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雷州市第八中学第二中学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试题生物_第1页
广东省雷州市第八中学第二中学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试题生物_第2页
广东省雷州市第八中学第二中学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试题生物_第3页
广东省雷州市第八中学第二中学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试题生物_第4页
广东省雷州市第八中学第二中学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试题生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雷州三校联考高二年级生物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16小题,112题,每小题2分,1316题,每小题16分,共40分)1.下列叙述中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A.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B.每平方草地中杂草数量C.某湖泊每平方米水面鲫鱼的数量D.一公顷水稻的年产量2.下列有关环境容纳量的说法,正确的是()试管号IⅡⅢIV培养液体积(mL)105105起始酵母菌数(×103个)105510A.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引入某生物的天敌,会降低该种生物的K值B.种内斗争会降低生物的K值C.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时,设计了如表所示的几组实验,第I组和第Ⅲ组到达K值所需时间相同D.“J”型曲线的K值比“S”型曲线的K值大3.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动物的水平分布一般都是均匀的B.动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C.植物的水平分布现象与地形有关D.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4.甲、乙、丙是食性相同、不同种的蝌蚪,群落逐渐增加三者之间无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所示。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池塘编号捕食者数量/只蝌蚪存活率/%甲乙丙1087740225830253442321148323710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B.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5.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境内,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是()A.湿地具有调节气候的功能属于间接价值度假旅游属于直接价值B.近些年来太平湖采取了退耕还湖的措施,有效减小了人类的生态足迹C.既保护湿地又提高周围居民的收入,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D.湿地公园是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具体表现,与遗传多样性关系不大6.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下列关于发展绿色生产力的叙述错误的是()A.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构建绿色生产力发展的模式B.高效实现生态价值的转化,形成绿色生产力发展的保障C.尽快转变生活方式以增大生态足迹,探寻绿色生产力发展的途径D.加强生物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培育绿色生产力发展的基础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降低8.青贮饲料是指将新鲜秸秆、青草等通过乳酸菌发酵而制成的饲料。它气味酸香、柔软多汁、营养丰富、保存期长,是家畜优良饲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选择糖类含量较高的植物作为青贮原料,保证乳酸菌生长所需的碳源B.作为青贮的原料应适当切碎、搅拌并通入空气,有利于乳酸菌充分发酵C.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发酵生成乳酸,使pH降低,抑制其它微生物生长D.经过乳酸菌发酵,大分子有机物被分解为多种小分子物质,易于消化吸收9.粤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口味以清、鲜、嫩、滑、爽、香、脆著称。粤菜十分讲究配料和调料的搭配,烹任中常使用酱油、腐乳、味精、白酒和醋进行调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味精和醋的发酵生产所需要的微生物均为原核生物B.酱油和腐乳都经过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肽和氨基酸C.白酒的制作全过程都需要控制为无氧条件D.延长食品的保存期可以添加适量的溶菌酶10.某兴趣小组按如图方法对没有加工的鲜奶进行细菌检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3个培养皿菌落数为35、33、34,则鲜奶中细菌数为3.4×106个/mLB.对鲜奶中细菌计数,常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的结果往往比实际值偏高C.用湿热灭菌法对该实验中的鲜奶进行灭菌D.若培养基需要调节pH,应该在灭菌后培养基凝固前立即进行11.青霉素别名盘尼西林,它是最早发现、最先提纯、临床上应用最广的一种抗生素,发酵工程中常利用产黄青霉来生产青霉素,产黄青霉生长最适温度和产生青霉素的适宜温度不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选育菌种时,可以借助诱变育种获取高产青霉素的产黄青霉菌株B.发酵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和培养基都要进行严格灭菌处理C.为了提高青霉素产量,发酵时不同阶段要控制不同温度D.发酵结束后,可根据青霉素的化学性质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从发酵液中提取青霉素12.稻鱼共生系统是一种新型的生态农业模式,每年水稻孕穗之前,农民会选择鲤鱼、草鱼、鲫鱼等鱼苗放养在水稻田里。这些鱼一开始以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为食,待到水稻抽穗扬花时,它们则主要以水稻凋落在水面的稻花为食,其肉质鲜美,有稻米之香,故名“稻花鱼”。下列有关该生态模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生态模式充分利用了农田的立体空间,提高了能量利用率B.与普通稻田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更强C.