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模拟检测卷02(教师版) 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1页
期中模拟检测卷02(教师版) 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2页
期中模拟检测卷02(教师版) 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3页
期中模拟检测卷02(教师版) 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4页
期中模拟检测卷02(教师版) 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年级地理上学期中考点大串讲(鲁教版2019)期中模拟检测卷02(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湖泊的水位、水温变化及营养物质输入带来影响,进而影响湖泊生态系统生产力,而湖泊的生产力决定了固碳能力。阿翁错位于青藏高原西部,是一个以降水和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封闭湖泊,全球变暖引起湖面扩张,扩张过程中原来的陆生植被生长区变成了湖泊底部。1994—2000年,大量冰川融水在短时间内以地下水形式注入阿翁错,阿翁错固碳能力下降,之后湖泊扩张速度减缓。据此完成下面1-3小题。1.影响阿翁错湖泊生产力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①水位高低

②水温变化

③湖水水质

④营养物质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1994—2000年,大量冰川融水在短时间内以地下水形式注入阿翁错,会导致湖泊(

)A.生产力上升 B.水温下降 C.透明度降低 D.盐度上升3.阿翁错湖泊面积扩张以来,湖泊生产力的变化趋势是(

)A.上升—下降—上升 B.持续上升C.下降—上升—下降 D.持续下降【答案】1.D2.B3.A【解析】1.由材料可知,冰川融水注入,湖泊固碳能力下降,说明冰川融水注入降低了水温,影响湖泊的生产力,水温是关键因素,②正确。材料提到,水位、水温、营养物质影响湖泊生态系统生产力,其中“扩张过程中原来的陆生植被生长区变成了湖泊底部”增加了水体中的营养物质,促进湖泊生产力提高,④正确;水位高低本身对生物影响不大,水位升高会淹没更多的陆生植被,增加湖底的营养物质,影响湖泊生产力的变化,故水位高低不是关键因素,①错误;阿翁错湖水水质较好,变化不大,不是湖泊生产力变化的关键因素,③错误。故选D。2.结合材料“1994—2000年……阿翁错固碳能力下降”及“湖泊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决定了固碳能力”可推断固碳能力下降表示此时湖泊生产力也下降,A错误;大量冰川融水补给,水温下降会抑制藻类的光合作用过程,B正确;以地下水形式补给的冰川融水,透明度高,不会导致湖泊透明度降低,C错误;冰川融水盐度低,不会导致湖泊盐度上升,D错误。故选B。3.随着全球变暖加剧,导致冰川消融,湖泊面积快速扩张,原来的陆生植被生长区变成了湖泊底部,有充足的营养物质。扩张区域位于湖泊边缘,能够得到充足的光照,湖泊生产力快速上升。1994—2000年,冰川消融导致湖泊水温变低,抑制了湖中藻类的光合作用,湖泊生产力下降,之后扩张速度减缓,水温缓慢上升,促进了湖泊内底栖藻类光合作用,湖泊生产力继续上升。故选A。火地岛隔麦哲伦海峡同南美大陆相望,西部和南部山地为安第斯山脉余脉,平均海拔1500~2000米,最高峰海拔为2469米。图示意某科考船航线及局部大洋部分洋流分布和火地岛山地景观。图中洋淀K绕过南美大陆南端后部分向北形成洋流M,与洋流N交汇后东流。读图完成下面4-5小题。4.关于从惠灵顿至利马考察沿线海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②海水盐度升高 B.③→④水温上升C.④航段顺风顺水 D.③航段密度减少5.关于图中洋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M洋流、N洋流交汇不易形成渔场 B.M洋流减弱与盛行西风带南移无关C.从成因来看,K洋流属于风海流 D.N洋流使沿岸地区降水减少【答案】4.C5.C【解析】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④航段由赤道向利马航行,逆东南信风及南赤道暖流、秘鲁寒流,逆风逆水,C错误,符合题意;世界海水盐度最高的海区一般位于副热带海区,由此可知,②航段逐渐靠近副热带海区,故①→②盐度升高,A正确,不符合题意;③→④航段由副热带海区向纬度更低的赤道附近海区前进,温度升高,B正确,不符合题意;③航段由副热带海区向纬度更低的赤道附近海区前进,盐度下降,水温升高,密度降低,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5.根据图示信息可知,K洋流为西风漂流,从成因来看,K洋流属于风海流,C正确;根据图示信息可知,M洋流为寒流、N洋流为暖流,两洋流交汇易形成渔场,A错误;据图可知,M洋流由西风漂流受陆地轮廓影响分化而来,若盛行西风带南移,则西风漂流也会南移,其分化后的M洋流会减弱,B错误;N洋流为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显著,使沿岸地区降水增多,D错误。故选C。伊塞克湖位于天山北麓,湖面平均海拔约1600米,终年不冻,有“热湖”之称。面积超过6300km²,平均水深270多米,水量大,是青海湖的十多倍,也是世界上较大的构造湖,湖内可以定期航行。下图为伊塞克湖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6-8小题。6.伊塞克湖的水文特征主要表现为(

