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预案TOC\o"1-2"\h\u9406第一章医疗纠纷概述 299501.1医疗纠纷的定义与分类 2211681.1.1医疗纠纷的定义 2175561.1.2医疗纠纷的分类 3110221.1.3医疗纠纷的原因 3119381.1.4医疗纠纷的特点 331884第二章医疗法律法规概述 4204301.1.5法律法规的背景 426131.1.6医疗相关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4155941.1.7医疗纠纷处理的法律法规体系 4173421.1.8医疗纠纷处理的法律依据 517495第三章医疗机构管理 528029第四章医疗人员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 729352第五章患者权益保护 874281.1.9患者权益内容 8320691.1.10患者权益保障 8224521.1.11患者知情同意权 8192641.1.12患者隐私保护 919139第六章医疗纠纷预防措施 9219461.1.13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942271.1.14提升医务人员专业素质 993561.1.15优化医疗服务流程 9217521.1.16加强医疗设备与药品管理 1043631.1.17提高医患沟通意识 10317391.1.18掌握医患沟通技巧 1020831.1.19加强医患沟通培训 10157301.1.20完善医患沟通机制 103617第七章医疗纠纷处理程序 1042091.1.21医疗纠纷投诉 1066191.1.22医疗纠纷调解 11174711.1.23医疗纠纷鉴定 11189751.1.24医疗纠纷诉讼 1124204第八章医疗纠纷赔偿与补偿 12203641.1.25医疗纠纷赔偿的原则 12205801.1.26医疗纠纷赔偿范围 12302761.1.27医疗纠纷赔偿标准 12244761.1.28协商补偿 12220391.1.29调解补偿 12206891.1.30仲裁补偿 1394921.1.31诉讼补偿 13323011.1.32保险补偿 13183431.1.33救助 1310643第九章医疗纠纷应急处理 13211701.1.34医疗纠纷突发事件的定义 1332931.1.35医疗纠纷突发事件应对原则 1359431.1.36医疗纠纷突发事件应对措施 133321.1.37医疗纠纷发生后,当事人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及时向医疗机构医疗纠纷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报告。 14196011.1.38医疗机构医疗纠纷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应对工作。 1480421.1.39医疗机构应立即对医疗纠纷进行初步调查,了解事件经过、患者诉求等信息,并向患者或患者家属进行沟通。 14218451.1.40根据调查情况,医疗机构应采取以下措施: 147361.1.41医疗机构应根据调查结果,采取以下措施: 1415435第十章医疗纠纷调解与和解 14312471.1.42医疗纠纷调解的定义 14128371.1.43医疗纠纷调解机构 14264821.1.44医疗纠纷调解程序 15229931.1.45医疗纠纷和解协议的定义 1528331.1.46医疗纠纷和解协议的主要内容 15247441.1.47医疗纠纷和解协议的签署 1523695第十一章医疗纠纷法律责任 1622451.1.48医疗机构法律责任 1688531.1.49医务人员法律责任 16161901.1.50医疗损害赔偿 1768241.1.51医疗纠纷处理 1725892第十二章医疗纠纷案例分析 18237321.1.52案例一:误诊导致患者病情恶化 18269861.1.53案例二:医疗操作失误导致患者残疾 18163261.1.54加强医生职业道德教育 198081.1.55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19291371.1.56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 1958461.1.57加强医患沟通 19170171.1.58加强法律法规宣传 19262211.1.59提高医疗风险意识 19第一章医疗纠纷概述1.1医疗纠纷的定义与分类1.1.1医疗纠纷的定义医疗纠纷是指在医疗卫生、预防保健、医学美容等具有合法资质的医疗企事业法人或机构中,一方(或多方)当事人认为另一方(或多方)当事人在提供医疗服务或履行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时存在过失,造成实际损害后果,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但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对所争议事实认识不同、相互争执、各执己见的情形。医疗纠纷的定义包含四个基本要件:特定在医疗服务领域;当事人都是合法民事主体;争议事实是过失行为;过错责任处于待定状态。1.1.2医疗纠纷的分类(1)按照纠纷性质分类,医疗纠纷可以分为两大类:(1)医疗服务合同纠纷:指因医疗服务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的纠纷。(2)侵权责任纠纷:指因医疗行为导致患者损害,医疗机构应当承担的侵权责任。(2)按照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有无过失,医疗纠纷可分为:(1)医疗过失纠纷:包括医疗、责任、技术、医疗差错等。(2)非医疗过失纠纷:包括医疗意外、医疗并发症、疾病自然转归等。第二节医疗纠纷的原因与特点1.1.3医疗纠纷的原因(1)医疗过失:医务人员在诊断、治疗、护理等过程中存在的失误。(2)医疗过错: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等医疗活动中的过错。(3)患方对医疗风险认识不足:患者或家属对医疗过程、疾病转归及并发症等方面的误解。(4)医疗机构管理不善:医疗机构规章制度不健全,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等。(5)医患沟通不畅:医患双方在信息传递、沟通协商等方面的障碍。1.1.4医疗纠纷的特点(1)专业性:医疗纠纷涉及医学、法律等多个专业领域,对纠纷的处理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2)复杂性:医疗纠纷往往涉及多方当事人,纠纷原因多样,鉴定和处理难度较大。