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讲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考点1|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对应学生用书第132页)[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断发易服”1.“易服”(1)鸦片战争前后:西式服饰传入中国,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清政府改革官服。(2)民国期间:政府颁布了男女礼服的形制,洋装促成中国服饰的改良;中山装和旗袍是中西合璧的产物。[轻巧识记]中山装的寓意2.“断发”(1)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自由剪发的法令。(2)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发出《剪辫通令》,结辫陋习至此革除。3.不缠足运动:维新人士倡导发起女权运动,不缠足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误区警示]“断发”、不缠足运动的实质由于清政府入关后强迫汉人改变发型,带有严重的民族压迫色彩,妇女缠足是在封建男权社会中形成的畸形审美标准,“断发”、不缠足本身就是反封建斗争。二、报刊与电影1.报刊(1)19世纪,中国出现近代报刊。(2)太平天国起义爆发,报纸成为抢手货,民众开始有了“新闻”的观念。(3)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1884年,申报馆创办《点石斋画报》,开新闻画报之先河。(4)维新运动中,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5)新文化运动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轻巧识记]近代报刊业的发展示意图2.电影(1)19世纪末,电影传入中国,迅速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新式娱乐活动。(2)1905年,京剧短片《定军山》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拍摄影片。(3)1913年,《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4)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摄制完成。三、移风易俗1.礼仪的简化:民国之初,废除跪拜、作揖等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2.婚姻的变革:新文化运动和国民革命洪流,推动了近代婚姻的变革进程。3.丧葬礼仪的变化:19世纪中期,西方文明、卫生、简洁的丧葬礼仪引起了国人注目。[轻巧识记]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示意图eq\a\vs4\al([教材补遗])1.中国早期的报纸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报纸的国家之一。唐代“开元盛世”时,出现了手写报纸,即报状,也称作“邸报”“邸钞”“状报”“进奏院状报”等。报,古义是发布公告;状,古义为官方发布的文书。报状主要报道宫廷动态,包括皇帝、宰相、大臣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传播范围只限于京师,甚至只有京官才看得到。唐末孙樵在《经纬集·开元杂报》一文中,详细记载了唐代报纸。宋代的邸报是在进奏院状报传抄过程中派生出来的,但只选用摘录部分,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拓宽,有时还超出了朝廷允许的范围。全由民间经营的印刷报纸在北宋后期出现。到明清之际,邸报有过相当规模的发展,但是报纸的内容仍限于朝廷谕令、奏章和政治动态的报道。2.不同时期人的社会地位变化(臣民—公民—主人)(1)臣民:臣民是指屈从或被动服从于权力的人,臣民观念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政治观念。它的形成源于政治,又成为维护和巩固君主统治的重要政治文化因素。强烈的封建等级严格固定了人们的身份,臣民观念又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人们不能享有和行使政治权利,不能做自己的主人,只需做一个安分的守法主体、一个顺从的义务主体即可,丧失了政治上的平等性和独立性。这样,整个社会安于这种政治思想模式,民众习惯成为顺民了。(2)公民:在汉语中,原本没有“公民”一词,直到辛亥革命前后才作为外来语而由西方传入。在汉语中,“公”意为属于国家或集体的人、公务、公共;“民”泛指人、人类或人民、庶人。因而二者合成“公民”一词的词义显然与西文一致,也是指从事公共事务的人。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推动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历程。同时,辛亥革命也激发了公民自我意识的觉醒、推动了公民自我意识的探索、促使了公民自我意识的重构,辛亥革命对我国公民素质的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3)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真正当家做主,成了国家的主人。“人民军队”“人民警察”“人民公安”“人民法院”“人民铁路”“人民卫生”“人民公社”,就连货币也是“人民币”,这一切都凸显了“人民”的主人翁地位。[理解—史料研习归纳]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史料一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①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 ——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史料二②近代礼仪的变化史料三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③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1920年[史料解读]主旨归纳信息解读史料一:西方生活方式的传入及影响①→西方生活方式伴随西方侵略传入中国,中国内地或农村也受到西方生活习俗的影响史料二:近代礼仪的变迁②→表面是一种礼仪的变迁,实质上反映了中国社会由等级森严到社会地位平等的变化史料三:旧社会习俗受到冲击③→经济基础的变化冲击了旧的习俗[史料应用](1)史料一中的“洋气”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提示:西方式生活时尚。