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床血管外科学笔记
一、毛细血管的发生
胚胎第3周,卵黄囊的胚外中胚层细胞分化,成为成血管细胞,密集成团,称为血岛。血岛
内出现间隙,中央的细胞变圆,游离于腔内,成为造血干细胞,血岛周边的细胞变扁,成为
原始的内皮细胞,相邻的血岛的内皮细胞延伸,互相连接形成原始毛细血管;其内皮细胞不
断以出芽的方式向四周扩展,形成原始毛细血管网。
形成血管的部位,先后出现索状的成血管组织;发生新的血管形成时必须有成血管因子的出
现。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
VEGF.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PDGF)具有同源性。
作用:除了与血管生长有关外,还有促进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故又被称为血管通透因子
(vascularpermeabilityfactor,VP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Fibroblastgrowthfactor,FGF
主要包括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前者广泛存在于正常组织和肿瘤
组织中,后者主要集中在神经和骨组织中,可以与肝素结合促进内皮细胞的有丝分裂;
其它促血管生成因子
例如转化生长因子a(TGFa)、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growthfactor,HGF);血管生
成素-1(angiopoietin),可能在血管生成的后期起作用;
血管生成抑制因子
血管生成素-2
与血管生成素相拮抗,抑制内皮细胞的激活;
血管抑素
当原始肿瘤存在时,转移肿瘤的生长被抑制,但当原发的肿瘤被切除后,转移灶肿瘤开始生
长并产生新生血管。血管抑素可以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而抑制转移瘤的生长;
内皮生长抑制蛋白endostatin
专一的内皮细胞增殖抑制物,能在不同器官抑制肿瘤形成和迁移而不引起耐药性。
目前发现血管壁中的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具有内分泌作用
内皮细胞:
可以分泌内皮素(endothelin),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前列环素、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内皮
细胞生长因子、纤维黏连蛋白、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白介素H、内皮细胞舒血管因子
(endotheliumderivedrelaxingfactor,EDRF),如一氧化氮、5-羟色胺等。足月胎儿内皮细胞
能产生神经肽-Y(NPY)、心房钠尿肽(artialnatriureticpeptide)、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VIP,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血管升压素(vasopressin)等。
平滑肌细胞有特异性肾素和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AGT)
二、血液的流畅
血管狭窄、弯曲、分叉或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溪谷处,常容易导致血流缓慢和瘀滞,使血
栓的易发部位。
涡流
主要发生在部分狭窄的动脉、静脉瓣膜、血小板栓子周围或者栓子溪谷内,通过狭窄部位,
产生高切应变力;流过狭窄部位后,管腔急剧扩大,切变应力突然下降,导致狭窄后方出现
涡流。
驻点流
1发生在动脉交叉或者弯曲部位。在动脉交叉处血流由主管道进入分支,在分叉处血流几
乎以直角方向流向分支外侧壁,使血流冲撞在外侧壁的一个固定位点,称为驻点流。
三、血液流动对血管内血栓形成的影响
血小板
在切变力作用下可以发生聚集和释放,高低切变应力依赖因素不同,阿司匹林不能抑制高切
应变力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血管内皮细胞
正常的血液流动有利于内皮细胞生成和释放PGI2、NO、PDGF、PDGFmRNA的内在环境。
血液流动通过切变应力对内皮细胞的直接作用,以及不断改变内皮表面的局部环境,而影响
内皮功能。
凝血因子活化
血液流动过程可以加速凝血酶原的生成。
血小板内皮细胞相互作用
血液流动决定着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向管壁表面输送的速度和频率。血小板在内皮下组织的粘
附和栓子的形成随切变率的增高而增加。
狭窄的血管
血管腔的狭窄可以导致血管壁的承受的切变率成倍的增高,从而使血小板在管壁表面的沉着
显著增加。当管腔直径缩小80%时,管壁切变率较管腔无缩小时增加1~2数量级。
四、血液流变学
非牛顿型液体、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聚集性和变形能力),以及血液中无
形成分血浆的流动性和粘滞性的科学。
血液是属于液相中分散有固体粒子-血细胞的悬浊液系统。具有3个特点:
a)血液是一个高浓度的悬浊液,其中血细胞的体积占血液总体积的40~45%;
