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地球的运动
第9课昼夜交替
教学目标
将昼夜变化的自然现象与地球自转联系起来,知道地球每天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
形成了昼夜交替与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
知道地球自转轴及自转的周期、方向等。
了解人类由天动到地动的探索地球自转的历程。
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模拟实验,了解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及其规律。
难点:分析模拟实验和实际天体运动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太阳东升西落视频。
学生分组材料:手电筒、地球仪。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入
出示课本25页的一首小诗:
每个白天昼夜之间
都要落进黑夜,交错着最美的句点
每个黑夜日月循环
都将迎来白天,周而复始
学生自由朗读这首小诗,说一说这首小诗的内容。
预设:这首小诗描写的是地球上昼夜交替的现象。
教师引导:地球上昼夜交替的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对植物和动物又有哪些影响呢?从今
天开始我们就来探究这个方面的问题。
板书课题:第三单元地球的运动
二、导入新课
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形成的?人类的祖先在很早之前就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自
己的看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昼夜交替的问题。
板书课题:9.昼夜交替
三、学习新课
活动1:认识昼夜交替现象
出示课本26页上海白天和夜晚的图片,学生观察这两幅图片,说一说这两幅图片分别
展示的是什么时候的上海?
预设:左边这幅图展示的是白天的上海,右边这幅图展示的是上海的夜景。
教师引导:清晨,太阳缓缓升起,傍晚,太阳又慢慢落下。昼夜交替,周而复始。为什
么会有这种现象呢?下面我们继续交流。
活动2:古人对昼夜现象的解释
教师引导:为什么会有昼夜交替现象的出现?在很早很早以前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就
开始了这个问题的思考,并且提出了自己的解释。
出示课本26页下面三幅图片,学生观察这三幅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说明,初步了
解古人对昼夜现象的解释。
预设:
图片1,是古代中国人对昼夜现象的解释。古代中国人认为,太阳是住在东海上的一只
三足金乌,于是就把金乌出来看作是白天,把金乌休息时看作是夜晚。
图片2,是古希腊一些学者对昼夜现象的解释。一些古希腊学者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
心,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转动,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夜晚。
图片3,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对昼夜现象的解释。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
心说,不是太阳在绕地球转,而是地球绕着太阳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讨论问题:按照我们现在的理解,在以上三种解释中,你认为哪一种解释较为合理?
预设: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比较合理。事实上不是太阳绕着地球转,而是地球绕
着太阳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教师小结:我们现在都知道不是太阳绕着地球转,而是地球绕着太阳转,昼夜的变化是
地球自转的结果。不过在16世纪能够提出这样的观点是非常不容易的。
活动3:模拟实验活动
实验一:模拟昼夜现象
出示课本27页上面的一幅图片,学生观察这幅图片,并且读一读上面的文字初步了解
本次实验活动所需的材料、方法步骤及注意点。
全班交流
实验材料:手电筒、地球仪等等。
实验方法:
1.在黑暗的环境中,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上的中国。
2.观察地球仪的向光面和背光面。
3.在地球仪上找一找,哪些国家和中国一样正处于白天,哪些国家正处于夜晚。
实验注意点:
本次实验在较为黑暗的环境中完成,效果会更好。
在地球仪上寻找和中国一样处于白天的国家,不必面面俱到,只要说出主要的几个国家
就可以,处于夜晚的国家也是一样的。
教师讲解:这个实验模拟的是地球上的昼夜现象:被太阳光照亮的地方是白天,没有照亮
的地方是夜晚,明暗过渡的地方就是清晨与黄昏。
学生分小组活动,按照模拟实验要求进行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并适当的
加以指导。
全班交流
指生说一说,当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上的中国时会有怎样的现象出现?
当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上的中国地图时,会发现地球仪分为两面,一面是向光面,一面
是背光面。向光面是光亮的,背光面是昏暗的。
当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上的中国时,哪些国家和中国一样正处于白天?哪些国家正处于
夜晚?
和中国一样处于白天的国家有印度、俄罗斯、内蒙古、日本、韩国等等。处于夜晚的国
家有美国、巴西等一些南美洲、北美洲的国家。
教师小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发现如果把手电筒当成太阳光的话,可以发现太阳光只
能照射地球的向光面,此时向光面上的国家就是白天,背光面是黑暗的,此时背光面所
在的国家就是夜晚,这就是地球上的昼夜现象。
实验二:模拟昼夜交替现象
继续出示课本27页上面的这幅图,学生继续观察这幅图,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了解
模拟昼夜交替现象实验的材料、方法步骤等。
全班交流
实验材料:手电筒、地球仪。
方法步骤:
1.逆时针转动地球仪,让中国慢慢地从白天进入夜晚。
2.继续转动地球仪,让中国慢慢地从夜晚进入白天。
3.在这个过程中,观察当中国处于清晨时,哪些国家正处于傍晚。
实验注意点:
转动地球仪的时候要逆时针旋转。
讨论交流:为什么转动地球仪的时候要逆时针旋转呢?
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地球仪是自西向东逆时针旋转的。
教师讲解:
这个实验模拟的是地球自转引起昼夜交替现象。重点观察我国随着地球自转由黑夜进入
白天,并且随着地球自转渐渐转入黑夜的现象。同时观察中国处于白天的时候,哪些国家
处于黑夜;中国处于清晨的时候,哪些国家处于傍晚。
学生分小组活动,模拟昼夜交替现象。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并作适当的指导。
全班交流
转动地球仪,让中国慢慢的从白天进入夜晚,再从夜晚进入白天,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我们发现让中国慢慢从白天进入夜晚,再从夜晚进入白天的时候,地球仪上始终一半是
向光面,另一半是背光面,也就是说地球上只有一半的地方能够照射到太阳光,这一半
就是白天,而另一半是不能照射到太阳光的,这一半就是夜晚。
当中国处于清晨时,哪些国家正处于傍晚?
当中国处于清晨的时候,在地球上与中国对应的地方,比如美国、墨西哥、加拿大等国
家就处于傍晚。
教师小结:通过这两个模拟实验活动,我们发现手电筒始终只能照亮地球仪的一半,这
一半就是白天,而另一半照射不到手电筒的光,这一半就是夜晚。
出示课本27页的知识点文字:
在地球上,被阳光照射到的地区是白天,没有被阳光照射到的地区是夜晚;由夜晚逐渐过
渡到白天的那段时间是清晨,由白天逐渐过渡到夜晚的那段时间是傍晚。
学生读一读这段文字,进一步了解到地球上的白天和夜晚、清晨和傍晚,懂得白天和夜
晚是相对的,清晨和傍晚也是相对的。
出示课本27页下方的一幅图片,学生观察图片,进一步了解地球上的白天和夜晚、清
晨和傍晚是相对的。
活动4:模拟地球自转
教师引导:地球究竟是怎样自转的?下面我们来进行模拟地球自转的活动。
出示课本28页上面的一幅图片,学生观察这幅图片,并读一读左边的文字,初步了解
模拟地球自转的方法。
预设:
模拟地球自转的方法步骤
1.坐在转椅上,限制左右侧视野。
2.让同伴逆时针转动椅子。
实验注意点:
在本次模拟实验中,椅子是逆时针旋转。
活动要求:思考在逆时针旋转椅子的过程中,你发现周围物体有什么变化?
