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等教育法学类自考-0790中国政治制度史考试近5年真题附答案_第1页
2024年高等教育法学类自考-0790中国政治制度史考试近5年真题附答案_第2页
2024年高等教育法学类自考-0790中国政治制度史考试近5年真题附答案_第3页
2024年高等教育法学类自考-0790中国政治制度史考试近5年真题附答案_第4页
2024年高等教育法学类自考-0790中国政治制度史考试近5年真题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2024年高等教育法学类自考-0790中国政治制度史考试近5年真题荟萃附答案第I卷一.参考题库(共100题)1.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概念是什么?2.古代中央行政体制从组织机构与相应的官制配置来看,其中枢系统以()为核心。A、皇帝B、司马C、宰相D、太史3.唐代"府兵制"的特点有哪些?4.汉代()往往被作为内朝官来限制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官的权限。A、御史B、太监C、都尉D、郎吏5.概述秦汉时期的司法制度与司法审判程序是什么?6.唐代的谏官均为规谏皇帝过失的谏官,这实际上是对皇帝个人的一种监察。()7.三省制使丞相之权一分为三,由独相制到群相制演变,有利于皇权的集中。()8.西周还有完整的军事礼仪规定,周礼中即有军礼一项。()9.论述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有哪些?10.隋代中央监察机构中负责监察中央官员的是()。A、御史台B、中书台C、司隶台D、尚书台11.西周的选拔人才注重德与能的结合,而以能为重。()12.中国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A、人治与法治的矛盾B、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的矛盾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D、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13.商和西周时期,宗教官和史职官有严格的划分。史职名称的太史、史、御史、作册、内史等负责管文书册命,宗教官负责记录祭祀、占卜的事务。()14.与明代都察院比较,清代都察院系统有哪些变化?15.明代中央官制的一个特点是中央主要官僚机构有三套系统。()16.()破坏了禅让制,取被推举出的伯益之位而代之,自此,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A、舜B、尧C、启D、禹17.春秋战国时期的宰相制度萌生情况概述是什么?18.明代司法制度特点有哪些?19.西汉军队分南军和北军二大类。()20.简述汉代的地方监察制度?21.明代司法制度总体特点是最大限度地保证皇帝的最高司法权。()22.隋唐的六部系统与寺监系统的关系是怎样的?23.秦汉"九卿制度"的基本特点有哪些?24.封建社会是封建()地主阶级执掌国家政权的时代。A、农民B、农民阶级C、地主D、地主阶级25.简述商周时期的宗教史职系统及其职能是什么?26.明代东厂设于成祖时期,西厂设于宪宗时期,人员和权利超过东厂。()27.封建性的选官制度按照"选贤任能"、"论功赏爵"的原则。()28.论宰相制度的演变。29.从夏、商、西周和春秋的奴隶制时代到封建制时代开始阶段的战国时期,历史上称之为:()。A、先秦时期B、前秦时期C、先汉时期D、前汉时期30."兄长去世后由弟按年序依次继承王位,同辈之弟无或去世则由长兄之子继位。"这一王位继承制度被称之为()。31.唐安史之乱后至两宋时期以募兵制为主,辽、金、元以征兵制为主。()32.论九品中正制形成的历史背景,谈谈对九品中正制的评价。33.正式确立嫡长子继承制的朝代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34.与前朝相比,宋代地方司法机构有哪些变化?35.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封建法典正式儒家化的时期。()36.列举宋代在强化科举法规,严格考试规范方面的举措有哪些?37.汉代属于正式职官系统的称"中朝官";属于非正式的职官系统的称内朝官。()38.中国的奴隶制时代,通常指迄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立国,而止于()时代的公元前476年的这一长时段的历史。