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法律制度的演变历史第三小组古代汉语中的“法”、“律”、“刑”等词语之间彼此有关联。传说,商鞅变法,“改法为律”,最早将“法”“律”二字合而为“法律”一词以指称一种规范体系的人,是春秋时代的管仲。但无论是“刑律”还是“法律”,都没有现代法律具有的丰富内涵。中国古代法律古代法律的特征(一)礼(德)法(刑)结合(法制思想-唐律)(二)家国一体(家长制)(三)伦理性
(不孝、亲亲相隐、五服定罪)(四)天人合一(阴阳、秋冬行刑、务限法、秋审)(五)司法行政合一(行政兼理司法)(六)诛心为上(文字狱、非所宜言、腹非、拾遗者刖)(七)皇权至上(犯王令、犯跸、三谋、大不敬)
刑罚种类图表战国时期的法律最为代表的是魏国的李悝《法经》,它是我国封建社会最早的一部初具体系的法典。《法经》的体例及其主要内容:《法经》共有《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六篇。其主要内容可归纳为3个部分:(1)正律部分包括前四篇,主要是惩治盗贼犯罪的法律规定。(2)杂律部分即第五篇《杂法》,主要是惩治盗贼罪以外的其他犯罪。如:轻狡、越城、博戏、不廉、淫侈、逾制等。(3)具律部分即第六篇《具法》,类似于现代刑法总则。《法经》体现了“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的指导思想。《法经》的历史地位
《法经》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是后世封建法典的蓝本。其意义主要是:(1)初步确立了封建法制的基本原则和体例。(2)有利于立法的系统化,避免零散、抵牾和重复。(3)有利于司法的统一,便于法律的统一和准确适用。(4)有利于法律文献的整理、修订、解释和研究。(4)促进了当时封建经济的形成和巩固。
秦代法律制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一、法治指导思想
(一)韩非法治理论
“以法为本,法、势、术结合”
(二)李斯法治思想
1.法令由一统(法令出一、一法令)2.事皆决于法(万事皆有法式)(秦法繁于秋荼)3.重刑治国(断鼻盈车、势积如山)(溃而叛之)
(兴秦者,法家也;亡秦者,亦法家也)二、云梦秦简云梦秦简是1975年在湖北云梦城关睡虎地十一号秦墓中发掘的记载秦法律令的竹简。共1155枚,主要内容包括《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和《封诊式》等。目前研究秦律的第一手重要资料。三、法律形式(一)律
国家就某一专门事类颁布的法律。
(稳定性)
(三)式
规定司法官吏审理案件的程序、原则及有关法律文书程式的法律。(示范性)(四)法律问答
以问名方式表现出来的官方对秦律条文、术语及立法意图所做的解释。(实用性)(五)廷行事
司法机关的判例。(参照、援用性)(二)令(制、诏)皇帝发布的命令。(针对性、灵活性)秦代的刑事法律一、刑罚种类(一)死刑
﹡具五刑﹡戮﹡定杀﹡坑﹡腰斩﹡磔(二)肉刑
﹡黥刑﹡劓刑﹡斩左趾﹡宫刑﹡笞刑(三)劳役刑(四)耻辱刑
1、髡刑
剔去头发和鬓须。
2、耐刑
只剔鬓须,而保留头发。(五)流刑
(举家迁移,无道里远近之别,比劳役刑轻)
1、迁(一般人有罪迁之)
2.谪(官吏有罪迁之)(六)财产刑
1、赀2、赎3、没(罚没财产)(七)身份刑
1、夺爵2、废(撤职永不叙用)
3、收(孥)
两汉的法律制度(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汉承秦制,有所发展一、汉代法制指导思想(一)约法省刑
1.社会背景
(1)秦亡教训(暴政:赋役繁重、刑罚残酷)(2)民穷财尽(楚汉战争: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人相食,死者过半)(3)“君臣上下具欲乎无为”
2.理论基础--黄老学说:“清静无为”
(1)从民之欲,而不扰乱--与民休息(2)兼容儒家、法家和阴阳家思想。
(3)提倡约法省禁,先德后刑,具有“重德轻刑”的倾向,为汉武帝以后确立“德主刑辅”的法制指导思想奠定了基础。倡导者--董仲舒(1)权衡各家思想:法家思想致秦灭亡;道家思想过于消极;墨家思想代表下层,不利于中央集权;阴阳家思想怪异;儒家守中道,主张大一统。(2)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在先秦儒家的基础上,吸收各家学说中的有益成分,形成了一种以儒为主、儒法合流为特色的新儒学)法律儒家化的表现:1.矜老恤幼(70岁以上、10岁以下;授王杖)2.春秋决狱(引经决狱)3.引经注律(律学产生)4.顺天行刑(秋冬行刑)5.赦免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
制度(公元220年——公元581年)社会背景魏国西晋三国蜀国两晋吴国东晋
