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流程管理与优化手册_第1页
生产流程管理与优化手册_第2页
生产流程管理与优化手册_第3页
生产流程管理与优化手册_第4页
生产流程管理与优化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产流程管理与优化手册TOC\o"1-2"\h\u11861第1章生产流程管理概述 3270151.1生产流程的基本概念 3293881.2生产流程管理的重要性 463691.3生产流程管理的目标与原则 418858第2章生产流程设计 4215412.1生产流程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431692.1.1原则 546252.1.2方法 555092.2生产流程的布局与设施规划 5119192.2.1布局原则 557432.2.2设施规划 6118422.3生产流程的标准化与优化 6325462.3.1标准化 6285162.3.2优化 612843第3章生产计划与调度 6150113.1生产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6195913.1.1生产计划的类型与内容 6317143.1.2生产计划的制定步骤 6189183.1.3生产计划的实施与控制 7271473.2生产调度的任务与方法 7204083.2.1生产调度的任务 7241433.2.2生产调度方法 7322293.3生产计划与调度的协调与优化 7241973.3.1生产计划与调度的协调 7230833.3.2生产计划与调度的优化 815255第4章生产过程控制 8213574.1生产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 8276604.1.1生产过程控制的内涵 811474.1.2生产过程控制的目标 8195104.1.3生产过程控制的分类 8230694.2生产过程控制的方法与策略 8308674.2.1参数控制法 977764.2.2模型预测控制法 9236404.2.3智能控制法 9152334.2.4集成控制法 974974.3生产异常处理与预防 9232634.3.1生产异常识别 959514.3.2生产异常处理 9268514.3.3生产异常预防 9279304.3.4生产异常管理 93262第5章生产质量管理 1086785.1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10233965.1.1质量管理原则 1011455.1.2质量管理方法 1018515.2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0186605.2.1制定质量控制计划 1067325.2.2质量控制点管理 10180135.2.3检验与测试 10304625.2.4质量问题处理 11178105.3质量改进措施及实施 11316475.3.1质量改进目标 11272735.3.2质量改进方法 11182515.3.3质量改进实施 1124176第6章生产成本控制 11212336.1生产成本构成与分类 11166576.1.1直接材料成本 11264926.1.2直接人工成本 12263096.1.3制造费用 126346.2生产成本控制方法与策略 12202506.2.1成本预算管理 1211996.2.2标准成本控制 12249666.2.3作业成本控制 1288136.3生产成本分析与优化 13104656.3.1生产成本分析 1330046.3.2生产成本优化 1319321第7章生产安全与环保 13129347.1生产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13115197.1.1安全管理原则 1318987.1.2安全组织架构 13206347.1.3安全管理制度 1425307.1.4安全生产目标 1412597.2生产安全风险识别与预防 14120027.2.1风险识别 14288627.2.2风险评估与分类 14309967.2.3风险预防 1437767.3生产环保措施及实施 14144357.3.1环保法律法规遵守 14223907.3.2污染防治措施 14211097.3.3资源能源利用与节约 1551847.3.4环保设施运行与管理 1517464第8章生产设备管理 15274468.1生产设备选型与配置 15196438.1.1设备选型原则 15294658.1.2设备配置要点 15296718.2生产设备维护与保养 15224558.2.1设备维护策略 16296468.2.2设备保养措施 1667608.3生产设备更新与改造 164288.3.1设备更新策略 1660418.3.2设备改造要点 167127第9章生产人力资源管理 163809.1生产人员招聘与培训 16276859.1.1招聘策略 16167179.1.2招聘流程 1727139.1.3培训与发展 17317089.2生产人员绩效评估与激励 1726399.2.1绩效评估体系 1769629.2.2绩效沟通与反馈 17192049.2.3激励机制 1737239.3生产团队建设与沟通 1770899.3.1团队建设 17151029.3.2沟通机制 17243279.3.3人才培养与储备 1710890第10章生产流程优化案例分析 181045510.1案例一:某制造业生产流程优化实践 181340810.1.1背景介绍 181731910.1.2优化措施 182883110.1.3实施效果 181843410.2案例二:某服务业生产流程优化实践 18688410.2.1背景介绍 183156610.2.2优化措施 182517310.2.3实施效果 18668610.3案例三:某跨国企业生产流程优化策略与应用 192331810.3.1背景介绍 19470910.3.2优化措施 19928410.3.3实施效果 19第1章生产流程管理概述1.1生产流程的基本概念生产流程是指企业将原材料、能源、人力等生产要素,通过一系列的加工、组装、检验等生产活动,转化为产品或提供服务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包括但不限于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质量检验、库存管理、物流配送等。生产流程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及成本控制。