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 第四单元【速记清单】_第1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 第四单元【速记清单】_第2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 第四单元【速记清单】_第3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 第四单元【速记清单】_第4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 第四单元【速记清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一朵花里见人生【单元速记清单】0101思维导图0202考点速记第14课《背影》1.重点字词注音迂【yū】

拭【shì】

搀【chān】

交卸【jiāoxiè】

狼藉【lángjí】

簌簌【sù】

赋闲【fùxián】

游逛【yóuguàng】

踌躇【chóuchú】

马褂【mǎguà】

蹒跚【pánshān】

颓唐【tuítáng】

琐屑【suǒxiè】

触目伤怀【

chùmùshānghuái】

差使【chāishǐ】

箸【zhù】2.重点词语解释迂:1.曲折,绕远:~回。~缓(行动迟缓)。2.言行或见解陈旧不合时宜:~论。~气。拭:揩擦搀:1.在旁边扶助:~扶。~着他走。2.混合:~杂。~和(huo)。交卸:1.卸去职务交付与后任。2.谓卸下货物,并交付对方。狼藉:1.乱七八糟;散乱、零散。2.也作狼籍。簌簌:1.风吹物体等的声音。2.形容流泪的样子。赋闲:指没有职业在家闲着;失业在家。

游逛:为了消遣而闲走。踌躇:1.犹豫不决。2.思量,考虑。3.得意的样子。马褂:旧时男子穿在长袍外面的对襟的短褂。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起路来摇摇摆摆颓唐:萎靡不振的样子琐屑:细小、琐碎的事情。触目伤怀:看到某种情况而内心伤悲。差使:1.[chāishǐ]差遣;派遣。2.[chāishi]旧时指官场中临时委任的职务,后来也泛指职务或官职。也作差事。箸:筷子。第15课《白杨礼赞》1.重点字词注音开垦【kāikěn】主宰【zhǔzǎi】倦怠【juàndài】丫枝【yāzhī】倔强【juéjiàng】婆娑【pósuō】虬枝【qiúzhī】伟岸【wěiàn】傲然【àorán】宛然【wǎnrán】秀颀【xiùqí】鄙视【bǐshì】妙手偶得【miàoshǒuǒudé】坦荡如砥【tǎndàngrúdǐ】潜滋暗长【qiánzīànzhǎng】恹恹欲睡【yānyānyùshuì】旁逸斜出【pángyìxiéchū】不折不挠【bùzhébùnáo】楠木【nánmù】2.重点词语解释开垦:把荒地垦植成农田。主宰:1.主管;支配。2.起支配、控制作用的力量。倦怠:疲乏,懈怠丫枝:1.树木枝叉。2.枝桠。倔强:刚强,不屈服。婆娑:1.形容盘旋和舞动的样子。2.枝叶纷披的样子。虬枝:亦作“虯枝”。盘屈的树枝。伟岸:1.(身材)高大挺拔。2.高明卓异。傲然:1.高傲地。2.有时用褒义,形容坚强不屈的样子。宛然:仿佛秀颀:美而高。鄙视:轻视,看不起。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一样。比喻人非常直率,不加犹豫·现多用来形容大面积的地方很平坦。潜滋暗长:潜:暗中,隐藏;滋:生长。形容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恹恹欲睡:形容患病而精神疲乏。旁逸斜出:逸:引申为超出。指树枝从树干旁边伸出。不折不挠: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顽强。楠木:指楠树的木材。

