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麒麟高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高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高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高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高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高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给予突触a和突触b的突触前神经元以相同的电刺激,通过微电极分别测量突触前、后两神经元的膜电位,结果如图,据此判断不合理的是()A.静息状态下膜内电位比膜外低约70mVB.突触a的突触后神经元可能出现了Na+内流C.突触b的突触后神经元可能出现了Cl-内流D.突触a、b的突触后神经元均产生了兴奋反应2.关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A.在多年的旧墙壁上生出苔藓是受人类活动的影响B.披荆斩棘,开出一条道路,是人类活动影响了群落演替C.化工厂污水的排放改变了河水中的植物群落D.过度放牧和城市的出现都属于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3.某雌性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KK,右图是该动物的某个细胞的基因和染色体示意图,错误的说法是A.姐妹染色单体①和②对应位点上的基因一般都是相同的B.该细胞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C.若含基因K的染色体片段连接到②上,则发生了染色体变异D.若①上有基因Ab,②上有基因ab,则发生了同源染色体互换4.下列关于生态工程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应根据实际因地制宜B.生态工程建设有统一的模板,可以直接照搬C.与传统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无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D.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只在于恢复生态5.下列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的是()A.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C.浆细胞 D.红细胞6.如图为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能将接受的刺激转变为兴奋B.⑤是效应器,由肌肉或腺体组成C.适宜电刺激④时,⑤作出的反应不属于反射D.若某人③受损,刺激感受器,则效应器不会产生反应7.图1表示某反射弧的相关结构,图2为图1中Z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有效刺激X处,可引起a发生反射并在大脑皮层产生痛觉B.有效刺激Y处,电流表指针将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图2中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③中的移动需要消耗ATPD.图2中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细胞膜外K+的内流有关8.(10分)下图表示染色体变异,①②发生的变异类型分别是()A.重复、易位 B.重复、倒位C.易位、缺失 D.易位、倒位二、非选择题9.(10分)青光眼是由于眼压升高超过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承受范围,引起神经节细胞凋亡,导致视觉的进行性不可逆损害,进而使人患青光眼。回答问题∶(1)神经节细胞与其他神经细胞关系如上图所示。研究发现,视觉的形成是感光细胞释放的物质到达双极细胞,引起双极细胞膜外____内流,使膜内电位由____,从而产生兴奋,最终在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形成视觉。(2)上图中M为连接在神经节细胞轴突表面上的电流计,研究发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则刺激B点(AC=CD)时,电流表的指针会发生__的偏转。。(3)临床上多采用降低眼压的手段治疗青光眼,但眼压恢复正常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受损数目增多,使损伤加剧,最终视力锐减。为探究其原因,研究人员进行如下实验∶①T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不能进入视网膜。将正常小鼠进行升高眼压处理后,在小鼠的视网膜中找到了T细胞。②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科研人员想进一步验证神经节细胞损伤是T细胞进入视网膜,眼压恢复正常后T细胞继续发挥作用,使神经节细胞损伤加剧造成的。请帮助科研人员写出科学的实验设计思路及实验预期结果。实验材料∶缺乏T细胞患青光眼的小鼠,缺乏B细胞患青光眼的小鼠,同时缺乏T细胞、B细胞患青光眼的小鼠。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4分)以下是关于种群和群落的有关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一)在某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的分布如下表:上层中层下层植物乔木灌木草本动物雀鸟、戴胜煤山雀、黄腰柳莺昆虫(1)调查森林中戴胜鸟种群数量,一般采用________法,调查乔木中马尾松种群数量,采用________法(2)该群落中煤山雀与黄腰柳莺,煤山雀与灌木的种间关系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3)上表反映了群落的生物有明显的__________现象。(4)此群落中植物的分布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二)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校园中四种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进行了研究。(1)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调查常采用__________法。(2)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为了探究土壤小动物物种丰富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从选取的土样中收集小动物,这一装置不够完善,请你帮助该小组的同学完善该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_。11.(14分)图1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收缩过程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D结构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2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结构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2)当兴奋在神经纤维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呈______________。