)A.咸水湖,湖水水位季节变化小 B.淡水湖,湖水水位季节变化小C.咸水湖,湖水水位季节变化大 D.淡水湖,湖水水位季节变化大7.伊塞克湖成为“热湖”的最主要原因是(

)A.纬度较低,冬季气温较高 B.山地阻挡,冬季风影响小C.盐度较低,湖水不易结冰 D.板块交界,地热资源丰富8.伊塞克湖内定期航行的最佳时间是(

)A.3-4月 B.6-7月 C.8-9月 D.11-12月【答案】6.C7.B8.C【解析】6.读图可知,图中湖泊只有河流水注入,没有河水流出,盐分容易积累,形成咸水湖,BD错误;该湖泊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河流和湖泊的补给水源主要为冰雪融水,气温季节变化大,所以湖水水位季节变化大。C正确,A错误。故选C。7.读图可知,该湖泊纬度较高,冬季气温较低,A错误;伊塞克湖位于天山北麓,周围有高山阻挡,冬季风影响小,使得湖水水温较高,终年不冻,B正确。伊塞克湖是咸水湖,盐度较高,C错误。题目中未提及伊塞克湖位于板块交界地带,不是其成为“热湖”的最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B。8.分析可知,只有在水位高时才可以定期航行。该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冬春季节气温低,融水量少,湖泊水位低,不能航行,AD错误;6-7月,气温高,冰川融水量大,湖泊水位上升;8-9月,气温仍然较高,冰川融水使湖泊水位继续上升,湖泊水位更高,更适合航行,B错误,C正确。故选C。图甲中的沙漠是被称为“世界干极”的智利阿塔卡马沙漠,但是这里生活着100多万人,而且每隔一段时间,“沙漠开花”(即沙漠中的种子发芽)往往会和厄尔尼诺现象相伴发生。图乙为西澳大利亚沙漠图,该区域人烟稀少。读图,完成下面9-11小题。9.阿塔卡马沙漠比西澳大利亚沙漠降水更少,下列关于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阿塔卡马沙漠距赤道较远,上升气流较弱②阿塔卡马沙漠受地形的影响更明显③西澳大利亚沙漠受东南信风控制的时间更短④西澳大利亚沙漠受寒流的影响更小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10.厄尔尼诺现象和“沙漠开花”往往同时出现,主要原因是厄尔尼诺现象导致(

