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市重点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乌兰察布市重点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乌兰察布市重点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乌兰察布市重点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乌兰察布市重点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乌兰察布市重点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为研究吲哚乙酸(IAA)与脱落酸(ABA)的运输特点,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IAA和ABA开展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图中AB为茎尖切段,琼脂块①和②中出现较强放射性的是②B.若琼脂块③和④中均出现了较强放射性,则说明ABA在茎尖的运输不是极性运输C.若图中AB为成熟茎切段,琼脂块①②③④均出现较强放射性,说明IAA在成熟茎切段中的运输是极性运输D.该实验证明放射性同位素14C具有促进IAA和ABA在茎尖切段中进行极性运输的作用2.下列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均来源于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B.细菌等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可作为生产者或分解者C.动物因食性的不同可充当消费者或分解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在生态系统中,能够利用氧气和有机物的生物都属于消费者3.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来源于蛋白质B.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主要场所D.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不参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4.闰绍细胞是脊髓前角内的一种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下图表示脊髓前角神经元、闰绍细胞共同支配肌肉收缩,防止肌肉过度兴奋的过程。已知破伤风毒素是破伤风杆菌产生的一种神经蛋白毒素,该物质可以抑制感染者的闰绍细胞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的效应器是肌肉,刺激a引起肌肉收缩不是反射B.机体感染破伤风杆菌后,肌肉可能会出现持续收缩症状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一致D.若将图中的神经细胞和肌肉放置在适宜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中,在a处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也会引起肌肉收缩5.在自然状态下,某一桦树林中出现了云杉树苗,云杉长大后,高度超过桦树林,桦树不如云杉耐阴而逐渐减少,最终形成以云杉为主的树林,这种现象是()A.初生演替 B.生物进化 C.种内竞争 D.种间竞争6.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最基本生命系统中,H2O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B.由氨基酸形成多肽链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C.利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需要加热D.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必须用到显微镜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林南花有蓝花和白花两种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决定,且蓝花对白花为显性。假设林南花种群足够大,其中AA、Aa和aa个体各占1/3,没有迁人和迁出,基因都不产生突变。请回答:(1)该林南花种群A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假设两种颜色的花授粉率相同,若干代后林南花种群__________(有/没有)发生进化,原因是__________。(2)研究发现,蜜蜂更偏爱白花。若白花都能被传粉和授粉,而蓝花只有一半被传粉和授粉,则F1中Aa占__________,A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3)多雨年份蓝花植株所结种子数较多,使下一代蓝花植株占比增加,而正常气候年份则与此相反,这体现了_______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8.(10分)负向光性是植物在高光强或其它不良条件下发生的一种背向光源弯曲生长的适应性反应。(1)光不仅是植物进行________的能量来源,还可以作为一种________,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研究表明,光敏色素作为光受体,主要接收红光和远红光(>600nm);蓝光/UV-A受体主要接收蓝光(400-500nm)和近紫外光。用不同光质的光照射水稻根,实验结果如图,推测诱导水稻根负向光性生长的光受体更可能是________。(2)为进一步研究根负向光性的原因,研究人员利用水稻种子进行了下表的实验,请在空白处选填相应处理内容,完成实验方案。组别处理方式弯曲度(˚)根尖生长状况1________38.7±5.23负向光性生长2黑暗;在根的一侧贴空白琼脂0垂直生长3________42.4±5.39向含有IAA的琼脂块方向生长4________32.1±8.32向含有IAA的琼脂块方向生长①单侧光照②均匀光照③黑暗④在根的一侧贴空白琼脂⑤在根的一侧贴有1mg•L-1IAA的琼脂⑥在根的一侧贴有5mg•L-1IAA的琼脂根据实验结果可推知,单侧光引起根尖两侧IAA含量差异是导致根负向光性的原因,IAA浓度高时弯曲度加大。(3)研究人员测定水稻根向光侧和背光侧在单侧光刺激后IAA含量的变化。结果如表所示。不同光强处理后根尖向光侧和背光侧IAA含量变化处理向光侧(ng•g-1•FW)背光侧(ng•g-1•FW)光强(40µmol•m-2•s-1)210.5421.7光强(100µmol•m-2•s-1)184.8498.6黑暗418.6418.6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推测负向光性产生的机制可能是:________。