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中考语文2024年真题考点全面解读一、2024年北京市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分析题型小题量基础运用7名句默写3古诗词鉴赏2文言文阅读3名著阅读1现代文阅读310作文2题型总体分布二、2024年北京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分布2024年北京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分布题型题号原题再现考查要点基础·运用(13分)1在封面上用正楷字书写“北京文化生活观察手记”十个字。正楷字书写2小组成员请你确认文段中加点词语是否有错字。你根据词义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表达的是“有代表性的事物或事件”的意思,所以“典型”一词中有错字。B.因为表达的是“最重要的、最好的部分”的意思,所以“精髓”一词中有错字。C.因为表达的是“世代居于此地的人”的意思,所以“原驻民”一词中有错字。D.因为表达的是“深入到某种氛围之中”的意思,所以“沉浸式”一词中有错字。字形辨析3你检查了文段中成语使用的情况。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振聋发聩B.雨后春笋C.波澜壮阔D.车水马龙成语辨析4小组成员讨论应如何理解文段中的“冲击”。你根据语境判断,下列正确的一项是()A.触动B.冲锋C.干扰D.打击词语含义5根据小组意见,对应文段第①②③句,你将一组词语填在句中的横线处。下列恰当的一项是()A.恢弘新奇多元B.多元恢弘新奇C.恢弘多元新奇D.多元新奇恢弘词语运用6北京城市图书馆促进了北京的文化生活,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样本。6.文段中的画线句存在问题,请你修改。病句修改7文段中的第①~④句是小组成员对各个文化生活场所的描述。你从修辞的角度判断,下列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第①句B.第②句C.第③句D.第④句修辞手法二、古诗文阅读(17分)名句默写8(1)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________。(《论语·子张》)(3)古诗文中那些闪耀着思想光芒的句子,不断让我们获得启迪和教益,如“________,________”。(本试卷中出现的句子除外)直接性默写理解性默写古诗词鉴赏9根据你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诗人描述自己的遭际,将自然环境与生活情景的描写相结合。远看,风卷屋茅,四散飘落;近看,①_______,穿竹林而去;屋内是破旧的“布衾”、睡相不好的“娇儿”和连绵的②______。内容理解概括10诗人写被秋风卷走的屋茅用了“三重”,写自己期待的“广厦”用了“千万间”。其中的“三”和“千万”都不是确定的数量,而是言其多。说说这样的用词蕴含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数词的妙用诗人情感分析文言文阅读11“隶而从者”中的“从”与下列词语中加点的“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从头至尾B.择善而从C.从长计议D.从天而降文言一词多义成语字义理解12对“其境过清”中“境”的理解,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A.溪水时隐时现,溪岸交错不齐,渺远不见源头。B.竹子树木丛生,枝叶茂密繁多,环绕小潭四周。C.地处荒僻之野,平时没有人来,环境寂静寥落。D.小潭清幽深邃,风光明媚可爱,空气清爽宜人。内容理解辨析13根据《小石潭记》及下面的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二十五,游里湖,登放鹤亭,旋泊西泠桥。登岸步入西村,隔岸望孤山后。朱阑傍水,翠幕垂窗,古楼覆屋,小艇系门。余乃悦其幽寂,呼舟对渡,果佳境也。(取材于浦访君《游明圣湖日记》)“隔”,产生距离,引发好奇。柳宗元隔竹听声,小石潭水声“如鸣佩环”,他“心乐之”,于是“①_______”,探看小潭全貌;浦枋君隔岸观景,孤山后景色秀丽,色彩斑斓,他“悦其幽寂”,于是“②______”,得以欣赏“佳境”。信息筛选提炼内容理解分析三、名著阅读(5分)14小说中的场景与人物形象关系密切。从《水浒传》《西游记》《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中任选一部,说说场景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要求:写出某一人物所处的两处场景,分别解释场景与人物形象的关系,写出场景变换中人物形象的变化。100字左右)场景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四、现代文阅读(共25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5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对汉字书写提出了挑战。B.“几乎有了”的现象表明字形相近的形声字容易被区分。C.表1显示,距初次学习后的时间间隔短,记忆保持数量多。D.相较于注视汉字或使用键盘打字,手写汉字更有利于识记。信息筛选辨析16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在文中横线处补写一句话。下列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B.这是因为汉字的笔画简单C.这与汉字特点有一定的关联D.这可以规避汉字书写的问题句子衔接补写句子17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提高全民汉字书写的准确性,可以从①、②、③三方面下功夫。信息筛选概括文学类文本阅读18文章回忆了1946年,但重点描述的是近年来“我”看到的巴金与曹禺交往的场景,赞美了跨越几十年的“人间美丽景象”。为什么这样写?内容理解分析原因探究19“活力”在第②段和第⑤段两次出现。联系上下文,解释其不同的含义。词语含义20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⑦段画线句中“他就像推着一部车子过桥”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并分析“吃力”“耐心”“一点点地使劲”的表达效果。词句理解赏析21巴金“希望我们努力工作,争取为人民多留下一些精神财富”。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从中获得了什么“精神财富”。内容理解分析散文主旨探究议论文阅读2222.根据全文,在第①段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补写中心论点2323.阅读全文,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①段引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意在引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对国家战略需求的意义。B.第③段举钱学森、邓稼先的例子,论证了拔尖创新人才要有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C.第④段我国自主研发5G技术的例子,证明了继承前人成果对新技术研究的重要性。D.第⑤段提到的"中学生英才计划",是国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系列措施之一。内容理解辨析24阅读文章,写出第②~⑤段的论证过程。论证思路作文(40分)材料作文25故宫、人民英雄纪念碑、香山、居庸关、卢沟桥、漕运码头……坐落在北京中轴线或文化带上,成为北京的文化标志。胡同古镇、奥运场馆、美丽新农村……同样富有文化内涵。漫游北京,寻古访今,可以丰富见闻,开阔视野,感受真善美。请选择你熟悉的地方,写一篇游记,题目自拟。(本试卷第一大题涉及的文化场所不在写作范围内)要求: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出现学校的真实校名、师生姓名等。游记写作全命题作文26一日三餐,往复循环,“盘中餐”熟悉又陌生。盘中可盛一饭一蔬,让我们体会家庭的温暖,理解稼樯的艰辛,回味故土的风情,感受文化的厚重。请以“盘中餐”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要求: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出现学校的真实校名、师生姓名等。诗歌外文体写作2024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稳中求进,积极回应语文课改,依据2022年版课标,稳定保持往年试卷结构、题目类型和难度区分度,语材选取、试题呈现、问题设计、能力考查上,坚决落实语文课改的新方向与新要求。一、坚持价值引领,落实育人目标语材选择,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价值导向,以积极健康阳光为基本原则,秉持“评价即学习”的命题理念,引领学生在人生的关键节点思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反思自己做人做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一)体现重大主题教育的基本要点试卷落实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对重大主题教育提出的明确要求。