第16课《短文两篇》1.重点字词注音兴味【xìngwèi】洗涤【xǐdí】卑微【bēiwēi】牛犊【niúdú】茸毛【róngmáo】消逝【xiāoshì】繁殖【fánzhí】凋谢【diāoxiè】遏制【èzhì】濒临【bīnlín】深渊【shēnyuān】星辰【xīngchén】俯瞰【fǔkàn】2.重点词语解释兴味:兴趣。洗涤:冲荡;清洗。又作除去罪过、积习、耻辱等。卑微:地位低下而渺小。牛犊:小牛,乳牛。茸毛:身体表面或某些内壁长的短而柔软的毛;一般指动物初生柔软的细毛。消逝:[声音、时间等]慢慢逝去,不再存在。繁殖:生物产生新的个体,以传代。凋谢:1.草木花叶枯落花瓶里的旧花凋谢了。2.比喻老年人死亡朋友日凋谢,存者逐利移。遏制:阻止,禁绝。濒临:指位置相邻,接界。接近,将要。深渊:1.特指海渊。2.比喻险境。3.比喻无法摆脱的困境。星辰:星的总称。俯瞰:从高处往下看。第17课《昆明的雨》1.重点字词注音乍【zhà】辟邪【bìxié】鲜腴【xiānyú】篱笆【líba】格调【gédiào】吆喝【yāohe】暮年【mùnián】情味【qíngwèi】苔痕【táihén】密匝匝【mìzāzā】连绵不断【liánmiánbùduàn】瞠目结舌【chēngmùjiéshé】张目结舌鸡枞【jīcōng】釉【yòu】2.重点词语解释乍:1.忽然:~冷~热。~暧还寒。2.刚,起初:新来~到。3.张开,鼓起:~着胆子(勉强鼓起勇气)。辟邪:辟邪,即避凶,指驱除邪恶;偏邪不正;驳斥邪说。鲜腴:新鲜肥美。篱笆:用竹子或树枝等编成的栅拦。格调:1.诗歌的格律声调。亦泛指作品的艺术风格。2.人的风格或品格。3.格式;式样。吆喝:1.大声喊叫。2.大声驱赶;大声趋逐。3.呵斥;喝令。暮年:人到老年。情味:情趣、情谊苔痕:苔藓滋生之迹。密匝匝:严实稠密的样子。连绵不断:连绵: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瞠目结舌:瞠:瞪着眼;结舌:说不出话来。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鸡枞:鸡㙡菌,在自然界是和白蚁共生的菌类。釉:覆盖在陶瓷、搪瓷表面的玻璃质薄层。第14课:背影1917年冬天,朱自清的祖母去世,他的父亲朱鸿钧被解职,生活困顿。朱自清从北京赶赴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朱鸿钧到南京找工作,朱自清回北京念书。父子二人同到南京后,父亲送朱自清到浦口火车站坐车,《背影》记载的便是他们在浦口火车站分别时的情景。1920年朱自清从北大毕业后,曾在杭州、扬州、台州、北京等地任教,与父亲产生了一些隔阂。1925年的一天朱自清收到父亲的信,泪如泉涌,写下了这篇经典散文。第15课:白杨礼赞文章写于1941年,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战略相持阶段。1938年,作者应邀赴新疆讲学,1940年,又赴革命圣地延安参观、访问。作者目睹了北方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的情形,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于是深受鼓舞,到重庆后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以歌颂北方抗日军民。第16课: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文章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比喻和哲理意蕴的散文。标题中“永久”不言个体,而是从整体上、从整个人类生命而言的,文章不仅哲思深邃,鲜明生动,而且语言通俗易懂,感情充沛。《我为什么而活着》本文是《罗素自传》的序言,可视为罗素生活的宣言书。罗素不仅是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和作家,同时还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自由斗士。他反对侵略战争,主张和平正义,并为此而多方奔走。这篇出自他自传的短文就真实地展现了他一贯的人生态度与高尚情怀。第17课:昆明的雨汪曾祺曾在昆明生活了7年,是他一生中一个重要时期。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还结识了许多良师益友,开始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离开昆明后他几度千里迢迢来到昆明,寻觅自己青年时代留下的足迹……写于1984年的这篇散文《昆明的雨》便是这些“足迹”中一个鲜亮的脚印。【文体知识】1.散文散文——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学体裁。其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空限制,但材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集中地表现中心思想。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说理散文。2.托物言志散文托物言志的散文往往借某一具体事物来寄托作者的情感,或表达作者的思考。因此,这类散文首先要细致描绘这一事物,突出其某些方面的特征;同时常常使用象征手法,赋予这一事物某种象征意义,借此表达自己的情感或志向。3.哲理散文哲理散文,也被称为“议论性散文”“哲学散文”,是指以散文的形式讲哲理,启迪人生的文章。它或通过对某一事件、现象的议论,或借助具有哲理性、形象性的事物,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的观点。议论性散文以说理为目的,但它不是让读者去获得某种理性的概念,而是让读者感知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提供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天地。议论性散文讲究叙述、描写、抒情与议论的结合,形象与逻辑的结合。【作家作品】1.朱自清(1898年11月—1948年8月),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任清华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转西南联合大学任教。代表作品有散文集《背影》,诗文集《踪迹》等。2.茅盾(198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1921年曾与郑振铎、王统照、许地山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主要作品:中篇小说《幻灭》《动摇》《追求》(总称《蚀》三部曲),长篇小说《子夜》《腐蚀》《虹》,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总称《农村三部曲》)《林家铺子》等。根据茅盾先生遗愿,中国作家协会以茅盾先生捐赠的25万元稿费为基础,于1981年设立“茅盾文学奖”,目的是鼓励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茅盾文学奖,奖项每四年评选一次,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3.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今属武汉)人,作家。曾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长篇小说《一个人的烦恼》等。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百科全书式文学家”。4.伯特兰·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无神论者,也是二十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地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他的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等。