)A.该地气候变暖 B.山区融水增多C.该地降水增多 D.昼夜温差增大11.阿塔卡马沙漠比西澳大利亚沙漠人口密度大的主要原因是(

)A.阿塔卡马沙漠有高山冰雪融水,绿洲农业较为发达B.智利国土面积狭小,人口数量大C.西澳大利亚沙漠地区资源贫乏D.西澳大利亚沙漠肉食动物较多【答案】9.D10.C11.A【解析】9.阿塔卡马沙漠比西澳大利亚沙漠降水更少,是因阿塔卡马沙漠受沿岸寒流影响,上升气流较弱,①错;阿塔卡马沙漠南北狭长,受地形的影响更明显,②对;西澳大利亚沙漠受地形影响小,受东南信风控制的时间较长,③错;西澳大利亚沙漠沿岸寒流势力较弱,受寒流的影响更小,④对。综上所述,②④正确,D对,排除ABC。故选D。10.厄尔尼诺现象导致该地气候异常增温,不是气候变暖,A错;厄尔尼诺现象和“沙漠开花”往往同时出现,其主要原因是厄尔尼诺现象导致该地沿海地区异常增温,上升气流增强,导致该地降水增多,植物生长水源增多,C对;沙漠开花原因是该地降水增多,B错;降水多,阴天多,昼夜温差减小,D错。故选C。11.阿塔卡马沙漠比西澳大利亚沙漠人口密度大的主要原因是阿塔卡马沙漠有高山(安第斯山脉)冰雪融水,绿洲农业较为发达,A对;智利国土面积小,不是人口数量大的原因,B错;西澳大利亚沙漠地区水资源乏,矿产资源丰富,C错;西澳大利亚沙漠肉食动物较少,D错。故选A。每年6、7月份,我国江淮流域都会出现持续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下表为1951-2020年江淮流域5、6月份入梅时间统计表,图为我国梅雨长期趋势与北太平洋多年代际震荡指数(PDO)的逐年演变图。太平洋年代际震荡(PD0)是描述北太平洋海温变化的重要指数,其指数为正值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与维持,导致全球变暖;负值会形成拉尼娜现象,导致全球变冷。读图完成下面12-13小题。入梅时间5月下旬6月上旬6月中旬6月下旬次数143119512.1951-2020年6月上旬入梅次数最多,可能的原因是该月份(

)A.冬季风势力减弱 B.夏季风势力增强C.副热带高压南退 D.印度低压范围小13.图示1966-1996年间的PDO指效情况下,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印度尼西亚降水增加 B.全球气候变暖C.秘鲁渔业产量减少 D.赤道太平洋东部水温偏高【答案】12.B13.A【解析】12.我国东部梅雨的形成与夏季风有关,6月上旬入梅次数最多,说明该月份夏季风势力较强,北移速度快,B正确;梅雨的形成与冬季风的势力无关,A错误;6月上旬太阳直射北半球且向北移动,副热带高压在北进,C错误;印度低压在南亚,该地区受印度低压控制小,D错误。故选B。1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1966—1996年间的PDO指数为负值。根据材料信息“太平洋年代际震荡(PDO)是描述北太平洋海温变化的重要指数,其指数为正值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与维持,导致全球变暖;负值会形成拉尼娜现象,导致全球变冷。”可知,PDO为负值说明出现拉尼娜现象,印度尼西亚降水增加,A正确,B错误;东南信风势力增强,上升流增强,秘鲁渔业产量增加,C错误;东南信风势力增强,赤道太平洋东部水温偏低,D错误。故选A。不同地域,自然环境特征存在着差异,全球性的地域差异形成陆地自然带。下图为欧亚大陆某区域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面14-15小题。14.图中自然带序号和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A.I冰原带、Ⅱ苔原带、Ⅲ亚寒带针叶林带B.I苔原带、Ⅱ冰原带、Ⅲ亚寒带针叶林带C.I冰原带、Ⅱ苔原带、Ⅲ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I冰原带、Ⅱ高山植物区、Ⅲ亚寒带针叶林带15.图中自然带Ⅱ在M处向南凸出的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洋流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答案】14.A15.A【解析】14.读图可知,自然带Ⅰ位于极圈以内,靠近极点,应为冰原带;自然带Ⅱ位于欧亚大陆北部、北极圈附近,应为苔原带;自然带Ⅲ位于中高纬度欧亚大陆内部,且分布面积广大,应为亚寒带针叶林带。A正确,BCD错误。故选A。15.自然带Ⅱ(即苔原带)向南凸出的位置位于乌拉尔山附近,乌拉尔山大致呈南北走向,海拔高、气温低,因此植被发育为高纬度的苔原带,与洋流、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关系不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南迦巴瓦峰是喜马拉雅山东段最高峰,山脉南北坡气候差异显著。南坡沟谷众多,地势坡度相对小,西北坡及北坡地形陡峭。该区多裸露冰川(冰川表面冰碛物少)和表碛冰川(冰川表面多冰碛物)。表碛冰川表层冰碛物自上而下厚度变化明显。其中X冰川为该区山谷表碛冰川的典型代表,冰川内部混杂着众多的冰碛物。图为南迦巴瓦峰区域图。完成下面16-17小题。16.南迦巴瓦峰南坡雪线和北坡相比(

