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健康医疗服务质量监督制度汇编TOC\o"1-2"\h\u4996第一章总则 3133501.1制定目的与依据 3115651.1.1制定目的 31941.1.2制定依据 370951.1.3适用主体 3216701.1.4适用行为 3275521.1.5合法性原则 49771.1.6公开透明原则 4318921.1.7公平公正原则 410841.1.8高效便民原则 4137271.1.9风险防控原则 411733第二章监督机构与职责 4122261.1.10监督机构概述 4315481.1.11监督机构层级 4128591.1.12监督机构职能 4228911.1.13监督检测工作 5302101.1.14处理检测问题 5178481.1.15配合其他部门 546871.1.16任职条件 5135241.1.17监督人员培训 516926第三章健康医疗服务质量标准 6211571.1.18质量标准的定义 6294561.1.19质量标准制定的原则 6271971.1.20质量标准制定的方法 6205071.1.21质量标准实施的主体 6323141.1.22质量标准实施的方法 7201961.1.23质量标准修订的必要性 774921.1.24质量标准修订的方法 715542第四章医疗机构设置与许可 770651.1.25设置医疗机构的基本条件 8287921.1.26医疗机构设置的具体条件 8250171.1.27申请医疗机构许可的流程 8125591.1.28医疗机构许可的审批时限 8168171.1.29许可变更 971801.1.30许可注销 94001第五章医疗服务人员管理 9303671.1.31概述 9244191.1.32资格认证制度 9253621.1.33资格认证的监督与管理 1062731.1.34概述 1019031.1.35培训内容 10232671.1.36培训方式 10220081.1.37培训管理 10168571.1.38概述 10283001.1.39考核内容 11164821.1.40考核方式 1121141.1.41考核管理 1126862第六章医疗服务质量监督 113254第七章医疗安全与风险防控 13173861.1.42概述 1368751.1.43医疗安全管理制度 13132601.1.44医疗安全措施 1354641.1.45概述 1367931.1.46医疗风险防控措施 14165571.1.47医疗风险防控策略 14213881.1.48医疗纠纷概述 14224611.1.49医疗纠纷处理原则 14283371.1.50医疗纠纷处理流程 1429039第八章医疗服务价格与收费 15153151.1.51价格制定的原则 15103681.1.52价格制定的方法 15296631.1.53价格调整 15160621.1.54收费管理 15295951.1.55收费监督 16325801.1.56价格违法行为 16239311.1.57价格违法行为的查处 1632624第九章医疗服务宣传与广告 16253981.1.58宣传内容 1673341.1.59宣传形式 17156151.1.60广告审查 17177011.1.61广告监管 17172951.1.62违法行为 17195681.1.63查处措施 172908第十章医疗机构评价与评级 18205101.1.64评价体系背景及意义 1847881.1.65评价体系构成 1861591.1.66评价程序 18249861.1.67评价方法 19300351.1.68评级结果公示 19126891.1.69评级结果与政策挂钩 19320721.1.70评级结果与社会监督 199406第十一章法律责任与处罚 19109431.1.71法律责任的概念 1938381.1.72行政责任 19320381.1.73刑事责任 20104801.1.74处罚种类 20117751.1.75处罚程序 2010211.1.76处罚执行 2059431.1.77监督 204061第十二章附则 21310031.1.78本章程最终解释权归公司所有。 21177241.1.79对于本章程中的任何争议或疑问,公司有权作出最终解释。 2112721.1.80公司对本章程的解释,应以书面形式作出,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1262031.1.81本章程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1311401.1.82本章程实施后,原有关规章制度与本章程不一致的,以本章程为准。 2135541.1.83本章程实施的具体日期,由公司另行通知。 21188291.1.84本章程的修改和终止,由公司决定。 21177391.1.85公司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本章程进行修改、补充或终止。 21158711.1.86修改后的章程,应按照本章程规定的实施日期执行。 21265041.1.87本章程终止后,有关事项的处理,参照本章程的规定执行。 21第一章总则1.1制定目的与依据1.1.1制定目的为了加强我国领域的管理,规范行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规定。1.1.2制定依据本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领域的实际情况,制定而成。第二节适用范围1.1.3适用主体本规定适用于在我国境内从事行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1.1.4适用行为本规定适用于行业中的以下行为:(1)行为的许可、审批、备案等;(2)行为的实施、变更、终止等;(3)行为的监督管理、违法行为查处等;(4)其他涉及行业管理的行为。第三节监督原则1.1.5合法性原则开展行业管理活动,应当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证管理行为的合法性。1.1.6公开透明原则行业管理活动应当保持公开透明,便于社会监督,提高管理效能。1.1.7公平公正原则开展行业管理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保障各方合法权益。1.1.8高效便民原则行业管理活动应当简化程序,提高效率,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办理相关事务。1.1.9风险防控原则开展行业管理活动,应当加强风险防控,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保证行业稳定发展。第二章监督机构与职责第一节监督机构设置1.1.10监督机构概述监督机构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职责是保证实验室的检测工作规范、准确、可靠。