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湖南省岳阳市2025届高三年级9月月考试题历史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大汶口墓葬中,明显地分成大墓和小墓群。大墓中,有的随葬陶器多达120多件,有的还随葬有镂花象牙简、鳄鱼鳞板、龟甲等珍奇物品。其他小墓中随葬品很少或没有随葬品。这反映出,当时()A.等级制度形成 B.早期国家初步形成 C.阶级对抗明显 D.原始社会趋向解体〖答案〗D〖解析〗【详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当时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权贵阶层,原始社会正在走向解体,D项正确;材料中只是说明当时出现贫富分化的现象,但无法得出等级制度形成,排除A项;我国早期国家是从夏朝开始的,排除B项;墓葬随葬品无法体现阶级对抗,排除C项。故选D项。2.周灭商之后,武王“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又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后又“以微子开(帝纣之庶兄)代殷后,国于宋”。西周褒封古帝王后代和夏商宗室后裔的深层用意是()A.强化血缘等级关系 B.建立贵族联合统治C.彰显天下共主地位 D.安抚潜在敌对势力〖答案〗C〖解析〗【详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周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周朝统治者之所以分封商朝和先代贵族的后裔,主要是为了体现周王室是这些先代贵族的共主,从而彰显天下共主的地位,C项正确;周王室和这些先代贵族之间没有血缘关系,因此并不是强化血缘等级关系,排除A项;这一做法是为了彰显天下共主的地位,而不是为了建立贵族的联合统治以及安抚潜在敌对势力,排除BD项。故选C项。3.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就已经认识到地理环境对政治活动的重要影响,提出了诸如“北守南融”“以藩为屏”“以夷制夷”“合纵连横”“远交近攻”“屯垦戍边”“富国强兵”等思想。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地缘政治思想的特点是()A.形成了系统完备的理论体系 B.偏重实践,经世致用C.注重处理中国与邻国的关系 D.源远流长,连绵不断〖答案〗B〖解析〗【详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北守南融”,“合纵连横”与“远交近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地缘政治思想出现雏形,与社会现实密切相关,具有偏重实践,经世致用的特点,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地缘政治思想出现雏形,没有形成了系统完备的理论体系,排除A项;材料主旨“偏重实践的古代地缘政治思想”,而“注重处理中国与邻国的关系”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源远流长,连绵不断”是中华文化的特点,不是中国古代地缘政治思想的特点,排除D项。故选B项。4.探究秦朝短命而亡是历代的热点话题。以下是不同时代文人的观点。影响以下历史认识的主导因素是()作者观点出处贾谊(前200—前168年)“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杜牧(803—852年)“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阿房宫赋》苏轼(1037—1101年)“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只能骤至富强,亦召怨天下”《上神宗皇帝书》A.思想认同 B.史料来源 C.研究视角 D.主观动机〖答案〗D〖解析〗【详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不同时代的文人对秦朝短命而亡有不同的观点,影响他们历史认识的主导因素是主观动机的不同,D项正确;思想认同也包含在主观动机里面,排除A项;主导因素主要是文人自身的因素,史料来源是因素之一,但是不是主导因素,排除B项;研究视角只是历史认识的因素之一,也属于主观动机之一,排除C项。故选D项。5.在汉代,每个官吏一入仕途就有记录功劳、考课、籍贯等各项情况的“伐阅簿”。官吏任职期间,只要不犯赃罪,依然可依功劳等次累升至郡国长官一级。若自动去职或免职后,仍可按累积的功劳再次被征用。据此可知,汉代()A.察举制以功劳为升迁依据 B.官僚队伍内部流动规范化C.官吏的考核大都流于形式 D.郡国长官控制地方选人权〖答案〗B〖解析〗【详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每个官吏一入仕途就有记录功劳、考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政府对官员功劳等皆有记载、升迁和重新任用都有具体规定,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升迁或罢黜,说明官僚队伍内部流动规范化,B项正确;察举制的标准是品行,材料内容涉及官员内部管理,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官吏考核的具体方法,仅说明官吏升迁以功劳为参考,排除C项;官吏可升至郡国一级,不代表郡国长官控制选人权,排除D项。故选B项。6.下表为东汉至刘宋,荆州地区建制沿革和户口统计表朝代建制辖区户口数备注东汉东汉7郡、117城139939户、6265952口“建制辖区”时有调整,但总体范围变化不大;“户口数”为官方统计数据西晋22郡、176城389548户刘宋45郡、209城195821户、1082729口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南北相攻,人口急剧减少 B.劳动人口的依附化C.政权更迭,社会持续动荡 D.经济开发出现逆转〖答案〗B〖解析〗【详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至刘宋(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从东汉到刘宋,建制辖区虽然增多,但是官方统计的户数、口数都在大幅减少,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田庄经济、寺院经济发达,大量人口依附于它们,使国家的编户齐民减少,B项正确;材料是官方统计的人口数据,无法反映人口减少数,排除A项;“政权更迭、社会动荡不是材料中国家编户齐民的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经济趋向平衡,排除D项。故选B项。7.下表是魏晋时期的三则故事,这反映出当时()A.追求个性解放成为时代主流 B.传统儒学遭遇信仰危机C.士人群体追求世俗生活享受 D.儒、道、佛三教出现交融〖答案〗B〖解析〗【详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中国)。按照《晋书·阮籍传》记载,阮籍曾经嚎啕大哭与其素未谋面的“兵家女”,按照《世说新语》的记载,洛阳妇女把英俊潇洒的潘岳围起来仔细观赏、刘伶在家中裸露身体,此三事说明在魏晋南北朝这一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之下,社会风气江河日下,传统的儒家道德观念遭遇到了信仰危机,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仍然是传统的儒家思想,排除A项;题干表格内容中仅是述及了阮籍、潘岳、刘伶三人的所作所为,并不能扩大为整个“士人群体”,排除C项;题干内容中所述及的三则故事反映出传统的儒学思想遭遇信仰危机,并没有述及“三教交融”现象,排除D项。故选B项。8.“州郡之设有时而更,山川之形千古不易”,高山大川两侧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不同类型的经济区和社会文化区。