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施工现场安全防护预案_第1页
建筑行业施工现场安全防护预案_第2页
建筑行业施工现场安全防护预案_第3页
建筑行业施工现场安全防护预案_第4页
建筑行业施工现场安全防护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行业施工现场安全防护预案TOC\o"1-2"\h\u9826第1章:总则 4148421.1安全防护预案编制依据 5316821.2安全防护预案目的和适用范围 58876第2章:施工现场安全组织机构与管理 58602.1安全组织架构 5211072.2安全管理人员职责 5321042.3安全管理制度 512492第3章:施工现场环境安全防护 5171653.1环境安全分析 5275013.2环境安全防护措施 526512第4章:施工现场职业健康防护 569964.1职业病危害识别 5122104.2职业健康防护措施 511015第5章:施工现场消防安全防护 5310855.1消防安全措施 5204775.2消防设施配置与使用 515921第6章:施工现场电气安全防护 5144266.1临时用电安全管理 5277136.2电气设备安全防护 522357第7章:施工现场机械设备安全防护 5307057.1施工机械安全管理 5199707.2施工设备安全防护 519406第8章:施工现场高处作业安全防护 570108.1高处作业安全管理 5140638.2高处作业安全防护措施 521979第9章:施工现场脚手架安全防护 5130699.1脚手架安全管理 53929.2脚手架安全防护措施 526639第10章:施工现场模板工程安全防护 52919210.1模板工程安全管理 51667510.2模板工程安全防护措施 623468第11章:施工现场施工临时设施安全防护 61835211.1施工临时设施安全管理 6594611.2施工临时设施安全防护措施 623185第12章:应急救援与处理 62985012.1应急预案与救援组织 61958612.2报告与调查处理 6721412.3救援设备与物资保障 62731第1章:总则 6152681.1安全防护预案编制依据 6134681.2安全防护预案目的和适用范围 625208第2章:施工现场安全组织机构与管理 764752.1安全组织架构 7213882.2安全管理人员职责 7268252.3安全管理制度 731872第3章:施工现场环境安全防护 8104383.1环境安全分析 822133.1.1大气污染 8107873.1.2水体污染 8298983.1.3土壤污染 8287033.1.4噪声污染 8292363.1.5光污染 9158443.2环境安全防护措施 967783.2.1粉尘污染控制 9259793.2.2有害气体排放控制 9171803.2.3水体污染防治 929363.2.4土壤污染防治 9304873.2.5噪声污染防治 9278613.2.6光污染防治 93515第4章:施工现场职业健康防护 9247914.1职业病危害识别 9208794.1.1物理因素 10243074.1.2化学因素 10325274.1.3生物因素 10207534.1.4人文因素 10252114.2职业健康防护措施 10318974.2.1物理因素的防护 10217894.2.2化学因素的防护 10248744.2.3生物因素的防护 1175894.2.4人文因素的防护 118700第5章:施工现场消防安全防护 1152675.1消防安全措施 11305055.1.1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及操作规程 11135115.1.2防火责任制 11200895.1.3消防安全教育与培训 11168125.1.4防火检查 11162365.1.5严禁违规行为 12142305.1.6消防安全疏散 12216395.2消防设施配置与使用 1282765.2.1消防设施配置 12318065.2.2消防设施使用 1229951第6章:施工现场电气安全防护 12178996.1临时用电安全管理 12162696.1.1用电规划与设计 12296126.1.2用电设备选择与安装 134336.1.3用电设备检查与维护 13287156.1.4用电安全培训与教育 13215216.2电气设备安全防护 13285646.2.1设备接地与接零 1320116.2.2配电箱与开关箱 13320686.2.3线路敷设与保护 1397846.2.4防雷与接地 1310226.2.5照明设备安全防护 13174636.2.6电动机械与工具 133231第7章:施工现场机械设备安全防护 1459177.1施工机械安全管理 1440157.1.1机械设备的选用与配置 14215757.1.2机械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14225947.1.3机械设备的安全操作 142527.1.4机械设备的安全检查 14110047.2施工设备安全防护 14148157.2.1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置 14149167.2.2电气设备安全防护 14304317.2.3高处作业设备安全防护 15309417.2.4特种设备安全防护 15143077.2.5现场安全警示标识 159859第8章:施工现场高处作业安全防护 15101068.1高处作业安全管理 1536508.1.1制定高处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15277308.1.2高处作业安全培训 15278018.1.3高处作业许可制度 15264518.1.4定期检查与维护 15255148.2高处作业安全防护措施 15193318.2.1安全带使用 15220278.2.2防护栏杆设置 1697668.2.3安全网安装 1612658.2.4防坠落装置 16247518.2.5作业平台防护 16298928.2.6高处作业警示标志 16213838.2.7交叉作业防护 16295458.2.8定期安全检查 16306408.2.9应急预案 1613762第9章:施工现场脚手架安全防护 16304099.1脚手架安全管理 16282059.1.1施工方案的制定 