b)血液中所含的血细胞是悬浮的粘弹性双凹盘体;
c)血液中的分散介质为血浆,对红细胞的聚集和粘弹性有重大影响;
其粘度随着切变速率的变化而变化,而且切变速率的大小又与平均血液流速,以及血管内腔
的半径密切相关。
五、影响血液流变性的因素
影响血液流变性的内在因素
a)血细胞比容:重要因素,血液粘度随着血细胞比容呈指数增高,当血细胞比容达到80%
时,血液便失去流动性。
b)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和大小:红细胞在流动中发生变形和定向,是影响高切变率时血液粘
度的重要因素。另外,在红细胞数相等的条件下,每个红细胞的大小MCV的不同,对血液
粘度也有重要影响;
c)红细胞聚集低切变率时候血液粘度主要受红细胞聚集的影响。红细胞聚集主要决定于
血浆分子中的桥联力、流场的切应力,以及红细胞表面的静电排斥力等之间的平衡。
d)血浆粘度:血浆粘度对全血粘度有很大影响。
影响血液流变性的外界因素
包括温度、渗透压和pH、输液、抗凝剂;
六、血液流变学检测内容
血细胞比容
全血粘度与血细胞比容HCT成正比;
临床意义:对诊断心脑血管、和血管疾病的血栓前状态有显著意义。
全血粘度PV
临床意义:
a)血浆蛋白异常所致的血液粘度增高;
b)HCT增高所致的血浆粘度增高
c)红细胞结构异常所致;
d)多种因素所致;HCT增高,ADP释放增加,PGI2减少等使血粘度增高;
全血还原粘度
临床意义同全血粘度:
血浆粘度
血浆是牛顿型液体;
临床意义:所有引起血浆蛋白质异常的增高的疾病,均可以导致血浆粘度增高;
红细胞电泳时间
取决于表面电荷。电荷越多,聚集性越小;
血细胞沉降率和血细胞沉降率方程K
方程是个不受HCT影响的,但是仍能反映血沉快慢的指标。
无论ESR是否增快,K值增高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增加。K值正常,而血沉增高,必然是由
于血细胞比容降低而引起的血沉加快;ESR升高K值增大,可以肯定血沉加快;沉降率正
常,K值正常,血沉正常;沉降率正常,而K值增大,则血沉加快;
血浆纤维蛋白原定量测定
七、凝血过程
内源性凝血途径:
以酶原形式存在于血浆中的XII,在体内通过与损伤血管内皮下组织成分(如胶原)的接触激
活,或者被激肽释放酶所激活,而转变为有酶活性的因子刈a。它继续激活激肽释放酶原,
使其转化为激肽释放酶,并使高分子量激肽原转化为激肽。同时因子刈a又可激活Xia,因
子Xia再激活IXa。因子IXa、VIDa、Ca2+在血小板表面的血小板因子3上形成一个复合物。
该复合物激活Xa。此过程参与生理性止血;
外源性凝血途径
因子HI与因子皿结合直至因子Xa形成。病理情况下,受损血管内皮细胞或者组织可以释放
出因子川。因子川与因子vn结合,形成因子ni-vn复合物,因子vn可以被因子ixa、
Xa和凝血醐所激活成为vna;因子Vila又能与Ca2+形成复合物。它也能激活Xa和IXa。这
是病理途径下的主要激活途径。
凝血酶形成阶段
因子Xa和凝血酶原酶可以将血浆中无活性的凝血酶原,转变成为有活性的凝血酶。凝血酶
可以激活XI、VIII、V、MI、XIII和水解因子1,促进血小板聚集和释放,激活纤溶系统,并
可以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血栓调节蛋白TM结合,激活蛋白C。
纤维蛋白形成阶段
在凝血酶的作用下,纤维蛋白原a和B链裂解,释放出纤维蛋白肽A和B,转化为纤维蛋
白单体FM。在因子XIHa作用下,可以形成不溶性或者稳定性纤维蛋白,它网络各种血细
胞形成红色凝血块,从而完成凝血过程。
八、调节因子
血液凝固与以下因素有关:
血管因素;血小板因素;白细胞和红细胞作用;凝血因子含量或者分子结构的变化;血循环
中的抗凝、纤溶系统变化;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血管因素
血管壁上的内皮细胞调节止血IJ血栓形成之间的平衡,其正常生理功能是防止血栓形成,维
持血液在血管内的正常流动。
血管壁的完整性有赖于内皮细胞的完好,有足够的维生素C以合成内皮细胞间的合质。血
流中的血小板桶状分布,进一步保护血管壁的完整性;血管壁中的弹力纤维保持血管的良好
弹性和柔韧性。此外还需要健全的神经和体液调节。
正常的血管内皮细胞具有抗栓特性,是通过负电荷释放各种物质,如ATP酶、ADP酶、硫
酸乙酰肝素、t-PA、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内皮细胞衍生松弛因子
EDRF、前列环素PGI2等物质,从而防止血小板粘附、聚集,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血
液凝固过程,增加抗凝作用,达到保持血液流动性,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
当血管壁受到损伤时,生理性抗检能力就明显的减弱或者丧失,同时血管壁当中存在明显的
促血栓形成的因素,例如vWF、组织因子TF等。
一般认为ET-1具有强烈缩血管的生物活性和剌激内皮细胞释放t-PA的功能。
血小板因素
发生作用通过两个途径
a)血小板是血栓中主要组成成分,特别是动脉血栓形成和微小血管的血栓形成中;
b)通过它的促栓作用和释放产物,有利于血小板聚集、栓子形成,刺激白细胞和损伤内皮
细胞,从而促进血液凝固,并形成血栓
血小板粘附于血管的受损部位,很多因子参与导致血小板聚集。血小板可以释放NPY、
TXA2、PAF2、5-HT,均为缩血管成分。
NPY具有强烈的平滑肌收缩功能,且作用持久,尤其是在冠状动脉。
血小板磷脂很多代谢产物可以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收缩,例如环内过氧化物PGI2、PGH2、