试卷选材或直接使用重大主题教育的材料,如古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爱国情怀、写作题《盘中餐》涉及的粮食问题;或在材料中融入重大主题教育的导向,如基础·运用部分体现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议论文材料中使用了与国家安全教育相关的论据。(二)引导学生形成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基础部分的选材“北京文化生活观察手记”引导学生关注文化空间的建设思路与成果,让学生看到历史和现在,思考未来;古诗文默写“闪耀着思想光芒的名句”引领学生关注传统文化,感受文化传承的力量;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全民汉字书写的准确性”涉及汉字书写教育,引导学生探索如何用科学的方式继承文化传统;文学类文本阅读《海内存知己》,让学生看到巴金与曹禺等前辈学人弘扬中华文化的方式和做出的努力。(三)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探索未来发展方向基础部分的情境和作文(1)的导语“漫游北京,寻古访今,可以丰富见闻,开阔视野,感受真善美”呈现了未来社会需要的读无字天书的学习方式;古文《小石潭记》《游明圣湖日记》体现出高雅的审美情趣;非连续性文本提出了现实生活中的新问题;现代文阅读表现出做人做事交友的端正态度;议论文《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写出了国家战略方向与培养计划……都在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应该用什么方式学习和生活,启发学生探索未来的发展方向。二、体现改革方向,助力“教与学”的发展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要求学科教学落实“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的理念,进一步提高学科教学的情境性、综合性、实践性。试卷的题目设置充分体现出这一理念。(一)用真实的情境提高学习投入的水平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在情境中形成和发展的,也需要在情境中展现。试卷中的情境设置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更好展现自身的语文素养。基础部分整体设置日常生活情境,以增加学生完成题目的代入感;试题部分设置跨学科学习情境,提示学生调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古诗鉴赏设置文学与文化体验情境,营造了良好的情感体验氛围。(二)用作答要求提示学生关注思维过程学会思考是学会学习的重要方面。试卷在题干中明确给出了作答的过程性要求,提示学生用高质量的思维过程保证高质量的作答。名著阅读的要求明确了答案的整体结构,引导学生因实出虚,立足整体内容、具体情节展开分析。现代文阅读的题干设置给出了作答过程,提示学生先理解再赏析。议论文的选择题提示了分析角度,提醒学生关注论点、论据、论证的关系。凸显这些在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加强的问题,给出了提高“教与学”质量的方向。(三)用教材内容强化教材的指导意义教材不仅提供教学资源,也提供教学方法和教学改革的要求。用好教材是提质增效的重要前提。试卷在多个方面落实“回归教材”,以强化教材的指导意义。基础部分的试题完全对应教材的知识系统;古诗文默写、鉴赏均直接使用教材选文;文言文由教材选文引出课外文段。多道题目直接使用教材练习系统的表述方式。作文题(1)的导语“可以丰富见闻,开阔视野”引用八(下)第五单元的单元说明,考查点源自该单元的写作活动要求;导语提示的内容“故宫、人民英雄纪念碑、香山、居庸关、卢沟桥、漕运码头……胡同古镇、奥运场馆、美丽新农村……”涉及《故宫博物院》《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乡下人家》《詹天佑》《中国石拱桥》等小学、初中学过的课文,意在唤醒学生的学习体验,打开写作思路。三、坚持素养立意,落实课标要求科学的命题理念是提高试题质量的基础。2024年,进一步完善了测试框架,增加了测试文本类型、测试题目功能,为命题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一)整体分布测试内容,准确定位题目的测查功能试卷整体结构与2023年保持一致:基础·运用、古诗文阅读、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在考查要求上,试卷考查识记、理解、评价等认知能力,确保试题测查方向符合设计意图。精心打磨题干表述和作答要求,使之准确呈现测查要点,充分发挥测查功能。(二)反复打磨试题语言,准确呈现文本信息和作答要求试卷选用的现代文是名家写名家的经典文章,但跟学生熟悉的文学类文本语言表达方式有比较大的差异,经过反复打磨,文本能够以“友好”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需要说明的是,设置命题点的语句保持了文章原貌。试卷选用的议论文涉及国家战略问题,需要充分研读政策文件,在此基础上按照初中议论文的教学要求打磨文字,以便学生能够尽快和文本建立关联。在题干的表述上,本次命题优化了基础·运用部分对情境的表述,细化了简答题的作答要求,丰富了作文导语部分的语言内涵。(三)依据语言运用的具体要求,兼顾限制性和开放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严格的使用规范,文学语言在规范性的基础上还要体现灵活性和创造性。试卷依据语言运用的具体要求,平衡了试题限制性和开放性的关系。试卷中的成语使用、词语理解、病句修改、古诗文默写、信息提取与概括等,都要求学生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体现出表达的规范性和限制性。试卷中的名著阅读题,学生可以在划定的书目范围内选择自己熟悉的作品,根据限定的作答要求使用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两道作文题任选其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积累选择。作文题目的导语均给出了思考方向和选材空间,有利于学生建立题目与生活的联系。作文题(1)限制了文体,但题目可以自拟。试题限制性和开放性的平衡,对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出了要求。四、突显区域特色,反映首都发展新成就试卷使用的材料涉及北京坊、箭杆胡同20号、建国路75号数字艺术园区、北京城市图书馆、故宫、人民英雄纪念碑、香山、居庸关、卢沟桥、漕运码头、胡同古镇、奥运场馆、美丽新农村等多个文化活动场所,引领学生关注北京的文化传承,突显了北京首都的文化气象;作文(1)从中轴路以及新设立的北京三大文化带入手,引导学生关注北京的自然风景、人文历史,从更多更深的层面去了解北京、思考北京。试卷内容涉及公共文化生活、人才培养方向、科技发展带来的机遇与问题、粮食问题与饮食文化、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些都是学生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试卷选材包括杜甫、巴金、曹禺、黄裳,钱学森、邓稼先等文化名人与科技精英,他们都是应该为学生树立的榜样。作为北京的中学生,应该有历史的眼光、现实的视角,应该关注重大问题,受到重要人物的积极影响,这也是试卷应该呈现的首都元素和首都气象。总之,2024年北京中考试卷关注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真实情境,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致力于引领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充分展现语文素养。一、“基础运用”呈现北京在传统与科技碰撞中的蓬勃发展。基础运用部分试题选择学习小组完善所撰写的“北京文化生活观察手记”的合作探究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北京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聚焦不断出现的新文化活动场所,进一步了解并热爱自己脚下的土地。阅读材料体现出鲜明的北京地域特色,引领学生关注厚重的城市底蕴和深刻的红色记忆,关注北京与时俱进的人文气象;同时体现了首都的城市发展新动向,引领学生关注社会,紧跟时代脉搏,增强文化自信。学生在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沉浸式作答中,不断感受北京在传统与科技碰撞中的蓬勃发展。试题由“北京坊”“《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建国路75号数字艺术园区”“北京城市图书馆”四段手记和结语这五部分构成,引导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开展跨学科学习,开拓眼界,积累积淀。试题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用正楷字书写标题既体现了对义务教育阶段规范书写要求的重视,也反映了学生书写规范、通行正楷字的水平。结合语境发现书写错误、理解文段中的成语和词语的使用、修改病句、判断修辞等试题,既体现了对教材的回归,也考查了学生的实践运用和探究能力、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以及对真实问题的解决能力。此版块试题,引领学生关注社会公共文化生活、科技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改变等,启发学生探索未来、思考未来,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在“双减”背景下减量、提质、增效的目的。