1.2生产流程管理的重要性生产流程管理对于企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合理、高效的生产流程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优质的生产流程管理还能保证产品质量,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降低库存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1.3生产流程管理的目标与原则生产流程管理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提高生产效率: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消除不必要的环节,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等待、搬运、加工等时间,提高生产效率。(2)降低生产成本: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浪费,降低原材料、能源、人力等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3)保证产品质量: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到产品检验等环节,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可靠。(4)提高客户满意度:按时交付高质量的产品,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生产流程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标准化:制定统一的生产流程、操作规范和质量标准,保证生产过程的一致性和稳定性。(2)持续改进: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查找问题,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实现生产流程的持续优化。(3)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素质,培养员工团队协作精神,提高生产效率。(4)科学管理: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如精益生产、六西格玛等,提高生产流程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5)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如ERP、MES等,实现生产流程的信息化管理,提高生产数据的准确性、实时性和共享性。第2章生产流程设计2.1生产流程设计的原则与方法生产流程设计是企业生产管理中的核心环节,关系到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在进行生产流程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与方法:2.1.1原则(1)客户需求导向: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保证生产流程能够满足客户对产品质量、交货期等方面的要求。(2)系统优化:从整体角度考虑,优化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3)灵活性:生产流程设计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企业规模的扩张。(4)安全性:保证生产流程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员工安全、设备安全等因素。(5)环境保护:遵循国家环保法规,充分考虑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污染。2.1.2方法(1)流程分析:分析现有生产流程,找出存在的问题,为生产流程设计提供依据。(2)流程重构:在分析现有流程的基础上,对生产流程进行优化和改进。(3)标杆学习:借鉴同行业优秀企业的生产流程设计经验,提升自身生产流程设计水平。(4)仿真模拟: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生产流程运行情况,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2.2生产流程的布局与设施规划合理的生产流程布局和设施规划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企业的稳定发展奠定基础。2.2.1布局原则(1)物流顺畅:保证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流动顺畅,减少运输时间和运输距离。(2)空间利用:合理利用空间,提高生产面积的利用率。(3)作业安全:充分考虑作业人员的安全,避免发生安全。(4)环境友好:布局设计应考虑对环境的影响,降低污染。2.2.2设施规划(1)设备选型:根据生产需求选择合适的设备,提高生产效率。(2)设备布局:合理布局设备,降低设备间的搬运距离,提高物流效率。(3)设备维护:建立健全设备维护制度,保证设备正常运行。(4)设备更新:关注设备技术发展,及时更新设备,提高生产技术水平。2.3生产流程的标准化与优化生产流程的标准化与优化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稳定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2.3.1标准化(1)制定标准作业指导书:明确各生产岗位的操作规范,提高作业效率。(2)标准化作业流程:对生产流程进行梳理,形成标准化作业流程。(3)标准化作业培训:加强员工培训,保证员工掌握标准化作业方法。2.3.2优化(1)持续改进:鼓励员工提出改进意见,持续优化生产流程。(2)精益生产:引入精益生产理念,消除浪费,提高生产效率。(3)信息技术应用: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生产流程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为优化生产流程提供依据。(4)协同管理: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同,提高生产流程的整体运行效率。第3章生产计划与调度3.1生产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生产计划是企业生产管理的核心环节,合理的生产计划可以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本节主要介绍生产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过程。