该模式能调整能量流动关系,加快了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D.稻田中水稻、鱼、害虫、杂草及其他生物组成一个群落13.在森林中的戴胜和斑鸫鹛栖息在同一区域,戴胜和斑鸫鹛对另一方发出警报声做出的反应如下图所示,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戴胜和斑鸫鹛的警报声属于物理信息B.戴胜和斑鸫鹛主要通过借用对方的警报信息做出逃避反应C.通过警报声传递信息过程中涉及信息源—信道—信息受体D.该实例体现了信息传递可调节种间关系和影响动物生命活动14.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部分情况如图所示,甲、乙、丙是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其中1~4是乙中的四种生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过程②包括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B.大气中CO2的来源除了①③④,还包括化石燃料燃烧C.乙中生物1、2、3、4分别是第一、二、三、四营养级D.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传递15.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过程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能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f表示初级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B.图中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bC.c表示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D.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e/b16.绿眼虫是一种介于动物和植物之间的单细胞真核生物。绿眼虫的同化作用类型为兼性营养型。有光条件下,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将CO2和水合成糖类,属于自养;无光条件下,绿眼虫也可通过体表吸收溶解于水中的有机物质,这种营养方式称为渗透营养,属于异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绿眼虫细胞具有成形的细胞核,通过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B.绿眼虫需要染色后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C.绿眼虫在自然界分布极其广泛,适应环境能力强D.绿眼虫既可作为生产者又可作为分解者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题5小题,共60分)17.图1为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2所示的曲线。请回答相关问题:(1)图1中a表示___。(2)分析图2,第8年时,种群的年龄结构是___型。第16~20年松鼠种群数量最可能呈___形曲线增长。(3)传入我国的三裂叶豚草短时间内能大量疯长,其种群数量的变化可用图3中的曲线___表示。调查某区域中三裂叶豚草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___。(4)在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若经捕获后动物更难被捕获,则调查的结果要比实际数___(填“多”或“少”)。18.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这里的雪山、草地、森林、湖泊静静地展示着原生态的美。20世纪,因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该地区环境恶化,草地严重退化。我国政府已经建立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回答下列问题:(1)三江源地区群落类型多样,__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随季节发生规律性改变,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2)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________(答出1点即可)、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呈________分布。(3)调查发现,沙化地区的优势种是骆驼刺等树冠低矮、根系发达的灌木,请结合灌木的上述特点解释其适应沙化环境的原因:_______________。(4)退牧还草是我国政府实施的保护措施之一。退牧还草过程中群落发生了______(填“初生”或“次生”)演替,与另一演替类型相比,除了演替起点的不同,区别还在于该演替类型________(答出2点)。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往往使群落演替________。19.淡水水域富营养化会形成让人讨厌的水华。水华不仅影响水环境景观效果,还引起水源污染。为更好修复水体,开发、利用水生植物,某研究小组设计了4组实验:①香菇草单独种植(T1)、②石菖蒲单独种植(T2)、③香菇草和石菖蒲混合种植(T3)、④不栽植植物的水样(CK)。探究了香菇草、石菖蒲对富营养化池塘污水中总氮质量浓度的净化效果以及它们种植前后鲜重的变化量,结果如图a、图b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香菇草、石菖蒲除了具有抑制水华发生、净化水质作用以外还具有景观美化效果,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工业污水中的重金属进入池塘后会在香菇草和石菖蒲体内积累、浓缩,这种现象称为_____。研究小组选择水生植物修复污水而不选择陆生植物修复污水,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原理。(2)据图a可知,空白对照组污水中总氮质量浓度也会降低,原因可能是_____。(3)据图a、图b可知,香菇草和石菖蒲混合种植时污水净化效果比香菇草单独种植时污水的净化效果_____,原因可能是_____。(4)为开发、利用香菇草,研究小组设计方案是:香菇草和糖渣等加工成饲料→饲料用于喂猪→猪粪用于喂鱼→塘泥作为甘蔗肥料→甘蔗用于制糖。请从物质和能量角度评价该农业生产模式的优点_____(答出两点即可)。20.2023年11月2日,日本正式开始排放第三批次的福岛核污水,并持续排放数周,核污水中含有60多种放射性核素(如:氚、碳14、碘129等)。如下图是沿海某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流动关系示意图,图中A、B、C、D代表该系统不同生物成分,带△数值为放射性物质浓度相对值,不带△数值为能量数值,能量值单位为kJ/(cm2·a)回答下列问题:(1)测算各营养级生物在某一特定时刻,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实际存在的有机物质的干重总量,可构建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金字塔。