TXA2、PAF»尤其是PAF可以使大量的血小板粘附于内皮细胞,并与粒细胞相互作用,这
种机制与粒细胞释放氧自由基有关。这种机制在血栓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和炎症中有重要意
义。
血小板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冠心病中,血小板外形变为刺激型,伪足增多,血浆中血小板
释放产物增多。其中血小板a膜蛋白、B-TG在血小板表面和血浆中浓度增高,表面血小板
活化是血栓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
白细胞和红细胞的作用
白细胞在止血和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a)白细胞的粘附作用
白细胞的粘附作用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种粘附作用最强的是单核细
胞。
b)毒性氧化物质的释放
粘附在血管表面活化的单核细胞,能释放出反应性超氧代谢物,可以使EDRF灭活而降低
细胞功能。还能释放许多细胞因子损伤内皮细胞,损害血管扩张能力,并使血小板与中性粒
细胞粘附、聚集和激活。
c)白细胞的流变特性
白细胞活化后,出现伪足突起,胞浆硬度增加,白细胞容易被陷在微血管内,使血液流动迟
缓。
d)白细胞的促凝作用
急性白血病容易发生DIC;白血病细胞可使释放促凝物质。
红细胞在止血与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a)红细胞聚集;
b)全血粘度增高包括细胞数量的增加和可变能力的下降,进而使血液粘度增加;血流速
度缓慢,造成组织缺血和缺氧,造成各种代谢产物堆积。雷诺综合征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都
可以出现这种症状。
c)促进血小板粘附、聚集和释放
九、抗凝因子和纤溶系统的变化
细胞抗凝和体液抗凝功能
?肝细胞:清除血液中的凝血因子;
a)网状内皮系统:
吞噬进入体内的组织因子、免疫复合物、内毒素、细胞磷脂;
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硫酸乙酰肝素和血栓调节蛋白,能分别促进抗凝血酶IH,灭活凝血酶,
并使凝血酶激活蛋白C。肝素可以加强抗凝血酶川活性的作用;
b)蛋白C系统
APCI:激活蛋白C抑制物
蛋白C蛋白STMAPC1
合成部位肝脏肝脏血管内皮细胞肝脏
依赖Vitamin.KVitamin.K
作用辅因子作用凝血酶的辅因子,参与蛋白C激活抑制激活的蛋白C
纤溶系统功能
纤溶酶原PLG和纤溶酶PL
特异性的水解纤维蛋白原FG和纤维蛋白Fb;
纤溶酶原激活途径和激活剂
a)内激活途径
内源性凝血途径中,激活的因子刈a激肽释放酶KK对PLG进行裂解,形成PL。继发性纤
溶通过这个途径使其降解。
b)外激活途径
组织和内皮细胞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以及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裂解PLG形成PL。
原发性纤溶通过这一途径使其裂解。
"PA存在于所有组织中,主要血管内皮合成。最大特点是与Fb的亲和力高,与Fb结合
后对PLG的激活大大加速。几乎只对Fb起作用,进入血浆后,迅速与血浆中大量纤溶抑制
物结合而失活。u-PA与t-PA不同,前者不需要与Fb结合即可激活PLG。
c)外源激活途径:作为药物应用的尿激酶UK、链激酶SK,使PLG转变为PL的过程
纤溶系统抑制物
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由内皮细胞合成,主要抑制1-PA。
b)a2-纤溶酶抑制物a2-PI:也叫做a2-抗纤溶酶a2-AP,它主要抑制PL和KK。
纤维蛋白(原)的降解
PL可以降解FG,其中包括D-二聚体等,降解产物具有抗血液凝固的作用,高浓度的FDP
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能。
十、常见检测指标
出血时间BT
从出血到自然止血的时间;
临床意义: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功能异常,血管性血友病以及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血小板计数BPC
血小板粘附反应PAdT
血小板的功能试验。
临床意义:升高时表示机体处于高凝状态、血栓栓塞性疾病等。降低则见于血小板无力症、
纤维蛋白原缺乏等,或者服用血小板药物;
血小板聚集功能PAgT
其意义与粘附试验类似。
临床意义:降低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原发性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尿毒
症以及应用阿司匹林、双喀达莫和右旋糖酎等;增高见于心肌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弥散
性血管内凝血早期。
凝血时间CT
凝血因子相继被激活,最后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其长短与各种凝血因子的含量和功能
有关。内源性凝血功能和凝血过程的筛选试验。
临床意义:,即重症甲乙丙型血友病,也见于凝血酶原和纤维蛋白原明显减少时。临床上常
常作为肝素抗凝治疗时的检测指标。时间减少见于高凝状态、血栓栓塞性疾病、心脑血管病
