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名校学术联盟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调研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如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菌种群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培养初期,酵母菌种群基数小,扩增缓慢B.转速150r/min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C.该实验中酵母菌计数可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抽样检测D.培养后期,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场所由胞内转为胞外2.螺旋现象普遍存在于多种物质或生物结构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某些蛋白质具有的螺旋结构,决定了其特定的功能B.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的同时,DNA分子双链也随之解旋C.DNA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是其具有稳定性的重要原因之一D.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便于实验时观察光合作用的场所3.下列三个图都是种群相关的曲线和图形,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图甲中曲线X对应“J”形增长曲线,可用数学模型Nt=N0rt表示,其中0<r<lB.图甲中c点对应的个体数是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此时的物种丰富度最高C.治蝗可在图乙中n点进行,而海洋捕捞则应在m点进行D.图乙中n点对应图丙中年龄结构A,图乙中g点对应图丙中年龄结构C4.PCR一般要经过三十多次循环,从第二轮循环开始,上一次循环的产物也作为模板参与反应,由引物Ⅰ延伸而成的DNA单链作模板时()。A.仍与引物Ⅰ结合进行DNA子链的延伸B.与引物Ⅱ结合进行DNA子链的延伸C.同时与引物Ⅰ和引物Ⅱ结合进行子链的延伸D.无需与引物结合,在酶的作用下从头合成子链5.眼镜蛇的毒液是神经毒素,这种毒液具有神经-肌肉(神经肌肉的接头相当于突触)传递阻滞作用,引起横纹肌弛缓性瘫痪,可导致呼吸肌麻痹。对这种神经毒液作用机理的推测不合理的是()A.毒液可能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受体,从而阻断神经肌肉传递B.毒液可能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C.毒液可能作用于突触间隙,抑制神经递质的正常分解D.毒液可能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影响突触后膜的兴奋6.将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的血清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团。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合理的是A.小鼠B细胞可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B.家兔的血清可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免疫C.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的膜上有相同抗原D.小鼠T细胞和家兔B细胞的膜上有相同抗原7.下图表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其中属于增长型的是A.甲和乙 B.甲 C.乙 D.丙8.(10分)如图为突触结构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代表突触前膜 B.②代表突触后膜C.①和②之间充满组织液 D.③中可以合成神经递质二、非选择题9.(10分)如图为人体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图示缩手反射中,手被钉刺后立即缩回,并不是在感觉到痛后才缩回,这个事实说明调节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在检查膝跳反射时,如果测试者事先告诉受试者,受试者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抵制或加强这一反射,可见膝跳反射受________的控制。(2)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破伤风杆菌产生的破伤风毒素可阻止神经末梢释放甘氨酸,从而引起肌肉痉挛(收缩),由此可见甘氨酸属于_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性神经递质,它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特异性结合引起_______(填Na+或Cl-)内流。(3)如果某同学的腿被针扎到,该同学会对其他人说“我被扎到了,有点疼”。该过程一定有言语区的________区参与。10.(14分)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你帮助别人提起重物时,看似举手之劳,实际上发生了复杂的神经调节。图甲是表示该反射通路的简图,首先大脑皮层发出冲动,可以引起ɑ神经元、γ神经元兴奋,进而引起骨骼肌中的梭外肌纤维(肌纤维即肌细胞)收缩,从而提起重物。图乙是离体神经纤维的膜电位变化。已知图中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均为兴奋性递质。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α神经元兴奋时,兴奋可以传递给梭外肌纤维,但不能传递给A神经元。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α神经元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外电位变化表现为__________。(3)γ神经元兴奋,肌梭能感受梭内肌纤维收缩,产生兴奋并传导给A神经元。从反射弧结构组成的角度分析,肌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γ神经元兴奋,最终会使骨骼肌收缩的力量___________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4)若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或其他细胞相接触的部位,都可称为突触,图中所示部分共有_________个突触。(5)写出以离体神经纤维为实验材料,探究图乙中c点大小与外界溶液中Na+浓度关系的实验操作步骤,预期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实验操作步骤:①设置等浓度差的一系列不同___________浓度的盐溶液(要保证神经纤维能保持正常生理活性);②把同种生物、生理状态相同、功能完好的____________置于上面的盐溶液中;③____________________,测量各组动作电位的峰值。④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实验结论。11.(14分)研究显示,生长素类似物2,4-D的生理作用与浓度密切相关。2,4-D现已广泛应用于农林业生产中。下面是探究2,4-D促进杨树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的实验方案,请进行适当补充和完善。(1)实验原理2,4-D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即_________________。(2)实验过程与方法①取材:将杨树枝条剪成相同长度的若干小段。②实验:分别用具有一定浓度梯度的2,4-D溶液处理插条(图甲),一段时间后,再将处理过的插条下端浸在清水中,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_________________并记录实验数据。③根据实验数据,建立如下数学模型(图乙)。(3)结果分析①根据实验目的,从图乙中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②该实验控制无关变量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③为提高所建数学模型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请改正图甲所示的实验处理中一处明显的不足_________________。