3.1.1生产计划的类型与内容(1)生产计划的类型:长期生产计划、中期生产计划和短期生产计划;(2)生产计划的内容:产量计划、品种计划、生产进度计划、物料需求计划等。3.1.2生产计划的制定步骤(1)收集和分析生产数据;(2)确定生产目标;(3)制定生产计划方案;(4)评估和选择生产计划方案;(5)生产计划的发布与实施。3.1.3生产计划的实施与控制(1)生产计划的分解与执行;(2)生产进度的监控与分析;(3)生产计划的调整与优化;(4)保证生产计划实施的效果。3.2生产调度的任务与方法生产调度是生产计划的具体执行过程,主要任务是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生产效率。本节主要介绍生产调度的任务与方法。3.2.1生产调度的任务(1)合理安排生产任务;(2)保证生产进度的顺利进行;(3)提高设备利用率;(4)降低生产成本;(5)提高产品质量。3.2.2生产调度方法(1)顺序调度法;(2)优先级调度法;(3)周期性调度法;(4)启发式调度法;(5)优化算法调度法。3.3生产计划与调度的协调与优化生产计划与调度的协调与优化是保证生产系统高效运行的关键。本节主要介绍生产计划与调度之间的协调与优化方法。3.3.1生产计划与调度的协调(1)信息共享与沟通;(2)生产计划与调度之间的相互调整;(3)保证生产计划与调度的衔接。3.3.2生产计划与调度的优化(1)生产计划与调度的一体化优化;(2)多目标优化方法;(3)智能化优化方法;(4)实时动态优化方法。通过以上内容,企业可以更好地制定和实施生产计划,提高生产调度的效率,从而实现生产流程的优化。第4章生产过程控制4.1生产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生产过程控制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对生产活动的监督、检测、调整和改进,保证生产过程稳定、高效、安全地实现既定生产目标的管理活动。本章将从生产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绍其内涵、目标、分类及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性。4.1.1生产过程控制的内涵生产过程控制是一种针对生产过程中各种变量进行监测、调整和优化的管理方法。其核心是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发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保证生产过程稳定。4.1.2生产过程控制的目标生产过程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提高设备利用率、保证生产安全。4.1.3生产过程控制的分类生产过程控制可分为三类: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和自适应控制。开环控制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仅根据预设参数进行控制,不考虑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变化;闭环控制则是根据实时监测的数据,对生产过程进行调整;自适应控制则是根据生产过程的变化,自动调整控制参数,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4.2生产过程控制的方法与策略生产过程控制的方法与策略是提高生产过程控制效果的关键。以下将从几个方面介绍生产过程控制的方法与策略。4.2.1参数控制法参数控制法是通过调整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实现生产过程的稳定。主要包括:设定值控制、比例控制、积分控制、微分控制等。4.2.2模型预测控制法模型预测控制法是基于生产过程的数学模型,对生产过程进行预测和优化。该方法通过建立生产过程的动态模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生产状态,并根据预测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4.2.3智能控制法智能控制法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如神经网络、模糊控制、专家系统等,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控制。智能控制法具有较强的自适应性、鲁棒性和学习能力,适用于复杂、非线性、时变的生产过程。4.2.4集成控制法集成控制法是将多种控制方法和技术相结合,实现生产过程的综合控制。该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各种控制方法的优势,提高生产过程控制的综合功能。4.3生产异常处理与预防生产异常处理与预防是生产过程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生产异常处理与预防的方法。4.3.1生产异常识别生产异常识别是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监测和诊断。常用的方法有:统计分析、趋势分析、故障树分析、模式识别等。4.3.2生产异常处理生产异常处理包括:异常报警、异常诊断、异常隔离、异常恢复等环节。在处理异常时,应遵循快速、准确、有效的原则。4.3.3生产异常预防生产异常预防是通过优化生产过程、改进设备功能、提高操作技能等措施,降低生产异常发生的概率。主要包括:设备维护、工艺优化、员工培训、质量管理等。4.3.4生产异常管理生产异常管理是对生产异常进行系统管理,包括异常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和反馈。通过建立完善的异常管理体系,提高生产过程控制的水平。第5章生产质量管理5.1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5.1.1质量管理原则质量管理应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遵循以下原则:(1)以预防为主,注重过程控制;(2)全员参与,持续改进;(3)依据事实,科学决策;(4)互利共赢,加强与供应商和客户的合作关系。5.1.2质量管理方法(1)全面质量管理(TQM):强调全员参与、全面控制和持续改进;(2)质量策划:制定质量目标、质量计划和质量管理流程;(3)统计过程控制(SPC):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分析,保证产品质量稳定;(4)零缺陷管理:追求产品和服务零缺陷,提高客户满意度。