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部分学校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部分学校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部分学校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部分学校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部分学校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至第二章第一节。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金属世界机器人任务”计划于2023年10月5日发射,它将探索的是距离地球3.7亿千米的目前已知最大的金属小行星—普赛克,呈现为一个被压扁的球形。据估计,该小行星金属含量高达95%,主要为铁和镍。下图分别示意普赛克小行星和太阳系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普赛克小行星在宇宙中的位置位于() A.乙、丙之间 B.丙、甲之间 C.甲、丁之间 D.丁、戊之间2.普赛克小行星表面凹凸不平,最可能是因为() A.表面缺少大气层的保护 B.距离太阳较近 C.自东向西围绕太阳运转 D.体积质量较大3.该小行星具有较高的探索价值,主要体现在() A.距离太阳远近与地球相似 B.成分与地球地核相似 C.具有凹凸不平的固体表面 D.与地球间的距离较近〖答案〗1.D2.A3.B〖解析〗【1题详析】普赛克小行星位于小行星带内,其在宇宙中的位置位于丁所示的火星和戊所示的木星轨道之间。故选D。【2题详析】普赛克小行星表面凹凸不平,主要是因为其表面缺乏大气层保护,遭受宇宙中陨石砸击较多而成,A正确;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距离太阳较远,B错误;小行星自西向东围绕太阳运转,C错误;小行星体积质量较小,D错误。故选A。【3题详析】结合材料可知,该小行星主要组成成分为铁和镍,与地球地核组成成分高度相似,因此对于人类研究地球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B正确;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与地球相比,距离太阳较远,A错误;“凹凸不平的固体表面”与“小行星具有较高的探索价值”关系不大,C错误;由材料可知,普赛克距离地球3.7亿千米,与地球间的距离较远,D错误。故选B。耀斑根据能量强度分为5个等级:从小到大依次用A、B、C、M、X来表示,并且在每个等级中还会更细致的用数字来划分。在2003年万圣节期间,爆发了人类观测史上记录的最强耀斑,被称为“万圣节风暴”,这个耀斑达到了X28级,并且发展到巅峰值的时候冲到了X45级,堪称“史诗级”的耀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关于此次“史诗级”耀斑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其爆发通常具有固定的周期性 B.只有在日全食时才可通过肉眼观测到 C.主要发生在太阳大气的最外层 D.表现为太阳表面出现的大而亮的斑块5.此次“史诗级”耀斑爆发时,美国当地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①地面控制站通知宇航员暂停出舱任务②航空公司指挥飞行中的飞机降低飞行高度③地表积雪融化速度较往常更慢④黄石公园内紧急疏散并撤离游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③6.耀斑对地球产生的影响较大,主要是因为() A.和黑子常相伴出现 B.会瞬间释放巨大的能量 C.年内发生频率较高 D.引发极地极光现象多发〖答案〗4.D5.C6.B〖解析〗【4题详析】太阳耀斑是色球表面忽然出现的大面亮的斑块。太阳活动(太阳黑子、太阳耀斑等)爆发具有大约11年的周期性,并不是固定的11年的周期,A错;个别耀斑当能量级别特别高时,能够被肉眼观察到,B错;耀斑发生在色球层,为太阳大气的第二层,最外层为日冕层,C错;在太阳表面的色球层某些区域,出现大而亮的斑块,叫做耀斑,D对。故选D。【5题详析】此次“史诗级”耀斑爆发时,太阳活动影响十分强烈,无线电通讯易被干扰,宇宙空间站的电子设备易被干扰,甚至出现危险,宇航员应暂停出舱任务,①对;太阳活动影响十分强烈,无线电通讯易被干扰,电子设备易受影响,飞机应降低飞行高度,减少被耀斑影响的风险,②对;太阳活动和地面温度关系不大,不会影响积雪融化速度,③错;太阳活动一般不会直接伤害地面生物,游客无需紧急撤离,④错。综上可知,正确的为①②,C对,ABD错。故选C。【6题详析】耀斑是太阳释放能量最激烈的显示,会瞬间释放巨大能量,大量辐射能到达地球,扰乱电离层,干扰地球磁场,对地球造成的影响较大,B对,与黑子相伴和引发极光并不是耀斑产生较大影响的原因,AD错;太阳活动周期约为11年,即太阳活跃期约间隔11年,故年内发生频率不高,C错。故选B。2023年9月,在河北省承德丰宁满族自治县首次发现两具1.3亿多年前“热河生物群”植食性恐龙化石,其中一只是新属种,属于较为原始的角龙类,全身骨骼保存近乎完整,是填补角龙类恐龙演化发展“断链”的重要一环。下图示意此次发现的角龙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该化石中的角龙生存的地质年代是() A.二叠纪 B.