二、“古诗文阅读”引导学生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古诗文阅读命题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育人理念,彰显素养立意,总体上试题平易,保持了价值导向和命题方式的稳定性。引导、激发学生传承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阅读文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小石潭记》,具有丰富深邃的情感内涵和高雅积极的审美情趣。开放性默写引导学生从闪耀着思想光芒的古诗文句子中获得启发教益。古诗阅读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和诗人情感的理解。文言文阅读主观题引导学生品读文中的景与情。古诗文阅读的测试内容和测试形式保持稳定。3道默写题既考查了学生对诗歌的识记能力,也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运用能力。古诗阅读的填空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和表现手法的理解;简答题考查学生对关键词句的鉴赏能力和对诗人思想情感的把握。文言文阅读的词语理解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基础知识的把握和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主观题将课内《小石潭记》与一段课外古文《游明圣湖日记》进行比较阅读,既考查学生对课内文本的鉴赏能力,也考查学生对陌生文本的理解分析和审美鉴赏能力。古诗文阅读命题以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要求为依据,设置日常生活情境、文学文化体验情境,学生需根据文本阅读体验和具体的语言运用情境来作答。命题指向多种关键能力,能够考查出学生的学习积累和语文素养。题干表述简洁明了、准确规范,降低了学生的认知负荷。命题有助于引导教师用好统编教材,落实回归教材;有助于考查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有助于引导学生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三、“名著阅读”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和独特的阅读获得感2022版课程标准对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要求之一是通读整本书,了解主要内容,关注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试题引导学生结合指定的五部名著的阅读体验,充分与题目对话,以明确答题整体思路,因实出虚。试题引导学生明确小说场景与人物形象的关系,将人物形象的变化置于具体场景中,既考查学生在名著阅读中的真实认知、实际理解能力,又考查学生在阅读中真实的思考过程和思维发展。作答中,学生既要展示自身思维品质,又要体现独特的阅读获得感。四、现代文阅读(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查合理迁移,恰当应用新情境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命题贴近时代,紧扣热点,关注了语文与时代、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坚持素养立意,考查学生学习过程和思维过程,对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给予了积极的引导。非连续性文本素材选取了与提高全民汉字书写准确性有关的三则材料,引导学生关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学生在真实的阅读过程中,认识语言文字的特点,理解其书写要求及运用规律,激发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思考如何以科学的方式继承文化传统。2024年北京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延续了2023年文字、图表并读的测试方式,侧重考查信息的提取、理解与整合,符合学业质量标准中“能提取、归纳、概括主要信息,把握信息之间的联系,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能运用文本信息解决具体问题”的要求。如第17题要求考生根据要求提取出材料中准确的信息,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理解,说明内容的把握;第18题选填语句,考查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语段说明内容及事物特征的综合概括;第19题要求学生综合多则材料的信息,能够熟练掌握教材中的说明文阅读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并通过合理迁移,恰当地应用到新的情境中解决新的问题。(二)“文学作品阅读”引发学生做人做事和交友的端正态度,引导学生分步作答,建立清晰、完整的思维链条。文学作品阅读的文本取材于作家黄裳的同名文章,让学生看到先辈学人为弘扬中华文化所做出的努力。作品中提到的曹禺和巴金,是学生所熟悉的现代文学巨匠,题目“海内存知己”是学生学过的诗句,学生阅读文章所叙巴金、曹禺的人生经历,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友情”的理解,引发学生在做人、做事和交友方面端正态度,受到教益。试题考查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整体感知、理解解释、欣赏鉴赏等阅读能力。首先,试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把握。学生需要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意图,理解作品前后内容的侧重安排,定位答题区域,精准概括作品内容。其次,试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情感和语言的理解过程,要求学生紧扣文字,联系上下文,深入品味文中富有深意和表现力的词句。第三,试题思维指向明确,在题干上给出了作答的过程与步骤,为学生提供了答题支架和思考方向。试题引导学生先理解再赏析,从局部到整体,全面把握文本内容情感;引导学生分步作答,建立清晰、完整的思维链条,这种试题对教与学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三)“议论文阅读”既坚持价值引领,引导文化自信,又关注教考衔接,观照关键能力。议论性文章阅读试题关注了文体特点,考查学生基于不同文本特征的阅读关键能力,引导学生将积累的学习经验、阅读经验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体现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视,对教学起到极好的导向作用。其特点如下:坚持价值引领,引导文化自信。议论性文章阅读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话题,涉及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的方向,强调拔尖创新人才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学生在阅读中可以感受到钱学森、邓稼先等科学家为了国家发展的责任和使命担当,在广阔而深厚的历史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夯实文化自信。关注教考衔接,观照关键能力。议论性文章阅读试题,既符合课程标准“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的要求,又呼应了教材议论性文章的教学要求。比如,第24题要求根据全文补写恰当内容,着重考查学生整体感知、概括观点的能力。第25题侧重考查理解材料内容,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第25题考查论证思路,强化对思维能力的考查。五、“作文”引领学生关注生活、积极思考、深入探究、大胆创新。今年中考依旧是两道作文,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积累与个性,进行个性化选择。一是,从学生亲近熟悉的地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触发学生自我独特的感悟与思考。第一道命题的引题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坐落在北京中轴线或文化带上、传统意义上的文化标志:“故宫、人民英雄纪念碑、香山、居庸关、卢沟桥、漕运码头……”。一部分是同样富有文化内涵的、现代涌现的北京文化标志:“胡同古镇、奥运场馆、美丽新农村……”。这样的引题,就为学生的书写提供了丰富的空间,提供了富有价值的、多种选择的可能。这些提及的地点与学生日常的学习亦都紧密相关,学生完全可以在自我熟悉的领域,整理思绪,表达情怀,进行相关思考。题目引导学生表达生活的真实体验,引导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生活,表达生活美好的态度,对学生的价值观有积极的引导。二是,在学生惯常之处引发关注,提倡个性化的多样性表达,在熟悉的情境中见出考生理解中的不同旨趣。第二道命题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的所思所感、所学所悟中形成文章,在学生个性化展现的过程中,使文章获得升华。