《我为什么而活着》是《罗素自传》的序言,是罗素的思想随笔,从中可以窥见思想家罗素的崇高思想境界和伟大人格。5.汪曾祺(1920—1997),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江苏高邮人,主要作品有《受戒》《沙家浜》等。1939年夏,汪曾祺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著有小说集《邂逅集》、散文集《蒲桥集》、《人间草木》。他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其散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耐人寻味。第14课《背影》文章以“背影”为线索,追忆了作者与父亲在车站惜别时的情境,刻画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慈父形象,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真挚深沉的爱,抒发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思念之情。第15课《白杨礼赞》文章运用象征手法,借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赞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北方抗日军民,讴歌了他们朴质、坚强、不屈不挠、团结向上的精神,抒发了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之情。第16课《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文章从个体生命写到生命史,提示了个体生命的柔弱易逝和生命本身的永恒不朽,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呼吁读者感谢生命,赞美生命,以热情回报生命,让有限的生命放射出无限的光和热。《我为什么而活着》文章通过写自己一生的三大追求: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深刻地阐述了“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个古老的哲学命题,表达他对爱情和知识的执着追求,以及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和怜悯,体现了他崇高的思想境界和伟大人格。第17课《昆明的雨》文章通过回忆昆明雨季的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以及在西南联大读书时的一些生活经历,表现了昆明的雨季明亮、丰满、使人动情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对过往岁月的想念以及对平淡生活的珍爱之情。第14课:背影1.本文的题目是《背影》,文中一共写了几次“背影”?这几次“背影”各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明确:文中共有四次写了背影,第一次是文章开头,作者在回忆中提到背影;第二次是父亲为“我”买橘子时爬上月台留下的背影;第三次是父亲离开时消失在人海中的背影;第四次是结尾抒情时点到的背影。2.请认真研读第6段,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父亲背影的。明确:作者在描写父亲的背影时,先用外貌描写来描写父亲,即“父亲是一个胖子”“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表现出父亲买橘子的不易;再用动作描写,“蹒跚地走、慢慢探身下去、攀着、向上缩、向左微倾”,似一个慢镜头一般,作者将这个行动的背影仔细刻画,忽又定格在月台上,形成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背影形象。而在父亲离开时,又将众多的人影作为陪衬,写父亲的背影消失在人影里。3.第6段中,作者两次描写父亲的背影,并两次说忍不住落下泪来,这是为什么?请你分析作者在此表达的情感。明确:作者被父亲为自己的付出深深感动,这是一种深切的父子情。4.分析第6段可知,本文的重点在通过父亲的背影表达父子之情,那么又为何要写与背影无关的第2—5段呢?请你简要分析。明确:第2、3段介绍家庭情况,看似与“背影”无关,却是“背影”故事的缘起与节奏;第4段写父亲决定为儿子送行,是“背影”故事的基础,第5段写送儿子上了车,是“背影”故事的准备,因此,这四个自然段虽然未直接写背影,却与背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5.结合全文,说说“背影”在文中的作用。明确:从内容上来看,作者以“背影”为父爱的象征点、父子情的交汇点、父子关系改善的触发点;从结构上看,背影是文章中“我”的情感变化的转折点,也是文章的线索。6.在这篇文章中,“我”对父亲的情感态度有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明确:“我”对父亲的情感很深厚,但不曾表现,且前文中表现得略有些不耐烦。比如看到父亲送站时和脚夫讲价钱,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二是看到父亲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觉得他“迂”。而“我”的情感态度变化的契机,是在父亲爬上、爬下车站月台之时,“我”的内心被强烈震撼了。在“背影”这个形象中,父亲是真对“我”很好,这让“我”十分感动。7.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在文中是一以贯之的。请你在文中找到那些令你无比感动的瞬间,理解父亲对儿子的关爱。【1】父亲对儿子说的话令人感动。(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明确:这是父亲对儿子的劝解和安慰,家境困难,身心最艰难的便是父亲,而父亲却依然坚强并回过头来安慰“我”,这在表现父亲坚强的同时也表现了对“我”的关怀。(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明确:细心关照之后,又想起儿子路上口渴的问题,担心橘子买来之后找不到儿子,又怕行李丢失,于是又叮嘱儿子不要走动,可见为儿子想得周到。【2】细节部分令人感动。(1)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明确:父亲因为事忙,因此不打算送“我”,且已经托人照顾“我”,但终究还是不放心而送了“我”。这其中经过了父亲“再三嘱咐”“终于不放心”“踌躇”“终于决定”的犹豫反复心理,可见在父亲眼里,“我”永远是那个没长大的儿子。(2)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明确:这一段描写看似没什么,但是联系“我”的“紫毛大衣”来看,却十分感人,父亲因家境只能穿着简陋,却让儿子穿着紫毛大衣去求学。这对比中见出父亲对儿子的关爱。8.有人说,本文语言朴素而不失典雅,匀净而不失细腻,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与感染力,请你结合文章具体分析。明确:语言朴素:本文并未用华丽的修饰词,而是如口语一般。在描写的过程中,又善用白描手法,简洁而表现力强,这更加体现了本文用语的朴素平实。典雅:文中使用了不少文言词汇,如“赋闲”“勾留”,这类词语保留了文言的概括力与典雅内蕴,穿插在文中,使全文有典雅的感觉。匀净细腻:本文短短一千多字,将一个“背影”刻画得如此生动,在省略内容上,下了大功夫,写则写与“背影”相关的内容,与“背影”无联系的内容全然不写,使全文用语显得匀净。而在表现“背影”的过程中,又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使得文章整体的叙述描写给人细腻之感。