《尚书·禹贡》中的九州和唐朝的十道或者十五道都是依据这一特点划分的。这一划分()A.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B.推动文明的多元一体C.为历代统治者所青睐 D.削弱了地方割据基础〖答案〗A〖解析〗【详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可知,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行政区划依据山川形便原则划分,这是因为自然环境不同会形成不同的经济区,显然这样的划分兼顾了实际的地理环境,因此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A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古代中国依据“山川形便”原则划分行政区域,与文明多元一体无关,排除B项;C项表述基本符合元朝之前的史实,但是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项;据所学,依据“山川形便”原则划分行政区域,会增强地方割据基础,排除D项。故选A项。9.1032年,有臣僚在奏章中提出:“比诏淮南民饥,有以男女雇人者,官为赎还之。今民间不敢雇佣人,而贫者或无以自存,望听其便。”宋仁宗采纳了这一建议。这反映出宋代社会治理注重以政策调整()A.化解社会发展衍生的问题 B.追求社会财富分配的相对合理C.强化政府的经济管控职能 D.遏制贫富分化带来的阶级对立〖答案〗A〖解析〗【详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臣僚向仁宗皇帝提议允许民间雇人行为以缓解灾民问题,体现了宋代社会治理注重以政策调整化解社会发展衍生的问题,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宋代社会治理注重以政策调整化解社会发展衍生的问题,并不是追求社会财富分配的相对合理,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宋代社会治理注重以政策调整化解社会发展衍生的问题,与政府的经济管控职能无关,排除C项;“遏制贫富分化带来的阶级对立”说法不符合史实,贫富分化和阶级对立始终存在,并未得到遏制,排除D项。故选A项。10.下表是唐朝至宋元时期有关契约的记述。这反映了()时期史料记述唐《唐律》:“诸负债,违契不偿,一疋(周匹)以上,违二十日笛二十,二十日以上加一等”宋政府规定订立买卖契约应由先问亲邻、输钱印契、过割赋税、原主离业四个环节组成元法律要求“经官给据”才能进入契约订立的其他程序A.经济发展使契约制度逐渐成型 B.契约订立的程序日渐完善C.法律条款保证了契约制度实施 D.政府对契约信用监管加强〖答案〗D〖解析〗【详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至宋元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唐朝至宋元时期,政府对契约订立的规定逐渐详细和严格,反映了唐、宋、元政府对契约信用的监管逐步加强,D项正确;材料仅涉及唐朝至宋元时期有关契约的部分记述,不能体现经济发展使契约制度逐渐成型,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政府对契约信用监管加强,未涉及契约订立的程序,排除B项;“保证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11.自1167年开始,金世宗开始对猛安谋克制进行改革和重建,严禁猛安谋克户出卖土地、奴婢,禁止酗酒游宴,鼓励猛安谋克户亲自从事耕种。改革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成效。猛安谋克户依然无法改变懒惰、畏战的面貌。猛安谋克制的衰亡源于()A.金世宗改革对封建化的逆转 B.猛安谋克的日益腐化C.因俗而治不适应多民族地区 D.社会条件的根本变化〖答案〗D〖解析〗【详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167年开始(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猛安谋克制作为一种兵民合一的组织系统,推动了女真民族的兴起,但进入中原地区以后,逐渐不适应更高的农耕文明发展的需要,其衰亡是必然的,D项正确;金世宗改革总体上是适应封建化的,排除A项;猛安谋克的腐化是直接原因,排除B项;猛安谋克制的衰亡不是由于因俗而治不适应多民族地区而是不适应更高的农耕文明发展的需要,排除C项。故选D项。12.元朝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分开”,打破了山川形便,采取犬牙交错的行政划分方式。这有助于()A.强化行省对地方有效管辖 B.增强对国家政治认同感C.推动政治文化格局的演变 D.促进民族大交融的趋势〖答案〗B〖解析〗【详析】元朝统治者打破了山川形便,采取犬牙交错的行政划分方式,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这就等于增强对国家统一的政治认同感,B项正确;题干仅涉及到行省的划分原则,不涉及到具体行省对地方的有效管辖,排除A项;元朝统治者的行政划分方式主要是有助于其政治统治,而不是政治文化格局的演变,排除C项;元朝统治者的行政划分方式主要是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而不是促进民族交融,排除D项。故选B项。13.明中后期,巾帼英雄形象开始普遍流传。《杨家府演义》中和男性一样保家卫国、敢于反抗奸臣当道、追求婚姻自主的杨门女将,《说唐三传》中挂帅出征平定边患、敢爱敢恨的樊梨花,都是杰出的代表。这些巾帼英雄形象的塑造反映了()A.主流价值观变化影响生活观念 B.商品经济促进文化形式世俗化C.社会危机下人们对英雄的期待 D.文人借女性英雄题材抒发抱负〖答案〗B〖解析〗【详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中后期(中国)。据材料信息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明朝中后期,巾帼英雄形象开始普遍流传,在这一时期的小说中有所体现。据所学可知,在宋明理学中,女子的地位一直不够高,明朝中后期小说中女子形象在提升,据所学是因为这一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理学的观念受到冲击,在文学作品中女子的形象发生变化,B项正确;明代的主流价值观念仍然是理学,并未发生改变,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文学作品的变化,无法得出人们崇拜英雄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文人借女性英雄题材抒发抱负,材料体现的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理学受到冲击,女子的地位有所提升,在文学作品中有所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14.清代中叶,湖南新化县“妇人女子纺织之声,虽于夜分不辍,但所需棉花,尚籍资于邻境,不全出于土产"。邵阳县棉花"种之颇多……大约每年所收,不足衣本土之人,多贩之他处"。这反映出当时()A.区域商帮的兴起 B.雇佣关系的普及C.地区经济的差异 D.纺织技术的进步〖答案〗C〖解析〗【详析】根据材料“妇人女子纺织之声,虽于夜分不辍,但所需棉花,尚籍资于邻境,不全出于土产种之颇多……大约每年所收,不足衣本土之人,多贩之他处”可知,清代湖南新化县纺织的棉花多来自邻境,而邵阳县的棉花则多贩之他处,这反映出地方经济发展存在差异,C项正确;这一现象与商帮的兴起无关,排除A项;雇佣关系的普及并不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排除B项;材料主要反映了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的差异,这并不是纺织技术的进步,排除D项。故选C项。15.