)A.南坡为阳坡雪线高 B.南坡坡度小雪线高C.南坡坡度大雪线低 D.南坡为迎风坡雪线低17.X冰川自上而下表层冰碛物的特点为(

)A.冰川表层冰碛物厚度渐厚大颗粒物渐多B.冰川表层冰碛物厚度渐薄大颗粒物渐多C.冰川表层冰碛物厚度渐厚大颗粒物渐少D.冰川表层冰碛物厚度渐薄大颗粒物渐少【答案】16.D17.A【解析】16.南迦巴瓦峰为喜马拉雅山东段最高峰,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南坡为西南风迎风坡,且沟谷多,有利于水汽深入,降水多,因此雪线低,D选项正确;南坡为阳坡,温度高,会导致雪线升高,但南坡为迎风坡,雪线高低的主导因素为降水,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南坡坡度小,利于积雪,故雪线低于北坡,B和C选项错误。故选D。17.自上而下冰川消融增多,冰内物质出露增多;山体两侧基岩风化形成的松散物质掉落至冰川表面,在重力作用下不断向低海拔处堆积,冰川表碛物厚度渐厚,同时导致大的颗粒物在更低海拔处堆积,因此X冰川自上而下表层冰碛物厚度渐厚,低海拔处大颗粒物多。A选项正确。故选A。柴达木盆地的巴音河发源于祁连山南部的宗务隆山北麓,源头海拔5000米左右。在宗务隆山和黑石山之间蓄水盆地中,地下水在泽令沟处补给地表水,以一棵树为界,上下游地表和地下水相互补给关系存在差异。如图示意巴音河流域纵剖面。据此完成下面18-20小题。18.导致巴音河流域在泽令沟处地下水补给地表水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干阜 B.海拔较低 C.土质黏重 D.基岩阻挡19.在黑石山下游流域,以一棵树为界,上下游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补给关系最可能是(

)A.上游:地表水补给地下水为主 B.下游:地表水补给地下水为主C.上游:地下水补给地表水为主 D.下游:地表水和地下水无关联20.巴音河尾阀湖存在上下相距不远的两个湖泊,其中一个湖岸水草茂盛,另一湖岸则戈壁遍布,产生这种差异的关键因素是(

)A.温度 B.盐度 C.密度 D.纬度【答案】18.D19.A20.B【解析】18.巴音河源头山区为松散岩类,搬运到蓄水盆地里面的沉积物颗粒较粗,地表水容易下渗,泽令沟位于蓄水盆地中地势最低处,下游黑石山基岩阻挡地下水流动,地下水位不断抬升,最终在泽令沟处出露地表。综上所述,导致巴音河流域在泽令沟处地下水补给地表水的主要原因是基岩阻挡,而与气候干旱、海拔较低、土质黏重基本无关,D正确,ABC错误。故选D。19.巴音河的水源主要来源于海拔较高山地上的冰川融水。一棵树以上地势较高,靠近黑石山河谷流出的上游水源,且为砾质平原,地表水容易下渗补给地下水,A正确,C错;一棵树以下由于地势低,离上游水源较远,沿途由于下渗和蒸发导致地表河流水量小,下渗较少;且一棵树以上的砾质平原中的地下水量大,在向下游运动过程中导致冲洪积平原地下水位提高,甚至高于地表,形成地下水补给地表水,BD错误。故选A。20.两个湖泊存在上下游关系,且相距不远,且根据剖面图信息,两湖间海拔差异很小,因此温度、纬度都差异微弱,AD错误;尾阀湖中上游的湖泊存在地表及地下径流排泄方式,因此为淡水湖,下游的湖泊没有径流排泄,只有蒸发排泄,所以为咸水湖,从而导致湖岸周边生物生长条件的差异,B正确,C错误。故选B。偃松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或常绿灌木,树干基部多分枝,并呈伏卧状伏于地面,其末端向上斜长,叶呈针状。吉林省白城地区东坡山麓植被以草甸草(喜冷湿环境)为主。下图为“某季节记录的大兴安岭中部地区东坡垂直带谱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21-23小题。21.当前季节最可能为(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22.根据材料,推测大兴安岭中部地区东坡偃松的生长环境为(

