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含答案)统编版必修上册《沁园春·长沙》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掌握词中重点字词的含义。
2.学会鉴赏诗歌的意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把握诗歌鉴赏的规律。
3.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4.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
重点难点
1.作者对湘江秋景的描写、融情于景的抒发,理解词中意象。
2.抓住关键词语,赏析诗句的表现力,培养学生鉴赏评价能力。
【知识卡片】
知识卡片——知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在蓬勃发展,五卅运动与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建立,广东革命政府已经在广州正式成立。是年秋天,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触景生情,书就这首气势磅礴的革命词作。
知识卡片——意象与意境
1.意象:“意"就是诗人的主观情感,“象”就是物象。当诗人确定了诗歌的主题思想后,为了方便表情达意,会通过物象来表达情感。比如:杨柳——伤别情怀,送别,留恋,伤感,“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以折柳表惜别、相留之意。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惜别怀远)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怨别之情。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断肠人在天涯"等就是单个意象,人们常常又把这种意象看成是更大境界中的一个“部件”。它们不能离开整体,若离开了,单个意象就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比如“枯藤"一旦离开了《天净沙·秋思》,“枯藤”便失去了这支散曲赋予它的悲凉色彩。
2.所谓意境,是指作品通过意象组合所描绘出的生活图景,与诗人主体审美情感融合为一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能诱联和开拓出丰富的审美想象的空间的整体意象。
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洲。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有一系列单个的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藏情于景的逼真画面,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往往更显情深意浓。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伫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得情深意挚,表面上这首诗句句是写景,实际上却句句都在抒情,真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知识卡片——炼字
“炼字"的答题步骤和参考句式
1.答题步骤
第一步:释义析理,字不离词。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此时最忌讳只解释字典义而忽视语境义,要结合诗句解释其含义。第二步:还原画面,词不离句。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再简要把含有该字词的诗句解释或翻译一下。
第三步:明确重心,句不离篇。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具体的有什么样的妙处。这一步是重点环节,是得分点,回答时一定要准确简练。
2.参考句式
这个字的意思是()(或“运用了什么手法”),具体/形象生动/传神地刻画了()形象(或“景色"),烘托了()意境,表达了()情感。
【学习过程】
预习自检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词的知识:
(1)词又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种押韵的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句式长短不一。作为诗歌的一种,词兴起于_______,盛行于_______。
(2)词根据字数可分为_________(≤58字)、_________(59-90)、_______(≥91字)。根据段落片数分,又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创作风格又可分__、_两大类。
(3)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________,它决定词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的________,“长沙"是词的__________。
2.作者及写作背景:
(1)毛泽东,字_________________。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杰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伟大的革命领袖。
(2)《沁园春·长沙》写于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的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该词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战斗精神。
(二)基础知识: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沁()园春漫()江百舸()争流怅寥廓()岁月稠()峥嵘()方遒()浪遏()飞舟万户侯()
2.理解下列字词在词作中的语义
争流:______鹰击长空:____鱼翔浅底:
怅:_________寥廓:______谁主沉浮:____峥嵘:_____稠:________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___________挥斥:________遒:______激扬:______粪土:________击水:_____
浪遏飞舟:___________
二、整体感知
1.朗读全词,并概括词的上、下两阙内容: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本词可以用四个字来理清思路,你认为是哪四个字(从词中找出):
________________
3.全词共有几幅画面?各命一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重点鉴赏
(一)鉴赏上阕:
1.思考:开头三句有什么作用?语序和现代汉语的语序是否相同,“独立”能否改为“站立"直立”等?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上阕写到了哪些景物(意象)?用什么手法来写的?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用词中的一句话概括)作者面对此情此景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几句中,哪几个字用的好?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自古逢秋悲寂寥”,文学作品中的秋景不少是萧条、肃杀的。请你举出一些悲秋的诗句,然后思考一下,为什么毛泽东笔下的秋如此绚丽多彩、充满生机?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怅”原义是失意,此处应是失意吗?为什么?“主沉浮"的深层含义是什么?这三句与前面写秋景有什么关系?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四、知识小结
景物描写的手法题思考三角度:
1.从描写技巧角度看:①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与细描(精雕细刻、浓墨重彩);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色彩的渲染、衬托。
2.从修辞角度看: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来描写。
