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疾病护理常规3篇汇编_第1页
中医科疾病护理常规3篇汇编_第2页
中医科疾病护理常规3篇汇编_第3页
中医科疾病护理常规3篇汇编_第4页
中医科疾病护理常规3篇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科疾病护理常规3篇汇编

中医科疾病护理常规(一)

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

1.病室环境清洁、舒畅、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依据病种、病情、性别、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

息。

二、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三、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并记录。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三天。

3.体温在37.5°C-38°C之间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三

次,连续三天。

4.体温大于38.5°C以上者每日四次,体温正常后连续三天。

5.体温39°C以上者,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执行。

6.体温正常3日后,常规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2次或遵医

嘱执行。

7.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常规每4小时测量一次,其中体温

至少每日测量4次或遵医嘱执行。

四、每日记录大便次数一次。

五、每周测量体重、血压各1次或遵医嘱执行。

六、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七、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八、定时巡察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改变,

觉察非常,及时汇报医师,并配合治疗。

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成效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

觉察非常及时汇报医师。

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喝吃、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

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九、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十、依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

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一、给药的护理,依据病情指导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

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成效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二、遵医嘱给予喝吃护理、指导喝吃宜忌。

十三、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四、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中风[脑卒中)

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言语表达等情形。

2.生活方法及休息、排泄等情形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风火弊窍、痰火闭窍、痰湿弊窍、元气衰败、之中

脏腑证;肝阳暴亢、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阳虚风动之中

经络证。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避免搬动。假设呕吐、流涎者;可

将其头偏向一侧;对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挡。

3.注意患肢保暖,保持肢体功能位。

4.加强口腔、皮肤护理。保持床单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

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导尿,定时膀胱冲洗。

5.神昏者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取仰卧位,去枕,举颌仰额位。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紧密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四肢活动等情

形。

2.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时,汇报医师,及时处理。

3.服中药后观察患者的反应,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干毛巾擦

干。

4.及时记录患者神志清醒时间,马上汇报医师。

5.用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的改变,预防头晕,注意

平安。

三、喝吃护理

1.喝吃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

2.昏迷和吞咽困难者,可采纳鼻饲,以保持营养。

四、情志护理

1.中风患者多为以火暴盛,应耐烦做好情志护理。解除患者的

恐惧、急躁等情绪,避免不良刺激。

2.对神志清醒患者及家属进行精神抚慰,使其排解紧张、恐惧、

焦虑等不良情绪,积极治疗。

五、临证(症)施护

1、高热者,患者头部给予冰袋冷敷。

2、尿潴留者,可按摩腹部,必要时遵医嘱行留置导尿。

3、便秘者,按摩腹部,遵医嘱给予通便中药内服。

六、健康指导

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躁恼怒、情绪过激而易使疾病再度

复发。

2、生活起居有常,避免过劳,适当休息。随天气改变增减衣

被,注意保暖。

3、喝吃以低盐、低脂、低胆固醇吃物为宜,多吃新鲜水果、

蔬菜及豆制品,不宜过饱,忌吃辛辣、刺激吃品,戒烟酒。

4、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过度,以免再发脑出血。经常吃

用含纤维素多的新鲜蔬菜、水果,以润肠通便。

5、积极治疗原发病,按时服药,注意血压的改变,定期到医

院复查。6、依据自身的情形,适当参加锻炼,加强肢体功能活

动。

咳嗽(呼吸道感染、急性或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

核、肺脓肿)

护理评估

1、咳嗽的声音、时间、性质及伴随病症。

2、咯痰的性状、颜色和气味。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风寒束肺症、风热犯肺证、燥邪伤肺证、痰热壅肺

证、肝火犯肺证、痰湿蕴肺证、肺阴亏虚证、肺气亏虚证。

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咳嗽严重者卧床休息,痰多者取侧卧位,经常变换体位,

将痰排出,必要时协助翻身拍背。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注意观察咳嗽声音、时间、性质、节律和咯出痰的性状、

颜色、气味等特征,以及有无恶寒发热、紫细、汗出等伴随病症。

2、胸痛气促、久咳、痰中带血,马上汇报医师,配合处理。

3、痰呈黄绿色脓性痰,或大咯血时,马上汇报医师,配合处

理。

4、年老久病,痰不易咯出,显现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头

昏、心悸、嗜睡、四肢不温等脱症时,汇报医师,配合处理。

三、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观察服药后的反应。

2、风寒、阳虚者中药宜热服,药后加盖衣被,以助微微出汗。

四、喝吃护理

1、喝吃宜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之品,忌肥甘、油腻、煎炸、

辛辣刺激性喝吃及烟酒。

2、风热、燥邪犯肺咳嗽宜吃清热、润肺化痰之品。

3、肺肾阴虚咳嗽宜吃生津、润肺、止咳之品。

五、情志护理保持精神愉快,对久咳不愈和肝火犯肺咳嗽的患者,

做好

六、临证(症)施护

1、风寒束肺咳甚者,遵医嘱给予背健康指导

2、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躁恼怒、情绪过激而易使疾病再度复

发。

3、生活起居有常,避免过劳,适当休息。随天气改变增减衣被,

注意保暖。

4、喝吃以低盐、低脂、低胆固醇吃物为宜,多吃新鲜水果、蔬

菜及豆制品,不宜过饱,忌吃辛辣、刺激吃品,戒烟酒。

5、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过度,以免再发脑出血。经常吃用

含纤维素多的新鲜蔬菜、水果,以润肠通便。

6、积极治疗原发病,按时服药,注意血压的改变,定期到医院

复查。依据自身的情形,适当参加锻炼,加强肢体功能活动部拔管或

镇咳药。风热、燥邪犯肺咳嗽、干咳少痰、粘稠痰难咯,遵医嘱给

予雾化吸入。

七、健康指导(出院指导)

1、鼓励患者适当户外活动,平常注意身体锻炼,以增加体质,

改善肺功能。

2、注意四时气候改变,随时增减衣服,注意寒暖,预防感冒。

喘症(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

护理评估

1、既往史、家族病史、发病的诱因及是否接触过敏原。

2、哮喘发作的病症及伴随病症。

3、生活自理能力。

4、心理社会状况。

5、辨证:寒哮证、热哮证虚哮证(发作期)、肺气虚证、脾

气虚证、肾气虚证(缓解期)。

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哮喘发作时卧床休息,取半卧位或端坐位,马上给予氧气

吸入。

3、哮喘缓解后可适当下床活动。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紧密观察哮喘发作的时间、特点、咯痰难易、痰色、痰量、