研讨会上,学者争论清朝前期成功统治帝国的原因,有两类解释:第一类认为是统治者在不同地区,包括新疆、西藏、蒙古、关内,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统治策略,形成统一多民族帝国。第二类认为是统治者采取汉化政策,才能以少数民族身份入主中原。以下说法较为合理的是()A.第一类解释的证据是实施八旗制度、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B.第二类解释的证据是动员学者编纂《四库全书》,开科取士C.第一类学者采取多元主义观点,解释较空疏,不具学术意义D.第二类学者站在华夏中心主义,立场相对客观,解释较可靠〖答案〗B〖解析〗【详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前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关于清朝前期成功统治帝国的原因,第一类认为是统治者在不同地区,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统治策略,第二类认为是统治者采取汉化政策。据所学,清高宗乾隆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四库全书》,被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农、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源头和血脉,开科取士是继承隋唐以来的科举制,所以,编纂《四库全书》和开科取士是采取汉化政策的表现,B项正确;八旗制度是满人的传统制度,不是汉化政策,排除A项;第一类学者没有采取多元主义观点,但其观点有学术意义,排除C项;第二类学者认为,清朝统治者采取汉化政策,才能以少数民族身份入主中原,是站在汉族立场上,排除D项。故选B项。16.下图是秦至清粮食生产和需求演变图,结合时代背景,对该图历史解释最正确的是()A.政局的不断变动会导致粮食的总需求量上升B.隋唐新物种的引进促进了粮食总产量的大增C.宋代粮食总产量的增加有赖于新技术的使用D.明清人口频繁流动导致粮食总需求量上升〖答案〗C〖解析〗【详析】根据材料“秦至清粮食生产和需求演变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辽金元时期,是中国古代粮食人均占有量最高的时期,而且此时粮食总产量在稳步增长,这得益于在宋代像加了“犁刀”的曲辕犁,“秧马”等各种先进的农具均已配套齐全,我国传统农具发展到宋元,已到达了它的峰巅,C项正确;人口的不断增加会导致粮食总需求的上升,而不是所有朝代需求量的上升都是由政局的不断变动引起,排除A项;隋唐新物种的引进包括骆驼、马与葡萄等,与促进了粮食总产量的大增无关,隋唐粮食产量增加得益于曲辕犁、筒车等农业工具的使用,排除B项;明清人口的大量增加导致粮食总需求量上升,而不是频繁流动导致,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题18分,18题16分,19题18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两汉至隋唐时期古籍辨伪的信息统计表时期辨伪学者辨伪古籍辨伪方法两汉12位儒家经典:《尔雅》、《礼记》等4部作者、文本、流传、佚文、比勘其他古籍、社会原因、政治原因诸子百家及艺术、谱录:《司马兵法》、《晏子春秋》等10部文学著作:《楚辞》魏晋南北朝14位儒家经典:《礼记》、《子夏易传》等4部作者、文本、著录、称引诸子百家及艺术、谱录:《孔子家语》《管子》等7部佛经:《比丘应供法行经》、《居士请僧福田经》等若干隋唐24位儒家经典:《孝经注》、《归藏易》等15部作者、文本、流传、著录、称引、比勘其他古籍、政治原因、常理诸子百家及艺术、谱录:《老子注》、《管子》等20部学著作:《李陵集》——改编自苏金侠《汉代至宋代文献辨伪的发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汉至隋唐时期的辨伪学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发展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表中某一时段,围绕“古籍辨伪与文化发展”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答案〗(1)特点:参与学者的数量增加;辨伪的古籍及种类日益多元(或范围扩大);辨伪方法日益丰富;辨伪的古籍门类以儒家经典及诸子百家作品居多。背景:政权更迭及战乱带来的古籍失散;汉代以来造纸术的发展,推动书籍数量的迅速增多;汉代以来,儒学吸收了诸子百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汉唐以来对外交流频繁,外来文化的传入;汉至隋唐时期学术风气相对自由。(任答四点)(2)〖示例〗选取:汉代论题:汉代古籍辨伪活动推动了儒家文化的发展。阐述:汉代学者积极地对古籍辨伪,有利于社会学术、文化的活跃与发展,进而推动了儒家文化的发展。汉初,由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及秦末战乱,大量儒家经典流失,也带来了大量的伪书的出现。因此,汉代学者积极辨伪,考证出儒家古籍的真伪,有利于儒家思想文化在汉代的复兴。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者董仲舒吸收融合了法家、道家和阴阳五行家思想,形成了新儒学。因此,学者需要对诸子百家的主张也有一定的了解。对诸子百家的古籍的辨伪,既推动了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传承,也有利于儒学本身的发展。综上所述,汉代的古籍辨伪,有利于儒家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汉代儒学取得社会主流思想的地位。(——★参考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详析】(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两汉至隋唐时期(中国)。特点:根据材料可知,表格分类包括辨伪学者、辨伪的古籍及辨伪的方法,因此,概括特点需要从这三个分类概括。根据辨伪学者一栏可知,两汉至隋唐辨伪学者日益增多;根据辨伪古籍一栏可知,辨伪的古籍及种类日益多元(或范围扩大);辨伪的古籍门类以儒家经典及诸子百家作品居多;根据辨伪方法一栏可知,两汉至隋唐的辨伪方法日益丰富。背景:根据材料“汉代至宋代文献辨伪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籍在政权更迭中容易流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籍数量日益增多,可联想到汉代造纸术的发明应用,降低了书籍阅读的门槛;古籍辨伪以儒家经典居多,可联想到汉武帝以来,儒学吸收诸子百家思想成为官方正统思想;魏晋时期,佛经的增多,可联想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对经文进行大胆质疑,也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学术风气相对自由。(2)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代中国。首先,根据题意要求,任选表中某一时段,可选择汉代。围绕“古籍辨伪与文化发展”,可拟定论题:汉代古籍辨伪活动推动了儒家文化的发展。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古籍辨伪的背景,如汉初,由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及秦末战乱,大量儒家经典流失,也带来了大量的伪书的出现;内容,如汉代学者积极辨伪,考证出儒家古籍的真伪;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者董仲舒吸收融合了法家、道家和阴阳五行家思想,形成了新儒学等等;影响,如对诸子百家的古籍的辨伪,既推动了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传承,也有利于儒学本身的发展等方面论述。