1651289.1.2脚手架搭设与验收 1630889.1.3脚手架使用与维护 17322879.1.4脚手架拆除 1752989.2脚手架安全防护措施 17228219.2.1立杆基础 17184209.2.2架体与建筑结构拉结 1723059.2.3杆件间距与剪刀撑 1760479.2.4脚手板与防护栏杆 17184049.2.5小横杆设置 17282659.2.6上下通道与卸料平台 17127539.2.7定期检查与维护 17276159.2.8安全防护意识培训 1830035第10章:施工现场模板工程安全防护 18942310.1模板工程安全管理 18684710.1.1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与落实 181330010.1.2安全培训与教育 18786710.1.3安全防护设施配置 18125010.2模板工程安全防护措施 181687410.2.1模板安装安全防护 182139010.2.2模板拆除安全防护 181609410.2.3模板工程临时支撑安全防护 182788110.2.4模板工程用电安全防护 1924775第11章:施工现场施工临时设施安全防护 192492411.1施工临时设施安全管理 19217311.1.1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施工临时设施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保证施工临时设施的安全。 19823911.1.2施工单位应制定施工临时设施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192323911.1.3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施工临时设施进行检查、维护,保证设施安全可靠。 192742611.1.4施工现场应设立安全警示标志,提醒作业人员注意施工临时设施的安全。 192716511.2施工临时设施安全防护措施 191938311.2.1施工临时用电 193256411.2.2施工临时用水 191639611.2.3临时脚手架 193252311.2.4临时防护设施 201719611.2.5临时通道 20879611.2.6临时消防设施 201363411.2.7临时住宿设施 204510第12章应急救援与处理 20258312.1应急预案与救援组织 202097812.2报告与调查处理 20633212.3救援设备与物资保障 20以下是建筑行业施工现场安全防护预案的目录结构:第1章:总则1.1安全防护预案编制依据1.2安全防护预案目的和适用范围第2章:施工现场安全组织机构与管理2.1安全组织架构2.2安全管理人员职责2.3安全管理制度第3章:施工现场环境安全防护3.1环境安全分析3.2环境安全防护措施第4章:施工现场职业健康防护4.1职业病危害识别4.2职业健康防护措施第5章:施工现场消防安全防护5.1消防安全措施5.2消防设施配置与使用第6章:施工现场电气安全防护6.1临时用电安全管理6.2电气设备安全防护第7章:施工现场机械设备安全防护7.1施工机械安全管理7.2施工设备安全防护第8章:施工现场高处作业安全防护8.1高处作业安全管理8.2高处作业安全防护措施第9章:施工现场脚手架安全防护9.1脚手架安全管理9.2脚手架安全防护措施第10章:施工现场模板工程安全防护10.1模板工程安全管理10.2模板工程安全防护措施第11章:施工现场施工临时设施安全防护11.1施工临时设施安全管理11.2施工临时设施安全防护措施第12章:应急救援与处理12.1应急预案与救援组织12.2报告与调查处理12.3救援设备与物资保障第1章:总则1.1安全防护预案编制依据本安全防护预案是根据以下法律法规、标准及要求编制:(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3)《企业事业单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4)《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20);(5)国家和地方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规定;(6)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实际需求。1.2安全防护预案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安全防护预案旨在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规范应急响应程序,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企业稳定发展。适用范围:(1)本企业所属的生产经营单位;(2)企业所属各部门、车间、班组和员工;(3)与企业有业务往来的相关方及合作伙伴;(4)企业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其他相关人员。本预案适用于以下类型的安全生产:(1)火灾;(2)爆炸;(3)中毒;(4)机械伤害;(5)触电;(6)坍塌;(7)其它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第2章:施工现场安全组织机构与管理2.1安全组织架构施工现场的安全组织架构是保证工程建设安全的基础。其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项目安全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担任组长,各专业工程师、安全员、施工员等组成,负责对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进行统一领导、协调和监督。(2)安全管理部门: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施工现场的日常安全管理与监督工作,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进行排查、整改和预防。