变、肺梗死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血浆凝血酶原PT
受检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凝血活酶和Ca2+,使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凝血酶又使纤维
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观察凝固所需时间,外源性凝血功能和凝血过程的筛选试验。
临床意义:延长见于血浆0、V、VikX因子含量严重减少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获
得性肝病、DIC、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缺乏等。是抗凝剂肝素、华法林等使用时的常用
检测指标。缩短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长期口服避孕药、先天性因子V增多症等。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37℃时,以活化剂(白陶土)激活因子刈和XI,以部分凝血活酶脑磷脂悬液代替血小板的提
高凝血的促化表面,在Ca2+参与下,观察血小板凝固所需要的时间。内源性凝血和凝血过
程的筛选试验。
凝血酶时间TT
标准的凝血酶溶液后,血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
延长见于肝素增多或这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时。抗凝时控制在正常值的3~4倍;
血浆纤维蛋白原FG
增高见于高凝状态、大手术后、休克、血栓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等。降低见于DIC和肝脏
疾病等。临床溶栓时常见监测指标。控制在0.7~1.0g/L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
原发性纤溶亢进时,含量明显增加;高凝状态、DIC、肾脏疾病、器官移植的排异反应,溶
栓治疗等导致继发性纤溶亢进,FDP含量也会增加。
D-二聚体D-dimer
升高是血管内血栓形成,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DIC等诊断指标,也可以作为溶栓治疗
疗效判断指标。
血管内皮受损指标
内皮素-1、凝血酶调节蛋白TM、PGFla等;
血小板活化后分子标志物测定
TXB2、GMP-140、P-TG(6血小板球蛋白)、血小板因子4(PF-4)等。
凝血因子活性和抗原性测定
抗凝因子活性和抗原性测定
包括ATIH、PC、PS:Ag、肝素辅因子-HHc-H:a等
纤溶系统指标
包括PLG:a、PLG:Ag、PL:a、t-PA:a、t-PA:Ag、PAl:a等。
十一、血管的调节
血管舒缩的调节
神经调节
大的弹性动脉神经支配比较稀疏,随着动脉变细,神经分布的密度增加,大部分毛细血管前
小动脉没有神经支配。在静脉系统,不论小静脉还是较大的静脉神经分布都非常稀疏。
大部分血管只接受缩血管的神经单一支配,仅少数血管还兼有舒血管神经支配。缩血管的主
要是交感神经的a-肾上腺素能纤维,而舒张血管的主要由交感神经B-肾上腺素能纤维和胆
碱能纤维。此外还有喋吟能神经。其它发挥作用的物质还有多巴胺、5-HT、组胺、缓激肽
和血管活性肠肽等。
安静时,交感神经释放低频率冲动,称为交感缩血管神经的紧张性活动,它使血管平滑肌维
持一定程度的张力。神经密度一般内脏血管多,脑血管少;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多,后阻力
血管少;小动脉多,大动脉和静脉少。
体液调节
a)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b)肾素-血管紧张素
c)血管升压素ADH抗利尿激素
d)激肽类kinins由激肽原kininogen通过释放酶kallikreins水解后形成。缓激肽舒张血管的
作用比组胺强15倍,以微静脉舒张最为明显。此外,尚具有增加血管通透性、致痛和收缩
非血管平滑肌作用。
e)前列腺素
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PGs,在谷胱甘肽作用下生成PGH2;它可以经过血栓素合成酶生
成血栓素A2(thromboxaneA2,TXA2),具有强烈的收缩血管和使血小板聚集的作用。PGH2
在血管内皮细胞,经过前列环素合成酶生成前列环素(prostacyclin,PGI2)具有舒张血管和
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TXA2和PGI2两者之间的平衡主要决定于血小板的活性。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时,这种平衡被破坏。
D内源性阿片肽
是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主要由脑啡肽类、B-内啡肽类和强啡肽类组成
血管再生刺激因子
原始血管vasculogenesis的发生是由中胚层来源的间充质细胞原位发育分化为成血管细胞
hemangioblastso它进一步形成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细胞。平滑肌细胞来源于未分化的间充质
细胞。
另一种血管形成的方式血管的再生angiogenesis,是通过已有血管的血管内皮细胞经出芽样
