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模拟】语文高考考试试题(附答案)_第1页
【全真模拟】语文高考考试试题(附答案)_第2页
【全真模拟】语文高考考试试题(附答案)_第3页
【全真模拟】语文高考考试试题(附答案)_第4页
【全真模拟】语文高考考试试题(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将义龙考核料测械及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I卷(阅读题共76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多余一句话

秋林

那天,我坐公交车去找朋友.

车上人不多,但也没有空位子,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一个年轻人,干干瘦瘦的,戴个眼

镜,身旁有几个大包,一看就是刚从外地来的.他靠在售票员旁边,手拿着一个地图在认真研究着,眼不时露

出茫然的神情,估计是有点儿迷路了.

他犹豫了半天,很不好意思地问售票员:“去颐和园应该在哪儿下车啊?”

售票员是个短头发的小姑娘,正剔着指甲缝呢.她抬头看了一眼外地小伙子说:“你坐错方向了,应该到

对面往回坐.”

要说这些话也没什么错了,但是售票员可没说完,她说了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拿着地图都看不明白,

还看个什么劲儿啊!”售票员姑娘眼皮都不抬.

外地小伙儿可是个有涵养的人,他嘿嘿笑了一笑.旁边有个大爷可听不下去了,他对外地小伙子说:“你

不用往回坐,再往前坐四站换904也能到.”

要是他说到这儿也就完了那还真不错,既帮助了别人,也挽回北京人的形象.可大爷一定要把那多余的

最后一句话说完:“现在的年轻人哪,没一个有教养的!”

站在大爷旁边的一位小姐就忍不住了:“大爷,不能说年轻人都没教养吧,没教养的毕竟是少数嘛,您这

么一说我们都成什么了!”

这位小姐穿得挺时鬓,两细带子吊个,:、背心,脸上化着鲜艳的浓妆,头发染成火红色.可您瞧人这话,不

像没教养的人吧,跟大爷还“您”啊“您”的.谁叫她也忍不住非要说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呢:“就像您这

样上了年纪看着挺慈祥的,一肚子坏水儿的可多了呢!”

没有人出来批评一下时髦的小姐是不正常的.这不,一个中年的大姐说了:“你这个女孩子怎么能这么

跟老人讲话呢,要有点儿礼貌嘛,你对你父母也这么说吗?”

您瞧大姐批评得多好!把女孩子爹妈一抬出来,女孩子立刻就不吭声T.要说这会儿就这么结了也就算

了,可大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还没说呢:“瞧你那样,估计你父母也管刀了你.打扮得跟鸡似的!”

后面的事大家就可想而知了,简单地说,出人命的可能都有.这么吵着闹着,车可就到站了.车门一开,售

票员小姑娘说:“都别吵了,该下的赶快y车吧,另外把自己正事儿给耽误了.”

当然,她没忘了把最后一句多余的话给说出来:“要吵统统都给我下车吵去,不下去我车可不走了啊!

烦不烦啊!”

烦不烦?烦!不仅她烦,所有乘客都烦了!整个车痴这可叫炸了窝了.骂售票员的,骂外地小伙子的,骂

时髦小姐的,骂中年大姐的,骂天气的,骂自个儿孩子的.真是人声鼎沸,甭提多热闹了!

那个外地小伙子一直没说话,估计受不了了,大叫一声:“都别吵了!都是我的错,我自个儿没看好地图,

让大家跟着生一肚子气!大家就算给我面子,都别吵了行吗?”

声音很快平息下来,但你们不要忘了,外地小伙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还没说呢:“早知道北京人都是这

么一群不讲理的王八蛋,我还不如不来呢!”

想知道事情最后的结果吗?

我那天的事情没有办成,大伙儿先被若到公安局录了口供,然后到医院外科把头上的伤给处理了一下.

我头上的伤是在混战中被售票员小姑娘用票匣子给砸的.你们可别认为我参与了他们打架,我是去劝架来看.

我呼吁他们都冷静一点儿,有话好好说.

我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就是售票员说话不得体吗?你们也当她是个傻瓜,和她计较什么

呢?”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情节并不复杂,以对话为主,也有少许议论,中间穿插人物外貌、神情、动作等描写,突出了不同人物

的身份特点.

B.小说中的人物基本上前-一句是好话,后一句却引人反感,这说明人们既有讲理的一面,也有修养缺失的一

面.

C.小说开头“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能够表现出乘坐公交车时乘客无聊的心态,为下面

的争吵埋下了伏笔.

D.“我”本是旁观者,而在结尾的时候也成为事件的参与者,读来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既幽默有趣,

又引人深思.

2.从小说中看,你觉得造成“多余一句话”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3.小说情节中每当事情要解决时却被“多余一句话”所打破,这样安排有什么样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

进行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61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方岳贡,字四长,谷城人.天启二年进士.授户部主事,进郎中.历典仓库,督永平粮储,并以廉瑾闻.

崇祯元年,出为松江知府.海滨多盗,漏得辄杖杀之.郡东南临大海,飓潮冲击,时为民患,筑石提二十里

许,遂为永利.郡漕京师数十万石,而诸仓乃相距五里,为筑城垣护之,名曰"仓城”.他如救荒助役、修学课

士,咸有成绩,举卓异者数矣.薛国现败,其私人上海王陛彦下吏,素有隙,因言岳贡娄馈国观三千金,遂被逮.

士民诣阙讼冤,巡抚黄希亦白其诬,下法司澈奏.一日,帝晏见辅臣,问:“有一知府积俸十余年,星举卓异者

谁也?”蒋德璟以岳贡对.帝曰:“今安在?”德璟复以陛彦株连对,帝领之.法司/上,言行贿无实迹,宜复

官.帝奖其清执,报可.

