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作业指导书TOC\o"1-2"\h\u14033第1章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重要性 3312811.1生物多样性的定义与内涵 3142781.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意义 4176891.3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与后果 429538第2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论基础 5113772.1生态学原理 585652.1.1生态位理论:生物种类繁多,每种生物都有其特定的生态位。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关注生态位的保护和恢复,保证各种生物能在其适宜的生态位中生存和繁衍。 5240672.1.2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产力及抵抗力,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 584362.1.3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许多生态系统服务,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充分考虑这些服务功能的价值,以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可持续利用。 5194542.2生物学原理 556892.2.1物种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需关注濒危物种的保护,采取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等措施,保证物种的生存和繁衍。 583652.2.2遗传多样性保护: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物种适应环境变化具有重要作用。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关注遗传资源的保存和合理利用。 592992.2.3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包括生物群落、生态过程和生态景观等方面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应从生态系统层面出发,维护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保护生态过程和生态景观的完整性。 5217752.3环境伦理学原理 5250312.3.1尊重自然:承认自然的价值和权利,尊重生物多样性的固有价值,反对一切损害生物多样性的行为。 6105052.3.2可持续发展: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生物资源,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6277652.3.3公平性原则:保障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公平性,关注不同地区、群体和物种的利益均衡,促进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6292562.3.4代际公平: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兼顾当前和未来世代的利益,保证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 623931第3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 679493.1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体系 695433.1.1《生物多样性公约》(CBD) 6298143.1.2《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A) 6228493.1.3《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 630803.2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体系 619653.2.1法律层面 6293123.2.2行政法规层面 629973.2.3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 767103.3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 7273313.3.1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体系 796273.3.2强化法律法规的实施和监督 7198493.3.3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7293303.3.4提高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7313383.3.5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激励机制 7219483.3.6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技支撑 79255第4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策略与方法 7114994.1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策略 7140804.1.1系统性与区域性策略 7272194.1.2预防性策略 8244724.1.3恢复性策略 815944.1.4参与性策略 888144.2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措施 8294944.2.1法律法规制定与实施 8203894.2.2生物多样性保护地建设 8207874.2.3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监测 8159764.2.4生态修复与物种恢复 8158354.2.5生物多样性友好型产业发展 8215644.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技术手段 8217864.3.1生态遥感技术 9163684.3.2分子生物学技术 9191474.3.3生态系统建模与模拟 9197334.3.4生物信息技术 938004.3.5生态工程与生物技术 97196第5章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 9141635.1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概念与评估 9114125.1.1概念解析 921265.1.2评估方法 9210185.2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 10285415.2.1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 10127865.2.2生态系统脆弱区 10148255.2.3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关键区 1057455.3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的实践案例 10154235.3.1案例一:长江流域湿地保护 1037365.3.2案例二:青藏高原草地保护 10108715.3.3案例三:海南省热带雨林保护 10172895.3.4案例四:北方防沙带建设 10497第6章物种多样性保护 11314356.1物种多样性的概念与评估 11166976.1.1物种多样性的概念 11131666.1.2物种多样性的评估方法 11171566.2物种多样性保护的方法与措施 11321426.2.1就地保护 11323136.2.2迁地保护 11263216.2.3法律法规与政策制定 11150906.2.4生态监测与评估 11275886.3我国重要物种保护实践 1232936.3.1大熊猫保护 1275046.3.2朱鹮保护 1295856.3.3银杉保护 12252386.3.4中国鲟鱼保护 1225789第7章遗传多样性保护 12171437.1遗传多样性的概念与价值 1215167.1.1概念 12166607.1.2价值 12278267.2遗传多样性保护的方法与策略 13222787.2.1保护方法 138197.2.2保护策略 13258877.3我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 13215517.3.1遗传资源保护 13122767.3.2遗传资源利用 1411122第8章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 14121668.1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的原则与途径 1458458.1.1原则 14165658.1.2途径 14134088.2生物多样性利用的价值评估 1549758.2.1价值类型 15241298.2.2评估方法 15172098.3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的实践案例 1530008.3.1案例一:生态农业 15135618.3.2案例二:生物制药 15138658.3.3案例三:生态旅游 16277018.3.4案例四:城市绿化 1619437第9章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公众参与 16233279.1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 16180879.2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公众教育 1631099.3生物多样性保护志愿者与社区参与 1626906第10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未来展望 171456010.1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发展趋势 17226010.2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发展方向 171678610.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创新与挑战 18第1章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重要性1.1生物多样性的定义与内涵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及其遗传差异、生态过程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它包括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指的是一个物种内部个体之间基因的差异;物种多样性则是指一个地区或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的数量和种类;生态系统多样性则涉及到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内部的复杂性。