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物编辑加工操作规程_第1页
出版物编辑加工操作规程_第2页
出版物编辑加工操作规程_第3页
出版物编辑加工操作规程_第4页
出版物编辑加工操作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出版物编辑加工操作规程TOC\o"1-2"\h\u4648第一章编辑加工概述 2126261.1编辑加工的定义与重要性 2108631.2编辑加工的基本原则 319067第二章稿件接收与登记 3231992.1稿件接收程序 3250922.1.1稿件提交 3190272.1.2稿件接收确认 3256302.1.3稿件编号 4297062.1.4稿件分发 4276652.2稿件登记与管理 434652.2.1稿件登记 4188552.2.2稿件管理 415399第三章稿件审查 558353.1稿件审查的标准与程序 5154633.1.1稿件审查标准 518313.1.2稿件审查程序 580923.2审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5107053.2.1尊重学术规范 559893.2.2保护作者隐私 6218303.2.3公平公正 6179803.2.4提高审查效率 6307813.2.5加强与作者的沟通 614053.2.6关注新兴领域和交叉学科 67711第四章文字编辑加工 6216384.1文字编辑加工的基本要求 6112954.2词语选用与修改 64724.3标点符号的使用 717489第五章语法编辑加工 7262225.1语法错误的识别与纠正 7261555.2句子结构的调整 83238第六章逻辑编辑加工 9246586.1逻辑关系的梳理与优化 9100816.2逻辑错误的识别与纠正 91454第七章格式编辑加工 1090387.1格式规范与要求 10266317.2格式错误的识别与纠正 1011139第八章插图与表格编辑加工 11114638.1插图与表格的制作要求 119678.1.1插图的制作要求 11298428.1.2表格的制作要求 12282198.2插图与表格的排版与修改 12217158.2.1插图的排版与修改 12161978.2.2表格的排版与修改 126764第九章注释与参考文献编辑加工 1366419.1注释与参考文献的规范 1318339.2注释与参考文献的整理与核对 1324601第十章校对 14197110.1校对的基本程序 143202210.2校对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43592第十一章出版物质量检查 15993811.1质量检查的标准与程序 152374911.1.1标准制定 152058111.1.2检查程序 151274911.2质量检查的方法与技巧 15887311.2.1逐字逐句检查 162945311.2.2对比检查 161290511.2.3问卷调查与访谈 162212111.2.4利用专业工具 1610524第十二章编辑加工管理与沟通 16156512.1编辑加工团队管理 163180812.2编辑与作者、审稿人的沟通协作 17334712.3编辑加工流程的优化与改进 17第一章编辑加工概述1.1编辑加工的定义与重要性编辑加工,是指在出版物、文章、文件等书面材料正式出版或发布之前,对文字内容进行审查、修改、润色和整理的过程。编辑加工旨在保证信息的准确性、表达的清晰性、逻辑的严密性以及格式的规范性。在这一过程中,编辑人员需要对文字内容进行全方位的审核和调整,以提高作品的整体质量。编辑加工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升作品质量:编辑加工能够消除文本中的错误,提高文章的可读性,使作品更加符合读者的需求。(2)保障信息准确性:编辑加工有助于保证文章中的信息准确无误,避免误导读者。(3)增强作品竞争力:经过编辑加工的作品,在语言表达、逻辑结构等方面更具优势,有助于提高作品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4)提升作者声誉:编辑加工有助于提高作者的文字水平,使其在学术界、行业内部获得更高的认可。1.2编辑加工的基本原则编辑加工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尊重原文:在编辑加工过程中,编辑人员要充分尊重作者的原创意图,避免对原文进行过度修改。(2)保持客观:编辑加工要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保证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3)提高可读性:编辑加工要关注文章的可读性,通过调整语言、段落结构等方式,使文章更加易于理解。