A、商朝B、周朝C、春秋D、战国39.元朝正式废除三省制而实行一省制,以中书省为全国政务中枢,执掌最高军政事务。()40.中西封建君主制异同比较是什么?41.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借左丞相胡惟庸谋反案,罢撤中书省、废除丞相一职,并以诏书形式宣布。至此,推行一千余年的宰相制度被最后废除。()42.隋炀帝杨坚统一全国后,正式确定了决策、审议和执行三大系统的三省制。()43.简析汉代的南军和北军系统?44.论述秦汉至明清司法审判机构的组织设置与职官配置?45.秦汉的"三公制"中,御史大夫承担的职责是什么?46.中国封建社会地方建制的基本结构是()制度。A、乡镇B、郡县C、郡国D、领地47.隋代"府兵制"的特点是怎样的?48.与明代科举相比较,清代科举有哪些变化?49.从夏、商、西周和春秋的奴隶制时代到封建制时代开始阶段的战国时期,历史上称之为:()。50."先秦时期",这是奴隶制生产方式和奴隶制上层建筑占主导地位的时期。()51.中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是()。A、商朝B、西周C、东周D、春秋52.与儒学同处于官方正统地位。()53.政治制度的研究对象是国体。()54.关于中国奴隶制社会的终止时间问题,史学界通常取()。A、"战国封建说"B、"西周封建说"C、"魏晋封建说"D、"先秦说"55.军制的改革是从改革田制和赋役制度着手,以保证兵员和军赋的来源。()56.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有哪些?57.元代科举制度是怎样的?58.秦汉时的少府掌供皇室所需的"山海池泽之税"和手工业制造等,类似宫廷总务处。()59.隋唐时期,正式确立和发展了三省()部制。A、三B、六C、八D、九60.()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国奴隶社会的基本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61.中国古代君主独裁下的封建官僚行政体制萌芽于秦朝时期,初步形成于西汉时期,至东汉开始在全国统一确立。()62.论述明清中枢系统的演变。63.六部位次在武则天时期依照《周礼》定为:吏、户、礼、兵、刑、工,这种位次编排一直沿袭到清朝。64.概述郭沫若、王亚南和陈寅恪在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方面的标志性成果?65.简述汉代选官的主要途径?66.简述西周时期乡里选士的具体程序与方法?67.元代"一省制"是什么?68.谈谈政治学在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的方法特点?69."笔帖式"是清代在各主要衙门中设立的,专门负责翻译满汉奏章文书的高级官员。()70.明代"五军都督府"与兵部的关系是怎样的?71.国内外第一部最大部头的现代方法的中国政治制度通史性著作是()。A、《中国古代社会研究》B、《中国考试制度史》C、《中国政治制度通史》D、《中国政治制度史》72.论述20世纪以来,用现代学术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的四个阶段。73."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是九品中正制度在考生录取上的原则。()74."夏商周断代工程"75.概述宋代地方监察系统?76.()破坏了禅让制,取被推举出的伯益之位而代之,自此,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77.清代官制中,()是名义上的最高行政机构。A、军机处B、内阁C、国子监D、尚书78.论述中国奴隶社会的内部阶段划分及各阶段的基本社会特征。79.论北宋时期军事制度的改革。80.概述中国奴隶制时代中止时段的几种主要分歧性观点?81.论述中国古代中枢系统发展演变的线索。82.明代监察制度的特点有哪些?83.国体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和管理形式。()84.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围绕维护皇权而建立的职官体系中,中央官制以()为主干。A、三公B、三司C、九卿D、三公九卿85.宋代御史台有参与审理犯人的司法审判权并有专设监狱。()86.司马迁写()是为了鉴往事,知来者。A、《春秋》B、《资治通鉴》C、《史记》D、《左传》87.宋代台谏职权统一,均为监察百官臣僚,尤其以宰相为主要监察对象。()88.