侏罗纪 C.古近纪 D.白垩纪8.该化石中的角龙所生存的地质时期() A.大气中氧气占比降低 B.空中飞行的鸟类数量增多 C.是重要的铁矿成矿期 D.早期人类向较低纬度迁移9.此次角龙化石的发现,所具有的地理意义不包括() A.推测当地地理环境及气候发生的变化 B.进一步掌握角龙的形态和特征 C.了解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间捕食关系 D.完善对古生物演化进程的研究〖答案〗7.D8.B9.C〖解析〗【7题详析】结合材料可知,此次发现的化石中的角龙生存于距今约1.3亿多年前,为中生代的白垩纪时期,D正确。二叠纪位于古生代晚期,距今2.52亿年,排除A;侏罗纪为距今1.45亿年-2.01亿年,排除B;古近纪为新生代,主要动物为哺乳动物,距今2600000年-23000000年,排除C。故选D。【8题详析】结合上题可知,角龙生存于中生代,该时期一些爬行动物进化出羽毛,开始向鸟类发展,空中飞行的鸟类数量增多,B正确。该时期,陆地上植被种类和数量增多,大气中氧气含量总体增多,排除A;裸子植物繁盛,是重要的成煤期,前寒武纪是重要的铁矿成矿期,排除C;中生代人类还未出现,排除D。故选B。【9题详析】结合材料可知,此次角龙化石的发现,填补了角龙演化发展的“断链”,因此有利于完善对古生物演化进程的研究,D合适,且骨骼保存近乎完整,有利于进一步掌握角龙的形态和特征,B合适;并有利于推测当地地理环境及气候所发生的变化,A合适;哺乳动物主要在新生代得到快速发展,因此对研究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间的捕食关系作用不大,C不合适,符合题意。故选C。蚯蚓的分布很广,几乎遍布全世界,常栖息于温度较高、环境潮湿、腐殖质较多的20厘米以内的表层土壤中,昼伏夜出,对光线非常敏感,以腐烂的落叶、枯草、蔬菜碎屑等有机物为食。下图示意蚯蚓生活环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下列关于蚯蚓所属的地球圈层的描述正确的有()①是地球上非常活跃的圈层②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中③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多米④具有连续而不规则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1.蚯蚓生存活动所涉及的地球圈层个数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12.关于蚯蚓生活的土壤环境所处在的地球圈层,说法正确的是() A.紧邻古登堡界面 B.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由地壳和软流层顶部共同构成 D.位于莫霍界面以下〖答案〗10.A11.D12.C〖解析〗【10题详析】蚯蚓属于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非常活跃的圈层,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中。连续而不规则是水圈的特点。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故选A。【11题详析】蚯蚓的生存活动涉及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共4个圈层。故选D。【12题详析】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将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大同心圈层,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古登堡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软流层之上为岩石圈。结合材料可知,蚯蚓生活在表层土壤中,位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岩石圈内。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即岩石圈由地壳和软流层顶部固体岩石部分共同构成。C正确,ABD错误。故选C。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2023年8月7日,美国华盛顿地区出现雷暴天气,部分地区出现风速超过每小时12.7千米的强风,并下起比高尔夫球还大的冰雹,导致多地航班暂停起飞。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关于低层大气中水汽说法正确的是()①裸地上空含量低于森林上空②存在固、液、气三态的转化③海洋上空含量低于陆地上空④平原地区含量高于山地地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4.材料中涉及的自然现象发生的大气层的厚度,下列各地中最大的是() A.上海 B.河南 C.广东 D.北京15.飞机正常航行时所处的大气层() A.主要组成成分是氮气、氧气和水汽 B.存在对生物具有保护意义的臭氧层 C.存在对无线电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 D.