最后,概括总结即可。18.自唐宋以后,江南在全国经济中逐步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葡西殖民者围绕中国的商品开辟了商业航线,中国的出口商品以生丝和丝织品为主,而进口的只有少量香料之类的商品。由于出现这种结构性的贸易逆差,美洲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成为当时全球经济中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于是,中国江南丝织业市镇进一步发展,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加速形成,白银货币化的进程也随之开始。——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和樊树志《全球化视野下的晚明》材料二五口通商后,长江中下游城市取代广州成为全国的外贸重心,江南作为上海的腹地,刺激了江南农村以外贸为目的商品生产的发展,丝茶出口增长,相关的手工业勃兴。随着上海、宁波等近代工业大都市兴起并成为区域性经济中心,对周边农村地区形成极大的向心力。中外工业资本不断渗入乡间,一方面都市工业部门不断吸引农村人口,另一方面中小型加工企业扩散到农村市镇,把工业主义的触角直接伸向农村。在江南专业经济区域,最多的是机器缫丝厂和棉纺织厂。江南市镇并未超越传统形态,而是处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呈现出经济上的“半截子”近代化和社会上的“二元结构”特征。——摘编自包伟民《江南市镇及其近代命运1840—1949》(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葡西殖民者商业航线对明清江南经济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近代江南市镇“近代化”的有利因素,并对材料中仅仅是“‘半截子’近代化”做出合理解释。〖答案〗(1)影响:促进江南市镇经济发展;推动商帮的形成;白银大量涌入,推动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白银成为通用货币;加强了江南同世界市场的联系。(2)有利因素: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的影响;近代工业大都市对周边农村的辐射影响;机器大生产技术的传入;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交通条件便利。解释:自然经济和传统手工业依然占主流;只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受到洋货的冲击;社会动荡,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据材料一“中国江南丝织业市镇进一步发展“可得,促进江南市镇经济发展;据材料一“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加速形成”可得,推动商帮的形成;据材料一“美洲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白银货币化的进程也随之开始“可得,白银大量涌入,推动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白银成为通用货币;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加强了江南同世界市场的联系。【小问2详析】本题是特点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第一小问有利因素,据材料二”五口通商后,长江中下游城市取代广州成为全国的外贸重心“可得,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的影响;据材料二“随着上海、宁波等近代工业大都市兴起并成为区域性经济中心“可得,近代工业大都市对周边农村的辐射影响;据材料二“把工业主义的触角直接伸向农村“可得,机器大生产技术的传入;据材料二“而是处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结合所学知识可得,交通条件便利。第二小问解释,据材料二“江南市镇并未超越传统形态,而是处干传统与近代之间”结合所学知识可得,自然经济和传统手工业依然占主流;中国近代的江南市镇经济只是资本主义世果市场的附庸;受到洋货的冲击;而且当时社会动荡,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中叶,广东福建地区为了稳定地方局势,转变地方风气,在地方社会中进行了大量的社学建设,成为国家统合东南边疆、加强其对地方社会控制力的软性工具。弘治十七年,正式将儒家日常礼仪列入社学教学内容,对社学童生进行礼仪教育。这种转变意味着明代社学的政治教化模式,完成了由“重法”向“重礼”的转变。通过社学教育,使得国家意识形态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基层社会,以达减少诉讼,端正风俗的效果,最终巩固国家在地方社会的统治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明中叶闽粤地区的儒学事业逐渐步入正轨,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儒家知识分子。——摘编自张昂霄《明清闽粤地区的社学与地方社会》材料二在中世纪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西欧国家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管理机构,国家的权力,甚至是领主的权力都无法直接影响到下属的农村地区。德意志王国的国王们只能通“巡游制”来管理自己的领土。由于外族入侵,大量村庄被纳入庄园之中,使得中世纪德意志地区的乡村组织有了基本的框架。长期的战乱促使庄园体系扩展,农民出于自身保护的需求不得不接受庄园制度的管理。在中世纪社会中,按照基督教会的理念,人被分为专门从事劳动的农民、从事军事的贵族以及从事祈祷的教士,中世纪中期教会的改革也深刻影响到了村庄的地位。——摘编自陈若毅《中世纪中晚期德意志乡村组织的变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乡村治理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2)对比明朝与中世纪欧洲乡村治理的异同,并分析造成不同的原因。(3)从明朝和中世纪欧洲的乡村治理中,能为现代乡村治理提供哪些启示?〖答案〗(1)措施:社学建设;道德教化;礼法并用。影响:完善基层行政制度和乡村组织结构;有利国家治理与社会发展;稳定乡村社会;为地方社学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理论背景和人才基础;为后世提供借鉴。(2)同:形成基层体系框架;注重思想道德教化;异:明朝:中央控制;日常管理;社学教化模式;儒家主导;欧洲:地方自治;巡游管理;庄园领主制度;教区管理。原因:国家政治管理体制;封建经济发展程度;文化的核心理念。(3)启示:发挥基层力量的功能,节省治理成本;重视思想教化的潜移默化作用;落实群众自治。〖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中国)。第一小问措施,根据材料一“在地方社会中进行了大量的社学建设”可得出,社学建设;根据材料一“正式将儒家日常礼仪列入社学教学内容”可得出,道德教化;根据材料一“完成了由‘重法’向‘重礼’的转变”可得出,礼法并用。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一“使得国家意识形态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基层社会,以达减少诉讼,端正风俗的效果,最终巩固国家在地方社会的统治基础”和所学可知,可从完善基层行政制度和乡村组织结构、利国家治理与社会发展、稳定乡村社会、为地方社学的发展提供深厚的理论背景和人才基础、为后世提供借鉴等角度进行分析。