神志、面色、汗出、体温、舌脉及哮喘发作和季节、气候、喝吃和精

神等因素的关系,以及伴随病症。

2、突然显现呼吸急促、张口抬肩、胸部满闷、不能平卧时,

马上汇报医师,配合处理。

3、哮喘连续发作,汗出肢冷、面青唇紫、烦躁不安、神昏时,

马上汇报医师,配合处理。

4、夜间喘憋加重,咳稀泡沫痰,心悸尿少,浮肿时,马上汇

报医师,配合治疗。

5、服用含麻黄的汤药后,心率明显增快,血压升高时,马上

汇报医师,配合处理。

6、患者主诉鼻、咽、眼部发痒、咳嗽、流鼻涕等,汇报医师,

配合处理。

7、显现痰热闭阻,喘息不止、咳痰不利、神志恍惚、烦躁不

安、嗜睡时,马上汇报医师,配合处理。

三、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寒哮宜热服。

2、哮喘发作有规律者,可在发作1-2小时服药以缓解病症,

服药后观察其成效和反应。

3、对喘证患者慎用冷静药。

四、喝吃护理

1、喝吃宜清淡、富营养,不宜过饱、过甜、过咸、忌生冷、

辛辣、鱼腥发物、烟酒等吃物。

2、喘憋多汗者,嘱多喝水。

3、注意喝吃调护,保持大便通畅。

五、心理护理

1、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排解紧张心理。

2、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六、临床(症)施护

1、痰热阻肺,痰色黄、粘稠者,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翻身

拍背。

2、哮喘伴有表证发热时,遵医嘱给予针刺或中药服用。

健康指导(出院指导)

1、起居有常,注意四时气候改变,防寒保暖。

2、居室内切勿放置花草,禁止养宠物及铺设地毯等。

3、戒烟酒、忌吃海鲜发物等易引发过敏的吃物。

4、保持良好的情绪,预防七情内伤,诱发哮喘发作。

5、坚持锻炼身体,以增加体质,劳逸结合,克制房事。

6、积极寻觅过敏源,预防哮喘复发。

悬喝〔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胸肺肿瘤〕

护理评估

1、咳嗽、咯痰、胸痛、呼吸困难的程度及性质。

2、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邪郁少阳证、喝停胸胁证、肺络不畅证。

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内科中医护理常规进行。

2、胸水量多、胸满气急者,取半卧位休息。恢复期适量活动,

并逐渐增加活动量。

3、年老体弱、长期卧床者,预防发生压疮。

4、肺结核活动期,执行呼吸道隔离。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体温、呼吸、咳嗽、胸痛和胸水消长情形及痉痛的性

质、程度。

2、胸胁痉痛严重时,汇报医师并配合处理。

3、呼吸困难、张口抬肩、面色紫绢时,马上汇报医师,配合

处理。三、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服,如服用逐水祛喝药时一,应向患者讲明服药方法、

药物作用及服药后可能发生的反应等,并做好护理记录。

四、喝吃护理

1、喝吃宜清淡、富营养,忌吃肥腻、煎炸、酸性收敛及助湿

生热之品。

2、喝邪亢盛时,可选用行气利水之品,适当限制喝水量。

3、气阴两虚者,可给予补中益肺之品。

五、情志护理保持良好的心态,对水喝消退较慢或病情反复者,

耐烦疏导,使患者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念,配合治疗。

六、临证(症)施护

1、胸痛严重,取患侧卧位,减轻痉痛。

2、水喝积聚较多,呼吸困难明显,遵医嘱做好胸腔穿刺术前

打算及术后的护理。

3、患者喘促、气急、呼吸困难,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

七、健康指导

1.慎起居,预防感冒。

2.劳逸结合,选择适当的锻炼方法,以增加体质改善肺功能。

3.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保持愉快、乐观、开朗的心情。

4.定期复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肺胀〔慢性气管炎、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等)

护理评估

1.咳嗽、咯痰、喘息及痰量、性质、颜色和气味。

2.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情形。

4.辨证:寒喝束肺证、痰湿雍肺证、痰热郁肺证、痰蒙以窍证、

肺肾气虚证。

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内科护理常规进行。

2.重症患者卧床休息,胸闷喘息取半卧位,病情缓解后可适当

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不宜过劳。

3.重症患者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浮肿者记录出入量。

4.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必要时体位引流。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紧密观察生命体征、喘息、浮肿、咳嗽、咯痰等改变。

2.显现神志恍惚、面色青紫、痰声漉漉、四肢发凉时,应汇报

医师,配合处理。

3.显现面赤退语、胸中闷胀、烦躁不安、舌强难言时,汇报医

师,配合处理。

4.显现神志不清、气促、冷汗、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时,汇报

医师,配合处理。

三、给药护理

1.指导用药时间、告知本卷须知、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2.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服药后观察成效和反应,并做好记录。

四、喝吃护理

1.喝吃宜清淡可口、富营养、易消化、忌吃辛辣、煎炸或过甜、

过咸之品。

2.寒喝束肺者,忌吃生冷水果。

3.痰热郁肺者,可喝清热化痰之品。

4.有心衰和水肿者,给予低盐或无盐喝吃。

5.多汗者,注意补液,给予含钾吃物。

6.纳呆者,可少吃多餐,并注意喝吃的色、香、味。

五、心理护理

精神负担重,指导患者自我排解方法,树立战胜疾病信念,积极

配合治疗及护理。

六、临症施护

1.痰热郁肺、痰粘稠难咯出时一,给予雾化吸入,必要时吸痰,保

持呼吸道通畅。

2.显现呼吸困难、呼多吸少、动则喘促、紫绢时,马上给予低流

量连续吸氧,观察吸氧成效,随时打算协助医师进行抢救。

3.躁动不安者,遵医嘱使用冷静药。

七、健康指导(出院指导)

1.加强锻炼,劳逸结合。

2.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去医院复查

3.加强锻炼,劳逸结合。

4.慎风寒,防感冒。

5.喝吃有节,戒烟酒。

呕吐(急性胃炎、幽门或贲门痉挛、胆囊炎、肝火、胰腺炎等)。

护理评估

1.呕吐物内容、颜色、气味、次数和时间。

2.喝吃,生活习惯。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寒邪犯胃证、吃滞胃肠证、痰喝停胃证、肝气犯胃证、

脾胃虚寒证、胃阴亏虚证。

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内科护理一般常规进行。

2.呕吐严重者,卧床休息,不宜多翻身,吐后不宜马上进吃。

3.呕吐时宜取侧卧位,轻拍其背,吐后用温水漱口,对卧床不

起者,神志不清者,可将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呛入气道。

4.必要时将呕吐物留样送检。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和记录呕吐物内容、颜色、气味、次数和时间等。

