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板块4第2课时破解实验大题掌握审答技巧学案新人教版_第1页
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板块4第2课时破解实验大题掌握审答技巧学案新人教版_第2页
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板块4第2课时破解实验大题掌握审答技巧学案新人教版_第3页
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板块4第2课时破解实验大题掌握审答技巧学案新人教版_第4页
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板块4第2课时破解实验大题掌握审答技巧学案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3-第2课时破解试验大题驾驭审答技巧试验题是高考生物试题中常考题型之一,体现了考纲中“试验与探究实力”的4个基本要求。其中,分析与设计类试验题成为近年高考生物常考题型之一。考生解答时经常存在“看不懂题”“没有思路”,对试验原理的阐述、试验思路的表达、试验步骤的完善、试验方案的评价一筹莫展,从而得分率极低。为攻克这一难点,现从“如何破题”和“如何答题”两方面赐予重点指导,让考生入题快、答题准。一审题入题——从4个方向找寻解题思路eq\o(\s\up7(),\s\do5(方向一))从试验材料找寻解题思路典例1(2024·安徽高三模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颜色可随pH增大由紫红色变成蓝色;Na2MoO4含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无机盐,其溶液呈弱碱性。现有光学显微镜、微量移液器、紫色洋葱鳞片叶、A液(0.005mol/L的Na2MoO4溶液)、B液(含有适量ATP的0.005mol/L的Na2MoO4溶液)等,A液、B液均不会使细胞发生质壁分别。请探究MoOeq\o\al(2-,4)进入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运输方式(不考虑其他因素引起的细胞液pH变更)。(1)你的假设是。(2)试验步骤①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多个。②比照组的处理:取一个临时装片,用微量移液器吸取200μL的A液,在盖玻片的一侧分次滴加,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待A液充分浸润细胞时,吸去多余的溶液。显微镜下将会视察到,记录。③试验组的处理:,在盖玻片的一侧分次滴加,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待其充分浸润细胞时,吸去多余的溶液,然后用显微镜视察和记录。(3)预料试验结果及结论:。【解题引导】本试验的目的是“探究MoOeq\o\al(2-,4)进入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运输方式”。(1)由于MoOeq\o\al(2-,4)属于离子,其进入细胞的运输方式不行能是自由扩散,但不能确定是帮助扩散还是主动运输,因此,可以提出假设“MoOeq\o\al(2-,4)进入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当然,也可以提出“MoOeq\o\al(2-,4)进入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运输方式是帮助扩散”。(2)假设须要通过视察和试验进一步验证和完善。试验步骤的设计,须要结合试验材料进行,因此,须要对试验材料进行分类分析。分析要点如下。生物材料及生命特性: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能发生质壁分别,细胞液颜色可随pH增大由紫红色变为蓝色。特别材料及特别之处:A液(呈弱碱性)和B液,都不会引发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别,都能供应MoOeq\o\al(2-,4),B液还能供应ATP;微量移液器,通过引流法使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分别浸润在A液和B液中。