方式而形成新的血管。
刺激血管再生主要有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内皮细胞生
长因子、转化性生长因子a、血管生成素、血管调理素、转化性生长因子B、肿瘤坏死因子
a、克隆刺激因子、低分子非肽类血管生成因子等。
a)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growthfactors,FGF)
主要存在于血管、心肌、中枢性神经细胞以及上皮细胞。很可能不是正常细胞的分泌产物,
主要是在细胞受损后释放出来,参与创伤修复过程中刺激血管再生和细胞增生。
血管再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毛细血管基膜的降解,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与迁移,和管状
结构的生成。
它对内皮细胞不仅具有促有丝分裂作用,同时还具有化学趋向作用,通过刺激内皮细胞产生
胶原酶和纤溶酶原激活剂蛋白酶(plasminogenactivatorprotease)而使基膜降解;要到毛细
血管内皮细胞从三维方向移向胶原基质(collagenmatrices)而形成毛细血管样管道;
b)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
促进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和血管生长的作用,又可以增加血管通透性,所以又被称为血管通透
因子(vascularpermeabilityfactor,VPF)
可以特异性地促进血管内皮细胞有丝分裂;
c)血小板衍化的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Plateletderivedendothelialcellgrowthfactor,PDECGF
不与肝素结合,肝素也不影响其生物活性。在体内具有促血管生长活性,是内皮细胞的化学
趋向因子。
d)表皮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a
它们均能刺激内皮细胞的迁移和增殖,对内皮细胞具有化学趋向性,并可以提高FGF对内
皮细胞的促有丝分裂作用。
e)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
促进血管再生的作用很强,可能通过其它因子作用而引起血管再生。
D血管调理素angiotropin
可以刺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并形成管样结构或者索状结构,但对主动脉内皮细胞不具
备这种活性。
g)转化生长因子B
肝素结合型生长因子。通过纤溶酶原激活物将其切割成活性形式。内皮细胞、血小板和激活
的巨噬细胞都可以产生TGFB;血管损伤时,平滑肌细胞也可以产生;
它对■很多类型细胞都具有刺激或者抑制其增殖和分化。在体内可以刺激血管再生,但是不具
备刺激内皮细胞有丝分裂的功能,推测其促血管再生是在内皮细胞增殖结束后促进其分化。
此外,它对单核细胞具有高度的化学趋向性。这些细胞可以在TGFB影响下侵入创伤部位,
产生促血管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因子,从而间接引起促血管再生效应。
h)肿瘤坏死因子ATNF-a
由活化的巨噬细胞和肿瘤合成产生,它是炎症和免疫反应中的多效性调节因子,例如可以刺
激合成集落刺激因子、白介素-1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
体外研究发现,它可以促进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并刺激培养的内皮细胞产生趋化作用和形成
管样结构。但是可以抑制FGF和EGF所引起的内皮细胞增殖,并使内皮细胞FGF受体减
少。它还可使是白细胞和巨噬细胞聚集。因此,它所引起的体内促血管生成作用,可能继发
于巨噬细胞促血管生成因子。
i)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可以促进血管生成:1.可以调节p53的构建使其失活,使之抑制肿瘤微血管生成的
功能丧失;2.在VEGF介导的肿瘤血管形成的各个过程如溶解基质、内皮细胞移动和增生、
新的血管网构建和管腔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机制为VEGF在促进血管形成的早期引
起NO的生成增多,使微血管扩张,内皮细胞拉长、伸展,促进其有丝分裂和移行,促进血
管进一步形成。
血管再生的抑制
a)血管抑制素angiostatin
血管抑制素可以抑制内皮细胞对促血管生长因子的反应,如抑制FGF和VEGF刺激内皮细
胞增殖、迁移以及形成管状结构的作用;在无促血管生长因子作用条件下,发现血管抑制素
可使内皮细胞凋亡速率增加,但增殖速率并没有改变,提示血管抑制素并不能直接影响内皮
细胞的增殖。它还可以影响细胞内粘附斑的形成。血管抑制素可能通过抑制内皮祖细胞
(EPCs)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而发挥其生物效应,而不是通过改变成熟内皮细胞生长。
b)内皮抑制素endostatin
内皮抑制素对内皮细胞具有特异性的抑制作用,可能的机制为:1.通过引发内皮细胞凋亡而
抑制内皮细胞生长和血管形成;2.抑制血管内皮增殖,从而抑制血管生长;3.血管内皮细胞
移植素可以与原肌凝蛋白(tropomyosin调节细胞运动的重要蛋白质之一)结合。
c)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
