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初中化学中考考点19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考点特训与真题演练_第1页
2021年初中化学中考考点19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考点特训与真题演练_第2页
2021年初中化学中考考点19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考点特训与真题演练_第3页
2021年初中化学中考考点19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考点特训与真题演练_第4页
2021年初中化学中考考点19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考点特训与真题演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19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考点特训

i.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大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下列变化中属于大自然缓解温室效应的

A.含碳燃料燃烧B.微生物分解

C.呼吸作用D.光合作用

2.下列关于一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C.一氧化碳有毒,污染空气

D.一氧化碳可用作燃料

3.如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

①不能燃烧②不能支持燃烧③还原性④密度比空气大⑤密度比空气小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⑤

4.除去一氧化碳中的少量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A.点燃混合气B.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C.通过灼热的氧化铜D.通过灼热的氧化铁

5.(2020•郴州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下列有关CO与CCh的叙述正确的是

A.CO与CO2都会污染环境

B.CO与CO?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C.在一定条件下,CO与CCh可以互相转化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CCh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缺少必须微量元素会得病,因此应尽可能多吃含有这些元素的营养补剂

B.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说明此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大了

C.一氧化碳有毒,燃着的煤炉会产生一氧化碳,在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人中毒

D.做饭时,若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则需要调大灶具的进风口

7.(2020•郴州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错误的是

A.用澄清石灰水

B.观察气体颜色

C.用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

D.用燃着的小木条

8.(2020•临沂市河东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B.CO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CO?用于人工降雨、灭火

C.可用澄清石灰水区别CO和CO2

D.大量使用天然气不会造成温室效应

9.将CO和CCh的混合气体共3.2g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后,将气体通入足量澄

清石灰水中(气体全部被吸收),过滤,测得溶液质量减少5.6g,则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

数为

A.21.0%B.27.3%C.33.3%D.37.5%

10.(2020•广州顺德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鉴别木炭粉和铁粉加稀盐酸,观察有无气泡产生

B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气体的集气瓶中

C除去一氧化碳中的氧气将气体缓慢通过灼热的铜网

D除去FeSO4溶液中少量的CuSO4加入足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11.(2020・长沙雅礼集团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为建设“美丽中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动汽车代替燃油汽车可减少大气污染

B.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可节约用水

C.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

D.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可以保护金属资源

12.(2020河南省卷)如图为CO还原FezCh的微型装置图,则A处V型管内的固体粉末由_____

色逐渐变黑;B处V型管内的溶液变浑浊,化学方程式为;将尾气点燃,化学方程

式为。

尾气

澄清石灰水

加热

13.我国古代就已经掌握了多种金属的冶炼技术,下面三幅图分别描述的是古人炼铁、炼铜、炼锌

的场景。

图1炼铁图2炼铜图3炼锌

(1)图1中,古人将木炭与铁矿石堆入炉内,并鼓入空气,利用生成的CO将FezCh转化为铁单

质。CO与FezC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图1中,为了保持炉内高温,需要不断拉动风箱使木炭充分燃烧,不断拉动风箱可以使木炭

充分燃烧原因是.

(3)图2中,古人将铁片放入富含硫酸铜的小溪中,获取铜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图3中,古人将炉甘石(主要成分为ZnCCh)和木炭一起密封在泥罐中,在下面垫上煤炭加

热,冶炼锌单质。泥罐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如下:

高温

ZnCO.iZnO+CO2T

高温

CO2+C^^2CO

高温

ZnO+CO^^Zn(气态)+CO2

其中,用泥罐密封是炼锌的关键,请结合物质的化学性质解释其原因:

14.(2020山东德州)CO2是如何被发现的?化学家又是如何研究它的性质?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

(1)17世纪初,比利时化学家海尔蒙特研究发现,木炭燃烧后,有灰烬还有不可见的气体产生,

烛火在该气体中会熄灭。另外他还在地窖、洞穴等地发现过这种气体。“烛火在该气体中会熄灭“和

出现在“地窖、洞穴等地”说明这种气体具有的性质。

(2)1755年,英格兰化学家布莱克做了如下实验:煨烧白垩(石灰石),将煨烧生成的固体与水反

应,反应后的物质与煨烧生成的气体又结合成白垩。他将这种固定在白垩中的气体叫作“固定气体”。

实验②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③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1766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实验测得:一定温度下,1体积水能溶解比1体积稍多的“固定

气体”。1774年,德国化学家伯格曼将石蕊溶液滴到溶有CO2的水中,石蕊溶液由紫色变成微红色。

当时已经发现石蕊溶液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卡文迪许和伯格曼两位化学家的实验说明CO2不仅能溶

