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应急预案制定与实施_第1页
公共安全应急预案制定与实施_第2页
公共安全应急预案制定与实施_第3页
公共安全应急预案制定与实施_第4页
公共安全应急预案制定与实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共安全应急预案制定与实施TOC\o"1-2"\h\u1461第1章前言 479421.1章节概述 480071.2制定背景 427929第2章应急预案制定原则与依据 4159512.1制定原则 4264602.2法律法规依据 4286992.3技术规范与标准 431834第3章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434823.1危险源识别 4316353.2风险评估 4167503.3风险控制措施 48634第4章应急组织架构与职责 419684.1应急组织架构 4112454.2各级职责划分 4155614.3人员职责与培训 420910第5章预警与信息报告 4153635.1预警机制 4173185.2信息报告流程 4214475.3信息报告内容与要求 432120第6章应急响应级别与流程 4175676.1应急响应级别划分 4274346.2应急响应流程 5269986.3现场应急处置 59976第7章应急资源保障 5232157.1应急人力资源 5313657.2应急物资与设备 5110097.3应急资金保障 526309第8章通信与信息保障 551878.1通信保障措施 5205078.2信息共享与传输 5234368.3信息安全保障 56268第9章宣传教育与培训 5121129.1宣传教育 5326659.2培训与演练 559849.3培训效果评估 58536第10章应急预案评估与修订 5357610.1评估周期与方式 52794710.2评估内容与标准 52106410.3修订程序与要求 51283第11章应急预案实施与监督 51844411.1实施策略与要求 51048011.2监督检查 5543411.3考核与奖惩 515532第12章附录 53016012.1术语和定义 5785112.2参考文献 51618612.3相关文件与资料 51114第1章前言 561421.1章节概述 5280911.2制定背景 6198361.2.1政策背景 647361.2.2行业背景 6166531.2.3研究背景 632077第2章应急预案制定原则与依据 6283612.1制定原则 6281132.2法律法规依据 7255222.3技术规范与标准 78400第3章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7261473.1危险源识别 7218453.1.1危险源类型 7273043.1.2危险源识别方法 8247453.2风险评估 81723.2.1风险评估方法 8283493.2.2风险等级划分 8321733.3风险控制措施 8151443.3.1工程措施 889003.3.2管理措施 8120203.3.3个体防护措施 96093第4章应急组织架构与职责 9291154.1应急组织架构 9124024.2各级职责划分 9125344.3人员职责与培训 1021218第5章预警与信息报告 10139225.1预警机制 10217655.2信息报告流程 11283895.3信息报告内容与要求 113164第6章应急响应级别与流程 12198116.1应急响应级别划分 12281556.1.1一级响应 1244426.1.2二级响应 12182386.1.3三级响应 12305276.1.4四级响应 1274576.2应急响应流程 12186816.2.1信息报告 12285216.2.2启动应急预案 12140526.2.3组织救援力量 12179166.2.4实施救援 13261846.2.5信息发布 13251176.2.6救援结束 13184686.3现场应急处置 13313366.3.1现场勘察 1391536.3.2疏散人员 13245096.3.3控制危险源 13231426.3.4救援作业 1367836.3.5现场保障 13220536.3.6现场协调 1319154第7章应急资源保障 13255007.1应急人力资源 13111967.1.1人员组成 13304847.1.2培训与演练 14226117.1.3人力资源调度 1480537.2应急物资与设备 14111047.2.1物资储备 14158357.2.2物资管理 1454127.2.3设备保障 1437957.3应急资金保障 14245977.3.1资金来源 14149897.3.2资金使用 14258207.3.3资金监管 142943第8章通信与信息保障 14283708.1通信保障措施 15100698.2信息共享与传输 15240118.3信息安全保障 1517436第9章宣传教育与培训 16140789.1宣传教育 16256109.1.1火灾警示教育 1697889.1.2消防安全知识普及 16134019.1.3消防法律法规宣传 16148089.2培训与演练 16204849.2.1培训内容 16140719.2.2演练形式 17280119.3培训效果评估 1743749.3.1培训覆盖率 17302549.3.2培训质量 1799949.3.3演练效果 17170839.3.4持续改进 1714540第10章应急预案评估与修订 171622110.1评估周期与方式 172580110.2评估内容与标准 181199510.3修订程序与要求 1812432第11章应急预案实施与监督 19790411.1实施策略与要求 192011.2监督检查 19121511.3考核与奖惩 1914300第12章附录 202799312.1术语和定义 202709612.2参考文献 201668212.3相关文件与资料 20第1章前言1.1章节概述1.2制定背景第2章应急预案制定原则与依据2.1制定原则2.2法律法规依据2.3技术规范与标准第3章危险源与风险分析3.1危险源识别3.2风险评估3.3风险控制措施第4章应急组织架构与职责4.1应急组织架构4.2各级职责划分4.3人员职责与培训第5章预警与信息报告5.1预警机制5.2信息报告流程5.3信息报告内容与要求第6章应急响应级别与流程6.1应急响应级别划分6.2应急响应流程6.3现场应急处置第7章应急资源保障7.1应急人力资源7.2应急物资与设备7.3应急资金保障第8章通信与信息保障8.1通信保障措施8.2信息共享与传输8.3信息安全保障第9章宣传教育与培训9.1宣传教育9.2培训与演练9.3培训效果评估第10章应急预案评估与修订10.1评估周期与方式10.2评估内容与标准10.3修订程序与要求第11章应急预案实施与监督11.1实施策略与要求11.2监督检查11.3考核与奖惩第12章附录12.1术语和定义12.2参考文献12.3相关文件与资料第1章前言1.1章节概述本章作为整篇文章的开篇,主要对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以及全文结构安排进行简要介绍。通过本章的阐述,使读者对全文的研究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后续章节的深入分析奠定基础。