讨论交流:为什么要逆时针旋转椅子?
因为地球自转的方向就是逆时针,因此在模拟地球自转的活动中,我们也要逆时针旋转
椅子,这样更加能够反映地球自转的真实情况。
全班分小组活动,进行模拟地球自转的实验,尽量的让所有同学能够坐在椅子上体验逆
时针旋转椅子时的感受,观察坐在椅子上看到的现象。
全班交流,指生说一说坐在椅子上,当逆时针旋转椅子的时候,会发现周围物体有什么
变化?
预设:
当我们坐在椅子上,逆时针旋转椅子的时候会发现周围的物体在顺时针向后退去。
在实验中,地球上的人可以看到周围的物体从左眼帘出现,从右眼帘消失,呈顺时针旋转,
这与我们平时观察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相一致。
出示课本28页中间的地球逆时针自转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幅图片,并读一读旁边
的这段文字,进一步了解地球的自转。
穿过地球南北极的轴叫作地轴。地轴是一根假想的轴,一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
像陀螺一样绕着地轴逆时针自转,约24小时转一圈。
出示地球自转的视频图片,引导学生观看视频,进一步了解地球的自转。
活动5:进一步了解地球的自转
出示课本28页下面的一幅图片,教师介绍:这幅图片是摄影爱好者拍到的北极星及周
围星星的运动轨迹,证明了地球在慢慢自转。
提出问题:为什么地球上的人感觉不到地球在转动,反而觉得是太阳、月亮和星星在移
动呢?
地球对所有物体产生了吸引力,而且地球上的人、房屋、山川、河流等一切都在跟着转
动,所以我们感觉不到地球的转动。而日月星辰离得比较遥远,所以我们能够观察到它们
的运动。
教师讲解:
这张图是地球自转的证据之一,拍摄者采用定焦长时间曝光拍摄,星体的运动轨迹会在
照相机底片上留下。北极星在地轴的延长线上,处于人们的视觉中心,所以北极星看起来
“不动”,而其他星体旋转。地球自转的证据还有很多,南北半球植物自然缠绕方向,地
球上的台风、龙卷风,傅科摆、水流旋涡现象都是地球自转的有力证据。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知道地球上的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自
转引起的。地球始终像陀螺一样绕着地轴逆时针自转,约24小时转一圈,所以我们地
球上24小时就是一个昼夜。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有关昼夜
交替的现象的知识。
第10课昼夜对植物的影响
教学目标
调查植物随昼夜交替产生的变化。
调查周围植物的开花时间。
根据植物开花时间编制花钟。
观察记录夜晚开花植物的开花过程。
重点与难点
重点:调查周围植物随昼夜交替产生的变化和开花时间,并编制花钟。
难点:观察、记录夜晚开花植物的开花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相关植物开花的图片。
学生分组材料:手机或数码相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球一直像陀螺一样,绕着地轴逆时针自转,约24小时
转一圈。由于地球的自转,所以地球上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昼夜交替现象会不会对我们的地球上的生物产生影响呢?又会产生哪些影响呢?今天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昼夜交替现象对植物的影响。
板书课题:10.昼夜对植物的影响
二、学习新课
活动1:昼夜变化的植物
教师引导:在自然界中,有些花和叶子在白天张开,夜晚收拢,而有些花和叶子在夜晚
张开,白天收拢。
出示课本29页上面的三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三组图片,初步了解合欢树、郁金香
和牵牛花在昼夜产生的变化。
预设:
合欢树的叶子白天张开,到了夜晚就会收拢。
郁金香的花在白天张开,到了夜晚就会收拢。
牵牛花的花在夜晚会收拢,到了凌晨4点的时候会慢慢张开,到上午10点就会完全开
放。
活动2:为昼夜交替的植物拍照片
除了书本上介绍的合欢树.、郁金香和牵牛花之外,大家还知道哪些植物因为昼夜交替而
产生变化的。课前老师让大家调查周围有哪些植物会随着昼夜交替而变化,并且让大家
分别在白天和夜晚给他们拍张照片。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拍摄到的植物的照片拿出来,
给大家欣赏一下。如果没有拍照片,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出示课本29页下面两幅图的图片,指生介绍太阳花和夜来香在白天和夜晚的不同形态。
预设:
太阳花白天开花、晚上闭合。这样的花还有大王莲、牵牛花、荷花、睡莲等。有些花卉
在白天的时候,花瓣打开,能够接受最充足的光照,对植物的生长是有好处的。花瓣在白
天打开之后,光照射到花瓣上,香味会更加浓郁,很多小飞虫也会飞来给植物传粉。其实
就是植物在长期的生存过程中的一种自然选择,选择白天开花,说明光照对它的生长和
发育最好。
在花期,夜来香的花朵白天是闭合的,只有在傍晚才会慢慢开放,到深夜的时候,香气也
是最浓的时候,故名夜来香。夜来香实际上是民间俗称,它的学名叫晚香玉,石蒜科晚香
玉属。夜晚开花的还有丝瓜花、野蔷薇、菊苣、火龙果花、月光花(夕颜)、月见草、忘
忧草、烟草花、晚饭花(傍晚时分开花)、紫茉莉、昙花、香水百合、驱蚊草等。这类花
草不喜欢强烈的阳光照射,白天花朵闭合是一种自我保护,可以防止因为暴晒而损失过
多的水分。
相机出示一些白天、夜晚开放的花,引导学生欣赏。
活动3:林奈的花钟
教师引导:地球上开花的植物不仅有一定的花期,有的花还会在一天中的固定时间开放
或者闭合。在200多年前,有一位植物学家,名叫林奈,他就根据不同植物开花的时间
不同,而制作出了一个奇特的花钟。
出示课本30页花钟图片,学生观察这幅图片,并且读一读旁边的文字,了解这座花钟
制作的原理。
全班交流,预设:
花钟制作的原理是根据花在一天中开放的时间基本上是固定的这一原理制作而成。
花钟是怎样制成的?
把在不同时间开放的花顺次排列在钟面形状的花坛上,什么花刚开放,就大约为几点钟。
活动4:自己动手制作花钟
教师引导:林奈根据花的开放时间的不同,制作出了花钟,其实我们也可以学着林奈的
样子制作花钟。制作花钟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周围植物的开花时间。
出示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花钟》中的一段文字。
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
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
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
寿菊欣然怒放;下午五点,紫茉莉苏醒过来;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
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学生读一读这段文字,初步了解这段文字中介绍的是哪些种类的花?这些花又分别在什
么时间开放?
