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写作指导
学写辩论稿选择性必修中教材同步作文深度指导
辩论稿,又叫辩论词。辩论,是用一定的理由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揭露对方的矛盾处,以便最后得到共同的认识和意见的一种语言交流活动。辩论旨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辩论的过程一般有开始、展开、终结三个阶段,缺少任何一个阶段都不是完整的辩论。因此,一场完整的辩论一般应由论题、立论、驳论、结辩四部分组成。【单元研习2】苏格拉底拒绝越狱逃跑的态度及其所体现的精神历来广受赞赏,但也有人认为,雅典法庭判处苏格拉底死刑的罪名是“不敬神明”,这种判决是不正义的,苏格拉底欣然接受不正义的判决,这种态度不值得赞赏。你怎样看?为什么?可以根据不同观点组成两个小组展开辩论。
教材要求写作任务
【2024湖南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一位中国老师带领学生合唱团赴英国莱高伦参加第56届国际音乐节比赛。参赛队都有很强的实力但只有前三名才能获奖。比赛结束,中国队获得第三名,但学生们很失落哭成一片。而获得第九名的意大利队却在狂欢、祝贺,因为他们感觉今天在台上的演出没有出任何差错,大家的表现都很出色。没获奖的团队在狂欢,而获奖的团队却沉浸在痛苦之中。此事引发我校学生对“过程和结果哪个更重要”“该不该以成败论英雄”“有上进心,错了吗?”“快乐教育和挫折教育孰更利于中学生成长”等问题的思考,请就其中一个辩题,选择正、反一方写一篇论辩陈词,或者以主持人的身份综合两方的观点写一篇总结陈词。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考链接考情展望
【审题指导】这是一则叙述性材料,所述事件不算复杂,却耐人寻味折射出中外文化观、价值观的差异。“没获奖的团队在狂欢,而获奖的团队却沉浸在痛苦之中”,这个反常的现象隐含着以下一些矛盾:“过程和结果哪个更重要”“该不该以成败论英雄”“有上进心,错了吗?”“快乐教育和挫折教育孰更利于中学生成长”等等。【例文展示】过程和结果相比,过程更重要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首先谢谢你们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这里观看我们此次辩论赛的过程,而没有只是坐在办公室或教室里等结果。虽然我们辩论的过程未必很精彩,但你们仍然来捧场,见证辩论赛的全过程,你们用行动表达了对我方观点的支持。因为我方的观点是:过程和结果相比,过程更重要!材料中的中国代表队在比赛中得了奖,本该皆大欢喜,好好庆祝一番,他们却异常失落,哭成一片,显然是太关注结果惹的祸,因为能让他们开心的结果可能只有一个——登上冠军宝座。他们的举动和为第九名而狂欢庆贺的意大利队相比黯然失色,因为意大利队懂得享受过程,虽然失掉了比赛,但却在过程中锻炼了团队,收获了友谊和快乐。
从思想认识上来说,做事情注定过程更重要。有句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谋事即为过程,成事即为结果。它已经告诉我们,人所应该做的只是去谋事,人的责任也只是去做,去感受这个过程。通过过程,获取经验,方法,教训,最重要的是锻炼自己。既然已明白成事在天,又何苦去看重结果呢?我们的奋斗只在于拼搏的过程。只要尽自己所能,就够了。结果真的无所谓。
从一个人的生命说起,活的都是过程,只有死亡才是最终结果。难道出生就是为了等待归于沉寂的死亡,其他的都不重要了?一个事物终结了,就有另一个事物又要开始,就要出现新的过程。一个过程接着一个过程,很多事情可能没有最终结果,但过程一定存在。可以说,过程将伴随每个人的一生。一个人的一生,对于宇宙来说,只是浩瀚大千世界的一粒尘埃,也许连尘埃之说都嫌大。由此引申,发生在一个人、一个团体的一件事、一个终结,相对于当事人也许在其心里比天都大。而对于整个世界,就什么都算不上。何必斤斤计较、纠结?相较于死亡,什么样的结果算作终结?从客观事实上分析,做事情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做一件事同样都成功的人,我们更尊重那些因自己努力而成功的人,会看不起在过程中用卑鄙手段达到目的的人,为什么他们做事有同样的结果却得不到同样的认可呢?做一件事同样失败的人,我们仍然佩服那些付出自己努力的人,就像项羽,楚汉之争,他终以失败告终,但历史百年,他在世人的眼中永远是一位英雄。为什么同样是失败的结果,却有着大相径庭的后人评说呢?正所谓,不以成败论英雄,不看结果看过程。再举一个例子,拿化学课来说,如果做事结果比过程重要,那我们只要让老师告诉我们一个方程式的反映物,生成物与反映条件就行了。有何必费钱费时的让老师在课堂上做了演示实验之后,换要自己亲手做一遍呢?这就是过程的重要性。