始设于雍正年间的南书房是清代官制中最有特色、影响最大的机构。()89.我国古代监察制度是随着秦统一全国后,适应统一的封建集权政治才形成起来的。()90.中国传统社会在政治上是神权从属于皇权;思想上,宗教【佛教和道教】与儒学同处于官方正统地位。91.论春秋、战国时期军队和军事制度的重大变化。92.论隋唐至明清司法行政与司法审判机构演变的基本线索。93.中国的奴隶制时代,通常指迄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立国,而止于()时代的公元前476年的这一长时段的历史。94.汉代司隶校尉权势很大,包括三公之内,皆可纠弹,与尚书令、御史、丞号称"三独坐"。()95.论宋代的官、职、差遣制及其弊端。96.论唐代"三省"的职能及其相互关系。97.汉武帝末年,自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后,以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者往往为掌军国大政的实际丞相。()98.清朝各部中有一批属于雇员性质的,专门负责处理文书事务的书吏,称"部办"或"承差"。()99.简述元朝法律的基本特点有哪些?100.清代三院指理藩院、翰林院和()。A、太阁院B、宣政院C、太和院D、太医院第I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 传统社会又称“礼俗社会”、“共同体”或“公社”,是由德国社会学家费迪南德·滕尼斯提出的一种与现代社会(法理社会)相对应的社会类型。它的特征是:规模小、分工简单、角色分化少、家庭为社会的核心单位、情感型的初级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主体、人的行为受权威、习俗和传统制约、社会具有很强的同质性。 现代社会又称“法理社会”、“工业社会”,是由德国社会学家费迪南德·滕尼斯提出的一种与传统社会(礼俗社会)相对应的社会类型。它的特征是:规模大、分工复杂、角色分化多、社会组织为社会的核心单位,非情感型的次级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主体,人的行为受制度和法律制约,社会具有很强的异质性。2.参考答案:C3.参考答案: 第一、指挥系统完善,组织严密。 第二、进一步推行兵农合一和寓兵于农,与均田制紧密结合。 第三、府兵兵源充足,有明确的征选原则规定。 第四、府兵配备上实行重内轻外的部署原则,以确保京师防卫。 第五、兵将分离,集军权于中央。4.参考答案:D5.参考答案: 秦代九卿中,廷尉为中央掌司法的最高官员,其司法机构也称廷尉。秦时已形成从地方到中央的司法审理程序系统,地方基层的民事诉讼案件先由乡官啬夫受理,不能解决则上交县,县不能决送郡,郡不能决送中央廷尉,最后由廷尉审理后报呈皇帝裁决。 汉代的司法制度中,皇帝拥有最高司法审判权,对重大案件有最后复审裁决权,大赦与特赦权也归皇帝掌握,中央司法机关沿秦制仍为廷尉,廷尉为中央最司法官,负责审理皇帝下达的案件。汉代的司法审判基本采用刑讯逼供制度,一般刑事案件地方一级司法机关可自行处理,死刑和重大疑难案件则需上报廷尉处理,并经皇帝批准,司法机构和司法官员的活动也要受监察机构和监察官的监督。6.参考答案:正确7.参考答案:正确8.参考答案:正确9.参考答案: (1)君主制政体一以贯之,历时久远; (2)严密的中央集权制和完备的文官制度; (3)政治体制深受宗法观念的影响与制约; (4)王权、族权、神权三位一体,联系密切; (5)政体的严整与思想的控制严密互为表里; (6)礼制的法律化及以礼治国的伦理型政; (7)君主制政体始终与农耕文明相联系; (8)政治结构发展不平衡。10.参考答案:A11.参考答案:错误12.参考答案:C13.参考答案:错误14.参考答案: 清朝监察制度大体袭明制但也有所变化,都察院是全国最高监察机构,但与明都察院相比有所变化:第一、都察院长官为左都御史和左付都御史,右都御史和右付都御史例为总督、巡按兼衔。第二、都察院左都御史、左付都御史、左佥都御史等实行满汉复职制,均为满汉各1人。第三、都察院所属机构较明代多,原独立系统的六科给事中至清时成为都察院所属机构。另有十五道,是按省区划分的都察院所属监察机构,各道均设掌印监察御史、监察御史,掌地方监察和中央各衙门监察事务。职权范围很广。各道监察御史和六科给事中合称"科道官"。15.参考答案:错误16.参考答案:C17.参考答案:春秋时期,各国中央一级的主要职官仍承袭西周制度,尚无太多的变化,但宰相制度确已显端倪。各国都相继出现君主之下执掌朝政的职官。他们的职掌和地位相当于后来的宰相。各国的最高执政这时也有直接称"相"的。战国时期,宰相制始告初步形成。名称虽不一致,职掌却是相同的,协助国王处理全国政务,由国王任免。