一般材料及常见用途:光学显微镜等,用于显微视察。(3)两组的唯一不同是ATP的有无,若ATP的存在促进了MoOeq\o\al(2-,4)进入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说明MoOeq\o\al(2-,4)进入细胞的过程中,ATP起到了作用,说明该过程是主动运输,否则为帮助扩散。因此,试验结果有两种可能,分别对应不同的结论。【答案】(1)MoOeq\o\al(2-,4)通过主动运输(答“帮助扩散”也可以,试验过程及预期结果要与之匹配,答“自由扩散”不得分)进入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2)②一部分细胞由紫红色变成蓝色变色细胞个数(比例)和变色所需时间③另取一个临时装片,用微量移液器吸取等量B液(3)若试验组由紫红色变成蓝色的细胞数量较多,变色所需时间较短,则MoOeq\o\al(2-,4)进入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若试验组由紫红色变成蓝色的细胞数量和变色所需时间与比照组相差不大,则MoOeq\o\al(2-,4)进入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运输方式为帮助扩散技法点拨:全部的探究性试验都离不开试验材料和试验用具。当解题思路偏离正轨时,分析试验材料用具(试剂)是找回解题思路的途径之一。若试验材料种类较为简洁,则需对试验材料进行深化分析,假如试验材料种类较为困难,可考虑分类分析。eq\o(\s\up7(),\s\do5(方向二))从试验目的找寻解题思路典例2(2024·黑龙江铁人中学高三模拟)单细胞铜绿微囊藻大量繁殖可形成水华,受到广泛关注。有人提出假设:粉绿狐尾藻(一种高等水生植物)能产生某种化学物质,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请完成试验设计,探究该假设是否成立。(1)试验步骤①材料打算:在装有7000mL蒸馏水的玻璃缸中种植肯定数量且生长良好的粉绿狐尾藻,在相宜条件下培育8d。打算接种用的铜绿微囊藻。②培育液配制:用蒸馏水配制A培育液;用微孔滤膜过滤①中玻璃缸中的培育液,用滤液代替蒸馏水配制B培育液。③试验分组:取锥形瓶6个,分为两组。在试验组的3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150mL培育液。在比照组的3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150mL培育液;④接种与培育:在6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并将上述锥形瓶置于相同且相宜的条件下培育8d。⑤视察与统计:每天定时用血细胞计数板对6个锥形瓶内铜绿微囊藻进行计数,计算两组平均值并比较差异。(2)若该假设不成立,则试验结果是。【解题引导】(1)试题给出信息“有人提出假设:粉绿狐尾藻(一种高等水生植物)能产生某种化学物质,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和“完成试验设计,探究该假设是否成立”,这样本试验的试验目的就很明显了,是“探究粉绿狐尾藻产生的某种化学物质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由此可以分析试验的自变量是“粉绿狐尾藻产生的化学物质”,因变量是“铜绿微囊藻生长状况”。由此可知,在试验组的3个锥形瓶中应加入B培育液,在比照组的3个锥形瓶中应加入用蒸馏水配制的A培育液。然后,试验组和比照组的锥形瓶中都要加入等量且适量的铜绿微囊藻(即在6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铜绿微囊藻)。(2)若试验结果中比照组与试验组中结果一样,则说明粉绿狐尾藻产生的某种化学物质对铜绿微囊藻生长没有影响,假设不成立。【答案】(1)③BA④等量且适量的铜绿微囊藻(2)两组的平均值相等或基本相等技法点拨:在探究性试验中,试验目的是核心:问题的提出、假设的作出最终将由“有明确试验目的”的试验完成;设计试验思路、写出试验步骤是“有明确试验目的”的试验完成的保障;试验结果、试验结论、表达与沟通则是“有明确试验目的”的试验操作后的全方位分析。