2.呕吐剧烈、量多,伴见皮肤干皱、眼眶下限、舌质光红时,

汇报医师,配合处理。

3.呕吐呈喷色状,伴剧烈头痛、项强、神志不清时,汇报医师

配合处理。

4.呕吐物中带咖啡样物或鲜血时,汇报医师,配合处理。

5.呕吐一再,不断加重或呕吐物腥臭,伴有腹胀痛、拒按、物

大便及失气时,汇报医师,配合处理。

三、给药的护理

中药汤剂宜小量,逐进热服,观察用药后成效及反应。

四、喝吃护理

1.进吃时保持心情舒畅,宜少吃多餐。

2.肝气犯胃者,可给予理气降气吃物。

3.虚寒性呕吐宜热性吃物,忌生冷不洁或肥甘厚味之品,忌甜

吃。

五、心理护理排解患者恐惧、紧张心理、肝气范胃者,保持心情

舒畅。

六、临证施护

1.寒邪犯胃,可用鲜生姜煎汤加红糖适量热服。

2.吃滞肠胃,欲吐不的吐者,可先引用温盐水,后用压舌板探

吐。3.痰喝停胃,可频服少量生姜汁。

4.肝气犯胃,稳定患者情绪,遵医嘱针刺。

5.脾胃虚寒者,胃脱部要保暖、热敷或遵医嘱按摩胃脱部。

健康指导

1.注意生活起居,避免受寒或过于劳累。

2.讲究喝吃卫生,做到喝吃有节。

3.喝吃一般宜软、宜消化、切忌过饱。

黄疸(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胆道疾病)

护理评估

1.皮肤、巩膜、二便颜色、有无传染性。

2.腹痛、出血。

3.生活自理能力。

4.心理社会状况。

5.辨证:肝胆湿热证、湿困脾胃证,热毒炊盛证等。

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发病期间宜卧床休息。

3.疑似传染性疾病时,执行消化道隔离。

4.口臭、呕吐者,做好口腔护理。

5.皮肤瘙痒者,保持皮肤清洁,定时翻身,预防压疮。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紧密观察黄疸部位、色泽、程度、体温、血压、舌脉、二便

以及有无呕吐物、腹胀、腹水、神昏等情形。

2.24小时尿量少于500ml,或黄疸急骤加深时,汇报医师。

3.言语不清、神昏澹语,或四肢寒颤时及时汇报医师。

4.呕血、便血或高热烦渴、恶心、呕吐时汇报医师。

三、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服。神昏不能口服时,可遵医嘱鼻饲给药或保存灌

肠。四、喝吃护理

1.喝吃以低脂、低蛋白、清淡、半流质为宜、忌吃肥腻、辛辣、

烟酒之品。

2.黄疸消退后,可吃健脾祛湿之品。

五、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知识宣教,解除忧虑,积极

配合治疗。

六、临证施护

1.肝胆湿热者,遵医嘱服用中药制剂。

2.腹胀满重者,可遵医嘱给予针刺。

健康指导

1.注意喝吃清洁、有节、慎起居、适劳逸、防过劳。

2.保持心情舒畅。

3.忌烟、酒,注意保暖,预防感染。

4.保持大便通畅,定期复查。

水曦〔肝硬化、结核性腹膜炎、腹腔肿瘤〕

护理评估

1.腹部的形态、腹围、体重。

2.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气滞湿阳证、寒湿困脾证、湿热蕴结证、肝脾血瘀证,

肝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

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重症患者卧床休息,因腹胀而呼吸困难者,取半坐卧位,轻

者可适当活动。

3.长期卧床和重症行动不便患者,应加强皮肤护理。

4.每日记录出入量。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注意观察神志、腹部形态、尿量及喘症、出血、呼吸、气味

等情形。

2.突然大量吐血、便血或神昏时,汇报医师,并配合处理。

3.显现烦躁失眠或静卧嗜睡、语无伦次、神昏澹语等,肝昏迷

先兆时,汇报医师,并配合处理。

三、给药的护理

1.用药前,应向患者说明服药方法、作用、服药后可能显现的

反应及本卷须知。

2.中药汤剂浓煎温服,服后观察成效和反应。

3.吃管静脉曲张者,服药前研碎后服用。

四、喝吃护理

1.喝吃以富于营养、宜消化为宜。

2.喝吃宜清淡可口多样化,忌吃辛辣、油腻、生冷、煎炸、刺

激性或硬固吃物,限制钠盐的摄入。

3.高血氨时,禁用高蛋白喝吃。

4.气滞湿阻者,可多吃理气健脾之品;脾肾阳虚者,可吃健脾

益肾之品;寒湿困脾者,可吃健脾利水之品。

五、心理护理加强心理护理,鼓励患者树立信念,坚持治疗。

六、临证施护

1.抽放腹水时,应注意观察并记录腹水的量、颜色、性质等情

形,遵医嘱送检。

2.紧密观察抽放腹水后的病情改变,预防肝昏迷、出血、腹腔

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健康指导

1.戒烟酒,避免过度劳累。

2.指导患者和家属掌握测腹围,记录尿量、测体重等一般知识。

3.保持心情舒畅。

4.预防口腔、皮肤感染。

5.保持大便通畅。

水肿〔肾性、心源性、营养不灵水肿)

护理评估

1.水肿的部位、程度、消长规律。

2.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风水相搏证、水湿浸渍证、湿热内蕴证、脾虚湿困证、

阳虚水泛证。

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一定卧床休息,高度水肿而致胸闷、憋气者,可取半卧位,

下肢水肿重者,适当抬高患肢。

3.做好患者的口腔及皮肤护理。长期卧床者,预防压疮的发

生。4.喝水量视尿量而定,一般以总入量多于前1日总出量

500ml为宜,高热、呕吐、泄泻者适当增参加量。

5.水肿严重者,经常变换体位,眼睑及mianbu水肿者,可

垫高枕。6.按摩记录24小时出入量,定时测体温柔血压。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水肿的部位、程度、消长规律、尿量及颜色、体温、血