(3)如果在图2中①和②的间隙处注射乙酰胆碱,②处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原因是乙酰胆碱引起结构②________的变化。12.翘首企盼中迎来了冬季运动会,站在略带寒意的操场,耳畔响起充满激情的《运动员进行曲》,我带着兴奋、激动心情参加3000米长跑,以下为该过程中发生的生理变化。(1)这场速度与耐力的较量即将开始,交感神经开始兴奋,兴奋以_____的形式传至神经纤维的末端,借助_____贮存的神经递质,使肾上腺素的合成与释放增加,使我心跳加速。_____中的呼吸中枢不断兴奋,使我呼吸加快。(2)随着发令枪响,真正的较量开始了,机体大量消耗血糖用于氧化分解,产生_____不断直接为骨骼肌细胞供能,助我一次次的超越。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变得活跃,分泌的_____增加,以便快速补充血糖。位于_____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3)终于在呐喊声中征服了终点。第二天,因肌肉细胞中_____积累过多造成肌肉酸痛。不小心感冒,让我开始了身体的第二次较量,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在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_____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_____阻止着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播散。在_____调节网络的调节作用下,身体逐渐趋于野“平静”,又投入到“痛”并快乐的高三学习生活,开始了第三次较量。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此时神经细胞外的Na+浓度比膜内要高,K+浓度比膜内低,而神经细胞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各不相同:静息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由于细胞膜内外这种特异的离子分布特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这称为静息电位。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这个部位的膜两侧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表现为内正外负的兴奋状态,此时的膜电位称为动作电位,而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仍然是内负外正。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这种局部电流又刺激相近的未兴奋部位发生同样的电位变化,如此进行下去,将兴奋向前传导,后方又恢复为静息电位。【详解】A、静息状态下,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两个突触静息电位都是70mv,因此静息状态下膜内电位比膜外低约70mv,A不符合题意;B、观察突触a的图,其突触后电位由-70mv变为-60mv,在此过程中,膜电位的绝对值变小,说明发生了阳(Na+)离子内流,B不符合题意;C、观察突触b的图,其突触后电位由-70mv变为-80mv,在此过程中,膜电位的绝对值变大,说明发生了阴(Cl-)离子内流,C不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虽然突触a的突触后神经元电位上升,突触b的突触后神经元电位下降,但膜上电位都仍然是外正内负,没有形成局部电流,因此突触后神经元均未兴奋,D符合题意。故选D。2、A【解析】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称为群落演替;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详解】A、多年的旧墙壁为苔藓的生存提供了生长的环境,但在多年的旧墙壁上生出苔藓的过程是自然进行的,不是人类活动影响导致的,A错误;BCD、披荆斩棘地开出一条道路、化工厂污水的排放导致河水中的植物群落改变以及过度放牧和城市的出现,人类活动都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都属于人类的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B、C、D正确。故选A。3、D【解析】A、由于姐妹染色单体是经过复制形成的,因此对应位点上的基因一般是相同的,A正确;B、该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并且着丝点没有分裂,故为减数第二次分裂,该雌性动物的细胞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B正确;C、若含基因K的片段连接到②上,说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C正确;D、若①上有基因Ab,②上有基因ab,因为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KK,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而不是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染色体变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4、A【解析】1、生态工程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2、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生态工程。生态工程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详解】A、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应当根据当地的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A正确;B、生态工程的建设需要遵循协调与平衡原理,各地的实际情况有区别,故各地不能照搬,B错误;C、与传统工程相比,生态工程中物质实现循环再生等,能有效降低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遵循物质循环规律实现废弃物资源化,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C错误;D、我国生态工程不但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及恢复,更注重与经济、杜会效益的结合,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态工程建设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5、D【解析】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①免疫器官如脾脏、胸腺、骨髓、扁桃体等,②免疫细胞如吞噬细胞、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等,③免疫活性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等。