(2)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鱼类通过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食物选择,占据了不同的__________,在同水域中共存。根据图中数值计算,该生态系统中由A传递到B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小数点后保留1位)。(3)日本排放的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影响范围可能涉及全球,原因是放射性物质可以通过__________(至少答2点)等途径扩散到世界各地。而能量随着营养级增加而呈现出逐级递减的特点,据图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4)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属于影响海洋生物的__________(填“非密度制约因素”或“密度制约因素”),当放射性物质浓度达到一定值时,会造成某种海洋动物的雄性个体不育,这会直接影响该种群的__________而导致种群数量减少。21.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肥料,需经细菌分解才能更好地被植物利用。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繁多,下列是从土壤中分离分解尿素细菌的有关问题,请回答。(1)如图是利用___法进行微生物接种,把聚集的菌种逐步___到培养基的表面。除此方法外,获得纯培养物的接种方法还有___。(2)在培养基上进行划线操作中,在2至5区域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___。(3)下面是两种培养基配方:表1:A培养基配方KH2PO4Na2HPO4MgSO4·7H2O葡萄糖尿素琼脂H2O1.4g2.1g0.2g10.0g1.0g15.0g1000mL表2:B培养基配方纤维素粉NaNO3Na2HPO4·7H2OKH2PO4MgSO4·7H2OKCl酵母浸膏H2O5g1g1.2g0.9g0.5g0.5g0.5g1000mL①微生物纯培养的操作步骤:___(用字母顺序回答)。a.接种b.配制培养基c.灭菌d.分离和培养②如果要分离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应选择___(填“A”或“B”)配方的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可初步鉴定出该种细菌能否分解尿素。③据B培养基的成分,所培养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___(“自养型”或“异养型”)。(4)三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量。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取0.2mL稀释液涂布,得到以下统计结果:甲同学涂布了1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60;乙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10、240和246,取平均值232;丙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1、212和256,取平均值163;在三位同学的统计中,___同学的统计结果是相对准确可信的。按照该同学的结果,每毫升原液中的菌体数是___。用这种方法测得的菌体数比实际活菌数量___。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雷州三校联考高二年级生物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16小题,112题,每小题2分,1316题,每小题16分,共40分)1.下列叙述中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A.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B.每平方草地中杂草的数量C.某湖泊每平方米水面鲫鱼的数量D.一公顷水稻的年产量【答案】C【解析】【分析】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种群的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详解】A、种群密度描述是总数,不是新增的个体数,因此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不是种群密度的描述,A错误;B、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不是同一个种群,B错误;C、某湖泊每平方米水面鲫鱼的数量符合种群密度概念,C正确;D、种群密度描述的是个数,不是产量,D错误。故选C。2.下列有关环境容纳量的说法,正确的是()试管号IⅡⅢIV培养液体积(mL)105105起始酵母菌数(×103个)105510A.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引入某生物的天敌,会降低该种生物的K值B.种内斗争会降低生物的K值C.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时,设计了如表所示的几组实验,第I组和第Ⅲ组到达K值所需时间相同D.“J”型曲线的K值比“S”型曲线的K值大【答案】A【解析】【分析】环境容纳量是在一定条件下,环境所能容纳的种群最大数量。环境是否改变或相同是判断环境容纳量是否改变或相同的关键。【详解】A、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引入某生物的天敌,该种群的生存环境变差,K值随之降低,A正确;B、种内斗争是一个种群的内部变化,不是种群环境的改变,K值不会变,B错误;C、第Ⅰ组和第Ⅲ组培养液体积相同,K值相同,但由于开始的个体数量不同,所以到达K值所需时间不相同,C错误;D、“J”型曲线中种群的数量一直增长,没有K值,“S”型曲线有K值,D错误。故选A。3.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动物的水平分布一般都是均匀的B.动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C.植物的水平分布现象与地形有关D.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答案】A【解析】【分析】1、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阳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和栖息空间的影响。2、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详解】A、动物群落也有水平结构,水平分布一般是不均匀的,A错误;B、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所以动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有关,B正确;C、植物群落水平分布现象与地形、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有关,C正确;D、植物生长发育主要受阳光的影响,故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有关,D正确。