因此,探究性试验题无论供应什么信息,都会“透露”试验目的这个核心信息,考生无论面对何种试验试题,都要明确试验目的,当然,试验目的的明确,有时会从试验程序、试验材料、试验结果、试验结论入手。eq\o(\s\up7(),\s\do5(方向三))从试验程序找寻解题思路典例3(2024·全国卷Ⅰ)为了探究生长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某探讨小组将某品种植物的盆栽苗分成甲、乙两组,置于人工气候室中,甲组模拟自然光照,乙组供应低光照,其他培育条件相同。培育较长一段时间(T)后,测定两组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更的光合作用强度(即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汲取CO2的量),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更趋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推断,光照强度低于a时,影响甲组植物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是。(2)b光照强度下,要使甲组的光合作用强度上升,可以考虑的措施是提高(填“CO2浓度”或“O2浓度”)。(3)播种乙组植株产生的种子,得到的盆栽苗依据甲组的条件培育T时间后,再测定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更的光合作用强度,得到的曲线与甲组的相同。依据这一结果能够得到的初步结论是。【解题引导】(3)小题的解答是难点,有的考生可能完全没有解题思路。事实上,解题思路来源于对试验程序的分析。一个探究性试验共有六个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试验、进行试验、分析结果并得出结论、表达和沟通。试题中“播种乙组植株产生的种子,得到的盆栽苗依据甲组的条件培育T时间后,再测定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更的光合作用强度,得到的曲线与甲组的相同”的阐述,明显属于“设计试验”后的“进行试验”。本小题所述试验对前一个探究试验中“乙组植株”进行了进一步探讨。乙组植株与甲组植株有什么区分?区分是低光照条件下培育的乙组植株即使供应正常光照,光合作用强度也依旧很低。明显,探讨者发觉了一个现象:低光照条件下培育的该品种植物即使复原正常光照也无法复原正常光合作用强度。进而推出这是一种变异现象。那么,这种变异是可遗传变异还是不遗传变异?假如是可遗传变异,那么乙组植株的后代应依旧具有亲代的特点,对乙组植株的有性生殖后代进行与甲组条件相同的试验探究,即可判明。在基于以上试验程序的分析后,解题思路便清楚了,试验结论应当落点于“低光照条件下培育的乙组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在正常光照下难以复原正常是不遗传变异,只是由低光照培育条件引起的。”【答案】(1)光照强度(2)CO2浓度(3)乙组光合作用强度与甲组的不同是由环境因素低光照引起的,而非遗传物质的变更造成的技法点拨:探究性试验程序在中学生物教材中不止一次以实例的方式呈现,驾驭探究性试验程序是解答分析与设计类试验题所必需的。驾驭探究性试验程序,并非要求考生记住各个环节的名称,而是要求考生驾驭开展探究性试验的思路。探究性试验程序一般分为六个环节,如图所示:eq\x(提出问题)→eq\x(作出假设)→eq\x(设计试验)→eq\x(进行试验)→eq\x(\a\al(分析结果,,得出结论))→eq\x(表达和沟通)各环节的相关分析,如表所示:序号环节各环节的主要任务高考常见考法考生常见错误1提出问题精确表述想探究的问题很少干脆设问忽视此环节,干脆思索试题中的详细问题,导致答题方向“跑偏”2作出假设依据已学学问对提出的问题尝试说明让考生依据试题供应的信息,写出自己的假设不依据试题供应的信息作出假设;作出的假设没有科学依据,属于盲目猜想3设计试验围绕提出的问题和作出的假设设计试验让考生写出试验设计思路,写出(或补充)试验步骤辨别不清试验设计思路和试验步骤;表述时词不达意;不会用生物术语答题4进行试验依据试验方案操作,记录试验结果让考生对试验操作进行评价或修改找不到试验操作错误的地方;修改方案表述不清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将试验结果与“假设”比较,得出结论让考生依据试验结果,写出试验结论或分析异样试验结果出现的缘由辨别不清试验结果与试验结论;不能对异样试验结果出现的缘由进行正确、完整表述6表达和沟通质疑试验探究过程并进行说明让考生评价、修改试验方案,或阐述试验方案设计的原理对试题供应的试验方案盲目认同,找不出错误;对试题供应的试验方案无法修改或评价;答不出试验原理或不能精炼地写出试验原理eq\o(\s\up7(),\s\do5(方向四))从答题流程找寻解题思路典例4(2024·天津高三模拟)药物X为激素类药物。