原因: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商品的输入,西方文化的影响。(2)根据以上史料,概括影响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提示:根本原因:西方生产、生活方式的冲击。政治上,政府、重大社会变革运动和仁人志士的推动;思想上,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经济上,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史论归纳]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1)鸦片战争后,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西方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逐渐传入中国,并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和习俗。(2)在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外国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出现,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城市近代化基础设施增多,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迁。(3)新思想的不断传入,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以及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使得西方自由、平等、民主思想不断传播,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化。(4)中国政府推行的各种改革,如晚清政府的“新政”、南京临时政府移风易俗的措施等,推动了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化。近代报刊的历史作用史料一维新变法迎来了中国国人办报的一次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在1895—1898年间,全国新出版的中国报刊约120种,其中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同时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人物开始了办报活动。……①宣传变法图存。这些活动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 ——姚福申《中国编辑史》史料二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办《民报》。孙中山后来在《中国之革命》一文中评价说:“《民报》成立,一方为同盟会之喉舌,以②宣传正义;一方则力辟当时保皇党劝告开明专制,要求立宪之谬说,使革命主义,如日中天。”——陈玉申《晚清报业史》史料三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③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聋发聩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杨光辉等编著《中国近代报刊发展概况》[史料解读]主旨归纳信息解读史料一:维新变法时期报刊的作用①→维新变法时期国人争相办报,办报活动与当时现实斗争关系密切史料二:辛亥革命时期《民报》的创办②→辛亥革命时期创办《民报》的历史作用史料三: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③→报纸的社会评论作用[史料应用]根据上述史料指出,近代报刊有哪些功能?并以辛亥革命的《民报》为例阐述其历史作用。提示:功能:报刊具有社会评论、宣传教育、启迪民众的功能。作用:《民报》提供与维新派(保皇派)展开论战的阵地;宣传民主共和的思想和观念;制造声势,加速革命进程。[史论归纳]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1)新闻事业功能。以报道、记录、宣传、批判、形成舆论为主要内容的新闻事业功能,是报刊的主要任务。它满足了知识界“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愿望,对人们尤其是知识分子的政治生活具有重大影响。(2)强烈的政治性。报刊具有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舆论监督的功能。机关报是新闻传媒的主体,重视言论,尤其注重政论。(3)与挽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中国的传媒事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挽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它随着中国国内政治运动和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而出现高潮,维新运动中出现第一次高潮,辛亥革命前后再一次出现高潮。2.影响:中国近代报刊事业的繁荣对于唤醒民众、争取国家的独立和解放、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应用—对点强化训练]1.清末上海竹枝词写道:“衣衫华美习为常,抱布贸丝作大商。几句西人言语识,肩舆日日到洋行。”下列对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概括准确的是()A.