最后我还要强调一点:过分看中结果会导致极端功利主义思想泛滥,是断然不能提倡的。否则,为了升官,可以行贿进贡,可以权钱交易或权色交易,甚至副职可以买凶杀害正职;为了致富,可以偷摸扒窃,可以制毒贩毒,甚至可以杀人越货。倘若此,国何以国,天下何以不乱?老师们,同学们,看重过程甚于结果的人,至少还拥有一颗蓬勃的年轻的心,最后我要重申:过程和结果相比,过程更重要。谢谢大家!(一)辩论稿基本常识
辩论,它指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在最后得到共同的认识和意见;辩论(赛)旨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
认识辩论稿,知其特点(二)辩论稿的特点1.辩论人员的双边性:辩论是双边活动,最少两人参加,单一方面只能是议论而已。2.辩论观点的对立性:双方观点是对立的,或是或非,这样才有辩论的可能,否则就是谈判。3.论证的严密性:只有合乎思维逻辑的辩论,才可能获胜,否则只能是诡辩。追求真理的目的性:辩论目的是追求真理,取得共识。(三)辩论稿的组成部分一场完整的辩论一般应由论题、立论、驳论、结辩四个部分组成。辩论稿的格式一般分标题、正文。(四)辩论稿的基本格式标题:可点明辩论稿的中心,或标明中心事件,或标明中心的论题,最好让人看到标题就能了解辩论的内容。正文:一般分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开头应接触辩论题目,提出辩论稿的主要内容,使听众了解你要讲的东西,当然也应使开头有点技巧,使听众有兴趣听下去。主体是辩论稿的重点部分,要突出中心,用典型的材料,有力的分析,使听众点头赞同。结尾可归纳自己的见解,使听众有个完整的印象。结尾要有力,能给人启示和回味。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苏格拉底拒绝越狱逃跑的态度及其所体现的精神历来广受赞赏,但也有人认为,雅典法庭判处苏格拉底死刑的罪名是“不敬神明”,这种判决是不正义的,苏格拉底欣然接受不正义的判决,这种态度不值得赞赏。
你怎样看?为什么?可以根据不同观点组成两个小组展开辩论。
单元研习写作训练【例文引路】坚持正义,为理想献身(正方示例)——苏格拉底值得赞赏尊敬的老师、主持人、各位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正方一辩。我方观点:苏格拉底坚持正义为理想献身的做法值得赞赏
首先,他这样做维护了希腊法律的权威。越狱固然延长了其生命的长度,可坦然面对法律的审判却能够维护雅典法律的权威,这对苏格拉底这样一个注重公民责任、热爱雅典民主的哲学家来说,深化了其生命的深度。苏格拉底没有选择越狱而是选择服从法律的审判,在当时的雅典社会倡导了一种公民遵法、守法的法治精神。
其次,这是他对自身高贵灵魂的坚守。苏格拉底将灵魂的高贵、品行的高洁看得重过生死存亡。他认为,不公正的审判和是否服从法律的审判是两码事。他自始至终都没有正面承认其“不敬神明”和“败坏青年”两项罪名。服从不公正的审判并不等于认罪,而他一旦越狱,那便是“畏罪潜逃”,畏罪潜逃不仅使自己在审判中的言论主张毫无意义,更相当于直接承认了自己的罪名。
再次,这样做可以给雅典民主以反思或警示。苏格拉底是一个信仰民主政治的理想主义者,他对雅典民主有诸多意见和批判,但他一直推崇和维护的也是雅典民主。他发现了雅典民主政体的漏洞,甚至预测到了多数人的暴政对雅典城邦带来的危害,可现实是民众却没有清醒。既然思想言论毫无效力,那么他就以生命证实雅典民主的漏洞,由此可以换来雅典社会对民主政体的反思和警示。