故选A。4.甲、乙、丙是食性相同、不同种的蝌蚪,群落逐渐增加三者之间无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所示。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池塘编号捕食者数量/只蝌蚪存活率/%甲乙丙1087740225830253442321148323710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B.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表格分析,在没有捕食者的情况下,甲的存活率最高,丙的存活率次之,而乙的存活率最低;与没有捕食者的对照组相比,随着捕食者数量的增加,甲和丙的数量逐渐减少,而乙的数量逐渐增加,说明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详解】A、分析表格中数据,随着捕食者数量的增多,甲和丙种蝌蚪数量迅速减少,而乙种蝌蚪数量增多,说明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A正确;B、当没有捕食者存在时,乙种蝌蚪数量最少,但是捕食者数量增多时,乙种蝌蚪数量增加,说明种间竞争受捕食者影响,B正确;C、在没有捕食者的情况下,甲的存活率最高,丙的存活率次之,而乙的存活率最低,因此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C正确;D、因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所以随捕食者数量增加,甲和丙数量减少,与乙的竞争减弱,乙可获得的资源增多,D错误。故选D。5.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境内,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是()A.湿地具有调节气候的功能属于间接价值度假旅游属于直接价值B.近些年来太平湖采取了退耕还湖的措施,有效减小了人类的生态足迹C.既保护湿地又提高周围居民的收入,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D.湿地公园是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具体表现,与遗传多样性关系不大【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详解】A、湿地具有调节气候的功能能使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属于间接价值,而度假旅游能使人心情愉快,属于直接价值,A正确;B、近些年来太平湖采取了退耕还湖措施,可以使得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面积减小,即有效减小了人类的生态足迹,B正确;C、既保护湿地又提高周围居民收入,使得生态系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C正确;D、湿地公园属于生态系统,是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具体表现,而湿地公园里面的生物多种多样,其遗传物质与遗传多样性关系有关,D错误。故选D。6.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下列关于发展绿色生产力的叙述错误的是()A.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构建绿色生产力发展的模式B.高效实现生态价值的转化,形成绿色生产力发展的保障C.尽快转变生活方式以增大生态足迹,探寻绿色生产力发展的途径D.加强生物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培育绿色生产力发展的基础【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面积。【详解】A、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减小碳足迹,是发展绿色生产力的具体表现,A正确;B、加强高效实现生态价值的转化,是培育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与可持续发展一致,有利于发展绿色生产力,B正确;C、生态足迹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因此应尽快转变生活方式以减小生态足迹,探寻绿色生产力发展的途径,C错误;D、加强生物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培育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有利于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D正确。故选C。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降低【答案】A【解析】【分析】1、抵抗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2、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详解】A、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则需对该草地进行除虫、除草等,使该草地的成分变得单纯,故其抵抗力稳定性降低,A错误;B、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营养结构变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正确;C、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生物组分增加,其营养结构变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正确;D、在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树林后,其营养结构变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提高,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正确。故选A。8.青贮饲料是指将新鲜秸秆、青草等通过乳酸菌发酵而制成的饲料。它气味酸香、柔软多汁、营养丰富、保存期长,是家畜优良饲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选择糖类含量较高的植物作为青贮原料,保证乳酸菌生长所需的碳源B.作为青贮的原料应适当切碎、搅拌并通入空气,有利于乳酸菌充分发酵C.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发酵生成乳酸,使pH降低,抑制其它微生物生长D.经过乳酸菌发酵,大分子有机物被分解为多种小分子物质,易于消化吸收【答案】B【解析】【分析】发酵是指人们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通过微生物的代谢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详解】A、乳酸菌为异养微生物,选择糖类含量较高的植物作为青贮原料,经过微生物发酵后,其富含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等物质被降解为小分子,保证乳酸菌生长所需的碳源,A正确;B、乳酸菌是厌氧微生物,在培养的过程中不能通入空气,否则会影响乳酸菌的无氧呼吸,B错误;C、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发酵生成的产物是乳酸,使培养液的pH降低,会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长,C正确;D、经过乳酸菌发酵,大分子有机物被相应的酶分解为多种小分子物质,易于消化吸收,D正确。