这一时期的宰相多为客卿,由布衣而置相位者为数不少。18.参考答案: (1)刑部取代大理寺成为审判机关,大理寺专掌案件复核。 (2)重特大案件的"三司会审"和"九卿圆审制"。 (3)地方省一级设专门掌管一省司法的提刑按察使司。 (4)特务组织"厂卫"直接插手与行使审判权。19.参考答案:错误20.参考答案:汉代对地方的监察有所加强。汉初废秦御史名,于各地设监察御史,或由丞相史和特察巡察地方。汉武帝时,又分全国为十三州(部),作为监察区,每州设刺史一人,每年八月巡察所部郡国,"以六条问事"。六条中除一条是监察地方豪右,其余五条都是监察郡国守相等官吏的。至东汉时,刺史才逐步由监察官转为州行政长官。21.参考答案:正确22.参考答案:从隋唐的六部系统与寺监系统的关系来看,是一种总领与隶属的关系,六部属于政务系统,统领政令及节制寺监系统;而寺监等系统则分掌相关的具体事务,接受六部的节制督导。23.参考答案: 九卿则政、事不分,即官职上采取政务与事务合一制;从九卿系统的配置来看,(皇)家、国不分也是一个显著的特点,九卿系统中大部分机构是为皇帝和皇室服务的,并由这些系统逐步渗透出新的外朝官系统。24.参考答案:D25.参考答案:奴隶制时代,中国神权政治在组织机构上的的表现就是各种宗教神职官的设置及其在国家政权中的重要地位,如商代的"多卜"(贞人)和西周中央职官系统中的的太史、太卜和太祝等都是执掌宗教祭祀各方面事物并且地位显赫官员。同时,王或天子即是上天或上帝的代言人,掌握对神和祖先的主祭权并通过所谓神的意志来行使和稳固现实的统治。26.参考答案:正确27.参考答案:正确28.参考答案: 春秋时期,各国中央一级的主要职官仍承袭西周制度,尚无太多的变化,但宰相制度确已显端倪,各国都相继出现君主之下执掌朝政的职官。战国时期,宰相制始告初步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中,宰相为百官之长,"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位高权重"。秦朝时丞相(也称相国)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汉初丞相(吕后以前多称相国)位高权重,"掌丞天子,助理万机",随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深,汉武帝时,丞相的权力开始削弱。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共同为名义上的宰相。至南朝梁时,正式出现了尚书省的名称。尚书省成为最高行政管理系统,尚书令也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隋代的三省长官尚书令(不常授)、左右仆射、内史令、纳言均为宰相。以他官加"参预朝政"、"知政事"名衔执行宰相事务者,也是实际上的宰相。唐太宗时,以"参预朝政"、"参知政事"、"参政朝政"等名衔行使宰相职权,成为实际上的宰相。高宗时期,又以品位较低的官加上"同中书门下三品"``````、"等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名衔行宰相之事,加此称号者即为宰相。宋代的实际宰相机构称"中书门下"(简称"中书")。宰相名称则多有变化。元代的宰相较宋代权重。其宰相制度表现了一定的贵族色彩和民族歧视政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推行一千余年的宰相制度被最后废除。29.参考答案:A30.参考答案:兄终弟及31.参考答案:正确32.参考答案: (1)东汉中后期以来察举制的腐败,需要新的选官制来代替。 (2)东汉中后期的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阻塞了以经学世家为核心的士大夫的仕进之路。经学世家凭借"门生故吏遍天下"的雄厚政治实力。一方面鼓励士大夫与外戚、宦官势力相抗衡。另一方面也需要借助一种新的选官制度来达到自身政治目的,维护自身的利益。 (3)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战祸连年,兵燹不断。士大夫流离迁徙,户籍混乱,秦汉以来形成的乡里组织随之陷入瘫痪。由此,原来在乡举里送基础上产生的察举方法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为争夺人才,扩大社会支持面,曹魏政权也需要采取新的选举方法。 (4)东汉的"清议"之风为九品中正制品评人物、划定等级提供了借鉴标准。 (一)九品中正制创设的合理性及其积极意义: (1)魏文帝创立九品中正制的主观动机是想加强中央对选举大权的控制,同时在曹魏初期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也确实予以了落实。 (2)九品中正制在创立时期,确实起到了唯才是举的积极作用。 (3)九品中正制实际上是西周,两汉乡举里选方法在新形势下的延续。 (二)九品中制的消极意义及社会影响。 (1)九品中制在发展过程中,必然成为门阀士族操纵选举,垄断政治的工具。 (2)造成士族地主与庶族地主的严重对立。33.参考答案:C34.参考答案: (1)在路一级设提点刑狱司,长官为提点刑狱,负责本路所属州县案件判决的审核和每十日上报的"囚帐"。 (2)在州(府)一级设司寇院(后改司理院),以司寇参军(后称司理参军)为长官,协助知州处理本州司法事务。 (3)在京畿地区设立专掌司法刑狱的"提点开封府界诸县镇公事"(南宋称"提点京畿刑狱")。宋代地方司法制度不仅规定州(府)。县长官兼理司法,而且还要亲自审理案件。这种规定为以后各朝所沿袭。35.参考答案:正确36.参考答案: 一.是禁止公荐和经卷之风; 二.是实行多级评卷和复试制度; 三.是实行互保连坐(十人相保)制; 四.是实行锁院制、回避制和别头试; 五.是对考卷糊和誊录; 六.是实行严格的考场监督、门禁和检察之制;七是严禁禁座主、门生关系,通过殿试,使唐代的座主门生变为天子门生。37.参考答案:错误38.参考答案:C39.参考答案:错误40.参考答案: 中国的君主制自公元前21世纪奴隶制时代的夏朝就出现了,至1912年满清帝国被推翻,其间经历了奴隶制时代的宗法等级君主制和封建社会的专制君主制,历时4300年左右的历史。而中国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则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从奴隶社会的宗法等级君主制直接转化过来的,它的形成、发展与演变是与封建经济、社会的形成、发展与演变相始终的。如果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君主政体为标志,统一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前后延续时间长达2300多年的历史。君主专制下的中央集权制度、文官制度以及具体的行政、司法、监察和人事管理制度的完备严密可以说是相应历史时期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制度所无法比拟的。 欧洲的君主制是在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建立后形成的,至今不到二千年的历史;而西欧封建君主制则是在公元476年罗马帝国灭亡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其间经历了分散君主制、等级君主制和君主专制制三个发展阶段。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直到15世纪左右,在新兴资产阶级的拥护下才得以在英法等主要欧洲国家确立,至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789年法国大革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历史不过二、三百年的历史。也就是说,西欧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是与封建制度的解体、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相始终的。41.参考答案:正确42.参考答案:错误43.参考答案:西汉军队分中央与地方军二大类。中央军队负责保卫京师。分南军和北军两大系统。南军由九卿之一的卫尉统领,负责守卫皇宫(驻守于未央宫宫城之内,因未央宫地处长安城内西南部,故名南军)。北军由中尉(武帝时改称执金吾)统领,负责守卫京师(驻守长安城北部,故称北军)。44.参考答案:秦代九卿中,廷尉为中央掌司法的最高官员,其司法机构也称廷尉。地方基层的民事诉讼案件先由乡官啬夫受理,不能解决则上交县,县不能决送郡,郡不能决送中央廷尉,最后由廷尉审理后报呈皇帝裁决。西汉时期,相权较重,对重大案件也有过问乃至审理之权。廷尉作为直接的最高司法官。汉代的司法审判基本采用刑讯逼供制度,一般刑事案件地方一级司法机关可自行处理,死刑和重大疑难案件则需上报廷尉处理,并经皇帝批准。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构,三国、两晋、南朝、北魏均称廷尉(三国初曾称大理),北齐改称大理寺,北周则称秋官大司寇。隋代司法机关为刑部(初称都官)、大理寺,御史台对司法也有监督权。