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阳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4月月考高一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人:覃茂2018.03本试卷共4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法国作家雨果曾说:“建筑是石头的史书。”然而此话只适用于欧洲,对于中国并不贴切。中国传统建筑以土、木为主要材料,很少使用石材,由于木材在耐久性方面远逊于石材,以至于中西两大文明的建筑给后人留下了全然不同的印象。19世纪以来,不少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建筑只不过存在于书面文献上,甚至干脆说中国古建筑的实物等于零。这种片面的看法曾得到很多本土学者的呼应,并汇成一股妄自菲薄的浊流。时至今日,中国石结构建筑的低调表现,仍令很多学者感到困惑:为什么直到明清,在技术条件完备,同时也不无需求的情况下,石材在中国始终未能登堂入室?古建筑专家梁思成曾经给出一个推论:“中国结构既以木材为主,宫室之寿命固乃限于木质结构之未能耐久,但更深究其故,实缘于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之观念。”然而为什么中国人“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依然是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中国古代并不缺乏石材,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到处都蕴藏着适合建筑的优良石材。其次,古人的石材加工技术并不落后,先进的玉石文化,以及秦始皇陵西北大规模的石材加工场遗址就是明证。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在中国古代,适用的木材并非随处都容易取得。秦朝修建阿房宫,许多木材就是从千里之外的四川运到陕西的。在古代的交通条件下,建筑材料的长途运输是很不经济的;只有当使用木材的意义超越物质层面,进而成为一种执着的文化选择乃至建筑观念中的要素时,人们才会如此不惜人力物力地寻找木材来盖房子。这种选择与华夏民族古老的价值观息息相关。与西方不同,中国自古以来宗教观念淡薄,从未出现过神权凌驾一切的时代,因此我们的祖先有关建筑的基本思考,是从“人本”出发的。建筑既然服务于人,其理性和适度的使用就十分重要。从材料性质上看,木材显然比石材更便于加工,用木材建造房屋效率更高,耗材更少。《礼记•檀弓上》说:“昔者夫子居于宋,见桓司马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可见对于务实的中国人来说,费力气建造石头建筑是奢侈的表现,是无法被崇尚节俭的主流价值观所接受的。中国传统哲学从未认真看待过“永恒”这一命题,儒、释、道三家学说大体上都认为“万物无常”。人是建筑服务的主要对象,人一直处在不断的繁衍和传播之中,不同时代的人对于建筑物也会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建筑应该新陈代谢,没有必要永久保存,经久不变。而陵墓建筑在功能上则有耐久的要求,在意象上更与永恒相关,因此这里便成了石材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此外在耐久性要求较高的建筑部件,如铺地石、台基、柱础中也曾大量使用石材。木是土的产物,土木具有易取、可塑、可循环等优点,由此可知中国传统建筑在材料选择上的理性。(摘编自方拥《中国传统建筑十五讲》)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认为,保留至今的古代建筑物就好像是由石头堆积出来的历史书。不过这一看法只适用于欧洲,不适用于中国古建筑。B.木材的耐久性远逊于石材,因而以土和木为主要材料的中国古建筑留存至今的并不多,以致某些西方学者以为现在根本没有这种建筑的实物。C.中国古代的石建筑并不像欧洲那样发达,一直到明清时代,在技术条件完备且有需求的情况下,石建筑在中国依然很少出现。D.中国古代的建筑为什么总以土木为主?古建筑专家梁思成的意见是:这是因为古代中国人并没有留心建筑物的长期保存问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古代中国既有石料的来源,也有石材加工的技术,但石材却并不常用在人所居住的房屋上,而常用于死者的陵墓,或耐久性要求较高的建筑部件上。