南朝——宋齐梁陈南北朝北魏北朝北齐北周一、立法概况(一)三国时期的立法
1、蜀国——《蜀科》、《蜀令》2、吴国——“吴之律令,多依汉制”3、魏国——《魏律》(《新律》)(二)两晋时期的立法1、西晋——《晋律》以汉魏律为基础,于晋武帝泰始三年完成,故又称《泰始律》。(特点:文约而例直,听省而禁简)2、东晋《晋律》为东晋所沿用。(三)南朝时期的立法沿用《晋律》。崇尚玄学,清静无为,不屑立法。(四)北朝时期的立法
1、北魏——《北魏律》北魏律共20篇。开北朝立法之先河。2、东魏——《麟趾格》3、西魏——《大统式》
4、北齐——《北齐律》
北齐律共12篇949条。是其时立法技术水平最高的一部法典。其上承汉魏律之精神,下开隋唐律之先河,以“法令明审,科条简要”著称。对后世影响很大。主要变化是:
(1)开创了封建法典十二篇体例
《名例》、《禁卫》、《婚户》、《擅兴》、《违制》、《诈伪》、《斗讼》、《贼盗》、《捕断》、《毁损》、《厩牧》、《杂律》。(2)首创《名例律》,冠于律首(3)初步确立了封建五刑制度
即死、流、徒、鞭、杖。隋唐的法律制度
(公元581年——公元907年)隋代法制概况一、隋朝的立法《开皇律》
隋文帝时期颁布,共12篇500条。1.蓝本:舍北周而用北齐2.制颁:先后两次(开皇元年、开皇三年)3.特点:“刑网简要,疏而不失”(继承北齐)4.地位:承上启下(上启汉魏、北齐,下开隋唐立法之源流)5.影响:唐律制定的直接蓝本唐初法制指导思想一、德刑并用唐初君臣以隋为鉴,重视德与刑并用二、宽简、划一、稳定三、用法公平、审慎唐代主要立法及法律形式一、主要立法
(一)《武德律》
(唐高祖)
(二)《贞观律》(唐太宗)
(三)《永徽律疏》(唐高宗)(四)《唐六典》(唐玄宗)
(五)《大中刑律统类》(唐宣宗)
唐律中议、请、减、赎、当等制度,构成了一套前所未有的系统而严密的特权保障体系。充分体现了唐律乃是一部地地道道的封建特权法。
唐律的主要特点和历史地位一、唐律的主要特点(一)“一准乎礼”所谓“一准乎礼”,是指唐律完全以儒家礼教纲常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定罪量刑的理论依据。1、礼为指导,渗透“三纲”“德礼为政教之本”被正式写入法典,立法必须以礼为准绳,全面渗透“三纲”之精神。如“十恶”大罪,惩罚的都是直接触犯和危及封建三纲的行为。
2、引礼入律,礼被法律化唐律中将许多礼的内容,直接上升为律。老小废疾减免刑罚:“三赦之法”,即幼弱、老耄、蠢愚者犯罪可以宽恕。“五服定罪”:直接源于礼的丧服制度,其适用范围之广,简直可以说唐律就是丧服礼的法典化。立法技术完善
1、科条简要,注疏精当唐律仅502条,它以《名例》篇为纲,其余十一篇为目,篇章结构井然有序,条文简要清晰。注疏概括凝练,概念准确,用语规范,逻辑严谨。律条与疏议紧密衔接,浑然一体。2、规范详备,滴水不漏唐律调整的范围十分广泛,大到社会、国家制度,小到生活细节,无不网罗其中。唐律《名例》篇与其他各篇之间的律条相互呼应。为了尽可能不放过任何犯罪,唐律在《名例》篇中设有“轻重相明”等规定,使各种不利于封建统治的行为,尽量囊括其中,基本做到了“滴水不漏”。
唐律的历史地位(一)唐律对后世封建立法的影响1.五代时期的《大梁新定格式律令》,其卷数和篇目与《唐律》完全一致。2.宋朝基本法典《宋刑统》,律文几乎是唐律的翻版。3.元朝“参照唐宋之制”,修订完成《至元新格》。4.明朝初年制定的《大明律》,“篇目一准于唐”。5.清朝最后完成的《大清律》采取明律的体例,但内容及原则基本因袭唐律。(二)唐律对东亚邻国的影响唐律标志着中华法系的形成。日本文武天皇大宝元年制定的《大宝律令》,其篇目与顺序,一如《唐律》;律文内容也多相似,只不过在个别律条上有所省并而已。朝鲜法制基本上沿袭唐制。《高丽史》卷八十四记载:“高丽一代之制,大抵皆仿于唐朝,至于刑法,亦采唐律,参酌时宜而用之”。越南李朝颁布的《刑法》、陈朝制颁的《国朝刑律》,究其根源大体“遵用唐宋之制”。
宋元法律制度(公元960年——公元1368年)宋代法律制度简要历史背景1、内忧外患(积贫积弱)(1)内忧:“盗贼蜂起”(王小波、李顺)
(2)外患: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辽、西夏、金)
2、经济方面(1)立租佃制:农民比前朝有较多的自由。(2)“编户齐民”:农民有相对独立的主体资格。(3)不抑土地兼并:“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4)工商皆本:欲利可言,农工商皆本。3、政治方面重在强化中央集权。如“杯酒释兵权”;又如严禁宦官、后宫、外戚、宗室干政。4、意识形态理学思想占据统治地位。(程朱理学)理学之特点:以儒学为主,兼采佛、道。以理学论证现存的社会秩序,强调三纲五常说为不变之理,影响及于明清。一、宋代的立法(一)立法思想宋代的立法思想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北宋初至仁宗朝末年――集权中央“稍夺其(藩政、节度使)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司马光)