唐代的中央司法机关为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司法活动采取既分工又协作的办法。宋代主要司法审判机关有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审判院,此外还有差遣性质的特别法官,开封府也有独立的司法机构,元朝的司法制度沿用汉制而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中央司法机构有宗正府、刑部、御史台,地方各级机构中,道设有提刑按察使司,路、府、州、县长官兼理司法,但实际司法权掌握在达鲁花赤手中。明代刑部取代大理寺成为审判机关,大理寺专掌案件复核。刑部和大理寺并非清代最高审判机构,凡重大案件和死刑判决由大理寺、刑部、都察院这"三法司"和六部尚书、左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使组成的"九卿会审"来审理和决定,最后由皇帝批准判决。三法司和九卿会审构成清代最高审判机构。45.参考答案:秦中央监察机构是御史大夫寺,其长官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一,为副丞相,掌天下文书。图书秘籍和监察百官,兼有皇帝秘书长和最高监察地方的监御史。46.参考答案:B47.参考答案:第一、实行兵农合一,把府兵进一步与均田制结合起来。第二、在指挥系统和组织编制上的改革。隋府兵的基本编制仍为府,但废除了以前的大柱国大将军,确立了以卫统府之制,中央设十二卫,各置大将军一人、将军二人。48.参考答案: 清代科举,多沿明制,基本内容与明代科举无甚差别。其有变化的,一是乡试和会试后均须经磨勘试卷(即检查试卷)和复试。二是逢国家喜庆大典,在正科之外,另开乡试、会试的"恩科",考试程序、内容与正科乡试、会试相同。三是各级考试放榜分满人和汉人两榜。满人及第多有优待。四是清代始重开制科,主要科目有博学宏词科、经济特科(光绪年间开设)、孝廉方正科(仅在新皇帝继位时才开)。49.参考答案:先秦时期50.参考答案:正确51.参考答案:B52.参考答案:错误53.参考答案:错误54.参考答案:A55.参考答案:正确56.参考答案: (1)定期考试。 (2)以考试成绩的优劣作为取舍依据。 (3)应试者原则上可以自由报名而不必经乡举里选。即所谓"拔牒自进"。 (4)有不同的科目且分科考试。 (5)考试严格规范,有统一的录取标准。 (6)有从地方到中央的逐级考试制度。 (7)育士、选士、任官三位一体,密切结合。57.参考答案:元朝不重科举,主要官职均由蒙古、色目人担任并世代相袭。至太宗时才开始实行科举取士,其后又一度中止,直至仁宗时才重新开科并形成定制。元代科举也分乡试、会试(即礼部试)和廷试三级。但按民族成份不同而在各级考试将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分开考试,分别登榜。试题对蒙古人和色目人比较容易。进士及第授官,蒙古人可得正六品官,汉人则授官七品。这是选官制度上民族不平等性的表现。元代考试重经义轻诗赋。经义在"四书"中选题,答案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准。这对明清八股考试影响较大。58.参考答案:正确59.参考答案:B60.参考答案:宗法制61.参考答案:错误62.参考答案:明初曾沿用元制,以中书省为中央最高行政机构。相权废除以后,朱元璋集皇权、相权于一身,每日要处理大量政事,为保证君权不至旁落,又便于处理政事的需要,内阁制开始产生。明中期以后,内阁"首辅"已成为不被法律认可的实际宰相,内阁也成为事实上的全国行政中枢机构。清入关前和入关初期,实际上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议政王大臣会议",雍正以后,权力又集中在军机处。清代名义上的最高行政机构是内阁。63.参考答案:正确64.参考答案: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研究中国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和特点;王亚南的《中国官僚政治研究》理论性强,主要从政治体制的角度研究中国官僚政治产生的社会基础、特点、变化及官僚主义的流弊;陈寅恪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用西方史学理论、方法与中国传统史学方法相结合是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的典范成果。65.参考答案: 汉代选官多途,主要选官制度为"察举制"和"征辟制"。 (1)按军功赐爵授官。 (2)"郎选" (3)纳粟赐爵授官 (4)察举制 (5)征辟制66.参考答案: 首先由族师、党正、州长层层等把辖区内人材推荐的乡,然后由乡大夫以三年为一期对推荐上来的人才进行总体考核,考核合格的推荐的人材再向上一级推荐。这种由乡里推荐的人才通过二种途径为官。一是由乡大夫层层推荐至天子。由天子选拔其中的优秀者直接任官;二是由乡里将所荐人才推送中央的司徒。这些被推荐上来的称"选士"。然后由司徒评定其中的优秀者送入大学学习。这些送到大学的称"俊士"。俊士学成后即如前所说的由学入官。67.参考答案:元朝正式废除三省制而实行一省制,以中书省为全国政务中枢(其间虽三次设立过尚书省,但不领宰相事而只是主管全国财政,相当于宋代的三司使司,且旋置旋废,不为定制)。执掌最高军政事务的仍为枢密院,但地位较中书省低。长官为枢密使(由太子兼任),其下有枢密副使、同知院事等官。68.参考答案: ①概念的整体性把握。 ②理论的整体建构-如国体与政体,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政治制度与政治制度的管理机制、运行机制、政权结构与政治关系、公共权利与公共事物等等,这些对政治学来说比较常用的理论概念对历史学来说则比较生疏。 ③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强调从政治制度的运行机制和处理各种政治关系的角度去把握静态的政治制度,而这正是历史学家在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方面注意不够的地方。69.参考答案:错误70.参考答案: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的关系是:五军都督府负责军队管理,兵部负责军官选授及奉旨调兵。每逢战事,由皇帝授意兵部委派将官担任总兵官,统领卫所军队出征,战后,总兵官归还印信,士兵回归卫所,这种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相牵制及兵将分离的政策保证了军权集中于皇帝。71.参考答案:C72.参考答案: 起步阶段:(20世纪10-20年代),这一时期,除了用传统方法研究中国政治制度的成果外,出现了用西方资产阶级新方法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一批学术性论文,其中以梁启超和王国维的成果影响最大。 初步繁荣阶段:(20世纪20年代-40年代末),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领域中,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西方资产阶级进化史观及实证方法以及中国传统治史方法齐头并进的时期。表现: ①多种理论和方法的运用。 ②出现了一批中国政治制度的通史、断代史和专史性质的学术著作。 相对沉寂阶段:特点是: ①政治禁忌太多,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局限在唯物史观和阶级分析法。 ②局限在历史学的领域,缺乏从政治学角度研究中国政治制度运行机制的成果。 ③研究成果减少。 空前繁荣阶段:(1978-迄今)主要表现是: ①学术性论文和专著成倍增长。 ②禁区冲破后多种理论和多学科方法的综合运用。 ③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有向政治学转移的趋势。 ④以史资治。73.参考答案:错误74.参考答案: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一个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这三个历史时期年代学的项目。75.参考答案:地方路一级由转运使、提点刑狱、提举常平兼本路监察,州(府)设通判兼掌对知州、知府等州县官员的监察,称"监州"。此外还有临时差遣性的观察使、按察使、外任使等。76.参考答案:启77.参考答案:B78.参考答案: 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内部阶段划分可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阶段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建立与政治制度的初步确立时期,即历史上的夏王朝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禅让制(传贤制)为王位世袭制度所取代,部族奴隶制得以建立。 