除了课文《花钟》中介绍的这些种类的花开放的时间之外,你还知道哪些花开放的时间
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者查阅的资料,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植物的开花时间。
预设: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花钟,同一季节里,不同时间开花的花草可以组成不同的花钟。在中国,
蛇麻花凌晨(约3点钟)首先开花,大约4点钟,牵牛花的大喇叭也跟着张开了;然后野蔷
薇花开(大约5点钟),龙葵花开放(大约6点钟);接下去是美丽幽雅的郁金香(大约7点
30分钟)和半枝莲(约10点钟)。
教师引导:大家已经收集了各种植物的开花时间,下面我们就可以根据不同植物开花时
间的不同,来编制一个花钟。
出示课本30页提供的“植物的开花时间记录表”,学生读一读这份记录表,并且可以
选择其中的植物编制在自己的花钟中。
说明:因为同学们不可能收集所有不同种类的花,因此我们可以采用美术作画的形式来
制作一个花钟。
学生分小组活动,选择不同开花时间的植物来编制一个花钟,并且用美术作画的形式展
现出来。
全班交流,各小组展示本小组制作的花钟,并且做适当的介绍。
活动5:记录一种夜晚开放的花
教师引导:在我们周围有许多花在白天开放,当然也有许多花在夜晚开放,比如说昙花。
出示课本30页昙花开放的过程图,学生观察这幅图片,初步了解昙花开放的过程。
提出要求:
请同学们选一种夜晚开放的花,观察并记录它的开花过程。观察记录开花过程的方法可
以是拍摄视频,也可以用文字说明,当然也可以用图画说明。
范例:
昙花一般在夏季的晚上开花,需要一定的温湿度条件才能开放。在开花之前,枝条上的花
苞顶端会朝上延伸,做好开花的准备。晚上九点左右会开花,花柄会将昙花举起来,然后
花瓣会慢慢打开,花丝从中间伸出来,香气浓郁迷人,等开花2~3小时之后,花朵会逐渐地
枯萎,持续时间很短。
播放昙花开放过程的视频,学生观看视频,进一步了解昙花开放的整个过程,理解“昙
花一现”这个成语的意思。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昼夜交替现象对植物的影响。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
阅资料,了解更多的有关作业对植物影响的例子。
第11课昼夜对动物的影响
教学目标
了解昼夜交替现象会对动物活动产生影响。
阅读生物钟的奥秘,了解我们身体与一定的外部环境相适应。
了解人为改变昼夜长短会引起生物习性的变化。
重点与难点
重点:调查动物的作息时间,探究身边小动物的夜间活动。
难点:探究身边小动物的夜间活动。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相关视频和相关动物图片。
学生分组材料:动物卡片、石灰、摄像机或摄像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课,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昼夜交替现象对很多的植物都有一定的影响。那么昼夜
交替现象对动物有影响吗?又有哪些影响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方面的问
题。
板书课题:11.昼夜对动物的影响
二、学习新课
活动1:了解动物的作息时间
教师引导:在地球上,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动物,这些动物有些是在白天活动,夜晚休息,
而有些则白天休息,夜晚活动。
出示课本31页上面的6幅图片,学生观察这6幅图片,了解这6幅图片上的动物分别
是什么,并且想一想这些动物的作息时间是怎样的?
全班交流,预设:
白天睡觉,夜里活动:刺猬、蛾子、猫头鹰。
白天活动,夜里睡觉:宠物狗、蝴蝶、公鸡。
除了这些,大家还知道哪些动物是在白天活动,夜晚休息?哪些动物是在白天休息,夜
晚活动呢?
预设:
白天休息,夜晚活动的动物有:蝙蝠、蛇类、蜥蜴类、龟类、贝类动物、蜗牛、猫头鹰、
老鼠
白天活动,夜晚休息的动物有:狗、鸡、蜜蜂、蝴蝶、老虎、非洲狮、大象、牛、羊、
鸭、鱼、猪、鹿等很多,大多数鸟类和许多灵长类动物都是这一类。
出示蜜蜂和蝙蝠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两个动物的作息时间,并且想一想蜜
蜂和蝙蝠会相遇吗?为什么?
预设:
正常情况下,蜜蜂和蝙蝠是不会相遇的,因为他们活动的作息时间是不一样的,蜜蜂一
般在白天活动,夜晚休息,而蝙蝠则正好相反,是夜晚活动,白天休息。
活动2:了解动物夜晚在干什么
教师引导:在我们的周围,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他们通常在夜晚会干些什么呢?
让我们想办法去了解一下吧。
教师引导: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了解动物们在夜晚会干些什么呢?
全班交流,预设:
方法一:在花园里架上摄像机,记录有哪些小动物来过。
方法二:在角落里撒一点石灰,观察留下了哪些小动物的脚印。
方法三:晚上八九点钟的时候,用手电筒到花园里找一找,看一看。
方法四:查阅资料,了解小动物们在夜晚通常会干些什么。
说明:这个活动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前完成并且做好记录,便于上课的时候交流讨论。教
师注意提醒学生在观察小动物的时候不要伤害小动物。
全班交流,讨论小动物们在夜间会干些什么。
活动3:夜行性动物有哪些适应夜间活动的特殊本领
教师引导:我们周围有很多的动物都在夜间活动,白天休息,那么这些夜行性的动物又
有哪些特殊的本领让自己适应夜间活动的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并且为他们做一张卡
片。
出示课本32页“猫头鹰的特殊本领”卡片范例,学生自由读一读,初步了解猫头鹰适
应夜间活动的特殊本领,并且了解制作动物卡片的方法和形式。
全班交流,预设:
猫头鹰的特殊本领
它的视觉敏锐,能够察觉极微弱的光亮;它的听觉灵
敏,能够准确分辨声源的方位;它飞行时几乎没有声音,不
容易被发觉。
除了猫头鹰之外,大家还知道哪些夜行性动物有适应夜间活动的特殊本领,让我们学着
猫头鹰的样子来为他们做一张卡片。
出示课本32页蝙蝠、蚊子、黄鼠狼、萤火虫等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
这些动物有哪些适应夜间活动的特殊本领?让我们来为他们做一张卡片。
学生分小组活动,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动物,了解这种动物有哪些适应夜间活动的特
殊本领,做一张动物卡片。
全班交流,预设:
蝙蝠的特殊本领
蝙蝠善于在夜间飞行,它喉内能够产生超声波,超声波
通过口腔发射出来。当超声波遇到昆虫或障碍物而反射回
来时,蝙蝠能够用超凡的大耳郭接收,并用它们小小的大脑
进行分析,判断探测目标是昆虫还是障碍物,以及距离它有
多远。
蚊子的特殊本领黄鼠狼的特殊本领萤火虫的特殊本领
蚊子的眼睛有“热感善于奔走,嗅觉十分灵雌、雄萤火虫腹端均有
应”能力;大多数蚊子身体敏,但视觉较差。能放出臭气发光器,靠发光器发光互相
呈黑色,在黑夜有利于藏躲御敌。联系,找到对方,然后进行交
逃生。配、繁殖。
活动4:了解生物钟的奥秘
教师引导:为什么有些植物白天开花,夜晚闭合?为什么有些动物白天活动,夜晚休息?
