式骈立复合词也是一种分前后两节的骈立四字格:A
1.AABB:口口声声,断断续续。
2.ABAC:没日没夜,有声有色。A3.ABCB:张口闭口,好说歹说。*6.四音节重叠式骈立复合词的特点:A
1.前后两节的意思浑然一体。A2.这种骈立格的语法功能跟他所组成的前后两节都不一致。a7.可以套用
的骈立格:千~万〜,一〜二~。
8.骈立格的作用:让汉语的音乐性明显,精炼性。A9.成语的定型性:是指每个成语表达的是一个特定的整
体意义,不管本来他表达什么含义,在成语里的意思由这个成语的主体意思来决定。特别要了解成语里的典故,
以免错义。104运用成语要注意的两点:1.确切掌握成语的整体意义和用法,对具有典故或者贬意的成语要慎
用。2.注意成语的定型性,不随便改动成语,也不生导致语。A11.词语的锤炼和变异:A1.炼字:涉及对词语的
选择锤炼和变异创新。£2.准确贴切的选词炼字。43.准确是指选用的词语完全切合所指称事物的名称,情
状或者动作。贴切是说所造的词语在情味,语气,风格上要贴切,恰当。“12.炼字都涉及那些?&1.名词
的改动。2.形容词和动词的改动。3.虚词的改动等。A12……炼字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为了让概念更加准确。
为了让描述的范围和描述的角度更准确,为了传递更精确的感情色彩。
12.发明性的选用词语的方法》1.选用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或者意向,寄情托兴,解体发挥。
2.用表现动态的词语来描写静态事物,寓静于动,把静态的东西写活。
3.暗用比方,比拟,借代,映衬等辞格,富余寻常词语以辞格所形成的新鲜丰富的意象或者意境,词义和词性没
有变化,但是诸如了主观想像或者情感,开阔了词的内涵或者外延,给读者丰富的想像。
14.词语的变异形式有哪些?突破一般的搭配习惯,突破用词的常规,或者突破词汇规范。涉及:相关词语的反常
搭配,临时改变词性。临时仿造词语。
15.成语的活用:是根据题旨情景的需要,对成语的内容或者形式灵活运用,涉及运用旧的形式,赋予新的内容
和用新的形式来表达固有的内容,两者都是成语的变异应用。16-成语的翻造:是运用成语的框架,抽换其中一
辆个语素,注入崭新的内容,表达跟本来成语相反或者不相同的意思,是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变异。
第三章虚词A虚词特点:使用频率高,起到组织句子和组织段落结构的作用。
一.虚词的作用:
1.汉语中大部分的虚词重要在语句中起到语法作用,也就是组织句子或者句群的作用,虚词用的好有助于,
层次清楚,脉络分明的表达思想,从修辞角度来说,在表现语言的准确严密,委婉曲折,简捷跳脱等方面有重要的
作用。3二.虚词和语气。语气词和语气的关系,语气词只起辅助作用,要和标点符号密切配合才干表达细致复
杂的语气。
语气词可附着在句子中间的某个词或词上导致短暂的语音停顿,并表现各种语气,请举例说明(简答A1.
附着在列举的几项事物之后,表达带有概括认为的举例性口吻。例子:“豆子啊,大米啊……”
2.语气词附着在主语后面,导致语气停顿,引来听话人对主语的注意。例子:“我哥啊,真是个好人。”A3.