(3)专职安全员:负责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情况进行巡查,发觉问题及时上报并督促整改。(4)特种作业人员:针对施工现场的特种作业,如高处作业、电气作业、焊接作业等,设立专门的特种作业人员,负责相关作业的安全管理。2.2安全管理人员职责(1)项目经理:负责项目安全工作的全面领导,制定项目安全目标,组织安全培训,保证施工现场安全。(2)安全工程师: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技术管理,编制安全专项方案,指导现场安全施工。(3)安全员:负责施工现场的日常安全管理,巡查施工现场,发觉问题及时上报并督促整改。(4)施工员:负责所辖施工区域的安全管理,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得到落实。(5)特种作业人员:负责所从事特种作业的安全管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作业安全。2.3安全管理制度为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制定以下安全管理制度:(1)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职责,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2)安全培训制度: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掌握安全技能。(3)安全检查制度: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进行排查、整改和预防。(4)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对施工现场的危险作业实行许可制度,严格审批程序,保证作业安全。(5)应急预案制度: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应急程序和应急措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6)安全奖惩制度:设立安全奖惩机制,对安全生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通过以上安全组织架构、安全管理人员职责和安全管理制度,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实施。第3章:施工现场环境安全防护3.1环境安全分析施工现场环境安全问题涉及多个方面,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等。以下对施工现场环境安全进行分析:3.1.1大气污染施工过程中,粉尘、有害气体等污染物排放,对周围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产生影响。主要污染源包括施工扬尘、油漆涂料挥发、车辆尾气等。3.1.2水体污染施工现场的废水、废液、雨水等可能含有有害物质,若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将导致周围水体受到污染。3.1.3土壤污染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垃圾等,若未妥善处理,可能导致土壤污染,影响生态环境。3.1.4噪声污染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施工作业等产生的噪声,可能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造成影响。3.1.5光污染夜间施工时,强光照明设备可能对周围环境和居民产生影响。3.2环境安全防护措施为保障施工现场环境安全,采取以下防护措施:3.2.1粉尘污染控制(1)施工现场设置围挡、喷淋系统,降低扬尘污染。(2)对易产生粉尘的材料进行覆盖、密封处理。(3)采用湿式作业,减少粉尘产生。3.2.2有害气体排放控制(1)选用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涂料、胶粘剂等材料。(2)加强施工现场通风,降低有害气体浓度。3.2.3水体污染防治(1)建立废水处理设施,对废水进行处理。(2)施工现场设置排水系统,防止雨水冲刷污染土壤。(3)加强化学品的管理,防止泄漏污染水体。3.2.4土壤污染防治(1)妥善处理废弃物、垃圾,保证不污染土壤。(2)对裸露土壤进行覆盖,防止侵蚀。3.2.5噪声污染防治(1)采用低噪声设备,减少噪声产生。(2)设置隔声屏障,降低噪声传播。3.2.6光污染防治(1)合理规划照明设备布局,避免强光直射居民区。(2)夜间施工时,使用遮光罩等设备降低光污染。通过以上措施,有效降低施工现场环境安全隐患,保障周边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第4章:施工现场职业健康防护4.1职业病危害识别4.1.1物理因素在施工现场,存在的物理因素主要包括噪声、振动、粉尘、高温和辐射等。这些因素可能对施工人员的听力、骨骼、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皮肤造成损害。4.1.2化学因素施工现场的化学因素主要包括有害气体、有害蒸汽、有毒化学品和农药等。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对施工人员的呼吸道、消化道、神经系统、肝脏等造成损害。4.1.3生物因素施工现场的生物因素主要是指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以及有害动植物。这些生物因素可能对施工人员的健康造成威胁,如感染传染病、引起过敏反应等。4.1.4人文因素施工现场的人文因素主要包括劳动强度、劳动时间、工作环境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施工人员出现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心理压力过大等问题。