监督机构的设置应当遵循科学、合理、高效的原则,明确机构层级、职能划分和人员配置,以实现对实验室检测工作的全面监督。1.1.11监督机构层级(1)总监督机构:负责对整个实验室的监督工作进行全面管理,制定监督政策和规章制度,组织监督活动,协调各部门之间的监督工作。(2)分监督机构:根据实验室的业务范围和特点,设立若干分监督机构,分别负责不同领域的监督工作。1.1.12监督机构职能(1)制定监督计划:根据实验室的工作计划和任务,制定监督计划,明确监督内容、方法和要求。(2)组织监督活动:按照监督计划,组织监督人员对实验室的检测工作进行现场监督和检查。(3)分析监督结果:对监督过程中发觉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4)完善监督制度:根据监督结果和实验室的实际情况,不断修订和完善监督制度,提高监督效果。第二节监督机构职责1.1.13监督检测工作(1)对检测人员的检测工作进行监督,保证检测过程规范、准确。(2)对检测现场和操作过程进行监督,关注关键环节和重要步骤,保证检测数据可靠。(3)对新上岗的检测人员进行重点监督,保证其熟练掌握检测技能。1.1.14处理检测问题(1)当发觉检测工作发生偏离,影响检测数据和结果时,有权要求中止检测工作。(2)对可能存在质量问题的检测工作提出复检要求。(3)发觉结果存在问题时,有权建议停止检测工作。1.1.15配合其他部门(1)配合技术负责人做好不符合项的处理工作。(2)与实验室其他部门保持良好沟通,共同推进实验室管理水平的提升。第三节监督人员资格1.1.16任职条件(1)获得实验室主任的正式任命。(2)熟悉实验室监督范围内相关检测项目的技术要求。(3)熟悉实验室监督范围内涉及管理体系文件中的各项规定。(4)具有对监督结果进行综合评定的能力。1.1.17监督人员培训(1)定期对监督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监督水平。(2)组织监督人员参加相关法规、标准和管理体系的培训,保证其熟悉相关要求。(3)鼓励监督人员参加实验室认可、计量认证等考试,提升其专业素养。第三章健康医疗服务质量标准第一节质量标准制定1.1.18质量标准的定义健康医疗服务质量标准是指为了保障医疗服务质量,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对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各项要素和环节进行规范和评价的一系列标准。1.1.19质量标准制定的原则(1)科学性:质量标准制定应基于科学研究和实践,保证标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2)完整性:质量标准应涵盖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包括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效果等。(3)可行性:质量标准应具备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便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执行和落实。(4)动态性:质量标准应根据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实际需求,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1.1.20质量标准制定的方法(1)调研分析:通过调研分析国内外相关质量标准,了解医疗服务领域的现状和趋势。(2)专家咨询:邀请行业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对质量标准进行论证和咨询。(3)意见征集:广泛征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社会各界的意见,保证质量标准的公平性和公正性。(4)实践检验:将质量标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第二节质量标准实施1.1.21质量标准实施的主体(1)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是质量标准实施的主要主体,应认真贯彻执行质量标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2)医务人员:医务人员是质量标准实施的关键环节,应严格遵守质量标准,保证医疗服务安全有效。(3)部门:部门应加强对医疗质量标准的监管,推动医疗机构落实质量标准。1.1.22质量标准实施的方法(1)培训与宣传: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质量标准的认识和理解。(2)监督与检查:对医疗机构质量标准实施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保证质量标准的落实。(3)激励与处罚:对落实质量标准较好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给予激励,对违反质量标准的机构和个人进行处罚。(4)持续改进: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质量改进机制,持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第三节质量标准修订1.1.23质量标准修订的必要性(1)适应医疗技术发展: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原有的质量标准可能不再适应新的技术需求。(2)反映实际需求:医疗服务领域不断发生变化,质量标准应反映实际需求和问题。(3)提高质量水平:质量标准修订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1.1.24质量标准修订的方法(1)数据分析:收集、分析医疗服务过程中的数据,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2)实践检验:将修订后的质量标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3)征求意见:广泛征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社会各界的意见,保证修订后的质量标准公平、公正、合理。(4)动态调整:根据医疗服务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质量标准。