3.从写景角度看:①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形、声、色角度);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等;③写景顺序---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等。
五、自我检测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问题。
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yè)。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这首词写于1935年2月,红军攻克娄山关后。娄山关,在贵州遵义北,是从四川进入贵州的要道。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简练地指出了战斗的时间、环境,还营造出壮烈的抒情氛围。
B.“霜晨月"这一短句的重复,固然是词牌的规定,同时又起着渲染环境和连接下文的作用。
C.“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中的“碎”,表明马蹄声急而低;“咽”,准确地表现了战士的疲乏。
D.“雄关漫道真如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意思是“不要说这雄伟险要的娄山关真像铁一样难以攻破”,表现了革命者的英勇无畏的精神。
2.“西风烈"的“烈”字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沁园春长沙》第一课时导学案答案
一、学习过程
(一)文学常识填空1.词的知识
(1)长短句诗余曲子词隋唐宋。
(2)小令中调长调;单调双调三叠四叠;豪放派婉约派;
(3)词牌;句数字数平仄;词牌题目。
2.作者及写作背景(1)润之革命家文学家(2)1925
(二)基础知识
1.加点词注音qìnmàngěchàngliáokuòchóuzhēngróngqiúèhóu
2.理解下列字词在词作中的语义
争流:争着行驶。鹰击长空:击:搏击,这里指鹰飞得矫健有力。
鱼翔浅底:翔:这里指鱼在清澈的水中轻快地游动。
怅: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
寥廓:高院空阔,指宇宙的广阔。谁主沉浮主:主宰;沉浮:事物的盛衰、消长。
峥嵘:不平常。稠:多。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
书生意气书生:青年学生意气:意志和概念。挥斥:奔放。遒:强劲有力。
激扬:激浊扬清。粪土:把……看做粪土。击水:游泳。遏:阻止。
二、整体感知:
1.上阕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阕通过对往事的回忆抒发革命豪情,艺术地回答上阕提出的问题,即由革命青年来主宰这个世界。
2.立、看、问、忆。
3.四幅画面: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三、重点鉴赏:
(一)鉴赏上阕:
1.(1)交代了人物、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气氛。
(2)它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同,把第二句和第三句颠倒了,这样做是为了适应格律的需要。
(3)不能。
①“独"写出独自一人来此游览,远望、凝思的情状;
②与下阕开头“携来百侣曾游”相照应,说明今天是一人旧地重游。
③“独立"显示了诗人中流砥柱的气概。联系当时背景,诗人遭军阀通缉,身处险境却能独立寒秋,何等的坦荡从容!可以看出这里更表现出了无产阶级伟大领袖在革命斗争的惊涛骇浪中昂然屹立的高大形象。
2.上阕中的景物(意象):山、林、江、舸、鹰、鱼。
描写角度:远—近、仰—俯、动—静、分—总、鲜明的色彩对比
特点:万类霜天竞自由。(绚丽多姿,辽阔壮美,生机勃勃)感慨: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万:写出山之多,重峦叠嶂连绵不绝之势;
遍:写出红之广,面积之大,画面之壮美;(让人联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因为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大有燎原之势)。此两句也足以见得崇高磅礴之壮观美;
染:把一带枫林彷佛人工染成的一样的壮美景色描绘出来。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即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名句。
漫:写出江水满溢之状。争:展现了江面上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
击:拟人手法,构思新颖地写出雄鹰矫健翱翔、迅猛有力地搏击长空的有力姿态;
翔:“浅底"并非真的水浅,而是清澈见底,显得水浅。蓝天倒影在碧水中,看上去鱼好像在天空中游动,好像飞翔一样。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鱼在水中酣游时的那种轻松自如的神态。
竞:竞争、竞赛。由眼前之物一下子扩展到世界万物,并作了哲理性的概括。既然世间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斗争中获得生存的自由,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特别是被压迫的人民,不是更应该争自由吗?照此理解,可以认为这句话实际上是对被压迫人民的一种什么?(问)是号召和呼唤。
4.(1)古代有关“秋”的诗句: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忧国伤己)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清静无为)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少年壮志)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亡国之愁)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楚辞》——悲凉萧瑟之愁)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曹雪芹《红楼梦》——悲凉)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老病孤愁)
碧云天,黄花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2)与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关。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杰出的政治家。他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所以他的诗词也不同凡响,充满豪情壮志。
5.①怅:词人面对着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面对着在大自然和宇宙中竞自由的万物,他想到了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想到了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感到了“怅"。这里的“怅”不是失意,是怅惘。于是他就开始了“问"。
②主沉浮:深意:词人由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引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主沉浮"在这里是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实质是词人进入深沉的历史思索,提出革命领导权的问题。抒写出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壮志豪情。
③作用:上阕交代时间、地点,写绚丽多姿,生机勃勃的秋景,并生发感慨,下阙回忆青年时代的革命活动,抒发自己的壮志情怀——巧妙作答。因此这三句在全词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自我检测
1.D解析:“以游水搏浪之实”错误,“曾记否"是回忆往事,应为虚写。
2.渲染了昂扬奋进的气概,展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为下文的抒情酝酿了感情。