【小问2详析】本题是对比类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中国)与中世纪(欧洲)。第一小问异同,先求同在存异,相同方面:据材料一“在地方社会中进行了大量的社学建设,成为国家统合东南边疆、加强其对地方社会控制力的软性工具”、材料二“大量村庄被纳入庄园之中,使得中世纪德意志地区的乡村组织有了基本的框架”可知,形成基层体系框架;据材料一“通过社学教育,使得国家意识形态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基层社会,以达减少诉讼,端正风俗的效果”、材料二“在中世纪社会中,按照基督教会的理念,人被分为专门从事劳动的农民、从事军事的贵族以及从事祈祷的教士”可知,注重思想道德教化。异的方面:据材料一“国家统合东南边疆、加强其对地方社会控制力的软性工具。弘治十七年,正式将儒家日常礼仪列入社学教学内容,对社学童生进行礼仪教育”可知,明朝实行了中央控制;日常管理;据材料一“这种转变意味着明代社学的政治教化模式,完成了由‘重法’向‘重礼’的转变”可知,明朝推行社学教化模式;据材料一“明中叶闽粤地区的儒学事业逐渐步入正轨,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儒家知识分子”可知,明朝儒家主导;据材料二“在中世纪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西欧国家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管理机构,国家的权力,甚至是领主的权力都无法直接影响到下属的农村地区”可知,欧洲地方自治;据材料二“德意志王国的国王们只能通“巡游制”来管理自己的领土。由于外族入侵,大量村庄被纳入庄园之中,使得中世纪德意志地区的乡村组织有了基本的框架。长期的战乱促使实行庄园体系扩展,农民出于自身保护的需求不得不接受庄园制度的管理”可知,欧洲进行巡游管理;庄园领主制度;据材料二“在中世纪社会中,按照基督教会的理念,人被分为专门从事劳动的农民、从事军事的贵族以及从事祈祷的教士,中世纪中期教会的改革也深刻影响到了村庄的地位。”可知,教区管理。第二小问原因,主要从政治体制、经济发展和宗教文化理念等角度进行归纳,国家政治管理体制;封建经济发展程度;文化的核心理念。【小问3详析】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中国)与中世纪(欧洲)。据材料一“在地方社会中进行了大量的社学建设,成为国家统合东南边疆、加强其对地方社会控制力的软性工具”、材料二“国家的权力,甚至是领主的权力都无法直接影响到下属的农村地区”可得出,发挥基层力量的功能,节省治理成本;据材料一“通过社学教育,使得国家意识形态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基层社会,以达减少诉讼,端正风俗的效果”、材料二“按照基督教会的理念,人被分为专门从事劳动的农民、从事军事的贵族以及从事祈祷的教士,中世纪中期教会的改革也深刻影响到了村庄的地位”可得出,重视思想教化的潜移默化作用;据所学可得出,落实群众自治。湖南省岳阳市2025届高三年级9月月考试题历史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大汶口墓葬中,明显地分成大墓和小墓群。大墓中,有的随葬陶器多达120多件,有的还随葬有镂花象牙简、鳄鱼鳞板、龟甲等珍奇物品。其他小墓中随葬品很少或没有随葬品。这反映出,当时()A.等级制度形成 B.早期国家初步形成 C.阶级对抗明显 D.原始社会趋向解体〖答案〗D〖解析〗【详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当时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权贵阶层,原始社会正在走向解体,D项正确;材料中只是说明当时出现贫富分化的现象,但无法得出等级制度形成,排除A项;我国早期国家是从夏朝开始的,排除B项;墓葬随葬品无法体现阶级对抗,排除C项。故选D项。2.周灭商之后,武王“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又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后又“以微子开(帝纣之庶兄)代殷后,国于宋”。西周褒封古帝王后代和夏商宗室后裔的深层用意是()A.强化血缘等级关系 B.建立贵族联合统治C.彰显天下共主地位 D.安抚潜在敌对势力〖答案〗C〖解析〗【详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周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周朝统治者之所以分封商朝和先代贵族的后裔,主要是为了体现周王室是这些先代贵族的共主,从而彰显天下共主的地位,C项正确;周王室和这些先代贵族之间没有血缘关系,因此并不是强化血缘等级关系,排除A项;这一做法是为了彰显天下共主的地位,而不是为了建立贵族的联合统治以及安抚潜在敌对势力,排除BD项。故选C项。3.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就已经认识到地理环境对政治活动的重要影响,提出了诸如“北守南融”“以藩为屏”“以夷制夷”“合纵连横”“远交近攻”“屯垦戍边”“富国强兵”等思想。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地缘政治思想的特点是()A.形成了系统完备的理论体系 B.偏重实践,经世致用C.注重处理中国与邻国的关系 D.源远流长,连绵不断〖答案〗B〖解析〗【详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北守南融”,“合纵连横”与“远交近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地缘政治思想出现雏形,与社会现实密切相关,具有偏重实践,经世致用的特点,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地缘政治思想出现雏形,没有形成了系统完备的理论体系,排除A项;材料主旨“偏重实践的古代地缘政治思想”,而“注重处理中国与邻国的关系”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源远流长,连绵不断”是中华文化的特点,不是中国古代地缘政治思想的特点,排除D项。故选B项。4.探究秦朝短命而亡是历代的热点话题。以下是不同时代文人的观点。影响以下历史认识的主导因素是()作者观点出处贾谊(前200—前168年)“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杜牧(803—852年)“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阿房宫赋》苏轼(1037—1101年)“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只能骤至富强,亦召怨天下”《上神宗皇帝书》A.思想认同 B.史料来源 C.研究视角 D.主观动机〖答案〗D〖解析〗【详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不同时代的文人对秦朝短命而亡有不同的观点,影响他们历史认识的主导因素是主观动机的不同,D项正确;思想认同也包含在主观动机里面,排除A项;主导因素主要是文人自身的因素,史料来源是因素之一,但是不是主导因素,排除B项;研究视角只是历史认识的因素之一,也属于主观动机之一,排除C项。故选D项。5.在汉代,每个官吏一入仕途就有记录功劳、考课、籍贯等各项情况的“伐阅簿”。官吏任职期间,只要不犯赃罪,依然可依功劳等次累升至郡国长官一级。若自动去职或免职后,仍可按累积的功劳再次被征用。据此可知,汉代()A.察举制以功劳为升迁依据 B.官僚队伍内部流动规范化C.官吏的考核大都流于形式 D.郡国长官控制地方选人权〖答案〗B〖解析〗【详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每个官吏一入仕途就有记录功劳、考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政府对官员功劳等皆有记载、升迁和重新任用都有具体规定,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升迁或罢黜,说明官僚队伍内部流动规范化,B项正确;察举制的标准是品行,材料内容涉及官员内部管理,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官吏考核的具体方法,仅说明官吏升迁以功劳为参考,排除C项;官吏可升至郡国一级,不代表郡国长官控制选人权,排除D项。