第四章医疗机构设置与许可第一节医疗机构设置条件1.1.25设置医疗机构的基本条件(1)符合国家医疗政策和区域卫生规划要求;(2)有具备相应资质的医疗机构投资者;(3)有符合医疗机构设置标准的房屋建筑、设施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4)有明确的医疗机构服务范围和经营方向;(5)有健全的医疗机构管理制度和医疗质量保障体系。1.1.26医疗机构设置的具体条件(1)人员条件:医疗机构应当配备与其规模和服务范围相适应的卫生技术人员,包括医师、护士、药师等;(2)房屋建筑条件:医疗机构的房屋建筑应当符合国家关于医疗机构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满足医疗服务需求;(3)设备条件:医疗机构应当具备与其服务范围和业务需求相适应的设备;(4)环境条件:医疗机构应当具备良好的医疗环境,保证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5)管理条件: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包括医疗服务质量、医疗安全、财务管理等方面。第二节医疗机构许可程序1.1.27申请医疗机构许可的流程(1)提交申请:申请人应当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交医疗机构设置申请书及有关材料;(2)受理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材料后5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3)审查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受理申请后2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根据需要进行现场考察;(4)决定许可: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审查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5)领取许可证:申请人在获得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应当在规定时间内领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1.1.28医疗机构许可的审批时限根据国家规定,医疗机构许可的审批时限为45个工作日。在审批过程中,如需进行现场考察、专家评审等环节,审批时限可适当延长。第三节许可变更与注销1.1.29许可变更医疗机构在经营过程中,如需变更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上的内容,如医疗机构名称、法定代表人、经营地址等,应当向原许可机关申请变更。许可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材料后2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1.1.30许可注销医疗机构在以下情况下,应当向原许可机关申请注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1)医疗机构歇业;(2)医疗机构被吊销许可证;(3)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死亡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许可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材料后2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医疗机构在获得许可注销批准后,应当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交回许可机关。第五章医疗服务人员管理第一节医疗服务人员资格1.1.31概述医疗服务人员资格是指从事医疗服务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能力。在我国,医疗服务人员资格认证制度旨在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1.1.32资格认证制度(1)医师资格认证:医师资格认证分为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两个层次。医师资格认证制度要求从事医疗工作的人员必须通过国家统一的医师资格考试,取得医师执业证书。(2)护士资格认证:护士资格认证分为执业护士和执业助理护士两个层次。护士资格认证制度要求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必须通过国家统一的护士资格考试,取得护士执业证书。(3)其他医疗服务人员资格认证:包括药剂师、检验师、放射科技师等。这些人员需通过相应的专业考试,取得相应的执业证书。1.1.33资格认证的监督与管理(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医疗服务人员资格认证工作的监督管理。(2)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服务人员资格认证工作的具体实施。第二节医疗服务人员培训1.1.34概述医疗服务人员培训是指对从事医疗服务工作的人员进行业务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养。医疗服务人员培训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手段。1.1.35培训内容(1)基础知识培训:包括医学基础知识、临床专业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等。(2)技能培训:包括临床操作技能、急救技能、护理技能等。(3)职业道德培训:包括医疗服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医患沟通技巧等。(4)新知识、新技术培训:包括国内外医学发展动态、新技术应用等。1.1.36培训方式(1)在职培训:通过定期举办学术讲座、业务培训等形式,提高医疗服务人员的业务水平。(2)脱产培训:选派医疗服务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专业培训等。(3)远程培训: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培训。1.1.37培训管理(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全国医疗服务人员培训工作的监督管理。