第二阶段宗法社会与宗法等级君主制的建立与初步发展时期,即历史上的商王朝时期(公元前16世纪-11世纪)。这一时期,奴隶制的生产方式及其上层建筑得以全面占据主导地位。 第三阶段奴隶制的生产方式及其上层建筑趋于成熟,宗法等级君主制的完善和各项政治制度的制度化时期,即历史上的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0年),这是中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第四阶段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时期即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政治制度的变化标志:周天子权力衰微,诸侯权力上升,诸侯并峙,大国争霸,分封制逐渐为郡县制所取代;宗法制趋于瓦解;礼制破坏,封建生产方式及其政治制度处于萌生时期。79.参考答案: (1)通过"杯酒释兵权"等手段,解除了原禁军统领和节度使的兵权,使节度使成为有名无实的"官"一类虚职。 (2)改革禁军高级指挥系统,废去原禁军最高统帅"殿产都点检"这一职衔。 (3)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这种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割保证了军权集中于皇帝。 (4)在禁军兵力配备上,实行强干弱枝,内外相制的方法,即把禁军中京师的驻军与各地的驻军大约各占一半。 (5)为防止将领掌握军权而实行兵将分离政策。通过"更戍法",对禁军采取定期轮换的办法。也直接造成宋朝军队的战斗力不强。 (6)"守内虚外"的战略部署。宋统治者认为:兵变和民变是心腹之患,辽、西夏、金的侵扰不过是肘腋之患。由此造成宋将主要兵力集中于京师和内地,对辽、西夏、金则采取协退让的守势。 (7)养兵政策。凡遇大灾荒之年,即派人到灾区大量募饥民为兵。 (8)宋为防止武将权重,还普遍推行重文抑武决策,武将的社会地位较低。80.参考答案: "战国封建说":以郭沫若、白寿彝、林甘泉等人为代表的战国封建说主张:以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为奴隶社会的起点,以春秋时期作为奴隶社会结束的阶段,自战国后中国进入封建社会。 "西周封建说":以吕振羽、范文澜、翦伯赞为代表的西周封建说主张以商代作为奴隶社会结束的阶段,西周后中国进入封建社会。 "魏晋封建说":以尚钺、王仲荦、何兹全为代表的魏晋封建说主张:自秦汉以前中国还处在奴隶社会时期,魏晋以后中国才进入封建社会。81.参考答案: 中央行政体制从组织机构与相应的官制配置来看,可以分为以宰相为核心的中枢系统和一般政务执行系统两个层级。所谓中枢核心系统指官僚机构中奉行君主旨意议策、决策,总领政务的机构,它的主体即宰相机构及其制度配置。中国封建官制中的中枢机构从战国到清,总体线索是由将相制到三公制、三省制、二府制、一省制、内阁制和军机处。 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制度在各国的逐次建立,封建的职官制度也相应形成,将、相分治始成定制。秦朝中央官制以三公九卿为主干,其中的"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职权最重,由丞相府、太尉府、御史大夫寺构成中央的中枢核心机构。汉承秦制,西汉初年仍以三公系统为中枢核心机构。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公制逐渐向三省制过渡,三省制初步形成。隋唐五代中枢机构以三省制为主体、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太尉、司徒、司空)虽置,均为荣誉性职位,无实权,无僚属。宰相机构为三省。唐朝立国后,上承隋制,继续完善和发展了三省制。宋代,中枢机构又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三省制向"二府制"过渡。"中书门下"与枢密院这种所谓"二府制",构成宋代的中枢系统。明朝废除相权后为保证君权不至旁落,又便于处理政事的需要,内阁制开始产生。内阁成为事实上的全国行政中枢机构。清代的中枢机构几经变化,较为复杂,名义上的最高行政机构仍为内阁。82.参考答案: (1)监察机构有北京、南京两套系统。中央最高监察机构称都察院。 (2)按省区划分,明分十三道监察区,设十三道监察御史110人,"主察内外百司之官邪"。除都察院,明还有专门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