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是的,是因为生物钟。
生物钟究竟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进一步了解一下。
出示课本33页“生物钟的奥秘”这段文字,学生读一读,初步了解什么是生物钟,生
物钟又有哪些奥秘。
全班交流,预设:
科学家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发现了生物钟的奥秘。他们找到了数对对人起作用的基因,这
些基因通过指挥人的内分泌系统,调节人的生理活动,使我们的身体与一天中不断变化
的外部环境相适应。
生物钟又称生理钟。生物钟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
动的内在节律性,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所决定。杰弗里•霍尔、迈克尔•罗斯巴殊、
迈克尔•杨这三位诺贝尔奖得主的重大发现,奠定了生物钟关键的机制基础。受到他们
的鼓舞和启发,更多人投身其中,大量的生物钟基因被发现。良好的生物钟对人的身体健
康有益,不良的生物钟对身体健康不利。
出示课本33页人的生物钟一组图片,学生观察这组图片,并且读一读相关的文字,初
步了解人的生物钟是怎样的?
预设:
早上6:00~7:00,适合记忆性学习和工作。
上午10:0011:00,工作学习效率最高。
中午12点到下午1点,吃午餐休息。
下午4:00~6:00,适合锻炼。
晚上10点,睡觉。
教师引导:这是一般人的生物钟,不过在细节方面,每个人的生物钟不完全一样,有的
同学晚上8点就要睡觉,有的同学就晚上11:00还不想睡觉,这就是每个人生物钟的不
同之处。
活动5:人为改变生物的生物钟会有什么影响
教师引导:在某些情况下,人类会特意改变某些生物的白天和夜晚的长短。
出示课本33页下面两幅图片,学生观察这两幅图片,了解图片内容。
预设:
图片1,在养殖场,工人们会延长蛋鸡的光照时间,目的是为了增加鸡的产蛋量。
图片2,种植菊花的时候,工人们会减少光照的时间,目的是为了使菊花提前开放。
讨论交流:当人为的改变这些生物的白天和黑夜的长短时,这些生物的生理习性是不是
会发生变化呢?
延长光照时间可以增加产蛋量。光线刺激鸡的脑垂体前叶,使之分泌更多的促性腺激素,
促进卵泡的发育和排卵。
菊花是短日照植物,当秋季来临,白昼缩短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开花。如果减少光照时间,
菊花会提前开放。
教师小结:一般来讲,人为改变白天和黑夜的长短生物的生理习性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不过一般情况下,我们不主张采用这种方法。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昼夜交替现象对动物的影响,知道在地球上的动物中,有的是
白天活动,有的是夜晚活动,他们都有各自的生物钟。课后,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
更多的有关昼夜交替现象对动物的影响这方面的知识。
第12课四季循环
教学目标
知道四季的形成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有关。
知道四季变化对地球上一些现象的影响。
通过模拟实验了解四季的成因,以及地球上与之相关的有规律的自然现象的成因。
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模拟实验和建构模型等方法,了解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产生四季变化等
自然现象和规律。
难点:模拟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运动状态,并将影子变化与地球运动联系起来。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相关视频和图片。
学生分组材料:皮球、牙签、橡皮泥、灯泡、温度计、两个信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前几课,我们学习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知道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了地球上的昼
夜交替现象,而昼夜交替现象又对地球上的动物和植物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其实地球上不仅有昼夜交替现象,还有四季循环现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地球上
的四季循环现象。
板书课题:12.四季循环
二、学习新课
活动1:认识地球上的四季循环现象
教师引导:我们己经在这个地方生活了好些年,有的同学从一出生就在这个地方生活。
在我们这个地方,一年365天是不一样的,一年四季的气温、降水、昼夜长短、太阳高
度角等都是在不停的变化的,不过这种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出示课本34页“云南省昆明市月平均气温和降水图”,学生观察这幅图片,初步了解
云南省昆明市一年四季的气温和降水情况。
预设:
云南地区,一年中温度总是经历先低后高再低的变化。1月温度最低,7月温度最高。
降水量也总是经历先低后高再低的变化,1月降水最少,9月降水最多。
出示“北京市日出日落和昼长时间表”,学生仔细观察这张时间表,初步了解北京市日
出日落的时间以及白天时间的长短变化情况。
预设:
北京地区一年中的昼长时间总是经历从短到长再变短的规律,12月最短,6月最长。
出示课本34页“台湾省嘉义县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图”,学生观察这份太阳高度角变
化图,了解台湾省嘉义县正午太阳高度角一年四季变化情况。
预设:
台湾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为1月最低,逐渐上升到6月最高,再降低到10月,12—1
月回升。
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现象具有季节性变化?
预设:
动物的迁徙现象,如燕子春天回南方,冬天回北方;植物四季的生长变化,如很多植物春
天发芽,秋季落叶;影子长短的变化,冬季影子长,夏季影子短。
讨论交流:是什么因素导致这些现象周而复始的出现呢?这些因素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
相关性?
预设:
地球自西向东绕着太阳公转,因地轴是倾斜的,使得太阳有时直射某地区,有时则是斜射
该地区,导致该地区热量吸收不同,温度也不同。
活动2:研究地球倾斜与直射、斜射的关系
教师引导:我们所处的这个地球是非常特殊的一个星球,不但自转,而且还围绕太阳进
行公转,并且在进行公转的时候还有一个倾斜的角度。下面,我们就来探讨地球的倾斜
与直射、斜射的关系。
出示课本35页上面的两幅图,学生观察这两幅图片,并读一读上面的一段文字,初步
了解本次活动的方法步骤。
全班交流
实验材料:一个皮球、牙签若干、灯泡。
实验方法步骤:
1.用一个皮球代表地球,在两端各粘一根牙签,代表地轴,再在“地球”的“赤道”和
“北半球”上各粘一根牙签。
2.在桌子上点亮一个灯泡代表太阳,先让“地球”直立着绕“太阳”转动一圈,再让
“地球”倾斜着绕“太阳”转动一圈,观察“赤道”和“北半球”上牙签影长的情况。
实验注意点:
本实验中的地球仪选用既可以直立摆放又可以倾斜摆放的;灯泡需要选择无罩子的;在
桌面上画好公转轨道。两个对比实验说明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地轴是倾斜的,引起了太阳
的直射、斜射,导致各个地区热量吸收不同,最终产生了四季的变化。
学生分小组活动,动手做一做这个探究实验,观察所看到的现象。
全班交流,指生说一说,地球直立着绕太阳转动一圈的时候,牙签影子长短情况。
预设:
直立的地球仪实验中,赤道上的牙签的影子短,北半球牙签的影子长,此时太阳光直射赤
道地区。绕着灯泡旋转一周,发现赤道和北半球影子的长短没有发生变化。阳光没有直
射和斜射的变化。
指生说一说地球倾斜着绕太阳转动一圈的时候,牙签影子长短的情况。
预设:
地球倾斜,即地轴倾斜。赤道上牙签的影子长,北半球牙签的影子短,此时太阳直射北半
球。随着地球仪绕灯泡转动,发现北半球牙签影子的长短发生了变化,太阳产生了直射和
斜射的变化。赤道地区影长变化不大。
活动3:研究直射、斜射对温度的影响
教师引导:刚刚我们探究了太阳直射和斜射对地球上影子长短的变化的影响,知道太阳
直射的时候,影子最短,太阳斜射的时候,影子最长。下面我们来研究太阳直射、斜射
对温度是否会有影响?