(4)表中数据显示,光照后根尖IAA总量少于黑暗组,针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请提出可进一步研究的问题________。9.(10分)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请回答:(1)群落演替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___________,与裸岩上进行的演替相比,弃耕农田演替到森林阶段所需的时间更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在森林阶段,群落中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找到地衣、苔藓等植物。(3)人类活动正在影响群落的演替。请列举我国在促进群落良性发展上的相关举措___________(列举两项即可)。10.(10分)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致盲眼底病。研究者发现一名男性患者,该患者的家族系谱如图甲所示,相关基因用B、b表示,图甲中Ⅱ1为该患病男子,基因检测发现其父不携带致病基因,Ⅱ4的母亲是该病患者。请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甲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遗传。(2)Ⅲ3的致病基因最终来自于_______(填家系中的个体编号),Ⅱ4的基因型为_______,Ⅱ3与Ⅱ4生一个儿子正常的概率为______,其生育前应通过_______和产前诊断(基因诊断)等手段对该遗传病进行监控和预防。(3)Ⅱ5个体一个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有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如图乙所示,则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不同的原因是______.(4)研究还发现,多个来自英国、北美、德国及日本等地的RP患者家系,都是同一基因发生了不同的突变,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的特点。11.(15分)桃树(2N=16)的高秆基因(A)对矮秆基因(a)是显性,植株开花数多基因(B)对开花数少基因(b)是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第6号和第9号染色体上。现有一株基因型为AABB的高秆多花桃树,现具有下列遗传现象:(1)该植株所有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最多为_____条,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中最多有_____个染色体组。(2)该植株某叶芽的分化过程中受到低温影响,抑制_____形成,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通过_____的方法,可以获得多倍体植株。(3)用X射线照射亲本中高秆多花的花粉并授于高秆少花的个体上,发现在F1代734株中有2株为矮秆。经细胞学的检查表明,这是由于第6号染色体载有高秆基因(A)区段缺失导致的。已知第6号染色体区段缺失的雌、雄配子可育,而缺失纯合体(两条同源染色体均缺失相同片段)致死。①据题干信息推导出亲本高秆少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②请在下图中选择恰当的基因位点标出F1代矮秆植株的基因组成。_____③在做细胞学检查之前,有人认为F1代出现矮秆的原因是:经x射线照射的少数花粉中高秆基因(A)突变为矮秆基因(a),导致F1代有矮秆植株。某同学设计了以下杂交实验,以探究X射线照射花粉产生的变异类型。实验步骤:第一步:选F1代矮秆植株与亲本中的高秆多花植株杂交,得到种子(F2代);第二步:F2代植株自交,得到种子(F3代);第三步:观察并记录F3代植株茎的高度及比例。结果预测及结论:若F3代植株的高秆:矮秆为_____,说明花粉中高秆基因(A)突变为矮秆基因(a),没有发生第6号染色体载有高秆基因(A)的区段缺失。若F3代植株的高秆:矮秆为_____,说明花粉中第6号染色体载有高秆基因(A)的区段缺失。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生长素的运输只能由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据图分析:A为形态学上端,B为形态学下端,②④两组的形态学上下端弄反了,据此作答。【详解】A.由于生长素在茎尖切段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所以①中有生长素,②中由于形态学的上下端弄反了,不会含有生长素,A错误;B.③④中均出现较强放射性,说明ABA在茎尖既可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也可倒过来运输,不是极性运输,B正确;C.若图中AB为成熟茎切段,琼脂块①②③和④均出现较强放射性,说明IAA在成熟茎切段中的运输不是极性运输,即不遵循IAA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C错误;D.该实验利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是为了便于检测和观察,D错误。2、C【解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由生产者(大部分为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寄生细菌等)和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等)组成,生产者是自养生物。【详解】A、生态系统中也会含有一些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自养生物,他们可以把自然界中的化学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A错误;B、寄生细菌可以作为消费者,B错误;C、消费者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CO2、水、氨等),这些无机物排出体外后又可以被生产者重新利用。可见,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正确;D、秃鹫可以利用氧气和有机物,但是属于分解者,D错误。故选C。