《沁园春·长沙》第二课时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毛泽东词的意象,鉴赏词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形象,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2.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毛泽东词的特点,领略诗词的艺术美,积累名句,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二、重点难点
抓住关键景象,品析诗人情感,并理清词中景与情的关系。
三、知识卡片
诗歌景与情出题方式及解题技巧: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四、鉴赏下阕
1.在全文中起过渡作用的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
2.“峥嵘岁月”指的是什么?诗人从哪些角度写了“同学少年"?表现出他们怎样的精神风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中流击水”这一幅图有何深刻意义?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感情?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下阕结尾的问句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概括主旨:
思考:此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五、艺术特色
总结《沁园春·长沙》的艺术特色: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运用
读下面的材料,写出应用的角度:
(1)《沁园春·长沙》一词中,毛泽东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景色,触景生情,关注到祖国的命运、革命的未来,从而陷入深深的思索:国家民族的命运,乃至人世间的一切应该由“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热血青年主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面对多难的祖国大地,词人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表达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切,也暗含着要勇于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的豪气和责任,抒发了青年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
写作应用角度: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毛泽东从青少年时代起就立志救国,献身革命。念中学的时候,同学曾称他“身无分文,心忧天下”。他在离家求学前夕改写了一首诗留给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在长沙第一师范学习期间,他常常和朋友互相勉励说,读书要有理想,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壮志。他还与朋友提出“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身边琐事,在校学习期间不谈男女恋爱问题。他认为,一定要珍惜宝贵的青春,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有价值的事情上。
写作应用角度: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自主探究
1.“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面对着绚丽多姿、充满生机的湘江秋景,词人为什么会感到“怅"呢?怎样理解这三句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下片转到“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围绕往昔的“同学少年”,展现了他们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沁园春长沙》诗人自我形象是怎样得以表现的?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自我检测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4题。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句仿用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诗句,突出了“天难老”,再用“天难老”与“人生易老"对比。
B.“岁岁重阳”承首句而来,既是“天难老"的进一步引申,又言及时令,点题明旨,引起下文。
C.“一年一度秋风劲”,紧承“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的意脉,写凭高远眺,将诗的意境向更深更阔处开拓。
D.“寥廓江天万里霜”句摹画出一幅宏阔、秋色无限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身渺小、前途茫然的无限感慨。
2.下面对这首诗歌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桑子重阳》中的秋天形象之所以色彩明艳,生机勃勃,主要取决于当时作者对人生与宇宙的深刻认识。
B.“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和“不似春光,胜似春光”,都似叠非叠,有反复又有递进,既断读却又连转,语势流宕,音节浏亮。
C.诗人从大处着眼,从人生感悟落笔,摆脱了个人的荣辱得失,站在历史、宇宙、人类的高度抒发一个革命者的豪情壮志。
D.全诗熔诗情、画意、哲理于一炉,形成生机盎然的诗境,既歌颂了革命战争,又显示了诗人豪迈旷放的情怀。
3.这首词的语言极富表现力,具体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所描写的湘江秋景,看看诗人主要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绪;词的下片转到“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围绕“同学少年”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志向与精神?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相关链接】
毛泽东名句积累:
1.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
2.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毛泽东
3.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4.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5.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毛泽东
6.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毛泽东《和柳亚子先生》
7.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毛泽东
8.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泽东
9.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
10.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
11.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毛泽东
12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13.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毛泽东