“一日三餐,往复循环”,“盘中餐”熟悉又陌生,所谓“陌生”即是有丰富开掘与书写的空间,于其中可以“体会家庭的温暖,理解稼穑的艰辛”,又可以“回味故土的风情,感受文化的厚重”。这样命题既有传统意义观照下对“盘中餐”的理解,又引导学生对“盘中餐”有新的补充与开拓。命题为学生提供了自由自主的创作空间,既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但又不简单地囿于生活。两道作文题都充分调动了学生真实而丰富的生活体验,鼓励他们写真情实感,充分激发学生的共鸣,让平时关注生活、积极思考、喜欢深入探究的学生脱颖而出,为学生大胆创新提供了条件和可能。1.回归课本。统揽本试卷,所考查知识点难度不是很大,绝大部分在课本上都有迹可循,且在课本反复出现。不管是基础运用考查的字音字形、成语辨析、一般词语理解与运用、修辞手法,还是阅读考查的课内古诗词鉴赏、课内文言文阅读、名著阅读、散文词句赏析、情感把握,尤其是名句默写等,都是如此。故当坚守课本,不忘其“本”。2.守护常规。从题型而言,本章试卷基础运用、古诗文阅读、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五大模块已经长期固态化;从知识点来看,字音字形、成语辨析、词语理解与运用、词句衔接、病句修改、两个直接性默写一个理解性默写、课内古诗词内容理解及思想情感、文言文的词句文理解和内容梳理概括、12部名著阅读收获及感悟、现代文阅读的信息筛选提炼概括理解分析辨析及词句文情感赏析、自命题及全命题作文,都已常规化,成为必考点。但题型是考查知识,也是考查思维形式。这意味着在平时训练的时候,要注意深入研究基本题型,明确其背后是对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思维能力的考查,重知识,更要重思维。3.注意应变。北京市中考语文,一向重传承,但也不是因循守旧的。本试卷在立足课本与守护常规的同时,还是有着些许变化。而这种变化是非原则性的微调,只是更多衔接高考,估计是为了便于学生以后可以更好适应高考语文考查。故当认识变化,与时俱进。4.关注自我。对于作文,不管是材料作文、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又或者是其它什么类型的作文,侧重于训练审题、立意的基本能力,关注真实生活,尤其是需要孩子既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又放眼广阔的外部世界,去倾听自己本然的触动,进而在矛盾中、痛苦中、挣扎中、纠结中,去理解世界,成长自我,让孩子自己的人格不断走向独立与成熟,完成人的建构,而不是高谈阔论,骗人自欺。5.注意审题。语文审题一定要有法得当,一、审出限定要求:建议考生在浏览题目时,先用中等语速把题干默读一遍,然后动笔圈画出题干中的限定词句和要求。试卷上的每一道题都给出了明确的限定和要求,包括字数、内容、格式和条件等。例如,考生在做“基础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这三个板块的选择题时,要圈画出“有误”“无误”“相同”“不同”等词语,以避免失误;在做简答题时,要先圈画出“两处”“三个方面”“每空限定8个字”“不超过15个字”等限定词句。此外,还有一些限定语容易被考生忽略,如“结合文章内容”“结合上下文”等,建议考生动笔圈画,明确答题方向,提示自己不要忽略答题要点。总之,审题不是没有重点地随意浏览,要做到心中有数,并谨记所问即所答。二、审出考查要点:考生要能通过审题明确出题人的考查意图。整张试卷都是围绕语文核心素养命制的,具体到每一题,又细分为汉字音形义、对联、修辞、表达欠妥、标点使用、古诗理解、文言理解、多文本概括、语言鉴赏、思路概括、主旨理解、论点、论证过程、论点与论据关系、记叙文写作与想象文写作等考点。考生在作答前要能判断出考点是什么,采分点是什么。这就需要考生首先关注题干中的术语,例如,在“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遇到“表现力”“表达效果”“妙处”“好处”的词眼时,就要知道这是在考查对某一个词语、某一个字或句子的鉴赏能力,进而唤醒有关此类题目的做题记忆。其次,考生需要根据题目的位置来进行考点的判断。例如,议论文阅读的第一题通常是论点概括或补写题,文学类文本的第一题往往是思路概括题,当考生知道这个规律后,不论遇到怎样的语境和题型,都可以针对性作答。三、审出答题策略:当前面的两步做到位后,最关键的第三步就是综合运用答题策略进行作答。考生在开考前要认真回顾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例如,面对“表达欠妥”的题目,考生先要在作答前回想,这类题目通常要考虑划线句的内容是否完整准确,语法是否存在毛病,逻辑是否合理这三点,有时还需要分析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等语法成分。再如,当看到一篇作文题目时,考生要根据题目和语段提示与写作经验链接,回想积累了哪些素材,写过的素材中哪一种会更切题等。只要想得全面细致,并与已有知识充分链接,那就离“下笔如有神”不远了。2024年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10页,共五道大题,26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8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一、基础·运用(共13分)北京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新的文化活动场所不断出现。通过广泛观察,你所在的学习小组撰写了“北京文化生活观察手记”。现在你根据小组成员的意见完善。1.在封面上用正楷字书写“北京文化生活观察手记”十个字。手记一北京坊位于天安门西南800米处的北京坊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典型。它的整体设计延续原有建筑风格,保留了中式建筑的神韵和精髓,又融入了当代建筑美学的相关元素。北京坊“一主街、三广场、多胡同”的布局,旨在恢复历史建筑风貌,保存社区原驻民的文化生态,打造沉浸式体验的商业街区。北京坊既是北京核心地带文化生活的缩影,也是独具特色的“中国式生活体验区”。2.小组成员请你确认文段中加点词语是否有错字。你根据词义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表达的是“有代表性的事物或事件”的意思,所以“典型”一词中有错字。B.因为表达的是“最重要的、最好的部分”的意思,所以“精髓”一词中有错字。C.因为表达的是“世代居于此地的人”的意思,所以“原驻民”一词中有错字。D.因为表达的是“深入到某种氛围之中”的意思,所以“沉浸式”一词中有错字。手记二《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东城区箭杆胡同20号是《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在这里,《新青年》吹响思想启蒙的号角,振聋发聩。此后,各地进步报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新文化运动波澜壮阔。如今,作为"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之一,箭杆胡同20号一经开放就受到广泛关注,参观者车水马龙。大家重温历史,深刻认识《新青年》在新文化运动以及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中的突出作用。3.你检查了文段中成语使用的情况。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振聋发聩 B.雨后春笋 C.波澜壮阔 D.车水马龙手记三建国路75号数字艺术园区建国路75号北京第一热电厂对首都建设和发展有过历史性贡献。按照城市发展规划,老厂区被改造为数字艺术园区。①园区以数字艺术为核心,工业遗产为载体,创意产业和低碳技术为保障,新潮消费为特色,集多种功能于一体。②粗细不等的供水、蒸汽管道凌空架起,6个40多米高的储煤罐并排而立,保留了老电厂曾经的壮观景象。③不远处的现代化摩天大楼与这些巨型设施“同框”,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转型后的“热电厂”,,,已经成为人们喜爱的文化生活场所。4.小组成员讨论应如何理解文段中的“冲击”。你根据语境判断,下列正确的一项是()A.触动 B.冲锋 C.干扰 D.打击5.根据小组意见,对应文段第①②③句,你将一组词语填在句中的横线处。下列恰当的一项是()A.恢弘新奇多元 B.多元恢弘新奇C.恢弘多元新奇 D.多元新奇恢弘手记四北京城市图书馆建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北京城市图书馆,拥有世界最大的单体图书馆阅览室,设有2400个阅读坐席;建有国内藏书量最大的智能化立体书库,可存放715万册图书,从精准定位取书到由机器人配送至阅览区只需15分钟。北京城市图书馆促进了北京的文化生活,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样本。6.文段中的画线句存在问题,请你修改。结语①融入当代建筑美学元素的北京坊,经过整体改造,成为北京的新景点。②箭杆胡同20号是新文化运动的摇篮,记录了光辉历史,承载着红色记忆。③北京第一热电厂曾经的壮观与辉煌让人难以忘怀。④智能化立体书库是现代化图书馆的标准配置,堪称新时代的藏书楼。北京的文化生活场所建设,兼顾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推动红色文化的薪火相传,注重工业遗产的综合改造,重视公共文化空间的智能化升级……这些无不展现出首都北京的人文气象。7.文段中的第①~④句是小组成员对各个文化生活场所的描述。你从修辞的角度判断,下列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试题特色】语材体现出鲜明的北京地域特色,引领学生关注北京市厚重的城市底蕴和深刻的红色记忆,关注北京与时俱进的人文气象;同时体现了首都的城市发展新动向,引领学生关注社会,紧跟时代脉搏,增强文化自信。