4.2职业健康防护措施4.2.1物理因素的防护(1)噪声:采用隔音、吸音措施,为施工人员配备耳塞等个人防护用品。(2)振动:选用低振动设备,减少施工人员接触振动的时间,提供防振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3)粉尘:加强通风,采用湿式作业,为施工人员配备防尘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4)高温:合理调整作业时间,避免高温时段作业,提供清凉饮料、防暑药品等。(5)辐射:加强辐射防护,为施工人员配备防护眼镜、防护服等个人防护用品。4.2.2化学因素的防护(1)有害气体:加强通风,为施工人员配备防毒面具、防护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2)有害蒸汽:采用密闭、通风等措施,为施工人员提供防毒口罩、防护服等个人防护用品。(3)有毒化学品:规范化学品存储、使用,加强安全培训,为施工人员配备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4.2.3生物因素的防护(1)微生物:加强施工现场卫生管理,定期消毒,为施工人员提供防疫疫苗等。(2)有害动植物:加强施工现场环境保护,避免有害动植物入侵。4.2.4人文因素的防护(1)劳动强度:合理安排工作量,实行轮岗制度,保证施工人员得到充分休息。(2)劳动时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证施工人员工作时间合理,避免疲劳作业。(3)工作环境:改善施工现场环境,保证施工人员在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工作。通过以上职业健康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施工现场职业病危害,保障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第5章:施工现场消防安全防护5.1消防安全措施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工作是保障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为施工现场应采取的消防安全措施:5.1.1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及操作规程施工现场应制定完善的消防安全制度及操作规程,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保证消防安全工作落到实处。5.1.2防火责任制实行防火责任制,保证各部门、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切实履行职责,对火灾隐患进行排查和整改。5.1.3消防安全教育与培训针对施工现场的特点,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消防安全意识,掌握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5.1.4防火检查定期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保证施工现场消防安全。5.1.5严禁违规行为禁止在施工现场进行明火作业,确需使用明火时应办理审批手续,并采取相应消防安全措施。同时禁止携带火种进入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场所,禁止非法携带易燃易爆危险物品。5.1.6消防安全疏散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标志,保证发生火灾时人员能迅速疏散。5.2消防设施配置与使用施工现场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并保证其完好、有效。5.2.1消防设施配置(1)灭火器:根据施工现场火灾风险,合理配置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2)消火栓:设置足够数量的室内外消火栓,保证水源充足。(3)消防水带、水枪:配置相应长度和规格的消防水带、水枪。(4)消防警示标志:在施工现场显著位置设置消防警示标志,提醒注意消防安全。5.2.2消防设施使用(1)定期组织消防设施使用培训,保证施工人员掌握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2)消防设施应定期检查、维修,保证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3)在使用消防设施时,应遵循操作规程,保证消防设施的有效性。(4)对于特殊场所,如油漆间、仓库等,应配备专用消防设施,并定期检查、维护。通过以上措施,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防护工作将得到有效落实,为施工顺利进行提供安全保障。第6章:施工现场电气安全防护6.1临时用电安全管理6.1.1用电规划与设计在施工现场进行临时用电规划与设计时,应根据工程规模、施工工艺及用电负荷等因素,合理设计临时用电方案。所有电气设施应按照相关安全技术规范进行安装,保证用电安全。6.1.2用电设备选择与安装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电气设备,保证设备功能可靠。电气设备的安装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保证设备稳固、接线正确,并具备良好的绝缘功能。6.1.3用电设备检查与维护施工现场所有电气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对于检查不合格的设备,应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严禁带故障运行。