(4)保持一致性:编辑加工要保证文章在语言、格式、术语等方面保持一致性,避免出现混乱和矛盾。(5)注重创新:编辑加工要关注文章的创新性,挖掘和突出作者的新观点、新思路。(6)突出重点:编辑加工要突出文章的重点内容,使读者能够快速把握文章的核心观点。(7)合理布局:编辑加工要关注文章的布局和结构,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第二章稿件接收与登记2.1稿件接收程序稿件接收是稿件处理流程的第一步,对于保证稿件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稿件接收的具体程序:2.1.1稿件提交作者在完成稿件撰写后,需按照杂志社或出版社的要求,将稿件以电子文档的形式提交至指定的投稿邮箱或在线投稿系统。稿件应包括完整的文章内容、作者信息、摘要、关键词等要素。2.1.2稿件接收确认编辑部收到稿件后,应尽快进行初步审核,确认稿件是否符合投稿要求。如稿件不符合要求,编辑部应通知作者进行修改或重新提交。如稿件符合要求,编辑部应向作者发送稿件接收确认邮件或短信,告知稿件已成功接收。2.1.3稿件编号为便于稿件管理,编辑部应对接收到的稿件进行编号。编号应具有唯一性,便于查询和跟踪稿件进度。2.1.4稿件分发编辑部在确认稿件接收后,应将稿件分发给相应的编辑进行初审。编辑应根据稿件内容、质量等因素,提出是否进入下一轮评审的建议。2.2稿件登记与管理稿件登记与管理是保证稿件处理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以下是稿件登记与管理的具体内容:2.2.1稿件登记编辑部应建立完善的稿件登记系统,对每篇稿件的投稿时间、作者信息、稿件编号、编辑分配、评审进度等进行详细记录。稿件登记应遵循以下原则:(1)及时性:稿件接收后,立即进行登记。(2)准确性:保证登记信息真实、准确,避免出现错误。(3)完整性:登记内容应包含稿件的全部关键信息。2.2.2稿件管理编辑部应对稿件进行分类管理,按照稿件类型、学科领域、评审进度等进行划分。具体管理措施如下:(1)建立稿件数据库:将所有稿件的登记信息纳入数据库,便于查询、统计和分析。(2)定期跟踪稿件进度:编辑应定期关注稿件的评审进度,保证稿件按时完成评审。(3)稿件反馈:编辑部应将评审意见及时反馈给作者,协助作者进行稿件修改。(4)稿件归档:稿件评审结束后,编辑部应将稿件及评审意见归档保存,以备后续查询。(5)稿件统计与分析:编辑部应定期对稿件处理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为改进工作提供依据。通过以上稿件接收与登记程序,编辑部可以保证稿件处理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工作效率,为作者提供优质的服务。第三章稿件审查3.1稿件审查的标准与程序稿件审查是保证出版物质量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保证稿件内容符合出版要求,具有学术价值、创新性和可读性。以下是稿件审查的标准与程序:3.1.1稿件审查标准(1)政治立场:稿件应遵循我国政治立场,不得传播反对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内容。(2)学术价值:稿件应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推动作用。(3)创新性:稿件应具有创新性,避免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4)可读性:稿件应具备良好的可读性,语言表达清晰,逻辑严密。(5)结构完整性:稿件结构应完整,包括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论等部分。3.1.2稿件审查程序(1)收稿:编辑部门收到稿件后,进行初步筛选,对符合投稿要求的稿件进行登记。(2)初审:编辑对稿件进行初审,对稿件的政治立场、学术价值、创新性等进行判断,提出初审意见。(3)外审:将稿件送交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外审,专家对稿件进行详细评估,提出审稿意见。(4)综合审稿意见:编辑根据初审、外审意见,对稿件进行综合评估,提出稿件处理意见。(5)稿件处理:根据综合审稿意见,对稿件进行退修、退稿或录取处理。(6)作者回复:作者根据编辑部的处理意见,对稿件进行修改和完善。