B.秦王朝修建阿房宫时,不惜耗费巨大,许多木材从千里之外的四川运到陕西,而所用的石材则取自秦始皇陵西北大规模的加工场。C.据《礼记•檀弓上》记载,桓司马为自己做一个石制的棺材,加工了三年仍未完成。桓司马的这种行为遭到了孔子的批评。D.中国古代的建筑一般不去考虑过于长远的未来,只是为了能更好地满足当时人的需要。正是这种观念,使得土木材料在当时的建筑中大行其道。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古代西方,许多建筑物与神权有关,需要与神一样永恒,由于不耐久的木材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坚固而不易腐蚀的石材就得到了西方人的青睐。B.建造以石材为主要材料的建筑,古代中国人不是做不到,而是故意有所不为。这与华夏民族崇尚节俭的主流价值观有关。C.因深受儒、释、道三家“万物无常”认识的影响,中国古建筑以木材为主,因此不要说先秦时期,即使秦汉以降的传统建筑现在也已经所剩无几。D.中国的古代建筑采用土木为主要材料,效率更高,耗材更少,而且可以减轻人类对于地球的索取,在这一点上它是胜过西方石建筑的。(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老沙抬头看着太阳马慧娟①老沙蹲在田埂上不肯回家。中午的太阳在天空像个大火球,烤着他,也烤着他的玉米。他的脑门上全是细密的汗珠,多了就汇成一滴,顺着鼻尖、下巴滴到脚下的土地里。老沙脸上被汗拉出一道道印记,像一条条弯曲的小河。②玉米底部的几片叶子已经枯黄,顶部的叶子不由自主地拧了起来。干旱让它们拼尽最后一丝力气仍然不能避免枯萎。③老沙脚下被汗滴湿了小小的一片,看着玉米无精打采,他的眼睛湿了。他是个勤快的农民,他一直相信只要勤快,土地就不会亏待人。④自从搬迁到这个地方,他在这片土地上付出的劳动是别人的两倍。第一年地不平整,别人都凑合着种,老沙不,他叫了辆铲车把地整了一遍,然后平铲车铲出的壕沟又忙了半个月,结果种出的玉米还不如别人家的。⑤第二年,别人还是按原来的方式种,老沙却种起了覆膜玉米。七月高温,覆膜的地非但没保墒,地表温度还比没覆膜的地高,把玉米差点烧死。老沙急了,不眠不休在地里撕薄膜,一时成了别人的笑话。等秋收,玉米又一次不如别人家的好。⑥近两年流行拿平地机平地,老沙又平了一遍地,把所有的农家肥集中到地里,又换着花样给地里上化肥。别人的地锄一遍,他骂着让家里的老婆儿子锄两遍;别人都用化肥车推化肥,他把化肥一把一把丢在玉米跟前,再拿铁掀铲土埋掉。他就不相信,他如此实诚地对待土地,土地还能亏了他?⑦但是现在呢,脚下的土地干得快裂开口子了,急得他想用流出的汗、滴下的眼泪拯救一棵玉米。抬头看着天空,太阳面无表情,云彩也躲得没有一片。⑧儿子出门打工去了,是和他吵了一架走的。儿子说他再这样种地,迟早要饿死在这片土地上。他暴怒:不种地你吃个啥?!儿子说:好多人不种地照样吃香的喝辣的,没见饿死一个,你就知道守着你的地,你守着,反正我不管了。老沙一巴掌扇在儿子脸上,说:你给我滚,不要再回来!⑨老婆和一帮女人去温棚上摘辣椒了,一个小时六块钱。天没亮就走了,棚里温度那么高,一上午挣个二三十块钱有什么意思?可没这二三十也不行啊。老婆十天半个月也能给他几百块,要买农药,要买化肥。老婆今年都没有给她自己买二件衬衫,想到这,老沙有点怨恨脚下这片土地了,它怎么就像喂不熟的白眼狼呢?⑩老沙被太阳晒得头晕,看着远处,大地似乎要着火了一样,翻腾着阵阵热浪。他听见有人喊他,一回头,老婆找来了。老婆头巾上还残留着几片辣椒叶子,衣服后背一片汗渍,眼睛有些失神。⑪老婆抱怨他,这么热的天不在家待着跑出来干吗?老沙哼了一声不愿意回答。老婆看着低头耷脑的玉米,重重地叹口气,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两个人就这样站在田埂上,陪着玉米一起晒着。⑫老沙的响了,掏出来一看,是儿子打来的。老沙把扔给老婆,老婆白了他一眼接通了,儿子问了一圈家里的事情,然后又问:玉米咋样?在免提上,老沙是能听到儿子的询问的,他一下子眼睛湿了,好像受人欺负的小孩看见大人了。⑬儿子继续安慰,玉米已经那样了,让他们不要再难过了,老话说,犁得细,磨得光,真主不慈悯没指望。他在外边已经找到活了,让老沙不要担心,干到年底,一定比玉米的收成好。⑭老沙又一次抬头看着太阳,太阳仍旧面无表情,想着儿子在外面每天顶着太阳要干十个小时的活,老沙开始后悔打了儿子一巴掌。(选自《小小说选刊》2017年第7期,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前两段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的炎热和土地的干旱,又表现了农民老沙的辛苦与焦急。B.老沙总是勤快、实诚地对待土地,却多年收成不好,儿子不愿同守土地,选择出门打工,体现了两代人观念的差异。