(2)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服务人员培训工作的具体实施。第三节医疗服务人员考核1.1.38概述医疗服务人员考核是指对医疗服务人员在业务水平、工作质量、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医疗服务人员考核是激励和约束医疗服务人员,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1.1.39考核内容(1)业务水平:包括专业知识、临床技能、业务创新能力等。(2)工作质量:包括医疗文书质量、病历书写质量、患者满意度等。(3)职业道德:包括医德医风、廉洁自律等。1.1.40考核方式(1)定期考核:对医疗服务人员实行定期考核,一般每年进行一次。(2)随机考核:根据工作需要,对医疗服务人员进行不定期考核。(3)第三方评价: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对医疗服务人员进行客观评价。1.1.41考核管理(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全国医疗服务人员考核工作的监督管理。(2)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服务人员考核工作的具体实施。(3)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内部考核制度,保证考核工作的公正、公平、公开。第六章医疗服务质量监督第一节质量监督内容医疗服务质量监督的核心在于保证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过程中,能够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满足患者的基本医疗需求。具体监督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依法执业情况:监督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是否依法取得执业许可,是否按照许可范围和标准开展诊疗活动。(2)医疗核心制度落实:检查医疗机构是否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三级查房制度、会诊制度、病例讨论制度等。(3)诊疗行为规范:监督医疗机构诊疗行为是否规范,包括诊断准确率、治疗方案合理性、用药规范性等。(4)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评估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包括患者安全目标的实现、医疗差错和的处理等。(5)药事管理:检查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是否规范,包括药品采购、储存、使用等环节。(6)护理管理与质量:监督护理团队的管理和业务水平,包括护理操作规范性、护理文书完整性等。(7)院感防控:评估医疗机构院感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包括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理等。(8)医疗设备与设施:检查医疗设备和设施的配置、使用和维护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第二节质量监督方式医疗服务质量监督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以保证监督的全面性和有效性:(1)现场检查:监督员对医疗机构进行现场检查,查看各项制度和措施的落实情况。(2)资质核对: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资质进行核对,保证其合法合规执业。(3)档案检查:审查医疗机构的病历、处方、护理记录等档案资料,评估其质量。(4)询问与抽查:通过询问医务人员和患者,了解医疗服务情况,并随机抽查病历等资料。(5)信息化数据比对: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医疗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发觉潜在问题。(6)暗访督查:对群众投诉、举报较多的医疗机构进行暗访督查,以发觉隐蔽问题。第三节质量监督结果处理监督结果的及时处理是保证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关键环节:(1)问题清单反馈:监督员将检查中发觉的问题形成问题清单,并向医疗机构主要领导和管理部门负责人进行反馈。(2)整改指令:针对存在的问题,监督员下达监督意见书,要求医疗机构立即整改或限期整改。(3)跟踪复查: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复查,保证整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4)行政处罚:对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和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要求的医疗机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5)内部管理改进:指导医疗机构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制度预案,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6)宣传与培训:通过宣传法律法规、开展培训演练等方式,提高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依法执业意识和业务水平。第七章医疗安全与风险防控第一节医疗安全管理1.1.42概述医疗安全管理是指医疗机构对医疗服务过程中可能影响患者安全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的过程。其核心目标是保证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1.1.43医疗安全管理制度(1)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鼓励医务人员主动上报医疗过程中发生的各类不良事件,以便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2)高危哨点预警制度:对可能存在风险的环节进行监测,及时发出预警,以便医疗机构迅速采取干预措施。