可见,不越狱而坦然赴死,并不是他生命的凋零,而是其生命的升华。他是为理想献身,绝不越狱的选择实现了其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完美统一。清醒面对现实,不做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反方示例)——苏格拉底不值得赞赏尊敬的主席、评委、对方辩友:
大家好!我是反方一辩。我方观点:清醒面对现实,不做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苏格拉底的做法不值得赞赏
苏格拉底只是卷入政治斗争的无辜受害者。众所周知,陪审法庭给苏格拉底冠以“不敬神明”和“败坏青年”的罪名纯粹是子虚乌有,苏格拉底只是在使用其思想言论自由的权利。况且雅典民主存在极大的漏洞:以绝大多数人的意向来决定一个人是否有罪和量刑轻重,而不注重讲究事实证据。这就极其容易造成多数人的暴政,这是对人权的随意践踏,这样的法律并不具有维护其权威的意义;以法律的名义侵犯人权,这样的法律并不值得遵循。不越狱而选择服从不公正的审判,是其理想对现实的妥协。这种妥协是在助纣为虐,为虎作伥,助长了雅典民主暴政的嚣张气焰,而这正与苏格拉底的出发点南辕北辙。【典型原题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在某高中学校校园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橱窗中,宣传文字内容配有一张惨烈的车祸现场图片。小王同学就此上书校长,认为学校里的安全教育宣传“给图给真相”用意虽好,但视觉冲击力太强,不太适宜,建议另换其他图片,如漫画等。校长回复说,漫画太“温馨”,不能给人多少触动;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安全教育宣传,只有“触目”才能“惊心”。校园安全宣传是“温馨提示”好,还是“触目惊心”好?为此,你的学校将举行一场辩论会。如果你是这场辩论会的辩手,请写一篇辩词,表达你的立场和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考题链接
拓展训练
【审题指导】通读材料可知,这段文字主要对校园交通安全教育的不同宣传方式进行了讨论。某高中学校校园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橱窗中一张惨烈的车祸现场图片引发的两方争论:就校园安全宣传问题,以小王同学为代表的一方主张的‘温馨提示’好,而以校长为代表的校方则主张的‘触目惊心’好。这其实是一场正反方的辩论。学生可选择任意一种方式进行分析。注意:材料要求写成一篇辩词,考生要紧扣材料内涵,深入思考,正确认识,有理有据,层层论述,观点明确,语言准确,保证议论文论证严密,还要注意辩词的格式。
【参考立意】(一)赞同校长观点1.真相的力量2.交通安全:要正视淋漓的鲜血3.致命与受伤:谁更可怕?(二)反对校长观点1.“触目”才能“惊心”吗?2.安全教育不妨“温馨提示”(三)赞同小王观点1.忠言“温馨”岂不更好?2.漫画宣传:让交通安全教育更温馨3.对“触目惊心”的宣传画说再见(四)反对小王观点1.不惧“触目惊心”享受安全人生2.一时的“温馨”潜在的隐患3.有视觉冲击力才有心灵的震撼
【范文展示】触目惊心的宣传,更有含金量各位辩友:大家好!我方的辩题是“触目惊心的宣传,更有含金量”。毋庸置疑,校园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防患未然,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因此,在宣传效果上,相比和风细雨的温馨提示,触目惊心更具含金量。唯有触目,方能惊心。宣传想要深入人心,必先能引发触动。因触动而警觉,由警觉到自觉。如果宣传不能触发学生去关注、去体味、去思考,就很容易让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遑论安全教育的效果。有人不知道安全的重要性吗?其实,大家都知道。但知道之力有限,安全事故频现。新华社报道,我国30%的伤害来自交通事故,每年死于交通事故超过20万人。而这些事故中,大部分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也就是说,不够注意、不够谨慎是引发事故的顽疾。每每发生事故,当事人无不痛哭流涕,悔不当初。他们何曾没有收到过来自路标、亲友乃至自己的“温馨提示”?可见,温馨提示的力度远远不够。要想避免重蹈覆辙,教育者需要“触目惊心”。