1.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意义生物多样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的基础,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直接和间接的利益。直接价值体现在生物多样性的食用、药用、工业原料等实用价值;间接价值则体现在生物多样性在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病虫害控制等方面的生态服务功能。生物多样性还具有潜在价值,即未来可能为人类发觉的新用途和新产品提供资源。生物多样性也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传统与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1.3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与后果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生境破坏和丧失:人类活动导致的森林砍伐、湿地填充、草原过度放牧等,破坏了生物多样性赖以生存的环境。(2)生物资源过度利用:过度捕猎、乱捕滥猎、非法贸易等导致许多物种数量急剧减少,甚至濒临灭绝。(3)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严重影响,导致物种分布范围变化、生态系统平衡破坏等问题。(4)外来入侵物种:入侵物种对本地生物多样性产生威胁,影响本土物种的生存和繁衍。(5)环境污染:水体、大气和土壤污染等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后果包括:(1)生态系统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减弱,影响其提供生态服务的能力。(2)物种灭绝:许多珍稀濒危物种面临灭绝风险,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不可逆转丧失。(3)经济损失: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将影响农业、渔业、旅游业等产业,给国家和地区带来经济损失。(4)社会文化影响: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将影响许多民族和地区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第2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论基础2.1生态学原理生态学原理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理论基础。生态学关注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与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以下为生态学原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要点:2.1.1生态位理论:生物种类繁多,每种生物都有其特定的生态位。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关注生态位的保护和恢复,保证各种生物能在其适宜的生态位中生存和繁衍。2.1.2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产力及抵抗力,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2.1.3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许多生态系统服务,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充分考虑这些服务功能的价值,以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可持续利用。2.2生物学原理生物学原理关注生物种类、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方面的保护。以下为生物学原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要点:2.2.1物种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需关注濒危物种的保护,采取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等措施,保证物种的生存和繁衍。2.2.2遗传多样性保护: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物种适应环境变化具有重要作用。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关注遗传资源的保存和合理利用。2.2.3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包括生物群落、生态过程和生态景观等方面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应从生态系统层面出发,维护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保护生态过程和生态景观的完整性。2.3环境伦理学原理环境伦理学原理强调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道德和伦理问题。以下为环境伦理学原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要点:2.3.1尊重自然:承认自然的价值和权利,尊重生物多样性的固有价值,反对一切损害生物多样性的行为。2.3.2可持续发展: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生物资源,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2.3.3公平性原则:保障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公平性,关注不同地区、群体和物种的利益均衡,促进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2.3.4代际公平: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兼顾当前和未来世代的利益,保证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遵循以上生态学、生物学和环境伦理学原理,可以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指导。第3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3.1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体系3.1.1《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生物多样性公约》是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法律文件,于1992年签署,1993年生效。其主要目标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组成部分以及公平分享利用遗传资源的惠益。3.1.2《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A)《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为评估生态系统服务提供了一个全球性框架,旨在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3.1.3《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CITES是针对濒危物种国际贸易进行管理的国际公约,通过控制国际贸易,防止濒危物种的过度利用和灭绝。3.2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体系3.2.1法律层面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法律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3.2.2行政法规层面我国制定了一系列行政法规以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如《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等。3.2.3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在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层面,各级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和管理办法。3.3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3.3.1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体系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提高法律法规的适用性和针对性。3.3.2强化法律法规的实施和监督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查处违反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保障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3.3.3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事务,加强与其他国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挑战。3.3.4提高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加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3.3.5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激励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对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3.3.6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技支撑加大科研投入,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第4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策略与方法4.1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策略4.1.1系统性与区域性策略生物多样性保护应采取系统性与区域性相结合的策略。