出示课本35页下面的一幅图片,学生观察这幅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
本次实验活动的材料、方法步骤以及注意点。
全班交流
实验材料:温度计、信封、强光等等。
方法步骤:
1.将温度计分别插入两个信封里。
2.一个信封竖放,另一个信封平放,用强光照射两个信封。
3.观察相同时间内两支温度计的读数有什么不同。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仔细观察两支温度计的读数变化情况,并且想一想,太阳直射和
斜射对温度究竟有怎样的影响。
全班交流,指生说一说两支温度计上的温度的读数。
对于地球上的地区而言,当阳光直射时温度高,阳光斜射时温度低。
从这个实验中,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从这个实验我们发现太阳直射和斜射对温度是有影响的。太阳直射,地球上吸收到的热
比较多,温度比较高;太阳斜射,地球上吸收到的热比较少,温度比较低。
出示课本35页下方的一段文字:
由于地轴倾斜,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各地每天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各不相同。太阳高度
角大时,单位面积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就多,反之就少,因而形成了四季。
学生读一读这段文字,初步了解太阳直射和斜射对地球上温度变化的影响。
活动4:认识太阳公转
出示课本36页上面的一段文字:
地球绕着太阳逆时针转动,就是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地球在公转的
同时还绕地轴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
学生读一读这段文字,进一步了解太阳的公转和自转的现象。
太阳的公转和自转究竟是怎样子的呢?下面我们用大家熟悉的现象来了解一下。
出示课本36页上面的两幅插图,学生观察这两幅插图,想一想这两种运动形式,哪种
类似于地球的公转?哪种类似于地球的自转?
预设:
短道速滑类似于地球的公转现象,而花样滑冰在原地旋转,类似于地球的自转现象。
活动5: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究竟是怎样子的呢?下面我们来模拟一下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出示课本36页下面的一幅插图,学生观察这幅插图,想一想我们怎样模拟地球的自转
和公转?
全班交流
模拟活动所需的材料:一只皮球。
模拟活动方法步骤:一个人举着皮球站在中间,模拟太阳,另一个人围绕太阳转圈,在
转圈的同时自己也在转动。
教师讲解:
中间的女生举着一个球,模拟的是太阳,是不动的;男生模拟的是地球,既在绕着中间的
“太阳”公转,同时也在自转。
教师指两个学生示范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其他同学认真观看,进一步了解地球
的自转和公转现象。
全班同学分小组进行活动,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再次体会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现象。
活动6:极昼和极夜
教师引导: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和一年四季的现象,并且
还产生了奇特的极昼和极夜现象。
出示课本36页“极昼和极夜”这段文字,学生认真阅读这段文字,初步了解极昼和极
夜这种奇特的自然现象。
教师相机出示一些有关极昼和极夜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进一步了解极昼和极夜
这两种奇特的自然现象。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地球公转的现象,知道地球绕着太阳逆时针转动,这就是
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循环现象。而地球在公
转的同时还绕地轴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查
阅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现象。
2022年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第四单元简单机械
第13课撬重物的窍门
教学目标
通过比较和阅读,认识杠杆的结构,发现用杠杆撬起重物可以省力。
通过利用平衡尺研究杠杆,了解杠杆撬起重物省力的原因。
通过辨析生活中的杠杆,了解杠杆有省力的、费力的,以及为什么要用到费力的杠
杆。
会做小杆秤并知道小杆秤称重物的原理。
重点与难点
重点:用平衡尺研究杠杆。
难点:将平衡尺平衡的秘密与用杠杆撬起重物建立对应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使用杠杆的图片或视频。
学生分组材料:平衡尺、钩码、杆秤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入
出示课本37页的一首小诗:
要学机械啦?哈哈……揭开其中奥秘,
啊,不会吧!机械哪有那么可怕!你就
光听名字脑壳儿就大!没看到“简单”二字吗不简单啦!
越想啊,撬重物、拧螺丝、升国旗
越觉得复杂。
学生读一读这首小诗,想一想机械复杂吗?
机械不复杂。
我们身边的哪些活动中隐藏着简单的机械?
撬重物、拧螺丝、升国旗,这些简单的活动中都隐藏着简单的机械。
这些简单的活动中隐藏着哪些简单的机械呢?这些机械又是怎样工作的呢?从今天开
始我们就来探讨第四单元有关简单机械的奥秘。
板书课题:第四单元简单机械
二、导入新课
出示几幅撬重物的图片,教师引导: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或者亲身经历撬重
物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又是怎样用力的?撬重物的活动中又隐藏着怎样的简单
机械?今天我们先来探讨撬重物的窍门。
板书课题:13.撬重物的窍门
三、学习新课
活动1:认识杠杆
出示课本38页的大箱子,教师出示情境活动:一天,快递公司来了一个大箱子,快递
小哥就把大箱子放在了门口,可是我要把大箱子弄到家里。有哪些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
题呢?
学生讨论,预设:
找几个小伙伴帮忙抬一下。
找一个小推车。
找一根棍子和一个砖头,制作一个简单杠杆,把这个箱子撬回家。
出示课本38页上面两幅图片,学生观察这两幅图片,想一想这两种搬运大箱子的方法
有什么不同?
预设:
第1种没有运用机械,第2种运用了简单的杠杆机械。
第1种抬箱子的方法不省力,第2种用杠杆撬箱子的方法比较省力。
教师引导: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种方法将箱子搬回家?为什么?
预设:
我会选择用杠杆将箱子撬回家的方法。因为找小伙伴抬箱子会非常的费力气,而且在抬
的过程中不小心还会将箱子里的东西碰碎,并且箱子比较重,到哪里去找这么多的小伙
伴帮我去抬箱子呢?所以我选择使用杠杆机械把箱子撬回家。
出示课本38页下方杠杆的组成示意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再读一读有关杠杆的概念,
初步了解杠杆的组成。
像这种用来撬动重物的装置叫杠杆,它包括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
杠杆是由助力点、用力点和支点三部分组成。
教师结合杠杆的组成示意图引导学生认识杠杆的组成。
活动2:用平衡尺研究杠杆的秘密
教师引导:我们通过刚才抬箱子的活动,认识到使用杠杆比较省力。那么杠杆省力的秘
密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探究杠杆的秘密。
出示课本39页的平衡尺,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实验设计,初步了解本次
实验的问题实验材料、实验方法步骤以及实验记录表。
全班交流,预设:
实验问题:平衡尺在什么情况下能够保持平衡?