为探究其对机体排卵的影响,某同学选用若干条发育状况相同的成年雌性鳙鱼进行试验,回答下列问题。(1)请完善下面的试验步骤:①将鳙鱼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的处理是注射适量的用质量分数为0.65%的NaCl溶液配制的药物X溶液,乙组的处理为。②将上述两组鳙鱼置于的条件下饲养。③一段时间后,统计两组鳙鱼排卵的数量,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2)试验结果与分析:若甲组鳙鱼的排卵数量大于乙组,则说明药物X;若甲组鳙鱼的排卵数量与乙组的相当,则说明药物X。(3)经检测,药物X与鳙鱼垂体中某种物质的结构非常相像,该同学测定了两组鳙鱼体内雌性激素的含量,发觉甲组的雌性激素含量高于乙组。请你对药物X的作用机理作出说明:。【解题引导】第一步:明确试验目的。该试验的目的是“探究药物X对机体排卵的影响”。结合题干“药物X为激素类药物”“选用若干条发育状况相同的成年雌性鳙鱼进行试验”等信息,推知激素类药物X可能对雌性鳙鱼的排卵产生影响。其次步:分析材料试剂。对题目涉及的材料试剂进行分类:生物材料——成年雌性鳙鱼;试验试剂——质量分数为0.65%的NaCl溶液、药物X;其他材料用具——注射器、饲养缸等。第三步:反复通读题意。结合题干可知,本试验为探究药物X对机体排卵的影响,依据探究试验一般操作步骤“取材、分组、编号(共性处理)→变量处理(限制单一变量)→培育或饲养(限制无关变量)→视察、记录与分析(结果处理)→得出结论”,经过反复通读,可完成须要补充的试验步骤。以本题为例,详细分析过程见下表:试验操作步骤隶属环节答案须要留意的地方①将鳙鱼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的处理是注射适量的用质量分数为0.65%的NaCl溶液配制的药物X溶液,乙组的处理为取材、分组、编号(共性处理)→变量处理(限制单一变量)注射等量的不含药物X的质量分数为0.65%的NaCl溶液随机分组;限制单一变量:甲组加药物X,乙组不加药物X②将上述两组鳙鱼置于的条件下饲养培育或饲养(限制无关变量)相同且相宜对无关变量限制的要求是相同且相宜③一段时间后,统计两组鳙鱼排卵的数量,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视察、记录与分析甲、乙两组雌性鳙鱼的排卵数量是本试验的因变量试验结果与分析:若甲组鳙鱼的排卵数量大于乙组,则说明药物X;若甲组鳙鱼的排卵数量与乙组的相当,则说明药物X分析试验现象,得出结论药物X有促进雌性鳙鱼排卵的作用或对雌性鳙鱼的排卵没有影响对比试验的自变量,分析试验的因变量,找出其中的因果逻辑关系后续探讨:经检测,药物X与鳙鱼垂体中某种物质的结构非常相像,该同学测定了两组鳙鱼体内雌性激素的含量,发觉甲组的雌性激素含量高于乙组。请你对药物X的作用机理作出说明:后续试验探究药物X可能与促性腺激素有相同作用,能促进雌性激素的合成,进而促进鳙鱼卵细胞的生成和排卵结合题意和所学学问进行合理推导: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进雌性激素的合成与分泌→促进卵细胞的生成和排卵【答案】(1)①注射等量不含药物X的质量分数为0.65%的NaCl溶液②相同且相宜(2)有促进雌性鳙鱼排卵的作用对雌性鳙鱼的排卵没有影响(或没有促进作用)(3)药物X可能与促性腺激素有相同作用,能促进雌性激素的合成与分泌,进而促进鳙鱼卵细胞的生成和排卵技法点拨:解题牢记“3”“3”“1”在解题时应明确“3”“3”“1”是什么。第一个“3”指三个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其次个“3”指试验步骤“三步曲”:共性处理、变量处理和试验结果处理。“1”指试验目的只有一个。解答任何试验题,都要牢记程序,不忘“3”“3”“1”,先找寻解题思路,再思索详细问题。