由于修辞需要,把谓语提前到主语之前来说,本来附着在谓语后面的语气词也就跟着提前,语气词在句中停顿,
起加强抒情口吻的作用。例子:“多好啊,生活!”A副词和助词也可以表达语气。例如:房间不大倒挺豁亮。这
可不能怨我。
三.试说明虚词和文体的关系:1诗歌常用语气词来加强抒情效果。
2.叙事为主的说唱文学常用大量陈述句,为了前后语气连贯和减缓语言的节奏加深听众的印象,也往往要添加
语气词。
3.法律公文,杂文政论文不需要太多的抒情,较少用语气词,但由于要进行分析推理和论证,所以运用表达因
果,转折,递进关系的连词比较多。A四.虚词如何调整语句的音节?有几种方法?A虚词能调整语句中的音
节,使句子顺畅。重要方法有:41.运用虚词自身不同的形式来调整。最简朴的调整方法是:当虚词同实词结合
的时候,尽量做到单音节词和单音节词相连,双音节词和双音节词相连。A2.用取舍虚词的方法来调整。由
于汉语虚词比较灵活,所以有时能省略虚词.其标准取决于语气上和音节上的规定。A3.用衬垫语气词的方
法来调整。A意合法:不用连接词二靠上下句自身的意思自然衔接的方法叫做意合法。,虚词的弹性都有那
些?△虚词的弹性是导致汉语高度灵活性和音乐性的因素之一。
1.助词,连词,副词,语气词都有可用可不用的问题,一半说,不用也可以显示上下文关系的就不用。
2.习惯说法。
3.虚词的谈些可以表现在用不用虚词和选用什么样的虚词上,还表现在同一个虚词在语句中的大量连用上。
A五.运用虚词要注意的问题:“辨析意义,注意搭配,适合环境,放置准确,防止滥用,防止残缺。A六.文
言虚词:
1.之:结构助词,经常用在书面语里。
2.之的用法:A1.定于和中心语之间跟助词“的”的某些用法同样。当重心语是但音节形容词而主语是双音
节词的时候用来调整音节“决心之大”
2.在主语和谓语之间插入之字让整个成分变成名词成分:敌人之内阴险之残酷。
3.“之的”在一个偏正结构里可以避免用一连串的“的”,显示多层定语的层次。战争的威力之最深厚的根源。A
4.之和所以结合成为“之所以”这样的固定格式,意思和作用相称于在谓语末尾加上“的因素”。
5.之也可以只作书面语中的代词使用。重要是用来直待上文提到的事物,意思相称于他或者他们在句子里作
宾语:便称之为《呐喊》。A3.其:严格的说其是一个代词不是纯粹的虚词
4.其的用法:
1.表达所属,作定语。名副其实。2电作宾语,相称于“他或者他们。要注意这时候,其前面往往就是''使,令“等
词,二是其常同后面的动词形成主谓关系:向其解释。A3.须知,作为动宾结构中间的衬字,起到加强语气,
调整音节的作用。&5.所,助词。重要用法
1.所跟及物动词构成名词性成分,如“所见,所闻”。
2.有+所+双音节词,表达动作,行为,有一定限度的变化。“有所发现”3处“为……所……”"被……所……”是固
定格式,表达被动意义,常用在书面语。
6.以的用法:
1.用于书面语也用于口语。A2.介词:相称于:拿,用的意思。表达动作来意进行的凭借,后面必须有此
外一个动词和他配合。“以相应党的号召“
3.“给……以……”有给予的意思,是书面语格式,以把远宾语介绍给了近宾语。“给我们以巨大的影响”
4."以……为……”是从文言上传下来的有用格式,涉及两种:一种是为……名词,是拿……作为……的意思。“以
工业为导向”。另一种是为……形容词。表达要算,要数的意思。“以他为最小“
5.以也口语作为连词,表达动作的目的,相称于为了,为的是,口语连接两个谓语成分,也可以连接分句。A7.
而的用法*1.而是文言里最常用的连词,在现代汉语也是非经常用的词汇。
2.连接并列的互相补充的形容词,相称于口语里的“又……又……”如,少而精。
3.连接意思相反或者意思上有转折的两项,大体相称于口语的可是,但是。“热烈而镇定的情绪”。A4.“不……
而……””不是……而是……”是一种固定格式,表达否认一种,肯定一种,转折意义更加明显。两项不能随意省略。
5.连接先后承接或者递进的两项。“不战而胜”。A6.连接状语和动词中心语。如“源源而来”。也经常连接
介词结构和动词。表达动作的方式,结果,目的等等。劣8.则的用法:
1.连词,表达因果或者情理上的联系,连接假设句和推论句。引出结论部分。经常把他放在结论句的句首,
相称于现代汉语的“那么”起承上启下的作用。A2.作副词时:是承接关系,表达两件事在时间或折上条件上相承,
相称于就是就会。“穷则思变八3.作副词时:对比或者转折关系,多在对比句里,有时候一正一反,口语用在句
首,也口语用在句中。
第四章句式A句式:句子的结构方式。
句式的分类:(多选)1.功能:叙述,描写,评议,判断
2.语气:陈述,其实,感慨,疑问
3.结构:独词句,主谓句,非主谓句
4.语言形式:长句,短句,整句,散句A5.虚词特殊句式:把字句,被字句
长句:字数多,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涉及结构复杂的单句,和复句里包含着常分句的句子。
长句特点:结构复杂,层次多,容量大,可以用来精确的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一般用于书面语,特别在政论文
和科技文献中用的比较多。
长句的三种类型:1.修饰语比较长。2.插入语比较长3.包含几个并列的主语,谓语或者宾语。4.新兴句式:几个并
列成分联合起来共同跟一个句子成分发生关系,这种公用一个成分的句式在书面语里面很有用,可使句子关系紧
凑,语言经济简练。
长句重要修辞作用:1.精密准确的表达复杂的概念和内涵。多用到政治评论,科技文献,法律条文等文体中。2.