CD与其抑制血管作用密切相关。作用产生信号传导,是从生长因子介导的促血管生成作用
转换为抗血管生成作用,诱导内皮凋亡的开关。
d)血小板因子4PF-4
生理环境下,可以作为血管新生稳定因子而存在,可以抑制内皮细胞的增生、迁移、抑制血
管的生成。病理情况下,具有靶向性的抗肿瘤组织中血管新生作用,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
e)可溶性Fit-1
内源性的具有自身的调节功能,消耗过量的VEGF,避免血管生成失控。
f)外源性血管生成抑制物
|HiddenPost:1]
十二、血管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疼痛
?间歇性跛行
又称为运动性疼痛,整个下肢均可发生,主要发生在小腿腓肠肌附近,机制:缺血时,肌肉
活动释放出P因子累及到一定浓度时,即刺激局部末梢神经引起疼痛或者不适。静脉性病
变和有些非动脉闭塞病变,例如骼股静脉闭塞、嵌关节炎或者膝关节炎,也可发生。
?静息痛
严重的动脉和静脉病变,多能引起持续性疼痛,而以动脉闭塞所酿成者更为剧烈。
动脉性静息痛主要是由于缺血性神经炎引起,特点:突然发生或者逐步发展而来;供血不足
引起的疼痛,抬高患肢后症状可以加剧,夜间疼痛显著加重。发生溃烂或者坏死后,疼痛的
程度更加剧烈。
静脉性静息痛一般为沉重,酸胀和胀痛感;特点:站立时间较长后发生,平卧抬高患肢后,
即可减轻或者消失。
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除了患肢肿胀胀痛外,在病变部位尚有压痛存在,例如腓肠肌和股总
静脉等处。
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及发小腿下段交通静脉功能不全,小腿远端常常有营养障碍性变化,如
皮肤纤薄、脱屑、指甲变形、毛发稀少、色素沉着、湿疹等。严重者可以发生溃疡,常常经
久不愈,尤其是并发感染者,也可出现持续性疼痛,但在抬高患肢后,疼痛可减轻。
?皮肤温度
急性动脉栓塞时,皮肤温度降低的平面比栓塞平面低一掌宽至一个关节,而皮色改变、感觉
和运动障碍的平面常常比栓塞部位低一至两个关节平面。慢性股浅动脉闭塞的患者,由于股
深动脉代偿性扩张,膝关节侧支动脉形成良好者,其膝部皮肤温度可以明显升高,出现暖膝
征。
末梢动脉强烈痉挛,例如雷诺综合征,也会在发作时使手指或者足趾发凉,但在痉挛缓解后,
皮肤温度又会回升。
末梢动脉暂时性过度扩张,如红斑性肢痛症,则可以使患足潮热、灼痛。
肢体有动静脉屡存在时,由于患处血流量增加,除可发生肢体增长、增粗、毛发增多外,皮
温也随着动脉血液分流量的多少,而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如血液分流量较大,则动静脉瘦口
远侧肢体皮温可以降低。
?患肢形态
患肢形态主要为肿胀、其次包括萎缩、增长、增粗和局限隆起等。
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者多发生患肢肿胀,主要由深静脉系统淤血、高压所致。临床表现:患
肢肿胀、胀痛、酸胀、浅静脉曲张和足靴区皮肤营养障碍性病变。肿胀在较长时间站立后发
生或者加重,平卧或者经过一夜睡眠后消退。
高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例如骼静脉或者能股静脉闭塞者,还了大腿上段或者下腹部出现
浅静脉曲张。
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者,除了患肢肿胀外,还有皮肤血管痣、肢体增长和浅静脉曲张等表
现。
骼静脉和下腔静脉阻塞时,多在胸腹壁有曲张的浅静脉可见。动静脉髅也可使肢体肿胀,但
程度常常较轻。
患肢静脉肿胀常需要与淋巴水肿和心脏病、肾脏疾病引起的下肢肿胀相鉴别。静脉性肿胀一
般不延及足部,而淋巴水肿和心脏病引起的下肢肿胀,则包括足部在内。淋巴水肿者皮肤呈
典型的象皮肿。
心脏病、肾脏病引起的下肢肿胀均可累及双下肢,范围广泛,多伴有原发病因的其它症状。
肢体增长均发生于先天性周围血管疾病,如先天性动静脉瘦和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等,多
在幼年和少年期发病,动静脉樱患者还可在病变部位扪及震颤和听到杂音。
由周围血管疾病引起的局部隆起,包括结节性动脉周围炎、动脉瘤、囊性浅静脉扩张、静脉
瘤和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等。
皮肤色泽改变主要由动脉供血不足、舒缩失常,以及静脉系统淤血、高压引起。
?结构异常
包括皮肤及其附件营养障碍、动脉搏动减弱或者消失、浅静脉曲张等。
患肢慢性缺血时,指甲或者趾甲生长缓慢、增厚,并有平行崎形成,病情改善后病变消失。
动脉痉挛性改变,如雷诺综合征和战壕足综合征等,最常见的改变为邻近的甲皱的趾甲变薄,
并嵌入表皮,表皮则显著变宽,形成翼状看肉。指趾背的毛发也停止生长或者脱落,在循环
改善后再次生长。
肢体主要动脉搏动的改变,是诊断周围动脉疾病的重要体征,四肢可以扪及的浅表动脉可出
现搏动性改变。动脉搏动的改变可因可因动脉闭塞或者强烈痉挛所引起。因此,在扪触时应
该注意动脉管壁有无增厚、弹性有无减弱和迂曲等。体内大血管和其主要分支病变,如主动
脉狭窄、主动脉瘤,心脏病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甲亢等,多可导致动脉搏动变化。
正常的动脉不会出现杂音,如果主干动脉狭窄,动静脉屡和动脉瘤等时,均可听到杂音。动
脉管腔狭窄时,杂音自病变处向远侧传导。动静脉屡时,杂音局限与•病变部位。动脉瘤者具
有还有搏动和膨胀性肿块。