1.2制定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业领域不断壮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围绕问题展开探讨,旨在为解决该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以下是制定背景的详细阐述:1.2.1政策背景我国高度重视领域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措施,为行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但是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1.2.2行业背景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但是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产业升级困难等。1.2.3研究背景针对上述问题,国内外学者已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在现有研究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脱节、研究方法单一等。因此,本研究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以期为解决问题提供有力支持。第2章应急预案制定原则与依据2.1制定原则应急预案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全面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体系建设,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2)预防为主,科学高效。实行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相结合,提高突发事件监测预警能力和防御标准。(3)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明确应急组织机构的职责、权力和义务,保证应急响应工作的有序进行。(4)职责明确,规范有序。保证各参与部门职责清晰,工作流程规范,提高应急响应效率。(5)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各部门间的信息沟通与协作,提高应急响应能力。(6)公众参与,群防群治。鼓励公众参与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2.2法律法规依据应急预案的制定依据以下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7)其他相关法律法规。2.3技术规范与标准应急预案的制定参照以下技术规范与标准:(1)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20)(2)防洪标准(GB502012014)(3)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17)(4)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17)(5)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导流设计规范(SL6232013)(6)水利水电工程围堰设计规范(SL6452013)(7)其他相关技术规范与标准。第3章危险源与风险分析3.1危险源识别危险源识别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通过全面、系统地识别可能导致的各类危险源,为风险管理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以下是危险源识别的主要内容:3.1.1危险源类型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设备缺陷、有害物质泄漏、能量异常释放等;人的不安全行为:操作失误、违反规程、疲劳作业等;环境因素:如恶劣天气、高温高湿、噪声污染等;管理因素: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培训不足、应急预案缺失等。3.1.2危险源识别方法现场观察:通过实地查看,发觉潜在危险源;安全检查表:运用标准化的检查表格,对危险源进行系统梳理;危害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针对工艺流程,分析潜在危险源;树分析(FTA):通过分析已发生的,找出的根本原因。3.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已识别的危险源可能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排序和定级,以便采取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3.2.1风险评估方法定性评估:根据危险源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进行风险评估;定量评估:运用数学模型、统计方法等,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模糊综合评价:针对不确定性较大的风险,采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评估。3.2.2风险等级划分极高危险:风险程度很高,一旦发生,可能导致严重后果;高危险:风险程度较高,需要立即采取控制措施;中危险:风险程度一般,可以通过管理措施降低风险;低危险:风险程度较低,可以接受或无需特别关注。3.3风险控制措施针对识别和评估出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降低发生的概率和后果严重程度。以下是风险控制措施的主要内容:3.3.1工程措施设备设施改造:提高设备安全功能,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安全防护设施:设置防护罩、防护栏等,降低伤害;应急设施:配置应急救援设备、个人防护用品等。3.3.2管理措施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安全行为;安全培训: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响应能力。3.3.3个体防护措施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危险源带来的风险,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第4章应急组织架构与职责4.1应急组织架构应急组织架构是应急管理体系的核心,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应急管理工作。