2、神宗熙丰变法以后至北宋末年――义利并重(1)宋神宗下诏:“政事之先,理财为急”。(2)影响民商事立法(不抑土地兼并;典卖制度)
3、南宋时期――以利辅义(1)程朱理学和“永嘉”功利学派的影响。朝廷对上述两种思想“择善而从,为我所用”。理学渐趋务实,以理学论证现存社会秩序。(2)重视民商事、财产继承、婚姻等方面的立法。(如常以敕例、指挥变通旧律,形成新的民商事法律)元朝的法律制度立法概况(一)建元前1、“因俗而治”、蒙汉异制2、《大札撒》(成吉思汗)(收嫂制、宰畜之法-三饶法)3、多沿用金《泰和律》(二)建元后1、《至元新格》(元世祖)(最早的一部法典)(行政法为主)2、《风宪宏纲》(元仁宗)(纲纪、吏治)3、《大元通制》(元英宗)(元代最完备的一部法典)(诏制94条;条格1151条;断例717条)4、《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元典章》)(元英宗)(地方政府所纂集。圣旨、条画汇编)5、《至正条格》(元顺帝)(最后一部法典)立法特点(一)法律形式方面条格和断例占绝大多数元朝的法律形式是在两宋编敕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条格和断例占绝大多数;非常重视判例的作用,如案例前常加以"诸"字,即成独立条文,在法典中占重要位置。(二)内容方面保留许多本民族的风俗习惯
元代法律的主要特点(一)民族歧视,各民族在法律上不平等1、四等人制元代把各民族人民划分为四等,即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等人在政治、经济、法律上的地位不同。2、任官不平等中央、地方的重要官职基本由蒙古人担任,如中央的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长官以及地方的掌印总辖官“达鲁花赤”,照例均由蒙古人担任。科举考试时,蒙古人、色目人考两场;汉人、南人考三场。3、定罪量刑不平等(1)对斗殴伤害案件的处罚元律规定:蒙古人殴打汉人,汉人不能还手;打死汉人,最多罚其当兵和赔"烧埋银"。而汉人打死蒙古人,必须偿命,并罚没家产、赔付烧埋银。(2)对窃盗、强盗案件的处罚汉人、南人犯窃盗、强盗罪,必须刺字,而蒙古人、色目人“不在刺字之条”。(3)蒙古人除死罪可以监禁外,其余犯罪不得拘系。(4)禁止汉人、南人持有和收藏兵器。如汉人、南人私藏全副盔甲者,处死;刀或弓箭10件以上者,处死。(5)设大宗正府等机关,专门负责蒙古人犯罪案件。
明朝的法律制度(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明朝的立法思想
一、明初立法思想(一)“刑用重典”朱元璋认为,明初处于乱世,治乱世必须用重典,即“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乱世的主要表现是:
(1)元亡教训(法纪废弛,宽纵官吏、吏治腐败)(2)农民起义此起彼伏(3)元朝残余势力伺机反扑(4)大量流民存在(5)东北满族势力壮大(6)沿海倭寇进犯(7)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皇相之争)
(二)“明刑弼教”“明刑弼教”的含义原义指刑法在于辅弼教化,相当于“德主刑辅”。明代受理学思想影响,二者的关系有了新的解释,即礼法、刑教都是“理”的体现,可因时或先或后,或急或缓。《大明律》大明律分7篇460条。七篇依次为:名例、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封建法典的编纂体例至此为之一变。但基本条款大致同于唐律。内容方面体现了“轻其所轻,重其所重”的特点。
清代的法律制度(公元1644年——公元1840年)清代的立法概况
一、清代的立法思想(一)“参汉酌金”入关前的后金统治集团,以此为指导思想。即借鉴参考汉族(明代)的法律制度和文化,适当记录、整理和提炼后金原有的习惯法,从而构建适合本民族实际的法律体制。(“渐就中国之制”)
(二)“详译明律、参以国制”此为清入关后提出的立法指导思想(多尔衮)。1、“详译明律”所谓“详译明律”,是指详细推究明律,借鉴其合理之处。2、“参以国制”所谓“参以国制”,指立法时应适当保留满族旧有的典章制度。《大清律例》清代传世的基本法典,从起草、制定到最后完成历经百余年。立法的大致过程是:(1)《刑部现行则例》(康熙)康熙朝的主要立法成就是修订完成《刑部现行则例》,并将其附入大清律之内。目的主要在于解决律与例、条例之间的矛盾。该项工作完成后,康熙并未正式颁布,以示慎重。《则例》修订工作,为后来《大清律例》的全面制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大清律集解》(雍正)雍正即位后,有鉴于刑部现行条例轻重失宜或处罚过严,修订完成《大清律集解》。此次修律,一是将律文删并、增改为436条;二是删修条例,按原例、增修例和钦定例三部分分类编纂,定留824条。