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_第1页
谈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_第2页
谈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_第3页
谈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根据新课标中的要求:“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加强学生的诗歌探索热情,丰富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审美情操,形成良好的文学素养。”显而易见的是,在新课标背景下组织诗歌教学,不再只是简单意义上的传授知识,而是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有必要优化原有的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成效。一、通过知人论世,理解诗歌情感诗歌是作者对生活产生的内心感悟,是情之结晶,势必会留下成长印记和个人经历的痕迹。古人云:“知人论世。”尽管文学常识并非高考重点,但是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以及诗人的人生经历对诗歌学习意义重大,甚至会产生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这是诗词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如果只是从简单意义上把握诗歌,很难理解诗歌精髓,更无法读懂诗人寄托在诗中的情感。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品鉴诗歌,而“知人论世”便是品鉴诗歌的第一步,需要引起教师关注。例如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他被后世誉为“诗圣”,因其诗歌内容抨击了黑暗社会现实,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思。但通过分析杜甫的相关诗作,我们发现虽然大部分与现实主义相关,但其早期诗作内容不仅没那么沉重,甚至还有一丝豪情。那么,为什么杜甫前后诗歌风格会有如此不同的变化?原因是早期的杜甫出身官宦之家,并不缺衣食,甚至如李白一样游历名山大川,结交有识之士。在某些程度上,杜甫的前半生是开心的,恣意的,有着与李白一样的豪情壮志。但杜甫的后半生却是悲惨的,寥落的,孤独的,在他44岁那年,唐朝爆发了“安史之乱”,杜甫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杜甫晚年时期,其创作风格大变,他虽然穷困潦倒,却关心天下寒士,有着忧国忧民的情怀,这些都在他的作品中有明显的呈现,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等。因此,在教学杜甫的《登岳阳楼》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搜集相关的背景资料,看看这首诗歌创作于诗人的哪个人生节点上,使学生对诗歌中的情感有更深层次的把握和理解。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查阅大量的资料,把握诗人以及作品的背景知识,这便是所谓的“知人论世”。因为诗歌与学生的生活存在遥远的距离,只有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才能帮助学生体会诗人的内心情感,理解诗歌内蕴。二、注重朗读感悟,把握诗歌韵味钱理群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建立在感悟层次上的文化。”诗歌的独特魅力恰恰需要学生去深入领悟,才能有所收获。根据新课标中的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鉴赏诗歌,而朗读感悟是深入鉴赏诗歌的有效路径。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诗歌与此同理。通过反复诵读,学生将与诗歌对话,与诗人对话,并在这种心灵对话中感受到诗歌的韵味,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例如,在教学《雨巷》这首现代诗歌时,教师就需要对学生的朗读进行个性化指导。在本环节中,教师着重引导学生深入品鉴以及揣摩诗人戴望舒运用的形容词,如“彷徨”“惆怅”“凄清”“哀怨”“冷漠”“忧愁”“愁怨”以及“寂寥”等词汇,体会这些词汇中蕴藏的淡淡的哀愁,将学生的心情一步步带入诗人描绘的忧愁意境中。为了加强学生的感悟和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对上面提及的词语展开低声诵读,要求学生试着将语调拉长,通过声音的低沉以及缓慢营造一种特殊的情感氛围,促使学生对诗歌内容形成更深层次的感知。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诗歌内容播放相关的场景视频,进一步渲染凄清的氛围。通过对朗读的专业化指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诗歌语言的精确度以及情感的深度,从而对诗歌形成更深层次的感悟。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虽然教师同样设置了朗读环节,但缺乏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导致多数学生并没有意识到朗读的重要性,完全抱着敷衍了事的态度对待朗读,自然不可能有所收获。因此,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需要着重加强朗读指导,帮助学生把握诗韵和情感。三、营造学习情境,沉浸诗歌意境夸美纽斯说:“兴趣是获得认知、发展能力必不可少的心理素质,更是营造一个光明与欢乐并存的环境的核心条件。”根据新课标中的提示,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诗歌,建立良好的审美素养,积累文化底蕴。这意味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停留在诗歌文本的解析上,而需要为学生营造情境,为学生打造一个独特的审美空间,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诗歌,感受诗歌内涵,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具体来说,教师可通过图片、信息技术、语言等多种路径营造情境,帮助学生沉浸在诗歌意境中。例如,在教学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时,为了消除学生对这首诗歌的陌生感,降低想象的难度,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多幅箜篌的照片,让学生直观看到箜篌的样子,为学生播放箜篌的曲目,最好是真人演奏的版本,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对箜篌的外形特点以及音色产生一个感性化的认识。有了信息技术营造的音乐情境,学生对《李凭箜篌引》这首诗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探索热情,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与诗中人物进行一次音乐对话,看看诗中人对箜篌有着怎样的感受。这样一来,不但能增添课堂吸引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沉浸在诗中的意境中。在高中生的日常生活中,他们往往很少用到诗歌,尤其古典诗歌对学生而言存在理解上的难度。在教学古典诗歌时,仅凭学生已有经验,往往难以想象诗人描绘的情景,此时就可通过多种方式营造情境,帮助学生发挥想象,领悟诗中的意境,这样更容易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四、采用群文阅读,引导整体学习高中语文新课标中提出了18个学习任务群,这意味着比起传统的单篇教学,教师更需要具备宏观视野,建立“群”教学概念。诗歌作为高中语文的重要学习项目,如果总是以单篇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学生很难对诗歌体系形成一个全新的认知。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展开诗歌教学。为了更好地实施群文阅读,教师需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有效融合课内外诗歌资源,从宏观视角进行诗歌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诗群”概念,使学生对诗歌的学习更加系统化。例如,引导学生学习《登高》这首诗歌时,教师从诗歌主题入手,为学生引入了其他两首诗歌,分别是《登岳阳楼》《登快阁》,因为这三首作品都属于“登高抒情类”诗歌,具有群文对比价值。在教学期间,由于《登高》和《登岳阳楼》都是杜甫所写,因此教师先引导学生用3-5分钟的时间阅读这两首诗歌,试着比较这两首诗歌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通过对比阅读,学生意识到这两首诗歌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创作于杜甫晚年时期,有着相似的写作风格,都表达了悲伤、寂寥的心情。但不同之处在于,《登高》一诗侧重于表达诗人内心的失意,一种壮志未酬身先老的悲愤心情;而《登岳阳楼》这首诗除了展现个人心情以外,还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之情,两者的情感基调存在一定差异。在完成这两首诗歌的对比以后,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给学生三分钟的时间,要求他们对比《登快阁》与杜甫两首诗歌作品的异同之处。这种群文阅读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把握诗歌内涵。在高中语文诗歌课堂中引入群文阅读模式,有利于学生把握诗歌异同之处,使学生深入体会诗歌基调以及感情。这样一来,在群文阅读的辅助下,久而久之,学生可以串联起同一类型的诗歌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