12.下图1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四种体液,a、b表示有关的物质。图2为突触的结构和功能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D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2)A、C的成分相近,两者最主要的差别是C中___________。(3)图1中如果b代表O2,则A~D中O2浓度最低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___,当兴奋传至突触后膜时,Na+内流导致膜内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5)图二中过程①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若瞬间增大轴突末端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会___________(填“加速”或“减慢”)神经递质的释放。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抽样检测法的操作: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题图分析,随着转速的逐渐增大,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增长速率逐渐增大,但在8h后,转速为200r/min和250r/min的培养瓶中酵母菌种群密度达到最大值,之后基本保持相对稳定。【详解】A、培养初期,酵母菌种群密度较小,种内斗争微弱,因种群数量基数小而扩增缓慢,A正确;B、由图示可知,转速150r/min时,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大,但由于培养液中营养物质和空间有限,且酵母菌的生长会受到自身代谢产物的影响,可预测后期当种群密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会保持相对稳定,呈“S”型增长,B正确;C、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应该采用抽样检测法,可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C正确;D、无论培养初期还是培养后期,酵母菌的呼吸场所都是胞内,D错误。故选D。2、B【解析】结构决定功能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详解】A、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其功能,因此某些蛋白质具有的螺旋结构,决定了其特定的功能,A正确;B、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的同时,DNA分子双链并没有解旋,B错误;C、DNA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磷酸、脱氧核糖的交替链接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两条单链之间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使DNA结构相对稳定,C正确;D、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可用极细的光束照射其叶绿体的一定部位,观察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场所,D正确。故选B。3、C【解析】分析图甲:图中所示为种群呈S型和J型曲线。图乙为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曲线,随着时间的增加,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g点种群数量达到K值;丙是种群年龄结构,A是增长型,B是稳定型,C是衰退型。【详解】A、图甲中曲线X对应“J”形增长曲线,可用数学模型Nt=N0rt表示,其中r>1,A错误;B、物种丰富度是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内容,环境容纳量是在种群水平上研究的内容,从题中的信息无法判断物种丰富度,B错误;C、图乙中f点对应为K/2值,有害动物的防治应在K/2前,而海洋捕捞则应在K/2后,C正确;D、图乙中n点增长率大于0,年龄结构是增长型,对应图丙的A,g点种群的增长率为0,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年龄结构是稳定型,对应图丙的B,D错误。故选C。4、B【解析】关于PCR技术的相关知识:1、概念: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2、原理:DNA复制。3、前提条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以便合成一对引物。4、条件: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5、过程:①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②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③中温延伸:合成子链。【详解】当由引物Ⅰ延伸而成的DNA单链作模板时,此单链引物固定端为5′端,因此与它互补的子链从另一端开始合成,即与引物II结合进行DNA子链的延伸。故选B。5、C【解析】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以及突触间隙所构成。突触内神经信号经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动作电位传递到突触前膜,便突触前膜通过胞吐释放神经递质,穿过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或出现超极化)。【详解】A、由题可知,眼镜蛇的毒液是神经毒,具有神经肌肉传导阻滞作用,有可能作用于突后膜的神经递质受体,便神经递质失去与肌肉细胞受体结合的机会,从而影响兴奋在神经细胞核肌肉细胞间的传递,A正确;B、毒液也可能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从而影响兴奋传递给呼吸肌,B正确;C、若毒液作用于突触间隙,抑制神经递质的正常分解,则会引起呼吸肌持续收缩,不会引起呼吸肌麻痹,C错误;D、毒液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影响突触后膜的兴奋,导致呼吸肌麻痹,D正确。故选C。6、D【解析】小鼠B细胞作为抗原被注射到家兔体内,可引起家兔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使得家兔血清中含有针对小鼠B细胞的抗体,此过程属于体液免疫,A项正确;家兔的血清对小鼠来说是抗原,也可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免疫,B项正确;由前面分析和题意可知,已免疫的家兔血清中含有针对小鼠B细胞的抗体,而该血清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又因为抗体与抗原之间具有特异性,所以可推知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的膜上有相同抗原,C项正确;小鼠和家兔属于不同的生物,小鼠T细胞和家兔B细胞不具有相同抗原,D项错误。本题主要考查免疫学基础知识,即特异性免疫、抗原和抗体的概念和特点的掌握程度。解题的关键是认真审题,结合所学知识,从题干中提取有用的信息。由题意可知,已免疫家兔血清与未免疫家兔血清的区别就是是否含有针对小鼠B细胞的抗体,再根据抗体的专一性,可以推断出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抗原。7、B【解析】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是根据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确定的,幼年个体数比例最大的(甲图)是增长型,最小的(丙图)是衰退型,居二者之间的(乙图)是稳定型。选选B。8、D【解析】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详解】A、①代表突触前膜,A正确;B、②代表突触后膜,B正确;C、①和②之间为突触间隙,充满组织液,C正确;D、细胞合成的神经递质,经过高尔基体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由突触小泡释放到突触间隙中,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9、(1)①.