6.1.4用电安全培训与教育对施工现场全体人员进行用电安全培训与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保证员工掌握正确的用电操作方法。6.2电气设备安全防护6.2.1设备接地与接零施工现场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及与设备连接的金属构架,必须具备可靠的接零或接地保护。接地与接零线应使用多股铜线,严禁使用独股铝线。6.2.2配电箱与开关箱配电箱和开关箱应设置在坚固、干燥、通风的地方,箱体应完整、严密,箱门加锁,并在箱门上涂红色危险标志。箱内不得有杂物,保证配电箱、开关箱的正常运行。6.2.3线路敷设与保护施工现场的电气线路应采用护套线管敷设,明敷线路应穿管或加线槽板保护。线路敷设应避免高温、潮湿、易燃等场所,保证线路安全可靠。6.2.4防雷与接地施工现场的电气设备应采取防雷措施,防止雷击。同时应定期检查接地装置,保证接地电阻符合规定要求。6.2.5照明设备安全防护施工现场的照明设备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灯具,安装高度应不低于2.5米。对于特殊场所,如潮湿、易燃等环境,应选用相应防护等级的灯具。6.2.6电动机械与工具使用电动机械与工具的专业人员,必须进行安全用电技术教育,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电动机械与工具应定期检查、维护,保证设备功能良好。通过以上措施,有效提高施工现场电气安全防护水平,降低电气发生的风险。第7章:施工现场机械设备安全防护7.1施工机械安全管理7.1.1机械设备的选用与配置在施工现场,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要求,合理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机械设备。设备的配置应满足施工需求,保证功能稳定、安全可靠。同时应充分考虑施工现场的环境条件,保证机械设备在良好的状态下运行。7.1.2机械设备的维护与保养为保证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应定期进行维护与保养。维护内容包括:检查设备各部件的磨损、松动、漏油等情况;清洗滤清器、油箱、散热器等;更换损坏或磨损严重的零部件。保养工作应按照设备说明书进行,保证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7.1.3机械设备的安全操作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操作资格,熟悉设备功能、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理措施。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十不吊”原则,保证安全操作。同时加强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降低安全的发生。7.1.4机械设备的安全检查施工现场应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检查内容包括:设备的外观、功能、安全防护装置、电气线路等。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应立即停止使用,直至整改合格。7.2施工设备安全防护7.2.1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置施工现场应设置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防护设施,如防护网、防护栏、安全通道等。安全防护设施应定期检查、维护,保证其稳定、可靠。7.2.2电气设备安全防护电气设备应具备可靠的接地、漏电保护等安全措施。现场电气线路应规范敷设,防止因线路老化、短路等原因引发火灾。同时加强电气设备的日常检查,保证设备安全运行。7.2.3高处作业设备安全防护高处作业设备(如脚手架、升降机等)应具备完善的安全防护装置,如防坠器、安全带等。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高处作业规定,保证自身安全。7.2.4特种设备安全防护特种设备(如塔吊、龙门吊等)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装、使用、拆除。作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同时加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查,保证设备安全运行。7.2.5现场安全警示标识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提醒作业人员注意安全。安全警示标识应清晰、醒目,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设备名称、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等。通过以上措施,加强对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安全防护,降低安全的发生,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第8章:施工现场高处作业安全防护8.1高处作业安全管理高处作业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为保证高处作业人员的安全,以下措施应得到有效实施:8.1.1制定高处作业安全管理制度明确高处作业的安全管理职责,制定高处作业的操作规程,保证高处作业人员熟悉并遵守相关规定。8.1.2高处作业安全培训对高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掌握高处作业的安全技能和操作方法。