大气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答案〗13.A14.C15.B〖解析〗【13题详析】低层大气中的水汽存在着固、液、气三态的转化;森林上空由于蒸腾较强,水汽的含量较裸地上空的高;海洋上空蒸发多,水汽较陆地上空含量高;山区植被覆盖率较高,蒸腾较强,平原地区水汽含量不一定高于山地地区。①②正确,③④错。故选A。【14题详析】材料中涉及的自然现象主要发生在对流层,自低纬度向高纬度,随着热量的减少,对流层的高度通常也随之降低。选项四地中,广东省纬度最低,地表热量多,对流旺盛,对流层厚度最大。故选C。【15题详析】飞机正常航行时位于平流层,平流层内具有能够吸收紫外线的臭氧层,使地球上的生命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对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B正确。平流层海拔高,大气稀薄,主要组成有氮气、氧气、臭氧等,水汽不是平流层的主要组成成分,A错。电离层主要位于高层大气,C错。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不断上升,D错。故选B。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23年6月28日,2023世界新能源新材料大会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盛大开幕。某企业与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共同建设了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骏马”光伏电站,推动“光伏+储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下图分别示意光伏发电基地和内蒙古地区年降水量分布。(1)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形式放射能量,说出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2)若仅考虑降水量,据图描述内蒙古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特征。(3)简述相较于我国东部地区,该企业在内蒙古进行光伏发电的有利自然条件。〖答案〗(1)为地表直接提供光、热资源;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影响不同纬度带生物量的分布等。(2)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不均匀;总体由西向东递减;由南向北递减。(3)降水少,晴天多,太阳总辐射量大;土地面积平坦开阔。〖解析〗本题以光伏电站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题目,涉及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分布规律等相关知识,考车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小问1详析】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给地球提供了光照和热量,是地球主要的热量收入,维持了地表的温度;由于地球是球体,不同纬度接受太阳辐射量不同,加之下垫面不同,地表产生热量不均,导致大气运动,太阳辐射也给水循环提供了动力,同时,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不同纬度产生了物种差异。【小问2详析】由图可见,内蒙古区域间降水差异大。阴雨天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大,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少,由此可知,内蒙古东部降水多,相对阴雨天气时间多,太阳辐射相对少,内蒙古西部相对降水少,阴雨天气时间少,太阳辐射相对较多。同理,南部降水少于北部,太阳辐射相对更多。整体太阳辐射分布不均,总体由西向东递减;由南向北递减。【小问3详析】由图可见,相对于我国东部,内蒙古降水较少,平均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晴天多,太阳辐射量大;由所学知识可知,内蒙古土地面积大,虽为高原,但地形相对平坦,发展光伏发电的空间大。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关岭古生物化石群,位于贵州省花江大峡谷北岸,在出露的地层中,埋藏有约2.5亿年前生物大灭绝前的古生物海百合、菊石和海龙、鱼龙等化石,共同构成了极其丰富、美妙的古深海系统。下图分别示意部分古生物化石和地质时期生物多样性与地表温度相关性。(1)说出约2.5亿年前生物大灭绝事件发生的地质时期和内容。(2)三叠纪是地质史上重要的成煤时期之一,推测当时的地理环境特点。(3)结合右图及所学知识,说明将寒武纪作为显生宙开始的原因。〖答案〗(1)地质时期:古生代末期(二叠纪末期)。内容:几乎95%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其中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了;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也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等。