无何,给事中方士亮荐岳贡及苏州知府陈洪谧,乃擢山东副使兼右参议,总理江南粮储.所督漕般,如期

抵通州.帝大喜.吏部尚书郑三俊举天下廉能监司五人,岳贡与焉.帝趣使入对,见于平台,问为政何先,对日:

“欲天下治平,在择守令;察守令贤否,在监司;察监司贤否,在巡方:察巡方贤否,在总宪.总宪得人,御史

安敢以身试法帝善之,赐食,日晡乃出.越六日,即超擢左副都御史.尝召对青这必蔓诘吏部尚节至遇知遇

知日臣正纠驳岳贡曰何不即题参深合帝意.翌日,命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时十六年十一月也.故事,阁臣无

带都御史衔者,自岳贡始.

李自成陷京师,岳贡及邱瑜被执,幽刘宗敏所.贼索银,岳贡素廉,贫无以应,拷掠备至.搜其邸,无所有,

松江贾人为代榆千金.四月啰月与瑜并释.

(选自《明史》卷二百五十一,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召对/帝适以事诘吏部尚书李遇知/遇知曰/臣正纠驳/岳贡曰/何不即题参/深合帝意

B.尝召对帝/适以事诘吏部尚书李遇知/遇知日/臣正纠驳/岳贡日/何不即题参/深合帝意

C.尝召对/帝适以事诘吏部尚书李遇知/遇知日/臣正纠驳岳贡/曰/何不即题参/深合帝意

D.尝召对帝适以事/诘吏部尚书李遇知/遇知曰/臣正纠驳/岳贡日/何不即题参/深合帝意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中,官名,是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宋代以后,也称医生

为郎中.

B.擢,提拔官职,在文言文中有许多表示官职升迁词语,如本文中的“授”“出”“举”等,就含有授予

或者调动官职的意思.

C.FI晡,即晡时,汉代将十二个时辰命名为“晡时、日入、黄昏、人定”等,晡时对应干支中的申时,即下午

三点至五点.

D.朔日,中国农历将每月的第一天称为“朔”,即初一.将农历每月的十五称“望”,十六称“既望”,每月

的最后一天称“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岳贡廉洁谭慎.在负责掌管仓库、管理永平粮仓时就因廉洁谨慎而闻名于世,在被贼军抓获时,又因无

钱进献备受拷打.

B.方岳贡政绩卓异.将数十万石粮食漕运到京城并建立“仓城”,连皇帝也知道有一位担任知府十几年屡

有卓异政绩的官员.

C.方岳贡勤政为民.担任松江知府时,飓风大浪带来灾难,修筑石堤二十多里,使人民免受祸患,成为松江人

民永久的福利.

D.方岳贡善于应对.被召应对,恰逢皇帝诘问吏部尚书李遇知,方岳贡的回答深合皇帝心意,被赏赐食物,到

了晡时才出宫.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他如救荒助役、修学课士,咸有成绩,举卓异者数矣.

(2)法司漱上,言行贿无实迹,宜复官.帝奖其清执,报可.

(二)古代诗歌鉴赏(36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送秦毋潜七落第还乡

王维

屋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注]①禁毋潜,禁毋为复姓,潜为名,字孝通,荆南人,王维好友.

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第一句写出了作者在长安道上摆好酒席为自己的朋友送行的场景.

B.诗中的“同心”即志同道合的朋友,表达与知心好友将要分别的不合.

C.作者认为,好友的落第只是偶然失败,劝慰他切不要感伤于知音的稀少.

D.全诗和常见的送别诗题材相类,整体表达的是对落第好友的送别之情.

9.本诗写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孤雁

高启①

衡阳②初失伴,归路远飞单.

度陇③将书怯,排空作阵难.

呼群云外急,吊影月中残.

不共凫鹭④宿,菜葭夜夜寒.

[注]①高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诗人早年就结识了一群知交好友,即所谓“北郭十友”.明政权建立后,杨

基、徐贲等被流放,诗人自己则被召入京纂修《元史》.在京期间,诗人一直感到孤独苦闷,于是创作了这首

诗抒泄孤独苦闷的心情.②衡阳:湖南衡阳有回雁峰,相传是雁南飞的尽头.③陇,陇山,为六盘山的南段,在

今陕西陇县北,山势险峻,为陕、甘要隘.据《汉书》记载,匈奴谎称被扣押在漠北的苏武已死.苏武的属吏常

惠教使者言道:“汉天子在上林苑射落大雁,得苏武帛书于雁足.”匈奴人闻言失色,只得释放苏武.④凫鹫:

凫,野鸭;鹫,水鸥.

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中诗人运用“单”字,叙写当初在衡阳回雁峰失去伙伴的大雁返程的状态.

B.颔联中诗人运用典故写到大雁路途遥远却又身单力薄,凸显了大雁的心理状态.

C.尾联中诗人成功运用了衬托的笔法,将大雁的艰难处境凸显出来,并发出心声.

D.诗人在这首诗中借物抒怀,借助对孤雁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内心的郁闷情怀.

11.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题中“孤”含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忆少年

曹组

年时酒伴,年时去处,年时春色.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

念过眼光阴难再得.想前欢,尽成陈迹.登临恨无语,把阑干暗拍.

1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首三句追忆往日的一次游宴.“年时”即当年.具体时间从后文可知为临近清明.三句同用“年时”二

字开头,采用了顶针手法,加重了感情色彩,哀婉极致,却也新颖别致.

B.这首伤春词,实际抒发的是念旧怀人之情旧地里游,景色如昔,可是往日的酒伴不能一同游宴了.抚

今追昔,于是引起了对同游者的怀思.字里行间传达出无限深情.

C.任何人都曾有过欢乐赏心的事,但事过境迁,良辰不再,往FI的欢快事,回头来看就已是陈旧的痕迹.“想

前欢,尽成陈迹”明显紧承上句而来,且从中可以窥见《兰亭集序》的影子.