【详解】ABC、由分析可知: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其中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均属于淋巴细胞,ABC不符合题意;D、红细胞属于血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D符合题意。故选D。6、B【解析】1、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⑤分别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详解】A、根据图示分析可知:①是感受器,能将接受的刺激转变为兴奋,A正确;B、⑤是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销及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B错误;C、适宜电刺激④传出神经时,兴奋可以传至⑤,并使其作出相应的反应,但由于反射弧不完整,故不属于反射,C正确;D、若某人③神经中枢受损,则兴奋不能传至效应器,刺激感受器,其既无感觉也无反应,D正确。故选B。7、B【解析】分析题图:c是感受器,Y是传入神经,b是神经中枢,X是传出神经,a是效应器;①是突触小泡,②是突触前膜,③是突触间隙,④是突触后膜。【详解】A、刺激X引起的反应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A错误;B、有效刺激Y处,产生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先后经过电流表的左侧和右侧,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正确;C、图2中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③中的移动不需要消耗ATP,C错误;D、图2中结构④为突触后膜,其膜电位的变化与细胞膜外Na+的内流有关,D错误。故选B。8、D【解析】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详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染色体中少了a、b基因,多了J基因,说明是非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互换,故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②染色体中,d基因发生了位置的改变,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9、①.Na+②.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③.两次方向相反④.将甲小鼠(缺乏T细胞,患青光眼)、乙小鼠(缺乏B细胞,患青光眼)、丙小鼠(同时缺乏T细胞、B细胞,患青光眼)都进行眼压恢复处理后,观察神经节细胞损伤的数量。⑤.甲小鼠和丙小鼠神经节细胞损伤的数量无明显差异,且均远小于乙【解析】1、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K+外流使得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这个部位的Na+内流导致膜电位变化,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形成兴奋电位,兴奋在神经元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2、设计实验时要明确需要探究的变量,控制其他变量的统一而保证实验的准确性。【详解】(1)据图可知,视觉的形成是感光细胞释放的物质到达双极细胞,引起双极细胞膜外Na+内流,使膜内电位从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而产生兴奋,最终在大脑皮层形成视觉;(2)据图分析可知,电流计的两电极位于同一神经元上,C点位于两电极中间位置,AC=CD,刺激该点,电流表指针不偏转,刺激B点时,兴奋可以先后达到两电极,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3)该实验的设计是探究是否是T细胞进入视网膜引起神经节受损造成视力锐减,需要排除B细胞的影响,故实验设计思路是:将甲小鼠(缺乏T细胞,患青光眼)、乙小鼠(缺乏B细胞,患青光眼)、丙小鼠(同时缺乏T细胞、B细胞,患青光眼)都进行眼压恢复处理后,观察神经节细胞损伤的数量,实验预期结果:是甲小鼠和丙小鼠神经节细胞损伤的数量无明显差异,且均远小于乙小。【点睛】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免疫调节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10、(1).标志重捕法(2).样方法(3).竞争(4).捕食(5).垂直分层(6).阳光(7).取样器取样(8).在漏斗上方加一提供光源和热源的灯泡【解析】1、分析表格:植物和动物都分为三层,不同层次动植物种类不同,说明了群落具有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2、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因此在漏斗上方还需加一提供光源和热源的灯泡。【详解】(一)(1)戴胜鸟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故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马尾松属于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为样方法。(2)据表可知:煤山雀、黄腰柳莺均处于中层,故两者之间竞争食物和空间资源,为竞争关系;动物的分布取决于食物条件和空间资源,故煤山雀与灌木的种间关系为捕食。(3)表格中植物具有上中下三层,分布了不同的植物,说明群落具有垂直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4)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与光照(阳光)有关。(二)(1)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所以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2)对土样中的小动物进行采集时,在漏斗上方加一提供光源和热源的灯泡,这样做的目的是利用了土壤动物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点睛】本题结合实验装置图和表格,考查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调查和群落的特征,要求考生识记土壤小动物的习性,掌握调查土壤小动物的方法,能根据土壤小动物的习性完善实验装置。11、(1)①.突触②.突触后膜(2)内正外负(3)①.兴奋②.膜电位【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表示反射弧结构,其中A、B、C、D、E、F分别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突触、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图2表示突触结构,其中①②分别是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小问1详解】据图分析,图2的结构名称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