9.文章通过回忆车站送别这件事刻画了一个“背影”形象,体现了父子情深,是一篇典型的写人记事散文。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结合本文说说写人记事散文的基本特点。明确:(1)写人记事散文通常记叙一件事或多件事表达某个主题,突出某个人物形象。如本文则通过车站送别突出父子情深的主题,突出了父亲的形象。(2)记一件事时要记录典型事件、代表性事件,要为主题服务。如本文在记事时,着重选用车站送别事件,重点突出送别时的背影而取得了成功。第15课:白杨礼赞1.朗读课文,并说说朗读时应把握怎样的情感基调。明确:朗读时应读出文中的激情与豪气,读出深蕴其中的赞美之情。2.本文的题目为《白杨礼赞》,而作者也确实是在不断地赞扬白杨树,请你找到文中赞扬白杨树的语句,说说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赞美白杨树的,从哪几个方面赞美了白杨树。明确: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1段是总体的赞美,与题目对应,也承接后文)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4段的赞美是在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后发出的,白杨树在黄土地上傲然挺立,形成一种意境美)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第6段的赞美是在第5段描写白杨树的形貌不平凡,有不屈不挠的精神之后发出的,赞叹白杨树的形美与神美)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这里由白杨树的品质联想到当地人民的品质,白杨树已经具有了象征意义,既是赞美白杨树,又是赞美人)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总结性的赞美,与前文所有的赞美形成呼应)3.文章要赞美白杨树,第2段却没提白杨树,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删掉这一段可不可以?明确:这一段描绘了西北高原的壮美景色,抓住“黄与绿主宰着”这一特色,突出“雄壮”“伟大”,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同时又用“单调”与第3段中白杨树“傲然地耸立”相对照,两相对比又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此外,作者在此处用“单调”这个字眼,看似是贬低环境,实则为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做准备,这是欲扬先抑手法的运用,因此不能删掉。4.请你阅读第7段,作者为什么说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这不是贬低了白杨树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明确:作者说它不是“好女子”是为了突出白杨树伟岸,正直,质朴,严肃,也不缺乏温和的伟丈夫形象,如同第2段用“单调”字眼一般,作者在此是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来突出白杨树“伟丈夫”的品质。5.请你仔细阅读第7段,说说作者是如何由树及人,写出白杨树的内涵的,文中的白杨树到底象征了什么。明确:作者在这一段用了四个反问句构成排比,清晰明了地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第一个“难道”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第二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北方农民;第三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守卫家乡的哨兵;第四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民族的抗日精神和意志。6.阅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楠木在文中象征了什么?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什么?明确:“楠木”象征了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诸如国民党反动派)。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为了以树比树(白杨树和楠木),以人比人(北方农民和国民党反动派),以达到艺术效果的一致、协调和完整。7.茅盾借赞美白杨树歌颂北方抗日军民,为什么他不直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呢?明确:使文章显得含蓄隽永,与当时的写作背景有关。《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广大北方抗日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致,粉碎日寇“扫荡”的战绩。茅盾从广大北方抗日军民的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由于当时处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表达自己对北方抗日军民的赞美之情。第16课: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1.世界上会存在永久的生命吗?阅读文章之前,请说说你对题目《永久的生命》的理解。明确:(1)没有永久的生命;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寿命,从生物学的角度以及自然规律来看,不会存在永久的生命。(2)有永久的生命;个体的生命也许总是有生有灭,但是生命总体却永远生机勃勃。2.阅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明确:本文主要表达了“生命是永久的”这一观点。探究:请你在文中找寻支撑“生命是永久的”这一观点的段落或语句,说说你对它的理解。(1)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理解:结合后文小草生长的事例可知,生命是“流动”着的,这个流动即小草随着寒暑易节的变化有生灭的现象,但它总能长出草,新生的草芽总能破土而出,说明生命的现象一直存在。(2)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理解:结合后文形象的比喻可知,生命是以个体的方式存在的,一根草是一个个体的生命,一只虫子是一个个体的生命,一个人也是一个个体的生命,他们作为个体都会出生与死去。但是,老的个体生命逝去,总有新的生命诞生,因此从整个宏观的生命历程来看,生命是向前奔流不息的,是永久的。(3)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理解:“凋谢”指个体生命的凋谢,“不朽”是生命整体的不朽,生命的前进方式是令人惊叹的,同时,正有了个体的凋谢,才成就了生命整体的不朽。3.整体的生命是永久的,个体的生命是易逝的,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生命的这种奇妙状态?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有限的个体生命?明确:因为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生命中的分分秒秒,去做对整个人生有价值的事,为实现个人与社会的梦想而努力。学生的当务之急,是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技能,为未来人生梦想的实现奠定基础。