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龋病流行病学-龋病流行特征及影响流行的因素_第1页
口腔龋病流行病学-龋病流行特征及影响流行的因素_第2页
口腔龋病流行病学-龋病流行特征及影响流行的因素_第3页
口腔龋病流行病学-龋病流行特征及影响流行的因素_第4页
口腔龋病流行病学-龋病流行特征及影响流行的因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口腔流行病学龋病流行病学影响龋病流行的因素学习目标掌握饮食习惯与龋病流行的关系掌握家族与龋病流行的关系掌握氟摄入量与龋病流行的关系目录content单元五口腔流行病学1.氟摄入量与龋病流行2.饮食习惯与龋病流行3.家族与龋病流行1.氟摄入量与龋病流行人体氟的主要来源是饮水,患龋率一般与水氟浓度呈负相关。我国水氟浓度在0.6~0.8mg/L较适宜。在氟污染地区,人体氟的来源不同于非氟污染区,除水源性氟污染外,其他如燃煤引起的气源性氟污染,虽然当地的饮水氟浓度低,但龋均和患龋率却不高,居民总氟摄入主要通过呼吸道及消化道,可超过最大安全限量的几倍至十几倍,重病区居民氟牙症患病率可达90%以上,我国有少数地区属于这种情况。(1)龋病与水氟浓度呈负相关(2)美国供水含氟量、患龋率和氟牙症的研究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对许多城市进行了有关供水含氟量、患龋率和氟牙症的研究,指出水氟在1.5mg/L以下时,龋均及患龋率随水氟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建议从出生即开始饮用含氟量为0.8~1.2mg/L的水,这样既可以降低患龋率,又可避免氟牙症的侵袭。(3)病因及发病机制主流学说:四联因素学说细菌(产酸菌属;革兰阳性球菌)口腔环境:①食物(碳水化合物合成多糖,加速硬组织脱矿并促进细菌积聚)②唾液(清洗;抑菌;抗酸;抗溶)宿主(指寄生物包括寄生虫、病毒等寄生于其上的生物体)时间(以上三者同时存在较长时间,才会发生龋坏)牙齿想要达到龋坏也不容易(3)病因与流行因素病因与流行因素流行病学认为:在引起疾病中起重要作用的事件、条件、特征,或者这些因素的综合即是病因(causeofdisease)。必需病因:充分病因:2.饮食习惯与龋病流行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糖的摄入量、摄入频率及糖加工的形式与龋病有密切关系。最典型的例子为日本、挪威和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及战前、战后的调查资料显示,糖的消耗量和患龋率的相互联系密切。战前日本,平均每人每年糖的消耗量为15kg。6~9岁儿童患龋率为90%,大战期间,每人每年糖的消耗量减少到1kg以下,患龋率下降50%~75%,1962年每人每年糖的消耗量增加到12~15kg,患龋率回升。同时还发现,吃糖的频率和糖加工形式的不同,与患龋率有关,如加工成粘性的蜜饯食品等更易致龋。瑞典Vipeholm(维佩霍姆)实验结果人体主要的营养来源于食物,口腔内的微生物也利用残留食物获取能量进行合成和分解代谢,糖是微生物代谢产酸的重要物质基础。著名的瑞典Vipeholm(维佩霍姆)实验结果显示,两餐之间的食糖或甜食,使龋齿增加显著,食黏性奶糖或巧克力后的龋齿发生最为严重,食甜面包与饴糖比糖水患龋情况严重。间食甜点心次数越多,龋齿越多;糖在牙面上停留时间越长,龋坏危险性越大。因此,控制糖的各种影响因素有利于防止龋齿的发生。龋齿发病机制龋齿是由某些细菌引起的。这些细菌与食物颗粒和粘液一起存在于牙菌斑中,这是一种在牙齿上形成的柔软而粘稠的物质。婴儿首先被细菌感染,这种细菌通过唾液引起龋齿,细菌通常来自母亲或主要照顾者。经常摄入糖和牙齿卫生不良将使细菌生长。