D.全词语言平易精炼,通俗浅出,无矫揉造作,一气呵成.意境清幽,于淡雅中抒浓郁真挚之情.深沉哀婉,情

韵悠长.

13.辛弃疾词《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中有“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一句,试与本词结

尾“把阑干暗拍”比较,谈谈两词表现手法与情感的异同.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各小题.

榆河①晓发

谢榛

朝晖开众山,遥见居庸关.

云出三边外,风生万马间.

征尘何日静,古戌几人闲?

忽忆弃者②,空惭旅燮斑.

[注]①榆河:在今北京之北,地形险要,为明朝京城的北方锁钥.②弃^者:《汉书•终军传》载:“军从济

南当诣博士,步入关,关吏予军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

游,终不复传还.‘弃^而去.”^(xti),古时用帛制成的出入关卡的凭证.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朝阳驱散晨雾,不仅众山可见,还可以远眺居庸关雄姿.

B.第五句以“征尘”借喻战争,表达对边境和平安宁的向往之情.

C.末句感慨自己长年漂泊,双鬓已斑而一事无成,思之令人惭愧.

D.前两联写晓发所见,后两联写晓发所感章法谨严,层次分明.

15.诗歌的颔联历来受人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叙述自己的选择时说,他之所以委屈心志、抑制感商并且“”,是因为

他清楚地知道,“”才是为古圣先贤所称道的做法.

⑵《阿房宫赋》指此秦与六国都是自取灭亡.他认为:“",则六国能抵御强秦;

“",则秦可江山永固.

(3)南朝宋武帝刘裕也是跟京口有关的历史风流人物,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他当年挥

师北伐气势的两句是:“,.”

第n卷俵达题共74分)

三、语言文字应用(本大题4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自从6亿年前多细胞生物在地球上诞生以来,地球生命历经了五次演化: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距今

4.4亿年前,大约有85%的物种灭绝;第二次物种大灭绝是3.65亿年前,海洋生物遭到重创;第三次物种大

灭绝是2.5亿年前,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第四次物种大灭绝是1.85亿年前,80席的爬

行动物灭绝了:而发生在6500万年前的第五次物种大灭绝,使得存在于地球达1.6亿年之久的恐龙灭绝

T.().

在地球生命演化中,在所有灭绝的物种里,恐龙是最重要也最的.40多亿年间发生的无数

偶然事件造就了今天地球上的.与地质历史上远古生物的多样性相比,人类只

是.

地球在承载着生命与人类文明的同时,在过度开发、水质污染、植被破坏的影响下,地球已

经.数量庞大的人口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在向地球索取自然资源,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

然而,地球资源毕竟是有限的,按照现在的开采速度和强度,地球会不会有“弹尽粮绝”的一天?当前最为

急迫的事情就是维护、保护好物种之间的多样性平衡,使整个自然界保持蓬勃生机.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难以置信大干世界沧海一粟疲惫不堪

B.确信无疑芸芸众生九牛一毛不堪重负

C.确信无疑大干世界九牛一毛疲惫不堪

D.难以置信芸芸众生沧海一粟不堪重负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五次物种大灭绝主要是由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造成的

B.恐龙等物种被灭绝主要是由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造成的

C.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是造成地球上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

D,造成地球上主要物种灭绝的原因是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们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在向地球索取数量庞大的自然资源,巨大的生态压力让人难以承受.

B.数量庞大的人口在分分秒秒、日日夜夜地向地球索取自然资源,地球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

C.数量庞大的人口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在向地球索取自然资源,使得地球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

I).人们在分分秒秒、日日夜夜地向地球索取数量庞大的自然资源,还要承受着巨大的生态压力.

20.下面是某小区物业张贴的一则启事,在语言表达、格式上共存在五处错误,请找出并改正.

启事

尊敬的阳光城住户:

夏季即将来临,又到了火灾事故多次频发的时候.为了增强小区广大住户对火灾事故的防范意识,请大

家务必注意以下几点:

L保持楼梯口、家中阳台畅通,切忌不要堆放杂物.

2.家用电器应摆放在防潮、防晒、通风处,在不使用时应拔下电器插头,开关、路线应经常检修.

3.点燃的蚊香不可直接放置在桌子、凳子等木制家具或可燃物上;当离开房间时,应及时把蚊香熄灭.

2018年6月3日

四、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法制晚报》报道:北京14名女学生皆因校园欺凌被判刑,其中最重的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十个

月,缓刑二年;轻的予以行政处罚.

有的家长认为校园里发生欺凌事件,这只不过是学生之间正常的打打闹闹,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

了了之.法官则认为北京14名女学生因校园欺凌而获刑,这是对未成年人违法行为的有力打击,具有很好的

教育及导向意义.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字.

答案与解析

第I卷(阅读题共76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多余一句话

秋林

那天,我坐公交车去找朋友.

车上人不多,但也没有空位子,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一个年轻人,干干瘦瘦的,戴个眼

镜,身旁有几个大包,一看就是刚从外地来的.他靠在售票员旁边,手拿着一个地图在认真研究着,眼不时露

出茫然的神情,估计是有点儿迷路了.

他犹豫了半天,很不好意思地问售票员:“去颐和园应该在哪儿下车啊?”

售票员是个短头发的小姑娘,正剔着指甲缝呢.她抬头看了一眼外地小伙子说:“你坐错方向了,应该到

对面往回坐.”

要说这些话也没什么错了,但是售票员可没说完,她说了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拿着地图都看不明白,

还看个什么劲儿啊!”售票员姑娘眼皮都不抬.

外地小伙儿可是个有涵养的人,他嘿嘿笑了一笑.旁边有个大爷可听不下去了,他对外地小伙子说:“你

不用往回坐,再往前坐四站换904也能到.”