我们必须认识到,一切努力都有其意义,因为生命的整体是永久的,我们要在这永久的生命中留下光彩的一笔,同时又要意识到生命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在一定的审美休憩之外,须立即报以百分之百的努力。《我为什么而活着》1.作者在标题中抛出自己的问题“我为什么而活着”,他在文中是如何回答该问题的?明确: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开门见山地回答文章标题提出的问题。他活着的三个理由(或三个目标)是:第一,对爱情的渴望;第二,对知识的追求;第三,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作者用“纯洁”“强烈”两个词来形容这三种感情,它们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2.作者为什么把追求爱情作为活着的第一条理由?明确:作者说,追求爱情,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爱情可以带来狂喜;第二,爱情可以解除孤寂;第三,爱情的结合可以使人看到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总之,爱情使人生活得更加美好;追求爱情,则是追求人生的境界。在这里,作者把爱情描写得极其美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3.作者为什么追求知识?你能说说知识给你带来了什么吗?明确:一是可以了解人的心灵;二是可以了解星辰为什么发光;三是能够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这三方面实际上包含了人类知识的几个重要方面:人类、自然和社会。事实上,我们学习的知识,是人类在对世界的好奇心驱使下的创造,它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有解开世界之谜的快乐,还有思考过程本身的快乐。4.作者活着的第三条理由是什么?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胸怀?明确: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作者耳边经常回响起痛苦的呼号,眼前浮现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和孤苦无依的老人。在这里表现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为拯救人类苦难的博大胸怀。但作者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他对苦难往往无能为力,这就使人更加痛苦。第17课:昆明的雨1.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明确:不仅是写雨,还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木香花等景物。写了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店喝酒的事。2.上述这些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明确:都与雨有着联系。示例:杨梅是雨季的一种果子,在雨的滋润下,杨梅是黑红黑红的,在雨季的氛围中,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的声音是娇娇的。3.请用几个词语描绘你对昆明雨的感觉。明确:丰满、饱和、旺盛、柔软……4.可见,作者不仅写了昆明的雨,而且写了在昆明时所有与雨有关的记忆。那么,作者仅仅只是记叙这些而已吗?请你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看法。明确:不只是单纯的记叙描写,在文中,作者在开头与结尾都很明确地表达了“我想念昆明的雨”,作者的一系列描述中,寄托着对昆明的雨的至深想念。5.本文语言有哪些特点?请你加以分析。明确:本文语言直白而平和,流利而自然,简洁而富有韵味,并富有生活气息。6.文中具体写了哪些有关昆明的雨的事物?选一个或者几个你印象深刻的事物分析一下,它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本文的情感把握宜在有感情地朗读中体验,教师宜引导学生关注本文富有情味的句子,引导朗读。(1)仙人掌:有什么特点?“倒挂着还能开花”说明了什么?明确:肥大,“倒挂着还能开花”说明昆明雨水之多。(2)菌子:有哪些种类?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味道怎样?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明确:有牛肝菌、青头菌、干巴菌、鸡油菌……共同特点:多。除了鸡油菌之外都非常美味。表达了对昆明的雨的喜欢和怀念之情。(3)杨梅:有什么特点?写味道的时候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明确:个头大,颜色黑红。采用对比的手法突出“火炭梅”的味道之美,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4)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写出了怎样的苗族女孩子?为什么要写苗族女孩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明确:运用人物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写出了娇美的苗族女孩子。用卖杨梅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怀念、喜爱之情。(5)缅桂花和木香花: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哪里可以看出?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明确:共同的特点:茂盛。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和赞美。7.根据本文结构分析可知,作者所叙的景、事、物十分多,这样描写是否有点杂呢?倘若文中没有“我想念昆明的雨”这一句话,这篇文章是否会失去其整体性呢?请谈谈你的理解。明确:作者在文中用了一种怀旧与珍视的情愫贯穿全文,课文以“昆明的雨”为话题,围绕“雨”穿插各个回忆的画面,表达自己对昆明那段岁月的怀念之情。因此,文章中所叙景、事、物虽然较多,但是并不杂乱,而是围绕作者的情感构成一个整体。作者的情感是贯穿于整篇文章的,寓于字里行间,因此,即使没有“我想念昆明的雨”来点明主旨,这主旨仍然能从全文见出,不会影响文章的整体性。一、积累古诗名句1.父爱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觉到了,那就不是父爱了。——冰心2.父爱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达·芬奇[意大利]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清]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唐]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宋]6.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列夫·托尔斯泰[俄国]7.人生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是取得什么。——爱因斯坦[德国]8.真正的圣者的信条是善用生命,充分地利用生命。——赫伯特[美国]9.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宋]10.