细菌摄取糖,产生酸,溶解牙齿结构,导致蛀牙。当牙齿表面第一次被酸破坏时,它就像一个“白点”。进一步的酸损害破坏了牙齿的结构,并导致牙齿中的一个洞。如果疾病过程不受控制,细菌就会进入牙齿的神经和血管,进一步推进感染。由于第一颗牙齿的牙釉质很薄,所以蛀牙在孩子身上会迅速发展。幼儿在喂奶过程中接触过量的含糖液体,以及习惯,如在蜂蜜、玉米糖浆或“果冻水”中浸泡奶嘴等,都会增加他/她患蛀牙的风险。允许孩子整天不停地使用瓶子或者和瓶子一起睡觉也会导致严重的腐烂。对于一个不再使用瓶子的学龄前儿童来说,摄入大量糖分的饮食,特别是长时间摄入糖,有继续患龋齿的风险。3.家族与龋病流行龋病常在家族之中流行,同一家族成员之间会以相似的形式传播。父亲或母亲如果是龋病易感者,他们的子女常常也是龋病易感者。这种情况究竟源于遗传基因一致还是由于生活习惯相同目前尚无定论。但有许多专家从研究两代人口腔中致龋微生物相同的发现中推测,龋病在家族之中流行很可能与生活习惯导致龋微生物传播有关。母亲在喂养婴幼儿时,口腔中的致龋微生物被传播至她们的子女,致使她们的子女也具备了龋病易患性,但这种在母婴之间的传播关系在父子之间很少发现。口腔流行病学龋病流行病学概述学习目标掌握龋病的概念特点掌握指数的概念、要求、及其常用指数目录content单元五口腔流行病学1.龋病的概念2.指数3.指数的要求4.描述疾病的分布5.指数分类6.龋病常用的指数1.龋病的概念龋病即龋齿,俗称蛀牙,是细菌性疾病,可以继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其发展的最终结果是牙齿丧失。它是口腔主要的常见病,也是人类最普遍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与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龋病(dentalcaries,toothdecay)是牙齿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发生的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的疾病。1.龋病的概念2.指数表明某种现象变动的程度。在口腔流行病学中,指数是起到指标作用或指示作用的标识,常用一组序数作为代号加上某种记述标准来说明口腔疾病在个体或群体中的表现程度,用数值级差作为标准,测量和比较疾病的扩展范围和严重程度。在口腔流行病学研究中应用了多种指数作为评价预防措施、个人家庭保健以及临床实验效果的指标。不论用于流行病学还是临床研究方面,这些指数都应符合以下要求:(1)简单:易于学习、理解和操作。(2)价廉:以最少的器材,快速完成检查程序。(3)有效:指数测量能达到反映疾病状态的准确程度。(4)可靠:测量标准必须客观,允许检查者本人和多名检查者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检查,得到相同的结果记分,因此,检查者经很少的培训即可取得一致或可重复。(5)能进行统计学处理。3.指数的要求4.描述疾病的分布疾病的分布是指疾病在不同地区、人群和时间的发病情况。分布包括“流行”和“不流行”两个连续不断的过程。这个过程受致病因子、宿主和环境的影响而变动。了解疾病分布常借助于一些指数如患病率、发病率等。一种疾病指数的最简单方式是在“有”与“没有”之间作比较。指数越简单,准确性越差,越复杂,检查者的可靠性与一致性越难达到。5.指数分类指数通常可分为“可逆性指数”与“累积性指数”两种:(1)可逆性指数

以菌斑指数为例,初次检查时,病人牙面上菌斑严重,记分很高,但在菌斑去除之后,记分可降至“零”,这是一种可逆状态,同样的,牙龈炎病人初次检查可能记分高,经适当治疗与个人家庭保健后可转为正常,记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