要是他说到这儿也就完了那还真不错,既帮助了别人,也挽回北京人的形象.可大爷一定要把那多余的

最后一句话说完:“现在的年轻人哪,没一个有教养的!”

站在大爷旁边的一位小姐就忍不住了:“大爷,不能说年轻人都没教养吧,没教养的毕竟是少数嘛,您这

么一说我们都成什么了!”

这位小姐穿得挺时髦,两绷带子吊个,:、背心,脸上化着鲜艳的浓妆,头发染成火红色.可您瞧人这话,不

像没教养的人吧,跟大爷还“您”啊“您”的.谁叫她也忍不住非要说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呢:“就像您这

样上了年纪看着挺慈祥的,一肚子坏水儿的可多了呢!”

没有人出来批评一下时髦的小姐是不正常的.这不,一个中年的大姐说了:“你这个女孩子怎么能这么

跟老人讲话呢,要有点儿礼貌嘛,你对你父母也这么说吗?”

您瞧大姐批评得多好!把女孩子爹妈一抬出来,女孩子立刻就不吭声T.要说这会儿就这么结了也就算

了,可大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还没说呢:“瞧你那样,估计你父母也管入了你.打扮得跟鸡似的!”

后面的事大家就可想而知了,简单地说,出人命的可能都有.这么吵着闹着,车可就到站了.车门一开,售

票员小姑娘说:“都别吵了,该下的赶快y车吧,别把自己正事儿给耽误了.”

当然,她没忘了把最后一句多余的话给说出来:“要吵统统都给我下车吵去,不下去我车可不走了啊!

烦不烦啊!”

烦不烦?烦!不仅她烦,所有乘客都烦了!整个车闹这可叫炸了窝了.骂售票员的,骂外地小伙子的,骂

时髦小姐的,骂中年大姐的,骂天气的,骂自个儿孩子的.真是人声鼎沸,甭提多热闹了!

那个外地小伙子一直没说话,估计受7;了了,大叫一声:“都别吵了!都是我的错,我自个儿没看好地图,

让大家跟着生一肚子气!大家就算给我面子,都别吵了行吗?”

声音很快平息下来,但你们不要忘了,外地小伙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还没说呢:“早知道北京人都是这

么一群不讲理的王人蛋,我还不如不来呢!”

想知道事情最后的结果吗?

我那天的事情没有办成,大伙儿先被昔到公安局录了口供,然后到医院外科把头上的伤给处理了一下.

我头上的伤是在混战中被售票员小姑娘用票匣子给砸的.你们可别认为我参与了他们打架,我是去劝架来着.

我呼吁他们都冷静一点儿,有话好好说.

我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就是售票员说话不得体吗?你们就当她是个傻瓜,和她计校什么

呢?”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情节并不复杂,以对话为主,也有少许议论,中间穿插人物外貌、神情、动作等描写,突出了不同人物

的身份特点.

B.小说中的人物基本上前一句是好话,后一句却引人反感,这说明人们既有讲理的一面,也有修养缺失的一

面.

C.小说开头“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能够表现出乘坐公交车时乘客无聊的心态,为下面

的争吵埋下了伏笔.

D.“我”本是旁观者,而在结尾的时候也成为事件的参与者,读来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既幽默有趣,

又引人深思.

2.从小说中看,你觉得造成“多余一句话”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3.小说情节中每当事情要解决时却被“多余一句话”所打破,这样安排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

进行分析.

[答案]1.C2.(1)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之间的歧见.

(2)从售票员身上可以看出职业精神和服务规范缺失.

(3)自控力较差.

3.(1)使情节跌宕起伏,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正是有了多余一句话,才会不断出现新的矛盾,有助于推动情节发展.

(3)通过不同人物多余的一句话说明这种现象的普遍性,有助于突出主题.

[解析]

[分析]

II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为下面的争吵埋下了伏笔”说法错误,小说开头描写的是公交车上的一个场景,介绍故事发生的环境,

并未为下文争吵埋下伏笔.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重要信息,鉴赏情节内容的能力.

解答此题,考生要分析原文内容,筛选与“依据多余的话”相关的情节内容,把握原文情节的矛盾冲突,分析

鉴赏造成“多余一句话”的主要原因,准确作答.

本题要求分析造成“多余一句话”的主要原因,这就需要抓住小说情节进行分析.小说主要讲了公交车上发

生的故事,本来是一个简单的问路,结果都因为“多余一句话”,最后造成混战的严重后果.从小说中可以看

出,售票员缺乏职业精神,她的多余一句话“拿着地图都看不明白,还看个什么劲儿啊!”引发了后面一系列

的问题.依据大爷说的“现在的年轻人哪,没一个有教养的",时髦小姐说的“就像您这样上了年纪看着挺

慈祥的,一肚子坏水儿的可多了呢”,大姐说的“瞧你那样,估计你父母也管不了你.打扮得跟鸡似的!”可

知,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人之间有歧见.从一系列的“多余一句话”也可以看出,人们的自控力比较差.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本题要求分析小说情节安排的艺术效果,鉴赏此题,要考生思考原文情节,分析相关情节对于人物特点、情节

结构、主题表达等方面的作用,准确答题.

本题答题的关键是找到“多余一句话”出现的位置,如第五段售票员的“拿着地图都看不明白,还看个什么

劲儿啊”,如第七段大爷说“现在的年轻人哪,没一个有教养的”,如第九段小姐说的“就像您这样上了年

纪看着挺慈祥的,一肚子坏水儿的可多了呢”等,然后分析其和段落以及主旨的关系,如每次眼看事情要解

决时,“多余一句话”就出来了,这就使情节发生改变,富于变化,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另外,一个矛盾解决另一个矛盾就出现了,车上人的矛盾不断激化,最后演变成一车人混战,这也就环环相扣

地推动了情节发展.