(2)气候温暖湿润;裸子植物兴盛,森林密布;地壳活跃。(3)寒武纪以前,生命结构、形态都很简单,寒武纪以后,出现了大量有硬壳或骨骼的动物,生物结构越发复杂;寒武纪以前,生物数量和种类稀少,寒武纪以后,生物数量和种类呈爆发式增长,因此将寒武纪作为显生宙的开始。〖解析〗本题以关岭古生物化石群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题目,涉及生物演变过程,地质时期环境演化等知识,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考查学生综合思维。【小问1详析】有材料可知,约2.5亿年前生物大灭绝前的古生物海百合、菊石和海龙、鱼龙等,为古生代生物,由所学知识和图示可知,2.5亿年前应为古生代末期(二叠纪末期)。古生代末期,发生了地球历史上最大的灭绝事件,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了;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也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几乎95%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小问2详析】由上题可知,二叠纪末期发生了物种灭绝事件,蕨类植物明显衰退,给裸子植被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煤是由古代植被形成,三叠纪是地质史上重要的成煤时期之一,说明当时植被繁茂,裸子植被兴盛,森林密布,森林面积大,说明气候温暖湿润,适合森林生长,且陆地面积应变大,给植被提供生存空间,加之煤在地下形成,推测当时地壳活动活跃。【小问3详析】显生宙就是指生命活跃的时期。寒武纪是第一个生物大爆发的时代,在短短1000万年的时间里,生物的种类出现了数以十万倍的增长,寒武纪以前,生命结构、形态都很简单,寒武纪以后,出现了大量有硬壳或骨骼的动物,生物结构越发复杂;寒武纪以前,生物数量和种类稀少,寒武纪以后,生物数量和种类呈爆发式增长,因此将寒武纪作为显生宙的开始。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23年9月10日,全球最活跃火山之一的美国夏威夷基拉韦火山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喷发,火山口底部的裂缝源源不断地有岩浆流出。地质调查局表示,在火山喷发前,曾有强烈的地震活动。下图分别示意火山喷发景观和地球圈层结构(A、B表示不连续界面)。(1)指出此次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的迁移顺序。(2)地表流淌的岩浆直接来源于_______(填字母及名称),简述地震波自下而上通过岩浆所在的地球内部圈层时波速变化情况。(3)火山岩浆喷发后在地表凝固形成岩石的一部分,推测岩浆所到之处,A界面深度发生的变化,说出依据。〖答案〗(1)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2)C软流层地震波横波和纵波自下而上经过地幔层时,波速都明显降低。(3)变化:A所示的莫霍界面深度增大。依据:岩浆所到之处,最终凝固成岩石,增加了地壳的厚度,因此莫霍界面的深度相应增大。〖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球的圈层结构,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结合材料信息以及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即可。【小问1详析】该题已经说明是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而不是从火山灰的来源开始,很显然火山灰漂浮在大气圈中,慢慢会沉积下来,进入到水圈,生物圈,最终沉积下来进入岩石圈。所以迁移顺序为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小问2详析】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岩浆直接来源于位于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对应图中字母C。地震波自上向下传播的过程中,经过莫霍界面,横波和纵波的波速明显升高,经过古登堡界面,横波突然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所以地震波自下而上通过岩浆所在的地球内部圈层(即地幔)时,波速都明显降低。【小问3详析】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岩浆自软流层向上侵入和喷发过程中会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从而增加了地壳的厚度,随着地壳厚度增加,莫霍界面的深度也相应增大,所以图中A所示的莫霍界面深度增大。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北京时间2023年2月23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中星26号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1)指出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自发射行至80km高空时,途经大气层的温度变化情况。