附加特殊的情味色彩。
长句化短句的三种方法:1.把修饰语或者插入语抽出来,化成说明性的分句。
2.把常修饰语抽出来提到前面作为分句或者句子,同时在后面句子里用一个带刺复制这个分句或者句子。A3.
把长联合结构改成叠用的并列分句。A短句:字数少,结构比较简朴的句子。涉及短的单句和复句里结构简朴
的分句。
短句特点:短小精悍,生动活泼,结构简明,节奏紧凑,语音的停顿与意义的段落相一致,比较何时表达强烈、
激昂的感情。
什么时候合用短句呢?1缸一般叙述,描写的文字比较适宜用短句。
2.表达强烈、激昂的感情。3A.描写紧张活着欢快的场面,用来渲染气氛。
4.议论文中提标语,发号召,或者下论断时往往用短句,简捷有力。A5.用来叙述,阐发,这样文章显得通俗
生动,有口语色彩。A长短句如何并用?A1.在记叙文中,先用短句作一些一般性的描写,叙述或者交待,然
后再用长句来描写细节或者渲染情绪。
2.在例句事物的语段中,短句在前面,长句在末尾,往往可以使得文气舒畅、舒缓,段落节奏感强。
3.议论文中,一般叙述性,号召性,结论性的语言多用短句,对稳重需要着重分析阐发的部分往往用长句。
4.诗歌中,长短句的配合形式更是灵活多样,没有什么定式,但通常一般性的描述抒情用短句,二在需要着重描
写或者抒情的地方往往用长句来拉长音节,舒缓语调,起到强调的作用。A整句:是结构相同或者相似形式匀称
的句子。整句的重要形式是对偶,排比和叠用。
散句:是结构不同,形式错落的句子。不是整句的句子都是散句。散句是语言的臼然形态。
对偶:把形式上对称,意义上互相关联的两个语言结构并列在一起,在比较公正的对偶里,词同词对称,词组
同词组对称,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类相称,平仄相对,意义上也规定有一定的联系,互相补充,互相映衬,
和在一起是统一的整体。A对偶按照上下两个结构所体现的语意关系上分类:正对,反对,串对。A1.正对:
上下联内容相近,互相补充。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42.反对,上下联内容相反,互相补充。如,横眉冷
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A3.串对,上下联内容想成,是一种递进关系,也教流水对。如,吃一堑,长一智。
古代律诗常规定严格对偶。现代文里也常运用对偶来叙事抒情议论。
对偶的作用:能让形式上正气匀称,语意上互相映衬,加强表达的艺术效果。A对偶避讳:△1.上下句相
对的概念不要反复。
2.上下句中的词语概念不要交叉
3.上下句的语言结构应当大体对称,不要差别太大。A4.假如串对,还要注意上下句意思的顺序不要颠倒。
A排比:把三个或者三个以上意思相关,语气一直,结构相似的词组或者句子排列成串的一种格式,在形式上
不像对偶规定那么严格,只是规定大体上正气匀称,正气中有参差,参差中又透着整齐。这种句式也可以包含丰富
的内容,表现连贯的语势,适合阐述道理,叙写景物,或者抒发感情。A排比大分类:1.单纯的语言结构相同或者相
似。2.除了结构相同或者相似之外,还共同反复其中的某些词语。这事实上是把排比和叠用合二为一的格式,所以
有人又称为排叠。A排比和对偶合用的常见方式:
1.在排比的基础上用对偶来作结,这样能让文气收放自如,又能让文艺层次清楚,文字整齐匀称,达成多方面的艺
术效果。
2.在排比中有对偶,也就是说排比自身就是由一连串的对偶结构组成,这种方式,有语势顺畅和对比鲜明的
双重功效。A叠用,重要特点是用故意反复的词语,句子甚至句段的方式来渲染气氛,强调语气或者着力抒情。
也称为:繁复。A叠用分类:连续叠用,间隔叠用。A连续叠用,用几个语言成分连接着叠用,重要作用是渲
染气氛,抒发感受,加强语势。和一般的描述反复不同样,有强烈的修辞色彩。八间隔叠用:他比较复杂,A连
续叠用和间隔叠用的不同?