C.小说善于通过细节表现人物,外出打工的儿子来电,“老沙把扔给老婆,老婆白了他一眼”,就体现了老沙的不善表达和老婆的不满。D.文章综合运用动作、语言、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了特征鲜明的人物形象,语言质朴,非常接地气,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5.小说第③段和第eq\o\ac(○,12)段两次写到老沙“眼睛湿了”,请分析他这两次流泪的原因。(5分)6.小说以“老沙抬头看着太阳”为题有什么作用?(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志愿服务活动,是公民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形式,也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特征。某种程度上,这一无偿的公益性活动,代表着整个社会的文明水平,是奉献精神的体现。在中国,这一群体近年来正在悄然壮大。无论是救灾抢险还是扶弱助残,无论是文化传播还是环境保护、社区建设,在各个领域都可以看到志愿者的身影。可以说,志愿者精神是让社会产生凝聚力的有机力量,是抵御冷漠风气、抵抗“文明孤岛”的友爱之光。弘扬志愿者精神,也因此成为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需要看到,让志愿者精神持续闪光,不能仅靠人们自发的善念和善举,还应该依靠各方合力和制度保障。“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可以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实践学分管理”,“国家鼓励企业和其他组织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招聘可以将志愿服务情况纳入考察内容”……自2017年12月1日起施行的《志愿服务条例》对志愿服务组织的法律地位、规范管理和活动开展等进行了系统规定。随着志愿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有关志愿服务的法律法规也将逐步得到完善,我国的志愿服务事业也将越来越健康持续发展。(摘自《新华网》《人民日报》)材料二:2013~2016年志愿服务发展指数四项比较(摘自《2016年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指数报告》)材料三:为了全面了解我国志愿服务发展情况,蓝皮书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我国志愿服务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志愿者参加的活动类型方面,调研结果表明,60.01%的志愿者参加过社区服务,53.99%的志愿者参加过帮老助幼、帮残助弱志愿服务活动,49.76%的志愿者参加过环境保护志愿服务,参加过扶贫济困、公共场馆服务、文化宣传与网络文明志愿服务的志愿者人数也都在30%以上,而参加过法律服务、医疗卫生、抢险救灾等专业志愿服务的人数所占比例较低,说明目前志愿者参加的活动以日常的活动为主。志愿者的主体是社会大众,在强调志愿服务专业性的同时,要考虑到现实需求和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及服务意愿,为普通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创造更多的便利条件。同时,要积极引导专业志愿服务发展,鼓励更多的专业人士投入志愿服务活动。(摘自《志愿服务蓝皮书:2017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报告》)材料四:美国志愿服务是由社区组织推动,重在满足社区居民的日常需求。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以服务为中心的网络服务型志愿服务组织和以倡导为中心的倡导支持型志愿服务组织。在志愿服务中,美国动员大量社会资源,依托民间组织和社区,丰富公共服务内容,在形式和职能方面更具多样性和灵活性,可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美国许多志愿服务多以项目方式开展,除联邦政府志愿服务项目外,还有众多美国社会各阶层自发组织的志愿服务项目。这些项目往往关注政府无暇顾及的特定领域或特定群体,节省了大量的政府资源。