(2)夜晚看到的流星现象多发生在________(填序号及名称),描述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行至该处时周围大气的特征。________(3)大气与地表生物生存息息相关,例举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答案〗(1)先不断降低,后不断升高,随后又不断降低。(2)④高层大气特征:大气密度较小;气压较小;大气的温度总体随高度增加逐渐升高等。(3)汽车尾气排放,增加大气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含量;大量使用氯氟烃、甲烷等物质,臭氧含量降低,破坏臭氧层;工程建筑施工等活动,增加了大气中杂质含量;植树造林,减少大气中碳含量,增加氧气含量,空气中污染物减少等。〖解析〗本题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题目,涉及大气垂直分层,大气对人类的影响等知识,考查学生读图能力,考查学生人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小问1详析】由图可见,在0至18千米左右,大气温度不断降低,之后温度不断升高,到50千米左右后,温度又开始降低,一直持续到80千米左右。故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自发射行至80km高空时,途经大气层的温度先不断降低,后不断升高,随后又不断降低。【小问2详析】流星,是指运行在星际空间的流星体(通常包括宇宙尘粒和固体块等空间物质)在接近地球时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摄动而被地球吸引,从而进入地球大气层,并与大气摩擦燃烧所产生的光迹。流星体的质量一般很小,进入地球后相对速度足够快,就足以与大气分子、原子碰撞、使得大气发生电离,在电离复合的过程发光,形成流星而为我们看到。流星一般发生在距地面高度为80~120千米的高空中。由图可见该层应为④层,属于高层大气。高层大气空气密度很小,气压很低,由图可见④层大气温度随海拔增加而逐渐升高。【小问3详析】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各种气体和一部分杂质会排向对流层大气中,例如汽车尾气排放,增加大气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含量;大量使用氯氟烃、甲烷等物质,臭氧含量降低,破坏臭氧层;工程建筑施工等活动,增加了大气中杂质含量;另一方面,人类植树造林等行为,可以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植物还有净化空气,吸附颗粒物的作用,能减少空气污染。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至第二章第一节。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金属世界机器人任务”计划于2023年10月5日发射,它将探索的是距离地球3.7亿千米的目前已知最大的金属小行星—普赛克,呈现为一个被压扁的球形。据估计,该小行星金属含量高达95%,主要为铁和镍。下图分别示意普赛克小行星和太阳系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普赛克小行星在宇宙中的位置位于() A.乙、丙之间 B.丙、甲之间 C.甲、丁之间 D.丁、戊之间2.普赛克小行星表面凹凸不平,最可能是因为() A.表面缺少大气层的保护 B.距离太阳较近 C.自东向西围绕太阳运转 D.体积质量较大3.该小行星具有较高的探索价值,主要体现在() A.距离太阳远近与地球相似 B.成分与地球地核相似 C.具有凹凸不平的固体表面 D.与地球间的距离较近〖答案〗1.D2.A3.B〖解析〗【1题详析】普赛克小行星位于小行星带内,其在宇宙中的位置位于丁所示的火星和戊所示的木星轨道之间。故选D。【2题详析】普赛克小行星表面凹凸不平,主要是因为其表面缺乏大气层保护,遭受宇宙中陨石砸击较多而成,A正确;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距离太阳较远,B错误;小行星自西向东围绕太阳运转,C错误;小行星体积质量较小,D错误。故选A。【3题详析】结合材料可知,该小行星主要组成成分为铁和镍,与地球地核组成成分高度相似,因此对于人类研究地球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B正确;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与地球相比,距离太阳较远,A错误;“凹凸不平的固体表面”与“小行星具有较高的探索价值”关系不大,C错误;由材料可知,普赛克距离地球3.7亿千米,与地球间的距离较远,D错误。故选B。耀斑根据能量强度分为5个等级:从小到大依次用A、B、C、M、X来表示,并且在每个等级中还会更细致的用数字来划分。在2003年万圣节期间,爆发了人类观测史上记录的最强耀斑,被称为“万圣节风暴”,这个耀斑达到了X28级,并且发展到巅峰值的时候冲到了X45级,堪称“史诗级”的耀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关于此次“史诗级”耀斑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其爆发通常具有固定的周期性 B.