实验材料:平衡尺、铁架台、钩码等等。
实验方法步骤:
1.调节平衡尺,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支点左侧10厘米处挂两个相同的钩码。
3.分别在支点右侧5厘米、10厘米、20厘米处挂钩码,观察需要多少个钩码才能使平
衡尺平衡。
4.将左侧的钩码移到15厘米处,在右侧怎么挂钩码才能使平衡尺平衡?
实验记录:
钩码支点左侧支点右侧
位置/厘米1051020
数量/个2
实验结论:
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小组成员相互协作,完成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全班交流,各小组展示本小组的实验记录,并且交流本小组得出的实验结论。
钩码支点左侧支点右侧
位置/厘米1051020
数量/个2421
得出的实验结论:距离支点越远,保持平衡需要的钩码越少,即越省力。
杠杆的平衡尺在什么情况下能够保持平衡?
实验中,支点右侧5cm处需要挂4个钩码,10cm处需要挂2个钩码,20cm处需要挂1个钩
码。
杠杆省力的秘密是什么?
距离支点越远,保持平衡需要的钩码越少,即越省力。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认识到了利用杠杆是可以省力的。不过支点距离阻力
点近,而离用力点远的时候,杠杆比较省力;支点距离主力点远,而离用力点近的时候,
杠杆越不省力。
活动3:省力的杠杆和费力的杠杆
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发现杠杆并不是都能够省力的,也有不省力的杠杆,甚至于还有
费力的杠杆。下面这些杠杆哪些是省力的?哪些是费力的?
出示课本39页下面的6幅图片,学生仔细观察这6幅图片,想一想在这些杠杆类工具
中,哪些是省力的?哪些是费力的?
预设:
图1,用扫帚扫地,扫帚就是费力杠杆。
图2,园丁在花园里修剪花草树木使用的花剪是省力杠杆,根据所剪的物体在剪刀口的位
置不同,省力情况不同。
图3,开罐头的螺丝刀是省力杠杆。
图4,理发师用剪刀理发,理发剪刀是费力杠杆。
图5,用镣子夹棉花球,镜子是费力杠杆。
我们使用杠杆是为了省力,既然这些杠杆不省力,甚至于还费力,为什么还要用它呢?
生活中的不省力杠杆,即费力杠杆,并非真正“费力”,用它是为了省距离。
出示课本46页跷跷板图片,学生观察这幅图片,想一想这幅图片中的爸爸他坐在哪里,
跷跷板另一端的小朋友才能翘起他?
预设:
这幅图中的跷跷板其实就是一个杠杆,杠杆的支点就在跷跷板的中间。图中的孩子已经
坐在了杠杆一端的顶头,而爸爸坐在了靠近支点的地方,孩子仍然没有翘起他,那就说
明爸爸还需要坐得靠近支点近一点,这个孩子才能翘起他。
活动4:动手做一杆小秤
教师引导: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买东西都需要去称一称。我们现在有各种各样的电子秤,
不过在过去,人们都使用一种老式的秤来称东西。
出示过去人们所使用的秤,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秤的组成部分。
教师介绍:人们在过去常常使用的这种秤,其实利用的也是杠杆原理。下面我们就来动
手做一杆小秤,进一步体会杠杆的平衡原理。
出示课本40页中间的两幅图片,学生观察这两幅图片,想一想,动手制作小称所需要
的材料、制作方法等等。
全班交流
所需材料:一根木棒、细绳子、笔、盘子、铁锁等等。
制作方法:拿一根木棒作为秤杆,在秤杆上面用签字笔均匀的画上称星。然后在秤杆的
一端挂上盘子作为秤盘,在靠近秤盘的地方装上一个提纽,最后在铁锁上系上细绳作为
秤蛇。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动手制作一杆简单的小秤。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制作情况,并适
当的加以指导。
全班交流,各小组展示本小组制作好的简单小秤,并动手用自己制作的小秤来称一称物
体的重量。
交流讨论:小秤制作好了,我们也利用小秤称了称物体的重量,大家知道小杆秤称重物
的原理吗?
全班交流,预设:
小杆秤的支点为提纽与秤杆的接触点,用力点为秤盘或秤钩的吊线与秤杆的接触点,阻
力点为秤坨吊线与秤杆的接触点。人可调节阻力点的位置使杆秤平衡,根据此刻阻力点
的位置读出物重。在称重时,杆秤实为一个省力杠杆。
教师小结:一杆小小的秤中蕴藏着复杂的杠杆原理,这也进一步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
民的智慧。
活动5:阿基米德与杠杆
出示课本40页“阿基米德与杠杆”的文字,引导学生读一读,初步了解阿基米德与杠
杆方面的知识。
全班交流:
谁最先提出了杠杆原理?
是古希腊的学者阿基米德最先提出了杠杆原理。
阿基米德提出了杠杆原理之后,又为人类做出了哪些贡献?
阿基米德根据杠杆原理完成了一系列发明创造,比如投石器,可以将各种飞弹和巨石投
的很远,在城市防御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出示课本40页的最后一幅图片,并且出示阿基米德的名言:“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
就能推动地球。”
讨论交流:阿基米德这句话说的有道理吗?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这是古代发现杠杆原理的阿基米德说的话。阿基
米德知道,如果利用杠杆,就能用一个最小的力,把无论多么重的东西举起来,只要把
这个力放在杠杆的长臂上,而让短臂对重物起作用。然而如果这个古代伟大科学家知道
地球的质量是这么大,他也许就不会这样夸口了。让我们设想阿基米德真的找到了另一
个地球做支点;再设想他也做成了一根够长的杠杆。你知道他得用多少时间才能把质量
等于地球的一个重物举起,哪怕只举起1cm呢?至少要30万亿年!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杠杆这种简单的机械,知道杠杆是一种撬动重物的装置,它包
括一个支点和一根能够绕支点转动的硬棒。利用杠杆,有时我们可以省力,有的时候我
们可以省距离。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都使用到了杠杆。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观察
我们的生活,了解生活中所使用到的杠杆原理。
第14课拧螺丝的学问
教学目标
在比较中认识轮轴装置的结构特点。
通过实验,发现施加在轮上和轴上的力的不同作用效果。
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分析出其原理。
知道轮轴的应用对生产发展的价值。
重点与难点
重点:研究轮轴在什么情况下更省力。
难点:分析在轴上用力的轮轴的好处。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使用轮轴的图片或视频。
学生分组材料:螺丝刀手柄、螺丝刀、内六角螺丝、内六角扳手、木板(含配套内
六角螺丝孔一个)、轮轴实验装置、竹蜻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课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简单的机械一一杠杆,知道杠杆是一种用来撬动重物的装
置,它包括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
出示课本38页杠杆的组成示意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4课。
板书课题:14.拧螺丝的学问
二、学习新课
活动1:认识轮轴
出示汽车方向盘,引导学生观察汽车方向盘,想一想司机开车的时候是怎样操作方向盘
的?