于水,还可与水反应。CCh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

真题演练

1.(2020辽宁营口)不吸烟是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香烟烟气中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

A.水蒸气B.CO

c.CH4D.CO2

2.(2019・乐山中考)“我是碳族的大女儿,让大地充满生机,让地球因我而温暖;我调皮可爱,钻

进石灰水,搅得人家不安宁;我藏在汽水里,小朋友喝了直打嗝。“这里叙述中的“我''是指

A.二氧化碳B.氧气C.氮气D.稀有气体

3.(2019•云南中考)“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理念逐渐深入民心,下列做法或认识与之不相符的

A.在空旷的地方焚烧大量的废旧塑料

B.鼓励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

C.购物时提倡用布袋等环保袋代替塑料袋

D.植树造林

4.(2020年黑龙江牡丹江中考)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比较,

完全正确的是()

A.组成:C0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性质:CO?、CO都有可燃性

C.用途: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危害:CO2会导致酸雨;CO会引起中毒

5.(2020黑龙江牡丹江)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比较,完全

正确的是()

A.组成:CO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性质:CO2、CO都有可燃性

C.用途: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危害:CCh会导致酸雨;CO会引起中毒

6.(2020山东德州)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利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装置图。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A.实验时可观察到玻璃管中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

B.反应后玻璃管中固体物质的质量较反应前增加

C.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D.为了防止污染空气,该实验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7.(2019•梧州中考)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A.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B.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

C.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都可以用于灭火

D.煤的综合利用措施主要有煤的气化、焦化和液化

8.(2020四川巴中)如图所示进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氧化铜

(2)乙装置的作用是防止液体倒吸,丙装置的作用是,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9.(2019•西宁中考)某化学小组利用混有少量CO2的CO气体还原氧化铜,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

物。

(1)请写出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现有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可重复使用)。按气体从左到右的方向,装置连接顺序正确的

是。

A.b->c~―>b—

B.a—>c—>b―>a—>d

C.a->b~>c->b—>d

D.b—a—c-a->d

10.(2019•滨州中考)A、B、C是初中化学中重点学习的物质,其中一种是单质,另两种是由相同

元素组成的氧化物,它们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

r1

A---------►|B|<»|C

(1)若A是单质,B是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则B为(填化学式),实验室制取C

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C是单质,B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则B为(填化学式),由A生成C的化

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19.海南中考)二氧化碳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

早在公元三世纪,我国西晋时期的张华在其所著的《博物志》中就有“烧白石作白灰既讫……”的记

载,其中“白石”即石灰石,同时生成CO2。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化石燃料的消耗量急剧增加,释放的CO2越来越多…….当大气中CO2等气

体的含量升高时,会增强大气对太阳光中红外线辐射的吸收,阻止地球表面的热量向外散发,从而

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

科学家一直致力于将CO?分离回收、循环利用和再生转化成资源,化学吸收法是利用吸收剂与CO2

发生化学反应来吸收分离CO2的方法,常见的吸收剂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钾溶液以及各类

胺溶液等。CO2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会发生生成甲醇、一氧化碳和甲烷等的一系列反应,实现再

生转化,我国科学家在催化剂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分别合成出了ZnGazCh介孔光催化材料和单

晶纳米带,并将其用于CO2的光还原,成功地实现了将CO?转化为碳氢化合物燃料。

请回答:

(1)《博物志》中所记载“白灰”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2)温室效应加剧对环境的影响有(写一条即可)。

(3)ZnGa2O4中Ga元素的化合价为。

(4)用碳酸钾溶液吸收CO2时,产物是KHC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一定条件下,CO2和H2反应生成CH』和H2O.请在以下框图中将该反应的微观粒子补充完整。

12.(2018・湘西中考)下列关于CO2性质和用途描述错误的是

A.CO2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B.CO2能从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

C.CO2不溶于水

D.CO2的固体(干冰)可作制冷剂

13.(2020年贵州遵义中考)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Fe2O3转化为铁的具体过程是:

400"C~50(rC6OO'C~68(rC7OOaC-8OOr

Fe2O3>Fe3O4>FeO>Fe。已知铁的氧化物除FezCh外,其

B.通过实验现象可以判断氧化铁是否完全转化为铁

C.该实验中所有的化学反应里,氧元素的化合价均未改变

D.当硬质玻璃管内固体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4%时,固体成分是FesCU和FeO

14.(2020黑龙江牡丹江)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比较,完

全正确的是()

A.组成:CO?、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性质:CO2、CO都有可燃性

C.用途: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危害:CO2会导致酸雨;CO会引起中毒

参考答案与解析

考点特训

1.【答案】D

【解析】含碳燃料的燃烧会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加重温室效应,故A错误;微生物分解作用