而且,售票员、大爷、小姐、大姐、“我”都说了“多余一句话”,不同人物的“多余一句话”,说明了这种

现象的普遍性,也突出了作品主题,暗含着“大事应化小,小事应化了”的生活艺术.

二、古代诗文阅读(61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方岳贡,字四长,谷城人.天启二年进士.授户部主事,进即岁历典仓库,督永平粮储,并以廉瑾闻.

崇祯元年,出为松江知府.海滨多盗,捕得辄杖杀之.郡东南临大海,飓潮冲击,时为民患,筑石堤二十里

许,遂为永利.郡漕京师数十万石,而诸仓乃相距五里,为筑城垣护之,名曰"仓城”.他如救荒助役、修学课

士,城有成绩,举卓异者数矣.薛国观败,其私人上海王陛彦下吏,素有隙,因言岳贡尝馈国观三千金,遂被逮.

士民诣阙讼冤,巡抚黄希亦白其诬,下法司设奏.一日,帝晏见辅臣,问:“有一知府积俸十余年,屡举卓异者

谁也?”蒋德璟以岳贡对.帝曰:“今安在?”德璟复以陛彦林连对,帝领之.法司诳上,言行贿无实迹,宜复

官.帝奖其清执,报可.

无何,给事中方士亮荐岳贡及苏州知瘠陈洪谧,乃擢山东副使兼右参议,总理江南粮储.所督漕艘,如期

抵通州.帝大喜.吏部尚书郑三俊举天下廉能监司五人,岳贡与焉.帝趣使入对,见于平台,问为政何先,对日:

“欲天下治平,在择守令;察守令贤否,在监司;察监司贤否,在巡方;察巡方贤否,在总宪.总宪得人,御史

安敢以身试法.”帝善之,赐食,日晡乃出.越六日,即超摧左副都御史.尝召对符适以事诘吏部尚书李遇知遇

知日臣正纠驳岳贡日何不用题参深合帝意.翌日,命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时十六年十一月也.故事,阁臣无

带都御史衔者,自岳贡始.

李自成陷京师,岳贡及邱瑜被执,幽刘宗敏所.贼索银,岳贡素廉,贫无以应,拷掠备至.搜其邸,无所有,

松江贾人为代输千金.四月如月与瑜并释.

(选自《明史》卷二百五十一,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召对/帝适以事诘吏部尚书李遇知/遇知曰/臣正纠驳/岳贡曰/何不即题参/深合帝意

B.尝召对帝/适以事诘吏部尚书李遇知/遇知日/臣正纠驳/岳贡日/何不即题参/深合帝意

C.尝召对/帝适以事诘吏部尚书李遇知/遇知日/臣正纠驳岳贡/日/何不即题参/深合帝意

D.尝召对帝适以事/诘吏部尚书李遇知/遇知曰/臣正纠驳/岳贡日/何不即题参/深合帝意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中,官名,是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宋代以后,也称医生

为郎中.

B.擢,提拔官职,在文言文中有许多表示官职升迁的词语,如本文中的“授”“出”“举”等,就含有授予

或者调动官职的意思.

C.日瑜,即晡时,汉代将十二个时辰命名为“晡时、日入、黄昏、人定”等,晡时对应干支中的申时,即下午

三点至五点.

D.朔日,中国农历将每月的第一天称为“朔”,即初一.将农历每月的十五称“望”,十六称“既望”,每月

的最后一天称“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岳贡廉洁谨慎.在负责掌管仓库、管理永平粮仓时就因廉洁谨慎而闻名于世,在被贼军抓获时,又因无

钱进献备受拷打.

B.方岳贡政绩卓异.将数十万石粮食漕运到京城并建立“仓城”,连皇帝也知道有一位担任知府十几年屡

有卓异政绩的官员.

C.方岳贡勤政为民.担任松江知府时,飓风大浪带来灾难,修筑石堤二十多里,使人民免受祸患,成为松江人

民永久的福利.

D.方岳贡善于应对.被召应对,恰逢皇帝诘问吏部尚书李遇知,方岳贡的回答深合皇帝心意,被赏赐食物,到

了晡时才出宫.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他如救荒助役、修学课士,咸有成绩,均卓异者数矣.

(2)法司潮上,言行贿无实迹,宜复官.帝奖其清执,报可.

[答案]4.A5.B6.D

7.(1)其他如救济灾民辅助工役、修治学堂考核士子,都有成绩,多次以特别卓越奇异被举荐.

(2)司法官将审问的结果上报,称行贿之事没有确凿的证据,应恢复方岳贡官职.皇帝褒奖他判罚公正,批复

同意.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句意为:曾被召应对,皇帝恰好因事诘问吏部尚书李遇知.遇知说:“臣正在纠弹批驳他.“方岳贡说:“何

不立即上本参奏?”深合皇帝心意.

“尝召对”的主语是方岳贡,意思是“方岳贡被召应对”,“帝”是下一句“以事诘吏部尚书李遇知”的主

语,所以应从“帝”前断开,故可排除B、D项;

再比较A、C两项,据文意,“纠驳”的宾语应为皇帝诘问的事件,而不是方岳贡.“方岳贡”是下一句“曰"

的主语,所以应在“岳贡”前断句,排除C项.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如本文中的‘授‘‘出''举’等,就含有授予或者调动官职的意思”错,“举”在本文中是“推

举”“举荐”的意思,属于政绩考核.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言文内容能力.

D.“恰逢皇帝诘问吏部尚书李遇知,方岳贡的回答深合皇帝心意,被赏赐食物”错,从原文“帝趣使入对,

见于平台,问为政何先……帝善之,赐食,日晡乃出”可知,“被赏赐食物,到了晡时才出宫”是第一次应对

皇帝时的事情.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能力.