(3)法律法规培训制度: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1.1.44医疗安全措施(1)加强医患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机制,提高医务人员沟通能力,减少因沟通不畅导致的医疗纠纷。(2)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程:医疗机构应制定完善的医疗操作规程,并保证医务人员严格执行,降低医疗风险。(3)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加强医疗技术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减少医疗差错。第二节医疗风险防控1.1.45概述医疗风险防控是指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对可能发生的医疗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的活动。医疗风险防控的目的是降低医疗风险,保障患者安全。1.1.46医疗风险防控措施(1)建立医疗风险防控体系: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风险防控体系,包括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监测等环节。(2)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医疗风险,医疗机构应制定应急预案,保证在风险发生时能迅速、有效地应对。(3)加强医疗质量管理:通过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差错,从而减少医疗风险。1.1.47医疗风险防控策略(1)加强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法规意识,使其在医疗服务过程中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2)完善医疗设备管理:保证医疗设备正常运行,减少因设备故障导致的医疗风险。(3)强化医疗质量控制:通过医疗质量控制,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降低医疗风险。第三节医疗纠纷处理1.1.48医疗纠纷概述医疗纠纷是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患者或其家属因对医疗服务质量、医疗行为、医疗结果等方面不满,与医疗机构发生的争议。1.1.49医疗纠纷处理原则(1)公正、公平、公开:处理医疗纠纷应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保证各方合法权益得到保障。(2)及时、有效:对医疗纠纷应迅速、有效地处理,防止事态扩大。(3)以事实为依据:处理医疗纠纷应以事实为依据,依法依规进行。1.1.50医疗纠纷处理流程(1)受理医疗纠纷: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部门或指定专人负责受理医疗纠纷。(2)调查核实:对医疗纠纷进行调查核实,了解事实真相。(3)制定处理方案: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合适的处理方案。(4)实施处理措施:按照处理方案,采取相应措施解决医疗纠纷。(5)跟进处理结果:对处理结果进行跟进,保证患者合法权益得到保障。第八章医疗服务价格与收费第一节价格制定与调整1.1.51价格制定的原则医疗服务价格的制定应遵循公平、合理、透明的原则,保证医疗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合理反映医疗服务成本:价格制定应充分考虑医疗服务的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合理利润。(2)公平竞争:价格制定应遵循市场规律,保持医疗服务市场的公平竞争。(3)社会承受能力:价格制定应考虑社会承受能力,保证医疗服务价格的合理性和可负担性。1.1.52价格制定的方法(1)成本加成法:根据医疗服务的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合理利润,计算出医疗服务价格。(2)市场比较法:参考同类医疗服务市场价格,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医疗服务价格。(3)指导价:根据医疗服务的社会效益、市场需求等因素,制定指导性价格。1.1.53价格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应遵循以下原则:(1)时效性:根据市场变化、成本变动等因素,及时调整医疗服务价格。(2)稳定性:保持医疗服务价格的相对稳定,避免频繁调整。(3)公示性:价格调整前,应进行充分公示,接受社会监督。第二节收费管理与监督1.1.54收费管理(1)收费政策制定:应根据医疗服务价格、收费标准等因素,制定收费政策。(2)收费标准制定:医疗机构应根据指导价、成本加成法等方法,制定收费标准。(3)收费公示:医疗机构应在显著位置公示收费标准,接受患者监督。1.1.55收费监督(1)监督:相关部门应定期对医疗机构的收费行为进行监督检查,保证收费合理。(2)社会监督:鼓励社会各界对医疗机构的收费行为进行监督,发挥舆论监督作用。(3)患者监督:患者有权对医疗机构的收费行为进行监督,如有问题,可以向相关部门投诉。第三节价格违法行为查处1.1.56价格违法行为(1)超标准收费:医疗机构超过指导价或自行制定的收费标准收费。(2)不合理收费:医疗机构以欺诈、误导等手段收取费用。(3)违规收费:医疗机构未按照规定程序收费,如未公示收费标准、未开具正规发票等。1.1.57价格违法行为的查处(1)部门查处: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对价格违法行为进行查处。(2)社会监督:鼓励社会各界对价格违法行为进行举报,发挥社会监督作用。(3)法律责任:对价格违法行为,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第九章医疗服务宣传与广告第一节宣传内容与形式1.1.58宣传内容医疗服务宣传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医疗机构基本情况:包括医疗机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诊疗科目、医疗设备、专业技术队伍等。