学生在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沉浸式作答中,不断感受北京在传统与科技碰撞中的蓬勃发展。【考点】汉字书写;常见易错字;成语和熟语;字词的含义;词义辨析;病句辨析与修改;修辞手法。【答案】1.北京文化生活观察手记2.C3.D4.A5.B6.北京城市图书馆改善了北京的文化生活,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典范。7.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汉字书写。①用正楷工整美观书写;②汉字的笔画顺序要清楚,书写要规范;③不写繁体字。注意“察”等易错字的书写。【2题详解】本题考查字形辨析。C.根据意思“世代居于此地的人”,可知“原驻民”应该为“原住民”;其他三项中提到的词语都没有错误;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A.振聋发聩:指发出的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能够听到。比喻用言论文章唤起头脑糊涂、是非不明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此处形容《新青年》这本书唤醒了头脑糊涂的人,符合语境;B.雨后春笋:指春雨过后,竹笋长得又多又快。常比喻新事物大量涌现。这里形容各地进步报刊大量涌现,符合语境;C.波澜壮阔:指水势浩渺广阔。比喻声势浩大或规模宏伟。这里形容新文化运动规模宏伟,符合语境;D.车水马龙:指车辆像流水,马连成游龙。形容车马往来不绝,非常繁华热闹。这里形容参观者很多,用错对象,可用“络绎不绝”;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词义理解。触动:指碰动;外界某种因素而激发(思想、情感等)。冲锋:指突入敌阵,以短兵冲杀;作战部队向近距离的目标敌人作迅猛进攻的战斗行动。干扰:扰乱;打扰。打击:本意是攻击;殴打;使受挫折。结合语境可知,此处强调现代化摩天大楼与老电厂“同框”从视觉上给人们带来震撼,这种震撼更是一种触动。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词句衔接。恢弘:宽阔;博广。新奇:新颖奇妙、新鲜奇妙。多元:多样的;不单一的。结合手记三句①“园区以数字艺术为核心,工业遗产为载体,创意产业和低碳技术为保障,新潮消费为特色,集多种功能于一体”可知这里注意解释的是数字艺术园区的“多种功能”,故与“多元”对应;结合句②“粗细不等的供水、蒸汽管道凌空架起,6个40多米高的储煤罐并排而立,保留了老电厂曾经的壮观景象”可知这里介绍了“壮观的景象”,故与“恢弘”对应;结合句③“不远处的现代化摩天大楼与这些巨型设施‘同框’,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可知这些“热电厂”能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而且这“同框”的景象是之前没有的,故非常“新奇”。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病句修改。搭配不当,“促进”和“生活”不搭配,“北京市图书馆”和“新样本”不搭配;可改为:……改善了/丰富了……文化生活;北京城市图书馆……是……新典范/新标杆。【7题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B.结合句②“箭杆胡同20号是新文化运动的摇篮,记录了光辉历史,承载着红色记忆”可知把“箭杆胡同20号”比作“新文化运动的摇篮”,采用了暗喻的手法。故选B。【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解答成语辨析题,需要我们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初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对比、排比、对偶、夸张、反问、设问等,认真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做到思路清晰。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一)(共4分)8.默写(1)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________。(《论语·子张》)(3)古诗文中那些闪耀着思想光芒的句子,不断让我们获得启迪和教益,如“________,________”。(本试卷中出现的句子除外)【试题特色】两个直接性默写,古诗文各一;一个理解性、开放性默写,引导学生从闪耀着思想光芒的古诗文句子中获得启发教益。【考点】直接型默写;理解型(开放性)默写,【答案】绿杨阴里白沙堤仁在其中矣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解析】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阴、堤”等字词容易写错。第(3)小题结合题干要写出带有“思想光芒的句子”,能获得“启迪和教益”的,故一般可写任意两句带有思想哲理的诗句,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等等。【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二)(共5分)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下面小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①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②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③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9.根据你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诗人描述自己的遭际,将自然环境与生活情景的描写相结合。远看,风卷屋茅,四散飘落;近看,①_______,穿竹林而去;屋内是破旧的“布衾”、睡相不好的“娇儿”和连绵的②______。10.诗人写被秋风卷走的屋茅用了“三重”,写自己期待的“广厦”用了“千万间”。其中的“三”和“千万”都不是确定的数量,而是言其多。说说这样的用词蕴含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题特色】古诗鉴赏设置文学与文化体验情境,营造了良好的情感体验氛围。【考点】古诗词句赏析;内容理解。【答案】9.①群童抱茅②雨水10.①“三重”茅被风卷走,侧面烘托出深秋时节,狂风呼号,气候恶劣,凸显了诗人生活的艰辛,也暗示着社会动荡,民生疾苦,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切感受。②“千万间广厦”的渴望表达了诗人对天下寒士的深切关怀和博大胸襟,彰显出他崇高的理想追求和博大的人道主义情怀。【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结合题干“穿竹林而去”可知,定位到第②段,结合“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可知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在我眼前做出盗贼的事来,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故第①空可填:群童抱茅;结合题干“娇儿”“连绵的”可定位到第③段,结合“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可知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胡蹬乱踢,把被子蹬破了。(因为)屋顶漏雨,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像线条一样的雨点下个没完。当时的处境非常窘迫,连绵的大雨更显凄凉。故第②空可填:雨水。【10题详解】本题考查情感赏析。结合“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可知大风起势迅猛。“风怒号”三字,音响宏大,犹如秋风咆哮。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卷”走“三重茅”,而且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诗人好不容易盖了这座茅屋,刚刚定居下来,秋风却怒吼而来,卷起层层茅草,使得诗人焦急万分。“三重”是虚指,写出了被卷走的茅草之多,一方面,侧面写出了风的大,另一方面,也暗示诗人非常在意被卷走的茅草,诗人如此在意是因为生活非常穷困,物质上比较拮据,由此可知“三重”极言当时环境的恶劣,烘托了凄惨、悲凉的景象,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惨状,战况惨烈,民不聊生,表达了作者对天下百姓的担忧。“千万”是虚指,写出了广厦之多,诗人希望有多多的广厦来庇护天下的寒士们,让他们有一个能遮风挡雨、安居乐业的地方。表现了诗人对百姓的关怀和个人崇高的理想。结合“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可知,诗人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而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词如“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安如山”等等,又声音宏亮,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这种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咏歌不足以表达,所以诗人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据此可概括作答。