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现场管理操作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生产现场管理操作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生产现场管理操作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生产现场管理操作作业指导书_第4页
生产现场管理操作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产现场管理操作作业指导书TOC\o"1-2"\h\u12198第1章生产现场管理概述 4199891.1生产现场管理的基本原则 416211.1.1规范化原则:生产现场管理应遵循规范化原则,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操作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企业规章制度及行业标准。 4272901.1.2效率优化原则:以提高生产效率为核心,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4326831.1.3安全生产原则:高度重视生产安全,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规,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预防发生。 4101.1.4持续改进原则:在生产现场管理中,不断总结经验,发觉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持续改进。 4288401.2生产现场管理的主要任务 4307961.2.1制定生产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和公司战略,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保证生产任务有序进行。 422671.2.2人员配置:合理配置生产现场的人员,明确岗位职责,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412601.2.3设备管理:加强生产设备的维护保养,保证设备正常运行,降低故障率。 4232771.2.4物料管理:合理采购、储存、使用物料,降低库存成本,提高物料利用率。 4163791.2.5质量控制:严格把控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保证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5190901.2.6现场环境管理:保持生产现场整洁、卫生,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5288521.3生产现场管理的人员职责 548751.3.1生产经理:负责制定生产计划,组织、协调生产现场各项工作,对生产任务完成情况负责。 5313621.3.2班组长:负责本班组的日常管理,执行生产计划,保证生产任务顺利进行。 5293331.3.3操作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生产操作,保证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 5289681.3.4设备管理员:负责生产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维修,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5108751.3.5质量检验员:负责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验,对质量问题及时反馈并采取措施。 5253561.3.6物料管理员:负责物料的采购、储存、发放和回收,保证生产现场物料的合理利用。 5165571.3.7安全管理员:负责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开展安全培训,预防安全的发生。 513047第2章生产现场环境布局 558922.1现场布局设计原则 5258052.2设备布局 6198612.3人员布局 674292.4物料布局 620681第3章生产现场标准化作业 7207203.1标准化作业的制定 7146143.1.1制定原则 7220203.1.2制定流程 744863.1.3作业标准内容 7124963.2标准化作业的执行与监督 78813.2.1培训与考核 7185003.2.2执行要求 764233.2.3监督检查 721543.3作业标准的持续改进 856293.3.1改进依据 860923.3.2改进流程 869703.3.3持续优化 87443第4章生产现场质量控制 8161454.1质量控制原则与方法 8160414.1.1质量控制原则 8149974.1.2质量控制方法 852224.2质量问题分析与改进 995084.2.1质量问题分析 9172864.2.2质量改进 9135634.3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 9326414.3.1质量管理体系建立 9300034.3.2质量管理体系运行 915997第5章生产现场安全管理 1094515.1安全生产目标与制度 1098415.1.1安全生产目标 10205805.1.2安全生产制度 1082375.2安全教育与培训 10318335.2.1安全教育 10102185.2.2安全培训 10155925.3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 11284295.3.1安全隐患排查 1173455.3.2安全隐患治理 11166995.4应急预案与处理 1177175.4.1应急预案 11284155.4.2处理 1112314第6章生产现场设备管理 12211226.1设备选型与购置 12307416.1.1设备选型原则 12264096.1.2设备购置流程 12102326.2设备维护与保养 12294686.2.1设备维护保养原则 124896.2.2设备维护保养措施 12312326.3设备故障分析与排除 1312046.3.1设备故障分析 13108486.3.2设备故障排除 13194436.4设备改造与更新 13173176.4.1设备改造 13191356.4.2设备更新 138333第7章生产现场物料管理 13319387.1物料采购与储存 14129177.1.1物料采购 14186447.1.2物料储存 14235527.2物料领用与发放 14270237.2.1物料领用 14199327.2.2物料发放 1449907.3物料消耗与成本控制 14242357.3.1物料消耗 