预设:
司机开车的时候只要转动方向盘的轮子,方向盘轮子的转动就会带动方向盘中间轴的转
动。
出示课本41有关轮轴的概念文字:
像螺丝刀、汽车方向盘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轮转动时轴也跟着转动的装置叫作轮轴。
学生认真朗读这段文字,初步了解轮轴的概念和轮轴的特点。
教师讲解:轮轴的概念涉及三个要素:1轮大轴小;2轮与轴固定在一起,两者同时转动;3
有外力作用在轮或轴上,使其转动,从而克服对应轴或轮的旋转阻力转动。
出示课本41上面两幅图片,学生观察这两幅图片,了解螺丝刀和方向盘上的轮和轴分
别是什么?
预设:
螺丝刀把手是轮,插在螺丝刀的中间部分是轴。
方向盘外面的大圆是轮,中间的是轴。
除了螺丝刀和方向盘之外,生活中还有哪些具有轮轴装置的物品呢?
出示课本41页中间的三幅插图,学生认真观察削笔器、门把手、水龙头这三种生活中
常见的物品,想一想这些物品中哪一部分是轮?哪一部分是轴?
预设:
图片1,削笔器。摇柄是轮,铅笔对面的螺母是轴。
图片2,球型把手是轮,锁芯是轴。
图片3,水龙头。兰花龙头是轮,阀门芯是轴。
除了书上列举的这些含有轮轴装置的物品之外,同学们还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含有轮轴
装置的物品呢?在这些物品中,哪一部分是轮?哪一部分是轴?
全班交流讨论,预设:
辘伊、绞盘、石磨、汽车的驾驶盘、扳手、手摇卷扬机、自来水龙头的扭柄、学校教室
门的旋转把手、自行车车把等。
活动2:探讨轮轴的作用
出示课本41页下面两幅图,教师引导: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候像图1一样去拧螺
丝,有时候我们像图2一样去拧螺丝,请大家比较这两种拧螺丝的方法,用力情况有什
么不一样呢?
学生观察这两种图片,思考用这两种螺丝刀拧螺丝时的用力情况。
全班交流,预设:
图片1,用无柄螺丝刀,是在轴上用力,费力。
图片2,用有柄螺丝刀,是在轮上用力,省力。
教师引导:由此看来,轮轴有的时候是省力的,有的时候是不省力的。那么轮轴在什么
情况下更省力呢?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
活动3:研究轮轴在什么情况下更省力
出示课本42页上面的两幅图片,学生观察这两幅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
解本次实验所需的材料、方法步骤及注意点。
全班交流
实验材料:轮轴装置、钩码。
实验方法:
1.在轴上挂一定数量的钩码。
2.观察在轮上挂多少个钩码,才能使轮轴平衡。
3.保持轴上钩码个数不变,换更大的轮,重复实验步骤20
学生分小组活动,小组成员互相协作,完成实验,并且思考实验结论。
全班交流
当轮轴平衡时,在轴和轮上所挂钩码的个数相同吗?
轮轴平衡时,在轮上悬挂的钩码少,在轴上悬挂的钩码多。
换一个更大的轮后,所挂钩码的个数有变化吗?
轮越大,悬挂的钩码越少,轮轴也越省力。省力表现为在大轮上以数量较少的钩码来平衡
小轮上数量较多的钩码。
想一想是在轮上用力省力,还是在轴上用力省力?
钩码数量的多少,表示用力的大小。在轮上用力更省力。
轮轴在什么情况下更省力呢?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实验结论?
轮轴的基本组成是轮和轴,大轮为轮,小轮为轴。一般动力作用在轮上时省力;动力作用
在轴上时费力。
活动4:探究内六角扳手的省力方法
出示内六角扳手,引导学生观察内六角扳手,了解内六角扳手的作用。
内六角扳手通过扭矩施加对螺丝的作用力,大大降低了使用者的用力强度,是工业制造
业中不可或缺的得力工具。
内六角扳手也是一种轮轴工具,出示课本42页右下方的一幅图片,观察这幅图片,想
一想内六角扳手哪一部分是轮?哪一部分是轴?
预设:
内六角扳手有长柄和短柄,长柄和短柄都可以作为轮,也都可以作为轴。把长柄作为轮,
短柄就是轴,反过来,把短柄作为轮,长柄就是轴。
我们平时在使用内六角扳手的时候,怎样做才能更省力呢?为什么?
预设:
把长柄作为轮,把短柄作为轴,转动长柄拧螺丝,更省力。因为手柄好比轮轴上的轮,扳手
与螺丝的接触面好比轴,由于轴不变,轮越大就越省力。
活动4:轮上用力的轮轴和轴上用力的轮轴
出示课本43页上面的4幅插图,学生观察这4幅插图,想一想在使用图中的各种用具
时,哪些是在轮上用力?哪些是在轴上用力?
预设:
图片1,竹蜻蜓,在轴上用力,可利用其在手心连续滚动多圈,使叶片快速转动。
图片2,擀面杖,在轴上用力,使轮转动的距离远。
图片3,用石磨磨豆子,是在轮上用力。
图片4,套筒扳手,在轮上用力。
日常生活中的轮轴工具,有的是在轮上用力,有的是在轴上用力,想一想在轴上用力的
轮轴有什么好处呢?
在轴上用力的轮轴虽然不省力,但是可以省距离。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在轴上用力的轮轴装置?
螺旋桨、电风扇、自行车飞轮带动后轮等。
活动5:轮轴的用途
教师引导:轮轴有在轮上用力和在轴上用力两种,在轮上用力可以省力,但是费距离,
在轴上用力,虽然不省力,但是省距离。这两种轮轴各有特点,也各有其优点和缺点。
早在很多年前,人们就已经把轮轴原理运用于生产生活中了。
出示课本43页下面的三幅图片,学生观察这三幅图片,思考这三幅图片中的轮轴装置
哪一部分是轮?哪一部分是轴?他们是在轮上用力还是在轴上用力?