3.2审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稿件审查过程中,以下是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3.2.1尊重学术规范编辑和审查人员在审查过程中应遵循学术规范,尊重作者的学术成果,避免出现学术不端行为。3.2.2保护作者隐私编辑和审查人员应保护作者的隐私,不得泄露作者的个人信息和稿件内容。3.2.3公平公正编辑和审查人员应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篇稿件,避免因个人喜好、关系等因素影响审查结果。3.2.4提高审查效率编辑和审查人员应提高审查效率,保证稿件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处理,避免拖延。3.2.5加强与作者的沟通编辑和审查人员应与作者保持良好沟通,及时反馈审查意见,帮助作者提高稿件质量。3.2.6关注新兴领域和交叉学科编辑和审查人员应关注新兴领域和交叉学科的发展,积极发掘具有创新性的稿件。第四章文字编辑加工4.1文字编辑加工的基本要求文字编辑加工是对文字内容进行细致、严谨的处理和修改的过程,其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点:(1)保证文字内容准确无误。编辑加工人员应认真核对原文,及时发觉并纠正错误,保证文字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2)保持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通顺性。编辑加工人员应遵循现代汉语语法、修辞、词汇等规范,使文字内容表达流畅、清晰。(3)注意文字的简洁性和易读性。编辑加工人员应删减冗余文字,提炼关键信息,使文章更加简洁明了,便于读者阅读。(4)尊重作者的风格和观点。编辑加工人员应在保持原文基本风格和观点的基础上,对文字进行适当修改和完善。4.2词语选用与修改词语选用与修改是文字编辑加工的重要内容。以下是一些建议:(1)选用恰当的词语。编辑加工人员应根据文章的主题、语境和表达需要,选用准确、得体的词语。(2)避免使用生僻、模糊的词语。生僻、模糊的词语会影响读者的理解,编辑加工人员应将其替换为通俗易懂的词语。(3)注意词语的搭配。编辑加工人员应检查词语搭配是否恰当,避免出现语病。(4)修改过长或复杂的句子。编辑加工人员应将过长或复杂的句子拆分为简洁明了的短句,提高文章的可读性。4.3标点符号的使用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使文章更加清晰、条理分明。以下是一些建议:(1)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编辑加工人员应熟悉各种标点符号的作用和用法,以便在修改文章时正确运用。(2)注意标点符号的连贯性。编辑加工人员应保持文章中标点符号的连贯性,避免出现前后矛盾或遗漏。(3)遵循标点符号的规范。编辑加工人员应遵循国家有关标点符号的规范,保证文章的格式和排版符合要求。(4)在必要时使用标点符号。编辑加工人员应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需要,合理使用标点符号,使文章更加通顺、易读。第五章语法编辑加工5.1语法错误的识别与纠正在文本编辑与加工过程中,识别并纠正语法错误是保证文本质量的重要环节。语法错误的识别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词性误用:对于词性误用,编辑人员需要熟练掌握各种词性的基本用法和搭配,以便发觉并纠正错误。例如,将形容词误用为动词,或将副词误用为形容词等。(2)时态、语态错误:在英语中,时态和语态是表达动作发生时间和主谓关系的重要手段。编辑人员应关注文本中的时态、语态使用,保证其符合语境要求。例如,将一般现在时误用为过去时,或将被动语态误用为主动语态等。(3)主谓一致错误:主谓一致是英语语法中的一个基本原则,编辑人员需要检查文本中的主谓搭配是否正确。例如,将单数动词与复数名词搭配,或将复数动词与单数名词搭配等。(4)句子成分残缺:句子成分残缺会影响句子的完整性和表达效果。编辑人员应检查文本中的句子是否缺少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5)标点符号错误:标点符号的使用对于句子的表达具有重要意义。编辑人员需要关注文本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是否规范,如逗号、句号、问号、冒号等。针对上述语法错误,编辑人员可以采取以下纠正措施:(1)查找相关语法规则:针对具体的语法错误,编辑人员可以查阅相关语法书籍或参考资料,了解正确的语法用法。