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宋]二、积累网络热词给力:①给以力量;给以支持。②出力;尽力。③带劲儿。草根:指平民百姓;普通群众。山寨:仿造的;非正牌的。非主流的;民间性质的。盘它:用在和别人起争执的时候,有“怼他”的意思。锦鲤:由于支付宝推出的年度锦鲤活动让这个词变成了好运气的象征。拍砖:对某人某帖发表与其他人不同看法和理解的帖子。佛系:指无欲无求、不悲不喜、云淡风轻而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内卷:指代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躺平:形容一类人不愿意过于拼搏、追求过度。破防:指因遇到一些事或看到一些信息后情感上受到很大冲击,内心深处被触动,心理防线被突破。喜大普奔:“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的缩略形式,表示一件让大家欢乐的事情,大家要分享出去,相互告知,共同庆祝。吃瓜群众:在网络论坛中,人们发帖讨论问题,后面往往有一堆人排队跟帖,或发表意见,或不着边际地闲扯。也用来表示一种不关己事,不发表意见仅围观的状态。三、常见植物的特征及其象征意义①松:苍劲耐寒,象征坚贞不渝。②竹:虚心有节,象征谦虚礼让,气节高尚。③梅:迎寒怒放,象征不畏严寒,纯洁坚贞。=4\*GB3④兰:居静而芳,象征高风脱俗,友爱情深。=5\*GB3⑤菊:傲霜而立,象征清廉高洁,离尘居隐,临危不屈。⑥柳:灵活强健,象征有强健生命力,亦寓依依惜别之情。一、创新微写作1、文题:《背影》中对父亲背影的细节描写十分经典且感人,请围绕"离别的背影"写一个片段,用细节描写刻画与亲朋好友离别时他(她)的背影,要有真情实感。(不少于150字)【片段范例】想让他再勾留一日,可却没有办法,真想和他同行。缓缓地走下楼梯,我颇犹豫了一会儿,因为我看见父亲向小店的方向走去,我不知道他想干什么,也不知他在想什么,叫他回来,可他执意不听,依旧向着前方走去。他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走着,好似一步一个坎,我好似看见他的额头上有了晶莹的汗珠,慢慢地落下来,可他没有放弃,执意要走,我看着他远去的背影,越来越小……2、写法借鉴之象征手法《白杨礼赞》运用了象征手法,赋予不平凡的白杨树以特殊的含义,用它来象征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的民族精神。【片段范例】我喜欢樟树木质的坚硬,更欣赏那沁人心脾的清香,看似平凡的樟树并不逊色于那贵族化的楠木。若要论起它的品质与气质,就使人想到辛勤耕耘在三尺讲台上的人民教师。追求"桃李满天下"的崇高目标的教师们与"活着"为人遮阴,"死后"清香四溢的樟树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樟树有跟红梅一样傲霜斗雪的骨气,有与苍松一样四季常青的本色,这跟无私无畏的教师们也没有什么两样。二、课内作文1、【文题展示】下面这段文字不连贯,试着根据提示重写。爸爸是一个热爱工作的人。爸爸工作出色,经常在单位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我们家墙上贴的那些奖状有很多都是爸爸的。爸爸单位里有台机器坏了,大家修了一天都找不出问题。爸爸下班回到家里,吃饭时突然想起了国外有过这方面的材料,就马上查阅了资料,并且连夜赶回单位抢修了,终于把机器修好了。爸爸不仅上班忙工作,下了班都在惦记工作。爸爸花很多时间陪家人。周末,他常会领着全家人去郊游。我们每次郊游,都看到了很美的风景,玩得非常开心。为此,他还专门买了本地郊区旅游攻略的书,研究了好多条路线。【写法指导】1.先浏览这段文字,总体把握这段话是否保持了话题的统一。本段话,前半部分谈的是爸爸热爱工作、工作出色,后半部分谈的是他热爱家庭、关心家人。由于缺少中心句和过渡句,文章前后不大连贯。第一要务是,加写一个中心句来统领整段话。2.调整不合理的句子顺序。比如,可遵循“先观点、后事例”的表达方式,调整一些句子的先后顺序。3.补充必要的关联词、提示性语句、过渡句等,如,用“不仅……而且……”“既……又……”等关联词,就可以把“热爱工作”和“热爱家庭”这两个话题勾连起来。1.标题:标题是消息的眼睛。要让别人关注你的报道,标题就一定要醒目,特别是主标题,要让人看后一目了然。消息标题的要素必须包括何人(何物)做何事,语言必须简洁准确。2.导语:导语是指一则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揭示消息的主题思想。导语的写作要求,一是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吸引读者。导语的形式主要有叙述式、描写式、提问式、结论式。3.主体:主体是消息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展开和补充。现在,一般的消息都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即将最重要的、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最前面,让人们能看一眼就知道它主要讲的是什么。【习作展示】老爸是个既热爱工作,又关心家庭的人。他工作出色,经常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家里墙上贴满了他获得的奖状。他上班忙工作,下班也经常惦记着工作。记得有一次,他们单位有一台机器坏了,大家修了一整天都没有找出问题来。老爸下班回家,脑子还在琢磨着这事儿,吃饭时突然想起了国外有过这方面的资料,立马放下碗筷去查阅资料,连夜赶回单位把机器修好了。至今,他的同事们提起这件事,都还会为他竖起大拇指。老爸虽然醉心于工作,却不忽视家人。他总是尽量陪伴我们。周末他常常带领全家人去郊游,为让大家玩得开心些,他还专门买了本郊区旅游攻略的书。每次他都能带我们去欣赏最美丽的景色,我们玩得可高兴了。2、【文题展示】每逢节日来临,人们欢声笑语,处处都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气氛,你也一定沉浸在欢乐之中吧。以《节日》为题,写一篇散文。不少于500字。提示:1.选一个具体的节日,可以是春节、端午节,也可以是国庆节、劳动节,还可以是其他节日。2.除了描写节日的场面,还应该写出人们在节日里的心情,并表达你的感受。3.注意使句子顺序合理,衔接自然,前后连贯。【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带有提示语的命题作文,审读提示语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从提示语中不难发现,所写的节日内容应该是带有喜庆氛围的,因此所选择的节日也应该如此,像“清明节”“中元节”这样的节日都不应该是选择的内容。那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节日呢?比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劳动节”等。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特点,你要在众多节日中选一个令你印象深刻的节日,然后截取在这个节日中发生的令你印象深刻而又能体现这个节日的独特习俗的场景、事件、人物等,以此为材料组织行文。比如,“春节”这个喜庆的节日,你可以抓住“发红包”“吃饺子”“拜年”这样的事件来展示,请欣赏“吃饺子”前的准备工作:艳阳高照,冬天的寒风吹在脸上有点冷,但是暖暖的阳光轻轻地亲在脸颊上,又带来一丝温暖。你听!“砰……砰……”这是什么声音?循声望去,只见爷爷正拿着锋利的菜刀剁着肉馅,馅里有葱,有姜……那令人垂涎欲滴的香气也随之扑面而来。“孙女,来,帮我剁会肉馅,让我休息会。”爷爷召唤我道。虽然很不情愿,但还是去了。两手紧握刀柄,用力的挥下去,不由得加快了速度,那声音比刚才更清脆了。同时适当使用不同的描写方法,表现节日场面,烘托节日气氛,比如,用“火红的灯笼”“大红的春联”等来渲染气氛,请欣赏下面的片段:挂上大红灯笼,着我绛红衣衫,带着绯红的笑脸,又一个新年来临了。放眼望去,一切都是耀眼的金和醒目的红。一幅幅灵动的红剪纸窗花,喜庆祥和,传递着生活的幸福,表达着来年的期盼。