二规范答题——从3个角度提高文字表述的精确性eq\o(\s\up7(),\s\do5(角度一))怎样完整写出试验思路与试验步骤典例1(2024·贵州高三模拟)谷类种子和油料种子分别以淀粉和脂肪为主要储能物质,种子萌发时这两种物质都可氧化分解为CO2和H2O。请回答问题。(1)淀粉和脂肪两种物质中,是细胞内更优良的储能物质,从元素组成上看,缘由是。(2)现有谷类种子和油料种子各一组,请依据种子在相宜条件下萌发时的O2消耗量与CO2释放量的关系,设计试验以确定种子的类型,简要写出:①试验思路;②预期试验结果及结论。【解题引导】本题是较为典型的探究性试验题,试题先对探究性试验的原理进行提问,再有针对性地考查试验设计实力,这样的设置既体现了试题的难度梯度,也为考生解答第(2)小题给足了提示。(1)脂肪是细胞内更优良的储能物质,脂肪分子中氧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多。所以,从元素组成上看,淀粉和脂肪两种物质中,脂肪是更优良的储能物质。(2)试验目的从表面上看是“确定种子的类型”,实质是探究“种子在相宜条件下萌发时的O2消耗量与CO2释放量的关系”与“种子的类型”之间的关系,试验的自变量是“种子的类型”,依据题干“谷类种子和油料种子分别以淀粉和脂肪为主要储能物质”的提示,本试验中种子的类型为含淀粉多的谷类种子和含脂肪多的油料种子,因变量为种子萌发时的O2消耗量与CO2释放量的关系。依据细胞有氧呼吸的过程可知,O2与[H]结合产生水,能供应更多的[H]的化合物,须要消耗更多的O2。因此,试验设计的思路应为将谷类种子和油料种子放置于相宜条件下萌发,分别检测这两组种子萌发时O2消耗量和CO2释放量的比值(或分别检测这两组种子萌发时CO2释放量和O2消耗量的比值),比较两组比值的大小。淀粉含量多的种子在萌发时,消耗的O2要少,因此,萌发时O2消耗量和CO2释放量的比值低(或CO2释放量和O2消耗量的比值高)的一组为谷类种子;萌发时O2消耗量和CO2释放量的比值高(或CO2释放量和O2消耗量的比值低)的一组为油料种子。【答案】(1)脂肪脂肪分子中氧的含量远远少于淀粉,而氢的含量更多(2)①分别检测这两组种子萌发时O2消耗量和CO2释放量的比值(或分别检测这两组种子萌发时CO2释放量和O2消耗量的比值),比较两组比值的大小。②萌发时O2消耗量和CO2释放量的比值低(或CO2释放量和O2消耗量的比值高)的一组为谷类种子;萌发时O2消耗量和CO2释放量的比值高(或CO2释放量和O2消耗量的比值低)的一组为油料种子。典例2(2024·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三模拟)重金属离子会导致蛋白质分子变性。为探究铜离子能否使唾液淀粉酶失活,某同学进行了试验,试验步骤如下(已知SOeq\o\al(2-,4)对试验结果没有影响)。(1)试验步骤试验步骤试管甲试管乙步骤1加入1%CuSO4溶液和pH为6.8的缓冲液各1mL加入A步骤2各加入1%唾液淀粉酶溶液1mL,混匀后放置一段时间步骤3各加入1%淀粉溶液1mL,B步骤4取出试管,各加入1%碘溶液3滴,视察颜色变更(2)探讨与分析①试验中设置试管乙的目的是,表中A处应为;B处为。②若铜离子能使唾液淀粉酶失活,理论上两支试管最可能的试验结果是试管甲中溶液,试管乙中溶液(两空均填“变蓝”或“不变蓝”)。③试验中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④有同学提出由于CuSO4溶液呈蓝色,用上述步骤的检测方法可能会对试验结果产生干扰,请你提出另外一种结果检测方法并预料试验结果。a.试验思路:。b.若铜离子能使唾液淀粉酶失活,预料试验结果应当是试管甲中;试管乙中。【解题引导】(2)①本试验的自变量是铜离子的有无,因此试管乙属于比照组,应在试管乙中加入蒸馏水和pH为6.8的缓冲液各1mL(A处);酶促反应要在肯定温度下进行,因此将唾液淀粉酶溶液与淀粉溶液混合后,要在相宜温度(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37℃)下保温一段时间(B处)。②试管甲中有铜离子,若其可使唾液淀粉酶失活,则加碘液检测后理论上试管中溶液变蓝;而试管乙中唾液淀粉酶活性正常,淀粉被水解,生成还原糖,因此加碘液检测后理论上试管中溶液不变蓝。③由于该试验的自变量是铜离子的有无,pH等条件为无关变量,因此,在试管中加入pH为6.8的缓冲液的目的是维持反应液中pH的稳定,解除pH对试验结果的影响。④为了解除CuSO4溶液本身颜色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本试验还可以检测还原糖的产生。