(3)敏感性:医疗纠纷关系到患者生命健康和医疗机构声誉,易引发社会关注。(4)时效性:医疗纠纷的处理需要及时,以免影响患者治疗和医疗机构正常运营。在医疗纠纷的处理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其原因和特点,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第二章医疗法律法规概述第一节医疗相关法律法规简介1.1.5法律法规的背景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医患关系日益复杂,医疗纠纷也越来越多。为了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秩序和安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医疗相关的法律法规。1.1.6医疗相关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第六章医疗损害责任对医疗纠纷的民事责任进行了规定,明确了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承担的义务和责任。(2)《医疗处理条例》《医疗处理条例》对医疗的定义、分类、处理程序和赔偿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为医疗纠纷处理提供了法律依据。(3)《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旨在预防和妥善处理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和安全。(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医疗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解释对医疗纠纷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进行了明确,为法院审理医疗纠纷案件提供了依据。(5)其他相关法律法规除了上述法律法规外,还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等法规对医疗行为进行了规范。第二节医疗纠纷处理的法律法规依据1.1.7医疗纠纷处理的法律法规体系我国医疗纠纷处理的法律法规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1)宪法和基本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2)行政法规:如《医疗处理条例》、《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等。(3)部门规章: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等。(4)司法解释: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医疗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1.1.8医疗纠纷处理的法律依据(1)医疗服务合同纠纷: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司法解释。(2)医疗损害赔偿纠纷:适用《医疗处理条例》及相关法规。(3)一般医疗损害赔偿纠纷: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4)医疗纠纷中涉及的精神损害赔偿: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5)医疗纠纷中的证据问题: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通过以上法律法规的适用,可以为医疗纠纷的处理提供明确的依据,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第三章医疗机构管理第一节医疗机构内部管理规范医疗机构内部管理规范是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基础。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以下内部管理规范:(1)组织架构规范:医疗机构应设立清晰的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职责,保证医疗服务的有序进行。(1)医疗机构应设立理事会或者董事会,负责制定医疗机构的发展战略、决策重大事项。(2)医疗机构应设立院长(主任)负责制,院长(主任)是医疗机构的法定代表人,负责医疗机构日常管理工作。(3)医疗机构应设立医务部门,负责医疗服务的组织实施和医疗质量管理。(2)人力资源管理规范: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保证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1)医疗机构应制定招聘、选拔、培训、考核等人力资源政策,保证医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2)医疗机构应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3)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务人员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激励机制,激发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3)医疗质量管理规范:医疗机构应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1)医疗机构应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医疗服务标准和流程。(2)医疗机构应加强医疗技术准入和医疗设备管理,保证医疗安全。(3)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监控体系,定期进行医疗质量评价和改进。第二节医疗机构风险管理医疗机构风险管理是指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和处理的过程。