系统性策略着重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宏观布局,包括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规划和政策制定;区域性策略则关注特定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需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4.1.2预防性策略预防性策略强调在生物多样性损失发生之前,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潜在威胁。这包括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生态风险评估和生物多样性监测,以保证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4.1.3恢复性策略针对已经受损的生态系统,实施生物多样性恢复策略。这包括生态修复、物种恢复和生态系统重建等措施,旨在恢复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4.1.4参与性策略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的积极性,包括企业、社区、民间组织和公众。参与性策略有助于形成多方合力,共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4.2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措施4.2.1法律法规制定与实施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保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有法可依。同时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违法行为。4.2.2生物多样性保护地建设建立和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地体系,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公园等,保证重要生物多样性区域得到有效保护。4.2.3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监测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和长期监测,掌握生物多样性状况和变化趋势,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4.2.4生态修复与物种恢复针对受损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物种,实施生态修复和物种恢复工程,恢复生物多样性。4.2.5生物多样性友好型产业发展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4.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技术手段4.3.1生态遥感技术利用遥感技术对地表生物多样性进行监测和评估,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4.3.2分子生物学技术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展物种鉴定、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研究,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4.3.3生态系统建模与模拟通过构建生态系统模型和模拟分析,预测生物多样性变化趋势,为保护策略制定提供参考。4.3.4生物信息技术利用生物信息技术整合和分析生物多样性数据,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4.3.5生态工程与生物技术运用生态工程和生物技术手段,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实践,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水平。第5章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5.1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概念与评估5.1.1概念解析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功能和过程的多样性。它包括生物多样性在生态系统层面上的表现形式,以及生态系统内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相互作用。5.1.2评估方法生态系统多样性的评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通过对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调查和分类,评估生态系统类型丰富度。(2)生态系统结构多样性:分析生态系统内生物组成、生物量、生产力等指标的差异,评估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性。(3)生态系统功能多样性:评估生态系统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等方面的功能差异。(4)生态系统过程多样性:研究生态系统内生物间相互作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等过程,评估生态系统过程的多样性。5.2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5.2.1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是指生物多样性丰富、受到严重威胁的地区。这些区域往往是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的重点。5.2.2生态系统脆弱区生态系统脆弱区是指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的区域。保护这些区域的生态系统多样性对于维护生物圈的整体稳定具有重要意义。5.2.3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关键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关键区是指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支持作用的生态系统区域。保护这些区域的生态系统多样性有助于保障人类福祉。5.3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的实践案例5.3.1案例一:长江流域湿地保护长江流域湿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通过实施湿地保护工程、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加强湿地监测和管理等措施,有效保护了长江流域湿地的生态系统多样性。5.3.2案例二:青藏高原草地保护青藏高原草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对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施草地生态保护工程、退化草地治理、草地生态监测等措施,促进了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保护。5.3.3案例三:海南省热带雨林保护海南省热带雨林是我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重要代表,拥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加强生物多样性监测等措施,有效保护了海南省热带雨林的生态系统多样性。5.3.4案例四:北方防沙带建设北方防沙带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脆弱区,对防治沙漠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关键作用。通过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沙化土地治理等措施,提高了北方防沙带生态系统多样性,有效遏制了沙漠化趋势。第6章物种多样性保护6.1物种多样性的概念与评估6.1.1物种多样性的概念物种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生物种类(物种)的丰富程度及其分布、遗传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的总称。它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6.1.2物种多样性的评估方法(1)物种丰富度:指在一定区域内物种数量的多少,常用物种名录、物种密度等指标进行评估。(2)物种均匀度:指物种在空间分布上的均匀程度,常用物种分布均匀度指数进行评估。(3)物种多样性指数:综合考虑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常用的指数有香农威纳指数、辛普森指数等。6.2物种多样性保护的方法与措施6.2.1就地保护(1)建立自然保护区:划分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域,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2)生物多样性保护小区:在城乡结合部、农田、湿地等区域设立,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3)生态修复:对受损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恢复物种多样性。6.2.2迁地保护(1)动物园、植物园:对珍稀濒危物种进行人工饲养、繁殖和展示。(2)种质库:收集、保存珍稀濒危物种的种子、胚胎等遗传资源。(3)人工繁殖:通过人工繁殖技术,增加珍稀濒危物种的种群数量。6.2.3法律法规与政策制定(1)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体系。(2)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和行动计划。(3)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执法力度。6.2.4生态监测与评估(1)建立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2)定期开展生物多样性评估。(3)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6.3我国重要物种保护实践6.3.1大熊猫保护(1)加强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2)开展大熊猫人工繁殖和野外放归。(3)加强大熊猫科研和保护教育。6.3.2朱鹮保护(1)建立朱鹮自然保护区,保护朱鹮栖息地。(2)开展朱鹮人工繁殖和野外放归。(3)加强朱鹮科研和保护合作。6.3.3银杉保护(1)建立银杉自然保护区,保护银杉天然种群。(2)开展银杉种质资源收集和繁殖。(3)加强银杉遗传多样性和适应性研究。