1.从叠用成分自身来看,连续叠用重要是叠用词语,尚有少数是叠用句子,二间隔叠用除了叠用词语,句子以
外还可以叠用句段。A2.从叠用方式来看连续叠用的各成分中间不允许插入其他成分,而间隔叠用各成分之间
不仅可以插入其他的词语,句子,甚至可以插入句群或者段落。43.间隔叠用在修辞当中应用更为广泛,除了强
调语意,加重语势和渲染气氛,还可以让语句条理清楚,脉络分明。劣蝉联:用前一句的结尾部分作后一句的开头
部分,这样几个句子,一般规定三句以上,紧密连接起来,导致前后连接,语气连绵,音节流畅,结构严谨的句群,
这样的句群,比较适宜推论实力的连锁关系,或者叙述事情的承接,递进关系,反映事物的内在邮寄联系,也乘坐连
珠,或者顶针。蝉联常用于民间曲艺,这时的蝉联格式比较灵活。
回环,也叫回文,是相邻的两个短句或者词组在词序上互相颠倒,在意思上也形成回环王府的一种格式,用来
解释事物之间互相关联,互相转化的关系,往往言简意赅,富有哲理。
作者思想感情的重心往往要用整句来表达.
肯定句和否认句
肯定句:句子里没有不,没,非,没有这一类否认词语的判断句和陈述句。肯定句都是用正面表达某种肯定的见解
或者情况,语气一般比较明确,强烈。A否认句:句子里有不,没,非,没有这一类否认词语的句子和不带否认词
的反问句.否认句从反面表述某种见解或者情况,语气比较灵活。否认句也可以运用修饰语来加强否认的语气。
双重否认句:假如一个判断句或者陈述句,中先后用了两个否认词,他们之间又不是并列关系,就称为双重否认
句。八双重否认句的修辞作用:
1.有时,双重否认句的作用和单纯的肯定句相同。如,你也不能不知道啊。A2.有时虽表达肯定概念,却和单
纯肯定句不同。如,没有一个不佩服。
3.反问句加上一个否认词,也表达肯定的语意,语气上比单纯肯定句要强烈。如“你还不相信?”A肯定句否
认句的并用。AI.肯定句否认句并用,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说明情况,或者表白态度这种互相烘托的表达方法,有
助于把意思表达的明确,语气上也有强调的意味。
2.有些肯定句,否认句并用是未来对事物的矛盾双方进行比对论述,使对方在意思上互相补充,有助于全面阐
明问题。△3.肯定和否认并存的句子,他的否认部分是未来烘托,是委婉的让步,他的肯定部分也不是表现真实
的确认,之是表现某种意念上的渲染和烘托,是一种特殊行使的引申句,在抒情文字里最常见。
两种虚化否认句。
1.在前面用不必说,且不说等否认词语来例句事物,把他们作为后面打算着重阐述的某一时务的补充或者陪衬。
A2.先例句一件事物,然后用不这样的独词句来表面上否认,然后在引出“更正”的内容,这种更正可以分为两
类:一是从概念上更正,二是从道理或者内容上更正。A积极句和被动句
积极句:主语是施事的句子是积极句。
被动句:主语是受事的句子叫做被动句。
被动句特点:
1.按照汉语的习惯,大量主语在意念上处在被动地位的句子,往往并不需要加表达被动句的“被”来强调他
的被动性。2人汉语中被动句中的被,是有条件的,通常只在下列情况才用。1.“被”用来介绍出施事。2.用“被”
来表达后面动作所带来的后果是悲观的,不幸的。是说话人不企望的。3.在某些特定的句子中,被字所引出的施事
特别明确,这些施事往往可以省略,这时,表面看被字后面没有施事,却暗含施事。
3.被动句可以连接上下文,使文章通畅。
设问和反诘
设问,在段落最前面,引起读者的关注,在引起读者的关注之后,再用自己的解答来回答问题。其作答形式最
常见的是:正面提问,正面作答。
连续设问式:连续提出设问,再一并加以回答,这种方式除了加强语气之外,通畅是为了把问题阐述的更具体,
更明确。
连环设问式:把机组自问自答的句子缓缓巷口的连在一起,这种方式中,前后的提问大多表现为想成或者递进
的关系,用来层层进一步的阐明问题。A设问的作用:A1.放在全文末尾有问无答,让读者去思考体会。A2.