14.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15.中国儿女多奇志,不爱红妆爱武装。——毛泽东《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知识小结:景与情常见的的关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借景抒情:指诗人把自身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情景交融: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面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这里,春夜雨景,包含了诗人的喜悦心情。
寓情于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情(如欢乐、孤独、悲哀、苦闷、彷徨等),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如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沁园春长沙》第二课时导学案答案
鉴赏下阕:
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1)“峥嵘岁月"是对往日不平凡的斗争生活的形象概括。毛泽东在长沙生活、学习、从事革命工作期间(1911—1925),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都是影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立的一座又一座的峥嵘的高峰。“稠”形象地说明了世界变化的风起云涌。
(2)年龄气质: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精神状态: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战斗行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这群人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积极进取,斗志昂扬。词人借对“同学少年"的回忆,流露出对往事的无限怀念,表现了他和革命战友们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革命战斗豪情。
3.“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取象征的手法,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以天下为己任的凌云壮志,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志振兴中华的慷慨豪情,含蓄地回答了上片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主沉浮”的正是我辈同学少年。
4.下阕结尾的问句是在回忆过去革命斗争生活之后而问的。它紧承上阕结尾的问句,并在暗中回答了上阕的问题,主宰中国革命的重任只有那些“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勇敢的年轻人才能担当!这里充分体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和气魄。
5.概括主旨:
这首《沁园春》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作者及其战友们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
艺术特色
1.写景、叙事、抒情完美结合。2.意象壮美,意境高远。
3.用词精当,写景传神。4.对比手法,增强效果。
写作运用:
(1)责任、以天为己任、担当、理想抱负、国家与民族、个人与国家等。(2)立志、爱国、奋斗、珍惜时间、珍惜青春等。
自主探究
1.词人面对着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面对着在大自然和宇宙中竞自由的万物,他想到了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想到了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感到了“怅”。这里的“怅"不是失意,是怅惘。于是他就开始了“问”。
在内容上,提出了谁掌握国家的领导权的问题;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现了毛泽东的博大情怀,暗示了他以天下为己任、决心救国救民于水火之中的壮志豪情。在结构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想到了国家大事,想到了革命,自然地想到过去在一起进行革命活动的战友,从而开启下阕对往昔的回忆。
2.想其人,忆其事。作者采用典型事例,将往事化为触手可及的形象,用一个“忆"字把过去的岁月在很短的篇幅中生动地勾画了出来。写他们“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精神风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战斗精神,他们既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又悲愤大好河山的沉沦,于是发表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封侯乃读书人自古以来的理想追求,但对于功名富贵,他们不屑一顾,理想气概远超古人。他们正是一群正值当年、才华横溢、追求真理、敢于斗争、志存高远、激流勇进之人,他们是中国革命队伍的“中流砥柱"。
3.词的上阕,诗人自我形象主要是通过几个动词来表现的。一个“独立”,让我们看到了诗人高大鲜明的形象。“看"字领起所写的景物,正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具有洞察一切的深邃政治眼光,在生机盎然、色彩斑斓的大自然面前,诗人发出了“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赞叹,充溢着积极向上的革命精神和对美好前景的无限憧憬。一“怅"一“问”,则表明诗人对革命前途的深切关注和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念。词的下阕,诗人的自我形象是通过回忆来展示的。诗人高度凝练地概括了一段难忘的岁月,再现了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史上第一代革命者的群体形象。这里无一处写诗人自己,而诗人的身影却又随处可见。“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正表现了诗人早年的革命气魄和精神。
自我检测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4题。
1.D【解析】此句表现了诗人开阔、乐观的革命情怀。2.A【解析】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作室《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及途径的行动研究》开题报告初稿
- 借款合同个人协议书七篇
- 二婚离婚协议范本模板
- 《再塑生命的人》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药物性荨麻疹病因介绍
- 中考政治总复习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教材知识梳理
- (立项备案申请模板)雕塑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参考范文
- (案例)塑胶容器项目立项报告
- (2024)芒硝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范本(一)
- 专题23 走进法治天地 (讲义)(原卷版)
- 山西省太原市市药品零售药店企业药房名单目录
- 工程部长桥梁工程施工技术(PPT116)
- 全面设备保养TPM培训教材课件
- 茶叶企业营销课件
- 高炉无料钟炉顶设备安装与调试技术
- 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如何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案
- 压力容器壁厚快速计算
- 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备案表
- 关于转包及违规分包的关系(特别详细)
- cass实体名称,图层,实体代码对照表
- 印刷工艺-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