故选B。9.粤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口味以清、鲜、嫩、滑、爽、香、脆著称。粤菜十分讲究配料和调料的搭配,烹任中常使用酱油、腐乳、味精、白酒和醋进行调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味精和醋的发酵生产所需要的微生物均为原核生物B.酱油和腐乳都经过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肽和氨基酸C.白酒的制作全过程都需要控制为无氧条件D.延长食品的保存期可以添加适量的溶菌酶【答案】C【解析】【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2、参与果醋制作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3、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腐乳制作的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详解】A、制味精要用到棒状杆菌,制醋要用到醋酸菌,二则均为原核生物,A正确;B、酱油和腐乳的发酵过程,都需要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B正确;C、白酒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先在有氧环境中,让酵母菌大量繁殖,然后在无氧环境中,让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C错误;D、溶菌酶具有溶解细胞壁的能力,特别是对于细菌的细胞壁具有很强的作用,延长食品的保存期主要是防止微生物污染、杀死微生物或抑制其在食品中的生长繁殖,,因此延长食品的保存期可以添加适量的溶菌酶,D正确。故选C。10.某兴趣小组按如图方法对没有加工的鲜奶进行细菌检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3个培养皿菌落数为35、33、34,则鲜奶中细菌数为3.4×106个/mLB.对鲜奶中细菌计数,常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的结果往往比实际值偏高C.用湿热灭菌法对该实验中的鲜奶进行灭菌D.若培养基需要调节pH,应该在灭菌后培养基凝固前立即进行【答案】A【解析】【分析】稀释涂布平板计数是根据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所形成的单个菌落,即是由一个单细胞繁殖而成这一培养特征设计的计数方法,即一个菌落代表一个单细胞。计数时,首先将待测样品制成均匀的系列稀释液,尽量使样品中的微生物细胞分散开,使成单个细胞存在(否则一个菌落就不只是代表一个细胞),再取一定稀释度、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中,使其均匀分布于平板中的培养基内。经培养后,由单个细胞生长繁殖形成菌落,统计菌落数目,即可计算出样品中的含菌数。【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涂布时添加的0.1mL的鲜奶共稀释了10×10×10×10=104倍,所以1mL鲜奶中细菌数为(35+33+34)÷3÷0.1×104=3.4×106个/mL,A正确;B、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微生物计数,数值往往偏小,原因是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在平板上只能观察到一个菌落,B错误;C、本实验的目的是检测鲜奶中的细菌数,若使用湿热灭菌法处理鲜奶,则鲜奶就不含有细菌了,C错误;D、若培养基需要调节pH,应该在灭菌前进行,D错误。故选A。11.青霉素别名盘尼西林,它是最早发现、最先提纯、临床上应用最广的一种抗生素,发酵工程中常利用产黄青霉来生产青霉素,产黄青霉生长最适温度和产生青霉素的适宜温度不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选育菌种时,可以借助诱变育种获取高产青霉素的产黄青霉菌株B.发酵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和培养基都要进行严格灭菌处理C.为了提高青霉素产量,发酵时不同阶段要控制不同温度D.发酵结束后,可根据青霉素的化学性质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从发酵液中提取青霉素【答案】D【解析】【分析】发酵工程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特定功能,通过现代工程技术,规模化生产对人类有用的产品,主要包括微生物的代谢物、酶及菌体本身。发酵工程一般包括菌种的选育,扩大培养,培养基的配置、灭菌,接种,发酵、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详解】A、高产青霉菌株是通过诱变育种获得的,所以选育菌种时,可以借助诱变育种获取高产青霉素的产黄青霉菌株,A正确;B、发酵过程所用培养基和设备必须严格控制无菌,避免杂菌污染,B正确;C、由题干信息可知,发酵工程中常利用产黄青霉来生产青霉素,产黄青霉生长最适温度和产生青霉素的适宜温度不同,所以为了提高青霉素产量,发酵时不同阶段要控制不同温度,C正确;D、若发酵工程的产品是微生物细胞本身,可在发酵结束后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将菌体分离和干燥,若产品是代谢物青霉素,可以根据产物的性质采取蒸馏、萃取、离子交换等方法提取、分离和纯化产品,D错误。故选D。12.稻鱼共生系统是一种新型的生态农业模式,每年水稻孕穗之前,农民会选择鲤鱼、草鱼、鲫鱼等鱼苗放养在水稻田里。这些鱼一开始以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为食,待到水稻抽穗扬花时,它们则主要以水稻凋落在水面的稻花为食,其肉质鲜美,有稻米之香,故名“稻花鱼”。下列有关该生态模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生态模式充分利用了农田的立体空间,提高了能量利用率B.与普通稻田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更强C.该模式能调整能量流动关系,加快了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D.稻田中的水稻、鱼、害虫、杂草及其他生物组成一个群落【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反之,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详解】A、该生态系统模式充分利用了农田的立体空间,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进而提高了经济效益,A正确;B、与普通稻田相比,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更多,营养结构更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更强,B正确;C、该生态系统中的鱼以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为食,能调整能量流动关系,加快了生态系统物质的循环利用,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不能循环利用,C错误;D、群落指的是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构成的集合,因此,稻田中的水稻、鱼、害虫、杂草及其他生物组成的是生物群落,D正确。