民营企业的发展 B.思想观念的变化C.消费水平的提高 D.工业文明的冲击D[材料反映了工业文明冲击下,人们的穿着、习惯以及经商活动的变化,与民族工业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思想观念的变化,故B项错误;消费水平的提高是表现,而不是原因,故C项错误。]2.民国初的剪辫意外地促进了服饰的改革,诚如孙中山所指出:“去辫之后,亟于易服,又急切不能得一适当之服式以需应之,于是争购呢绒,竟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由此可见()A.剪辫巩固了革命成果 B.易服成为社会共识C.服饰变革具有经济性 D.社会崇洋风气盛行C[材料信息剪辫后“争购呢绒,竟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说明服饰的变革具有经济性,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剪辫后还是出现了复辟,因此A项错误;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社会崇洋风气盛行”说法太绝对,故D项错误。]3.民国初年《申报》有一首打油诗称:“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这首诗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新闻媒体歌颂婚姻自由B.辛亥革命推动女权运动C.社会生活逐步文明开化D.新式婚礼成为流行形式C[新闻媒体歌颂婚姻自由只是表面现象,并非实质,故A项错误;题干没有关于辛亥革命的论述,故B项错误;“无媒婚嫁始文明”体现了社会生活逐步文明开化,故C项正确;民国初期新式婚礼并未成为流行形式,故D项错误。]4.《故都杂咏》中写道:“啧啧沿街卖报声,成天奔走送新闻;秀才不出门前去,一样全球消息灵。”材料表明近代报纸()【导学号:75740106】A.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B.丰富了大众的娱乐生活C.宣传民主革命政治主张D.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D[材料信息没有反映阅读方式变化的内容,故A项错误;报纸虽然具有一定的娱乐功能,但是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新闻功能而非娱乐功能,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报纸是政治类报纸,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全球消息灵”可知,报纸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速度,故D项正确。]考点2|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对应学生用书第135页)[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铁路1.地位:是交通运输建设的重点,便于国计民生,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2.发展历程(1)1881年,中国自建第一条铁路——唐山开平至胥各庄铁路。(2)1888年,紫光阁宫廷专用铁路落成。(3)甲午战争后,列强争夺在华铁路的修筑权(资本输出的表现)。(4)1909年,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5)民国以后,政潮迭起,社会经济凋敝,铁路建设始终未入正轨。二、水运1.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2.1900年前后,民间兴办各种轮船航运公司近百家,但在列强挤压下,处境艰难。3.民国后依然在艰难中求生。三、航空1.起步于1918年,马尾造船厂开始研制水上飞机。2.1918年,北洋政府设“筹办航空事宜处”,拟定了以北京为中心的五大民航线路。[轻巧识记]影响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因素四、从驿传到邮政1.邮政(1)初办邮政:1896年,“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此后设立邮传部,邮传正式脱离海关。(2)进一步发展: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2.电讯(1)开端: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2)发展:20世纪30年代发展情况发生变化。3.影响(1)经济和观念上: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还一定程度地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2)社会和生活上:大大增强了中外联系,促进了社会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教材补遗]__轮船招商局轮船招商局简称“招商局”,是清末最早设立的轮船航运企业。1872年(同治十年)李鸿章令朱其昂拟章试办。次年重订章程,招商集股,正式成立。名义上是商办,实际上是官商合办,大权归官方掌握。第一期资本100万两,至1881年(光绪七年)才凑足。总局设在上海,分局设在天津、牛庄、烟台、汉口、福州、广州、香港以及国外的横滨、神户、吕宋、新加坡等处。承运漕粮,兼揽商货。1877年以高价购进美商旗昌轮船公司一批旧轮和设备,扩大经营;但因管理腐败,又遭到帝国主义在华航运势力排挤,一直难以维持。1885年盛宣怀奉命加以“整顿”,由“官商合办”改为“官督商办”,仍连年亏损,甚至“远不如昔”。1909年(宣统元年)又进行改组,归邮传部管辖。1930年国民党政府借口整理,改为国营。1932年归属交通部。从此成为国民党四大家族垄断航运事业的机构。全民族抗战期间,总局先迁到香港,后转移到重庆,战后迁回上海。到1947年11月止,共有船460艘,33万余吨。新中国成立后收归人民所有。[理解—史料研习归纳]近代修建铁路的争论史料一铜线铁路,知其有成,①亦中国将来之利也。……许其开工,则大不可。何者?商贾之生计,有力者尚可改图,民间之田庐,贪利者扰可易地;至坏其祖父之坟墓,虽至愚极不肖者,亦必痛心疾首,聚族而争。众愤所知,何所不至。