在我国的应急管理中,应急组织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国家级应急管理机构:国务院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全国应急管理的总体协调、指导和监督。(二)省级应急管理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应急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管理协调、指导和监督。(三)地市级应急管理机构:各地级市的应急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管理具体工作。(四)县区级应急管理机构:各县、区级的应急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应急管理的具体实施。(五)基层应急组织:包括企事业单位、社区、村庄等基层单位的应急管理机构,负责本单位的应急管理工作。4.2各级职责划分各级应急管理机构在应急组织架构中的职责划分如下:(一)国家级应急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制定全国应急管理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指导全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协调跨省级行政区域的应急管理工作。(二)省级应急管理机构:负责贯彻实施国家应急管理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应急管理工作规划、预案和措施,指导地市级、县区级应急管理工作,协调跨地市级行政区域的应急管理工作。(三)地市级应急管理机构:负责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应急管理工作具体实施方案,组织应急救援力量,开展应急演练,协调跨县区级行政区域的应急管理工作。(四)县区级应急管理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应急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包括应急预案的制定、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应急物资的储备和调度等。(五)基层应急组织:负责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制定、应急演练、应急救援等具体工作。4.3人员职责与培训应急组织中的工作人员应明确各自职责,并接受相应的培训。(一)人员职责:(1)应急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应急管理工作,制定和落实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指导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应急物资储备。(2)应急救援人员:负责现场救援、抢险、排险、疏散、救助等工作。(3)应急保障人员:负责应急物资、设备、资金的保障和调度。(二)人员培训:(1)应急管理人员培训:包括应急管理政策法规、应急预案制定、应急指挥系统操作等内容。(2)应急救援人员培训:包括应急救援技能、现场急救知识、安全防护知识等内容。(3)应急保障人员培训:包括应急物资管理、设备操作、资金使用等内容。通过明确人员职责和加强培训,提高应急组织的工作效率,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有力保障。第5章预警与信息报告5.1预警机制预警机制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及时发觉和处置网络安全威胁,降低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预警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预警信息收集: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国内外网络安全资讯、漏洞信息、攻击手法等,为预警分析提供数据支持。(2)预警分析: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识别潜在的网络安全威胁,评估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危害。(3)预警发布:根据预警分析结果,制定预警信息,并通过适当的方式及时发布给相关人员。(4)预警响应:接到预警信息的人员应迅速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安全风险。(5)预警更新:根据网络安全形势的发展,及时更新预警信息,保证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5.2信息报告流程信息报告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信息收集:各级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收集本部门内的网络安全信息,包括安全事件、异常行为、漏洞等。(2)信息筛选: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初步筛选,排除无关信息,保证报告内容的准确性。(3)信息分析:对筛选后的信息进行分析,提炼关键信息,为报告编制提供依据。(4)报告编制:根据分析结果,编制信息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事件描述、影响范围、已采取的措施等。(5)报告审批:将编制好的信息报告提交给上级部门进行审批。(6)报告发布:审批通过后,及时将信息报告发布给相关人员。5.3信息报告内容与要求信息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事件描述:详细描述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系统、影响范围等。(2)事件原因: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如漏洞、外部攻击等。(3)影响范围:阐述事件对业务运行、用户利益等方面的影响。(4)已采取的措施:介绍已采取的应急措施,如漏洞修复、攻击拦截等。(5)预防建议:针对事件原因和影响范围,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建议。信息报告要求:(1)真实性:报告内容应真实反映事件情况,避免夸大或缩小事实。(2)准确性:报告中的数据和信息应准确无误,避免因误导导致决策失误。(3)及时性:报告应在第一时间完成,保证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4)完整性:报告内容应全面,涵盖事件发生、发展、处理等全过程。(5)规范性:报告格式应规范,便于阅读和理解。