故选C。13.在森林中的戴胜和斑鸫鹛栖息在同一区域,戴胜和斑鸫鹛对另一方发出警报声做出的反应如下图所示,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戴胜和斑鸫鹛的警报声属于物理信息B.戴胜和斑鸫鹛主要通过借用对方的警报信息做出逃避反应C.通过警报声传递信息过程中涉及信息源—信道—信息受体D.该实例体现了信息传递可调节种间关系和影响动物生命活动【答案】B【解析】【分析】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详解】A、物理信息包括声、光、温度、湿度、磁场,戴胜和斑鸫鹛的警报声属于物理信息,A正确;B、戴胜主要通过借用对方的警报信息做出逃避反应,斑鸫鹛不是,B错误;C、通过警报声等信息传递均涉及信息源(信息产生的部位)—信道(信息传播的媒介)—信息受体(信息接收的生物或其部位),C正确;D、戴胜需要借用斑鸫鹛的警报信息,会影响两种生物的生态位,所以体现了信息传递可调节种间关系,各种行为反应是生命活动,所以影响动物生命活动,D正确。故选B。14.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部分情况如图所示,甲、乙、丙是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其中1~4是乙中的四种生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过程②包括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B.大气中CO2的来源除了①③④,还包括化石燃料燃烧C.乙中生物1、2、3、4分别是第一、二、三、四营养级D.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传递【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甲和大气中库CO2库是双箭头,所以甲生产者,乙是消费者(生物1第二营养级,生物2.3第三营养级,生物4第四营养级),丙是分解者。【详解】A、图中过程②是指甲生产者利用CO2的过程,包括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A正确;B、结合图示可以看出,大气中CO2的来源除了①生产者的呼吸作用、③消费者的呼吸作用、④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外,还包括化石燃料燃烧,B正确;C、依据图示信息,甲与大气中CO2库是双箭头,所以甲是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乙表示消费者,根据1、2、3、4所含有的能量关系,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所以乙中生物1、2、3、4分别是第二、三、三、四营养级,C错误;D、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传递的,而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D正确。故选C。15.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过程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能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f表示初级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B.图中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bC.c表示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D.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e/b【答案】A【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示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其中a表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表示第二营养级的摄入量;c表示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d表示第二营养级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表示第三营养级的摄入量;f表示第二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h表示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流入分解者;i表示初级消费者遗体、残骸中的能量流入分解者;g表示分解者获得能量。【详解】A、由图可知,f表示初级消费者呼吸作用以热能散失的能量,热能不能被生物重新利用,A正确;B、图示表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其中a表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错误;C、由图可知,c表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d表示初级消费者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错误;D、由于次级消费者的同化量未知,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无法计算,D错误。故选A。16.绿眼虫是一种介于动物和植物之间的单细胞真核生物。绿眼虫的同化作用类型为兼性营养型。有光条件下,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将CO2和水合成糖类,属于自养;无光条件下,绿眼虫也可通过体表吸收溶解于水中的有机物质,这种营养方式称为渗透营养,属于异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绿眼虫细胞具有成形的细胞核,通过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B.绿眼虫需要染色后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C.绿眼虫在自然界分布极其广泛,适应环境能力强D.绿眼虫既可作为生产者又可作为分解者【答案】B【解析】【分析】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详解】A、绿眼虫属于单细胞真核生物,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即具有成形的细胞核。