1435447.3.2成本控制 14244257.4废旧物料处理与回收 15230037.4.1废旧物料处理 15142747.4.2回收利用 159802第8章生产现场人力资源管理 15128408.1人员招聘与培训 15306238.1.1招聘原则 15239918.1.2招聘流程 15294128.1.3培训与发展 15235968.2员工绩效评估与激励 16267158.2.1绩效评估原则 16257058.2.2绩效评估流程 16256908.2.3激励机制 16180278.3班组建设与团队协作 1608.3.1班组建设 16254978.3.2团队协作 16145198.4员工福利与劳动保护 16263198.4.1福利制度 1632318.4.2劳动保护 168605第9章生产现场信息化管理 17192719.1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 17247139.1.1建立信息化管理团队 17177789.1.2制定信息化管理规划 17221049.1.3选择合适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1770929.1.4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 17324259.2生产数据采集与处理 17110409.2.1数据采集 1767619.2.2数据传输 17205919.2.3数据处理与分析 17155959.3生产进度监控与调度 17156779.3.1生产进度监控 17221799.3.2生产调度 18144179.3.3生产异常处理 18212049.4供应链管理优化 18105129.4.1物料管理 18183659.4.2设备管理 1839719.4.3质量管理 18299509.4.4人员管理 1821914第10章生产现场持续改进 182721110.1持续改进的方法与工具 18297110.1.1方法概述 181656110.1.2工具应用 182888310.2现场改善活动的开展与评估 192532510.2.1改善活动的开展 192944710.2.2改善活动的评估 19145810.3改进成果的分享与推广 192514310.3.1成果分享 191402310.3.2成果推广 191732710.4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192518410.4.1培养创新意识 191804910.4.2提升创新能力 20第1章生产现场管理概述1.1生产现场管理的基本原则1.1.1规范化原则:生产现场管理应遵循规范化原则,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操作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企业规章制度及行业标准。1.1.2效率优化原则:以提高生产效率为核心,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1.1.3安全生产原则:高度重视生产安全,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规,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预防发生。1.1.4持续改进原则:在生产现场管理中,不断总结经验,发觉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持续改进。1.2生产现场管理的主要任务1.2.1制定生产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和公司战略,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保证生产任务有序进行。1.2.2人员配置:合理配置生产现场的人员,明确岗位职责,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1.2.3设备管理:加强生产设备的维护保养,保证设备正常运行,降低故障率。1.2.4物料管理:合理采购、储存、使用物料,降低库存成本,提高物料利用率。1.2.5质量控制:严格把控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保证产品符合质量标准。1.2.6现场环境管理:保持生产现场整洁、卫生,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1.3生产现场管理的人员职责1.3.1生产经理:负责制定生产计划,组织、协调生产现场各项工作,对生产任务完成情况负责。1.3.2班组长:负责本班组的日常管理,执行生产计划,保证生产任务顺利进行。1.3.3操作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生产操作,保证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1.3.4设备管理员:负责生产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维修,保证设备正常运行。1.3.5质量检验员:负责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验,对质量问题及时反馈并采取措施。1.3.6物料管理员:负责物料的采购、储存、发放和回收,保证生产现场物料的合理利用。1.3.7安全管理员:负责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开展安全培训,预防安全的发生。第2章生产现场环境布局2.1现场布局设计原则生产现场环境布局是保证生产效率与安全的基础。在布局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分区:根据生产流程,将生产现场划分为不同功能区域,如加工区、检验区、仓储区等,保证各区域功能明确,互不干扰。(2)流程最短:优化生产流程,使物料、人员流动路径最短,减少搬运距离,提高生产效率。(3)安全第一:充分考虑生产现场的安全因素,保证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4)易于管理:现场布局应便于管理人员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调度,提高生产组织效率。(5)灵活适应:布局设计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和产品结构调整。2.2设备布局设备布局应根据生产流程、设备特性及生产需求进行合理规划,具体要求如下:(1)设备摆放:设备应按照工艺流程顺序进行摆放,保证生产流程顺畅。(2)设备间距:设备之间应保持合适的间距,便于操作、维修和清洁。(3)设备安全:设备应具备安全防护措施,避免在生产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4)设备标识:对设备进行明确标识,便于操作人员识别和使用。