【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三)(共8分)阅读《小石潭记》,完成下面小题。小石潭记柳宗元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1.“隶而从者”中的“从”与下列词语中加点的“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从头至尾 B.择善而从 C.从长计议 D.从天而降12.对“其境过清”中“境”的理解,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A.溪水时隐时现,溪岸交错不齐,渺远不见源头。B.竹子树木丛生,枝叶茂密繁多,环绕小潭四周。C.地处荒僻之野,平时没有人来,环境寂静寥落。D.小潭清幽深邃,风光明媚可爱,空气清爽宜人。13.根据《小石潭记》及下面的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二十五,游里湖,登放鹤亭,旋泊西泠桥。登岸步入西村,隔岸望孤山后。朱阑傍水,翠幕垂窗,古楼覆屋,小艇系门。余乃悦其幽寂,呼舟对渡,果佳境也。(取材于浦访君《游明圣湖日记》)“隔”,产生距离,引发好奇。柳宗元隔竹听声,小石潭水声“如鸣佩环”,他“心乐之”,于是“①_______”,探看小潭全貌;浦枋君隔岸观景,孤山后景色秀丽,色彩斑斓,他“悦其幽寂”,于是“②______”,得以欣赏“佳境”。【试题特色】文言文阅读的词语理解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基础知识的把握和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主观题将课内《小石潭记》与一段课外古文《游明圣湖日记》进行比较阅读,既考查学生对课内文本的鉴赏能力,也考查学生对陌生文本的理解分析和审美鉴赏能力。【考点】山水游记;文言实词;内容理解;迁移拓展。【答案】11.B12.D13.①伐竹取道②呼舟对渡【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隶而从者”的句意是:跟随着去的人,“从”意思是跟从;A.从头至尾:意思是从开头至结尾,指某件事物的全过程或全部内容。从:指拿……作起点,起于……;B.择善而从:(同行者中)选择好的(人),跟从(向他学习),后指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从:跟从;C.从长计议:①慢慢儿地多加商量②从长远的角度考虑,从:指拿……作起点;D.从天而降:从天上突然降下来。形容突然出现,出乎意料。从:指拿……作起点,起于……;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D.结合第④段“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可知: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因为作者因被贬内心悲凉,故他的快乐是暂时的,终究是悲伤的。选项“风光明媚可爱,空气清爽宜人”有误。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分析。结合题干两个空都带双引号,可知这是要求引用原文作答,故要用原文中的句子填空。结合《小石潭记》第①段“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可知,本处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隔”“闻”“乐”“伐”“取”,直至发现小石潭为止。故第①空填:伐竹取道。结合《游明圣湖日记》“余乃悦其幽寂,呼舟对渡,果佳境也”可知:我因为环境的幽寂感到愉悦,于是叫了一只船过河一看究竟,这实在是绝妙的境界呀。故第②空填:呼舟对渡。【点睛】参考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成为水中的小岛,成为水中的不平岩石,成为水中的悬崖。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岸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随着去的人,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游明圣湖日记》:二十五那天,游完里湖,登上放鹤亭,一会儿又把船停在西泠桥下。爬上岸走到西村,隔着对岸眺望孤山。红色的栏杆靠着水边,翠绿的帘幕垂挂在床上,古楼覆盖着小屋,小船系在门外。我因为环境的幽寂感到愉悦,于是叫了一只船过河一看究竟,这实在是绝妙的境界呀。【点评】解答文言文阅读题,学生需在平时重视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不断积累、不断复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做题时,还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才能准确作答。三、名著阅读(5分)14.小说中的场景与人物形象关系密切。从《水浒传》《西游记》《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中任选一部,说说场景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要求:写出某一人物所处的两处场景,分别解释场景与人物形象的关系,写出场景变换中人物形象的变化。100字左右)【试题特色】名著阅读的要求明确了答案的整体结构,引导学生因实出虚,立足整体内容、具体情节展开分析。引导学生结合指定的五部名著的阅读体验,充分与题目对话,以明确答题整体思路,因实出虚;引导学生明确小说场景与人物形象的关系,将人物形象的变化置于具体场景中,既考查学生在名著阅读中的真实认知、实际理解能力,又考查学生在阅读中真实的思考过程和思维发展。作答中,学生既要展示自身思维品质,又要体现独特的阅读获得感。【考点】《水浒传》;《简·爱》;名著人物;《西游记》;《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答案】示例:在《水浒传》中,林冲原本身为朝廷武将,身处繁华的东京城,却因遭受陷害而流落江湖。在梁山泊,他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兄弟,从孤独的受害者转变为英勇的反抗者。场景的变化不仅揭示了林冲的遭遇,也塑造了他从软弱到坚强的性格转变。【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只要任选一部名著,写出所选名著中主人公或某一重点人物所处的两处场景,分别解释场景与人物形象的关系,写出场景变换中人物形象的变化即可,注意字数要求。《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施耐庵。这部作品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生动描绘了一群梁山好汉的形象。他们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因各种原因被逼上梁山,结义为兄弟,共同对抗官府的压迫。书中刻画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如仗义疏财的宋江、智勇双全的吴用、刚猛不屈的武松、粗鲁直率的李逵等。通过这些人物的经历,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歌颂了梁山好汉们的反抗精神和兄弟情义。《西游记》由吴承恩创作,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主要描写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一路上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与各种妖魔鬼怪斗智斗勇的故事。孙悟空本领高强、机智勇敢;猪八戒贪吃懒做但心地善良;沙僧忠厚老实、任劳任怨;唐僧慈悲善良但有时过于迂腐。作品充满了奇幻的想象和幽默的情节,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宗教思想,表达了对正义、勇敢和坚持的赞美。《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祥子的悲惨命运。祥子是一个勤劳、朴实、善良的年轻人,他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然而,在经历了三起三落的买车挫折后,他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最终自暴自弃,沦为行尸走肉。这部作品深刻地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和残酷,对劳动人民的苦难表示了深切的同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出生于贫困的铁路工人家庭,早年丧父,生活艰辛。他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争和艰苦劳动,在伤病和磨难中不断成长。尽管身体残疾,但他凭借坚强的意志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继续为革命事业奋斗。这部作品展现了主人公顽强的毅力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激励了无数读者。