压、舌苔、脉象等。

2.24小时尿量少于500ML,或尿闭时,汇报医师并配合处理。

3.表情冷淡、疲乏无力、腹胀、呼吸深长、胸满气急、恶心呕

吐时,汇报医师并配合处理。

4.显现吐白色泡沫、面白唇紫、冷汗肢厥、烦躁心悸时,汇报

医师并配合处理。

三、给药护理服攻下逐水药者,中药应频服,观察二便情形。

四、喝吃护理

1.喝吃宜清淡、易消化、忌吃辛辣、肥腻之品。

2.水肿初期,遵医嘱给予无盐喝吃、肿势消退后可致低盐喝吃。

3.喝吃宜富于营养、清热利水、补脾利湿之品,少吃产气吃物。

五、心理护理鼓励患者排解恐惧、忧虑、急躁、悲观等情绪,积

极配合治疗。

六、临证护理

1.浮肿少尿者,遵医嘱给予中药煎水代茶喝。

2.胸闷、气促、口唇紫纳者,遵医嘱吸氧。

健康指导

1.注意调摄、起居有常,随气候改变增减衣服。

2.适当参加锻炼,严防感冒。

3.劳逸适度、戒怒,以爱护元气。

肾衰(急、慢性肾功能不全)

护理评价

1.血压、水肿、尿量、恶心、呕吐等情形。

2.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脾肾阳虚者、肾阴虚证、肾虚寒湿证、浊泛三焦证。

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护理常规进行。

2.减少探视,以防交叉感染。

3.重者卧床休息,轻者适当活动。

4.勤洗澡、勤漱口、预防口腔感染和压疮发生。

5.按摩记录24小时出入量,定时测量体重、血压。

二、病情改变,做好护理工作

1.严密观察患者神志、呼吸、血压、口中气体、水肿、二便、

舌苔,以及皮肤瘙痒等改变。

2.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时-,汇报医师,并配合处理。

3.恶心呕吐、腹泻、甚至吐血、便血时,汇报医师,并配合处

理。

4.表情冷淡、头痛嗜睡、烦躁不安、精神恍惚、或神昏澹语、

呼吸急促或深而慢时,汇报医师并配合处理。

三、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浓、少量频服

2.应用大黄煎剂灌肠治疗时,观察药后的成效及反应。

四、喝吃护理喝吃宜低盐、低脂及富含优质蛋白质之品

五、心理护理

进行心理疏导,排解悲观无望情绪,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念,以配

合治疗。

六、临证护理

1.脾肾阳虚,呕吐一再时,遵医师给予针刺或在舌面上滴姜汁

数滴。2.燥结便秘时遵医嘱给予中药泡水代茶喝。

3.神志不清、躁动不安、或抽搐时,实施爱护性约束。

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病、增加抗击力,减少感染的发生,

避免使用损害肾脏的吃物和药物。

2.指导患者依据肾功能检查结果采纳合理喝吃。

3.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吃物的选择范围、吃量等。

4.注意保暖、避免风寒侵袭,预防继发感染。

5.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消渴〔糖尿病、尿崩症)

护理评估

1.既往喝吃结构和习惯,家族史。

2.病程长短,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3.并发症及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燥热伤肺证(伤消),胃燥津伤证(中消),肾阴亏

虚证(下消〕,阴阳两虚证、阴虚阳浮证。

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护理常规进行。

2.遵医嘱定期检查血糖、尿痛的改变。

3.按摩记录24小时出入量,每周定时测体重。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患者神志、视力、舌脉、皮肤等情形。

2.患者突然显现心慌头晕、出虚汗、脆弱无力等低血糖现象时,

汇报医师并配合处理。

3.显现头痛头晕、吃欲不振、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呼出烂苹

果气味时,汇报医师并配合处理。

4.显现神昏、呼吸深快、血压下降、肢冷、脉微欲绝时,汇报

医师并配合处理。

三、给药护理严格按医嘱服用降糖类药物,并观察用药后的成效

及反应。

四、喝吃护理

1.遵医嘱进吃,掌握总量。

2.禁吃糖、烟酒、少量煎炸吃物。

3.可适当增加蛋白质、水果蔬菜吃物。

五、心理护理增加和慢性病作斗争的信念,保持乐观情绪,积极

配合治疗。

六、临证护理

1.上消,遵医嘱给予中药泡水代茶喝。

2.中消,大便秘结时,可吃用多纤维蔬菜或遵医嘱服通便药。

3.下消,口渴时,遵医嘱给予中药泡水代茶喝。

健康指导

1.向患者讲解喝吃疗法,使患者合理安排每日膳吃。

2.避免精神创伤和过度劳累。

3.指导患者自我监测血糖和尿糖的方法。

4.讲解并发症的表现,如眼部病变、足部感染等。以便及时觉

察及时处理。

5.指导患者保持皮肤清洁枯燥,勤洗澡、理发、修剪指甲、内

衣、鞋袜要柔然宽松;趾端要保暖。

6.按时服药、定期复查、适当锻炼、以不感到劳累为宜。

心悸〔神经官能症、心律失常、甲亢)

护理评估

1.心率、心律情形。

2.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心虚畏惧证、心脾两虚证、心阳虚弱证、心血瘀阻等。

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重者卧床休息,轻者可适当活动。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患者心律、心率、血压、呼吸、神色、汗出等改变。

2.观察心悸发作和情志、进吃、体力活动等关系紧密。

3.显现面色惨白、汗出肢冷、口唇紫绢等,汇报医师,配合处

理。4.显现脉结代及促,以前区显现剧烈痛痛时,汇报医师,并

配合处理。

5.显现呼吸表浅、频率、节律发生改变时,汇报医师,配合处

理。

三、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并记录服药后的成效及反应。

四、喝吃护理

1、喝吃注意营养、水分和钠盐的摄入量,尤其对水气凑以水

肿者,应限制水和钠盐的摄入。

2、喝吃有克制,宜清淡可口,忌吃辛辣、烟酒、咖啡之品。

3、便秘者给予润肠通便之物,多吃含纤维素的吃物。

五、心理护理

1、心悸发作时有恐惧感者,应有人陪伴,给予心理抚慰。

2、平常多向患者讲解紧张、恐惧、冲动、思虑对病情的不良

影响。3、指导患者掌握自我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如自慰法、

转移法、音乐疗法、谈心开释法等。

六、临证施护

1、心阳虚弱、水气凌心、喘促不能平卧者,取半卧位,并给

予吸氧。2、心血痰阻、心阳虚弱、脉结代者,应正确测量短细

脉。

3、水气凌心伴水肿者,做好皮肤护理,避免皮肤损害。

健康指导

1、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诱发因素。

2、起居有常,避免过劳。注意增进体质的保健锻炼,要适量、

适度。3、教会患者监测脉搏和听心率的方法。

4、指导正确选择低脂、易消化、清淡、富营养喝吃,少吃多

餐。

5、掌握吃盐摄入量,少喝浓茶、咖啡。

6、保持大便通畅,切忌排便时因用力过度而发生意外。

7、坚持服药,定期复查。

胸痹〔冠心病、心包炎、心肌病)护理评估

1、痛痛发作时间、部位、性质、是否有辐射,伴随病症及缓

解的方法。

2、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心血瘀阳证、寒凝心脉证、痰浊内阻证、心气虚弱

证、心肾阴虚证、心肾阳虚证。

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卧床休息、协助一般生活、避免不必要的翻身、限制探视、

预防情绪波动。

3、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缓泻剂。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紧密观察胸痛的部位、性质、时间及放射的部位。