检测还原糖时只需往步骤3后的试管中加入斐林试剂,65℃恒温水浴加热,视察颜色变更即可。试管甲中铜离子可使唾液淀粉酶失活,则淀粉没有被水解,经斐林试剂检测后试管中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试管乙中唾液淀粉酶没有失活,淀粉被水解产生还原糖,经斐林试剂检测后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答案】(2)①比照蒸馏水和pH为6.8的缓冲液各1mL相宜温度(37℃)下保温一段时间②变蓝不变蓝③维持反应液中pH的稳定④a.用斐林试剂检验两支试管中是否含有还原糖b.无砖红色沉淀出现砖红色沉淀技法点拨:1.试验思路与试验步骤的异同要求写出或补充试验思路与试验步骤是探究性试验题最为常见的考查形式,完备答案呈现的前提是突破一个难点:试验思路与试验步骤有何异同?现以“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中植物细胞的失水过程为例,分析如下:表述范例主要特点考题特点得分要点区分要点试验思路将植物细胞浸润在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视察其变更言简意赅多数试题要求“写出”试验思路,很少要求“补充”试验思路必需体现“自变量”和“因变量”,对“无关变量”表述时留意体现“相宜且相等”思路,是“想”法试验步骤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临时装片。用低倍显微镜视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紫色的中心液泡的大小。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用低倍显微镜视察,看细胞的中心液泡是否渐渐变小精准微小经常要求“补充部分”试验步骤,很少要求“写出全部”必需体现“自变量”如何设置、“因变量”如何获得、“无关变量”如何保证相同且相宜步骤,是“做”法2.留意事项要求写出试验思路和试验步骤的试题,都要留意“无关变量”的描述,尤其是写出试验步骤类试题。因为无关变量是确定试验成败的关键因素,写试验步骤时,必须要对无关变量的操作作出说明。在一个试验中,人为设置的变量,除了自变量,都是无关变量,若已经学习过无关变量的详细内容(如某种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7℃),则需明确写出;若没有学习过无关变量的详细数值(如保温时间),则可用“相宜且相等”“志向条件下”等文字表述。eq\o(\s\up7(),\s\do5(角度二))如何精确表达试验结果和试验结论典例3(2024·新疆高三模拟)为了探究湖泊中不同深度的蜗牛和不同深度的吸虫之间的寄生关系,科研工作者进行了下列探讨:①分别从湖泊浅、中、深水区捕获等量且足量未感染吸虫的蜗牛,将每种来源的蜗牛随机均分为3组;②分别从湖泊浅、中、深水区感染吸虫的蜗牛体内取出具有感染实力的吸虫,按来源分别进行培育;③将每种来源的3组未感染吸虫的蜗牛分别放入含不同来源吸虫的环境中(其他条件相同且相宜);④培育相同时间后,分别统计各环境中3组蜗牛的吸虫感染率,绘制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与试验结果不相符的是(D)A.试验中,来自浅水区的蜗牛的吸虫感染率最高B.不同深度的蜗牛更简洁感染来自相同深度的吸虫C.本试验中涉及的变量许多,其中自变量不止一个D.来自深水区的蜗牛感染率低可能是因为种群密度小,相互传染少【解题引导】本题中试验的目的是“探究湖泊中不同深度的蜗牛和不同深度的吸虫之间的寄生关系”,自变量为“湖泊中不同深度的蜗牛”和“湖泊中不同深度的吸虫”(随后的试验操作中提示探讨湖泊浅、中、深三个不同深度),因变量为“蜗牛和吸虫之间的寄生关系”,试验步骤中“等量且足量未感染吸虫的蜗牛”“随机均分”“从湖泊浅、中、深水区感染吸虫的蜗牛体内取出具有感染实力的吸虫”“按来源分别进行培育”“其他条件相同且相宜”“培育相同时间”均属于限制无关变量;“将每种来源的3组未感染吸虫的蜗牛分别放入含不同来源吸虫的环境中”属于自变量的设置;“各环境中3组蜗牛的吸虫感染率”属于因变量的详细测量指标,“绘制曲线”属于对因变量详细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从坐标曲线图可知,试验中,来自浅水区的蜗牛,无论在哪种环境中,均较其他两组来源的蜗牛感染率高,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来自浅水区的蜗牛的吸虫感染率最高”,A正确。