(1)他,其他;荒,灾荒;修学,修治学堂;课,考核;数,多次;举卓异者数矣,被动句,多次以特别卓越奇异

被举荐

⑵献审判定罪,这里指审问的结果;实迹,确凿的证据;报,批复.

参考译文:

方岳贡,字四长,谷城人.考中天启二年进士.授官户部主事,晋升郎中.历任掌管仓库,管理永平粮仓,都

以廉洁谨慎闻名于世.

崇祯元年,出任松江知府.海滨多盗贼,抓捕到就用木棍打死.郡东南面临天海,飓风大浪冲击,时常成为

人民的祸患.方岳贡修筑石堤二十多里,于是成为永久的福利.郡漕运粮食到京城数十万石,而众仓库相距五

里,为此建城墙保护,称为“仓城”.其他如救济灾民辅助工役、修治学堂考核士子,都有成绩,多次以特别卓

越奇异被举荐.薛国观事败露,他的同党上海王陛彦被交付司法官审讯,和方岳贡向来有仇,就诬陷方岳贡曾

经新赂薛国观三千金,于是岳贡被逮捕.士民到京城直接向皇上申诉冤情,巡抚黄希也为他的被诬陷辩白,被

送交司法官审讯上报.一天,皇帝晚上召见辅臣,问:“有一个知府官任十几年,屡有卓著政绩的是谁?”蒋

德璟用方岳贡来回答.皇帝说:“如今在哪儿?"德璟又以王陛彦一事而被株连来回答,皇帝点头.司法官将

审问的结果上报,称行贿之事没有确凿的证据,应恢复方岳贡官职.皇帝褒奖他判罚公正,批复同意.

不久,给事中方士亮荐举方岳贡及苏H知府陈洪谧,于是被提升为山东副使兼右参议,总管江南粮仓.督

率的漕船,如期抵达通州.皇帝大喜.吏部尚书郑三俊推举天下廉洁有才能的监司五人,方岳贡名列其中.皇

帝立即派人召他来应对,在平台召见,问治理朝政以什么为先,方岳贡回答说:“想让天下大治定安,在于选

择守令.察看守令是不是贤良,在于监司.察看监司是不是贤良,在于巡方.察看巡方是不是贤良,在于总宪.

总宪人选适当,御史怎敢以身试法?“皇帝认为好,赐给他食物,到了晡时才出宫.过了六天就破格提升他为

左副都御史.曾被召应对,皇帝恰好因事诘问吏部尚书李遇知.遇知说:“臣正在纠弹批驳他.”方岳贡说:

“何不立即上本参奏?”深合皇帝心意.第二天被任命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当时是十六年十一月.先例,阁

臣没有带都御史官衔的,从方岳贡开始才有.

李自成攻陷京城,方岳贡及丘瑜被抓获,幽禁在刘宗敏家.贼寇索要银两,方岳贡向来廉洁,贫穷没有钱

财进献,备受拷打折磨.搜查他的家,没有钱财,松江商人代他交纳千金.四月初一,与丘瑜一并获释.

(二)古代诗歌鉴赏(36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送恭毋潜工落第还乡

王维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注]①禁毋潜,禁毋为复姓,潜为名,字孝通,荆南人,王维好友.

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作者在长安道上摆好酒席为自己的朋友送行的场景.

B.诗中的“同心”即志同道合的朋友,表达与知心好友将要分别的不舍.

C.作者认为,好友的落第只是偶然失败,劝慰他切不要感伤于知音的稀少.

D.全诗和常见的送别诗题材相类,整体表达的是对落第好友的送别之情.

9.本诗写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8.D9.①离别之情.首联写作者在长安道上设下酒席,为自己的知心朋友送别,表达出不舍之情.

②宽慰之情.颔联颈联写作者设想对方回乡的快捷与沿途风光,给人以温暖之感,意在安慰对方,不要背上落

第的包袱,要开心起来.

③劝勉之情.尾联规劝对方,这次落第只是偶然,切莫以为朝中赏识英才的人稀少,表达期望之情.

[解析]

[分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D.“整体表达的是对落第好友的送别之情”不准确.从诗中来看,除了送别之情,还有宽慰、劝勉之情,如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诗歌标题《送秦毋潜注落第还乡》已经点明这是一首送别诗,且对方是“落第还乡”,包含的情感主要有不

舍之情、劝勉安慰之意.

如“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意思是“我们又在长安城外设酒饯别,知心朋友如今又要与我分离”,“置

酒”相送、“同心”相勉,足见诗人对禁毋潜的深情厚意与殷殷期望;

如“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意思是“你行将驾驶着小船南下归去,不几天

就可把自家柴门扣开.远山的树木把你的身影遮盖,夕阳余辉映得孤城艳丽多彩”,这是设想对方回乡的快

捷与沿途风光,给人以温暖之感,意在安慰对方,不要背上落第的包袱,要开心起来,表达宽慰之情;

如“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意思是“你暂不被录用纯属偶然的事,别以为知音稀少而徒自感慨”,规劝

对方,这次落第只是自己的才华恰好未被兰考官赏识,切不要因此怪罪于开明的“圣代”,不要怨天尤人,切

莫以为朝中赏识英才的人稀少.这一恳切安慰之辞很能温暖人心,激励蔡毋潜继续仕进.

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孤廨

高启①

箧阳②初失伴,归路远飞单.

度陇③将书怯,排空作阵难.

呼群云外急,吊影月中残.

不共凫鹫④宿,菜茂夜夜寒.