2、观察患者心率、心律、血压及有无颈静脉怒张。

3、观察患者心电图改变,觉察非常波型时,汇报医师,并配

合处理。4、观察患者24小时出入量,觉察尿量减少,汇报医师。

三、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一般温服。寒凝心脉、心气虚弱、心肾阳虚者,中药汤

剂宜热服。

四、喝吃护理

1、少量多餐,易进吃低脂、低胆固醇、低热量、高纤维素、

清淡、易消化吃物,避免过饱及服用刺激性的酸、辣吃物。

2、心衰者,宜低盐喝吃。

五、避免情绪紧张及不良刺激。指导患者掌握自我排解不良情绪

的方法,如转移法、音乐疗法、谈心开释法等。

六、临证施护

1、注意防寒保暖,发作时一定卧床休息,可予热敷。

2、痛痛时,遵医嘱给予及时有效、解除痛痛的药物。

3、喘促不的卧床者,给予吸氧、半卧位。

4、心跳骤停时马上采取应急措施,并即刻汇报医师进行抢救。

健康指导

1、保持大便通畅。嘱患者排便时勿屏气,排便不畅时可用开

塞路。

2、合理调整喝吃,适当掌握进吃量,禁忌刺激性吃物及烟、

酒,少吃动物脂肪及胆固醇含量较高的吃物,多吃蔬菜、水果。

3、避免紧张、劳累、情绪冲动、便秘、、感染等诱发因素。

4、注意劳逸结合,康复期适当进行康复锻炼。

5、指导患者及家属在病情突然改变时的简洁应急措施。

眩晕(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一基底动脉供血缺少)

护理评估

1、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病症。

2、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风阳上扰证、痰浊上蒙证、气血亏虚证、肝肾阴虚

证。

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重症以卧床休息,轻症可闭目养神。

3、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病症及血压

等改变。

2、显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诱因寒涩、肢体麻木或

行动不便、血压连续上升时一,应汇报医师,并配合处理。

三、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用药后成效及反应。

2、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纳少量

频服。四、喝吃护理

1、喝吃宜清淡,忌吃辛辣、肥腻、生冷、烟酒之品。

2、可吃滋阴潜阳、滋阴益肾之品。

五、心理护理

1、关怀体贴病人,使其心情舒畅。

2、对肝阳上亢、情绪易冲动者,减少情绪冲动的刺激,掌握

自我调控能力。

3、对眩晕较重者,易心烦、焦虑者,需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和

治疗成功的病例,以增加其信念。

六、临证护理

1、眩晕而昏仆不知人事,急按人中穴,并马上汇报医师。

2、眩晕伴恶心呕吐者,遵医嘱治疗。

健康指导

1、保持心情舒畅、乐观。

2、注意劳逸结合,切忌过劳和纵欲过度。

3、加强体育锻炼,增加体质。

4、有高血压病史者,坚持服药,定期检查。

胸痹(冠心病、心包炎、心肌病等)

一、护理评估

1、痛痛发作时间、部位、性质,是否有辐射,伴随病症及缓

解的方法。

2、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心血瘀阻证、寒凝心脉证、痰浊内阻证、心气虚弱

证、心肾阴虚证、心肾阳虚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⑵、床边监测,配备必要的抢救设备和用物

(3)、卧床休息,协助一般生活,避免不必要的翻身,限制探视,

预防情绪波动。

(4)、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缓泻剂。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紧密观察胸痛的部位、性质、时间及放辐射的部位。

[2)、观察患者心率、心律、血压,及有无颈静脉怒张。

[3)、观察患者心电图改变,觉察非常波型时,汇报医生,并

配合处理。

(4)、观察患者24小时出入量,觉察尿量减少,汇报医生

3、给药护理中药汤剂一般温服。寒凝心脉、心气虚弱、心肾阳

虚者中药汤剂宜热服。

4喝吃护理

〔1〕、少量多餐,宜进吃低脂、低胆固醇、低热量、高维生素、

清淡、易消化喝吃,避免喝吃过饱及服用刺激性的酸、辣吃物。

〔2〕、心衰者宜低盐喝吃。

5、心理护理避免情绪紧张及不良刺激。指导患者掌握自我排解

不良情绪的方法,如转移法、音乐疗法、谈心开释法等。

6、临证施护

、寒凝心脉、心气虚弱、心肾阳虚者,注意防寒保暖,发

作时一定卧床休息,可予热敷、热熨。

(2)、心血瘀阻者,遵医嘱给予中药泡茶喝。

〔3〕、痛痛时,遵医嘱给予及时有效、解除痛痛的药物。

(4)、喘促不的卧者,给予吸氧,半卧位。

[5)、心跳骤停时马上采取应急措施,并即刻汇报医生进行抢

救。

三、健康指导

1、保持大便通畅,嘱患者排便时勿屏气,排便不畅时可用开塞

露。

2、合理调整喝吃,适当掌握进吃量,禁忌刺激性吃物及烟酒,

少吃动物脂肪及胆固醇含量较高的吃物,多吃蔬菜、水果。

3、避免紧张、劳累、情绪冲动、便秘、感染等诱发因素。

4、注意劳逸结合,康复期适当进行康复锻炼。

5、指导患者及家属在病情突然改变时的简洁应急措施。

一、中药熏洗疗法标准

1.适应症:消渴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双下肢血管病变)。

中药熏洗疗法:是将煎好的药汁待温后,只洗患处而不熏,适用

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四肢麻木、痛痛、发凉、蚁走感等病症。

2.作用:温经通络,活血止痛。

3.处方:透骨草、桂枝、艾叶、红花、当归、川号、威灵仙、当

归、路路通,煎汤外洗

4、治疗方法:中药煎汤,熏洗下肢及患处。

5.禁忌症

①患处皮肤有感染者;