2.3人员布局人员布局应根据生产任务、岗位需求和员工素质进行合理配置,具体要求如下:(1)岗位设置:根据生产需要,合理设置各岗位,保证人员分工明确、责任清晰。(2)人员配置:根据员工技能、经验等,合理分配至各岗位,提高生产效率。(3)人员培训: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保证生产现场的安全与高效。(4)人员流动:合理规划人员流动路径,减少交叉作业,降低安全隐患。2.4物料布局物料布局应考虑物料特性、使用频率和存储条件等因素,具体要求如下:(1)物料分类:根据物料性质,进行分类存放,便于管理和使用。(2)物料存储:物料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防潮的环境中,保证物料质量。(3)物料搬运:合理规划物料搬运路线,减少搬运距离,降低损耗。(4)物料标识:对物料进行明确标识,便于查找和使用。(5)库存管理:加强物料库存管理,保证生产过程中物料的供应及时、准确。第3章生产现场标准化作业3.1标准化作业的制定3.1.1制定原则符合国家及行业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保证生产过程安全、高效;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体现人性化管理,关注员工健康与安全。3.1.2制定流程收集相关资料,分析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组织专业团队,进行作业分析;制定初步的作业标准,征求相关部门及员工意见;修改完善作业标准,形成最终版本;报批、发布作业标准。3.1.3作业标准内容工艺流程:详细描述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先后顺序;操作方法:明确各操作步骤,包括所需设备、工具、材料等;安全注意事项:列出可能导致的因素,提出预防措施;质量要求:明确产品质量标准,以及各环节的质量控制要点;作业时间:合理规划各环节的作业时间,提高生产效率。3.2标准化作业的执行与监督3.2.1培训与考核对员工进行标准化作业培训,保证员工掌握作业标准;定期对员工进行作业技能考核,评估培训效果。3.2.2执行要求员工严格按照作业标准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更改;班组长加强现场巡查,及时发觉并纠正作业不规范行为;各级管理人员加强对标准化作业的监督,保证作业标准得到有效执行。3.2.3监督检查设立专门的监督检查部门,负责对生产现场进行定期检查;对检查发觉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对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保证问题得到有效解决。3.3作业标准的持续改进3.3.1改进依据生产过程中发觉的问题;员工反馈意见;行业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法律法规及企业内部要求。3.3.2改进流程收集改进意见,进行初步分析;组织相关部门及人员,对作业标准进行修订;报批、发布新的作业标准;对新的作业标准进行培训、宣传和推广。3.3.3持续优化定期对作业标准进行评审,保证其适用性和有效性;激励员工积极参与标准化作业改进,不断提升现场管理水平。第4章生产现场质量控制4.1质量控制原则与方法4.1.1质量控制原则(1)预防为主原则:在生产过程中,提前发觉并解决可能导致质量问题的一切因素,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2)全员参与原则:提高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使每个人都积极参与质量控制活动,共同提高产品质量。(3)持续改进原则:不断寻求改进的机会,优化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4.1.2质量控制方法(1)检查与测试: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与测试,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2)统计过程控制(SPC):运用统计方法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3)标准化作业:制定并遵循标准化作业流程,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4.2质量问题分析与改进4.2.1质量问题分析(1)收集质量问题数据:对发生的质量问题进行详细记录,为问题分析提供数据支持。(2)分析质量问题原因:采用鱼骨图、5M1E等方法,深入挖掘质量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3)制定改进措施:针对分析出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防止质量问题再次发生。4.2.2质量改进(1)实施改进措施:将制定的改进措施落实到位,对生产过程进行优化。(2)跟踪改进效果:对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保证质量问题的解决。(3)持续优化:在改进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持续优化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4.3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4.3.1质量管理体系建立(1)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明确公司的质量理念和目标,为质量管理体系提供指导。(2)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制定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3)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组织结构:设立质量管理机构,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与权限。4.3.2质量管理体系运行(1)质量培训:对全体员工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知识的培训,提高质量意识。(2)质量审核与评价:定期进行内部质量审核,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发觉问题及时改进。