《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自幼父母双亡的简·爱,不断反抗命运的不公,追求自由和平等的爱情。她自尊自强,不向权贵低头,坚持自己的独立人格。在寄宿学校的艰苦生活中,她依然保持着乐观和坚韧。在爱情面前,她坚守自己的原则,最终获得了真正的幸福。这部作品强调了女性的独立意识和尊严,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示例一:《水浒传》以鲁智深为例,他在五台山出家时,寺庙的清净与戒律与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其不羁的个性。而在野猪林,他出手相救林冲,展现了其侠肝义胆的一面。场景的变化使鲁智深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从寺庙的约束到野外的英勇,他的人物形象在场景转换中得到了丰富和深化。示例二:孙悟空在《西游记》中的形象深受场景影响。在花果山水帘洞,他作为猴王自由自在,展现了其桀骜不驯的原始野性。而当他陪伴唐僧西天取经,在磨难中历练,他的形象逐渐变得成熟稳重,学会了忍耐与智慧。场景的变化见证了孙悟空从顽猴到斗战胜佛的蜕变。示例三:在《骆驼祥子》中,祥子拉车在北京的街头巷尾,车水马龙的繁忙场景衬托出他勤劳朴实、渴望通过努力改变生活的决心。然而,当他经历多次打击,最终失去希望时,他独自一人在破旧的胡同里徘徊,这一场景则揭示了他内心的绝望和迷茫。场景的变化深刻揭示了祥子命运的转折和人物性格的发展。示例四: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因为在学校的不良行为被迫离开学校,开始了艰苦的食堂劳动生活。这段经历不仅展示了保尔的叛逆性格和对社会不公的初步认识,还体现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而在战场上,他英勇无畏,面对敌人毫不退缩,战场上的炮火和硝烟则进一步升华了他英雄主义的形象。两处场景分别展示了保尔在不同环境下人物性格的成长和升华。示例五:在《简·爱》中,简·爱在舅妈家的阁楼里度过了孤独的童年,昏暗的阁楼和冷漠的亲戚关系凸显了她坚韧不屈的性格。而在桑菲尔德庄园,她与罗切斯特先生相遇并相爱,庄园的宁静和美好则展现了她内心对爱情和幸福的渴望。两处场景的变化不仅展现了简·爱生活的不同阶段,也揭示了她内心世界的成长和变化。【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体裁、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这样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四、现代文阅读(共25分)(一)(共7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给使用汉字写作带来了便利,却对汉字书写提出了挑战。这是因为计算机输入只要求辨识、选用汉字,而汉字书写还要求笔画正确、结构完整。近年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汉字书写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的重要方面。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材料二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被称为“几乎有了”:很多人想问题或写字的时候,问题的答案、要书写的字形出现在自己的头脑里,一闪而过,但又没有抓住。有时候,人们拿起笔写字,虽然对某个字或词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就是无法正确地写出来。这种现象在汉字书写中更为明显。。汉字系统中,很多形声字的字形相近,如“朱”字与不同的偏旁组合,可以组合成“株”“珠”“铢”等。有些指事字仅是个别笔画的位置不同,如“本”“末”,都是在“木”字的基础上添加一笔,添加的位置不同,意思也就不同。把握汉字的结构特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几乎有了”的现象。材料三人类的记忆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准确识记、正确书写汉字,需要将对汉字的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根据研究,初次学习之后,间隔性地重复学习有助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时间间隔和记忆保持数量的关系如表所示。表时间间隔和记忆保持数量的关系时间间隔(小时)记忆保持数量(%)遗忘数量(%)0.3358.241.8135.864.22433.766.324×227.872.224×625.474.624×3121.178.9根据记忆保持的规律,合理安排复习的时间间隔,能够提高汉字识记、书写的准确度。多写、多看都是复习汉字的有效方法。但研究表明:手写汉字比注视汉字更有利于准确识记汉字;在汉字识记方面,手写笔记的学生往往比用键盘打字的学生更具优势。15.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对汉字书写提出了挑战。B.“几乎有了”的现象表明字形相近的形声字容易被区分。C.表1显示,距初次学习后的时间间隔短,记忆保持数量多。D.相较于注视汉字或使用键盘打字,手写汉字更有利于识记。16.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在文中横线处补写一句话。下列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B.这是因为汉字的笔画简单C.这与汉字特点有一定的关联D.这可以规避汉字书写的问题17.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提高全民汉字书写的准确性,可以从①、②、③三方面下功夫。【试题特色】非连续性文本素材选取了与提高全民汉字书写准确性有关的三则材料,引导学生关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学生在真实的阅读过程中,认识语言文字的特点,理解其书写要求及运用规律,激发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思考如何以科学的方式继承文化传统。【考点】提取新闻信息;概括情感与观点;衔接与排序。【材料分析】材料一说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给使用汉字写作带来了便利,却对汉字书写提出了挑战;材料二说明心理学上一种现象“几乎有了”;材料三说明人类的记忆方式。【答案】15.B16.C17.①语文课程和教学引导;②把握汉字结构特点;③强化对汉字的长时记忆(多写、多看、多复习)【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信息筛选与辨析。B.结合材料二“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被称为‘几乎有了’:很多人想问题或写字的时候,问题的答案、要书写的字形出现在自己的头脑里,一闪而过,但又没有抓住”,可知:“几乎有了”的现象是指在书写汉字时,脑子里有一闪而过的印象,但又无法正确书写;结合“把握汉字的结构特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几乎有了’的现象”可知字形相近的形声字要把握汉字的结构特点,才能更好的去区分。选项理解有误。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衔接。结合材料二“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被称为‘几乎有了’:很多人想问题或写字的时候,问题的答案、要书写的字形出现在自己的头脑里,一闪而过,但又没有抓住”可知“几乎有了”的现象是指在书写汉字时,脑子里有一闪而过的印象,但又无法正确书写的现象,这是在描述“几乎有了”的现象定义并强调在汉字书写中尤为明显。结合材料后半段“汉字系统中,很多形声字的字形相近……”可知举例说明要把握汉字的结构特点,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几乎有了”的现象。画线处需要的是什么原因导致“几乎有了”的现象在汉字书写中尤为明显,结合后半段材料分析“汉字的结构特点”是此现象的原因。故选C。【17题详解】本题考查材料筛选与概括。结合材料一“近年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汉字书写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的重要方面。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可知语文课程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重要途径,故可加强语文教学;结合材料二“把握汉字的结构特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几乎有了’的现象”可知不同的汉字根据结构特点去识记能更好的记住写法,故可提炼:把握汉字结构特点;结合材料三表格可知,间隔时间越长,记忆保持数量越少,遗忘数量越多,结合“合理安排复习的时间间隔,能够提高汉字识记、书写的准确度。多写、多看都是复习汉字的有效方法”“手写汉字比注视汉字更有利于准确识记汉字;在汉字识记方面,手写笔记的学生往往比用键盘打字的学生更具优势”可知可采用多写、多看、多用手写的方法来提升汉字的准确性,即加强长时记忆。【点评】新闻类提取信息题考查的形式主要有三种:拟写新闻标题、概括一句话新闻、补写新闻导语。1.新闻标题。新闻标题要求简洁、概括、新颖、醒目。我们要根据新闻内容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用“人物做了什么事”或“事物怎么了”的形式概括,即:人物(或事物)+干什么(或怎样)。