故选B项。6.下表为东汉至刘宋,荆州地区建制沿革和户口统计表朝代建制辖区户口数备注东汉东汉7郡、117城139939户、6265952口“建制辖区”时有调整,但总体范围变化不大;“户口数”为官方统计数据西晋22郡、176城389548户刘宋45郡、209城195821户、1082729口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南北相攻,人口急剧减少 B.劳动人口的依附化C.政权更迭,社会持续动荡 D.经济开发出现逆转〖答案〗B〖解析〗【详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至刘宋(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从东汉到刘宋,建制辖区虽然增多,但是官方统计的户数、口数都在大幅减少,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田庄经济、寺院经济发达,大量人口依附于它们,使国家的编户齐民减少,B项正确;材料是官方统计的人口数据,无法反映人口减少数,排除A项;“政权更迭、社会动荡不是材料中国家编户齐民的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经济趋向平衡,排除D项。故选B项。7.下表是魏晋时期的三则故事,这反映出当时()A.追求个性解放成为时代主流 B.传统儒学遭遇信仰危机C.士人群体追求世俗生活享受 D.儒、道、佛三教出现交融〖答案〗B〖解析〗【详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中国)。按照《晋书·阮籍传》记载,阮籍曾经嚎啕大哭与其素未谋面的“兵家女”,按照《世说新语》的记载,洛阳妇女把英俊潇洒的潘岳围起来仔细观赏、刘伶在家中裸露身体,此三事说明在魏晋南北朝这一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之下,社会风气江河日下,传统的儒家道德观念遭遇到了信仰危机,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仍然是传统的儒家思想,排除A项;题干表格内容中仅是述及了阮籍、潘岳、刘伶三人的所作所为,并不能扩大为整个“士人群体”,排除C项;题干内容中所述及的三则故事反映出传统的儒学思想遭遇信仰危机,并没有述及“三教交融”现象,排除D项。故选B项。8.“州郡之设有时而更,山川之形千古不易”,高山大川两侧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不同类型的经济区和社会文化区。《尚书·禹贡》中的九州和唐朝的十道或者十五道都是依据这一特点划分的。这一划分()A.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B.推动文明的多元一体C.为历代统治者所青睐 D.削弱了地方割据基础〖答案〗A〖解析〗【详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可知,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行政区划依据山川形便原则划分,这是因为自然环境不同会形成不同的经济区,显然这样的划分兼顾了实际的地理环境,因此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A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古代中国依据“山川形便”原则划分行政区域,与文明多元一体无关,排除B项;C项表述基本符合元朝之前的史实,但是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项;据所学,依据“山川形便”原则划分行政区域,会增强地方割据基础,排除D项。故选A项。9.1032年,有臣僚在奏章中提出:“比诏淮南民饥,有以男女雇人者,官为赎还之。今民间不敢雇佣人,而贫者或无以自存,望听其便。”宋仁宗采纳了这一建议。这反映出宋代社会治理注重以政策调整()A.化解社会发展衍生的问题 B.追求社会财富分配的相对合理C.强化政府的经济管控职能 D.遏制贫富分化带来的阶级对立〖答案〗A〖解析〗【详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臣僚向仁宗皇帝提议允许民间雇人行为以缓解灾民问题,体现了宋代社会治理注重以政策调整化解社会发展衍生的问题,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宋代社会治理注重以政策调整化解社会发展衍生的问题,并不是追求社会财富分配的相对合理,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宋代社会治理注重以政策调整化解社会发展衍生的问题,与政府的经济管控职能无关,排除C项;“遏制贫富分化带来的阶级对立”说法不符合史实,贫富分化和阶级对立始终存在,并未得到遏制,排除D项。故选A项。10.下表是唐朝至宋元时期有关契约的记述。这反映了()时期史料记述唐《唐律》:“诸负债,违契不偿,一疋(周匹)以上,违二十日笛二十,二十日以上加一等”宋政府规定订立买卖契约应由先问亲邻、输钱印契、过割赋税、原主离业四个环节组成元法律要求“经官给据”才能进入契约订立的其他程序A.经济发展使契约制度逐渐成型 B.契约订立的程序日渐完善C.法律条款保证了契约制度实施 D.政府对契约信用监管加强〖答案〗D〖解析〗【详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至宋元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唐朝至宋元时期,政府对契约订立的规定逐渐详细和严格,反映了唐、宋、元政府对契约信用的监管逐步加强,D项正确;材料仅涉及唐朝至宋元时期有关契约的部分记述,不能体现经济发展使契约制度逐渐成型,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政府对契约信用监管加强,未涉及契约订立的程序,排除B项;“保证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11.自1167年开始,金世宗开始对猛安谋克制进行改革和重建,严禁猛安谋克户出卖土地、奴婢,禁止酗酒游宴,鼓励猛安谋克户亲自从事耕种。改革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成效。猛安谋克户依然无法改变懒惰、畏战的面貌。猛安谋克制的衰亡源于()A.金世宗改革对封建化的逆转 B.猛安谋克的日益腐化C.因俗而治不适应多民族地区 D.社会条件的根本变化〖答案〗D〖解析〗【详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167年开始(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猛安谋克制作为一种兵民合一的组织系统,推动了女真民族的兴起,但进入中原地区以后,逐渐不适应更高的农耕文明发展的需要,其衰亡是必然的,D项正确;金世宗改革总体上是适应封建化的,排除A项;猛安谋克的腐化是直接原因,排除B项;猛安谋克制的衰亡不是由于因俗而治不适应多民族地区而是不适应更高的农耕文明发展的需要,排除C项。故选D项。12.元朝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分开”,打破了山川形便,采取犬牙交错的行政划分方式。这有助于()A.强化行省对地方有效管辖 B.增强对国家政治认同感C.推动政治文化格局的演变 D.促进民族大交融的趋势〖答案〗B〖解析〗【详析】元朝统治者打破了山川形便,采取犬牙交错的行政划分方式,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这就等于增强对国家统一的政治认同感,B项正确;题干仅涉及到行省的划分原则,不涉及到具体行省对地方的有效管辖,排除A项;元朝统治者的行政划分方式主要是有助于其政治统治,而不是政治文化格局的演变,排除C项;元朝统治者的行政划分方式主要是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而不是促进民族交融,排除D项。