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_第1页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_第2页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_第3页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_第4页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孟子其人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上承孔子、子思之学,“受业於子思(孔子之孙)之门人”。后人尊称他为“亚圣”。

春秋战国时代,政治经济发生剧变,王权衰落,诸侯争霸,各国开放政权以延揽人才。又因为人口的增加,土地分配困难。社会发生剧变,民生苦痛日增。于是有思想的知识分子,面对现实的社会、人生等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和思想。“仲尼既没之后,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至秦孝公,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苟以取强而已矣。”——(西汉)刘向《战国策》

主张性善论。孟子认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

礼、智四种品德。人们可以通过内省去保持和扩充它,否则将会丧失这些善的品质。因而他要求人们重视内省的作用。

孟子突出仁政、王道的理论。仁政就是对人民“省刑罚,薄税敛”。

他强调舍身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思想解题——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齐桓晋文之事》“君王为人不忍”《鸿门宴》忍心;狠心

“忍人”,狠心对待别人。“不忍人之心”,怜爱别人的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即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0102了解孟子的仁心与仁政思想,理解并把握本文的主旨。03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体会文章的论证特点。学习目标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朗读文本任务一:疏通文本解释红色字词,并翻译全文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先王:古代圣王斯:于是,就以:凭借行:施行运:运转,转动(于)掌上,省略+状后孟子说:“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古代帝王有怜爱别人的心,于是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爱别人的心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像把天下放在手掌上运转一样容易了。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所以:……的原因乍:突然怵惕恻隐:惊骇,恐惧内:同“纳”,结交要:同“邀”求取恶:厌恶

然:这样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状后说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的原因,(是)人们如果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都会产生恐惧怜悯的心理——这不是用来想跟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想向同乡朋友博取声誉,也不是厌恶孩子的哭声才产生这种恐惧同情心理的。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羞恶:对自身的不善感到羞耻对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恶辞让:谦逊,推让……非人也

判断句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憎恶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端:萌芽,发端之:取独是:这犹:就像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恶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而:表转折贼:名作动,伤害然:同“燃”达:流通,指泉水涌出苟:如果保:使…安定事:侍奉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说自己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说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所有跟我一样有这四种发端的人,(如果)都知道要扩充它们,就像火刚刚燃烧(最终燎原),泉水刚刚流淌(最终汇入江河)。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扩充它们,用来侍奉父母都不够。任务二:思考探究孟子认为“四心”是哪“四心”?如何理解“四端”?四心

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仁义礼智

四端

孟子认为每个人生而具有向善和为善的本能,他把这种本能称为“端”。他认为人所具有的“四心”是“仁义礼智”的发端,扩充这些善端,就足以安定天下。所谓“四端”指的是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观念的开端和萌芽。仁的萌芽是:恻隐之心,类似于“同情心”义的萌芽是:羞恶之心,类似于“正义感”礼的萌芽是:辞让之心,类似于“有教养”智的萌芽是:是非之心,类似于“是非观”

如何理解“四端”?“端”的意思是“开端,开始”,可以理解为萌芽,但萌芽并不等于观念本身,因此具备“四端”并不等于具备“仁义礼智”四种美德,只是具备了达到“仁义礼智”四种美德的潜能。孟子说人有四端是为了说明人性本善,但人性本善不等于人的行为做到了善,所以想要行为达到善,具备仁义礼智四种美德,需要“扩而充之”。孟子具备“四端”是否等同于具备“仁义礼智”这四种美德?本文中体现的孟子思想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孟子性善论、仁义论在现实生活中把人性向善的方面引导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维持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鼓舞人们发挥主体能动性,自觉地接受教化与环境的培育与熏陶,将社会道德作为人的行为的自觉规范,促进人们道德责任感的形成。任务三:小组探讨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并指出《孟子》文章的论证特点。提出论点论证过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举例孺子将入井排比四心—四端比喻犹四体若火、泉对比足以保四海不足事父母可行不忍人之政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应有“四端”扩充“四端”层次清晰,逻辑严密,层层推进,具有不可辩驳的说服力论证方法多样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01.论证逻辑清晰文章采用提出论点,论证论点,总结论点的结构,逻辑严密,层层推进,具有不可辩驳的说服力。02.论证语言气势磅礴使用大量排比,判断,富有雄辩色彩。03.孟子的文章有何论证特点?本单元儒家文章总结课文核心概念主要观点共同之处《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请梳理《<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