全班交流,预设:
图片1,筒车,是一种以水流作动力的取水工具。筒车外面的圆周就是轮,中间的是轴,
运用筒车送水时可以省力,但不省距离。
图片2,辘粘,是一种提取井水的装置。摇动的把手是轮,绕绳子的部分是轴。用辘轴打
水可以省力,但不省距离。
图片3,飕扇,是古代的一种风力扬谷器,可用来扬除糠枇。外面的风轮是轮,人们操作
的地方是轴。这是一种在轴上用力的轮轴装置,不省力但是可以省距离。
教师小结:古代的人们发明了这些轮轴装置,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些发明
也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劳动的效率,一直到现在有些工具仍然在使用。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轮轴,知道像螺丝刀、汽车方向盘一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
轮转动时,轴也跟着转动的装置叫做轮轴。轮轴有两种,一种是在轮上用力,可以省力,
但不可以省距离,另一种是在轴上用力,不省力,但可以省距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
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哪一种轮轴装置。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观察周围的物品,看看生
活中还有哪些轮轴装置的物品。
第15课升旗的方法
1.教学内容
本课引导学生认识另一种简单机械一一滑轮的结构及作用,分三个部分展开学习内
容。
第一部分,通过升国旗活动,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国旗能轻松升上去,旗杆顶端有一
种什么样的构造,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第二部分,出示滑轮实物,让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认识滑轮的组成部分及其
作用;通过两幅滑轮使用时的不同状态图,引出定滑轮与动滑轮的概念,指导学生了解
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特点及异同。
第三部分,动手组装定滑轮和动滑轮,并研究用它们提升物体时是否省力,发现定
滑轮与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2.教学目标
认识滑轮的结构和作用。
知道滑轮的特征、分类及其异同。
能够通过组装滑轮进行实验,认识两种滑轮的不同作用。
能说出生活中一些利用滑轮的实例。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辨不同滑轮的用力方向与作用。
难点:组装滑轮装置。
4.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滑轮使用的图片和视频。
学生分组材料:定滑轮、动滑轮、弹簧测力计、棉线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两种简单的机械,一种是杠杆,一种是轮轴。知道在
生产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杠杆和轮轴,这两种简单的机械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的生产劳
动的效率。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探讨第3种简单的机械一一滑轮。
板书课题:15.升旗的方法
二、教学新课
活动1:升旗中的简单机械
出示升国旗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且想一想国旗是怎样升上高高的旗杆的?为什
么向下拉绳子就能轻松的把国旗升上去?
预设:
国旗能够很轻松的升到旗杆顶上,那是因为在旗杆的顶部有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这个
简单的机械装置就是滑轮,利用它可以把物体轻松地拉向高处。
出示课本44页旗杆顶部的放大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初步了解旗杆顶端的滑轮装置。
活动4: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教师引导:刚刚我们了解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概念,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之处,
那么定滑轮和动滑轮在省力方面是否一样呢?下面我们接着交流。
出示课本45页中间的4幅图片,学生观察这4幅图片,初步了解本次活动的材料、方
法以及注意点。
实验材料:铁架台、定滑轮、动滑轮各一个,弹簧测力计,钩码若干等等。
实验方法
先组装好一个定滑轮,并且用弹簧测力计拉起一个钩码,读一读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然后再组装一个动滑轮,利用弹簧测力计,拉起同样的一个钩码,读一读弹簧测力计的
不数。
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装置下,用同样的测力计拉起一个同样的钩码所需的力是否一致。
教师讲解:
这是一个测量比较活动。活动内容牵涉组装支架、安装滑轮、悬挂重物、测量拉力、比
较力的大小等环节,从而发现两种滑轮的不同作用。
全班交流,各小组进行实验操作,并汇报本小组利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拉起一个同样的钩
码所要的力,说一说由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通过这一实验,我们发现定滑轮和动滑轮在省力方面是不一样的,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使用动滑轮拉动物体是省力的。
讨论问题
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提升同一个物体时,用力的方向一样吗?用力的大小一样吗?
用定滑轮时,将弹簧测力计向下拉动,用力的大小与重物的重力基本相同。
用动滑轮时,将弹簧测力计向上拉动,用力的大小明显小于重物的重力。
为什么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人们还要使用定滑轮呢?
因为定滑轮的中心轴固定不动,因此定滑轮的功能是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当拉
升重物的时候,可以使用定滑轮将施力方向转变为容易出力的方向。
教师小结:通过这一实验,我们知道利用定滑轮和动滑轮分别拉动物体的时候,用力的
方向是不一样的,并且使用定滑轮是不省力的,使用动滑轮是省力的。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滑轮,知道定滑轮工作时只是转动,位置固定不变,动滑轮随着
被拉的物体一起移动位置。拉动同一个物体,动滑轮比定滑轮省力。
四、学生活动手册
在下图中用红色箭头表示人用力的方向,用蓝色箭头表示重物运动的方向。
研究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提升物体,把测力计读数填写在表格里。
测力计读数/牛
钩码质量/克
直接垂直提升用定滑轮提升用动滑轮提升
500.490.490.24
1000.980.980.49
1501.471.470.74
(拉力与竖直提起钩码拉力相等。拉力约是竖直提起钩码拉力的一半。)
我的结论:
拉动同一个物体,动滑轮比定滑轮省力。
第16课斜坡的启示
教学目标
知道斜面是简单机械,斜面可以省力。
借助对比实验发现斜面的省力程度与斜面坡度大小之间的关系。
能够发现生活中的斜面,能够借助斜面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知道哪些属于简单机械及简单机械的作用在于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重点与难点
重点:发现斜面的省力程度与斜面坡度大小之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斜面的变形。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使用斜面的视频。
学生分组材料:小车、弹簧测力计、斜面木板、书本、三角形的纸、螺丝、剪刀、
铅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杠杆、轮轴以及滑轮这三种简单的机械,了解了
这三种机械的使用方法以及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今天这节课,我们探讨另一种简单的机械一一斜面。
板书课题:16.斜坡的启示
二、教学新课
活动1:认识斜面
出示课本46页上面两幅图片,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这两幅图片上的内容。
预设:
图片1,一个人搬着自行车在上台阶。
图片2,四五个人合作用力,把一个沉重的大箱子搬上卡车。
搬自行车上台阶,把沉重的箱子搬上卡车,这两件事都非常费力气。如果让你想办法,
你有更好的办法帮助他们吗?
预设:
在台阶边上放一块木板搭成一个斜面,把自行车沿着斜面推上去,可以省很多力气。
在卡车的后面搭一块厚木板,把重物沿着木板推上卡车,这样不仅可以安全的把重物搬
上卡车,还可以省力。
教师引导:其实早在很多年前,聪明的古代人就开始有斜坡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级技工(电工)考核试题及答案
- 光伏产业绿色产业布局与区域发展协调考核试卷
- 2024年云南省丽江市事业单位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真题及答案
- 2025儿童康复科技术操作规范及诊疗规范考核试题及答案
- 农产品电商平台用户行为与农产品供应链透明度研究考核试卷
- 中药品牌传播的社交媒体效应分析考核试卷
- 中医理疗器械的自动化技术考核试卷
- 年产塑料电力管700万米、通信管2000万米项目报告表
- 收入证明管理办法
- 旅行厕所管理办法
- 基于BIM的水利工程设计案例分享
- 儿童摄影合伙协议书
- 浙江晶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5亿套3D成像用低角度偏移窄带滤光片及组立件技改项目环评报告
- 扬尘治理培训课件
- 社会救助政策培训
- 2025年银行反洗钱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400题)
-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
- 《公司法》知识学习考试题库(共150题含答案)
- 2025年上海市崇明区中考英语一模试卷
- 2025中考复习必背初中英语单词1600打印版(上)
- 初级中式烹调师培训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