故选B项。13.明中后期,巾帼英雄形象开始普遍流传。《杨家府演义》中和男性一样保家卫国、敢于反抗奸臣当道、追求婚姻自主的杨门女将,《说唐三传》中挂帅出征平定边患、敢爱敢恨的樊梨花,都是杰出的代表。这些巾帼英雄形象的塑造反映了()A.主流价值观变化影响生活观念 B.商品经济促进文化形式世俗化C.社会危机下人们对英雄的期待 D.文人借女性英雄题材抒发抱负〖答案〗B〖解析〗【详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中后期(中国)。据材料信息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明朝中后期,巾帼英雄形象开始普遍流传,在这一时期的小说中有所体现。据所学可知,在宋明理学中,女子的地位一直不够高,明朝中后期小说中女子形象在提升,据所学是因为这一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理学的观念受到冲击,在文学作品中女子的形象发生变化,B项正确;明代的主流价值观念仍然是理学,并未发生改变,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文学作品的变化,无法得出人们崇拜英雄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文人借女性英雄题材抒发抱负,材料体现的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理学受到冲击,女子的地位有所提升,在文学作品中有所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14.清代中叶,湖南新化县“妇人女子纺织之声,虽于夜分不辍,但所需棉花,尚籍资于邻境,不全出于土产"。邵阳县棉花"种之颇多……大约每年所收,不足衣本土之人,多贩之他处"。这反映出当时()A.区域商帮的兴起 B.雇佣关系的普及C.地区经济的差异 D.纺织技术的进步〖答案〗C〖解析〗【详析】根据材料“妇人女子纺织之声,虽于夜分不辍,但所需棉花,尚籍资于邻境,不全出于土产种之颇多……大约每年所收,不足衣本土之人,多贩之他处”可知,清代湖南新化县纺织的棉花多来自邻境,而邵阳县的棉花则多贩之他处,这反映出地方经济发展存在差异,C项正确;这一现象与商帮的兴起无关,排除A项;雇佣关系的普及并不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排除B项;材料主要反映了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的差异,这并不是纺织技术的进步,排除D项。故选C项。15.研讨会上,学者争论清朝前期成功统治帝国的原因,有两类解释:第一类认为是统治者在不同地区,包括新疆、西藏、蒙古、关内,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统治策略,形成统一多民族帝国。第二类认为是统治者采取汉化政策,才能以少数民族身份入主中原。以下说法较为合理的是()A.第一类解释的证据是实施八旗制度、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B.第二类解释的证据是动员学者编纂《四库全书》,开科取士C.第一类学者采取多元主义观点,解释较空疏,不具学术意义D.第二类学者站在华夏中心主义,立场相对客观,解释较可靠〖答案〗B〖解析〗【详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前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关于清朝前期成功统治帝国的原因,第一类认为是统治者在不同地区,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统治策略,第二类认为是统治者采取汉化政策。据所学,清高宗乾隆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四库全书》,被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农、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源头和血脉,开科取士是继承隋唐以来的科举制,所以,编纂《四库全书》和开科取士是采取汉化政策的表现,B项正确;八旗制度是满人的传统制度,不是汉化政策,排除A项;第一类学者没有采取多元主义观点,但其观点有学术意义,排除C项;第二类学者认为,清朝统治者采取汉化政策,才能以少数民族身份入主中原,是站在汉族立场上,排除D项。故选B项。16.下图是秦至清粮食生产和需求演变图,结合时代背景,对该图历史解释最正确的是()A.政局的不断变动会导致粮食的总需求量上升B.隋唐新物种的引进促进了粮食总产量的大增C.宋代粮食总产量的增加有赖于新技术的使用D.明清人口频繁流动导致粮食总需求量上升〖答案〗C〖解析〗【详析】根据材料“秦至清粮食生产和需求演变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辽金元时期,是中国古代粮食人均占有量最高的时期,而且此时粮食总产量在稳步增长,这得益于在宋代像加了“犁刀”的曲辕犁,“秧马”等各种先进的农具均已配套齐全,我国传统农具发展到宋元,已到达了它的峰巅,C项正确;人口的不断增加会导致粮食总需求的上升,而不是所有朝代需求量的上升都是由政局的不断变动引起,排除A项;隋唐新物种的引进包括骆驼、马与葡萄等,与促进了粮食总产量的大增无关,隋唐粮食产量增加得益于曲辕犁、筒车等农业工具的使用,排除B项;明清人口的大量增加导致粮食总需求量上升,而不是频繁流动导致,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题18分,18题16分,19题18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两汉至隋唐时期古籍辨伪的信息统计表时期辨伪学者辨伪古籍辨伪方法两汉12位儒家经典:《尔雅》、《礼记》等4部作者、文本、流传、佚文、比勘其他古籍、社会原因、政治原因诸子百家及艺术、谱录:《司马兵法》、《晏子春秋》等10部文学著作:《楚辞》魏晋南北朝14位儒家经典:《礼记》、《子夏易传》等4部作者、文本、著录、称引诸子百家及艺术、谱录:《孔子家语》《管子》等7部佛经:《比丘应供法行经》、《居士请僧福田经》等若干隋唐24位儒家经典:《孝经注》、《归藏易》等15部作者、文本、流传、著录、称引、比勘其他古籍、政治原因、常理诸子百家及艺术、谱录:《老子注》、《管子》等20部学著作:《李陵集》——改编自苏金侠《汉代至宋代文献辨伪的发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汉至隋唐时期的辨伪学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发展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表中某一时段,围绕“古籍辨伪与文化发展”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答案〗(1)特点:参与学者的数量增加;辨伪的古籍及种类日益多元(或范围扩大);辨伪方法日益丰富;辨伪的古籍门类以儒家经典及诸子百家作品居多。背景:政权更迭及战乱带来的古籍失散;汉代以来造纸术的发展,推动书籍数量的迅速增多;汉代以来,儒学吸收了诸子百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汉唐以来对外交流频繁,外来文化的传入;汉至隋唐时期学术风气相对自由。(任答四点)(2)〖示例〗选取:汉代论题:汉代古籍辨伪活动推动了儒家文化的发展。阐述:汉代学者积极地对古籍辨伪,有利于社会学术、文化的活跃与发展,进而推动了儒家文化的发展。汉初,由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及秦末战乱,大量儒家经典流失,也带来了大量的伪书的出现。因此,汉代学者积极辨伪,考证出儒家古籍的真伪,有利于儒家思想文化在汉代的复兴。