8.1.3高处作业许可制度实施高处作业许可制度,严格审批高处作业申请,保证高处作业前的安全条件得到满足。8.1.4定期检查与维护定期对高处作业设备、防护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其安全可靠。8.2高处作业安全防护措施8.2.1安全带使用高处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带,安全带系挂点应符合《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带系挂点推荐图集》的要求。8.2.2防护栏杆设置在楼梯、平台、通道等临边部位设置防护栏杆,防护栏杆高度、强度和间距应符合国家规定。8.2.3安全网安装在可能发生坠落的区域安装安全网,安全网应符合国家标准,安装应牢固可靠。8.2.4防坠落装置对于特殊部位或作业,采用防坠落装置,如速差自控器、限位保护器等。8.2.5作业平台防护高处作业平台应设置防护栏杆、脚手板,保证作业平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8.2.6高处作业警示标志在施工现场设置高处作业警示标志,提醒人员注意安全。8.2.7交叉作业防护对于交叉作业区域,应采取隔离、遮挡等防护措施,防止上下交叉作业引发安全。8.2.8定期安全检查定期对高处作业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保证高处作业安全。8.2.9应急预案制定高处作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程序和措施,提高应急处理能力。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施工现场高处作业的安全风险,保障高处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第9章:施工现场脚手架安全防护9.1脚手架安全管理9.1.1施工方案的制定在脚手架搭设前,应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脚手架类型、搭设高度、材料选择、结构设计等内容。施工方案应经过审批,并指导实际施工过程。9.1.2脚手架搭设与验收脚手架搭设完毕后,应进行验收手续,保证搭设质量符合规范要求。验收内容包括:立杆基础、杆件间距、剪刀撑设置、防护栏杆等。9.1.3脚手架使用与维护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对脚手架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其安全功能。发觉问题及时整改,避免安全隐患。9.1.4脚手架拆除脚手架拆除应按照施工方案进行,遵循先搭后拆、后搭先拆的原则。拆除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保证拆除人员及周围人员的安全。9.2脚手架安全防护措施9.2.1立杆基础立杆基础应平整、坚实,每10延长米设置底座和垫木。立杆基础应采取排水措施,防止因积水导致脚手架不稳定。9.2.2架体与建筑结构拉结脚手架高度在7米以上时,架体与建筑结构应进行拉结,保证脚手架的稳定性。拉结材料及方式应符合规范要求。9.2.3杆件间距与剪刀撑立杆、大横杆、小横杆间距应满足规范要求,剪刀撑应按规定设置,沿脚手架高度连续布置,角度符合要求。9.2.4脚手板与防护栏杆脚手板应满铺,材质应符合要求,无探头板。脚手架外侧应设置密目式安全网,网间严密。施工层应设置1.2米高防护栏杆和挡脚板。9.2.5小横杆设置立杆与大横杆交点处应设置小横杆,小横杆不得只固定一端。单排架子横杆插入墙内长度不应小于24cm。9.2.6上下通道与卸料平台脚手架应设置上下通道,通道设置应符合要求。卸料平台应经过设计计算,保证其承载能力。9.2.7定期检查与维护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对脚手架进行检查和维护,包括杆件、连接件、防护设施等,保证其安全功能。9.2.8安全防护意识培训加强施工现场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培训,提高其安全操作技能,降低发生率。第10章:施工现场模板工程安全防护10.1模板工程安全管理10.1.1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与落实在施工现场,应建立健全模板工程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职责。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巡查,保证制度落实到位。10.1.2安全培训与教育对施工现场所有人员进行模板工程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内容包括模板工程安全知识、案例分析和应急预案等。10.1.3安全防护设施配置根据模板工程的特点,合理配置安全防护设施,如安全网、防护栏杆、警示标志等。保证安全设施质量可靠,满足施工安全要求。10.2模板工程安全防护措施10.2.1模板安装安全防护(1)模板安装前,应检查基层是否符合要求,清除障碍物。(2)模板安装过程中,严禁站在模板上作业,不得在模板上堆放物品。(3)模板安装应采用合适的安装工具,严禁使用手提电动工具。(4)高处作业时,应采取防坠落措施,如系好安全带、设置安全网等。10.2.2模板拆除安全防护(1)模板拆除前,应检查混凝土强度,保证满足拆除条件。(2)拆除模板时,应按照顺序进行,严禁强行拆除。(3)拆除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模板掉落,如设置临时支撑、安全网等。(4)拆除后的模板应及时清理、堆放整齐,防止伤人。10.2.3模板工程临时支撑安全防护(1)临时支撑应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搭设,保证稳定性。(2)支撑体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