(3)《大清律例》(乾隆)乾隆时,重修大清律。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完成,定名《大清律例》,"刊布中外,永远遵行"。至此,清代的基本法典最终定型。《大清律例》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法典,集秦汉以来封建立法之大成。结构与《大明律》相同,分名例律、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7篇,47卷,30门,律文436条,律后附例1049条。后人评价《大清律例》是一部“或隐含古义,或矫正前失”的优秀法典。《大清会典》康熙时依照《明会典》制定《康熙会典》,其后四朝(雍正、乾隆、嘉庆、光绪)续加修定,故也叫“五朝会典”。详细记载了清代历朝各级行政机关的职掌、事例和活动原则,是中国封建时代最完备的行政法规和行政立法的总汇。也是研究清代国家机构源流演变的最重要资料。
适用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民族法规为加强对其他少数民族的法律统治和司法管辖,清统治者十分重视民族立法,制定了许多适用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民族法规。(1)《理藩院则例》(由《蒙古律例》演变而来。主要适用于蒙、藏)(2)《钦定西藏章程》(3)《回疆则例》(适用于维吾尔族)(4)《苗例》(苗疆地区)(5)《西宁青海番夷成例》(西宁番子治罪体例,适用于青海、宁夏)中国封建社会的法律制度的演变过程封建法律儒家化1.具有浓厚的儒家伦理色彩。儒家的纲常名教渗入封建法律之中,并逐步取得支配地位。饱含儒家伦理色彩的“十恶”重罪、“八议”之制、丧服之制、“亲属相隐”原则成为封建法律的核心内容。这些核心内容在唐律中得到全面肯定后,宋、元、明、清各朝法律一脉相承,只有局部的发展变化,而无根本的改变。儒家的纲常伦理的支配是中国封建法律长期延续、保守迟滞的原因之一。2.以家族为本位。家族组织是中国占代社会的统治基础。注重对家族利益的维护,是中国古代法律的一个重要传统。在封建法律儒家化之后,这一传统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并终于成为中华法系的一大特点。3.多种形式并用。封建统治者在法律儒家化的过程中,总结了各种有利于封建法制建设的经验,造成了律、令、格、式、典、敕、例等多种法律形式并用的局面。纵观中国封建时期的法律被牢牢的攥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少数人手中,配之以封建迷信思想,从而“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出礼则入刑”这种礼刑互为表里,礼在则法在,礼失则刑补的状况,便成了古人眼里的法律,所谓礼法是也。从秦朝的焚书坑儒到汉代的独尊儒术,再从汉朝开始封建统治者们渐渐的将汉化的儒家思想融合到法律之中,以图使人们自觉遵守法律。具体到每个朝代,是以严刑峻法对老百姓予以约束,还是以相对比较宽松的法律规范老百姓,根源在于统治者所要面对的社会现实矛盾,如果统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24633.2-2024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圆柱度第2部分:规范操作集
- 医保自查自纠整改报告范文
- 勇敢者游戏观后感
- 交易员考试练习卷含答案
- 难度大歇后语及答案
- 高中英语语法精讲精练-名词性从句
-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 课件 1.2.6 幼儿排泄系统的特点及卫生保健
- 会计数据分析Errata-for-IRC-09-04-19
- 中国校服产业挑战与机遇分析报告 2024
- 2024届陕西省咸阳彩虹中学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查数学试题
- GB/T 16818-2008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
- GB/T 15605-1995粉尘爆炸泄压指南
- Kafka介绍教学讲解课件
- 空调热交换器出现出风异味的原因与防治方法研究
- 异常子宫出血-课件
- 临时用电配电系统图
- 农业统计课件
- 音乐《彩云追月》课件
- DBJ50T-396-2021山地城市地下工程防渗堵漏技术标准
- 订单登记表模板
-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课件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