只有在日全食时才可通过肉眼观测到 C.主要发生在太阳大气的最外层 D.表现为太阳表面出现的大而亮的斑块5.此次“史诗级”耀斑爆发时,美国当地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①地面控制站通知宇航员暂停出舱任务②航空公司指挥飞行中的飞机降低飞行高度③地表积雪融化速度较往常更慢④黄石公园内紧急疏散并撤离游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③6.耀斑对地球产生的影响较大,主要是因为() A.和黑子常相伴出现 B.会瞬间释放巨大的能量 C.年内发生频率较高 D.引发极地极光现象多发〖答案〗4.D5.C6.B〖解析〗【4题详析】太阳耀斑是色球表面忽然出现的大面亮的斑块。太阳活动(太阳黑子、太阳耀斑等)爆发具有大约11年的周期性,并不是固定的11年的周期,A错;个别耀斑当能量级别特别高时,能够被肉眼观察到,B错;耀斑发生在色球层,为太阳大气的第二层,最外层为日冕层,C错;在太阳表面的色球层某些区域,出现大而亮的斑块,叫做耀斑,D对。故选D。【5题详析】此次“史诗级”耀斑爆发时,太阳活动影响十分强烈,无线电通讯易被干扰,宇宙空间站的电子设备易被干扰,甚至出现危险,宇航员应暂停出舱任务,①对;太阳活动影响十分强烈,无线电通讯易被干扰,电子设备易受影响,飞机应降低飞行高度,减少被耀斑影响的风险,②对;太阳活动和地面温度关系不大,不会影响积雪融化速度,③错;太阳活动一般不会直接伤害地面生物,游客无需紧急撤离,④错。综上可知,正确的为①②,C对,ABD错。故选C。【6题详析】耀斑是太阳释放能量最激烈的显示,会瞬间释放巨大能量,大量辐射能到达地球,扰乱电离层,干扰地球磁场,对地球造成的影响较大,B对,与黑子相伴和引发极光并不是耀斑产生较大影响的原因,AD错;太阳活动周期约为11年,即太阳活跃期约间隔11年,故年内发生频率不高,C错。故选B。2023年9月,在河北省承德丰宁满族自治县首次发现两具1.3亿多年前“热河生物群”植食性恐龙化石,其中一只是新属种,属于较为原始的角龙类,全身骨骼保存近乎完整,是填补角龙类恐龙演化发展“断链”的重要一环。下图示意此次发现的角龙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该化石中的角龙生存的地质年代是() A.二叠纪 B.侏罗纪 C.古近纪 D.白垩纪8.该化石中的角龙所生存的地质时期() A.大气中氧气占比降低 B.空中飞行的鸟类数量增多 C.是重要的铁矿成矿期 D.早期人类向较低纬度迁移9.此次角龙化石的发现,所具有的地理意义不包括() A.推测当地地理环境及气候发生的变化 B.进一步掌握角龙的形态和特征 C.了解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间捕食关系 D.完善对古生物演化进程的研究〖答案〗7.D8.B9.C〖解析〗【7题详析】结合材料可知,此次发现的化石中的角龙生存于距今约1.3亿多年前,为中生代的白垩纪时期,D正确。二叠纪位于古生代晚期,距今2.52亿年,排除A;侏罗纪为距今1.45亿年-2.01亿年,排除B;古近纪为新生代,主要动物为哺乳动物,距今2600000年-23000000年,排除C。故选D。【8题详析】结合上题可知,角龙生存于中生代,该时期一些爬行动物进化出羽毛,开始向鸟类发展,空中飞行的鸟类数量增多,B正确。该时期,陆地上植被种类和数量增多,大气中氧气含量总体增多,排除A;裸子植物繁盛,是重要的成煤期,前寒武纪是重要的铁矿成矿期,排除C;中生代人类还未出现,排除D。故选B。【9题详析】结合材料可知,此次角龙化石的发现,填补了角龙演化发展的“断链”,因此有利于完善对古生物演化进程的研究,D合适,且骨骼保存近乎完整,有利于进一步掌握角龙的形态和特征,B合适;并有利于推测当地地理环境及气候所发生的变化,A合适;哺乳动物主要在新生代得到快速发展,因此对研究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间的捕食关系作用不大,C不合适,符合题意。故选C。蚯蚓的分布很广,几乎遍布全世界,常栖息于温度较高、环境潮湿、腐殖质较多的20厘米以内的表层土壤中,昼伏夜出,对光线非常敏感,以腐烂的落叶、枯草、蔬菜碎屑等有机物为食。下图示意蚯蚓生活环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下列关于蚯蚓所属的地球圈层的描述正确的有()①是地球上非常活跃的圈层②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中③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多米④具有连续而不规则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1.蚯蚓生存活动所涉及的地球圈层个数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12.关于蚯蚓生活的土壤环境所处在的地球圈层,说法正确的是() A.紧邻古登堡界面 B.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由地壳和软流层顶部共同构成 D.位于莫霍界面以下〖答案〗10.A11.D12.C〖解析〗【10题详析】蚯蚓属于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非常活跃的圈层,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中。