脊髓②.大脑皮层##高级中枢(2)①.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②.抑制③.③受体④.Cl-(3)S(或运动性语言中枢)【解析】识图分析可知,图甲中:②→③→①为膝跳反射,④→⑥→⑦为缩手反射。图乙为突触的结构组成图:①突触小泡、②突触前膜、③突触后膜上的受体、④突触后膜、⑤突触间隙。小问1详解】缩手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它的神经中枢是脊髓;人脑中的高级中枢对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有调控作用,因此受试者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抵制或加强这一反射,这说明膝跳反射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小问2详解】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如果破伤风杆菌产生的破伤风毒素可阻止神经末梢释放甘氨酸,从而引起肌肉痉挛(收缩),因为抑制释放甘氨酸导致肌肉收缩,由此可见甘氨酸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它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③]受体特异性结合引起Cl-内流,静息电位加强,导致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小问3详解】如果某同学的腿被针扎到,该同学会对其他人说“我被扎到了,有点疼”。该过程一定有言语区的运动性语言中枢区参与,也就是S区。【点睛】本题考查兴奋的传递和传导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10、(1)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α神经元为传出神经元,兴奋只能传递给效应器,而不能逆向传递给A神经元(2)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3)①.感受器和效应器#效应器和感受器②.增强(4)7(5)①.钠离子#Na+②.离体神经(纤维)③.给予强度相等且适宜的刺激【解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向的,这是由突触的特殊结构决定的,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经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小问1详解】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α神经元为传出神经元,兴奋只能传递给效应器,而不能逆向传递给A神经元,因此α神经元兴奋时,兴奋可以传递给梭外肌纤维,但不能传递给A神经元。【小问2详解】α神经元兴奋时,钠离子内流,兴奋部位的膜外电位变化表现为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小问3详解】肌梭能感受梭内肌纤维收缩,产生兴奋并传导给A神经元,肌梭中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小问4详解】突触包括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产生,也包括神经与肌肉细胞之间产生,还包括神经与腺体之间产生,图中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突触有5个,神经元与肌肉之间的突触有2个,共7个。【小问5详解】据图分析可知,图乙中的c点为动作电位的峰值,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钠离子的浓度,因变量是c点的峰值大小。①为设置自变量,即设置等浓度差的一系列不同钠离子浓度的盐溶液。②该实验需要把同种生物、生理状态相同、功能完好的离体神经纤维置于盐溶液中。③控制无关变量,需要给予强度相等且适宜的刺激,测量各组动作电位的峰值。【点睛】本题结合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要求考生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明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再结合题图准确判断。11、(1)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2)扦插枝条生根数目(3)①.2,4-D促进杨树扞插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为300-500mg/L(或400mg/L左右)②.杨树枝条小段的粗细及长度相同;枝条的成熟程度相同;每段插条的芽数相同;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等③.增加每组插条数目(或重复多次实验),求每组生根数目的平均值【解析】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在较低浓度范围内起促进作用,较高浓度起抑制作用,在最适宜浓度条件下促进作用最大,低于最适宜浓度,随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增强,高于最适宜浓度后,随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减弱,甚至起抑制作用。【小问1详解】两重性是指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小问2详解】该实验为探究2,4-D促进杨树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因此自变量为2,4-D浓度,因变量为扦插枝条生根情况,因此观察对象可为扦插枝条生根数目。【小问3详解】①该实验为探究2,4-D促进杨树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根据图乙可知,2,4-D浓度在400mg/L左右时生根数目最多,因此得出的结论为:2,4-D促进杨树扞插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为300-500mg/L(或400mg/L左右)。②无关变量各组应相同且适宜,如杨树枝条小段的粗细及长度相同;枝条的成熟程度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 2024年度云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综合检测试卷A卷含答案
- 安徽省亳州市黉学英才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 数据中心项目立项报告
- 阜阳师范大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新课标)讲解学习
- 福建师范大学《语言与统计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骨科实习生出科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二级建造师-法规-速通宝典
- 福建师范大学《土壤地理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构建水利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工作指导手册2023版
- JT∕T 795-2023 事故汽车修复技术规范
- 2024年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英语口语》赛项赛题(Presentation)
- 作文稿纸A4打印模板
-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书医疗
- 欧洲文明与世界遗产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23年11月14日江苏省南京鼓楼八上语文期中【学生】
- 中医合理膳食知识讲座
- (高清版)TDT 1033-2012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
- 2024年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周围神经损伤(InjuryofPeripheralNerve)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