设问方在文章中间,作连接层次,提携段落的作用,可以让文章结构严谨,眉目清楚。3△.段落内部设问,能把文
笔生发揩去,让论述更充足,文气更曲折。
反诘的修辞作用:反诘重要是加强语言表达的感***彩,用反诘表现质问抱怨等情态,比一般的肯定或否认句
更有力量。
反诘的表达方式。
1.反诘一般不规定回答,由于他自身表现的就是拟定的内容,但有时候也可以在后面用回答来进一步强调自
己的用法或者用说明来进一步强调自己的见解。
2.反诘也经常几个在一起连用,能有助于加强文章的气势,这种反诘的连用式,从前后反诘句的关系来看有递
进,并列,选择,对比等多种形式。“设问反诘连用
1.设问反诘连用。一种是设问在前,反诘在后,其中常见的是后面的反诘是对前面设问的否认回答,语气比陈述
式否认要来得委婉一些。
2.有时后面的反诘是前面设问的肯定回答,从而从反证中得出肯定结论。A3.前面设问后面反诘不是回答关
系,二十后者补充说明前者。A4.反诘在前,设问在后,这通畅表现成一种承接或者递进的关系。
常式句和变式句
变式的话题,汉语句子结构的一般习惯是用最关心的内容来作话题,把他房子前面主语的位置上。受事主语,
后加一个“也,都”强调也口语用拟人的手法,变为施事主语。
变式的修饰语:一种是修饰语前置的变式句,一种是修饰语后置的变式句。后置除了要考虑情味色彩上的差别
以外,还应有调整句子自身结构的作用。
变式的复句:有时从句后置,也只是起到一般的补充说明作用。有时将表达因素的从句后置,并在句式上稍加
变化,也也许产生某种特殊的喜剧效果。也有从语言表达角度出发的。A上下文和语意:分为两类:连贯式,是指由
同义话题,同一角度出发著称的上下文,前后语言之间是承接的连贯关系。另一种是并地雷陈述几件事,他们往往
语意规定互相联系,在句式上也规定大体匀称。
第五章表达A前次造句中容易出问题的几个和语法或者逻辑有关的范畴是:数量,指代,时间,方所。并列和
词序。
一、数量:A1“二”和“两”的区别:
“二”用在下列位置上:(1)数数目:一、二〜~(2)小数和分数:九点二一(3)表达序数:第二〜~(4)在度量词前
头组成数量词:二尺~~(5)多位数的末项:二十二〜〜.“两”可以用在“斤两”之"两”以外的所有量词前头,涉及度
量词。“二”和“两”都可当系数,但十前只能用“二”。它们在风格上也有区别:“两”比“二”亲切些,一般量词前都用
“两,A2.概数或者约量A1.在定量词后头加上“大约”意思的词语。如上下,左右,来往。A2.在数词和
量词之间或数量词,度量词后加上概数词语,如多来,把。
3.直接运用表达概数或者约量的次,些,若干,点儿。4儿在数量词后头加上“以上以下,,等表达高于或者低于
某一数量,以上旨在指明下限,以上旨在指明上限。
5.在数量词牵头加上“不止”超过等词,表达超过接近等概念。A6.临近的数字连用,数字活用表达概数
或者约量。
3.增长有那些方法?&1.数量增长,一是指量增长多少,以是指增长到多少。
2.增长数量在一倍以上,常用倍数表达,翻番成倍增长的形象说法A3.用倍数表达两个事物之间的比例:A
比b大x倍,不涉及自身。A是b的x倍,涉及自身。A4.增长的数量不到一辈,应当用比例来表达。£5.增长
增长超过:增长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了多少。增长有提高的含义。用于指百分率的提高,也用在指成倍的增长。
超过,高于某一标准之一。A6.递增是一次又一次的增长,也能用在比例上。A7.累计,是累计,合并在一起
计算,要用品体的数值表达。4A.表达数量的减少有多少方法呢?A1.减少到,减少了
2.数量减少,经常采用比例的方法。
3.尽量不用倍数来表达减少。4M“差……不到……”也不和情理。
5.数量词和名词的先后顺序:数量词+名词,如一本书。名词+数字如,书一本。
二、指他1.我们,咱们的区别和共同点?我们和咱们都是第一人称复数,但用法有区别。我们口语不涉
及听话的对方在内,咱们则总是把对方包含在内。活用我们和咱们作第一人称单数有修辞色彩。
2.“别人”和“人家”的异同?A相同点:1、指称说话人、听话人以外的人,大体相称于“他们”•2、指称说
话人以外的人。3、指称听话人以外的人。4、指称说话人自己,相称于“我”。
不同点:1、“人家”后头可以带同位性成分,语气比较生动,“别人”没有这种用法。2、“别人”可以泛指此外的
人,“人家”不能这样用。24自己的用法:
1.口语的说法是自个儿。
2.复指上文已经出现的人,涉及名词和代词。
3.放在人称代词或者名词后头组成同位性偏正结构,隐含并非别人的强调意味。A4.泛指任何人。
3.“这”和“那”的作用:
1、"这''表达近指,"那''表达远指,涉及空间和时间。2、“这、那+[数量词]+名词”用在名词或代词的后头,复