5.2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5.2.1制定质量控制计划根据产品特性和生产过程,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计划,明确质量控制点、检测方法和验收标准。5.2.2质量控制点管理(1)设立质量控制点,对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进行控制;(2)实施严格的过程监控,保证质量控制点处于受控状态;(3)对质量控制点进行定期评审,优化质量控制措施。5.2.3检验与测试(1)进货检验:对采购的原材料、零部件进行严格检验,保证符合质量要求;(2)过程检验: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序进行检验,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一道工序;(3)成品检验:对成品进行全面检验,保证产品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4)测试:对产品进行必要的功能测试,验证产品功能是否符合规定。5.2.4质量问题处理(1)建立质量问题反馈机制,对质量问题进行及时反馈和处理;(2)分析质量问题原因,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3)跟踪质量问题处理结果,保证措施落实到位。5.3质量改进措施及实施5.3.1质量改进目标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制定质量改进目标,包括产品合格率、客户满意度等。5.3.2质量改进方法(1)PDCA循环:策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置(Act);(2)六西格玛管理:通过DMC(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方法,降低过程变异,提高产品质量;(3)质量改进小组:组织跨部门团队,针对质量问题进行专项改进。5.3.3质量改进实施(1)制定质量改进计划,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表;(2)实施质量改进措施,跟踪改进效果;(3)总结质量改进经验,形成标准化流程和制度;(4)持续开展质量改进活动,提高企业整体质量管理水平。第6章生产成本控制6.1生产成本构成与分类生产成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企业为完成产品生产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合理控制生产成本,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生产成本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6.1.1直接材料成本直接材料成本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等费用。直接材料成本的控制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原材料采购成本控制;(2)库存管理优化;(3)材料利用率提高。6.1.2直接人工成本直接人工成本是指直接参与产品生产的工人工资、福利及社会保险等费用。直接人工成本的控制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生产效率;(2)合理安排生产计划;(3)优化人员配置。6.1.3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是指生产过程中不直接归属于产品,但为产品生产提供必要条件的费用。制造费用包括:(1)间接材料费用;(2)间接人工费用;(3)折旧费、修理费、租赁费等。6.2生产成本控制方法与策略6.2.1成本预算管理成本预算管理是企业对生产成本进行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一种方法。通过成本预算管理,企业可以合理安排生产活动,保证生产成本在预算范围内。6.2.2标准成本控制标准成本控制是通过制定产品生产的标准成本,对实际生产成本进行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制定标准成本;(2)实际成本核算;(3)成本差异分析;(4)成本改进措施。6.2.3作业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控制是以作业为基础,对生产过程中各项作业的成本进行控制。作业成本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作业分析;(2)作业优化;(3)作业成本核算;(4)作业成本控制。6.3生产成本分析与优化6.3.1生产成本分析生产成本分析是对生产过程中各项成本进行详细剖析,找出成本波动的原因,为成本优化提供依据。生产成本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直接材料成本分析;(2)直接人工成本分析;(3)制造费用分析;(4)成本结构分析。6.3.2生产成本优化根据生产成本分析的结果,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生产成本优化:(1)优化生产流程;(2)提高设备利用率;(3)降低废品率;(4)加强供应链管理;(5)提高员工素质;(6)引入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通过以上措施,企业可以有效控制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第7章生产安全与环保7.1生产安全管理体系构建7.1.1安全管理原则遵循国家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保证生产安全;以人为本,关注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持续改进;责任明确,全员参与。7.1.2安全组织架构建立健全安全组织架构,明确各级职责;设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安全生产工作;设立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日常安全管理。