当然还可以适当抒情,表达你的感受,最好能体现出节日里与平时不同的感受。比如,“每一只烟花的绽放,都象征着人们对新春的期盼与向往。烟花早已落下,但我仍沉浸在心中的那片花海。”“春节不仅让我体会到了快乐,更让我体会到了与家人在一起的幸福与温暖!过春节,真好!”这些句子就是议论兼抒情,很好地起到了点题的作用。最后,还需要注意本次写作训练的重点,语言要连贯,因此写作时请注意按照一定的写作顺序。节日通常为具体的一天,讲述一天之内的内容,时间顺序较为常用;也可选取一天中的某个时间点,来写具有代表性的片段。句与句、段与段之间要衔接紧密,不能前后脱节,条理混乱。可以这样行文:开门见山,点出“春节”这一节日→写出了我们急于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对团圆饭的描写,情景交融,表现出温暖的家庭氛围→写发压岁钱、贴春联的习俗,浓浓的亲情和“年味”跃然纸上→描写过年期间大街上热闹的场景→结尾处表达“我”的感受——充实、满足。温馨提醒一下,为了让自己的文章更引人,更有高度,可从一般性的材料中发现亮点。行文中加入对节日习俗与时俱进的思考,能使文章内涵更加丰富。【习作展示】节日当最后一抹晚霞渐渐消失在地平线上,夜幕踩着天边几朵柔软的云飘然而下。我抬头仰望那漫天的星辰与皎洁的圆月,它们安详地躺在静谧的夜空之中,在这“天气晚来秋”的凉风中,还依稀飘来沁人心脾的桂花香。我闻着花香,闭上眼睛,那个尘封已久的童年回忆在我的脑海中蔓延开来:那是乡下老家的庭院,庭院外的小溪与溪边漫天飞舞的蜻蜓,载着我儿时的梦,伴着我成长。记得老家庭院门前的那一棵桂花树,每到中秋时节,桂花只有米粒大小,可是一树繁花,在圆月之下依然散发出那点点的金黄,像要把自己最完美的姿态全然在这夜晚当空绽放出来。这一树的桂花全家欢喜得很,都在说是做桂花米粉团的好时候了。每次听到大家说起这句话,我兴奋得一会儿坐,一会儿站,桂花米粉团的清香似乎也从中蔓延开来了。那时,母亲往往会在桂花树下架起一个梯子,手中托着一个塑料盆,踩上梯子去采摘那满树的金黄。通常她采了小半盆就满意而下,在盆中拨去一些枝叶,便开始用水冲洗。这一步可是至关重要,不但要把完整的桂花洗净,还要把那些有点缺陷的花小心翼翼地拣出来,放在另一个盆子中。我也没闲着,跳跃着围绕在母亲身旁帮忙,说是帮忙,不过就是调皮罢了。在同一时间,外婆和小姨准备了蒸熟的糯米粉,她们在糯米粉中加上点白糖混合均匀,然后不停地用筷子搅拌,没多久,就变成一个个洁白似玉的团子了。小姨给我一个小团子,我用小手托着,咬一口,糯米的清香中含着微甜,软软的,糯糯的,这种带着独特味道的米粉团子,令我回味无穷,也为我的童年抹上了一道亮丽的光彩。有的时候,我还会把米粉团子捏成各种各样的动物形状,看着那些“动物”我都不舍得下咽,直至洁白的米粉被玩成了灰色。做馅的豆沙更是令我垂涎,那是用上好的红豆煮熟,打碎成糊,与洁白的糖霜掺杂在一起,才形成了诱人的豆沙馅。豆沙馅一做出来,我便会迫不及待地尝一口。那入口的豆沙,甜中带着微苦,像极了一盏回甘的酒。紧接着,母亲拿来一团米粉团子,用手将米粉团子捏成“凹”状,用勺子舀起一点豆沙,放进粉皮中包实、捏紧,再撒上星星落落的桂花,就这样,一个小巧玲珑的桂花米粉团便在母亲的手中诞生了。在这月圆之际,这桂花米粉团的美味就一点点融在家人欢快的笑声中,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和喜悦。月亮也变得更圆更亮,像极了圆圆的桂花米粉团。如今,又到中秋月圆之时,老家庭院外的桂花树依旧芳香四溢,可是时光太匆匆,像一把铿刀,一点一点地磨钝了我脸上无邪的笑容,带走了我酣畅的快乐,或许这就是成长的代价吧。看着庭院外的桂花树花开花落,永不停息,我的心田刹那间明亮起来。对我来说,这一树金黄象征着花好月圆、亲情不老,永远照耀着我的人生之路。3、【文题展示】你做过饭吗?或者制作过模型、修过自行车吗?试就你某次动手做事的经历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写法指导】1.本文要求写做事的经历,所以,按照顺序把事情叙述清楚是最基本的要求。写法上,顺叙手法是首选,但倒叙、插叙也可用,只是要注意把时间、地点变化交代清楚。2.写做事,离不开动作描写,注意精选动词,写好一连串的动作,以表现做事的过程。3.叙事的文章,要吸引人,可以靠情节曲折取胜,可以靠事情有趣、语言有趣等方式勾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总之,千万不要平平淡淡、毫无特色地叙事,那样,读者不忍卒读。【习作展示】炒菜记近日,我真是过足了“大厨”瘾。素来都是外婆做饭炒菜,在家我从没碰过锅碗瓢盆。可星期天的上午,大人们纷纷有事外出,只我一个人在家。到了饭点儿他们还没回来,我的肚子早已开始“咕咕”地抗议了。我转念一想:“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何不自己做呢?”说干就干,我打开冰箱,看看里面有什么吃的。我拿起一棵新鲜的包菜,还有一些切好的五花肉,走进了厨房。想到平时外婆做饭都会系上围裙,我也煞有介事地把它从架子上取下,有模有样地穿戴起来。说来奇怪,一系上围裙,我还真有了点儿厨师的感觉。切好包菜后,我按记忆里外婆炒菜的步骤,逐一地刷锅、点火、放油。“啪啪啪……”油星怎么溅出来了?肯定是我放油前忘记了把水控干。我还没来得及反应,油星已经争先恐后地跳向我的手臂。“啊!好痛!”我赶紧关火,迅速跑到卫生间扭开水龙头,使劲冲洗着手臂。吃一堑长一智。这回我先用锅盖盖住锅口再点火,听着里面的动静小了,再打开锅盖。外婆说过,要等油冒烟了再把菜放进去。于是我照着做了。包菜刚入锅,就听见一阵刺刺啦啦的声响幸运的是,这回油星没有跳起来。我连忙用锅铲来回翻炒,防止粘锅。过了一会儿,锅里的包菜逐渐变软,透着油亮。差不多可以出锅的时候,我就用盘子把包菜盛了起来。为了让包菜更好吃,我决定再加点肉。我又按照刚才的步骤,开了火,烧热油。肉片刚入锅,不一会儿便由鲜红变得发白。来回翻炒了一阵后,我把刚刚盛起来的包菜也倒了进去,然后把火调小。菜熟了,闻着锅里传出来香味,我的肚子越发地饿了。“得放盐了!”可能是饿得脑子不好使了的缘故,锅台上三种白色的调味料,我不假思索就随便抓了些,像模像样地撒入锅中。没过几秒钟,我放的“盐”就融化在了肉片与包菜里。“大功告成!”我拿了双筷子,夹起一块瘦肉就往嘴里送。“呸!”怎么回事,怎么那么甜?我差点儿把早上吃的也一起吐出来。外婆到家后看见我的苦瓜脸,再看看桌上的菜,马上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她慈祥地笑着,安慰我道:“没事,这只是你第一次炒菜而已,没关系的。来,想学什么,外婆教你。”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在外婆的悉心指导下,我重复了先前炒菜的几个步骤。外婆特意教我分清楚了盐、糖和味精,终于没有一点儿失误地炒出了一盘菜。菜出锅后,外婆拿着筷子尝了尝,高兴地说:“不错,这次十分成功。可教之材,值得表扬。”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这一次,我做了一回厨师,炒了两回包菜,更体会到了当厨师的苦与乐。0303素养提升散文阅读知识点梳理考点一、把握散文结构思路的两种方法1.把握整体结构思路问法:文章的谋篇布局如何/文章以何种方式组织起画面?答法:(1)根据中心确定线索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2)根据材料确定线索凡能贯串繁多材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掌握中心事件、活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线索有明有暗,时隐时现,有时在文中有明显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2.分析局部段落的作用问法:某段文字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答法:【开头作用】(1)一般开头:①开门见山,点明题旨;②引出下文,为后面情节做铺垫,埋伏笔;③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环境;④前后照应,首尾呼应。(2)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制造悬念,引人注意。