连续而不规则是水圈的特点。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故选A。【11题详析】蚯蚓的生存活动涉及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共4个圈层。故选D。【12题详析】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将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大同心圈层,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古登堡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软流层之上为岩石圈。结合材料可知,蚯蚓生活在表层土壤中,位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岩石圈内。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即岩石圈由地壳和软流层顶部固体岩石部分共同构成。C正确,ABD错误。故选C。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2023年8月7日,美国华盛顿地区出现雷暴天气,部分地区出现风速超过每小时12.7千米的强风,并下起比高尔夫球还大的冰雹,导致多地航班暂停起飞。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关于低层大气中水汽说法正确的是()①裸地上空含量低于森林上空②存在固、液、气三态的转化③海洋上空含量低于陆地上空④平原地区含量高于山地地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4.材料中涉及的自然现象发生的大气层的厚度,下列各地中最大的是() A.上海 B.河南 C.广东 D.北京15.飞机正常航行时所处的大气层() A.主要组成成分是氮气、氧气和水汽 B.存在对生物具有保护意义的臭氧层 C.存在对无线电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 D.大气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答案〗13.A14.C15.B〖解析〗【13题详析】低层大气中的水汽存在着固、液、气三态的转化;森林上空由于蒸腾较强,水汽的含量较裸地上空的高;海洋上空蒸发多,水汽较陆地上空含量高;山区植被覆盖率较高,蒸腾较强,平原地区水汽含量不一定高于山地地区。①②正确,③④错。故选A。【14题详析】材料中涉及的自然现象主要发生在对流层,自低纬度向高纬度,随着热量的减少,对流层的高度通常也随之降低。选项四地中,广东省纬度最低,地表热量多,对流旺盛,对流层厚度最大。故选C。【15题详析】飞机正常航行时位于平流层,平流层内具有能够吸收紫外线的臭氧层,使地球上的生命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对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B正确。平流层海拔高,大气稀薄,主要组成有氮气、氧气、臭氧等,水汽不是平流层的主要组成成分,A错。电离层主要位于高层大气,C错。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不断上升,D错。故选B。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23年6月28日,2023世界新能源新材料大会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盛大开幕。某企业与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共同建设了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骏马”光伏电站,推动“光伏+储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下图分别示意光伏发电基地和内蒙古地区年降水量分布。(1)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形式放射能量,说出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2)若仅考虑降水量,据图描述内蒙古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特征。(3)简述相较于我国东部地区,该企业在内蒙古进行光伏发电的有利自然条件。〖答案〗(1)为地表直接提供光、热资源;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影响不同纬度带生物量的分布等。(2)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不均匀;总体由西向东递减;由南向北递减。(3)降水少,晴天多,太阳总辐射量大;土地面积平坦开阔。