(2)请教专业人士:对于一些复杂的语法问题,编辑人员可以向专业语法人士请教,以获得准确的解答。(3)使用语法检查工具:现代编辑软件通常具备语法检查功能,可以帮助编辑人员发觉并纠正文本中的语法错误。5.2句子结构的调整在文本编辑与加工过程中,调整句子结构是提高文本可读性和表达效果的重要手段。以下几种句子结构调整方法:(1)简化句子:将复杂的句子简化为简洁明了的句子,有助于提高文本的可读性。简化句子的方法包括合并同类项、不必要的成分等。(2)调整句子顺序:调整句子顺序可以使文本内容更加连贯,逻辑关系更加清晰。常见的调整方法有顺叙、倒叙、插叙等。(3)改变句子类型:根据表达需要,将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等不同类型的句子进行转换,以提高文本的表现力。(4)使用修辞手法: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增强文本的艺术效果。(5)调整句子长度:合理控制句子的长度,避免过长的句子造成阅读疲劳。同时适当运用短句,可以提高文本的节奏感。通过以上句子结构的调整方法,编辑人员可以更好地优化文本,提高其表达效果。在实际操作中,编辑人员需要根据文本内容和语境,灵活运用各种调整方法。第六章逻辑编辑加工6.1逻辑关系的梳理与优化在文本编辑过程中,逻辑关系的梳理与优化是提高文章质量的关键环节。以下是一些关于逻辑关系梳理与优化的方法:(1)找准逻辑识别词:在文章中,首先要找出关键的逻辑识别词,如“是”、“因为”、“所以”、“然而”、“此外”等。这些词汇有助于我们快速把握文章的逻辑结构。(2)套用逻辑模型:根据识别出的逻辑词汇,将其套用到相应的逻辑模型中。常见的逻辑模型有“what、why、how”模型,即先阐述问题是什么,然后分析原因,最后提出解决方法。(3)细化内部逻辑关系:在梳理出文章的逻辑框架后,需要对内部逻辑关系进行细化。例如,分析问题涉及的层面,如伦理层面、管理层面、法制层面等,并阐述这些层面之间的关系。(4)优化逻辑结构:在梳理和细化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对文章的逻辑结构进行优化。这包括调整句子的顺序、合并相似观点、删除重复内容等,使文章的逻辑更加清晰、严密。6.2逻辑错误的识别与纠正在逻辑编辑加工过程中,识别并纠正逻辑错误是提高文章质量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逻辑错误及其纠正方法:(1)逻辑矛盾:文章中出现相互矛盾的观点或论述。纠正方法:检查全文,找出矛盾之处,修改或删除矛盾内容。(2)逻辑跳跃:文章中观点之间的转换缺乏过渡,导致逻辑关系不清晰。纠正方法:在观点之间增加过渡句,使文章的逻辑关系更加连贯。(3)论据不足:文章中的观点缺乏充分的证据支持。纠正方法:补充相关证据,如事实、数据、案例等,以增强观点的说服力。(4)逻辑混乱:文章中逻辑关系混乱,难以理解。纠正方法:重新梳理文章的逻辑结构,保证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晰、合理。(5)语言表达不准确:文章中的语言表达可能导致逻辑关系误解。纠正方法:检查文章中的语言表达,保证准确、清晰地传达逻辑关系。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可以在逻辑编辑加工过程中,有效梳理和优化逻辑关系,识别并纠正逻辑错误,从而提高文章的质量。第七章格式编辑加工7.1格式规范与要求在编辑加工过程中,格式的规范与要求,它直接影响到文档的整体质量和可读性。以下是格式规范与要求的具体内容:(1)标题格式一级使用小三号字,加粗,居中;二级使用四号字,加粗,左对齐或居中;三级使用小四号字,加粗,左对齐或居中;标题字体统一使用宋体。(2)正文格式字体:正文使用小四号字,宋体;行距:正文行距设置为1.5倍;段落:段落首行缩进两个字符;对齐方式:正文两端对齐;空行:标题与正文之间、正文段落之间均需空一行。(3)插入图片图片大小:插入的图片宽度不得少于5.0cm,高度不得少于5.0cm,且宽度不得超过8.0cm,高度不得超过8.0cm;图片数量:正文中插入的图片数量不得超过3张;图片位置:图片需与正文内容相对应,并保持适当的间距。(4)页码页码插入:文档需插入页码,位于页面底部居中;页码格式:页码使用小五号字,宋体。7.2格式错误的识别与纠正在格式编辑加工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常见的格式错误及其纠正方法:(1)字体错误识别:检查文档中的字体是否统一为宋体,若发觉其他字体,则视为错误;纠正:将错误的字体替换为宋体。(2)字号错误识别:检查标题和正文的字号是否符合规范,若发觉字号过大或过小,则视为错误;纠正:将字号调整为规定的字号。