)A.气温低,风速大 B.气温低,土层薄C.气温高,降水多 D.气温高,光照强23.吉林省白城地区植被以草甸草为主,体现了(

)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C.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答案】21.D22.A23.D【解析】21.读图可知,图中羊草、针茅草、草甸草等都为黄色,已经枯黄,且主要乔木——落叶松、落叶林的树干都已经是光秃秃的枝干,说明该季节乔木类树上已经没有树叶,草本植物已经黄落,此时最可能是冬季,D正确,ABC错。故选D。22.读图并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大兴安岭中部地区纬度较高,气候严寒干燥,冬季降水少。在这种气候条件下,一般乔木树种都难以生长,偃松是大兴安岭中部地区海拔1500米以上的代表树种,“偃松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或常绿灌木,树干基部多分枝,并呈伏卧状伏于地面,其末端向上斜长,叶呈针状”。由于1500米以上地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风速较大,树干基部多分枝,增强稳定性,偃松树干伏卧地面匍匐生长,以适应低温大风的生长环境,A正确,BCD错误。故选A。23.白城地处大兴安岭东麓平原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总量较少,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及温带草原。但是因地势低,地下水位较高,土壤湿度相对较大,不利于地带性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草原的生长;再加上纬度较高,年均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少,适宜草甸草的生长。因此草甸草取代地带性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草原成为主要植被类型,体现了地方性分异现象,D正确,ABC错误。故选D。在全球变暖的今天,北极正上演着“放大器”的戏法,其变化往往是全球平均水平的数倍。升温促使北极地区水汽含量增加,并使降水增多,水循环过程深受影响。育空河是北极地区的主要河流之一,该河流域96%被冻土覆盖,冬季降水常以积雪形式存在。观测数据表明,育空河流城多年冻土湿化深度与降雨量显著相关,降雨量每增加1厘米,多年冻土退化深度增加约0.7厘米。下图示意育空河流域径流过程变化的主要途径,据此完成下面24-25小题。24.近年来育空河流域不同冻土层的变化趋势为(

)A.季节性冻土层变薄,多年冻土层变厚 B.季节性冻土层变薄,多年冻土层变薄C.季节性冻土层变厚,多年冻土层变薄 D.季节性冻土层变厚,多年冻土层变厚25.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育空河径流量的变化及原因正确的是(