之所以要触目惊心,是因为理性的“知道”常常在却熟睡。“知道”要走进内心、融入血液、深入灵魂,则需感性认知来做引擎。诚然,漫画等方式也可以表现安全的重要,但正如狄德罗所说,“任何东西都敌不过真实”。触目惊心的现场图片将最坏的结果呈现出来,告诉我们悲剧不是尚未发生的一种可能,而是已然存在的无数事实。一张张真切而具体的图片比任何文字都更具冲击性,直视它们,人们想必更具代入感,更易体会到生命的脆弱与珍贵,进而有所顾忌、加倍珍惜。
而这些,不正是安全教育的目的吗?
也许有人说,触目惊心的宣传会引起一些学生的不适。但这种不适,恰恰是宣传的意义和精髓。让人直面痛点、无从回避,甚至为过去的痛点而痛,才是避免下一个痛点的开端。鲁迅曾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现实不会因提示的温馨就变得含情脉脉。如果惨痛的事故不曾因宣传的委婉而减轻、消弭,就不要屏蔽掉外界的真实和残酷。毕竟,“本真地理解和直面死亡”是高中生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课。而他们的年龄和认知,也足以面对和理解这种“不适”。在想抢红灯时,那个提起脚又放下的犹豫瞬间,正是这种“不适”形成的条件反射。
在生死攸关的安全教育面前,下一剂猛药,变不痛不痒为触目惊心,显然更具含金量。学校的做法正是宁可当时闻议论,不要事后闻哭声。在学生们热切地关注、讨论、建议中,这次安全教育已因“触目惊心”而完美谢幕。
【典型原题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可以使人随时随地联系,也容易使人与人的交流因习惯用表情符号变得程式化;高铁使李白“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夸张想象变成现实,方便了人们的来往,也容易使人对远行和离别不以为意……
科技的发展是增进还是减弱了人与人的情感?复兴中学拟举办一场以此为辩题的辩论赛,正方的立场为“科技的发展增进了人与人的情感”,反方的立场为“科技的发展减弱了人与人的情感”。请选择立场,写一篇一辩发言稿,阐明己方观点,并适当反驳对方的观点。不少于800字。【审题指导】材料是一段引语,“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高铁”是科技进步的产物;“随时随地联系”“方便了人们的来往”是科技发展给情感交流带来的便利;“交流程式化”“对远行和离别不以为意”,是科技发展带来了情感表达的程式化;省略号提示考生还有更多类似的情况可供选择。这段引语分别指出了科技进步给人们带来的便利,以及过于便利而引起的人们交流较少、情感体验不深刻等问题。并由此引出论题“科技的发展是增进还是减弱了人与人的情感”,以疑问句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科技的发展”和“人与人的情感”之间的关系。考生可以从“科技的发展增进人与人的情感”进行立意,也可以从“科技的发展减弱人与人的情感”进行立意。这句话通过问题提示考生思考问题,并非一定要回答是“增强”或是“削弱”。任务要求选择一个立场写一篇一辩发言稿。如果选择正方立场,认为“科技的发展增进了人与人的情感”,则可以从科技让人们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即使千里也能咫尺得闻其声,得见其面;科技让人们行动更方便,不再动辄一别生死两不知,能更容易与亲人相聚等。如选择反方立场,认为“科技的发展减弱了人与人的情感”,则可以分析,尽管人们联系方式更便捷,但人与人的交流却并没有变得更顺畅,如年夜饭时人人低头玩手机而少了欢声笑语,空巢老人更容易被一个电话或视频敷衍过去,部分青少年沉迷于网络交友,却对现实亲友横眉冷对等,这些问题不容忽视。注意要在阐述己方观点时,适当地反驳对方观点。
【参考立意】1.正方立场:(1)科技发展让人们距离更近;(2)科技发展让人们情感满足更方便;(3)科技发展让情感少了遗憾。2.反方立场:(1)科技方便了联系,却疏远了心灵;(2)当人们越依赖科技,就越容易淡漠现实感情;(3)科技追求快,而情感需要慢。
【范文展示】科技让人心更近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科技的发展增进了人与人的情感。