美国政府在1973年就制定了志愿服务法,后历次修正法案内容,从法律层面不断明确志愿者地位和志愿者活动的发展目标。另外,美国在其他领域立法和发布政策,如设立相关奖项,为志愿者就学、求职提供便利等。(摘自《国内外志愿服务研究》)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志愿服务活动,是奉献精神的体现,志愿者精神能够让社会产生凝聚力,能够抵御冷漠风气、抵抗“文明孤岛”。B.图表数据显示,从2013到2016年,我国的志愿者总数和志愿服务时间总体呈增长趋势,志愿者贡献价值年年递增。C.调研结果表明,我国志愿者主要参加社区服务、帮老助残等日常服务活动,而参加专业志愿服务的人数较少。D.美国许多志愿服务多以项目方式开展,其中联邦政府志愿服务项目关注了特定领域或特定群体,节省了大量的政府资源。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A.志愿服务活动代表着整个社会的文明水平,因此弘扬志愿者精神,成为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B.我国重视志愿服务的发展,鼓励企业和其他组织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C.各项数据表明,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及服务意愿能够满足现实需求。D.基于我国志愿服务发展情况,国家应积极引导专业志愿服务发展,鼓励更多的专业人士投入志愿服务活动。E.美国志愿服务法律法规已经非常完善,我们可以借鉴其先进经验,发展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事业。9.根据上述材料,请从公民角度谈谈如何推动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4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魏收,字伯起,巨鹿下曲阳人也。收少机警,不持细行。年十五,颇已属文。及随父赴边,好习骑射,欲以武艺自达。荥阳郑伯调之曰:“魏郎弄戟多少?”收惭,遂折节读书。夏月,坐板床,随树阴讽诵。积年,床板为之锐减,而精力不辍,以文华显。初除太学博士。及尔朱荣于河阴滥害朝士,收亦在围中,以日晏获免。吏部尚书李神隽重收才学,奏授司徒记室参军。永安三年,右迁为北主客郎中。节闵帝立,妙简近侍,诏试收为封禅书。收下笔便就,不立稿草,文将千言,所改无几。时黄门郎贾思同侍立,深奇之,白帝曰虽七步之才无以过此迁散骑侍郎并修国史俄兼中书侍郎时年二十六。孝武尝大发士卒,狩于嵩山之阳,旬有六日。时寒,朝野嗟怨。帝与从官及诸妃,奇伎异饰,多非礼度。收欲言则惧,欲默不能已,乃上《南狩赋》以讽焉。虽富言淫丽,而终归雅正。帝手诏报焉,甚见褒美。郑伯谓曰:“卿不遇老夫,犹应逐兔。”天保元年,除中书令,仍兼著作郎。二年,诏撰魏史。四年,除魏尹,故优以厚禄,专在史阁,不知郡事。初,帝令群臣各言志,收曰:“臣愿得直笔东观[注],早出魏书。”故帝使收专其任。帝敕收曰:“好直笔,我终不作魏太武诛史官。”收于是专总斟酌,以成魏书。辩定名称,随条甄举。又搜采亡遗,缀续后事,备一代史籍,表而上闻之。时论既言收著史不平,帝诏收于尚书省与诸家子孙共加论讨。前后投诉,百有余人,或云遗其世职位,或云其家不见记录,或云妄有非毁。收皆随状答之。(杨)愔尝谓收曰:“此谓不刊之书,传之万古。但恨论及诸家枝叶亲姻,过为繁碎,与旧史体例不同耳。”收曰:“往以中国丧乱,人士谱牒遗逸略尽,是以具书其枝派。望公观过知仁,以免尤责。”(选自《北史》,有删改)【注】东观:东汉洛阳南宫中一观阁名,为藏书、校书、撰书之地,后泛指宫中藏书、撰书之处。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白帝曰/虽七步之才/无以过此迁散骑侍郎/并修国史俄/兼中书侍郎/时年二十六。B.白帝曰/虽七步之才/无以过此迁/散骑侍郎并修国史/俄兼中书侍郎/时年二十六。C.白帝曰/虽七步之才/无以过此/迁散骑侍郎/并修国史俄兼中书侍郎时/年二十六。D.白帝曰/虽七步之才/无以过此/迁散骑侍郎/并修国史/俄兼中书侍郎/时年二十六。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右迁”指升官,古代官位常常以“右”为尊;与之相对,“左迁”指贬官。B.“七步之才”有指七步成诗的才能,比喻人有才气,文思敏捷。典故出自曹植,文中用这一典故赞美了魏收的文学才华。C.“阳”指山和水的南面,如“华山之阳”指华山的南面;与之相对,“阴”指山和水的北面,如“江阴”指长江的北面。D.