下肢静脉曲张不再认为是一个单独的病,所以屈氏试验和潘氏试验已不能查明原因,更不能
作为鉴别诊断的方法。
?溃疡和坏死
急慢性动脉供血不足和静脉瘀血、高压,多可酿成溃疡和坏死。
肢体主干动脉闭塞性疾病所引起的溃疡,多起于足趾或者手指,伴有持续和剧烈的静息痛。
若病情继续恶化即发生坏死,并向近侧进行性扩展。
下肢静脉淤血、高压是足靴区溃疡的主要原因,多发生于内踝部,足靴区往往同时有其它皮
肤营养障碍性病变,例如瘙痒、湿疹、皮炎和色素沉着等。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许多非血管
性疾病,例如脊髓损伤、脊髓结核、脊髓空洞症和糖尿病等,多可导致足趾溃烂,这些溃疡
与神经病变有关,局部常常有感觉减退、溃疡等都典型的位于受压点和脚度处。
?肿块
主要分为搏动性和非搏动性的。
搏动性肿块通常为动脉瘤和假性动脉瘤的表现,压迫肿块的近端的动脉,肿块可以变小,搏
动减弱甚至消失,肿块活动度较差,在搏动性肿块上听诊可闻及血流杂音。非搏动性肿块最
常见于血管瘤,特点为触之柔软,体位试验阳性,边界不清楚,经肿块穿刺可抽出血液。
颈动脉分叉部位生长缓慢的肿块,可左右移动,但上下不能移动,压迫颈总动脉肿块缩小不
明显者,应考虑颈动脉体瘤的可能。
?脑缺血和卒中
主要与颅外颈动脉病变有关,例如颈动脉狭窄、闭塞、颈动脉斑块脱落和颈动脉瘤等。
单侧大脑半球症状的短暂脑缺血发作,目前认为主要颈动脉硬化斑块的表面栓子脱落所致。
其发病迅速,•般症状持续2~5min,主要包括下列一种或者数种表现:
a)运动障碍:对侧偏瘫或者单侧肢体轻度瘫痪,面部、上臂或者手软弱无力,运动失灵,
下肢较少受累。主侧半球受累则引起运动性失语。
b)感觉障碍:单侧肢体感觉障碍,常见一侧下面部和肢体沉重感,感觉减退或者丧失。主
侧半球受累则引起不同程度的感觉性失语。
c)视觉障碍:常见为单眼一过性黑朦,部分视野缺损或者偶有同向偏盲。完全性脑卒中主
要为脑血管发生栓塞、血栓形成或者颈动脉闭塞所致的血流锐减、而侧支循环代偿不良所致。
十三、血管的无创伤检查
包括: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光电容积描记(photoplethysmography,PPG,信号处理为波形,
其大小与皮肤微血管中的红细胞数成正比)
?四肢节段性动脉测压
相邻部位的动脉压力差不超过20mmHg;如果动脉压力差超过30mmHg,提示远端动脉有
狭窄或者闭塞。
大腿压力至少比上臂高20~30mmHg;大腿近端压力降低(压力差小于20mmHg)提示主动
脉、能静脉或者股总动脉狭窄或者闭塞,股浅动脉闭塞伴股深动脉狭窄也可以引起大腿近端
压力降低。单独的股浅动脉狭窄不引起大腿近端压力降低;在大腿近端和膝上水平的压力差
超过30mmHg提示股浅动脉狭窄或者闭塞;膝上和膝下之间压力差超过30mmHg,提示股
浅动脉末端和(或者)胭动脉狭窄或者闭塞;膝下和踝部之间压力差超过30mmHg,提示
胫前、胫后动脉病变。节段间压力差在20~30mmHg需定期随访。
大腿近端动脉压明显降低可以掩盖更多的末梢疾病的存在。如果近端大动脉闭塞(主动脉翳
动脉闭塞)合并远端中小动脉狭窄或者闭塞,由于远端压力明显降低,远端动脉压力梯度改
变无法反映实际的动脉病变。如果近端大动脉狭窄合并远端中小动脉病变,不仅可以测出大
腿近端压力降低,大腿以下的动脉病变也可以从压力梯度上反映出来。
正常情况下,肱动脉与梳动脉、尺动脉以及指动脉之间相等或者略有差异,肱动脉与前臂或
者指动脉压力超过10mmHg提示肱动脉、槎尺动脉或者指动脉有动脉病变。两侧肱动脉压
力差超过10mmHg,提示血压下降一侧的无名动脉、锁骨下动脉、腋动脉或者肱动脉近端
狭窄或者闭塞。
踝肱指数测定ABI
一侧肢体的最高踝部压力与最高的肱动脉压之比。
正常的踝肱指数为20.97。0.97~0.9为临界值,临床上可无或者仅有轻微的缺血症状。踝肱
指数<0.9可出现明显的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甚至坏疽。踝肱指数可提示患肢肱动脉的病
变严重程度,一般低于0.6即可有静息痛。
另外踝部灌注压亦是反映肢体存活的重要指标,一般大于50mmHg可以满足末梢肢体的灌
注,小于30mmHg,则坏疽可能大。
应当注意,在糖尿病、严重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动脉壁广泛钙化,当气袖压力超过动脉
压使动脉仍不能关闭,所以测得的压力明显升高,踝肱指数也会相应升高或者正常,即造成
假象。某些患者同时合并上肢动脉病变,肱动脉可能降低,也可导致踝肱指数升高或者正常。
?脚趾压力测定和脚趾指数
了解末梢动脉病变的存在和程度。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足患者的双下肢动脉可以没有
狭窄,但其末梢动脉已受累及,所以踝肱指数和节段测压可以正常,但脚趾指数明显降低。
气体容积描记
心脏舒缩,周围血管也随之舒缩,体积发生变化,通过这种仪器可以测得体积变化。
周围静脉疾病的检查方法
?应变容积描记
Strain-gaugeplethysmography,SPG
肢体容积即静脉容积(venouscapacityVC)
最初2秒静脉回流量(venousoutflowVO)
根据两者的比值测定看是否正常。
?静脉再充盈时间或者静脉压恢复时间
多普勒超声听诊
光电容积描记的特殊用法
?胴血管陷迫综合征监测
冷激发试验
胸廓出口综合征检测
a)外展高举测试:让病人举起并外展90°,描记波形。
b)肋锁试验:病人坐位,手放于膝匕描记波形,然后让其把手臂放在两肋旁边,并使肘
部弯曲呈90°,尽量使肩向后,胸部向前,深吸气并维持深呼吸,再描记波形。
c)Adson试验:病人坐位,手放于膝上,描记波形。然后嘱咐深吸气并屏气,尽可能地回
头向后(检查测),在逐渐转向对侧。