以下是医疗机构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1)风险识别:医疗机构应全面梳理医疗服务过程中的风险点,包括医疗技术风险、医疗设备风险、医疗环境风险等。(2)风险评估:医疗机构应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为制定风险防控措施提供依据。(3)风险控制:医疗机构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1)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及时化解医疗纠纷。(2)医疗机构应加强医疗安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3)医疗机构应加强医疗设备维护和保养,保证设备安全运行。(4)风险处理:医疗机构在风险发生后,应采取有效措施,减轻风险对医疗机构和患者的影响。(1)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报告和处理制度,保证处理的及时性和公正性。(2)医疗机构应加强医疗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风险处理效率。(3)医疗机构应加强医疗风险监测,及时发觉和纠正风险隐患。第四章医疗人员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第一节医疗人员职业道德要求医疗人员作为医疗卫生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业道德要求。医疗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医疗人员应坚持以人为本,践行宗旨,发扬大医精诚理念和人道主义精神,全心全意地为人民健康服务。(2)遵纪守法,依法执业。医疗人员应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规、规章制度和各种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维护患者合法权益。(3)尊重科学,诚实守信。医疗人员应尊重科学,遵循医学发展规律,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诚实守信,对患者负责,不欺骗、误导患者。(4)团结协作,共同发展。医疗人员应树立团队精神,相互尊重、支持和配合,共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而努力。(5)廉洁行医,恪守职业道德。医疗人员应恪守医疗行业职业道德,不索取、收受患者财物,不利用职务之便牟取不正当利益,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第二节医疗人员行为规范医疗人员行为规范是指在医疗活动中,医疗人员应遵循的行为准则。以下为医疗人员行为规范的具体内容:(1)依法执业,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规、规章制度和各种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保证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2)恪尽职守,敬业爱岗,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积极参加业务技能继续教育、培训和学术交流,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3)尊重患者,关爱生命,关注患者身心健康,耐心倾听患者诉求,关心患者疾苦,维护患者尊严。(4)严谨求实,遵循医学科学原理,不盲目追求医学创新,保证医疗安全。(5)团结协作,相互尊重,积极参与多学科会诊和学术交流,共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6)廉洁行医,拒绝不正当利益,不收受患者财物,不参与商业回扣、提成等活动。(7)积极参加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置和公益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公众健康贡献力量。(8)注重医患沟通,提高沟通能力,有效解决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第五章患者权益保护第一节患者权益内容与保障患者权益是指患者在医疗过程中享有的合法权益,主要包括知情权、自主选择权、隐私权、安全权等。我国法律法规对患者权益的保护给予了高度重视,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政策,保障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的权益。1.1.9患者权益内容(1)知情权:患者有权了解自己的病情、治疗方案、医疗风险等信息。(2)自主选择权:患者有权在充分了解各种诊疗方案的基础上,自主选择合适的诊疗方法。(3)隐私权:患者有权要求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保护自己的隐私,不得泄露与病情无关的个人信息。(4)安全权:患者有权要求医疗机构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1.1.10患者权益保障(1)法律法规保障:我国《宪法》、《侵权责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患者权益的保护。(2)医疗政策保障: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了一系列医疗政策,如《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投诉处理办法》等,以保障患者权益。(3)医疗机构内部管理保障: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患者权益保护制度,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第二节患者知情同意权与隐私保护1.1.11患者知情同意权患者知情同意权是指患者在充分了解病情、治疗方案、医疗风险等信息的基础上,自主作出诊疗决策的权利。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履行告知义务。(1)告知内容:包括病情、治疗方案、医疗风险、可能产生的并发症等。(2)告知方式:口头告知、书面告知、多媒体告知等。