(3)质量改进: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不断优化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第5章生产现场安全管理5.1安全生产目标与制度5.1.1安全生产目标本章节旨在明确生产现场的安全目标,保证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设施完好。安全生产目标如下:a)零:力求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任何安全;b)零伤害:保障员工在生产过程中不受伤害;c)零污染: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保护环境。5.1.2安全生产制度制定以下安全生产制度,以保证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a)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做到责任到人;b)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保证生产过程安全可控;c)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d)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对安全生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团队给予奖励,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5.2安全教育与培训5.2.1安全教育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保证其掌握以下内容:a)安全生产法律法规;b)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c)生产现场安全风险辨识;d)常见案例分析及预防措施。5.2.2安全培训定期对在岗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安全操作规程;b)应急预案;c)防火、防爆、防毒、防尘、防噪等专业知识;d)安全防护设施的正确使用和维护。5.3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5.3.1安全隐患排查建立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定期对生产现场进行安全隐患排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a)设备设施安全隐患;b)环境安全隐患;c)作业行为安全隐患;d)管理制度安全隐患。5.3.2安全隐患治理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按照以下流程进行治理:a)分析原因,明确责任;b)制定整改措施,落实责任人;c)限时整改,跟踪落实;d)整改完成后进行验收,保证隐患消除。5.4应急预案与处理5.4.1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包括以下内容:a)突发事件类型及应对措施;b)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c)应急物资和设备配备;d)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及实施。5.4.2处理发生时,按照以下流程进行处理:a)立即报告,启动应急预案;b)组织救援,救治伤员;c)保护现场,收集证据;d)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e)调查处理,追究责任。第6章生产现场设备管理6.1设备选型与购置6.1.1设备选型原则在选择生产现场所需设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生产需求:设备应满足生产工艺要求,保证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2)技术先进性:选用具有先进技术、高效节能、环保的设备。(3)经济合理:在满足生产需求的前提下,力求设备投资成本最低。(4)可靠性:设备应具有较高的运行稳定性和较低的故障率。(5)安全性:设备应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保证生产过程安全。6.1.2设备购置流程(1)编制设备购置计划:根据生产需求、设备更新及发展规划,编制设备购置计划。(2)设备选型:根据设备选型原则,开展设备选型工作,形成设备选型报告。(3)供应商评审:对设备供应商进行综合评审,包括企业资质、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4)报价及合同谈判:与设备供应商进行报价及合同谈判,保证合同条款公平、合理。(5)合同签订:签订设备购置合同,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6)设备验收:设备到货后,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验收,保证设备质量及功能满足要求。6.2设备维护与保养6.2.1设备维护保养原则(1)预防为主:加强对设备的日常检查、保养,预防设备故障。(2)定期维护:根据设备特性,制定合理的维护保养计划,保证设备正常运行。(3)专业维护:由专业人员进行设备维护保养,提高设备维护质量。6.2.2设备维护保养措施(1)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规程:明确设备维护保养的内容、周期及要求。(2)设备润滑:定期对设备进行润滑,保证设备运动部件的灵活性。(3)设备清洁: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保持设备整洁,防止灰尘、油污等杂物侵入设备内部。(4)设备检查: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发觉异常及时处理,防止设备故障。(5)备品备件管理:合理储备设备备品备件,保证设备维修所需。6.3设备故障分析与排除6.3.1设备故障分析(1)收集故障信息:对设备故障现象进行详细记录,为故障分析提供依据。(2)故障原因分析:运用鱼骨图、因果图等方法,分析设备故障原因。(3)制定解决方案:针对故障原因,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6.3.2设备故障排除(1)严格执行设备维修工艺,保证维修质量。(2)对设备故障进行分类,采取相应的故障排除方法。(3)故障排除后,对设备进行试运行,验证设备功能。