会产生二氧化碳,故B错误;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故C错误;光合作用可以降低二氧化碳含

量,故D正确。故选D。

2.【答案】A

【解析】A、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错误;B、一氧化碳难

溶于水,正确:C、一氧化碳有毒,会造成空气污染,正确;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做燃料,

正确•故选A。

3.【答案】C

【解析】图示实验现象为下面的蜡烛先熄灭,然后上面的蜡烛才熄灭,这一实验现象证明了二氧化

碳的性质:密度大于空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但不能证明二氧化碳是否具有还原性。故选

Co

4.【答案】B

【解析】A、点燃时一氧化碳转化成二氧化碳,不能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B、

通入氢氧化钠溶液能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故选项正确;C、一氧化碳和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

成二氧化碳,不能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D、一氧化碳和灼热的氧化铁反应生

成二氧化碳,不能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故选B。

5.【答案】C

【解析】A、CO是有毒气体,会污染环境,CCh是空气中成分,不是污染物,选项错误;B、CO中

碳的化合价为+2,CO?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不相同,选项错误;C、在一定条件下,CO与CCh

可以互相转化,一氧化碳通过燃烧或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可转化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

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选项正确;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

有气体不可燃、不助燃,但不一定是CCh,比如,氮气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选项错误。故选C。

6.【答案】D

【解析】A、微量元素缺乏或摄入过多,都会对人体造成不良的影响,错误:B、汽水是将二氧化碳

气体加压溶于水之后制成的,打开汽水瓶盖,压强变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故汽水会自动喷

出来,说明了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错误;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煤炉上放一壶水不

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错误;D、做饭时,有时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说明氧气不

足,燃气燃烧不充分,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加进入空气(或氧气)的量,

使燃气燃烧更充分,正确。故选D。

7.【答案】B

【解析】A、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氧气不能,

选项正确;B、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气体,不能用观察气体颜色鉴别,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

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氧气不能,选项正确;D、能用燃着的小木条鉴

别,氧气能使木炭燃烧更剧烈,二氧化碳能使燃着木条熄灭,选项正确。故选B。

8.【答案】D

【解析】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

以冶炼金属,具有可燃性,可以做燃料;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干冰升华吸热

可用于人工降雨,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可以用澄清石灰水区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D、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

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符合题意。故选D。

9.【答案】D

【解析】设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为X。

C02+Ca(0H)2^=CaCO31+H2O溶液减少的质量

44100-44

x5.6g

44二56

X5.6g

x=4.4g

I?

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4gx—=1.2g

则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工至入100%=37.5%,故选D。

3.2g

10.【答案】A

【解析】A、鉴别木炭粉和铁粉,加稀盐酸,木炭不反应,铁与稀盐酸的的反应为Fe+2HCl^=FeCl2

+氏3产生气泡,故A正确;B、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燃烧且不支持燃烧,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

AA

盛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都熄灭,故B错误;C、O2+2CU2CUQ,CO+CuOCO2T+Cu,

一氧化碳会与生成的氧化铜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除去一氧化碳中的氧气不能通过灼热的铜网,

得到的气体不纯,故C错误;D、Zn+FeSO4^=ZnSO4+FeCu,Zn+CuSO4^=ZnSO4+Cu,锌与硫

酸亚铁、硫酸铜都会发生反应,故D错误。故选A。

11.【答案】B

【解析】A、电动汽车代替燃油汽车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大气污染,故A正确;B、工业废

水中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不能直接灌溉农田,故B错误;C、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可减

少化石燃料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故C正确;D、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可以保护金属资源,故D正确。故选B。

占燃

12.【答案】红棕;Ca(OH)2+CO2=CaCO31+H2O;2CO+O2^^2CO2

【解析】A处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氧化铁是红棕色的,铁粉

是黑色的,故装置玻璃管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红色粉末变黑;B处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

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J+H2。;尾气处理是一氧化碳的燃烧

占燃

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o+。22c

高温

13.【答案】(1)Fe2O3+3CO^=2Fe+3CO2

(2)使木炭与氧气充分接触

(3)Fe+CuSO4^=Cu+FeSO4

(4)防止Zn、CO与氧气发生反应

高温

【解析】(1)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是Fe2O3+3CO^=2Fe+3CO2»

(2)不断拉动风箱可以使木炭充分燃烧原因是:使木炭与氧气充分接触,燃烧充分。(3)铁和硫酸

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反应方程式是Fe+CuSO4^=Cu+FeSC>4。(4)用泥罐密封是为了防止一