指前面的人或事物,具有强调的意味。3、“这”“那”对举着说,往往不着眼于表达空间、时间的远指、近指,而旨
在指出两种事物的区别。4、“这”“那”常用在分句或句子的开头,承指上文,所承指的,可以是词、词组、句子,
也可以是整个段落。3电指代不明:同一代词指代不同对象。不同代词指代同一对象。承指上下文时指代不同。A
三、时间
1.了:表达完毕态,口语表达已经完毕的事情,做完了。也可以表达将要完毕或者意料中要发生的事情。吃了
再说。&2.着:表达连续进行态,可以用在动态的动作变化,他正吃着饭。也可以表达静止的状态,桌子上放着
一本书。
3.过:表达经历态,可以用于曾经发生过,经历过的事,例如,他来过。也可以表达没有发生过经历过的。今
年还没有下过雪。
1.联合结构的词组受到下列条件的限制:I.并列成分词性要一致,结构音节要匀整。2.概念范围大小一致,分类
角度也相同。A指代不明的情况:
1、用同一个代词指代不同的对象,所指不明,导致意思混乱。2、用不同的代词指代同一个对象,跟第一类情况
正好相反。3、承指上文的代词所指不明。4、分句更换主语,缺少必要的做主语的代词,导致所指不明。A处
所词涉及*1、表达一方的专用名词。如北京、天安门。2、不确指固定地点的处所词:如两边、四周。3、
指代性的处所词。如这儿、那儿。4、名词、处所词加上方位词组成的词组。如:郊外、街上。
方位词涉及:单纯方位词(上、下、前、后)和合成方位词(上面、下边、中间)。A联合结构里的并列项的
情况81、并列各项在意义上完全对等平行,分不出主次、先后,并列各项可以灵活自由地排列顺序。2、并列
成分意义上包含着内在有机联系,有先后、主次、远近之分,这些联系和差别相应地直接反映在排列顺序上,成为规
律性的约束,不能任意变动。3、有此联合结构,特别是骈立四字格里并列两项的顺序在长期使用中已经凝定为约
定俗成的格式,一般不能改变顺序。4、出于礼貌,或为了表达谦虚,在联合结构上,常把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
排列在最后。
联合结构的组合,受下述条件的限制:
1、并列成分词性要一致,结构、音节要匀整。2、概念范围大小要一致,分类角度要相同。
两个联合结构的搭配类型:
1、交叉搭配。2、分别搭配。
猝然并列:是一种修辞手法,故意把表面上不相干或没有多少联系的事物杂乱地罗列在一起,不伦不类,让人看
起来感到突兀,出乎意外,而仔细研究一下,就会发现骨子里有一根思想的红线串于其中。
四、词序:指词在词组或句子里的位置、顺序。
动词前面有两个以上状语,安排顺序的顺序:
1、表时间的词语,表因素、目的、条件的介词
构或其他词组要前置。2、另一方面是一般形容词。3、再次是表达地点或方向的词语。4、紧靠动词的是状态
形容词。
第六章:修辞方式
一、传统的修辞方式大体可以提成两大类型:一类是从内容方面着眼,涉及比方,借代,比拟,摹状,对比,映衬,
夸张,双关,反语,引用,警策等。一类是从语言形式方面着眼的涉及对偶,排比,叠用,蝉联,回环等等。A二、比方
和借代:
1.比方的分类
从意念上看,一个比方总包含被比方的事物和用来作比方的事物,这两个部分。主体和客体必须是互不相同的
事物,但两者却又必须有某些共同的属性或者特性。A2.从表现形式上看,比方可以分为明喻借喻和暗喻。6
3.明喻:明确的表达用甲事物来比况或说明乙事物的,叫做明喻,明喻常用的词有“像,如同,恰似等等。A4.暗喻:
不明确表达出打比方,而是用“是,就是,成,变成”来把主体说成是客体的是暗喻,暗喻常有强调或者夸张的语气,
有时候也可以用破折号来表现暗喻。
5.借喻:用本来合用于描写客体的词语直接描写主体或代替主体。6儿比方的修辞作用:
1.重要是刻画任务或者事物的形象,突出其某方面的特性,给人深刻的印象,御用这类比方的时候大多着眼
于主体和客体之间外在形象上的类似。A2.用来说明事理。着重主体和客体内在性质上的联系。一般要我们比
较熟悉的东西来说明比较生疏的理性的东西,这样不仅能让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更让深奥复指的道理变的非常简
朴易懂。并且还能让论述生动活泼,具体形象,并能启发读者的联想。7牝比方连用的基本方式:A1.多方
列举式,用几个互相补充的并列比方来解释某一事物的多方面的含义,或者从不同角度进一步说明同一事理,也可
以正反对比的形式出现。A2.扩展式:一个重要比方为基础,层层扩展,不断的发生比方,再通过对这些比方的分
析,解说,把一个相称复杂的意思阐述的非常通俗透彻,层次分明。*8.比方运用的原则A1.贴切,涉及两
个方面,一是要客体和主体之间要确有共同之点,或某方面外在特性形态类似,或者某一内部特性的相仿。另一方
面,指客体和主体之间的情味,色彩必须协调。2电注意创新。A3.注意通俗形象,要用熟悉的事物来比方生疏