绿眼虫在有光条件下,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A正确;B、绿眼虫本身有颜色,无需染色在显微镜下就可直接观察到,B错误;C、绿眼虫在光照条件下,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型生物,在无光时能靠体表摄取营养,属于异养型生物,因此绿眼虫食物获取途径多样,在自然界分布极其广泛,适应环境能力强,C正确;D、由于绿眼虫在有光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并储存,为自养型生物,所以属于生产者,又因绿眼虫在无光条件下能在水中摄取周围环境中的有机物,所以又属于分解者,D正确。故选B。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题5小题,共60分)17.图1为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2所示的曲线。请回答相关问题:(1)图1中a表示___(2)分析图2,第8年时,种群的年龄结构是___型。第16~20年松鼠种群数量最可能呈___形曲线增长。(3)传入我国的三裂叶豚草短时间内能大量疯长,其种群数量的变化可用图3中的曲线___表示。调查某区域中三裂叶豚草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___。(4)在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若经捕获后的动物更难被捕获,则调查的结果要比实际数___(填“多”或“少”)。【答案】(1)性别比例(2)①.衰退②.J(3)①.Ⅰ②.随机取样(4)多【解析】【分析】1.S形曲线表示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不同,随着时间的增加,种群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S形曲线实现的条件是:环境条件是资源和空间有限,存在天敌,种群数量增长受种群密度制约。2、J形曲线表示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J形曲线需要的条件是:环境条件是资源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3、种群的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衡量种群大小的数量指标,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特征,年龄结构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性别比例是影响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4、题图分析,图1中a表示性别比例,b表示年龄组成,c表示种群密度;图2中,0~4年时λ=1,种群数量不变;4~10年时λ<1,种群数量减少;在10~20年时λ>1,种群数量持续增加。图3中曲线Ⅰ表示J形曲线,曲线Ⅱ表示S形增长曲线。【小问1详解】图1中c表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表示性别比例,性别比例影响出生率不影响死亡率。【小问2详解】第8年时λ<1,说明此时的种群数量处于下降状态,故此时种群的年龄结构是衰退型。第16~20年间,λ>1且数值稳定,此时松鼠种群数量变化类似“J”形曲线增长。【小问3详解】传入我国的三裂叶豚草由于适应环境,且空间、资源充足,没有天敌,因而短时间内能大量疯长,呈J形增长,其种群数量的变化可用图3中的曲线Ⅰ表示。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小问4详解】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其计算公式为: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若经捕获后的动物更难被捕获,则会导致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带标记的个体数比实际要小,因此调查的结果要比实际数多。18.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这里的雪山、草地、森林、湖泊静静地展示着原生态的美。20世纪,因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该地区环境恶化,草地严重退化。我国政府已经建立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回答下列问题:(1)三江源地区群落类型多样,__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随季节发生规律性改变,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2)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________(答出1点即可)、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呈________分布。(3)调查发现,沙化地区的优势种是骆驼刺等树冠低矮、根系发达的灌木,请结合灌木的上述特点解释其适应沙化环境的原因:_______________。(4)退牧还草是我国政府实施的保护措施之一。退牧还草过程中群落发生了______(填“初生”或“次生”)演替,与另一演替类型相比,除了演替起点的不同,区别还在于该演替类型________(答出2点)。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往往使群落演替________。【答案】18.①.物种组成②.季节性19.①.地形的变化(或光照强度的不同)②.镶嵌20.灌木树冠低矮,具有抗倒伏功能;根系发达,能从土壤中吸收较多的水分21.①.次生②.演替速度快;趋向于恢复原来的群落;经历的阶段相对较少③.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解析】【分析】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的过程,该过程中会发生优势种的取代。演替可以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小问1详解】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三江源地区群落类型多样,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随季节发生规律性改变,这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小问2详解】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地形的变化、光照强度的不同、植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上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呈镶嵌分布。【小问3详解】沙化地区的优势种是树冠低矮、根系发达的灌木,灌木树冠低矮,可以抗倒伏;根系发达,具有防风固沙的功能,且能从土壤中吸收较多的水分,从而适应沙化环境。【小问4详解】退牧还草过程中,群落发生的演替是在有一定植被基础上进行的,为次生演替。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时间短(速度快);趋向于恢复原来的群落;经历的阶段相对较少。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19.淡水水域富营养化会形成让人讨厌的水华。