且泰西智巧绝伦,果能别创一法,于民间田庐坟墓,毫无侵损,绘图贴说,咸使闻知,百姓退后无言,②朝廷便当曲许,否则断难准行。——[清]沈葆桢《条说议铜线铁路》史料二内阁学士张家骧(光绪帝的师傅)上奏反对修建铁路,他列举三大弊端:一是③若铁路造成,商旅辐辏,洋人觊觎,何以应之?二是铁路沿线遇到田亩、屋庐等,必至贻害民间;三是建设铁路会影响招商局(注:清廷官营企业)海运收入。——姜鸣《起草修建铁路的幕后人物》史料三早在1894年,(孙中山)就十分重视交通运输的重要作用,④主张仿效欧美,建立“全国四通八达、流行无滞”的铁路交通网。辛亥革命以后,他更强调“民欲兴其国,必先修其路”,“振兴实业,当先以交通为重要;计划交通,当先以铁道为重要”。——《孙中山思想与泛珠江三角区域经济》[史料解读]主旨归纳信息解读史料一:沈葆桢对在中国兴修铁路的认识①→铁路修建有利于商业的发展;②→沈葆桢主张有条件地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兴建铁路史料二:张家骧反对修建铁路的理由③→张家骧反对修建铁路,他认为铁路的修筑会便利列强的侵略,损害百姓的利益,影响洋务企业的利润史料三:孙中山对交通运输的重视④→孙中山主张学习欧美,要振兴实业,首先要修筑铁路[史料应用](1)史料一中“民间之田庐,贪利者扰可易地;至坏其祖父之坟墓”反映了对兴修铁路的什么认识?提示:认为兴修铁路会“占人田业”;伤害商贾生计;毁人祖坟、破坏风水。(2)结合所学知识和史料三,你认为孙中山对西方文明持何态度?提示:孙中山除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外,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持开放的态度。[史论归纳]1.中国近代交通变化的特点及原因(1)特点①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②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③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2)原因①列强侵略,救亡图存目的的驱动。②工业革命使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开始了近代工业的建设。③铁路速度快、运力大、费用低廉且便于国计民生,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2.全面认识列强在中国开办近代通讯事业(1)客观上促进了中国通讯方式的近代化,对于中国社会的进步以及与国际社会接轨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2)从主观上讲,列强活动的目的是便于在华获取最大限度的利益,本质上是一种侵略活动。(3)邮政通讯事业事关国家机密和主权,列强的活动也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威胁到中国的安全。[应用—对点强化训练]1.下表是1881—1911年中国新建铁路里程表。这反映了()清政府借款修建外国资本直接投资经营清政府独立筹资官商合办里程(公里)4171.2 22746.1 11042.41042.4占总里程比例46.3%30.5%11.5%11.5%A.洋务运动推动了铁路修建B.近代民族工业无从发展C.西方列强实际控制了中国铁路修筑权和经营权D.清政府通过独资、借款、合办等方式控制路权C[材料反映的是1881—1911年铁路修筑情况,洋务运动在甲午战后失败,故A项错误;近代民族工业在夹缝中艰难发展,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外国资本直接投资和借款给清政府等所占的比例可知,中国的铁路修筑权和经营权被外国控制,故C项正确;清政府借款修筑铁路,借款的背后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实际筑路权已被列强控制,故D项错误。]2.民国时期,“自铁路四通,奇技淫巧毕萃于都市,故近城镇者习奢华,而山泽则尚朴素,风气固判然两截。”上述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A.城乡思想观念的截然对立B.城乡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同C.城乡居民生活差距日益拉大D.交通的发展是社会习俗变革的根源B[从“风气固判然两截”可知城乡思想观念截然不同不是对材料本质的反映,故A项错误;从“自铁路四通,奇技淫巧毕萃于都市”可知,城市观念差距是由新式交通工具带来的,体现出交通拉动经济,导致城乡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同,故B项正确;城乡居民生活差距日益拉大是材料中现象的体现,与问题“本质”不符,故C项错误;交通的发展会带动社会习俗的变革,但不是影响社会习俗变革的根源,故D项错误。]3.丁贤勇教授认为:“近代交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深刻的,它一方面改变着传统城乡经济格局、经济发展模式;另外一方面也影响着、推动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这表明近代交通()【导学号:75740107】A.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B.中国向西方国家学习的步伐加快C.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较为广泛 D.有利于中国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C[近代交通深刻地影响而不是改变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近代交通向西方国家学习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了近代交通的发展对经济、社会习俗的影响,由此可见其影响较为广泛,故C项正确;D项只强调经济影响,不够全面,故D项错误。]4.沈葆桢曾说:“铁路、电报并不是不适用,但若创办,必须依照民情,台湾则可行,以其为民情所安也;他处则难行,以其为民情所骇也。”1877年,中国第一条电报线在台湾成功架设,这得益于()A.朝野上下的共同努力B.较为特殊的地理文化C.实业救国理念的推动D.