的事物,用品体的事物比方抽象的事物,用浅显的道理来比方深奥的道理。
2.借代:抓住甲乙两个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故意用乙事物指代称谓甲事物的修辞方式叫做借代。借代绝大多
数两是名词代替名词,其中以用人物的某些特性来指代人物自身最为常见。也可以凭借事物之间的某些内在联系
来进行借代。A1.借喻和借代的区别:借喻重比较,借代重指称。
2.借代的修辞作用:
1.有助于文笔的生动形象。
2.为了上下文显得更加紧密顺畅。A3.有时是为了文笔简练含蓄。
4.有时为了构成形象的对比,表现风趣等情状。A二、比拟和摹状
1.比拟:拟人是把没有生命的东西当成有生命的东西来写。拟物是把有生命的当作没有生命的来写。拟人
和拟物统称比拟。在诗歌散文,童话寓言里应用的比较多。
2.比拟的作用:1A.采用第二人称对话式的拟人手法,将抒情气氛表现的更加集中。A2.用拟人的手法叙
事写景,有助于渲染气氛,让表达更加生动形象。A3.在议论文中,比拟能让文章风趣,增长文章的生动性。A4.
(最常见的把一般动物特性一致到人身上的时候,是具有贬意的。)A3.摹状:拟声和绘景统称摹状。64.拟
声:是用拟声词语摹写外界的声音,给读者一种听觉的直观感觉。A5.绘景,运用各种形态变化的词语来描绘人
物,事物的情状,让陈述的情景更加生动。常用形容词,动词的附加式或者采用叠用来表现多用于描述性的文字
中。
三、对比和映衬A1.对比:用不同事物的对立属性或者同一事物内部的某些矛盾的对立面来比较就是对比。
2.对比的作用:有助于突出事物的特性,表达明确的判断,给人鲜明的印象。对比重要通过词语句子和段落
在意念上的对立,形成鲜明的对照,不强调语言形式上的对称。有时候表面看来是双双平列的对比世纪语义重心
偏重在后者,前者是映衬后者的作用,这种对比方式上类似映衬。议论文中的对比有助于说明问题。A3.映
衬:语言表达中,客体陪衬主体的方式也就是我们说的映衬。A4.映衬的作用是:渲染气氛和烘托形象,多用在
文艺作品中•烘托中可以略带夸张,有风趣风趣的意味。
5.烘托:主客体内容相近的映衬叫做烘托。
四、夸张和婉言
1.夸张,从主观出发,采用艺术的手法,对客观事物故意夸大其词,用来加深人们的印象,引起人们的联想,
受到突出形象,渲染感情的效果。常用在中国古代诗词里。夸张需要客观事实作为基础。要有分寸。A2.婉言:
不直接说出本来的意思,语气比较委婉含蓄一些,语气缓和轻松一些的,叫做婉言。多用在政治外交场合,有时候
为了避讳,或者悲观的事物不直说,也有时是为了避免刺激听话的人。
五、双关和反语
1.双关:不直抒本意,通过谐意或者写生的方法,将原有的含义暗示出来,往往是言在此而旨在彼,具有
比婉言更丰富的修辞效果。运用双关有时候受具体语言环境的限制,不得不借此喑示。更多的时候是艺术为了表
打伤象征,含蓄风趣讽刺的语言色彩。A2.反语:就是说繁华,字面上的意思和世纪要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最
常见的是用肯定的语句来表现否认的意思,这种口气有比较强的讽刺嘲讽的口吻。口语中非反语经常重读,书面
语中常加上引号。反语在论战中用的多,平常生活中也有显示亲昵感觉的。
六、引用和警策A1,引用:人们说话写文章经常需要引用一些成语谚语点击中的文句或者名人名言,引用
好了有助于表达的精炼生动。在政论中,常把其作为一种巧妙的揭露手段来加以运用,多有强烈的封死意味。A
2.引用需要注意:
1.在引用别人的话的时候,应当注意内容或者论点的完整性,假如引文不全,就会损害文意的准确性,因而也
会影响说服力。A2.引用成语,谚语或者典籍中的话,组织在自己的语句中,口语在内容或者形式上,作适当的改
造。还口语对引用部分的结构形式作适当的改造。£3.警策:指用精炼的语言形式来表达丰富含蓄,富有启发性
或者这里定型内容,用的好,有言简意赅,发人深省的修辞效果。
4.发明格言式的警句,要注意:
1.表达的语言内容的提炼,最佳能概括的精辟隽永,具有某些规律性的结识。A2.要语言力求精炼,最
佳在句式上大体匀称。
5.警策用处:重要用在书面语里,起到提纲振领或者画龙点睛的作用,有的是用在文章的段落开头,纲举目张,
给人以启示或者悬念,更多的是用在段落或者文章的末尾,让他起到总结提高,画龙点睛的作用。
6.警策的构成方式:
1.判断式。通过精炼的概括和判断,从理性上来阐述事理。这种方法用的最多。
2.描述式。通过比方,借代等手段,借用形象思维来阐述抽象的道理,给人生动的启示。
3.抒情式。通过抒情的方式来表现某种含蓄的这里或者引申的感受。表现含蓄的这里经常采用矛盾对比的方