新闻的主要信息,我们一般可以从导语中提炼。2.概括一句话新闻。可以根据导语提炼,或根据材料中关键词语或句子进行再概括形成答案。采用“人物(事物)+(何时何地)+做什么(或怎样)”的形式。3.补写新闻导语:可用摘要或综合的方法。对新闻中主要的事实作一个简要的叙述,综合是对新闻通过分层,概括层意,然后合并归纳,也是采用“人物(或事物)+干什么(或怎样)”的形式。(二)(共11分)阅读《海内存知己》,完成下面小题。海内存知己①前天到医院去探望巴老。坐下不久,曹禺来了。这是我最近第二次在医院里看到他。一年来,几次与曹禺相遇都在巴金家里。他们是老朋友,谈起天来热烈而随便,海阔天空地说着许多事情。坐在一旁听他们谈话真是一种快乐。他们对谈,有时也争论。曹禺的耳朵不大好,戴着助听器也还要时时把头凑到巴金身边去,因此巴金说话时就比平常更放大了声音。我坐在对面,他们就像发表演讲似的,对着我这个唯一的听众,摆出他们的看法,好像时时想打动、说服我。这真是非常地有意思。②记得是1946年,在霞飞坊巴金家里,我第一次见到曹禺。他是我敬重的剧作家和前辈,他在南开中学搞演剧活动,是在我进入这个学校的六七年以前。1946年,他好像正在导演他自己写的电影《艳阳天》,剧本同时也在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我得到一册签名本,顺便请他写字,他在诗笺上题写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我不知道他为什么写下这两句,也许是在哪个剧本前面的“献辞”吧,但却也能形象地写出他的为人。他是个天真的人,似乎随便和谁都能立即成为极熟的朋友——当然,这只是我从表面得到的认识。可以作为例证的,是在上海大光明电影院门口的一次经历。那是一部有名的美国西部片的首映日,片名译为《三叉口》。散场后,我在影院门口的人潮中碰到曹禺。我问他片子怎么样,他兴奋地连说好,很好,同时还做出了只有一个中学生才能做出来的表情动作。这使我很吃惊并留下了至今不能忘记的印象。我想,曹禺真是浑身充满着青春活力的人啊!③当时我们没有什么私人交往,也不怎么清楚他的生活情况,只从朋友们的谈话里听说他做电影导演并不如意。④这以后就是三十年不相见。⑤偶然听到关于他的种种消息。有人说他的身体很不好,情绪很不稳定,有时激动,有时颓唐。但对照过去仅有的印象,我直觉地感到,他会走过来的。我总觉得他身上有一种奇妙的能适应种种情况的强盛的活力,同时他还是一个有着高昂激情的善良的诗人(不一定写诗的才是诗人,这是我最近产生的一种强烈感受)。这样的人很难在风浪中被冲垮、卷走。⑥我的猜测可能并没有错。⑦近来曹禺常常从北京到上海来住一阵子。他是来工作的。工作之一是想完成他三十年前没有完成的剧本《桥》。工作是艰巨的,重拾旧梦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容易,然而这却是值得努力以赴的工作。在巴金家里有几次都谈到了《桥》。曹禺说他在设法寻找当年《文艺复兴》上发表过的前两幕原作,同时努力寻忆、收集40年代重庆的生活印象,他很努力地继续写,有时感到非常艰难。这时巴金就总是给他“打气”。“打气”并不是他们对话的全部,让我这个旁听者受到非比寻常感动的,是两个老朋友之间的对话。巴金已经是近八十岁的老人了。我看他就像推着一部车子过桥,他吃力,但耐心,一点点地使劲地推。他微笑着,说着笑话,但总不离开主要的目标。笑话有时是有点辛辣的,这时曹禺就像个爱撒娇的孩子,躲闪着,但也会承认自己当年有些举动是可笑的。在这种地方我看到了曹禺的诚直、天真,这是非常可爱的性格。我想,他终究会被一步步推上桥顶吧。⑧巴金对曹禺说的话,有些已经写进他的《随想录》了。近来巴金有机会就要劝朋友多写作品,多做工作。他对不同的对象说的话是不同的,方式也不同,但目的总是一个,希望我们努力工作,争取为人民多留下一些精神财富。老人拳拳的心是摸得到的,从温暖至炽热。从他和曹禺的谈话中,我仿佛看见了从当年读《雷雨》原稿时就已经点燃了的火焰,一直燃烧到今天,四十多年了,依旧、也许是更加炽热了。⑨这是我所看到的少有的一种人间美丽景象,也就是我们习惯称之为“友情”的东西。1983年2月9日(取材于黄裳同名文章)18.文章回忆了1946年,但重点描述的是近年来“我”看到的巴金与曹禺交往的场景,赞美了跨越几十年的“人间美丽景象”。为什么这样写?19.“活力”在第②段和第⑤段两次出现。联系上下文,解释其不同的含义。20.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⑦段画线句中“他就像推着一部车子过桥”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并分析“吃力”“耐心”“一点点地使劲”的表达效果。21.巴金“希望我们努力工作,争取为人民多留下一些精神财富”。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从中获得了什么“精神财富”。【试题特色】试卷选材呈现首都元素和首都气象,再现巴金、曹禺、黄裳等为学生树立榜样的文化名人,引导北京中学生领受重要人物的积极影响,用历史眼光,从现实视角,关注重大问题。试题思维指向明确,在题干上给出了作答的过程与步骤,为学生提供了答题支架和思考方向。试题引导学生先理解再赏析,从局部到整体,全面把握文本内容情感;引导学生分步作答,建立清晰、完整的思维链条,这种试题对教与学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考点】散文;词句理解赏析;内容理解概括;文章语言赏析;开放探究。【文本概述】文章回忆了1946年,但重点描述的是近年来“我”看到的巴金与曹禺交往的场景,赞美了这跨越时间、空间的纯真情谊。【答案】18.从第一次见到曹禺到三十年后的再见巴金和曹禺的故事,可知他们两人的友谊非常深厚,赞美了这跨越时间、空间的纯真情谊,正好点题“海内存知己”,令读者动容;内容上也丰富了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19.第②段“活力”:指青春、天真,写曹禺像中学生一样青春活泼,有少年气;第⑤段“活力”:指坚韧的品格和旺盛的生命力,即便在衰病中,也定然可以抵御一切风浪。20.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巴金先生鼓励朋友写作比作推着车子过桥,结合“吃力”“耐心”形象生动又准确地写出了年近杖朝的巴金先生,在艰难中坚持着“为人民”的信念,始终为推动文学事业的发展,留下更多精神财富不遗余力,表现出巴金先生的忧患意识,和深切的人道主义关怀。21.①如曹禺先生诚直、天真,坚韧不拔。②像巴金先生兢兢业业,为文学,为人民。③像文中的文学家一样,做一个纯粹的人,积极乐观,与朋友互相鼓励、支持,热忧地坚守自己的理想,不吝贡献,不畏牺牲。【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分析。为什么文章要回忆1946年的“我”和曹禺的第一次相遇,又要重点描述的是近年来“我”看到的巴金与曹禺交往的场景呢?这是否矛盾?这“人间美丽景象”该如何理解呢?我们可以顺着这个思路作答。结合第②段“记得是1946年,在霞飞坊巴金家里,我第一次见到曹禺。他是我敬重的剧作家和前辈,他在南开中学搞演剧活动,是在我进入这个学校的六七年以前”“散场后,我在影院门口的人潮中碰到曹禺。我问他片子怎么样,他兴奋地连说好,很好,同时还做出了只有一个中学生才能做出来的表情动作。这使我很吃惊并留下了至今不能忘记的印象”可知这是“我”第一次遇到曹禺先生,他的青春活力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后三十年不相见了,结合第⑦段“在巴金家里有几次都谈到了《桥》。曹禺说他在设法寻找当年《文艺复兴》上发表过的前两幕原作,同时努力寻忆、收集40年代重庆的生活印象,他很努力地继续写,有时感到非常艰难”可知近年来巴金一直在帮助曹禺,推着他往文学的阳光大道前行,这便是“海内存知己”的友谊,经历时间经久不衰;这“人间美丽景象”令读者动容,同时又丰富了读者对曹禺的印象,使人物形象更鲜明。【19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理解。结合第②段“1946年,他好像正在导演他自己写的电影《艳阳天》,剧本同时也在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散场后,我在影院门口的人潮中碰到曹禺。我问他片子怎么样,他兴奋地连说好,很好,同时还做出了只有一个中学生才能做出来的表情动作。这使我很吃惊并留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军训自我鉴定-合集15篇
- 财务会计实习报告模板集锦九篇
- 2023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8 蝴蝶的家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
- 2022文明礼仪演讲稿
- 钳工毕业实习报告9篇
- 转正申请个人总结12篇
- 中考百日誓师致辞(合集15篇)
- 河道清淤实施方案
- 河北省邯郸市部分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模拟预测试题生物试卷含答案
- 物质成瘾stroop效应
- 2023年中医养生之药膳食疗考试试题
- 《医学人文课件》
-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2023-2024学年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答案
- 高空除锈刷漆施工方案模板
- 锅炉控制器modbus协议支持说明
- 粉末涂料有限公司危废库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 安全生产信息管理制度全
- 住宅物业危险源辨识评价表
- 世界主要国家洲别、名称、首都、代码、区号、时差汇总表
- 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铁一中学九年级(上)物理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
- 《报告文学研究》(07562)自考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