7.1.3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保证生产安全;制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明确操作要求;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7.1.4安全生产目标制定安全生产目标,明确年度安全生产指标;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保证目标实现;定期评估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情况,持续改进。7.2生产安全风险识别与预防7.2.1风险识别开展生产安全风险评估,识别潜在安全风险;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故障树分析(FTA)等方法,全面识别风险;建立风险数据库,实时更新风险信息。7.2.2风险评估与分类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按照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定期对风险进行复评,保证预防措施的适用性。7.2.3风险预防采用技术手段,消除或降低风险;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安全事件;加强安全监控,保证生产过程安全可控。7.3生产环保措施及实施7.3.1环保法律法规遵守严格遵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保证生产过程符合环保要求;定期对环保法律法规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环保意识。7.3.2污染防治措施优化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采用先进的环保设备,提高污染治理效果;定期对污染源进行监测,保证污染物排放达标。7.3.3资源能源利用与节约优化资源能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广节能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开展节能减排活动,提高员工节能意识。7.3.4环保设施运行与管理保证环保设施正常运行,提高污染治理效果;定期对环保设施进行维护、检修,保证设备功能;建立环保设施管理制度,规范操作流程。第8章生产设备管理8.1生产设备选型与配置8.1.1设备选型原则在生产流程中,设备选型。应遵循以下原则:(1)满足生产需求:设备应具备满足生产目标所需的功能、产能和品质要求;(2)可靠性:选用可靠性高、故障率低的设备,保证生产稳定进行;(3)先进性: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4)经济性:在满足生产需求的前提下,选择性价比高的设备;(5)可扩展性:考虑企业未来发展,设备应具备一定的可扩展性。8.1.2设备配置要点(1)合理布局:根据生产流程,合理规划设备布局,提高生产效率;(2)设备配套:保证设备之间的相互配合,避免因设备不配套导致的产能浪费;(3)自动化程度: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逐步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降低人工成本;(4)节能环保:选用节能环保型设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8.2生产设备维护与保养8.2.1设备维护策略(1)预防性维护:根据设备运行状况,制定预防性维护计划,降低设备故障率;(2)定期维护:按照设备制造商推荐的维护周期,进行定期维护;(3)针对性维护:针对设备易损件和关键部位,加强维护,延长设备使用寿命;(4)应急维护:建立设备故障应急处理机制,保证设备故障得到及时解决。8.2.2设备保养措施(1)日常保养:对设备进行清洁、润滑、紧固、调整等日常保养工作;(2)定期保养:按照设备保养计划,进行设备检查、维修、更换磨损件等;(3)专项保养:针对特殊设备,制定专项保养措施,保证设备功能;(4)设备培训:加强员工设备操作和保养技能培训,提高设备维护效果。8.3生产设备更新与改造8.3.1设备更新策略(1)评估设备现状:定期对设备进行评估,了解设备功能、运行状况及市场需求;(2)制定更新计划:根据设备评估结果,制定设备更新计划,保证生产需求得到满足;(3)设备选型:在设备更新过程中,遵循选型原则,选择功能优良、技术先进的设备;(4)设备淘汰:对无法满足生产需求的设备进行淘汰,提高设备整体水平。8.3.2设备改造要点(1)技术升级:运用先进技术,提高设备功能和产能;(2)节能降耗:通过设备改造,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3)安全环保:加强设备安全防护措施,减少隐患,提高环保水平;(4)智能化改造:引入智能化技术,实现设备自动化、信息化管理。第9章生产人力资源管理9.1生产人员招聘与培训9.1.1招聘策略生产人员的招聘应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规划,制定长期与短期的招聘策略。明确招聘目标、岗位需求、任职资格及招聘渠道,保证吸引到具备相关技能和经验的优秀人才。9.1.2招聘流程规范招聘流程,包括发布招聘信息、筛选简历、组织面试、评估候选人、发放录用通知等环节。保证招聘过程公平、公正、透明。9.1.3培训与发展对新入职的生产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包括企业文化、岗位职责、操作技能、安全知识等方面。同时针对在岗生产人员,定期组织内外部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9.2生产人员绩效评估与激励9.2.1绩效评估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包括关键绩效指标(KPI)的设定、评估方法、评估周期等。保证评估结果客观、公正、全面。9.2.2绩效沟通与反馈定期进行绩效沟通,及时反馈生产人员的绩效表现,指出不足之处,共同制定改进措施。通过绩效沟通,提高生产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9.2.3激励机制设立多元化的激励机制,如薪酬激励、晋升激励、荣誉激励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