式这种形似矛盾而使之同一的警告,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第七章语加语体概念:语体是指人们在进行各种特定的交际任务过程中所逐渐形成的不同的语言风格类型,
他是语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且是随社会交际领域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发展变化的。£语体分类:
1.口语语体(口语会话体)
2.书面语体
3.分类原则:从交际方式和功能出发。
口语语体:也叫口语会话体,重要是指人们平常交谈所用的语体,在即兴式的发言和话剧电影相声评书以及
其他说唱文学形式中常用到。A书面语体:重要是指以书面形式出现的供人阅读的文章所用的语体
书面语体四类:A1.事务语他2.政论语体
3.科技语体
4.文艺语加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的关系(论述,也许不大,题太大)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的区分要从口头和
书面这两种形式上来分别,更要结合他们表达功能所体现的语言风格特性来考察。A口语语体的特点(论述:用
词、句式、修辞。含下面一至五):口语语体多用语人们的平常交谈,可以对话也可以单方面叙事抒情。是语言
的自然表现形态,最生动灵活,富于变化。A—、口语语体用词特点(简答)
1.口语语体大量运用口语词。用语多具有实体意义,较少表现抽象概念的词语。A2.口语语体中多用表
现感***彩的后缀成分,表现情态作用的重叠成分和表现语气口吻的语气词,感慨词。
3.音节较长的专门名词,口语中多用简称。A4.口语语体中多方言土语,俚俗语和粗鄙语。
5.词语常反复运用,用来加强语势。A二、口语语体句式特点(简答)1乐口语语体句式灵活自如,简短明白,
语序多变。
2.口语语体中,句中成分常有省略。最常见省略主语。
3.口语语体中特殊的省略表达方式:(可单作简答)1.通过紧缩语言成分把复句变成单句。2.借助手势来省略词
语,有时加用代词,这多半是用来暗示某种事物。3.根据具体语言环境,作跳跃式的语意省略。£三、口语语体词
序灵活。复句易位数量大,方式多变。
口语语体的复句易位和书面语体的复句易位有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大数据产业发展贷款协议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水利工程水电设施安全保障合同范本4篇
- 二零二五版高新技术企业借款合同抵押担保与创新支持政策3篇
- 2025年度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临时劳动协议书4篇
- 2025年蓄水池施工与水资源保护管理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家政服务公司家政保洁专项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新能源产品销售合同标准范本
- 2025版绿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合同4篇
- 2025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投资咨询评估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工业厂房出租安全协议模板及细则2篇
- 物业民法典知识培训课件
- 2023年初中毕业生信息技术中考知识点详解
- 2024-2025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中五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 《万方数据资源介绍》课件
- 麻风病病情分析
- TSGD7002-2023-压力管道元件型式试验规则
- 2024年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培训课件
- 建筑工地节前停工安全检查表
-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全文打印
- 证券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应用实践研究
- 注塑件生产通用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