(4)对设备故障排除过程进行记录,总结经验,提高设备管理水平。6.4设备改造与更新6.4.1设备改造(1)需求分析:分析设备改造的必要性,明确改造目标。(2)制定改造方案:根据需求分析,制定设备改造方案,包括技术方案、投资预算等。(3)改造实施:按照改造方案,组织设备改造工作。(4)改造效果评估:对设备改造效果进行评估,保证改造目标的实现。6.4.2设备更新(1)设备更新需求分析:根据生产需求、设备功能、技术发展等因素,分析设备更新需求。(2)设备选型:根据设备更新需求,开展设备选型工作。(3)设备更新实施:按照设备更新计划,组织设备更新工作。(4)更新后管理:对新设备进行验收、维护保养,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第7章生产现场物料管理7.1物料采购与储存7.1.1物料采购a)依据生产计划及物料需求计划,合理制定采购计划;b)选择合格供应商,保证物料质量及供应及时性;c)审核采购订单,确认物料品种、数量、交期等信息;d)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保证物料按时到货。7.1.2物料储存a)物料分类存放,标识清晰,便于查找;b)储存环境符合物料特性,避免受潮、受热、受污染等;c)建立库存管理制度,定期盘点,保证库存准确性;d)控制库存量,降低库存成本,提高库存周转率。7.2物料领用与发放7.2.1物料领用a)依据生产任务及物料需求,制定物料领用计划;b)领料人员凭有效领料单领取物料;c)核对领料单与实际领取物料,保证无误;d)做好领用记录,便于追溯及成本核算。7.2.2物料发放a)依据生产工序,合理发放物料;b)发料人员按照生产任务单进行发料;c)发料过程中,严格核对物料品种、数量,防止错发;d)做好发料记录,及时更新库存信息。7.3物料消耗与成本控制7.3.1物料消耗a)分析物料消耗原因,制定消耗标准;b)监控物料消耗情况,及时发觉异常;c)对比消耗标准与实际消耗,查找差异,采取改进措施;d)做好物料消耗记录,为成本控制提供数据支持。7.3.2成本控制a)制定成本控制目标,分解到各责任部门;b)分析成本构成,找出成本控制关键点;c)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等措施,降低物料消耗;d)定期评估成本控制效果,调整控制策略。7.4废旧物料处理与回收7.4.1废旧物料处理a)对废旧物料进行分类,标识清晰;b)制定废旧物料处理流程,保证合规处理;c)定期检查废旧物料处理情况,防止环境污染;d)对可回收利用的废旧物料,进行有效回收。7.4.2回收利用a)制定回收利用计划,提高资源利用率;b)对回收物料进行评估,确定利用价值;c)优化生产工艺,降低废旧物料产生;d)建立回收物料使用记录,监控回收物料使用情况。第8章生产现场人力资源管理8.1人员招聘与培训8.1.1招聘原则根据生产现场的实际需求,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招聘具备相应技能和素质的员工。8.1.2招聘流程(1)制定招聘计划;(2)发布招聘信息;(3)筛选简历,组织面试;(4)确定录用人员,办理入职手续。8.1.3培训与发展(1)对新员工进行入职培训,包括公司文化、岗位职责、操作规程等;(2)定期组织在岗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3)设立职业发展通道,鼓励员工自我提升。8.2员工绩效评估与激励8.2.1绩效评估原则以目标为导向,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估员工的工作绩效。8.2.2绩效评估流程(1)制定绩效评估标准;(2)收集绩效数据;(3)进行绩效评估;(4)反馈评估结果;(5)制定改进措施。8.2.3激励机制(1)设立年终奖、优秀员工奖等,对表现优异的员工给予奖励;(2)建立晋升制度,为员工提供发展空间;(3)开展团队建设活动,增强员工之间的凝聚力。8.3班组建设与团队协作8.3.1班组建设(1)选拔具备一定管理能力和经验的班组长;(2)加强班组内员工的技能培训;(3)建立班组管理制度,规范班组工作。8.3.2团队协作(1)倡导团队精神,提高团队协作意识;(2)开展团队活动,增进员工间的了解与信任;(3)搭建沟通平台,促进信息交流。8.4员工福利与劳动保护8.4.1福利制度(1)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2)提供带薪年假、产假、陪产假等休假制度;(3)发放节日福利、生日福利等。8.4.2劳动保护(1)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劳动保护的政策法规;(2)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3)开展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4)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第9章生产现场信息化管理9.1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9.1.1建立信息化管理团队成立专门的信息化管理团队,明确团队成员职责,负责生产现场信息化管理的规划、实施、监督及持续改进。9.1.2制定信息化管理规划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制定生产现场信息化管理的短期和长期规划,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时间表及资源需求。9.1.3选择合适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根据企业生产特点,选择功能完善、易于操作、安全可靠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9.1.4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搭建涵盖生产计划、生产执行、设备管理、质量管理、人员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生产现场信息的集成与共享。9.2生产数据采集与处理9.2.1数据采集采用自动化设备、传感器、条码等技术,实时采集生产现场的生产数据,包括产量、消耗、设备状态、质量等。9.2.2数据传输建立稳定的数据传输网络,保证采集到的数据实时、准确、完整地传输至信息化管理系统。9.2.3数据处理与分析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为生产决策提供有力支持。9.3生产进度监控与调度9.3.1生产进度监控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时监控生产计划执行情况,发觉异常及时处理。9.3.2生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