氧化碳与氧气发生反应,防止还原剂消耗,同时防止生成的锌与氧气反应。

14.【答案】(1)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2)CaO+H2O=Ca(OH)2;C02+Ca(OH)2=CaCO31+H2O;

(3)CO2+H2O=H2CO3

【解析】(1)烛火在该气体中会熄灭,说明该气体不支持燃烧,该气体长出现在地窖、洞穴等地,

说明该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易沉到低洼处,故填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2)由图可

知,实验②中所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钙分解生成的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写为:CaO+H2O=Ca(OH)2;由图可知,实验③中所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在溶液中与二氧化碳反

应生成碳酸钙沉到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a(OH)2+CO2=CaCO.4+H2O„(3)二氧化碳与

水反应生成碳酸,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O2+H2O=H2CO3.

真题演练

1.【答案】B

【解析】香烟的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能够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且阻止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

而水蒸气、<2出、C02均不与血红蛋白结合,故选B。

2.【答案】A

【解析】汽水中含有或溶有CO”进入体内,温度升高,气体或CO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气体或C02从体内逸出,因此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故选A。

3.【答案】A

【解析】A、焚烧大量的废旧塑料会产生有毒、有害的物质,污染空气,不符合这一理念;B、乘坐

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了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有害物质的排放,故符

合这一理念;C、购物时提倡用布袋等环保袋代替塑料袋可以有效的防止白色污染,故符合这一理念;

D、植树造林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吸收二氧化碳从而将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故符合这一

理念。故选A。

4.【答案】A

【解析】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A正确: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B错误;C、二氧化碳的固体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可用

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等,但不能用于人工降雨,C错误;D、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

导致酸雨的是二氧化硫,D错误;故选:A。

5.【答案】A

【解析】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A正确;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B错误;C、二氧化碳的固体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可用

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等,但不能用于人工降雨,C错误;D、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

导致酸雨的是二氧化硫,D错误;故选A。

6.【答案】B

【解析】A、一氧化碳还原红棕色氧化铁生成黑色铁和二氧化碳,实验时可观察到玻璃管中红棕色

粉末逐渐变黑,正确。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固体由氧化铁失去氧元素被还原

为铁,反应后玻璃管中固体物质的质量较反应前减少,故B错。C、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变浑

浊,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正确D、一氧化碳有毒,为了防止污染空气,

该实验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正确。故B。

7.【答案】C

【解析】A、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故A正确;B、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水合物,故B正确;C、因为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不能用来灭火,故C错误;D、煤的综合利用

的措施主要有煤的焦化、气化、液化等,故D正确。故选C.

A

8.【答案】(1)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CO+CuO=Cu+CO2;(2)吸收二氧化碳,收集一氧化碳;

2NaOH+CO2=Na2co3+H2O

【解析】(1)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甲处的实验现象为固体由黑色变

A

成红色,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CuO=Cu+CO2;(2)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

一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随一氧化碳的增多,液体被压入烧杯内,而一氧化碳收集在丙中,

丙装置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收集一氧化碳,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

9.【答案】(1)1CO+CUO=CU+CO2

(2)C

【解析】(1)在加热条件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O+CuO:^=Cu+CO2«(2)利用混有少量CO2的CO气体还原氧化铜,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

物,首先通过装置a氢氧化钠溶液应除去混合气体中的C02,避免造成对反应后生成气体中C02检

验的影响;再通过装置b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吸收,然后通入装置c进行还原

氧化铜的反应,再通过b装置检验二氧化碳的生成进而确定一氧化碳的存在,因反应后的气体中还

含有未完全反应的有毒气体CO,最后通过燃着的酒精灯燃烧尾气中的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所

以装置连接顺序正确的是a—>b—>c—>b—>do

10.【答案】(1)COCaCO34-2HCl=CaC12+H2O+CO2T

Mntt

(2)H2O2H2。2・2H2O+O2T

【解析】己知A、B、C是初中化学中重点学习的物质,其中一种是单质,另两种是由相同元素组成

的氧化物:(1)若A是单质,B是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所以B是一氧化碳,A可以是碳

或氧气,图中一氧化碳和C可以相互转化,所以C是二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B为

CO,实验室制取C即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

程式为:CaCO,+2HCl=CaCl2+H2O+CO2T;(2)若C是单质,B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

物,所以B是水,C是氧气,A会生成水或氧气,所以A是过氧化氢溶液,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所以B为H2O,由A生成C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锌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

Mild

程式为2H2。2=2H2O+O2T。

11.【答案】(1)CaO

(2)全球气候变暖(合理即可)

(3)+3

(4)K2CO3+CO2+H2O^=2KHCO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