飞速运行,科技迅速发展,当前,科技已进入我们的生活之中,在任何地方、任何层面都能找到科技的影子,人们熟悉的“乡土中国”的生活场景离我们越来越远。于是乎,一些怀旧的人开始感叹:科技的发展减弱了人与人的情感,使人们距离越来越远了。
在我看来,科技并没有增大人们的情感隔阂,相反,它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在以前,车马很慢,书信是分离中的人们用来交流的唯一方式,那时的人往往会在想念远方亲友时写下情深意重的诗文;现如今,人们还是会想念远方的亲友,不过我们能够通过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与对方来一场实时沟通,我们或用文字互相问候,或用影音来亲近彼此,即使空间上相距千里甚至远隔重洋,但彼此的心却能在此刻紧紧地连在一起,使人倍感温馨与幸福。这样的真情体验基于科技的发展,是远非书信所能达到的。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已实现了古人所梦想的遨游于天空,做到了日行千里,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于是乎,又有重情的人感慨:人们对远行和离别不以为意。其实,人们不是对离别之情看得轻、看得淡了,而是他们将这种情感更踏实地保留在心底,对亲友重逢充满信心。王勃与朋友分别时高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若不是大唐气象令人乐观向上,诗人是断不会出此豪言的;同理,若不是科技的发展,使远在他乡打拼的人们随时可以与家乡的亲人联系,甚至可以“朝发夕至”,返回家乡,人们怎么可能一扫离愁,气定神闲地与亲人道别?科技的发展,使离别不再意味着无法在节庆之日与家人团聚而独自悲伤,如今,我们有高铁、飞机,有那个助力万家团圆的“春运”,这些都是千家万户过年过节合家团圆、欢声笑语的保障。科技的发展,不仅在地理上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是在心理上、在情感上使人们更近了一步。科技的发展是时代之潮流,有着不可逆转之势。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做的是充分利用其能造福于人的那一面。人是情感动物,而不是冷血的机器,如果我们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这当然会减弱我们与他人的情感,但是,这并不是科技发展的过错,而是一部分人把握不当的后果。科技的发展,使我们可以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得知某地、某人有困难时,飞快地做到“八方支援”,捐款捐物,甚至亲自前往提供帮助;也能在论坛上共同讨论热点话题,在交流中形成共识。在类似事件中,人与人、人与世界的情感也增进不少。这无疑应归功于科技的发展。我的发言到此完毕,谢谢大家!【典型原题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0年九月,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纳入中考计分科目,在校园体育课中要实现教会、勤练、常赛三个目标。对此,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央视《新闻1+1》节目中表示,关于“体育课留作业”,是一个非常明确的说法,“要把文化课的作业减下来,但是体育课作业必须加上去,这样才能够确保我们的学生掌握运动的技能”。消息一出,教育部称“将来体育课也必须布置作业”的话题一下子冲上热搜,引起了广泛关注。班级计划举行辩论会,围绕“体育课是否必须布置作业”展开辩论,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辩论稿。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本题属于现实热点材料类任务驱动型作文,旨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质疑能力,同时也引导考生关注热点、关注教育、思考个人成长、国民整体素质发展等。语料贴近考生生活,考生都有话可说。写作过程体现知识、思维、语言等综合能力,整个写作中要有情境意识,突出“我是谁”“写给谁”“为什么写”等内容,语言要有理有据,不可夸夸其谈,过度放大,上升到国际国内形势,也不可全篇反问,咄咄逼人,忽视了班级辩论的情境。