3、B【解析】内环境稳态的调节(1)实质:体内化学成分和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来源于蛋白质和无机盐,其中90%以上来自钠离子和氯离子,A错误;B、目前认为,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B正确;C、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在细胞内,C错误;D、二氧化碳是细胞呼吸产生的废物,当细胞外液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时,会刺激脑干中的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强、加快,从而使内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下降,可见,某些代谢废物可参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D错误。故选B。4、B【解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他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方向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当兴奋传至轴突末端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体释放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兴奋或抑制。题图分析:a处兴奋时,一方面: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引起肌肉收缩;另一方面,兴奋传到润绍细胞,润绍细胞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肌肉收缩。通过这两个途径实现对肌肉运动的精准控制。【详解】A、图中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刺激a引起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因为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A错误;B、题意显示,破伤风毒素是破伤风杆菌产生的一种神经蛋白毒素,该物质可以抑制感染者的闰绍细胞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即破伤风毒素抑制感染者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因此机体感染破伤风杆菌后,抑制性神经递质不能释放,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不能及时由兴奋状态转变为抑制状态,肌肉会持续收缩,B正确;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一致,C错误;D、若将图中的神经细胞和肌肉放置在适宜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中,由于细胞外液没有钠离子,无法产生动作电位,因此,在a处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不会引起肌肉收缩,D错误。故选B。5、D【解析】1、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3、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详解】A、桦树不如云杉耐阴逐渐减少,最终形成以云杉为主的树林,这种现象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B、生物进化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B错误;C、桦木和云杉是不同种生物,它们之间的斗争是种间斗争,而不是种内斗争,C错误;D、云杉与桦树林竞争,桦树不如云杉耐阴,云杉为优势种,D正确。故选D。6、C【解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淀粉的鉴定利用碘液,观察是否产生蓝色。(3)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4)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详解】A、在最基本生命系统中,H2O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且自由水和结合水可相互转换,A正确;B、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时,相邻氨基酸一个脱支氨基中的-H,另一个脱去羧基中的-OH,形成肽键,-H与-OH结合形成水,B正确;C、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不需要水浴加热,C错误;D、植物细胞在特定环境下可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要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生质壁分离和复原,D正确。故选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1/2(2).没有(3).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4).15/32(5).3/8(6).自然选择【解析】1、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种群的基因频率是指某基因占其全部等位基因的比值。【详解】(1)AA、Aa和aa个体各占1/3,则A的基因频率为1/3+1/3×1/2=1/2;由于林南花种群足够大,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都不产生突变,两种颜色的花粉授粉率相同,则种群基因频率不变,种群没有发生进化。(2)若白花都能被传粉和授粉,而蓝花只有一半被传粉和授粉,相当于整个种群中1/2(AA:Aa)=1/2(1:1):1,即AA:Aa:aa=1:1:2的个体自由交配,从AA:Aa:aa=1:1:2,得出A=1/4+1/4×1/2=3/8,故a=1-3/8=5/8;则F1中Aa=2×3/8×5/8=15/32;F1中A的基因频率不变,与亲代相同即3/8。(3)“多雨年份蓝花植株所结种子数较多,使下一代蓝花植株占比增加,而正常气候年份则与此相反”,体现环境条件的改变会影响种群的性状比例,说明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种群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关系,明确计算方法,进而结合题意分析作答。8、①.光合作用②.信号③.蓝光/UV-A受体④.①④⑤.③⑥⑥.③⑤⑦.光受体接受刺激、背光侧IAA浓度高,向光侧IAA浓度低、慢⑧.光照是否导致IAA部分氧化分解?光照是否加速IAA向尖端以下部位运输?【解析】1.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疏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中根对生长素浓度最敏感,其次是芽,再次是茎。