)A.降水量增速小于蒸发量增速导致径流量减小 B.降雪向降雨的相态转变导致冬季径流量减小C.积雪融化时间提前导致河流径流峰值延后 D.地表水和地下水连通性增强使径流量增大【答案】24.C25.D【解析】24.由材料可知,全球变暖对北极影响很大,可导致夏季气温更高,季节性冻土融化更多,季节性冻土层会变厚;多年冻土层部分化会转化为多年冻土活动层,可推测多年冻土活动层变厚,多年冻土层会变薄。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25.由材料可知,随着全球变暖,北极地区的地表径流量整体显著增加,当前北极陆地的降水量增速远大于发量增速,引起北极流城净降水量(降水量与蒸发量之差)增加,进而导致河流径流量增多,A错误;北极地区降雪向降雨的相态转变,导致秋季至冬季的河流径流量增加,B错误;随着全球升温,积雪融化时间提前,导致河流的径流峰值从夏季提前到春季,C错误;增强了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连通性与交换强度,从面导致地下水向河流补给的水量持续增加,特别是在多年冻土覆盖率较高的流域,活动层更厚、地下水储存能力更强,从而有利于增加表径流,D正确。故选D。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26题18分,27题12分,28题20分,共50分)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分)巴彦浩特镇位于内蒙古西部,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北部,东临贺兰山,年降水量约150mm年最大可蒸发量近3000mm。该境区沙漠中的低洼地发育了众多湖泊。大部分湖泊面积小、深度小、冬季结冰。湖中及岸边有湿生植被生长。下图示意该地区湖泊总面积的年内变化。(1)研究表明,该地区湖水的主要来源为地下水补给,据材料说明依据。(6分)(2)与夏季相比,指出该地区春季湖泊面积的差异,试分析原因。(6分)(3)湖泊面积与湖泊数量存在相关性。5~7月,该地区湖泊数量先增加后减少,试解释原因。(6分)【答案】(1)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补给少;(湖泊地势低,周围多沙漠)沙漠(孔隙大)地表水易下渗,地下水较丰富;(该地蒸发能力强)湖泊面积年内变化较小,(表明)地下水补给稳定(且充足)。(每点2分,共6分)(2)面积较大。春季积雪融化湖冰和冻土解冻,地表水和地下水补给量大;春季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春季植被耗水量较低,蒸腾量较少。(每点2分,共6分)(3)5~7月,气温升高,湖水蒸发加剧,湖泊总面积减小,湖泊因蒸发加剧导致水位下降而分裂出许多更小的湖泊,湖泊数量增加;湖水持续蒸发,面积较小的湖泊干涸,湖泊数量减少。(每点2分,共6分)【解析】本题以内蒙古腾格里沙漠巴彦浩特镇湖泊总面积的年内变化为背景,设置3小题,涉及湖水的补给、面积的变化及数量先增后减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素养。试题突出能力立意和素养立意。(1)由材料“年降水量约150m,年最大可蒸发量近3000mm”,由此可以判断,该地年降水量少,蒸发能力强,降水对湖泊的补给少;由材料“该地区沙漠中的低洼地发育了众多湖泊”可知,湖泊所在地地势低洼,周围多沙漠,沙漠土层松散,空隙大,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极易下渗,导致地下水较为丰富,地下水在重力作用下向地势低洼处流动、聚集和出露,形成面积不等的湖泊。读图可知,在蒸发能力极大、降水量极小的背景下,该地区湖泊面积年内变化却较小,说明该地区湖泊深受地下水补给影响,导致湖泊面积相对稳定。(2)读图可知,该地区3~5月的湖泊总面积大于6~8月,说明春季湖泊面积大于夏季。湖泊面积大,可以从水量收入(即补给量)多和水量支出(即蒸发量、蒸腾量)少的角度分析。该地区地处内蒙古,冬季气候寒冷,“大部分湖泊面积小、深度小、冬季结冰”,地下有季节性冻土发育,地表有积雪覆盖,春季随着湖冰、冻土解冻,地表积雪消融,地表水和地下水补给量大,入湖水量大。与夏季相比,春季气温较低,湖泊水蒸发量较小。由材料信息“湖中及岸边有湿生植被生长”,春季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小于夏季,植被消耗的水量较少,蒸腾量较少。由于春季补给量较大,而蒸发蒸腾量较小,从而导致湖泊春季面积大于夏季(3)结合设问中“湖泊面积与湖泊数量存在相关性”,需找到二者的关联性。由图所示信息可知,5~7月该地区湖泊面积呈减小趋势,该时期随着气温升高,湖泊蒸发加剧,导致湖泊总面积减小,从而导致湖泊水位下降,湖泊水位下降过程中,会导致部分大湖分裂出许多面积更小的湖泊,因此,湖泊数量反而有所增加。随着气温进一步升高,湖水持续蒸发,前期分裂出的小湖,因水量较少而干涸,从而导致湖泊数量减少。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安第斯山脉属于科迪勒拉山系,纵贯南美大陆西部,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下左图为南美洲局部地区示意图,下右图为安第斯山脉某段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1)判断右图中A处自然带的名称,据图简析该地垂直自然带类型丰富的原因。(4分)(2)分析右图中该山地东坡雪线比西坡低的原因。(4分)(3)分析左图中洋流对丙处附近海洋生物的影响。(4分)【答案】(1)自然带名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原因:山麓所处纬度低,山体海拔高,相对高度大,水热条件变化明显,垂直自然带类型丰富。(每点2分,共4分)(2)东坡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多地形雨;西坡位于背风坡,降水少。(每点2分,共4分)(3)该洋流是秘鲁寒流,属于上升补偿流,在东南信风的吹拂下,该海域表层海水偏离海岸,深层冷水带着海底的营养物质上涌,为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饵料,因此该地渔业资源丰富。(每点2分,共4分)【解析】本题以南美洲局部地区示意图和安第斯山脉某段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为背景,涉及自然带、影响降水的因素、洋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知识,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等核心素养。(1)垂直带谱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变化的水平带谱相似,A自然带位于热带季雨林带之上,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之下,因此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读图分析,该地所处纬度较低,热量丰富,适合植物生长,且山体海拔高,相对高度大,各个区域水热组合条件变化明显,适宜不同生物生长,垂直自然带类型丰富。(2)安第斯山脉属于科迪勒拉山系,位于南美洲西岸,东坡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多地形雨,积雪量大,雪线低;西坡位于背风坡,降水少。(3)据图可知,丙处附近海域形成世界著名的秘鲁渔场,则图中洋流是秘鲁寒流,属于上升补偿流,在东南信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