(2)医疗服务项目:详细介绍各项医疗服务的特点、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流程等。(3)医疗技术优势:突出医疗机构在某一领域或某一项技术上的优势。(4)医疗服务价格:公开医疗服务价格,包括药品、检查、治疗等费用。(5)医疗保障政策:宣传国家及地方医疗保障政策,如医保报销、民政救助等。(6)医疗机构荣誉:展示医疗机构获得的荣誉、奖项等。1.1.59宣传形式(1)传统媒体:利用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进行宣传。(2)网络媒体:通过官方网站、公众号、微博等网络平台发布信息。(3)户外广告:在医疗机构周边的公共场所设置广告牌、宣传栏等。(4)宣传册、海报:制作精美的宣传册、海报,发放给患者及家属。(5)线下活动:举办各类线下活动,如健康讲座、义诊等。第二节广告审查与监管1.1.60广告审查(1)审查机构: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部门或指定专人负责广告审查。(2)审查内容:审查广告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保证广告宣传与实际医疗服务相符。(3)审查程序:广告审查应遵循严格的程序,包括资料提交、审查、修改、审批等。1.1.61广告监管(1)监管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卫生健康部门等。(2)监管措施:对医疗机构广告进行定期检查、抽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3)违法处罚:对发布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的医疗机构,依法予以处罚。第三节违法广告查处1.1.62违法行为(1)发布虚假医疗广告:虚构医疗机构、医生、患者等信息,夸大治疗效果。(2)误导消费者:利用模糊语言、夸大宣传效果,诱导消费者消费。(3)违规发布广告:未按照规定程序审查、审批,擅自发布广告。1.1.63查处措施(1)立案调查:对涉嫌违法的医疗机构进行立案调查。(2)行政处罚:根据违法程度,对医疗机构予以警告、罚款、暂停执业等处罚。(3)公示曝光:将违法医疗机构及广告信息予以公示,提醒消费者谨慎选择。(4)情节严重者: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追究相关责任人法律责任。第十章医疗机构评价与评级第一节评价体系建立1.1.64评价体系背景及意义我国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医疗机构评价与评级成为推动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有助于规范医疗机构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本节主要介绍医疗机构评价体系的建立背景、意义及其构成。1.1.65评价体系构成(1)评价指标:根据医疗机构的类型、规模和特点,设定一系列反映其服务质量、技术水平、医疗安全等方面的评价指标。(2)评价标准:结合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和实际需求,制定评价标准,为评价工作提供依据。(3)评价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4)评价程序:明确评价工作的流程、时间节点和责任主体,保证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二节评价程序与方法1.1.66评价程序(1)前期准备:成立评价工作小组,明确评价任务、目标和要求,制定评价方案。(2)数据收集:收集医疗机构的基本信息、医疗服务数据、患者满意度调查等资料。(3)评价实施:按照评价方案,对医疗机构进行现场评价和数据分析。(4)评价结果反馈:向医疗机构反馈评价结果,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5)评价结果公示:将评价结果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1.1.67评价方法(1)定量评价: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医疗机构的各项指标数据进行量化分析。(2)定性评价:通过现场考察、访谈、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价。(3)综合评价: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结果,对医疗机构进行综合评价。第三节评级结果应用1.1.68评级结果公示将评级结果在医疗机构官方网站、公告等平台进行公示,便于社会公众了解。1.1.69评级结果与政策挂钩(1)评级结果作为医疗机构等级评审、项目申报、资金支持等政策的重要依据。(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工程建设项目合作与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
- 2024年度国际信用证开证与保兑合同
-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含解析
- 第五章2024年度国际货物买卖法下技术开发合同细节3篇
- 对公账户汇款合同模板
- 二零二四年度光伏发电站设计施工合同
- 瓷砖原料供应长期合作协议
- 二零二四年高级轿车买卖及售后服务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废弃物处理与拆除合同
- 劳动安全卫生专项集体合同(2篇)
- 2022农房设计和建设技术导则
- 发豆芽实验报告范文
-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竖式计算400题及答案
- 2024年河南省研学旅行(高职) 技能大赛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商品学(慕课版)教案汇总-教学设计 1.1走近商品 -6.2品类管理
- 小学未成年保护应急预案
- 新能源汽车保险与理赔
- 消毒供应中心(CSSD)感染防控指引
- 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护理
- 单位职工酒驾检讨书范文
- 中医治疗肾病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