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动脉疾病
研究表明,导致动脉血流明显改变的动脉狭窄。
a)颈动脉:当动脉狭窄270%,是导致卒中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这样的患者最适合手术治
疗
b)内脏动脉1.肠系膜动脉和腹腔干;2.肾动脉:肾动脉狭窄》60%才能引起狭窄远端动脉
压力下降和尿量减少。但是彩色多普勒超声不能准确探测副肾动脉,可是副肾动脉通常并不
是引起肾血管性高血压的原因。
c)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与动脉造影检查具有很好的一致
性,行动脉内膜剥脱术以及动脉球囊扩张的患者,术前已经无需动脉造影;在近端动脉严重
狭窄或者闭塞的病人,探测远端动脉有无合适的流出道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较动脉造影更
为敏感。
d)动脉瘤样病变
e)动脉重建后移植物随访
静脉疾病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因为血栓的组织结构特征以及血栓的组织成分,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这方面的信息可以通过
分析超声与组织结构之间相互作用的物理特征参数而获得,对这种物理特征参数的分析就是
超声组织定征(ultrasonictissuecharacterization,UTC)这就是判断血栓新旧的基础。
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CT、MRI的临床应用
?血管畸形血管畸形包括血管瘤,动静脉畸形,动静脉屡,静脉移位,错位,缺如,重复
等,两者没有明显差别;
狭窄和阻塞性病变
MR1对管壁的钙化、管腔的狭窄不及CT;
MRI可以区分血栓的新旧,正常血栓和癌栓。
均可明确诊断真性、假性、以及夹层动脉瘤。
十四、血管造影
造影的不良反应以及处理
不良反应:皮肤潮红、灼热、出汗和皮疹等皮肤粘膜反应,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反应,
咳嗽、心悸、呼吸困难等呼吸循环系统反应,头晕、头痛、惊厥、视力模糊和意识障碍等神
经系统反应,血管痉挛、疼痛、烧灼感等局部血管反应。
发病原因:与造影剂的理化因素、患者的个体因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介质释放、激肽和补
体系统的激活、抗原抗体反应等有关。
不良反应的发生与造影剂用量、浓度、和注射速度有关,少数反应与用量无关。
预防措施:术前常规作过敏试验,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者抗组胺药,尽量减少造影剂的用
量,造影剂注射速度不宜过快等。
动脉造影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症:
a)血管本身的病变,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如动脉瘤、动脉炎、动脉狭窄、血栓形成、动
静脉瘦。
b)软组织、骨组织或者器官病变的诊断以及与血管病的鉴别,同时可了解病变的供血情况。
c)血管病手术后的随访,如肢体移植、人工血管术后效果的观察。
d)血管病变的介入放射学治疗。
禁忌证:
a)对造影剂过敏或者有显著过敏性疾病者。
b)严重的心、肝、肾功能衰竭者。
c)严重的凝仙功能障碍或者正在抗凝治疗中者。
d)中毒的全身性感染者,或穿刺部位有感染者。
e)恶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多发性骨髓瘤者
D妊娠3个月者。
动脉造影术前准备
a)熟悉病史,了解心肝肾功能,了解检查部位。
b)查阅各项实验室和辅助检查资料,特别是血常规和出凝血机制。
c)碘过敏试验和普鲁卡因过敏试验
d)备皮,术前禁食4小时。
e)术前向患者或者家属说明造影目的、操作过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签手术协议书。
D患者进入造影室前半小时,肌肉注射地西泮10毫克。
g)检查造影室准备工作,包括常用药品,敷料和器械设备。
十五、动脉造影的操作技术
分为静脉法和动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品牌设计服务合同范本简化版
- 无产权证房屋买卖合同的签订要点详解
- 律师不忠保证协议
- 英勇奋斗的军人承诺
- 企业货物运输招标邀请函
- 夏季安全知识大盘点
- 农田建设监理招标条件
- 房屋装修合同纠纷解决案例分析
- 房屋买卖合同终止与解除的流程
- 非受雇关系声明书
- 匠心筑梦成就出彩人生-大学生就业指导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
- 艺术设计专业的职业生涯报告
- 火力发电厂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 污水处理厂EPC项目建设方案
- 酒店经理管理酒店运营
- AI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 汽车eps行业国内外市场发展前景分析与投资风险预测报告
- 短视频运营实战:抖音短视频运营
- 园长进班指导制度方案及流程
- HG-T 20583-2020 钢制化工容器结构设计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