[注]①高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诗人早年就结识了一群知交好友,即所谓“北郭十友”.明政权建立后,杨

基、徐贲等被流放,诗人自己则被召入京纂修《元史》.在京期间,诗人一直感到孤独苦闷,于是创作了这首

诗抒泄孤独苦闷的心情.②衡阳:湖南衡阳有回雁峰,相传是雁南飞的尽头.③陇,陇山,为六盘山的南段,在

今陕西陇县北,山势险峻,为陕、甘要隘.据《汉书》记载,匈奴谎称被扣押在漠北的苏武已死.苏武的属吏常

惠教使者言道:“汉天子在上林苑射落大雁,得苏武出书于雁足.”匈奴人闻言失色,只得释放苏武.④凫鹭:

凫,野鸭;鹭,水鸥.

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中诗人运用“单”字,叙写当初在衡阳回雁峰失去伙伴的大雁返程的状态.

B.颔联中诗人运用典故写到大雁路途遥远却又身单力薄,凸显了大雁的心理状态.

C.尾联中诗人成功运用了衬托的笔法,将大雁的艰难处境凸显出来,并发出心声.

D.诗人在这首诗中借物抒怀,借助对孤雁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内心的郁闷情怀.

11.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题中“孤”的含意.

[答案]10.D11.示例一:(1)大雁,离开雁群成为孤独的飞雁;结合诗句解读大雁的“孤独”;(2)作者

借物抒怀,借处境相似的大雁说自己的孤独,但作者内心却是孤高(孤傲)的.

示例二:(1)大雁:衡阳失群,回程落单;任重道远,形单影只;高空呼急,月冷影残;寒夜露宿,远离凫鹫.(2)

诗人:指出“孤”看似“孤单”,诗人实则在表明自己宁可在困苦环境之中也要做大雁,不与凫鹫辈为伍,坚

守“孤高(孤傲)”之心.

[解析]

[分析]

H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内容、语言及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

D.“郁闷”赏析不准,根据“不共凫鹫宿,兼葭夜夜寒”可知,诗人借不与凫鹫为伍的孤雁,表现的是孤高、

孤傲的心怀.

故选D.

Ill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能力

首联“衡阳初失伴,归路远飞单”意思是:在衡阳的时候开始失去伙伴,回家的路途遥远而且只能孤独的飞

行.“失伴”意思是失去伙伴.所以这里的“孤”首先是指大雁离开雁群成为孤独的飞雁.“归路远飞单”

是是说大雁失去了伙伴,不得不自己独自北回.漫漫的归途上,大雁的处境十分孤独凄凉.

颔联“度陇将书怯,排空作阵难”运用了“雁足系书”的典故,指这孤雁要带着书信飞度荒凉的陇上,前往

冰寒的漠北.任重,道远,身单力弱,前途未测……这些让它不得不中情畏怯.它高高地飞上天空,可凭它一个,

形单影只,不能组成人字雁阵.

颈联“呼群云外急,吊影月中残”写失群孤雁飞到云层之外,俯看着翅下的茫茫云海,想召唤它的同伴,可从

早到晚,它急切的呼声却得不到半点回应.日落月出,失望的孤雁只能指望在惨白的月光中顾影可怜,聊以自

慰.不料,月亮竟也怀着阴暗心理,自己残缺了,以致孤雁连有个全影都不能,连形影相吊也吊不完整,读来给

人以一种凉入骨髓之感.

前三联描写大雁的孤独.

尾联“不共凫髯宿,兼葭夜夜寒”写失群孤雁纵然是孤单、畏怯、为难、焦急、凄凉、百病交侵,但大雁毕

竟还是大雁,并未因此放下身份与凫意之斐为伍.纵然是独宿苇丛,夜夜惊寒,它也宁愿收紧了双翅作坚韧的

忍耐,决不为了取暖而与此辈挤成一团,坚守自己的孤高之心.

再结合注释①中本诗写作背景:诗人早年就结识了一群知交好友,即所谓“北郭十友”.明政权建立后,杨

基、徐贲等被流放,诗人自己则被召入京纂修《元史》.在京期间,诗人一直感到孤独苦闷,于是创作了这首

诗抒泄孤独苦闷的心情.这首诗中诗人这是借孤雁自况,表明自己无论环境多么困苦,也要做大雁,保持自己

孤傲之心,不与凫鹫辈之辈为伍.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忆少年

曾组

年时酒伴,年时去处,年时春色.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

念过眼光阴难再得.想前欢,尽成陈迹.登临恨无语,把阑干暗拍.

1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首三句追忆往日的一次游宴.“年时”即当年.具体时间从后文可知为临近清明.三句同用“年时”二

字开头,采用了顶针手法,加重了感情色彩,哀婉极致,却也新颖别致.

B.这首伤春词,实际抒发的是念旧怀人之情——旧地重游,景色如昔,可是往日的酒伴不能一同游宴了.抚

今追昔,于是引起了对同游者的怀思.字里行间传达出无限深情.

C.任何人都曾有过欢乐赏心的事,但事过境迁,良辰不再,往日的欢快事,回头来看就已是陈旧的痕迹.“想

前欢,尽成陈迹”明显紧承上句而来,且从中可以窥见《兰亭集序》的影子.

D.全词语言平易精炼,通俗浅出,无矫揉造作,一气呵成.意境清幽,于淡雅中抒浓郁真挚之情.深沉哀婉,情

韵悠长.

13.辛弃疾词《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中有“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一句,试与本词结

尾“把阑干暗拍”比较,谈谈两词表现手法与情感的异同.

[答案H2.A13.手法相同:都是通过“拍阑干”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复杂的心情,刻画人物形象

情感不同:本词表现怀旧念友,感慨时过境迁的愁怨,辛词表现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解析]

[分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A.“顶针”“极致”错误.三句同用“年时”开头,不能构成顶针的手法;有哀婉成分,但没到“极致”这个

程度,从某个角度看,倒稍有“刚劲”之味.