第6章应急响应级别与流程6.1应急响应级别划分应急响应级别是根据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危害程度、处理难度等因素进行划分的,以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通常,应急响应级别可分为以下四个等级:6.1.1一级响应一级响应是指突发事件影响范围广泛,危害程度严重,需要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紧急救援。此时,各级有关部门和单位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全力以赴投入应急救援工作。6.1.2二级响应二级响应是指突发事件影响范围较大,危害程度较重,需要多个部门、多个单位协同救援。此时,相关部门、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力量进行应急救援。6.1.3三级响应三级响应是指突发事件影响范围较小,危害程度一般,单个部门或单位可以应对。此时,事发地部门、单位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6.1.4四级响应四级响应是指突发事件影响范围较小,危害程度较轻,事发地部门、单位可以自行处理。此时,事发地部门、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应急救援。6.2应急响应流程应急响应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6.2.1信息报告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事发地部门、单位应立即向上级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件性质、发生时间、地点、影响范围、危害程度等。6.2.2启动应急预案接到信息报告后,相关部门、单位应根据突发事件的级别,迅速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6.2.3组织救援力量根据应急预案,组织救援人员、物资、设备等资源,开展应急救援工作。6.2.4实施救援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按照应急预案和现场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救援。6.2.5信息发布在救援过程中,及时向社会发布事件进展、救援情况等信息,回应社会关切。6.2.6救援结束当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危害消除,经评估确认无进一步风险时,宣布救援结束。6.3现场应急处置现场应急处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6.3.1现场勘察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首先要进行现场勘察,了解事件性质、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为后续救援工作提供依据。6.3.2疏散人员根据现场情况,迅速组织疏散受影响区域的群众,保证人员安全。6.3.3控制危险源对可能导致扩大的危险源进行控制,防止进一步恶化。6.3.4救援作业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救援作业,包括搜救失踪人员、救治伤员、扑救火灾等。6.3.5现场保障做好现场救援所需的物资、设备、通信等保障工作,保证救援工作顺利进行。6.3.6现场协调现场设立指挥部,协调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救援工作,保证救援力量的合理调配和有效利用。第7章应急资源保障7.1应急人力资源7.1.1人员组成应急人力资源主要包括专业救援队伍、志愿者队伍、部门相关人员以及企事业单位员工。各类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7.1.2培训与演练定期开展应急培训与演练,提高应急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协同作战能力。针对各类突发事件,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和演练方案。7.1.3人力资源调度建立健全人力资源调度机制,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高效地调动各类应急人员。7.2应急物资与设备7.2.1物资储备根据突发事件的特点和需求,合理规划应急物资的储备种类和数量。主要包括生活必需品、医疗器械、救援设备等。7.2.2物资管理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管理制度,保证物资的采购、储存、更新、维护等工作有序进行。7.2.3设备保障为应急人员配备必要的救援设备,如消防设备、通讯设备、交通工具等。定期检查设备功能,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7.3应急资金保障7.3.1资金来源应急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企事业单位自筹、社会捐赠等渠道。7.3.2资金使用合理规划应急资金的使用,保证资金主要用于应急响应、救援、恢复重建等方面。7.3.3资金监管加强对应急资金的监管,保证资金使用合规、透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通过以上应急资源保障措施,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提供有力支持,最大程度降低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第8章通信与信息保障8.1通信保障措施为了保证通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本章将介绍以下通信保障措施:(1)物理层保障:采用光纤、铜缆等高质量通信线路,提高通信信号的传输质量;同时合理布局通信线路,避免因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的线路损坏。(2)网络层保障:部署高功能路由器和交换机,提高网络设备的处理能力;采用虚拟专用网络(VPN)技术,保证数据传输的加密和安全性。(3)传输层保障:采用传输控制协议(TCP)等可靠传输协议,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同时实施流量控制、拥塞控制等技术,提高通信质量。(4)应用层保障:针对不同应用场景,采用相应的通信协议和应用层服务,如即时通讯、视频会议等;同时加强应用层的安全防护,防止恶意攻击和数据泄露。(5)运维保障:建立健全通信设备的运维管理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维护和升级;加强网络安全监控,防范网络攻击和病毒感染。