据图分析,图中自变量是光的波长,当波长为400~500nm左右,胚芽鞘的相对弯曲度较高,当波长>600nm,弯曲角度为0,说明对蓝光更为敏感。【详解】(1)光不仅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还可以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据图分析,图中自变量是光的波长,当波长为400~500nm左右,胚芽鞘的相对弯曲度较高,当波长>600nm,弯曲角度为0,结合题意,光敏色素主要接收红光和远红光(>600nm);蓝光/UV-A受体主要接收蓝光(400-500nm)和近紫外光。可推测诱导水稻根负向光性生长的光受体更可能是蓝光/UV-A受体。(2)分析表格可知,第1组结果是根尖负向光性生长,因此第1组的处理方式应该是单侧光照、在根的一侧贴空白琼脂,即①④;第2组作为对照,目的是排除琼脂块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第3、4组的结果都是向含有IAA的琼脂块方向生长,说明第3、4组的处理方式都应该是黑暗、在根的一侧贴有一定浓度IAA的琼脂,由弯曲方向(向含有IAA的琼脂块方向生长)可知,第3、4组外用IAA对根的生长所起的作用是抑制其生长,且外用生长素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弯曲角度越大,综上所述,第3组的处理方式应该是③⑥,第4组的处理方式应该是③⑤。根据实验结果可推知,单侧光引起根尖两侧IAA含量差异是导致根负向光性的原因,IAA浓度高时弯曲度加大。(3)表格为不同光强处理后根尖向光侧和背光侧IAA含量变化,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单侧光下,背光侧IAA浓度高,向光侧IAA浓度低,据此可推测负向光性产生的机制可能是:单侧光→光受体接受刺激→一系列信号转导→IAA横向运输→背光侧IAA浓度高,向光侧IAA浓度低→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速度慢→根负向光性生长。(4)表中数据显示,光照后根尖IAA总量少于黑暗组,针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提出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如下:光照是否导致IAA部分氧化分解?光照是否加速IAA向尖端以下部位运输?【点睛】本题以图文资料为载体,考查植物负向光性有关问题,目的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训练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资料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考生要能够准确确定实验的自变量;掌握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具有一定的实验的设计、预测实验结果和得出结论能力。9、(1).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2).次生演替(3).短(4).次生演替有土壤条件及保留的种子,有利于植物的繁殖,演替速度快(5).能(6).退湖还田,封山育林【解析】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2、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3、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1)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总是不断地演替。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2)在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与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即初生演替相比,次生演替方式达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所需时间更短,原因是次生演替有土壤条件及保留的种子,有利于植物的繁殖,演替速度快。而初生演替植物生活条件贫瘠,不利于繁殖,演替速度较慢(或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在森林阶段,群落中也能找到地衣、苔藓等种群,只是它们不再是优势物种。(3)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退湖还田、封山育林、改造沙漠、生态农业等相关措施都能促进群落良性发展。【点睛】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群落演替的类型及实例,掌握群落演替的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10、①.伴X染色体隐性②.I2③.XBXb④.1/2⑤.遗传咨询⑥.B基因或b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⑦.不定向性【解析】结合题意和遗传和系谱图分析,图中为该患病男子,其双亲均正常,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而其父不携带致病基因,说明该男子的致病基因只来自其母亲,其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结合系谱图中各个体的表现型可得,I1和I2的基因型分别为XBY、XBXb;Ⅱ1和Ⅱ3的基因型XbY、XBY;根据患病3的基因型为XbY可推知,Ⅱ5和Ⅱ6的基因型为XBXb、XBY。【详解】(1)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该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2)根据Ⅲ3的基因型为XbY可推知,Ⅱ5的基因型为XBXb,结合系谱图中各个体的表现型可得,I1和I2的基因型分别为XBY、XBXb,故Ⅲ3的致病基因来自Ⅱ5,最终来自I2。Ⅱ4的母亲是该病患者,其表现正常,故Ⅱ4的基因型为XBXb,Ⅱ3的基因型为XBY,所以他们生一个儿子正常的概率为1/2。其生育前应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对该遗传病进行监控和预防。(3)Ⅱ5的基因型为XBXb,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同一染色体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不同,其原因只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