(吸引读者兴趣)(3)设疑法(悬念法、欲扬先抑):设置悬念,引出下文;引发思考,激起阅读兴趣;揭示小说的主题。(4)写景法: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形象,奠定情感基调。【中间作用】(1)比较短的段落,作用:承上启下(过渡)(具体化)前后呼应;照应开头;呼应结尾;是全文内容、思路的转折点;引领、引起下文的作用。(物—人,景—情,事—理,叙—议、正—反等)(2)比较长的段落,描写的往往是主要物象,作用:拓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结尾作用】(1)总括全文,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照应标题。(2)表现人物。(3)(揭示、突出、升华、深化、暗示)主旨;卒章显志。考点二:理解题目的多层含义与作用【提问方式】1、要求直接说出文章标题的含义。如:标题“父亲的斧头”在文中有哪两层含义?2、将题目与相同或相似的语句进行比较,说出各自的含义。如:文题“每一棵草都会开花”与母亲的话“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语句相近而含义不同,它们各是什么意思?3、根据文章内容,指出标题的作用。如:根据全文内容,说说标题“抽打心中的樱桃花”的作用。【答题策略】解答“题目的多层含义”题,需要明白:首先应该明确题目的实指含义是什么。其次应当结合文章的内容、主题进行挖掘,看一看关键词语有没有引申义、比喻义,从而体味其言外之意。解答“题目的作用”题,需要明白:可以多角度进行分析:1、从内容上分析,主要概括了全文的主要情节;由物及人,形象地揭示了全文主旨。2、从吸引读者的角度分析,如起到吸引读者注意,或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或引发读者思考的作用。3、从修辞技法角度分析,如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或是文章的线索。考点三:分析人物描写,归纳人物性格【提问方式】1、能够指出指定内容所运用的描写方法(正面、侧面;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细节)及其作用。2、能够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如: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3、根据人物性格和上下文语境、情节,合理推测、想象人物心理。如:“我看见,小姑娘和她的爸爸那一锅土豆汤也喝得很慢。”4、请联系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写出小姑娘与她的爸爸在慢慢喝汤的神态。【答题策略】解答“分析人物描写”题,需要明白:从描写人物的角度来看,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从直接描写人物的方法来看,有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此外,还有细节描写;从作用上看,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是对人物的容貌、服饰、姿态、神情等外在特征的描写。解答“归纳人物性格”题,需要明白:分析人物性格,一定要全面完整。一定要结合具体事情,不可架空分析。一定要结合作品的主题进行分析,不可与作品主题相游离。考点四:分析常见写作手法及作用【提问方式】1、指出写作方法,要求举例分析其作用。2、指明具体的写作技法,要求根据自己的判断分析技法及其作用。【答题策略】解答“分析常见写作手法及作用”题,需要明白叙事类作品有以下三大类写作技法:1、表达方式即记叙、描写、议论与抒情。中考注重考查记叙文抒情与议论两种表达方式的作用以及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的角度与方法及其作用。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反语(1)比喻: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使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或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深入浅出。(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令语言生动形象、亲切自然、有情趣。(3)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能够加强语言的气势和感情的表达。(4)设问:提醒人们注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读者的思考。(5)反问: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激发读者的情感。3、表现手法(1)悬念:引发下文情节,吸引读者,激起阅读兴趣。(2)夸张:深刻、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3)欲扬先抑:引发好奇,突出强调事物或人物的特征,使情节更加曲折生动。(4)对比:鲜明地突出了主要事物(人物)或事物主要方面的特征。(5)侧面烘托:衬托出人物某方面的性格或景物某方面的特征,深化文章的主题。(6)伏笔照应:内容前后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7)联想、想象: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情节更生动。(8)托物言志: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感情融入到事物中去含蓄地表达内心情感。(9)以小见大:通过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讽刺:对人或事情进行揭露、批判和嘲讽,增强文章的深刻性,使语言辛辣幽默。考点五: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含义和作用【提问方式】1、指出特定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2、指出特定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3、结合语境,说出关键语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或妙处。4、利用选择题的形式,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含义和作用。【答题策略】解答“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含义”题,需要明白:这类题一般会选择那些有丰富内涵的词句或结构复杂的句子来设题。答题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联系语境,明确内涵。在内容含蓄的文章中,作者一般要为读者领会文章深刻的内容或铺垫,或解说,或揭示,或对某些词语赋予特殊含义。因此,从上下文辨识是领会句子深层含义的重要方法。2、联系背景,明了意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有些意思作者不便在语句中直接表达,往往会借助一定的形象含蓄委婉地寄寓深刻的内涵,我们应透过寄寓形象的表面挖掘出其中的深刻内涵。3、解读修辞,转换语言。要在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弄清内涵丰富的句子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以比喻为例,要在理解的过程中明确它所指的比喻义。4、补充潜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