相对宽松的国际氛围B[由材料“必须依照民情”“台湾则可行,以其为民情所安也;他处则难行,以其为民情所骇也”可以看出,电报线在台湾成功架设与台湾民情有关,即较为特殊的地理文化,故B项符合题意。](对应学生用书第137页)2012-2017全国卷考情统计与分析考纲卷别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大众传媒的发展全国卷Ⅰ————2014·电影发展与流通税费全国卷Ⅱ2014·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化——服饰变革;2015·改革开放以来节假日的变化————全国卷Ⅲ2017·上海婚俗变化————全国卷——————考情分析本讲内容属于低频考点。近代社会生活的嬗变是近代历史发展的一面镜子,今后的命题仍可以从社会史观立意,综合考查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高考命题探究——找规律主干知识迁移考1.(2017·全国卷Ⅲ)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B[据材料中信息“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可知,当时上海的婚俗体现了中西习俗的融合,B项正确。材料未能体现出民众婚姻是否实现了自主,A项错误。材料中只反映出婚礼习俗的变化,并未体现出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C项错误。近代社会习俗的演变受到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等方面的影响,并非受政府主导,D项错误。]2.(2014·全国卷Ⅱ)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维新派的目的。康有为认为欲伸民权,必广民智,欲启民智,必先革除恶风陋习,故其主张易服主要是为变法营造社会氛围,故选B项。]“衣食住行”“移风易俗”是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重要方面,是教材的主干知识,透过这两个方面的变化,挖掘其背后的历史信息,调动和迁移所学知识来解决历史问题是高考的命题点所在,复习时应重点关注。能力方法灵活考3.(2014·全国卷Ⅰ)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原意。材料不涉及中外电影制作水平,排除A项;仅从外国片与国产片的放映比例,无法判断出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的态度和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排除B、D两项;故选C项。]试题不拘泥于主干教材知识的具体表述,而是突破教材,从新的角度和视角重新整合相关知识,灵活运用材料创建情景,搭建一个检验学生学科能力的平台。如上述第3题从上海与京津放映的中外影片比例入手,考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对应学生用书第137页)以家国情怀关注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家国情怀][理论阐释]1.家国情怀强调关注社会、关注民生(1)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鉴古而知今,读史以明智,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历史课责无旁贷地肩负着承载民族精神、养成合格公民的义务,致力于给学生以人文精神的熏陶和人文素养的培育。(2)中国社会以家庭为中心的文化衍生出了自己的一整套思维和生活方式——家国情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把个人追求与社会目标统一起来的信念。由个人而家庭,由家庭而社会,由社会而国家,由国家而天下是中国人特有的社会价值逻辑,家国情怀强调关注国家、社会和民生。2.以家国情怀关注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在家国情怀的浸润之下,每一个公民都能感受到这个国家给予他的福祉。中国近现代社会处于巨变的历史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无论是衣食住行、习俗风尚,还是邮电通讯、大众传媒等,都出现了新的特征。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清晰地反映了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进步。[运用点拨]1.以家国情怀关注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阶段和原因(1)四个阶段: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革开放。(2)五点原因:“欧风美雨”的影响;维新变法、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中英语 名词性从句语法 练习 答 新人教版必修
- 第2章 基本数据类型与表达式课件
- 2024-2025学年专题11.4 机械能及其转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含答案
- 创业计划书课件
- 2024届山西省太原市四十八中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数学试题(2020眉山二诊)
- 经典版脑筋急转弯及答案
- 5年中考3年模拟试卷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 高考语文作文主题讲解之 网络利弊
- 高低压供配电设备检查和检修保养合同3篇
- 苏少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
- 四年级第一学期探究型课程教案
- 中耕机使用与维护-文档资料
- 闸门水封更换方案(共4页)
- 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ppt课件
- 倒计时(1、2、3、4、5、6、7、8、9分钟)
- 埋地管道检测方案
- 景物描写作文指导
- 领导及上下级关系处理讲义
- Catia百格线生成宏
- 锅炉安全基础知识
- 幼儿园科学教育论文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