(3)告知对象:患者本人或其法定代理人。1.1.12患者隐私保护患者隐私保护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和病情保密,不得泄露与病情无关的个人信息。(1)保护范围: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诊断、治疗过程等。(2)保护措施: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患者隐私保护制度,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保证患者隐私安全。(3)法律责任: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泄露患者隐私,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通过加强患者知情同意权和隐私保护,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始终将患者权益放在首位,切实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第六章医疗纠纷预防措施第一节医疗质量安全管理1.1.13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1)制定严格的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保证诊疗活动的规范进行。(2)加强医疗质量监督与检查,对医疗工作进行全程监控,及时发觉并纠正问题。(3)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医疗质量信息的透明度和实时性。1.1.14提升医务人员专业素质(1)加强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诊疗水平,降低误诊率。(2)定期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医学知识和技术的更新。(3)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医疗质量管理活动。1.1.15优化医疗服务流程(1)简化挂号、就诊、检查、收费等环节,提高医疗服务效率。(2)建立患者预约制度,合理分配医疗资源。(3)完善医疗服务流程,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1.1.16加强医疗设备与药品管理(1)定期检查、维护医疗设备,保证设备正常运行。(2)加强药品采购、储存、使用环节的管理,保证药品安全有效。第二节医患沟通技巧1.1.17提高医患沟通意识(1)培养医务人员良好的沟通习惯,关注患者心理需求。(2)强化医患沟通的重要性,使其成为诊疗活动的必备环节。1.1.18掌握医患沟通技巧(1)倾听:耐心倾听患者的陈述,尊重患者的意愿和感受。(2)表达: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向患者解释病情、治疗方案及预后。(3)情感共鸣:站在患者的角度,理解和关心患者,建立良好的情感联系。(4)告知:及时告知患者有关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的信息,让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1.1.19加强医患沟通培训(1)开展医患沟通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沟通能力。(2)定期组织医患沟通模拟演练,增强医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沟通技巧。(3)鼓励医务人员参加相关学术活动,学习先进的医患沟通理念和方法。1.1.20完善医患沟通机制(1)建立医患沟通记录制度,保证沟通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2)设立医患沟通办公室,负责协调、处理医患沟通问题。(3)定期开展医患满意度调查,了解医患沟通现状,不断改进沟通工作。第七章医疗纠纷处理程序第一节医疗纠纷投诉与调解1.1.21医疗纠纷投诉(1)投诉渠道:发生医疗纠纷后,患者或其家属可以向医疗机构投诉,也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投诉。(2)投诉内容:投诉内容应包括医疗纠纷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人员、事实经过及患者诉求等。(3)投诉材料:投诉时应提供相关证据材料,如病历资料、医疗费用清单、诊断证明等。1.1.22医疗纠纷调解(1)调解方式:医疗纠纷调解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1)医患沟通: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有尊重患方知情权的义务,应当就患者病情及诊断治疗经过做出专业性的说明解释,加强与患方的沟通,消除误会、化解矛盾。(2)调解:医患双方通过沟通,遵循合法、合理、自愿的原则,互谅互让达成一致和解意见的,应当签订协议书,由医、患双方签字盖章。(3)第三方调解:医疗纠纷可以卫生行政部门第三方来进行行政调解。第三方处于居中地位,通过规范教育,说服引导当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调解协议。第二节医疗纠纷鉴定与诉讼1.1.23医疗纠纷鉴定(1)鉴定机构:医疗纠纷鉴定由具有资质的司法鉴定机构或医学会组织进行。(2)鉴定程序:鉴定程序包括委托、受理、鉴定、出庭等。(1)委托:司法机关、仲裁机构或当事人委托鉴定机构进行医疗纠纷鉴定。(2)受理:鉴定机构接受委托后,对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3)鉴定:鉴定机构组织专家进行鉴定,分析医疗纠纷的性质、原因及责任。(4)出庭:鉴定人应出庭作证,对鉴定意见进行说明。1.1.24医疗纠纷诉讼(1)诉讼程序:医疗纠纷诉讼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进行。(1)起诉:患者或其家属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2)受理:人民法院审查起诉状,决定是否受理。(3)审理: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查明事实,依法作出判决。