②严重心脏病、严重高血压未掌握者。

二、灌肠疗法标准

1、适应症:消渴肾病〔糖尿病肾病)、消渴肠病便秘。

中药保存灌肠是在张仲景蜜煎导法根底上不断进展和完善起来

的中医外治法之一,符合“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开鬼门,洁

净府”的中医理论。而现代医学认为:直肠壁组织具有选择性汲取和

排泄的半透膜及丰富的静脉丛,药液由肠壁半透膜吸入,经静脉丛,

通过门静脉及下腔静脉进入体循环,吸入人体内病灶,并通过肠道渗

透作用,也会在局部起作用。因此,中药灌肠不仅可以发挥药物的疗

效,而且能直达病所,克服药物的不良反应。适用糖尿病肾病、消渴

肠病便秘患者。

2、作用:通便、降浊、排毒。

3、辨证用药:选取生大黄、蒲公英、木香、红花、生龙牡、丹

参等药物,可依据病情气虚者加黄黄、党参,腹胀者厚朴、枳壳等药

物加减

4、治疗方法:一般采纳的有保存灌肠、高位灌肠、不保存灌肠

等。5、禁忌症:①严重心脏病、严重贫血、严重痔疮者;②早

期妊娠、肠道手术后、不明原因肠出血者;③精神障碍者。

三、耳穴贴敷疗法标准

1、适应症:消渴(糖尿病)贴敷疗法可以缓解或排解糖尿病的

临床病症,促进疾病的康复。

2.作用:调节内分泌,改胰岛功能。

3、选穴处方:胰腺、内分泌、三焦、神门、肺、肾、肾上腺。

4、禁忌症:

①对帖敷剂或材料过敏者;

②皮肤破损

四、穴位注射

1.适应症:消渴肠病(糖尿病肠病)、消渴痹症(糖尿病周围神

经病变)等。

2.作用:缓解消渴肠病引起腹痛、便秘、腹泻等病症;营养神经:

改善消渴痹症麻木、痛痛、发凉、蚁走感等病症。

3.选穴:足三里

4.治疗方法:消渴肠病腹痛:654-2穴位注射,以解痉止痛。消

渴痹症:甲钻胺、维生素B1穴位注射以营养神经。

5.禁忌症:①有晕针史者;②精神障碍者;③有出血性疾

病者;

五、中药贴敷

1.适应症:消渴肠病(糖尿病肠病〕适用于糖尿病肠病引起的腹

痛、腹泻、便秘等。各种病症眩晕(高血压病)。

2.作用:温阳止泻、散寒止痛等

3.部位及选穴:肚脐、涌泉

4.治疗方法:腹泻者:肉桂、车前子以温阳渗湿止泻。腹痛者:

附子、肉桂温阳散寒止痛。眩晕(高血压病〕,吴茱萸、川苜贴涌泉

穴。

5、禁忌症:

①对帖敷剂或材料过敏者;

②皮肤破损

中医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二)

**医院中医科中医一般护理

中医的一般护理,其内容包括生活起居的护理,饮食的调护,情志

的调护与二便的调护等、

第一节生活起居的护理

一、顺四时调阴阳,避时邪养形神

二、生活起居有常

三、劳逸适度

四、锻炼身体

五、戒不良习惯

第二节情志护理

一、情志护理的基本原则

(-)诚挚体贴

(二)因人施护

(三)避免刺激

二、情志护理的一般方法

(一)劝说开导:就就是通过正面说理,让患者认识到“喜怒不节”

的情节失调,就是“生乃不固”的重要原因之一,从而开导与引导病人

自觉地戒除恼怒,调与情志。

(二)交心谈心:通过病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询查清楚患者真正

致病的原因、

(三)移情相制:移情就就是注意力的转移。相制,即就是以一种情

志抑制另一种情志,达到淡化甚至消除不良情志,以保持良好的精神

状态的一种精神疗法。

(四)顺情从欲:顺从病人的意志、情绪,满足其心身的需要,这就

就是“顺情从欲”。

(五)顺应四时: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四时季节气候不同而调摄

精神情志亦应随之而不同。

(六)气功调神

第三节饮食调护

饮食调护就是指在治疗病人的过程中进行营养膳食方面的护理、

一、食物的性味与功效

二、膳食分类与作用

(―)一般性饮食

1、普食2、半流3、流食

(二)治疗性饮食

1、低蛋白饮食

2、高蛋白饮食

3、高热量饮食

4、低热量饮食

5、低脂饮食

6、低盐、无盐饮食

三、中医饮食调护的原则

中医饮食调护的原则,应以清淡、有节、杂食(不偏嗜)、辩证施

食等为宜、

(一)清淡:就是指主食以五谷杂粮为主,副食以蔬菜、豆类、植物

油为辅调配的饮食称为清淡饮食。

(二)有节:就是指饮食要有节制,合理饮食、饮食的冷热、软硬相

宜,定时用,食量适度。

(三)杂食:就是指饮食要多样化,不能偏嗜、

(四)辩证选食:根据病人体质与病证的性质给以合理饮食,如寒

证应以温热性质类饮食;热证应以寒凉性质类饮食;虚寒应以温补类

饮食;实证应宣散消导类的饮食等等。

四、饮食宜忌

(-)食药配伍:就就是指食物与药物相配伍后来调护疾病的一种

方法。

(二)食物禁忌:饮食调护,一定要根据病人的体质,病证的性质,

选择不同属性的食物,以达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

热之”、“热则寒之”的配合治疗目的。

五、膳食管理

第四节病人的二便护理

(一)大便的观察及护理

(二)排尿的观察及护理

感冒

感冒就是常见的外感病,以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全

身不适等为主证。多由外感六淫之邪所致,病位在肺卫。临床分为风

寒、风热、暑湿及体虚感冒等类型。现代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感

冒等,均参照本病护理。

一、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风寒、气虚感冒,室温可稍高,注意保暖防寒;风热、阴虚感

冒,室内宜凉爽湿润;暑湿感冒宜凉爽通气。

三、重伤风宜卧床休息,热退后适当下床活动。

四、汗出热退时一,宜用温水毛巾擦身后更换衣服,避免受凉。

五、密切观察体温、寒热、汗出、咳嗽、咯痰、痰色、舌苔、脉

象及服药后反应,汗出过多时注意血压变化及并发症、

如见下列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医护协作处理:

1、服解热药后体温骤降,面色苍白,冷汗出。

2、药后无汗,体温继续升高,咳嗽、胸痛、咯血,或热盛动风抽搐。

3、恶寒重者,或寒热往来,病邪深入半表半里之证时。

六、临证(症)施护:

1、风寒感冒无汗,可行背部捏脊直至背部发热。鼻塞、流涕用

热毛巾敷鼻额部,或按摩迎香穴、印堂穴;头痛可按揉加百会、太阳、

印堂穴等。

2、风热感冒口渴,可给温开水或清凉饮料如西瓜汁等,或给鲜芦

根煎汤代饮。

3、便秘可用番泻叶泡茶。

4、暑湿感冒头身疼痛,可采用刮痞疗法;或用鲜霍香、鲜佩兰、

薄荷洗净泡水代茶、

5、体虚感冒可艾灸大椎、肺俞、关元、足三里等穴;或耳穴埋籽,

取肾上腺、内分泌、肾、肺等穴增强免疫功能、

七、解表药宜轻煎,风寒感冒汤药宜热服,服后盖被取暖,或饮热

稀粥,以助汗出;风热感冒药宜温服、

八、饮食宜清淡,多饮开水,忌辛辣、油腻厚味食品。风寒感冒宜

热食,忌生冷;风热感冒多食水果;气虚感冒宜选温补、易消化的食品,

如山药粥、黄茂大枣粥、牛奶等,以健脾补气。

九、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

1、起居有常,饮食有节。

2、注意四时天气变化,天暑地热之时一,切忌坐卧湿地,汗出勿当

风、

3、加强体育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做保健操,自我穴位按摩,

坚持每日凉水洗脸等、

咳嗽

咳嗽就是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的肺系疾病。多由外感六淫之

邪所致,或内伤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病位在肺,涉及脾、肾。临床分

为外感咳嗽及内伤咳嗽、现代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

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脓肿等疾病,有咳嗽证候者均可

参照本病护理。

一、按脾胃肺病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室内保持空气新鲜,避免灰尘及异味刺激,禁止吸烟。风寒咳

嗽室温宜暖;风热咳嗽室温宜凉爽。

三、咳嗽严重者应卧床休息,痰多者侧卧位以利排痰。经常变换

体位,必要时协助翻身拍背,咳嗽兼喘者取半卧位。

四、痰色黄绿时,及时送检。

五、肺结核咳嗽,及时执行呼吸道隔离,并尽快联系专科医院。

六、注意观察咳嗽声音、时间、性质、节律与咯痰性状、颜色气

味等特征,以及有无恶寒发热、紫绢、汗出等伴随症状,并做好记录。

如观察到以下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医护协作处理:

1、消瘦、胸痛气促、午后发热、面潮红、久咳、痰中带血。

2、痰呈黄绿色脓性痰,或大咯血。

3、年老久病痰不易咯此出现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头昏、心

悸、嗜睡、四肢不温的厥脱证。

七、临证(症)施护:

1、风寒束肺咳甚者,可于大椎、肺俞、风门穴拔火罐。

2、干咳少痰、粘稠难咯,可给雾化吸入。

3、痰热壅肺咳嗽,可遵医嘱服竹沥水、川贝粉等清热化痰;痰中

带血,可遵医嘱给予三七粉,或用白茅根、藕节水煎汤送服。

八、汤剂一般宜温服;风寒、阳虚者应热服、

九、饮食宜给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之品,忌肥甘、油腻、煎炸辛辣

刺激性饮食及烟酒、风寒咳嗽可服姜糖水,忌生冷饮食及瓜果,宜热饮

食;风热、燥邪犯肺咳嗽宜食梨粥、藕粥;肺肾阴虚咳嗽可给麦冬煎水

代茶、

十、保持精神愉快,做好情志调护,避免精神刺激,让患者了解不

良情绪对健康的影响,学会自我调节。

十一、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

1、起居有常,饮食有节。

2、注意四时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注意冷暖,预防感冒

3、鼓励户外活动,平时注意身体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做呼

吸操以增强体质及肺功能。

胸痹

胸痹就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的卧为主证的

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甚则心痛彻

背,背痛彻心。多由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老体弱所致。病

位在心,与脾肾关系密切、现代医学中的心脏病、心肌病等,均可参照

本病护理。

一、按心脑病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重症患者应入监护室,绝对卧床休息,停止一切活动,轻者可

适当活动。病室环境安静、空气新鲜、温度适宜、

三、密切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以及伴随症状

及缓解方法,并详细记录。

如发现下列情况立即报告医师,医护协作处理:

1、心痛剧烈、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表情淡漠、或澹语、昏迷。

2、咳嗽、气喘、心律失常或心脏骤停。

3、伴有上腹部及肩背痛、呕吐、寒战、发热等症状、

四、临证(症)施护:

1、心痛发作时,遵医嘱给予急救药物,如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

丸、硝酸甘油等舌下含服;或针灸心俞、内关、足三里等穴。

2、心痛剧烈并喘促不的卧时应立即吸氧,半卧位。

3、心脏骤停,应协助采取急救措施并立刻报告医师进行抢救。

五、饮食宜清淡、细软,少量多餐,忌食生冷、油腻、烟酒之品,

多食新鲜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心衰者宜低盐饮食。

六、避免情绪紧张及不良刺激、并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情绪与

本病的关系,教会患者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

七、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

1、起居有常,饮食有节、

2、畅情志,防止七情内伤。

3、注意劳逸结合,康复期适当进行康复锻炼。

4、教会患者及家属掌握急救药物的服用方法及简单的应急措施。

心悸

心悸就是由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所致的心跳异常、自觉心慌悸动

不安的疾病、多由于禀赋不足,或久病体虚,或失血过多,或思虑过度,

情志所伤而致。常遇情志不遂、劳倦或饮酒过多而诱发。病位在心,

与肝、脾、肾关系密切、现代医学中的神经官能症、心律失常、甲状

腺功能亢进等病有上述表现者,均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按心脑病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病室保持安静,避免噪音,光线宜偏暗。阴虚火旺者室内宜凉

爽湿润;心阳不振者,居室宜温暖干燥。

三、病重者需卧床休息,轻者可适当活动。心慌气促不能平卧者

取半卧位,并予以氧气吸入。

四、便秘者可给润肠通便之品,如香蕉、蜂蜜等,多食富含纤维素

的食品,必要时可给缓泻剂。切忌排便时因用力过度而发生意外。

五、观察患者心律、心率、血压、呼吸、神色、汗出的变化,观

察心悸发作与情志、进食、体力活动的关系及发作时间,做好记录。

如见下列情况,应立即通知医师,医护协作处理:

1、面色苍白、汗出肢冷、口唇青紫,心前区剧烈疼痛等。

2、呼吸表浅、频率、节律发生改变,脉微欲绝,心脏骤停等。

六、临证(症)施护:

1、心阳虚弱、水气凌心,喘促不能平卧者,给予吸氧、半卧位。

2、心血瘀阻、心阳虚弱,脉结代,脉搏低于60次/分者,应卧床

休息、

3、心虚胆怯、心脾气虚,阵发性心悸而无脉结代者,可采用憋气

法、引吐法、压迫眼球法、压迫一侧颈动脉窦法等,缓解心悸。

4、心悸发作时遵医嘱针刺神门、三阴交等穴,也可耳穴埋籽。

5、心跳骤停时应立即采取应急抢救,并立即报告医师,积极配合

抢救、

6、水气凌心伴水肿者,做好皮肤护理,避免皮肤损伤,遵医嘱准

确记录出入量及体重。

七、中药汤剂宜温服并观察记录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

八、饮食注意营养、水分与钠盐的摄入量,尤其对水气凌心水肿

者要限制水及钠盐的摄入。饮食要有节制,宜清淡可口,忌辛辣、醇酒、

咖啡等、宜进食莲子、桂圆、大枣、山药等、

九、重视心理护理:心悸发作时有恐惧感者,要有人在旁陪伴,予

以心理安慰。平时多向患者讲解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教会患者进

行自我排解的方法,如转移法、音乐疗法等。

十、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

1、积极治疗原发病,并教会患者自测脉搏与听心率的方法。

2、起居有常,饮食有节,控制食盐入量,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

5、适当增加身体锻炼以增强体质,活动量以无不适为宜。

6、遵医嘱坚持服药,感觉不适时及时就诊。

中风

中风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蹇涩为

主证。多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加之饮食、情志、

劳倦等所致。病位在心、脑、肝、肾。现代医学中的脑溢血、脑血栓

形成、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面神经麻痹等

病,均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按心脑病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病室宜安静,光线柔与,避免噪声、强光等一切不良刺激。

三、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减少搬动。半身不遂者,保持患肢功

能位,早期给予功能锻炼。

四、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呼吸、血压、体温、脉搏、舌苔、

二便、四肢活动等情况,详细记录。对烦躁不安者应加用床栏。

五、加强口腔护理,用2、5%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口腔,每日二次,

保持口腔清洁。眼睑不能闭合者,用生理盐水湿纱布覆盖双眼。做好

防褥护理,保持床单元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遵医嘱给

予留置导尿,定期进行膀胱冲洗。

六、临证(症)施护:

1、阳闭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伴高热者,予头部冰袋冷敷,

并将头部垫高约2—3cm、遵医嘱针刺人中、涌泉、内关等穴位。

2、脱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撒肢冷、脉微欲绝,

可艾灸神厥、气海、关元穴。

3、尿潴留者,可按摩关元、中极、气海穴等,必要时遵医嘱留置

导尿。

4、便秘者,遵医嘱可给予麻仁丸口服或番泻叶5g泡水饮服。

七、遵医嘱准确、按时给药。

八、饮食宜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可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食

肥甘、辛辣等刺激之品,禁烟酒。昏迷与吞咽困难者,应遵医嘱给予鼻

饲饮食,如牛奶、菜汤、米汤、豆浆、藕粉等。

九、神志清醒患者,应加强心理护理,使其消除紧张、恐惧、焦虑

等不良情绪、劝慰患者保持心境平与,防止过度情绪波动,积极配合治

疗与护理。

十、运用各种康复仪器为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鼓励患者遵医

嘱采用针灸康复治疗。教会患者及家属锻炼的正确方法,以利于患者

出院后的家庭康复与护理、

十一、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

1、帮助患者制订功能锻炼计划,并指导其正确的功能训练方法、

2、起居有常,饮食有节,控制食盐入量,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

3、注意四时气候变化,防寒保暖。

4、畅情志,防止七情内伤,保证充足睡眠。

5、适当增加身体锻炼以增强体质,活动量以无不适为宜。

6、遵医嘱坚持服药,有手足发麻、口舌歪斜时及时就医。

眩晕

眩晕就是由风阳上扰、痰瘀内阻等导致的脑窍失养,脑髓不充。

临床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表现。多由于素体虚弱、房劳、或

情志不遂,致肝肾阴亏,脑髓失宠而变生本病。病位在肝、肾、脾。现

代医学中的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一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病,以及高

血压、动脉硬化、贫血等病有上述表现时,均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按心脑病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病室环境宜安静,避免噪音干扰,室内光线柔与、稍暗,温湿

度适宜。

三、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过度低头、旋转等动作。

四、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及血压、

舌苔、脉象等变化,做好记录、若见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

言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血压持续上升时应立即报告医师、

五、临证(症)施护:

1、眩晕而昏仆不知人事,急刺人中穴,强刺激。并立即报告医师、

2、耳穴埋籽可选用肾、枕、内耳、神门、内分泌等穴。

3、眩晕伴恶心呕吐者遵医嘱针刺内关、足三里、阳陵泉。

4、出现中风证候时,可按中风护理常规。

六、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服药后效果及反应。眩晕伴呕吐者中

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或采用少量多次服法。

七、饮食宜清淡,忌辛辣、肥腻、生冷、烟酒之品。风阳上扰者

可食甲鱼;气血亏虚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肾阴不足者宜多食滋阴益

肾之品。

八、加强心理护理,关心体贴患者,使其心情舒畅。向患者介绍有

关疾病知识与治疗成功的经验,增强其信心。

九、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

1、起居有常,饮食有节,控制食盐入量,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

2、注意四时气候变化,防寒保暖。

3、畅情志,防止七情内伤,注意劳逸结合。

4、避免强光刺激,外出时佩戴变色眼镜。

5、适当增加身体锻炼以增强体质。不宜从事高空作业,尽量避免

游泳、观水、乘船。

6、有高血压病史者要坚持服药,定期门诊检查血压。

消渴

消渴就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与消瘦为特征,多由于素体阴虚,

饮食不节,情志内郁,劳欲过度所致,与肺胃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密切关

系。根据三多症的偏重,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临床辨证为燥热伤

肺,胃燥津伤、肾阴亏虚、阴虚阳浮与阴阳两虚。现代医学中的糖尿

病、尿崩症与神经性多饮多尿病,均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阴虚燥热证患者病室宜凉爽通风。

三、入院时认真测量体重、身高、腰围,并遵医嘱认真记录24小

时出人量。

四、观察患者饮水量、进食量,尿量及其颜色。观察患者的神志、

视力、血压与皮肤情况,做好记录。

如观察到以下情况,立即报告医师,协助处理:1

1、患者突然心慌头晕、出虚汗、软弱无力等低血糖现象时。。

2、头痛头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甚至呼气有烂苹

果气味的酮症酸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