(3)标题格式错误识别:检查标题的加粗、居中、字号等是否符合规范,若不符合,则视为错误;纠正:按照规范调整标题格式。(4)行距和段落错误识别:检查正文行距和段落设置是否符合规范,若不符合,则视为错误;纠正:调整行距和段落设置。(5)图片大小和数量错误识别:检查插入的图片大小和数量是否符合规范,若不符合,则视为错误;纠正:调整图片大小和数量,使其符合规范。(6)页码错误识别:检查页码的位置和格式是否符合规范,若不符合,则视为错误;纠正:按照规范调整页码的位置和格式。第八章插图与表格编辑加工8.1插图与表格的制作要求插图与表格是学术论文、报告以及书籍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能够直观、清晰地传达信息,增强文本的可读性。以下是插图与表格制作的基本要求:8.1.1插图的制作要求(1)清晰度:插图应具有高清晰度,保证在打印或电子版中都能清晰显示。(2)尺寸与比例:插图的大小应根据版面及内容需求来确定,保持合适的比例,避免过大或过小。(3)色彩与风格:插图应使用统一的色彩和风格,以便于整体协调。同时色彩应尽量简洁,避免过多繁杂的色彩。(4)标注与说明:插图中的文字、符号、箭头等标注应清晰可见,并与正文中的描述相对应。(5)格式:插图格式应统一,常见的格式有JPG、PNG、TIFF等。根据出版要求,选择合适的分辨率。8.1.2表格的制作要求(1)结构清晰:表格应具有明确的结构,包括表头、表身和表尾。表头应简洁明了,表身内容应完整、准确。(2)文字表述:表格中的文字表述应简洁、规范,避免使用复杂的专业术语。(3)单位与符号:表格中的数据应注明单位,符号应统一规范。(4)排列与布局:表格的排列应遵循一定的规律,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布局应合理,便于阅读。(5)格式:表格格式应统一,常见的格式有CSV、XLS、PDF等。8.2插图与表格的排版与修改8.2.1插图的排版与修改(1)排版:插图应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合理排版,遵循以下原则:a.插图与正文紧密相关,避免跨页排版;b.插图应位于正文中描述的位置,便于读者理解;c.插图之间保持适当的间距,避免拥挤。(2)修改:插图在排版过程中可能需要进行修改,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修改方法:a.调整大小:根据版面需求,适当调整插图大小;b.修改标注:根据正文描述,对插图的标注进行调整;c.优化色彩:调整插图的色彩,使其更加协调;d.压缩文件:对插图进行压缩,减小文件体积。8.2.2表格的排版与修改(1)排版:表格的排版应遵循以下原则:a.表格与正文紧密相关,避免跨页排版;b.表格应位于正文中描述的位置,便于读者理解;c.表格之间保持适当的间距,避免拥挤。(2)修改:表格在排版过程中可能需要进行修改,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修改方法:a.调整列宽与行高:根据版面需求,适当调整表格的列宽和行高;b.修改内容:根据正文描述,对表格内容进行调整;c.优化格式:调整表格的格式,使其更加美观;d.压缩文件:对表格进行压缩,减小文件体积。第九章注释与参考文献编辑加工9.1注释与参考文献的规范注释与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书籍及其他出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证学术著作的严谨性和学术交流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注释与参考文献的规范要求:(1)注释规范(1)注释内容应简洁明了,避免冗长。注释主要用于解释、补充正文中的内容,或对某些观点、数据、名词等进行说明。(2)注释位置:注释通常位于页脚或篇尾。页脚注释适用于对当前页正文中内容的解释,篇尾注释适用于对整篇文章或书籍的补充说明。(3)注释格式:注释格式应符合相应学术领域的规范。一般包括序号、注释内容、注释来源等。序号应与正文中引用的序号相对应。(2)参考文献规范(1)参考文献应包括所有在正文中引用的文献,以表明作者对相关研究成果的尊重和借鉴。(2)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格式应符合相应学术领域的规范。一般包括作者、篇名、刊名(或书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页码等。