水华不仅影响水环境景观效果,还引起水源污染。为更好修复水体,开发、利用水生植物,某研究小组设计了4组实验:①香菇草单独种植(T1)、②石菖蒲单独种植(T2)、③香菇草和石菖蒲混合种植(T3)、④不栽植植物的水样(CK)。探究了香菇草、石菖蒲对富营养化池塘污水中总氮质量浓度的净化效果以及它们种植前后鲜重的变化量,结果如图a、图b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香菇草、石菖蒲除了具有抑制水华发生、净化水质作用以外还具有景观美化效果,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工业污水中的重金属进入池塘后会在香菇草和石菖蒲体内积累、浓缩,这种现象称为_____。研究小组选择水生植物修复污水而不选择陆生植物修复污水,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原理。(2)据图a可知,空白对照组污水中总氮质量浓度也会降低,原因可能是_____。(3)据图a、图b可知,香菇草和石菖蒲混合种植时污水的净化效果比香菇草单独种植时污水的净化效果_____,原因可能是_____。(4)为开发、利用香菇草,研究小组的设计方案是:香菇草和糖渣等加工成饲料→饲料用于喂猪→猪粪用于喂鱼→塘泥作为甘蔗肥料→甘蔗用于制糖。请从物质和能量角度评价该农业生产模式的优点_____(答出两点即可)。【答案】(1)①.直接和间接②.生物富集③.协调(2)污水自身具有净化作用(或污水中的微生物具有净化作用)(3)①.差②.石菖蒲和香菇草竞争资源,抑制了香菇草正常生长,进而使香菇草污水净化能力降低(4)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解析】【分析】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调节生态系统功能方面,生物多样性还具有许多目前人们尚不清楚的潜在价值。2、分析题图,图a表示香菇草、石菖蒲对富营养化池塘污水中总氮质量浓度的净化效果,可以看出,随着种植时间的增加,池塘污水中总氮质量浓度均在减少,其中香菇草单独种植效果最好,香菇草和石菖蒲混合种植效果次之;图b表示香菇草、石菖蒲单独种植及两者混合种植前后鲜重的变化量,同样是香菇草单独种植效果最好,香菇草和石菖蒲混合种植效果次之。【小问1详解】抑制水华发生、净化水质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景观美化效果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生物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称为生物富集现象。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与适应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研究小组选择水生植物修复污水而不选择陆生植物修复污水,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小问2详解】据图a可知,空白对照组污水中总氮质量浓度也会降低,原因可能是污水自身具有净化作用(或污水中的微生物具有净化作用)。【小问3详解】据图a、图b可知,香菇草和石菖蒲混合种植时污水的净化效果比香菇草单独种植时污水的净化效果差,原因可能是石菖蒲和香菇草种间竞争资源,抑制了香菇草正常生长,进而使香菇草污水净化能力降低。【小问4详解】这种生态农业模式充分利用了糖渣、猪粪等废弃物中的物质和能量,提高了经济效益,实现物质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20.2023年11月2日,日本正式开始排放第三批次的福岛核污水,并持续排放数周,核污水中含有60多种放射性核素(如:氚、碳14、碘129等)。如下图是沿海某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流动关系示意图,图中A、B、C、D代表该系统不同生物成分,带△数值为放射性物质浓度相对值,不带△数值为能量数值,能量值单位为kJ/(cm2·a)回答下列问题:(1)测算各营养级生物在某一特定时刻,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实际存在的有机物质的干重总量,可构建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金字塔。(2)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鱼类通过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食物选择,占据了不同的__________,在同水域中共存。根据图中数值计算,该生态系统中由A传递到B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小数点后保留1位)。(3)日本排放的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影响范围可能涉及全球,原因是放射性物质可以通过__________(至少答2点)等途径扩散到世界各地。而能量随着营养级增加而呈现出逐级递减的特点,据图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4)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属于影响海洋生物的__________(填“非密度制约因素”或“密度制约因素”),当放射性物质浓度达到一定值时,会造成某种海洋动物的雄性个体不育,这会直接影响该种群的__________而导致种群数量减少。【答案】(1)生物量(2)①.生态位②.13.5(3)①.洋流、生物迁移、生物链(网)传递等②.各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一部分会以热能形式散失,还有一部分流向分解者(4)①.非密度制约因素②.出生率【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说明生产者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基础;输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一部分则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也就是储存在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中,在后一部分能量中,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而释放出来,还有一部分被下一营养级的生物摄入体内。【小问1详解】测算各营养级生物在某一特定时刻,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实际存在的有机物质的干重总量,可构建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金字塔。生物量指生物所含的有机物,常用生物干重表示,它是用来表示能量值的一种指标。【小问2详解】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鱼类通过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食物选择,占据了不同的生态位。据图可知,图示中A为生产者,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63+97+306=466kJ/(cm2·a),B从A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