(4)上诉:任何一方当事人对一审法院判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判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原受理法院的上级法院提出上诉。(5)执行:判决生效后,义务人应按照判决结果履行义务。(2)诉讼时效:医疗纠纷诉讼时效为一年,自患者知道或应当知道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第八章医疗纠纷赔偿与补偿第一节医疗纠纷赔偿标准1.1.25医疗纠纷赔偿的原则医疗纠纷赔偿应遵循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保证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在赔偿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损失、医疗机构的责任程度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1.1.26医疗纠纷赔偿范围(1)人身损害赔偿: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误工费、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等。(2)精神损害赔偿:根据患者的受损程度、侵权行为严重程度、侵权人过错程度等因素确定。(3)财产损失赔偿:如因医疗纠纷导致患者财产损失,医疗机构应予以赔偿。(4)其他赔偿:如患者因医疗纠纷导致名誉损害、家庭关系破裂等,医疗机构也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1.1.27医疗纠纷赔偿标准(1)人身损害赔偿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法律法规确定。(2)精神损害赔偿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法律法规确定。(3)财产损失赔偿标准:按照实际损失计算赔偿金额。第二节医疗纠纷补偿方式1.1.28协商补偿医疗纠纷发生后,医疗机构与患者可先行协商,达成补偿协议。协商补偿应在自愿、公平、公正的基础上进行,保证双方合法权益。1.1.29调解补偿如协商无果,双方可向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委员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医疗纠纷进行调解,达成调解协议。1.1.30仲裁补偿如调解无果,双方可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仲裁机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医疗纠纷进行仲裁,作出仲裁裁决。1.1.31诉讼补偿如仲裁无果,患者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医疗纠纷进行审理,作出判决。1.1.32保险补偿医疗机构可购买医疗责任保险,以减轻医疗纠纷赔偿压力。患者也可购买相关保险,以保障自身权益。1.1.33救助对于生活困难的受害者,可提供一定的救助,帮助其度过难关。还可通过政策引导,促进医疗纠纷的预防和化解。第九章医疗纠纷应急处理第一节医疗纠纷突发事件应对1.1.34医疗纠纷突发事件的定义医疗纠纷突发事件是指在医疗机构内,由于医疗服务行为引起的,导致患者或患者家属对医疗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治疗效果等方面产生争议,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或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发事件。1.1.35医疗纠纷突发事件应对原则(1)及时发觉,迅速报告。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纠纷信息报告制度,发觉医疗纠纷突发事件后,应及时报告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2)积极沟通,化解矛盾。医疗机构应主动与患者或患者家属沟通,了解诉求,采取有效措施化解矛盾。(3)依法处理,维护权益。医疗机构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处理医疗纠纷,维护患者和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4)加强防范,减少纠纷。医疗机构应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提高服务水平,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1.1.36医疗纠纷突发事件应对措施(1)建立医疗纠纷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医疗纠纷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2)制定医疗纠纷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职责和措施。(3)加强医疗纠纷信息监测,及时发觉医疗纠纷突发事件,保证信息畅通。(4)开展医疗纠纷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提高医疗机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第二节医疗纠纷应急处理流程1.1.37医疗纠纷发生后,当事人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及时向医疗机构医疗纠纷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报告。1.1.38医疗机构医疗纠纷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应对工作。1.1.39医疗机构应立即对医疗纠纷进行初步调查,了解事件经过、患者诉求等信息,并向患者或患者家属进行沟通。1.1.40根据调查情况,医疗机构应采取以下措施:(1)对患者进行救治,保证患者生命安全。(2)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暂时停职,等待进一步调查。(3)对涉及医疗纠纷的医疗行为进行评估,查找问题原因。(4)加强与患者或患者家属的沟通,积极化解矛盾。