8.2信息共享与传输信息共享与传输是保障通信与信息安全的关键环节,以下措施有助于提高信息共享与传输的效率和安全:(1)信息标准化:统一信息格式、编码和接口,便于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2)信息加密:采用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技术,对敏感信息进行加密处理,保证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3)身份认证:采用数字证书、生物识别等技术,对通信双方进行身份认证,防止非法访问和篡改信息。(4)访问控制:根据用户权限,对信息资源实施访问控制,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5)数据备份:定期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便于数据恢复。8.3信息安全保障为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以下措施需加以实施:(1)物理安全:加强信息系统的物理安全防护,如设置专门的机房、安装监控设备、实行严格的进出管理制度等。(2)网络安全: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网络安全设备,防范网络攻击和非法访问。(3)主机安全:对操作系统、数据库等进行安全配置,定期更新补丁,防范主机层面的安全风险。(4)应用安全:加强应用层的安全防护,如采用安全编程规范、实施安全审计等。(5)数据安全: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防范数据泄露和篡改。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有效地保障通信与信息安全,为我国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第9章宣传教育与培训9.1宣传教育宣传教育在消防安全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使他们深刻认识到火灾的危害性,从而主动参与到火灾预防工作中。以下是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9.1.1火灾警示教育通过播放火灾实例视频和图片,让干部职工了解火灾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火灾防范意识。9.1.2消防安全知识普及宣传消防安全基础知识,如火灾的危害、防火措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火场逃生技巧等,提高干部职工的消防安全素质。9.1.3消防法律法规宣传普及消防法律法规,使干部职工明确自身在消防安全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提高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的自觉性。9.2培训与演练培训与演练是提高干部职工应对火灾能力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9.2.1培训内容(1)火灾危险性识别与评估;(2)灭火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3)火场逃生自救与互救技巧;(4)消防设施设备的检查与维护;(5)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的制定与落实。9.2.2演练形式(1)灭火实战演练:让干部职工亲身体验灭火过程,掌握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2)疏散逃生演练:模拟火灾场景,使干部职工熟悉疏散逃生路线和自救互救技巧;(3)跨部门联合演练: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9.3培训效果评估为保证培训效果,对培训过程及成果进行评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9.3.1培训覆盖率评估全体干部职工的培训参与度,保证培训覆盖面达到100%。9.3.2培训质量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观察等方式,了解干部职工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培训形式的满意度。9.3.3演练效果评估演练过程中干部职工的应对能力、协作精神以及演练成果,为今后改进培训和演练工作提供依据。9.3.4持续改进根据培训效果评估结果,不断完善培训内容和方法,提高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与培训的质量。第10章应急预案评估与修订10.1评估周期与方式为保证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应急预案的评估应定期进行。评估周期如下:(1)年度评估:每年对应急预案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以保证其与实际工作需要相适应。(2)专项评估:在重大活动、重要时期或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后,根据需要对应急预案进行专项评估。评估方式主要包括:(1)自评估:由应急预案编制单位自行组织评估。(2)上级评估: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对下级单位的应急预案进行评估。(3)第三方评估:聘请具有资质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10.2评估内容与标准评估内容主要包括:(1)预案的完整性:检查预案内容是否齐全,结构是否清晰,表述是否准确。(2)预案的适用性:分析预案是否适用于当前实际情况,是否能够指导应急管理工作。(3)预案的可行性:评估预案中各项措施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资源保障是否到位。(4)预案的协同性:检查预案与其他相关预案之间的衔接与协同。评估标准如下:(1)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行业标准。(2)与实际情况相适应,具有针对性。(3)措施具体、明确,具备可操作性。(4)预案之间相互支持、协同配合。10.3修订程序与要求应急预案修订程序如下:(1)根据评估结果,编制应急预案修订方案。(2)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修订方案进行讨论、修改。(3)将修订后的应急预案征求相关部门和公众意见。(4)对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