从坐标曲线图可知,来自浅水区的蜗牛,在含浅水区吸虫的环境中感染率最高,来自中水区的蜗牛,在含中水区吸虫的环境中感染率最高,来自深水区的蜗牛,在含深水区吸虫的环境中感染率最高,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不同深度的蜗牛更简洁感染来自相同深度的吸虫”,B正确。从试题文字信息可知,本试验涉及的变量(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较多,其中自变量有两个,分别为“湖泊中不同深度的蜗牛”和“湖泊中不同深度的吸虫”,C正确。本试验中不同水层蜗牛数量相等,所以依据试验结果不能得到该结论,D错误。【答案】D典例4(2024·南京模拟)为探究NaCl对某植物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某探讨小组做了相关试验,请回答下列问题(注:检测期间细胞呼吸速率用CO2产生速率表示为2μmol·m-2·s-1,净光合速率用CO2汲取速率表示)。(1)试验步骤:①选取若干株的该植物幼苗,平均分成组,依次编号。②每天傍晚分别将喷洒在各组幼苗的叶片上,次日上午10:00测定净光合速率。(2)试验结果与分析试验结果如图所示,经分析可以得出结论:。(3)请绘制该试验中总光合速率随NaCl溶液浓度变更的曲线。[解题观摩]本试验的目的为“探究NaCl对某植物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分析试验结果柱状图中的信息可知,自变量是“NaCl溶液浓度”,因变量“净光合速率”的详细测量指标是CO2汲取速率,除自变量外,其余对试验结果有影响的变量均为无关变量,包括“检测期间细胞呼吸速率用CO2产生速率表示为2μmol·m-2·s-1”(1)试验步骤一般包括取材、处理→(培育)视察、记录两大环节:①“选取若干株的该植物幼苗,平均分成组,依次编号”属于取材的环节,主要考虑的是无关变量“生长状况等方面相同”,从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数据可知,试验共进行了7组。②“每天傍晚分别将喷洒在各组幼苗的叶片上”属于处理,即对“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这一自变量的设置,考虑到试验步骤表达要关注“单一变量原则”,进一步完善为“等量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次日上午10:00测定净光合速率”属于视察与记录。(2)试验结果与分析:题图是对试验结果的统计,体现了7个详细的NaCl溶液浓度和净光合速率的详细数据,能够得到的结论是在肯定范围内,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该植物幼苗的净光合速率也随之上升;当NaCl溶液浓度超过肯定值以后,该植物幼苗的净光合速率则随之降低。(3)绘制该试验中总光合速率随NaCl溶液浓度变更的曲线,是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须要体现自变量和因变量的详细数据,并将详细数据“描点连线”,最终得到变更曲线。题图已经给出NaCl溶液浓度的详细数值,总光合速率可以通过公式“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计算。【答案】(1)①生长状况(或生理状态)等方面相同7②等量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2)在肯定范围内,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该植物幼苗的净光合速率也随之上升;当NaCl溶液浓度超过肯定值以后,该植物幼苗的净光合速率则随之降低(3)如图所示。技法点拨:试验结果是“详细的数据或现象”,试验结论是“依据试验结果详细的数据或现象总结出来的规律,是可以用来与他人沟通的概括性语言”,对试验结果的分析与预料不是试验结论。试验结果的文字表述肯定要详细、精确;对试验结论进行描述的文字只要反映一般规律即可,构思答案时,假如有学过的结论性语句,则最好干脆“拿来”,如“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