〖解析〗本题以光伏电站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题目,涉及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分布规律等相关知识,考车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小问1详析】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给地球提供了光照和热量,是地球主要的热量收入,维持了地表的温度;由于地球是球体,不同纬度接受太阳辐射量不同,加之下垫面不同,地表产生热量不均,导致大气运动,太阳辐射也给水循环提供了动力,同时,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不同纬度产生了物种差异。【小问2详析】由图可见,内蒙古区域间降水差异大。阴雨天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大,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少,由此可知,内蒙古东部降水多,相对阴雨天气时间多,太阳辐射相对少,内蒙古西部相对降水少,阴雨天气时间少,太阳辐射相对较多。同理,南部降水少于北部,太阳辐射相对更多。整体太阳辐射分布不均,总体由西向东递减;由南向北递减。【小问3详析】由图可见,相对于我国东部,内蒙古降水较少,平均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晴天多,太阳辐射量大;由所学知识可知,内蒙古土地面积大,虽为高原,但地形相对平坦,发展光伏发电的空间大。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关岭古生物化石群,位于贵州省花江大峡谷北岸,在出露的地层中,埋藏有约2.5亿年前生物大灭绝前的古生物海百合、菊石和海龙、鱼龙等化石,共同构成了极其丰富、美妙的古深海系统。下图分别示意部分古生物化石和地质时期生物多样性与地表温度相关性。(1)说出约2.5亿年前生物大灭绝事件发生的地质时期和内容。(2)三叠纪是地质史上重要的成煤时期之一,推测当时的地理环境特点。(3)结合右图及所学知识,说明将寒武纪作为显生宙开始的原因。〖答案〗(1)地质时期:古生代末期(二叠纪末期)。内容:几乎95%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其中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了;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也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等。(2)气候温暖湿润;裸子植物兴盛,森林密布;地壳活跃。(3)寒武纪以前,生命结构、形态都很简单,寒武纪以后,出现了大量有硬壳或骨骼的动物,生物结构越发复杂;寒武纪以前,生物数量和种类稀少,寒武纪以后,生物数量和种类呈爆发式增长,因此将寒武纪作为显生宙的开始。〖解析〗本题以关岭古生物化石群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题目,涉及生物演变过程,地质时期环境演化等知识,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考查学生综合思维。【小问1详析】有材料可知,约2.5亿年前生物大灭绝前的古生物海百合、菊石和海龙、鱼龙等,为古生代生物,由所学知识和图示可知,2.5亿年前应为古生代末期(二叠纪末期)。古生代末期,发生了地球历史上最大的灭绝事件,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了;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也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几乎95%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小问2详析】由上题可知,二叠纪末期发生了物种灭绝事件,蕨类植物明显衰退,给裸子植被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煤是由古代植被形成,三叠纪是地质史上重要的成煤时期之一,说明当时植被繁茂,裸子植被兴盛,森林密布,森林面积大,说明气候温暖湿润,适合森林生长,且陆地面积应变大,给植被提供生存空间,加之煤在地下形成,推测当时地壳活动活跃。【小问3详析】显生宙就是指生命活跃的时期。寒武纪是第一个生物大爆发的时代,在短短1000万年的时间里,生物的种类出现了数以十万倍的增长,寒武纪以前,生命结构、形态都很简单,寒武纪以后,出现了大量有硬壳或骨骼的动物,生物结构越发复杂;寒武纪以前,生物数量和种类稀少,寒武纪以后,生物数量和种类呈爆发式增长,因此将寒武纪作为显生宙的开始。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23年9月10日,全球最活跃火山之一的美国夏威夷基拉韦火山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喷发,火山口底部的裂缝源源不断地有岩浆流出。地质调查局表示,在火山喷发前,曾有强烈的地震活动。下图分别示意火山喷发景观和地球圈层结构(A、B表示不连续界面)。(1)指出此次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的迁移顺序。(2)地表流淌的岩浆直接来源于_______(填字母及名称),简述地震波自下而上通过岩浆所在的地球内部圈层时波速变化情况。(3)火山岩浆喷发后在地表凝固形成岩石的一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