6.3.4中国鲟鱼保护(1)加强鲟鱼栖息地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2)开展鲟鱼人工繁殖和放流。(3)实施鲟鱼保护行动计划,促进鲟鱼资源恢复。第7章遗传多样性保护7.1遗传多样性的概念与价值7.1.1概念遗传多样性是指生物个体、种群或物种间基因型和表型的差异,它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遗传多样性体现在基因水平、细胞水平和个体水平上,包括基因型、等位基因、基因组以及表观遗传等方面的差异。7.1.2价值遗传多样性具有极高的价值,它关系到物种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生物种群的稳定性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遗传多样性为物种提供了以下几方面的价值:(1)适应环境变化:遗传多样性使得物种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提高生存和繁衍的能力。(2)抗病虫害:遗传多样性有助于物种抵抗病虫害的侵袭,减少生物灾害的发生。(3)资源利用:遗传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资源,包括食物、药物、原材料等,对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生物技术创新:遗传多样性是生物技术研究和发展的基础,为新品种培育、基因治疗等领域提供可能。7.2遗传多样性保护的方法与策略7.2.1保护方法(1)就地保护:保护物种的原生生境,减少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2)迁地保护:将珍稀濒危物种转移到人工设施内进行保护,如植物园、动物园、基因库等。(3)种子库建设:收集、保存植物种子,为物种恢复和遗传资源利用提供物质基础。(4)生物技术保育: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如组织培养、冷冻保存等,对遗传资源进行保护。7.2.2保护策略(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制定和完善有关遗传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强化执法力度。(2)加强遗传资源调查与评估:开展遗传资源调查,明保证护对象和优先保护区域。(3)构建遗传资源保护网络:加强各部门、各地区的合作,共同推进遗传多样性保护工作。(4)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加强遗传多样性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和参与度。7.3我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7.3.1遗传资源保护(1)法律法规: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有关遗传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等。(2)保护措施: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遗传资源保护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种子库建设等。(3)保护成效:我国遗传资源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部分珍稀濒危物种得到了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水平得到提高。7.3.2遗传资源利用(1)农业领域:利用遗传资源进行农作物、畜禽、水产等新品种培育,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2)医药领域:发掘遗传资源中的药用价值,开展新药研发和药物改良。(3)生物产业:利用遗传资源发展生物制品、生物能源等产业,促进经济发展。(4)生态修复:利用遗传资源进行生态修复,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水平。第8章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8.1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的原则与途径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是指在保障生态系统健康和完整性的基础上,合理利用生物多样性资源,满足人类需求,同时不影响后代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为实现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以下原则和途径。8.1.1原则(1)尊重生态规律:生物多样性利用应遵循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健康发展。(2)公平性:保障不同地区、群体和个人在生物多样性利用中的权益,实现资源共享。(3)预防性:在生物多样性利用过程中,预防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降低生态风险。(4)持续性:保证生物多样性利用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影响后代的需求。8.1.2途径(1)生态保护与恢复: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受损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2)合理利用:根据生态规律和资源状况,合理利用生物多样性资源,实现资源最大化价值。(3)生态补偿:对生物多样性利用过程中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补偿,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4)科技创新:发展生物多样性利用的先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态风险。8.2生物多样性利用的价值评估生物多样性利用的价值评估是对生物多样性资源在满足人类需求方面的价值进行定量分析,为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8.2.1价值类型(1)直接价值:指生物多样性资源直接为人类提供的物质和非物质服务,如食物、药品、原材料等。(2)间接价值:指生物多样性在生态系统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3)潜在价值:指尚未被发觉或充分利用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可能具有的价值。8.2.2评估方法(1)市场价值法:根据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市场价格,估算其总价值。(2)替代成本法:通过估算替代生物多样性资源的成本,评估其价值。(3)生态服务功能法:评估生物多样性在生态系统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转化为货币价值。8.3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的实践案例以下案例展示了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的成功实践。8.3.1案例一:生态农业生态农业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生物多样性资源,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同时保护生态环境。8.3.2案例二:生物制药利用生物多样性资源研发新药,满足人类健康需求,同时实现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8.3.3案例三:生态旅游发展生态旅游,利用生物多样性资源吸引游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同时保护生态环境。8.3.4案例四:城市绿化在城市绿化中,采用多种植物种类,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第9章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公众参与9.1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对于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公众参与有助于提高社会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公众参与可以动员社会力量,促使更多的人投身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活动中,为保护工作提供人力支持。公众参与还有助于促进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合作,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合力。9.2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公众教育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公众教育是提高公众参与度的关键环节。为提高公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普宣传,通过各种媒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4.7 图形的位似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课件
- 体育《弯道跑》说课稿
- 5年中考3年模拟试卷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02第2课时我与集体共成长
- 1-抖音商业模式分析
- 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案
- 多需求类存货配给策略综述
- 多彩多姿的现代雕塑 课件 2024-2025学年赣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 (统考版)2023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十章化学实验第1讲常见仪器的使用和实验基本操作学生用书
- 汽车涂装技术(彩色版配实训工单)课件 任务三 施工和修补底漆
- 书店装修协议
- 化妆品行业标准操作程序《玻璃瓶检验标准》
- 《煤矿窄轨铁道质量标准及检查评级办法》(83)煤生字第892号
- 关于幼儿数学教育与区域游戏相融合的思考
- 金相显微镜点检卡
- 短信营销培训文档
-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熊厚音
- 《人类成长与社会环境》形考作业1-4答案
- 担保公司担保业务审查委员会工作规程
- 活动执行时间推进表
- “STEM”理念下设计制作要素的把握
- 关于学习考察气象灾害防御立法工作的调研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