(3)参考文献排列:参考文献应按照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9.2注释与参考文献的整理与核对在编辑加工过程中,对注释与参考文献的整理与核对是保证出版物质量的重要环节。以下是整理与核对的具体步骤:(1)整理注释与参考文献(1)将正文中引用的注释与参考文献按照规范格式整理出来。(2)对注释与参考文献进行编号,保证序号与正文中引用的序号相对应。(3)检查注释与参考文献的内容,保证简洁明了、准确无误。(2)核对注释与参考文献(1)核对注释与参考文献的格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2)核对参考文献中的作者、篇名、刊名(或书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页码等信息是否准确无误。(3)对注释与参考文献进行交叉核对,保证引用的内容与原文相符。(4)检查正文中引用的序号与注释、参考文献中的序号是否一致。通过以上整理与核对过程,可以保证注释与参考文献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为出版物的质量提供有力保障。第十章校对10.1校对的基本程序校对是出版物质量把控的重要环节,其基本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初校:初校是校对的第一步,主要是对照原稿对排版文件进行逐字逐句的核对,保证排版文件与原稿内容一致。初校过程中,校对员需要关注错别字、漏字、多字、病句等问题,并进行相应的修改。(2)二校:在初校的基础上,二校对排版文件进行再次审查,重点检查初校修改过的地方,同时关注格式、标点符号、图表等细节问题。(3)三校:三校是对前两次校对成果的巩固和提升,重点检查前两次校对中遗留的问题,并对全文进行综合审查,保证出版物质量。(4)通读:通读是在前三次校对的基础上,对整个出版物进行全面审查,检查排版、格式、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问题,保证出版物整体质量。(5)终校:终校是校对的最后环节,对整个出版物进行最后一次审查,保证没有遗漏和错误。10.2校对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校对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专注:校对工作要求高度集中注意力,避免因疏忽导致漏检、误检。(2)遵循规范:校对过程中,要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如《出版物质量标准》、《标点符号用法》等,保证出版物符合规范。(3)关注细节:校对时,要关注每一个细节,如字词、标点符号、图表、格式等,保证无误。(4)善于沟通:校对过程中,与作者、编辑、排版人员保持良好沟通,及时反馈问题,共同保证出版物质量。(5)积累经验:校对员要不断积累校对经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出版物的质量保驾护航。(6)保持耐心:校对工作往往需要反复审查,校对员要有耐心,保证出版物质量达到预期目标。第十一章出版物质量检查11.1质量检查的标准与程序出版物质量检查是保证图书质量的重要环节,其标准和程序如下:11.1.1标准制定质量检查的标准应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出版单位内部规定制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文字标准:包括汉字使用、词语选用、语法、标点符号等方面;(2)内容标准:包括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等方面;(3)编校标准:包括校对、排版、印刷等方面;(4)封面设计标准:包括设计风格、色彩搭配、图片使用等方面。11.1.2检查程序(1)出版单位自查:出版单位在图书出版前,应对图书进行自查,保证符合质量标准;(2)主管部门抽查:主管部门对出版单位的自查情况进行抽查,发觉问题及时督促整改;(3)质检中心抽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对全国范围内的出版物进行抽检,对不合格图书进行通报批评。11.2质量检查的方法与技巧为保证质量检查的效果,以下几种方法与技巧:11.2.1逐字逐句检查对图书进行逐字逐句检查,查找存在的差错。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文字错误:如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