1.读懂情境。材料涉及的情境包含两个方面: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提出要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以及中考计分科目,在校园体育课中要实现教会、勤练、常赛三个目标。这是文章写作的大情境。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央视《新闻1+1》节目中表示,为确保学生掌握运动的技能,“体育课作业必须加上去”。此消息一出,便引起了广泛关注。这是考生写作的小情境,也就是说材料在逐渐收窄思维的内容,暗示考生思考的方向,直至抛出“体育课是否必须布置作业”这一问题。考生必须在此情境基础上联想和思考,脱离情境即为偏题或跑题。
2.读懂任务。“班级计划举行辩论会”,此情境暗示写作对象是同班同学和老师,写作语言既要符合辩论的场合和发言人的学生身份,也要考虑作为听众的老师和同学的感受。明确要求考生写一篇辩论稿,即暗示考生不管选择辩论的哪一方,都需要有立有驳,观点鲜明,不可骑墙。辩论的问题是“体育课是否必须布置作业”,这是考生必须回答的问题,考生不可罔顾针对性而大谈“要不要开设体育课”“要不要重视体育锻炼”或者“体育课要不要纳入考试”等问题。
3立意开放。辩论的话题是“体育课是否必须布置作业”,写作观点既可同意“体育课必须布置作业”,也可认为“体育课不必布置作业”,自圆其说即可。
在现行教育方针下,考生既可在材料基础上进行深度思考,也可联系学生个体发展进行分析,也可联系校园健康、校园安全等教育现状做分析。【范文示例】体育课必须布置作业对方辩友:你们好!我是正方三辩××。(避开大多数同学选择的一辩辩词,“迎难而上”,选择写三辩辩词,更能体现思辨性。)听了你方二辩陈述的观点,我方坚持体育课必须布置作业的观点。理由如下:(情境意识强,语言简洁。)第一,体育课布置作业才能使大家真正认识到体育课是一门课。体育课本就是强身健体、提高身体素质的一门学科,可近年来“教师屡占体育课”“体育老师又休假”等话题却屡见不鲜,究其根本就是对体育这门学科的不在乎,(列举现实中的说法,写作分析具有针对性。)如今将其纳入考试范围无疑是在暗示我们要加强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以公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损失补偿合同标准格式版B版
- 2024产品加工期间保密责任合同3篇
- 2024年个人保险贷款合同3篇
- 2024商业物业标准化服务合同样本
- 2024版年度市场推广合作协议3篇
- 多媒体与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计划
- 地质勘探院校校长聘任合同
- 购物中心装修施工合同范本
- 2024年医疗设备供应与安装协议6篇
- 商场装潢工程协议
- 广东省惠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英语试卷
- 2024年度融资合同:创业公司Pre-A轮融资协议
- 《重庆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管理规程》
- 2024保密观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综合题)
- 泵管加固施工方案
- 仁爱新版英语七上Unit 5语法解析
-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 第七单元 语文要素阅读(含解析)
- 安徽省A10联盟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英语试题(含听力)
- 2024钢琴培训合同范本
- 全国大学英语CET四级考试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
- 沟通的艺术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