1.1.41医疗机构应根据调查结果,采取以下措施:(1)对存在过错的医务人员进行相应处理,如暂停执业、降低岗位等级等。(2)对患者或患者家属提出合理的赔偿要求,依法进行处理。(3)对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4)对医疗纠纷处理情况进行总结,为今后类似事件的应对提供经验教训。第十章医疗纠纷调解与和解第一节医疗纠纷调解机制1.1.42医疗纠纷调解的定义医疗纠纷调解是指在医疗纠纷发生后,通过中立第三方调解机构的介入,协助医患双方在平等、自愿、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就争议达成一致意见,从而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1.1.43医疗纠纷调解机构(1)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由司法、卫生行政部门共同设立的专门调解医疗纠纷的机构。(2)医疗纠纷调解中心:由医疗机构、行业协会、法律服务机构等共同发起设立的调解机构。(3)社会第三方调解组织:具备调解能力,可以独立开展医疗纠纷调解工作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1.1.44医疗纠纷调解程序(1)申请调解:医患双方均可向调解机构提出调解申请。(2)接受调解:调解机构在收到申请后,对符合条件的案件进行登记,并通知对方当事人。(3)调解会议:调解机构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会议,由调解员主持。(4)达成协议:在调解员的引导下,医患双方就争议达成一致意见,并签署调解协议。(5)调解协议的效力:调解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医患双方应按照协议履行义务。第二节医疗纠纷和解协议1.1.45医疗纠纷和解协议的定义医疗纠纷和解协议是指医患双方在自愿、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就医疗纠纷的解决达成的一致意见。1.1.46医疗纠纷和解协议的主要内容(1)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双方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等。(2)事实和理由:简要描述医疗纠纷的发生过程及双方的观点。(3)协议内容:包括赔偿金额、赔偿方式、履行期限等。(4)法律效力:明确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当事人应按照协议履行义务。(5)其他事项:如双方当事人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1.1.47医疗纠纷和解协议的签署(1)医患双方在自愿、公平、公正的原则下达成协议。(2)协议内容应当真实、合法、公平,不得违反法律法规。(3)协议书应当由双方当事人亲自签名或者盖章,并由调解员见证。(4)协议书签署后,应当及时向调解机构备案。通过医疗纠纷调解与和解,有助于及时解决医患双方的争议,维护医患关系和谐,促进医疗机构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第十一章医疗纠纷法律责任第一节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法律责任1.1.48医疗机构法律责任(1)医疗机构概述医疗机构是指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组织。医疗机构在医疗活动中,应当遵循法律法规,尊重患者权益,保障医疗安全。(2)医疗机构法律责任(1)违反诊疗规范的法律责任医疗机构在诊疗活动中,违反法律法规、诊疗规范,导致患者受到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2)医疗的法律责任医疗机构因医疗导致患者死亡或者严重损害患者身体健康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3)违反告知义务的法律责任医疗机构未履行告知义务,导致患者无法知情同意,医疗机构应当承担缔约过失责任。1.1.49医务人员法律责任(1)医务人员概述医务人员是指在医疗机构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活动的专业人员。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应当遵循职业道德,尊重患者权益,保障医疗安全。(2)医务人员法律责任(1)违反诊疗规范的法律责任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违反法律法规、诊疗规范,导致患者受到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2)医疗的法律责任医务人员因医疗导致患者死亡或者严重损害患者身体健康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3)违反告知义务的法律责任医务人员未履行告知义务,导致患者无法知情同意,医疗机构应当承担缔约过失责任。第二节医疗纠纷相关法律责任1.1.50医疗损害赔偿(1)医疗损害赔偿概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居民建议书小区社区活动改进3篇
- 换热机组招标项目招标3篇
- 安居房施工合同风险防范策略分享3篇
- 招标进行时实验室研究3篇
- 工程外包合同样本3篇
- 搬家公司合同范本3篇
- 旅游包车司机劳动合同3篇
- 工业材料销售书3篇
- 撤销授权委托书的合同效力3篇
- 医疗器械电力供应协议指南
- GB/T 23640-2009往复式内燃机(RIC)驱动的交流发电机
- GB/T 19610-2004卷烟通风的测定定义和测量原理
- GB/T 11017.1-2002额定电压1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第1部分:试验方法和要求
- 马工程《教育学原理》课后习题讲解
- 茶艺表演费课件
- 创建电力优质工程策划及控制课件
- DBJ61-T 104-2015 陕西省村镇建筑抗震设防技术规程-(高清版)
- 外研版(三起)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 小学生体育学习评价表
- 哈尔滨工业大学信纸模版
- 踝关节扭伤.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