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者董仲舒吸收融合了法家、道家和阴阳五行家思想,形成了新儒学。因此,学者需要对诸子百家的主张也有一定的了解。对诸子百家的古籍的辨伪,既推动了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传承,也有利于儒学本身的发展。综上所述,汉代的古籍辨伪,有利于儒家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汉代儒学取得社会主流思想的地位。(——★参考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详析】(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两汉至隋唐时期(中国)。特点:根据材料可知,表格分类包括辨伪学者、辨伪的古籍及辨伪的方法,因此,概括特点需要从这三个分类概括。根据辨伪学者一栏可知,两汉至隋唐辨伪学者日益增多;根据辨伪古籍一栏可知,辨伪的古籍及种类日益多元(或范围扩大);辨伪的古籍门类以儒家经典及诸子百家作品居多;根据辨伪方法一栏可知,两汉至隋唐的辨伪方法日益丰富。背景:根据材料“汉代至宋代文献辨伪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籍在政权更迭中容易流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籍数量日益增多,可联想到汉代造纸术的发明应用,降低了书籍阅读的门槛;古籍辨伪以儒家经典居多,可联想到汉武帝以来,儒学吸收诸子百家思想成为官方正统思想;魏晋时期,佛经的增多,可联想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对经文进行大胆质疑,也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学术风气相对自由。(2)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代中国。首先,根据题意要求,任选表中某一时段,可选择汉代。围绕“古籍辨伪与文化发展”,可拟定论题:汉代古籍辨伪活动推动了儒家文化的发展。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古籍辨伪的背景,如汉初,由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及秦末战乱,大量儒家经典流失,也带来了大量的伪书的出现;内容,如汉代学者积极辨伪,考证出儒家古籍的真伪;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者董仲舒吸收融合了法家、道家和阴阳五行家思想,形成了新儒学等等;影响,如对诸子百家的古籍的辨伪,既推动了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传承,也有利于儒学本身的发展等方面论述。最后,概括总结即可。18.自唐宋以后,江南在全国经济中逐步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葡西殖民者围绕中国的商品开辟了商业航线,中国的出口商品以生丝和丝织品为主,而进口的只有少量香料之类的商品。由于出现这种结构性的贸易逆差,美洲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成为当时全球经济中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于是,中国江南丝织业市镇进一步发展,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加速形成,白银货币化的进程也随之开始。——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和樊树志《全球化视野下的晚明》材料二五口通商后,长江中下游城市取代广州成为全国的外贸重心,江南作为上海的腹地,刺激了江南农村以外贸为目的商品生产的发展,丝茶出口增长,相关的手工业勃兴。随着上海、宁波等近代工业大都市兴起并成为区域性经济中心,对周边农村地区形成极大的向心力。中外工业资本不断渗入乡间,一方面都市工业部门不断吸引农村人口,另一方面中小型加工企业扩散到农村市镇,把工业主义的触角直接伸向农村。在江南专业经济区域,最多的是机器缫丝厂和棉纺织厂。江南市镇并未超越传统形态,而是处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呈现出经济上的“半截子”近代化和社会上的“二元结构”特征。——摘编自包伟民《江南市镇及其近代命运1840—1949》(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葡西殖民者商业航线对明清江南经济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近代江南市镇“近代化”的有利因素,并对材料中仅仅是“‘半截子’近代化”做出合理解释。〖答案〗(1)影响:促进江南市镇经济发展;推动商帮的形成;白银大量涌入,推动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白银成为通用货币;加强了江南同世界市场的联系。(2)有利因素: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的影响;近代工业大都市对周边农村的辐射影响;机器大生产技术的传入;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交通条件便利。解释:自然经济和传统手工业依然占主流;只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受到洋货的冲击;社会动荡,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据材料一“中国江南丝织业市镇进一步发展“可得,促进江南市镇经济发展;据材料一“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加速形成”可得,推动商帮的形成;据材料一“美洲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白银货币化的进程也随之开始“可得,白银大量涌入,推动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白银成为通用货币;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加强了江南同世界市场的联系。【小问2详析】本题是特点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第一小问有利因素,据材料二”五口通商后,长江中下游城市取代广州成为全国的外贸重心“可得,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的影响;据材料二“随着上海、宁波等近代工业大都市兴起并成为区域性经济中心“可得,近代工业大都市对周边农村的辐射影响;据材料二“把工业主义的触角直接伸向农村“可得,机器大生产技术的传入;据材料二“而是处于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道城市供热系统改造合同
- 建筑安全净化施工合同
- 建筑工程测量合同样本
- 智能电网电力施工合同范本
- 酒店工程建造师招聘合同
- 保健医生岗位聘用合同
- 高速公路安全文明施工协议
- 非营利组织合同专用章管理规定
- 出售葵花合同范例
- 店铺定做礼品采购合同范例
- DB37-T 4253-2020 地热资源勘查技术规程
- 诸暨中学提前招生选拔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高压氧治疗-PPT课件
- 研究型课程(跨学科)项目学习设计与实施案例
- 西门子s7_200PLC基本指令
- 特殊学生成长档案记录(精选.)
- 高速公路安全封路施工标志标牌示意图
- 计算机科学前沿技术课心得体会
- 窗玻璃的可见光透射比.遮阳系数
- 监理工作程序流程图(共24页)
- 打印机租赁服务月考核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