“中国”在古汉语中的意义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有所不同,它指中原地区。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魏收从小聪明机智,不拘小节,他本想凭借武艺使自己显贵,但因受到荥阳人郑伯的取笑而改变志向,专心读书,并坚持不懈,终于以文才而出名。B.节闵帝为测试魏收的文才令他撰写封禅书,魏收一挥而就,几乎不作修改,显示了非凡的才华。于是,节闵帝在贾思同的建议下升任魏收做散骑侍郎。C.皇帝曾令群臣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魏收说自己的志向是“尽快把《魏史》写出来”,所以皇帝让魏收专门从事修史的工作,并且勉励他要秉笔直书。D.《魏史》撰写完毕之后,一些人认为撰写不公,纷纷指责魏收,魏收对他们所提的问题一一作了答复;对杨愔关于史书体例问题,魏收也作了解释。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除魏尹,故优以厚禄,专在史阁,不知郡事。(4分) (2)或云遗其世职位,或云其家不见记录,或云妄有非毁。(4分)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2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4~15题。人月圆山中书事张可久①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②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注】①作者平生足迹曾遍及湘、鄂、皖、苏、浙等江南各省,做过路吏、扬州民务官、桐庐典史、昆山幕僚等卑微杂职。②诗眼:诗人的洞察力。14.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起首二句,总写兴亡盛衰的虚幻,气势阔大。诗人纵观古今,视通万里。B.“诗眼倦天涯”,承前接后,“倦”字为后文写隐居生活埋下伏笔。C.“孔林”三句,铺叙千古繁华如梦的事实,意在缓解“倦”情,宽慰己心。D.下片写了山中隐居生活,既照应题目,又突出了隐居环境幽静古朴的特点。E.上片咏史,下片抒情。语言浅近质朴,含蓄蕴藉,其风格属于婉约一派。15.结合上片,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5分)(三)各句名篇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于排遣。(2)《琵琶行》中音乐描写十分精彩,通过环境烘托,侧面表现琵琶女高超技艺的诗句是,。《寡人之于国也》中,能体现孟子重视兴办学校,注重民众教化的句子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虽然家贫亲老,生活艰难,但老朱夫妇很乐观,十年间每天回收300多斤塑料瓶,靠捡垃圾赡养老人,供两个儿子上大学。B.从“金庸走进教材”到“鲁迅大撤退”,近几年来关于改革语文教材、提倡语文回归的呼声不绝如缕,社会反响非常强烈。C.印尼巴厘岛上历史悠久的圣泉寺,不仅保存着相对完好的寺庙精美建筑,而且寺里有千年奔涌不息、飞短流长的“圣泉”。D.很多人吃石榴只嘬汁水,把籽都吐掉了,这种吃法顾此失彼,因为维生素E、纤维素及多种不饱和脂肪酸都藏在石榴籽中。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湖北省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日前展开。此次招聘对象是以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高校毕业生为主,若某一单位已有亲属工作,应聘人员必须回避。B.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非常喜欢茅盾的小说,对茅盾的《子夜》曾反复阅读,—直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C.《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D.顺应“互联网+”趋势,市政府本着“让信息多跑腿,让老百姓少跑路”,建立起分级诊疗信息平台。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不能采取历史虛无主义态度,数典忘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