故选A.

[13题详解1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把阑干暗拍”均有共同关键词“拍阑干”,通过这个细节描写刻画各自人物形

象.

《忆少年》是伤春词,“念过眼光阴难再得.想前欢,尽成陈迹.登临恨无语,把阑干暗拍”意思是:慨叹岁月

如过眼云烟,大好时光,转眼就过去.事过境迁,良辰不再,往日的欢快事,回头来看就已是陈旧的痕迹.旧地

重游,找不到投契的朋友交谈.作者凭倚阑干,万千思绪涌上心头,只能暗拍阑干聊自排遣.实抒念旧怀人之

情.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抒写了作者恢复中原国土,统一祖国的抱负和愿望无法实现的失意的感慨,深刻

揭示了英雄志士有志难酬、报国无门、抑郁悲愤的苦闷心情,极大地表现了词人诚挚无私的爱国情怀.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各小题.

榆河①晓发

谢榛

朝晖开众山,遥见居庸关.

云出三边外,风生万马间.

征尘何日薛,古戍几人闲?

忽忆弃者②,空惭旅鬓斑.

[注]①榆河:在今北京之北,地形险要,为明朝京城的北方锁钥.②弃^者:《汉书•终军传》载:“军从济

南当诣博士,步入关,关吏予军^.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

游,终不复传还.‘弃^而去.”^(xti),古时用帛制成的出入关卡的凭证.

14.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朝阳驱散晨雾,不仅众山可见,还可以远眺居庸关雄姿.

B.第五句以“征尘”借喻战争,表达对边境和平安宁的向往之情.

C.末句感慨自己长年漂泊,双鬓已斑而一事无成,思之令人惭愧.

D.前两联写晓发所见,后两联写晓发所感章法谨严,层次分明.

15.诗歌的颔联历来受人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答案]14.B15.①写景远近结合,层次分明:上句描写云从天边升起,为远景;下句写大草原上万马奔腾

如同刮风,为近景.(或:视觉、触觉结合.或:仰视、平视结合)②善于炼字:“生”“出”二字运用生动传

神,使整个画面充满动感.③描绘出居庸关一带辽远空阔的地形,气势雄浑,格调高远.④“云出”风生”象

征着边境变幻不定的战争风云,暗含了诗人对边患的隐忧.

[解析]

[14题详解1

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九做此题,考生首先要了解诗歌大意,再次,考生还要掌握诗歌常用

的表现手法.此题B项“借喻战争”表述错误,此处为借代.

故选B.

[15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赏析诗歌精妙之处的能力.题目要求赏析颔联的精妙之处.解答此题要对颔联从语言、内容、

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内容上:颔联描绘出居庸关一带辽远空阔的地形,气势雄浑,格调高远;语言则分

析动词“出”、“生”两个字的运用生动传神,使整个画面充满动感;艺术手法主要运用了象征手法,象征

着边境变幻不定的战争风云,暗含了诗人对边患的隐忧:手法答远近结合也可.分析要结合诗句进行.

[点睛]鉴赏诗歌的精妙之处,要从诗歌语言、内容、手法等方面进行赏析.其中最难的要数表达技巧,诗歌的

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构思立意四大部分的内容.解答此类题的一般步骤:第

一步,准确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

情达意中作用.

作者

1495—1575,临清人.自号四溟山人,一号脱屣老人.布衣.有《四溟集》.京师结杜,茂秦倡先,后乃被李

攀龙、王世贞排斥.钱谦益云:“茂秦今体工力深厚,句响而字稳,七子五子皆不及也.”沈德潜、周准云:

“四溟五言近体,句烹字炼,气逸调高,七子中故推独步.”

注释

①榆河:在今北京市北境.自居庸关南流,经昌平县、顺义县,至通县,北入白河.②居庸关:在北京昌

平县西北军都山上,两山夹峙,地势险要.③三边:汉代指幽、并、凉三州边境,后泛指边疆,诗用后义.④

弃^者:《汉书•终军传》:“初,军从济南,当诣博士,步入关,关吏予军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

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而去.军为谒者,使行郡国,建节东出关.关吏识之曰:此

使者乃前弃^生也符,书帛,分裂为二,以为符信.

这句五律,表达作者到居庸关边境的一种壮怀,其时建州女真、俺答、勒粗等常犯边境,字里行间,渗透着诗

人对边事的关切之情.首二名写晓发即景,突出边关,引起三、四两句,景中有所托兴.云出三边,隐示边外多

事;风生万马,表达对军事行动的想象风与马相融合着写,导源于杜甫《后出塞》的“落日照大族,马鸣风

萧萧”.王世贞《艺苑卮言》也不得不承认这句诗为“佳境”.沈德潜、周准《明诗别裁集》评称:“读'风

生万马问',纸上有声.若衍成二语,气味便薄五、六二句正面写边尘不靖,征戍不停.是实赋,与二、四句

兴体相一致.最后以想念终军事作结.作者报国愿望,于此可见.这样,此诗便不是一般的旅途之作了.就诗论

诗,他也不愧如陈子龙《明诗选》所云:“茂秦沈炼雄伟,法度森然,真节制之师也.”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叙述自己的选择时说,他之所以委屈心志、抑制感情,并且“”,是因为

他清楚地知道,“”才是为古圣先贤所称道的做法.

(2)《阿房宫赋》指出,秦与六国都是自取灭亡.他认为:“",则六国能抵御强秦;

“",则秦可江山永固,

(3)南朝末武帝刘裕也是跟京口有关的历天风流人物,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他当年挥

师北伐气势的两句是:“,

[答案]①.忍尤而攘诟②.伏清白以死直兮③.使六国各爱其人④.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⑤.金戈铁马⑥.气吞万里如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的字有:攘,诟,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